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第四课 第二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教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复习PPT全文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复习PPT全文课件
性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一定是非按劳分配方式。 •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或按劳动成果分配。(×) • 剖析:属按劳动要素分配。 • 4.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方式。(×) • 剖析:只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方式,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属于非按劳分配方式。
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 金、津贴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股息和分红;储蓄、债券的利息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作家稿酬 企业管理人才(如经理)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 分配的方式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如农民土地流转获得的收入
提供信息资料、管理方案(点子)等获得的收入
产收入,或者是租金、土地征用补偿和土地转包收入。 • (5)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 四课我 国的个 人收入 分配和 社会保 障复习P PT全文 课件【 完美课 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 四课我 国的个 人收入 分配和 社会保 障复习P PT全文 课件【 完美课 件】
2.按劳分配
性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具体 内容
①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②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③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④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因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不能按需分配)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不能平均分配)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为什么?
2、如何?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4.2我国的社会保障 说课(共24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4.2我国的社会保障 说课(共24张ppt)
议学小结:社会救助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分析议学问题,创设真实 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理解社会救助的地 位、保障对象、来源、目的。
教学过程
议题二:我国有哪些社会保障形式
环节二:社会保障的形式
议题情景:观看视频《社会福利》 议 学 问 题 :结合教材内容 (1)议学活动:分析社会保险的地答。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 社会保障
第二框 我国的社会保障
说课目录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过程及策略 6、教学效果及反思 7、作业练习 8、板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对应的核心素养目标是政治认同、法律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对应
的课标内容是“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
议 学 小 结:
1.必要性: 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 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 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 “安全网”。
2.重要性
原因:必要性+重要性
教学过程
议题二:我国有哪些社会保障形式
环节二:社会保障的形式
议题情景:观看视频《社会保险》 议 学 问 题 :结合教材内容 (1)议学活动:分析社会保险的地位、保障对象、来源、目的。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
议题情景:观看图片对话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
(1)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为什么要建立 社会保障体系?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进行梳理回答 。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 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活动】分析、商议、描述、展示
教学过程
议题一:国家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新教材政治必修二4.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教学设计

新教材政治必修二4.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第二框题《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设计议题:如何从收入分配中品味获得感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框题是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二框内容。

本框是对前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中再分配的进一步阐述,作为再分配重要形式的社会保障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框主要介绍我国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具体设以下两目:第一目“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主要内容是社会保障的实现形式和意义。

通过“探究与分享”中的“人物对话”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社会保障的形式、探究社会保障的意义,接着通过“文字描述”“相关链接”等对社会保障的意义及形式作具体分析。

第二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阐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举措。

通过四段“文字描述”、三个“探究与分享”、两个“相关链接”介绍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以及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身边同学分享家庭收入明细图,了解并归纳我国社保形式,理解社会建立多样化社保形式的原因。

2.通过对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是要高清还是要保障这一现实问题的辨析讨论,感受社会保障的重要性,阐述社会保障意义,提升辩证看问题的科学精神。

3.通过了解国家社保政策,感受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历程,增强制度自信。

通过走访当地相关社保部门的社保现状及新政策,提升社会参与能力,锤炼反思现实能力,能够立足现实,总结概括完善社保体系的策略建议。

4.通过对社会主义国家,“不工作,政府也要管我”这一问题的评析,理性看到社会保障中的权与责,提升思考问题的科学精神,全面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勇担社会责任的公共参与意识与法治意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分析经济现象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能力和素养。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我国的社会保障 第2课时 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我国的社会保障 第2课时 教案

设计意图:通过“保险的起源与发展”视频,扩展学生关于保险的认知,提升学生对于社会保障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社会保障的形式【教师】展现材料:2021年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中国基本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向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目标迈进。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14亿人、2.22亿人、2.7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

生育保险依法覆盖所有用工单位及职工,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让学生思考在我国这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保障网”中都存在哪些社会保障形式?【学生】全班分为四个小组,结合教材内容,合作完成下列表格……【教师】在四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学生展示完自己组所需完成内容后,教师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形式进行归案和总结,呈现下表内容。

