共济失调治疗方法
遗传性共济失调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遗传性共济失调遗传性共济失调( hereditary alaxia , HA)是-组以慢性进行性共济失调为特征的遗传变性疾病,约占神经遗传病的10% ~ 15%。
其特征包括明显的家族遗传背景和脊髓、小脑、脑干损害为主的病理改变。
此外脊神经、脑神经、交感神经、基底节、丘脑、下丘脑、大脑皮质等均可受累。
发病年龄多在20 ~40岁,但也有婴幼儿及老年发病者。
临床上常伴有复杂多变的其他系统损害所致的症状和体征,即使同一家族的患者也可以表现出高度的临床异质性。
大部分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酶缺乏、生化缺陷、三核苷酸动态突变、线粒体功能缺陷,DNA修复功能缺陷、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等与发病有关。
根据遗传方式可将遗传性共济失调分为: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最常见,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sincerebellar ataxia , SCA)、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底核萎缩( DRPLA)、发作性共济失调、遗传性痉孪性共济失调等;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共济失调,如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③X连锁遗传性共济失调;④伴有线粒体疾病的共济失调。
一、Friedreich 型共济失调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 Friedreich ataxia, FRDA)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共济失调,由Friedreich( 1863年)首先报道。
欧美地区多见,东亚(包括中国)罕见,人群患病率是2/10万,近亲结婚发病率高。
主要临床特征为儿童期发病,进行性上肢和步态共济失调伴锥体束征、构音障碍、深感觉丧失、弓形足和心脏损害等。
病因及发病机制绝大多数情况下, 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是由于9号染色体长臂9q13-21. 1上的frataxin基因内含子区内GAA三核苷酸序列扩增突变所致。
正常人GAA重复扩增的次数少于42次,而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的患者重复扩增的次数或长度达到66~1700个拷贝,形成异常螺旋结构抑制基因的转录,fratxin蛋白表达水平减少和功能丧失,导致脊髓、小脑和心脏等部位的细胞分化、代谢障碍而发病。
共济失调真的治不好吗?为什么别人能恢复?
共济失调真的治不好吗?为什么别人能恢复?
共济失调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常见的共济失调有一种遗传性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性的疾病,这是遗传性基因变异性的原因导致。
另外由于大脑,小脑或者是其它部位的损伤,深感觉或者是前庭的损伤导致的共济失调。
预约热线:136****4267(微信同号)
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
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
共济失调的病因很多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
共济失调患者59岁,男,患病4年多,症状逐渐加重,主要症状:走路不稳,左右摇摆,像醉酒走路的步态,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喝水呛咳,站立不稳,肢体乏力,头晕头痛,下肢冰凉,下肢僵硬,大小便困难,睡眠不足等,患者期间用过中药和西药治疗始终没有效果。
患者找到咱们的益脑健步汤经过了解后决定接受治疗,后预约大夫号开了第一个疗程药物头晕头痛,下肢冰凉等有些许改善,患者感觉信心挺足,继续服用俩个疗程后药物走路不稳、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改善很多,患者感觉越来越好,继续服用六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恢复正常,如今电话回访一切正常。
对于共济失调,咱们大夫根据几十年临床经验不断在中医典籍中吸取经验研究而得出中药经方益脑健步汤。
益脑健步汤方药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同采取不同的方药以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4年共济失调诊断与治疗PPT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饮食均衡、 规律作息、适量运 动等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 物质,如农药、重 金属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 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
护理要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衡、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共济失调
语言障碍: 发音不清、 言语含糊、 口齿不清 等
认知障碍: 记忆力减 退、注意 力不集中、 思维混乱 等
情绪障碍: 焦虑、抑 郁、情绪 波动等
感觉障碍: 感觉迟钝、 感觉异常、 感觉缺失 等
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 血压波动、 心率失常、 出汗异常 等
Part Th史
Part Two
共济失调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遗传性共济失调,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环境因素:重金属中毒、药物中毒等 神经系统病变:小脑、脑干、脊髓等部位的病变 免疫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其他因素:如酒精中毒、维生素B12缺乏等
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 行走不稳、 步态异常、 肢体震颤 等
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语 言功能等高级神经功能
检查患者的感觉功能,如 触觉、痛觉、温度觉等
检查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如血压、心率等
检查患者的呼吸功能,如 呼吸频率、深度等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用 于检查脑部病 变,如肿瘤、
梗塞等
MRI扫描:用 于检查脑部病 变,如肿瘤、
梗塞等
脑电图:用于 肌电图:用于
检查脑部功能, 检查肌肉功能,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 改善共济失 调症状,提 高生活质量
手术方式: 脑深部电刺 激(DBS)、 脑起搏器植 入等
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
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共济失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姿势不稳、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治疗共济失调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共济失调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共济失调的常见方法之一。
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
例如,一些镇定剂和抗焦虑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此外,一些神经调节药物也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其次,物理治疗也是治疗共济失调的重要手段之一。
物理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平衡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步态训练等。
通过定期的物理治疗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改善共济失调症状。
另外,心理治疗也对共济失调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共济失调症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信心和毅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共济失调带来的种种困难。
最后,饮食调理也是治疗共济失调的重要环节。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症状。
例如,多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对共济失调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治疗共济失调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饮食调理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治疗,相信在医生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战胜共济失调,重拾健康。
共济失调有哪些治疗方法
共济失调有哪些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针对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
如果是炎症引起的共济失调,需要进行抗炎治疗;如果是脑中风导致的,应使用抗栓或调理药物治疗;如果是肿瘤所致,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2、康复治疗:包括协调性训练和平衡性训练。
例如,肢体协调性训练,患者将肢体放在指定位置或画圆达到训练肢体协调目的。
平衡性训练则包括坐位平衡、站立平衡及动态平衡。
3、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维生素B12、维生素E、艾地苯醌等,这类药物有助于减轻症状。
4、物理治疗:发病早期就可以进行,对患者的活动行走能力、平衡能力、肢体共济运动、改善患者的说话和吞咽功能等,都有一定帮助。
5、理疗康复:主要是在中医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按摩等方式,务必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医生指导下进行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活跃患者的行动能力。
6、心理支持:患病后,患者的心理上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浮动,如果家属发现患者的情绪较大,不愿意配合治疗,应当及时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进行心理辅导。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提供了共济失调的一般治疗方法,但具体治疗策略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小脑共济失调(教学及宣教)
小脑共济失调疾病概述由于小脑某种原因的损伤,将使受害者的肌紧张减退和随意运动的协调性紊乱,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性共济失调可通过IAs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最常见的症状,几乎100%的IAs患者有共济失调的表现。
躯干共济失调(姿势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步态和姿势(站立和坐时)平衡障碍,如站立不稳、起坐不稳、行走不稳、Romberg征(睁眼、闭眼)阳性(不稳),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眼球震颤常无。
小脑共济失调发病机制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于小脑及其有关联的神经结构病变引起的:躯干共济失调躯干共济失调(姿势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步态和姿势(站立和坐时)平衡障碍,如站立不稳、起坐不稳、行走不稳、Romberg征(睁眼、闭眼)阳性(不稳),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眼球震颤常无。
定位诊断主要在小脑蚓部(原始小脑)受损害。