【教师】展现四则材料:材料1小王因工伤,暂时无法工作;材料2李某是退伍军人,正在辛苦找工作;材料3张爷爷子女在外地工作,无人照顾;材料4小陈家因发生水灾,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学生】自主探究:结合刚才所学表格的内容,尝试针对上述的不同情况,为他们拟定一种合适的保障方案并说明你选定该方案的理由。

设计意图:先运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保障形式的内容,然后再利用一个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让学生加深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让他们学会学以致用。

(二)社会保障的作用【教师】再次展现我国《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并分析该材料:白皮书指出,中国基本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14亿人、2.22亿人、2.7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

——在证明我国社会保障网的建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反映我国还有一部分居民没有参保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假设你们是谋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为了你所在社区的居民都能够应保尽保,你和同事要入户做社保的宣传工作,动员居民参保,你们会怎么动员宣传呢?【教师】在学生发言代表展示完成之后,归纳总结出,我国社会保障的三个作用:作用1是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力,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减震器”);作用2是通过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衡器”);作用3是通过风险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0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2框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案

2020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2框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案

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社会保障的功能和内容。

2.解释与论证:加强社会保障的原因。

3.预测与选择:完善社会保障。

4.辨析与评价:发展社会保障要量力而为、权责统一。

1.政治认同:支持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2.科学精神:理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功能、内容。

3.法治意识:依法监管社会保障事业。

4.公共参与:树立参与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务意识。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原因(1)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2)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2.功能手段作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示:社会保障往往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一般不靠市场机制来实现。

3.内容(1)社会保险①地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②方式: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

③作用: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④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2)社会救助①特点: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②方式: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

③目的: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④作用: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与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3)社会福利①方式: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

②目的: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此外,设计课堂小游戏、竞赛等环节,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收入却有所不同?”引发学生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思考。
(1)认同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增强制度自信;
(2)关注社会公平,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
(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小组讨论:针对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原因和解决办法。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等前置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涵;
2.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效率的关系认识模糊,容易产生困惑;
3.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对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掌握不足。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教具:准备图表、数据卡片等实物教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变迁。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2我国的社会保障课件2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2我国的社会保障课件2

类型
保险对象
人身保险 人的寿命和身体 财产保险 财产及其有关利益
险种举例
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 汽车保险、企业财产保险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3)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异同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不 性质
具有强制性和社会福利性 自愿的市场行为
同 经营目标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追求利润

维护社会稳定
经营方式 由国家经办
——古人的社会理想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 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 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十九大报告
截至2019年底,我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9.67亿人、2.05亿人、2.55亿人;社保卡持卡人数13.05亿人,
开通100多项持卡应用,电子社保卡签发9092.5万张。
服务机构和设施、残疾人服务等形式,以满足特殊群体的 注意:保障适度,就是要根据经济发展确定保障待遇水平,合理引导群众的保障预期。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
政5亿府人主,导参的保社率会稳保需定障在形求9式5%及以上全。 体国民的高层次保障诉求。
生活小调查:
你是否参与过慈善活动或社区服务?结 合你的经历评价一下这些慈善活动或社 区服务。
必修2《经济与社会》 第四课 第二框
我国的社会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适度) 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援助、生育救助、丧葬救助、法律援助 这对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方向前进,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措施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措施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事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经济保障:国家通过货币或有价票证的形式,为国民提供经济援助,满足其基本的生活所需。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这节课是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框题,分别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教材围绕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这一核心,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学习,深化对按劳分配内容及意义的认知,分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理解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明确消除分配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政治认同。

(二)说学情从学生认知情况来看,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理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我国的相关经济制度和体制已具理论认知。

虽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系,但学生缺乏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以及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从学生的生活认知来看,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经济,家庭的经济收入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分配方式,但是学生没有将具体生活案例与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相联系的能力。

从学生的基本态度来看,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认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但是缺乏对我国的个人收入方式和按劳分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理解认同。

虽然学生经过对第一单元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学习,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能力,但缺乏问题意识,探究能力不强。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掌握按劳分配的地位、性质、决定因素及其重要性;知道按要素分配的意义;掌握消除贫困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居民的收入种类,能够分析初次分配和在分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认同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新教材精创】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