可见于ADCAⅢ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四肢协调性共济失调四肢协调性共济失调(运动性小脑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肢体完成各项动作的平衡障碍,如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准、辨距不良、轮替运动差、误指试验偏向病侧,眼球震颤较多见(粗大),步态不稳等。
一般上肢比下肢的共济失调严重。
定位诊断主要在小脑半球(新小脑)受损害。
全小脑共济失调全小脑性共济失调,病损部位在原始小脑、新小脑、小脑核团、小脑传人(出)纤维,临床表现为躯干、肢体、步态的共济失调,可见于ADCAI型等。
其他另外,IAS有部分类型有较明显的周围神经损害、脊髓后索损害,而表现有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
其特点是没有视觉辅助时,共济失调症状更明显,行走时常常低头视脚下路面,不敢正视前方,夜间行路更困难,洗脸时身体易向脸盆方向倾倒,Romberg征闭眼时更明显不稳,常伴有深感觉(位置觉、震动觉)减低或丧失。
可见于Friedreich共济失调,Refsum综合征、后柱型共济失调、Roussy-Levy共济失调等。
脑卒中致共济失调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
wa in f a td f r n e i h c r ewe n t r u so h a 0 a d 9 . Th r s s n f a tdfee c n AD s s i c n i e e e t e so e b t e WO g o p n t e d y 3 n 0 g i f n e e wa i i c n i r n e i L g i f me s rd b h df d B rh lI d x ( I b t e h WO g o p . C n l s n a u e y t e Mo i e a t e n e MB ) e we n t e t r u s o cu i :Th o r h n ie p s a o lx i o e c mp e e sv o t p pe y - aa i r h b l a in tann t o p c l e i n d b s d o h e t rsa df n t n o p pe y p rsa d p r o e txa e a it t r ii g meh d i s e i l d s e a e n t efa u e n u ci fa o lx a t n u p s — i o s ay g o
中国 康 复 ・ 0 0年 1 21 O月 ・第 2 5卷 第 5期
3 43
脑 卒 中致共 济失 调 患者 的综 合康 复 治疗
郭鹏 ,邓 红 琼 ,刘 丽 美
【 要】 目的 : 索脑 卒 中后 共 济失 调患 者 针对 性 综 合康 复 训 练 的 制 定 、 施 及 临 床 疗 效 。方 法 : 卒 中共 济 失 调 摘 探 实 脑 患 者 12例 , 为 A 组 6 2 分 O例 和 B组 6 例 , 按脑 卒 中 药 物 治 疗 原 则 给 予 处 理 。A 组 同 时 根 据 卒 中 后 共 济 失 调 特 2 均 点 制 定 综 合 康 复 训 练 计 划 , 括 F ek l 练 法 、 易 稳 定 协 调 性 训 练 、 包 rn e训 简 负荷 训 练 、 语 和 AD 言 L训 练 等 。结 果 : 训 在 练 1 5d时 , 用 神 经 病 联 合 会 国 际合 作 共 济 失 调 量 表 及 改 良 B r e 指 数 ( I评 分 , 组 与 干 预 前 比较 明 显 下 降 , 采 at l h B) A B 评分明显上升 ; I B组 2项 指 标 均 无 变 化 。训 练 3 0d后及 9 0d随 访 时 , 组 共 济 失 调 量 表 分 均 低 于 治 疗 前 , I 2 B 评 分 均 上 升 , 组 表 现 更 突 出 ( < O 0 ,. 1 。结 论 : 卒 中后 共 济 失 调 综 合 康 复 治 疗 应 根 据 卒 中 部 位 特 点 及 其 功 A P .5 0 0 ) 脑 能 联 系 纤 维 特 别 设 计 , 康 复训 练 更 具 针 对 性 , 治 疗 效 果 显 著 。 使 且 【 键 词 】 脑 卒 中 ; 济 失 调 ; 复 关 共 康
第十四章-第四节 共济失调康复
4.前庭性共济失调 前庭损害时因失去身体空间定向 功能可产生前庭性共济失调,主要以平衡障碍为主,特点 是站立或步行时躯体易向病侧倾斜,摇晃不稳,沿直线行 走时更为明显,改变头位可使症状加重,四肢共济运动多 正常。其特点是:眩晕、呕吐、眼球震颤明显,可出现双 上肢自发性指误;前庭功能检查如内耳变温(冷热水)试 验或旋转试验反应减退或消失。病变越接近内耳迷路,共 济失调症状越明显。
神经康复学
主编:倪朝民
副主编:许涛 张通 史长青
1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常见病症康复
第四节 共济失调康复
一、概述
共济失调(ataxia)是因小脑、本 体感觉及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的运动 笨拙和不协调,而并非肌无力,可 累及四肢、躯干及咽喉肌,引起姿 势、步态和语言障碍。临床上可分 为小脑性、大脑性、感觉性和前庭 性共济失调。
和骨盆在站立腿上方向前运动。一旦患者姿势已正 确,可进行下列活动:①通过患者负重站立腿侧的 骨盆和髋向下压缩;②猛击髋外展肌以获骨盆的侧 向稳定;③猛击髋伸肌以获骨盆的前后方稳定和对 髋伸肌的控制。 (2)为发展在直立位重新获得和保持平衡的能力, 治疗师可在各个方向上应用交替的轻拍。①患者双 足平行地站着;②患者在站立中期的位置上站着 (可两腿轮流向前)。 (3)为练习在窄基底上行走和使步距对称,患者可 在地板上预先标好的脚印上行走练习。
(5)肌张力减低:见于急性小脑病变。可导致姿势或 体位维持障碍,较小的力量即可使肢体移动,运动幅度增 大,行走时上肢摆动的幅度增大,腱反射呈钟摆样。患者 前臂在抵抗外力收缩时,如果外力突然撤去,患者前臂不 能立即放松,而出现不能控制的打击动作即回弹现象 (rebound phenomenon)。 2.大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之 间有额桥束和颞枕桥束相联系,故当大脑损害时也可出现 共济失调,但大脑性共济失调通常不如小脑性共济失调症 状明显,较少伴发眼球震颤。 (1)额叶性共济失调:出现于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病变 时,表现如同小脑性共济失调,如体位性平衡障碍、步态 不稳、向后或向一侧倾倒;除有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外,常
6.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_胡晶琼
Hu JQ, Ouyang WX, Li HY, Wang JF, Lu C, Zhang LN, Xu HB, Chen LL, Huang 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ocerebellar ataxia.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3;17(27):5019-5025.
胡晶琼☆,女,1974 年生, 湖北省武汉市人,汉族, 2004 年德国弗莱堡大学 分子医学系医学博士毕 业,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 事细胞治疗方面的研究。 j协和医院口腔 医疗中心,湖北省武汉市 430022
Received: 2012-10-02 Accepted: 2012-12-20
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
5019
胡晶琼,等.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的概念及治疗方法
共济失调(ataxia)是指躯体骨骼肌肉在运动时不能同步协调。
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及固定肌等在随意动作时发生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动作笨拙和不规则,姿势维持与躯体平衡障碍等。
典型者表现为爆破语言、步态蹒跚、醉酒状态、写字间距增大不等、眼球震颤等症状。
运动时出现,平卧安静时不出现的一组神经症状群。
解剂学上与小脑、脊髓后素和前庭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
根据病损部位共济失调主要区分为感觉性共齐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前庭性共济失调。
(一)感觉性共济失调是由于深感觉(主要是位置觉)障碍、周围神经的传人纤维、脊髓的后索损害引起。
当然,有时脑干的丘系(iemniscal system) 、丘脑到顶叶皮质感觉投射径路的病损也会造成。
(二)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于小脑本身及其传入和(或)传出纤维病造成的共济失调。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表现,以小脑病损部位是中线结构还是半球损害,有无邻近结构的损害而不同。
(参见本篇第一章表23-1-1)
(三)前庭性共济失调是指从前庭器、前庭神经到前庭神经核及其中枢联系通路的损害所引起的共济失调。
前庭周围部(前庭器和前庭神经)病变造成眩晕、站立和步态不稳;躯体偏斜与指鼻试验时手指偏斜以及眼震与慢相方向一致。
眼球震颤与眩晕程度--致。
发作时间不长并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伴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
前庭功能测定可提示前庭器的病损。
混合性共济失调是由于深感觉、小脑、前庭传导通路的合并损害。
可在炎症、中毒、变性和脱髓鞘病的广泛病变中出现。
三种共济失调的鉴别详见表23-2-8。
中医根据临床表现特点治疗共济失调
中医根据临床表现特点治疗共济失调中医学中无“多系统萎缩”病名,依据其临床表现特点,共济失调属中医学“虚劳”“痿证”“风痱病”“骨摇”等范畴。
共济失调多由于外邪侵袭、久病体虚等多种因素致使经络阻滞,筋肉失于气血津液的滋养而成痿证。
从中医病机分析,共济失调系气血阴阳失调,气血无以上充于脑,则脑髓空虚,神窍失司; 三焦气化失司,膀胱气化不利,则水液输布失常,遂致尿频、尿急等排尿困难症状; 四肢筋脉失于濡养而致肢体无力; 加之本病日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情绪低落,日久可致抑郁、失眠。
《灵枢·根结》曰: “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
”御方生髓汤:历代医家对痿证的认识为“内脏不足”,“阴血不足”,“使之太过,肾精枯竭”,“元气败伤,精血虚不能灌溉”等,气血津液所伤而致,其中肝肾之虚为主要病机,气血津液不足是形成痿证的主要因素。
御方生髓汤本着“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补脾气;参以《丹溪心法》“痿之不足乃阴血不足也”,根据痿证病机与病因,严谨辨证与精当用方。
御方生髓汤诊疗痿症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止痛通络,修复脊髓神经系统活血镇痛,通脉透骨,活化病变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改善脊髓的病态肿胀,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兴奋中枢神经细胞,抑制炎性水肿,使触觉逐渐恢复,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痉挛、僵硬等外在表现!第二阶段:补精养髓,营养神经提高免疫力补肾生髓,滋养督脉,补充受损部位流失的大量营养成份,滋养神经细胞,提高神经细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
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增强机体组织免疫力。
第三阶段:滋肝壮骨,促进神经繁殖再生逐步激活并修复断裂的神经,重建或通过侧枝重建使损伤的神经功能得以恢复。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神经组织,轴突树突紧密相连;从而达到周身经络通畅,气血和谐,肝肾滋养,柔筋壮骨。
共济失调名词解释兽医
共济失调名词解释兽医共济失调,指的是一群动物的体内共同的未充分功能的紊乱。
它可以指的是细胞、组织或全身的功能紊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症状,甚至引发疾病。
这就是兽医所要处理的问题。
兽医是一种医疗专家,专门负责治疗动物疾病和捕获野生动物。
他们使用医疗工具,如X光和超声波,对动物进行诊断,进行手术治疗,做各种检查,提供营养指导和护理疗法。
兽医需要掌握兽医学的相关知识,了解动物疾病,并熟悉其有效治疗方法。
兽医面临着处理共济失调问题的挑战。
首先,他们必须确定动物的共济失调问题,并根据症状对动物进行准确诊断。