【新教材精创】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了解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意义。

(3)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意义。

(4)理解居民收入的来源。

(5)理解劳动的重要性、要求。

(6)理解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

【能力目标】培养区分我国分配方式的能力,分析我国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理解并认同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弘扬劳动精神。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分配制度,增强对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政策的认同。

【科学精神】认识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法治意识】国家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劳动者要合法经营,依法致富。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意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意义。

教学难点: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

(一)引入新课如果说为我们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在做大“蛋糕”,那么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分配,就是在分“蛋糕”。

“蛋糕”分配得是否公平合理,会影响人们做“蛋糕”的积极性,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如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怎样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我们会从中找到答案。

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二)讲授新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板书)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探究与分享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4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该村实行了什么样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收入分配方式的看法。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该村村民获得分配的方式有按劳分配,也有按要素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不是任意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4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4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4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的第4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

第3课讲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分两框展开: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

两框的逻辑关系是:第一框阐述收入分配方式,第二框阐述社会保障,社会保障里包含着复杂的分配系统,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

因此两框是互相衔接,互相联系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

探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增强社会公平正义感,更好地参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中来。

本框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要求2.2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高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擂施。

”二、教材分析。

本框“我国的社会保障”,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我国的社会保障形式多样、作用广泛、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从而让学生更深入认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两目:“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目阐述两层意思:我国的社会保障作用;我国社会保障的形式。

第二目阐述两层意思: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认识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的作用、形式,阐述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探究我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形式、作用,树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观念,树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坚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科学精神:全面认识理解我国社会保障的形式及作用,科学评析实现共同高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政策。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与合法途径;2、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二、教材分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第一目的内容。

本目所在的第二单元主要讲述财富的生产创造和财富的分配知识,是全书的落脚点。

与第一单元呼应,重在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单元的标题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其中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本框所在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社会进步)的基础,第四课社会进步又能反过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其中第三课主要阐述的是通过坚持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侧重的是做大蛋糕,为促进公平奠定物质基础;而第四课主要讲述了通过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侧重的是分好蛋糕,提倡的是公平。

两课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却都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大蛋糕要为了人民的最终目的是由人民共享。

从宏观上对第二单元两课的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本目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分好国民收入大蛋糕,促进社会公平的落脚点,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思想的重要部分。

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有利于全面系统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此外,学生的学习从兴趣出发,所以在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增强学生的体验,避免简单的灌输说教。

四、教学目标(一)政治认同:通过探究如何完善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明确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优越性的制度。

其目的是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树立制度自信。

(二)科学精神:通过探究我国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科学辨析不同分配方式及意义。

(三)公共参与:通过合作探究方式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应用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参与感。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教育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教育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她这样幸运的。更多的“杨 小霞”不可能在生命垂危时还等待着媒体发起的捐助。
探究:(1)在你身边是否也遇到过类似杨小霞这样的群 体,请列举几个事例并说明具体情况。 (2)小组讨论社会提倡捐助活动的原因。
【归纳·释疑】 1.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区 别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企业深化改革起着促进和 保证作用,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 益,促进社会的稳定。
【典例·示范】 社会保障制度牵动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 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具 有重要意义。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 ()
(3)依据我国医疗保障的完善过程,对如何建立健全我 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政治认同、科学 精神、公共参与)
提示:(1)通过网络或相关文件了解我国现在的医疗保 障情况。 (2)我国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医保制度全覆盖,有利于农 村贫困人口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有利于完 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维护弱 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功能: (1)社会保障通过收入_再__分__配__,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 正义。
责任共担 (2)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_________,充分发挥社会 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
3.内容: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_社__会__救__助__、社会 福利、_社__会__优__抚__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
①促进社会公平 ②实现社会安定 ③劳动者爱岗敬业 ④保障民权、关注民生、解除民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2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案 (1)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4.2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案 (1)

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结合社会保障制度具体实施的成就,感悟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不断提升。

增强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同感,坚定我国的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了解社会保障的作用,阐释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及其含义。

3.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明确享受社会保障是我们的权利,也需要社会成员分担责任。

理解和认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

二、议题设置总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安全兜底网分议题一:建立社会保障的原因分议题二: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分议题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社会保障的功能。

2.明确完善社会保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四、课前预习自主预习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的知识,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你们知道这张卡片是什么吗?对的,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卡,简称“社保卡”。

可不要小看这张卡片,这张小小的社保卡足足有102个用处呢,它涉及到就医、就业、养老、工伤、生育甚至金融等等各个方面,可谓是“一卡在手,天下我有”,同学们是不是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呢?这张社保卡充分展现着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

(二)讲授新课我国的社会保障(板书)这节课我们主要以议题的形式进行。

总议题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安全兜底网,下设三个分议题:建立社会保障的原因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议题一:建立社会保障的原因(板书)活动一:观看视频《中国社会保障纪实》,谈一谈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要求:1.按小组进行讨论。

2.讨论时间3分钟。

总结:正如视频和图片中展示的那样,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因此,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掌握消除贫困的必要性;了解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劳动的必要性;知道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的区分按劳分配和其他的多种分配方式;能够区分居民的各种收入来源;掌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措施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利用各种分配方式来提高个人的收入。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能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

2.科学精神: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法治意识:提高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

公共参与:明白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不仅是国家的事,个人也是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完善个人收入与分配的必要性,措施和要求。

教学难点:1.正确区分按劳分配和按多种分配方式分配。

2.正确区分各种收入类型。

3.正确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四、课前准备教具:1、常规教具:黑板、粉笔2、多媒体教学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学活动1:谈谈学生个人的家庭收入和支出分配情况,并分析这些收入和支出情况分别属于哪种收入?怎样提高收入水平?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1: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发言,完善学生的回答要点问题1.学生介绍自己家庭的收入来源和支出途径。

问题2.根据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分析收入归类。

问题3.主要措施有:劳动,多做几份工:投资,增加红利收入;房屋出租,知识兼职,搞发明等等按土地,资金,知识,科技,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国家支持,大力发展经济;完善再分配水平,社会保障金的支持等;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知识点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影响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作者: 谭娟[1];陈倩[2]
作者机构: [1]重庆市字水中学;[2]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出版物刊名: 思想政治课教学
页码: 62-66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下庄村;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设计;个人收入分配
摘要: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2.教材内容分析:"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2《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主要内容包括两目,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阐述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意义、我国居民获取收入的途径和劳动的重要性及要求;第二目"完善个人收入分配",阐述现阶段我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举措.基于课标、教材和学情,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时2 我国的社会保障
【知识梳理】
(一)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1、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2、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资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
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险
(1)地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2)含义:社会保险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劳动收入来源时,能够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3)主要内容:在我国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相关链接】
除了社会保险还有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有着明显的区别。

2.社会救助
(1)地位: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2)含义:社会救济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
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3)作用: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3.社会福利
(1)含义: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2)地位: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
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三)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为此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的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

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4.总要求:总之,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拓展提升】
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

同时,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做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

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基础训练】
1.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主要形式有()
①社会福利②社会救助③社会保险④体育彩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A. 社会保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救济
D. 社会优抚
3.我国将在2020年之前,在全国普遍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①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②是一种社会就业制度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④有利于农民充分就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②完善的售后保障能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③社会再生产的4个环节相互联系④居民的消费水平取决于未来收入预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某市人社局决定,2019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480元,下列选项中对该市人社局的做法理解正确的是()
A. 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
B. 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C.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D.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劳有所得
6.建立健全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以下对社会保障水平认识正确的是()①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就能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②不断拓宽社会保障领域和覆盖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③过高的社会保障缴费水平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④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越高,国家实力就越强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个城市开展,该保险()
①是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和个人共同承担②属于商业保险范畴,有助于规避风险③体现了保险的保障功能,可代替社会养老保险④由保险公司经营,投保人可以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8. 李克强总理说,有人遇到困难掉下来了,又有一个安全网兜着他,要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安全网喻指()
A. 社会保障制度
B. 商业保险制度
C. 国家税收制度
D. 分配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