这需要兽医深入了解动物的生理机制,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医疗工具进行检查。
其次,他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帮助动物恢复健康。
如果动物的共济失调得不到治疗,它可能会出现情绪上的不稳定,最终导致病变和疾病。
兽医在治疗动物共济失调时,首先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定动物体内潜在疾病的性质,从而确定最适合治疗的方法。
如果动物有多种类型的共济失调,可能会要求投入更多的医疗设备和药物,以减轻病痛的症状。
更重要的是,兽医可能会建议主人将动物带回家,避免感染他人。
最后,兽医也要提供专业的护理和营养指导,帮助动物恢复健康和恢复正常的功能。
通过专业的营养指导,兽医可以帮助动物摄取正确的营养,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兽医也会鼓励动物主人定期检查动物,以保持其健康状况,避免反复发作的病变。
共济失调虽然令人沮丧,但是兽医的技术和热情仍然可以为动物带来更好的未来。
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病痛,更重要的是保护动物健康,避免感染他人。
通过他们的努力,动物可以恢复健康,获得更好的生活。
脑卒中后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与平衡功能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与平衡功能治疗进展摘要:脑卒中已成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若病变部位累及小脑,可引发与小脑相关的联系纤维等神经结构受损,导致脑卒中后小脑共济失调的协调运动障碍,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阐述脑卒中后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与平衡功能治疗进展。
关键词:脑卒中;小脑共济失调;协调与平衡脑卒中属于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起病迅速的脑血管疾病,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为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
引起脑卒中的原因较多,如血管壁病变、血液流变学及血液成分异常、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都可促使脑卒中发生。
当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时,若病变部位可累及小脑,或引发与小脑相关的联系纤维等神经结构受损,则会导致脑卒中后小脑共济失调的协调运动障碍,同时也被称为小脑卒中共济失调。
据文献数据统计,脑卒中后小脑共济失调的发生率约为40%。
小脑共济失调的症状表现为站立和步行不稳、四肢协调能力差、随意运动异常,同时伴有言语含混不清等语言功能障碍和喝水呛咳等吞咽功能障碍。
这些临床表现较为严重,对患者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和平衡状态造成了干扰,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一、国外研究进展小脑共济失调表现的协调与平衡的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一大难题,国外对参与人体平衡协调的各个环节都有大量相关的研究。
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处理,视觉的感觉输入对其影响较大。
Abhishek等人将视觉反馈仪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训练治疗中,得出该技术通过视觉的实时动态反馈,帮助患者控制身体重心的移动,促使了躯体的有效强化,增强了平衡控制能力的结论[1]。
刺激前庭能减少脑卒中患者不对称的异常姿势,有效地促进患者两侧肢体的共同协调这一观点在Bonan采用神经电刺激疗法作用于前庭的研究中得到了客观有效的证实。
同时,大量国内外研究证明,综合利用多种运动训练模式的前庭系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控制眩晕,帮助患者重获良好的平衡状态。
营养共济失调的护理评价
营养共济失调的护理评价1、注意饮食共营养,保持大小便通畅:以不断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死亡率。
这是共济失调治疗的方法之一。
2、积极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如吃饭、穿衣、洗漱等。
共济失调治疗之有语言障碍者,可对着镜子努力大声地练习发音。
加强关节、肌力活动及劳作训练,尽可能保持肢体运动功能,注意防止摔跤及肢体畸形残废。
3、重视心理疏导安抚和精神关爱: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紧张激动,以减少肌震颤加重的诱发因素。
共济失调治疗要鼓励病人克服吞咽困难,多吃蔬菜、水果和适量蜂蜜,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以减轻便秘。
护理1、加强语言功能的训练:小脑萎缩患者往往在发病后变得郁郁寡和,不喜与人交往,这样会逐渐的加重患者的病情。
因此,在护理脑萎缩患者时,需要培养其与人交往的兴趣,每天练习发音和说话以改善语言功能障碍,尽可能的让患者多说话,告别小脑萎缩,正确护理是关键。
根据小脑萎缩患者语言障碍的程度不同,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每天坚持训练,慢慢提高。
护理2、帮助其建立正常的步行方式:对于有肢体活动困难或异常姿势的患者,则应纠正其不良步态和姿势,帮助其建立正常的步行方式。
也应根据小脑萎缩患者的体质从少渐多,勿练习过度,给予患者表扬和鼓励,增强患者对训练的信心。
护理3、注意矫正患者的异常心理:告别小脑萎缩,正确护理是关键。
小脑萎缩护理应注意使患者对疾病本质要有正确认识,矫正异常心理,家属及其身边的人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耐心倾听小脑萎缩患者的诉说,对患者要给予理解、启发和关怀,改善其情绪,帮助他消除不良心理的障碍,树立克服困难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4、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活动:对生活自理困难者应督促病人自己料理生活,鼓励其参加适当的活动。
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以发挥小脑萎缩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小脑萎缩护理。
脑卒中致共济失调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
脑卒中致共济失调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发表时间:2018-07-17T14:23:05.72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7期作者:么洪茹[导读]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四肢协调动作和行走时的身体平衡发生障碍,以小脑性共济失调的较为多见。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摘要】目的:探索脑卒中致共济失调的康复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致共济失调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自然恢复,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共济失调量表评分和BI评分,两组患者治疗15天后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30天和90天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卒中致共济失调,自然恢复差,对日常生活影响严重。
采取康复训练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共济失调;小脑型共济失调;康复【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050-02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四肢协调动作和行走时的身体平衡发生障碍,以小脑性共济失调的较为多见,严重影响患者步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导致运动的随意性、姿势的稳定性、平衡性、准确性等方面的障碍[1]。
现对卒中致共济失调患者根据临床特点进行康复治疗训练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致共济失调患者60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诊断确诊,均为首次发病。
入院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5.5±2.5岁;小脑出血9例,小脑梗死21例。
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4.5±3.5岁;小脑出血10例,小脑梗死2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济失调治疗方法
一、共济失调治疗方法二、共济失调的病因有哪些三、共济失调的危害有哪些
共济失调治疗方法1、共济失调的常规治疗
患有共济失调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各种b族维生素,药物进行治疗,通过使用b族维生素就行控制,可以有效的缓解供需失调问题,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其身体,避免共济失调的症状严重化。
患有共济失调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口服卵磷脂进行治疗,卵磷脂进行控制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共济失调问题加重,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身体,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避免身体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生活。
而且出现共济失调的患者,还要预防晚期的感染现象,通过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控制,可以有效的避免感染现象加重,也可以有效的恢复自身的身体,从而有效地缓解身体的问题,避免感染现象,影响健康。
2、共济失调的锻炼方法
2.1、改善坐位的姿势稳定。
患者坐在低的治疗床上,背部不支持,足平放地板上,手扶前方桌上,让他伸展脊柱前倾骨盆,同时尝试用视固定使头在空间定向。
一旦能正确完成,治疗师通过对他的肩、骨盆、膝和踝(关键点)的分别压缩帮助他了解其身体部位和位置,增加本题感觉的输入。
练习向各个方向转移体重,练习骨盆的运动,进而让他抬起一手并探取物品。
但仍要保持躯干稳定、骨盆前倾和脊柱伸直状态。
一旦患者能不用支持地稳坐片刻,就轻轻地推或拉他,使他的重心轻微地移位,以激发他的自动态平衡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