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像专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成像知识作图要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成像知识作图要点一、成像知识1.成像的主要原因:a.光的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b.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c.光的折射,如水中的折射成像、透镜成像等。
2.成像的性质:像的性质主要有:虚与实、倒与正、放大与缩小或等大。
实像是由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光学器件会聚形成的,不仅能用眼睛看见,还能用光屏接收并保存下来;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经反射或折射后反向延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
“倒与正”、“放大、缩小或等大”都是物体所成的像相对物体而言的。
3.像的动态变化:当物体相对光学器件运动时,所成的像的大小、像离光学器件的距离都有相应的改变,初中阶段主要考查平面镜与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其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整理成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像同侧虚像正,物像异侧实像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则像近像小,像距物距唱反调。
即: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实像,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虚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且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侧;实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且和物体在透镜的异侧;物体向焦点运动,所成的像变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
二、作图要点1.光的反射作图要点:a.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b.平面镜是物点和像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且法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像时,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2.光的折射作图要点:a.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有三条特殊光线。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有三条特殊光线。
b.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等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作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作图一定要规范。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专题二十 初中物理图像问题
专题二十初中物理图像问题利用图像分析处理物理问题是一种科学方法,各个版本物理教材在研究物理规律时,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图像,这个图像能直观形象的给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合物理公式就能知道其它量的数值。
物理学科的力电热光知识体系的问题都离不开图像法。
每年全国各地每年中考试题里都含有图像题,重视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是毕业班学生提高成绩的不可忽视的创新举措。
一、物理图像题1.图像内容对于图像类问题,主要考察温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质量——体积图像;电流——电压图像、电阻——温度图象、电阻——压力图象;压强——深度图像;像距——物距图像;力——时间图像;浮力——深度图像;大气压——高度图像等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让学生在深层次上掌握图像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
利用物理图象比较物理量、根据规律选择图象、利用图象获取信息、利用图象进行计算、绘制图象等。
利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是考试说明强调的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2.图像题考法图像问题涵盖面广,在选择题、填空题、分析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中都能经常遇到图像问题,要高度重视。
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河北省在中考试卷中,每年都在最后两道大题其中的一道题里出现一个涉及利用图象提供信息的计算题。
分值可观,加强训练。
二、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基本思路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学作图选编——平面镜成像特点及成像原理作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学作图选编——平面镜成像特点及成像原理作图1.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
2.如图所示,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 B。
3.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4.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AB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
请在图中画出AB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A'B'。
5.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6.根据像画出物体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像。
8.如图甲所示,'O是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9.如图所示,物体AO放置在水平面上,A O 是AO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大小。
10.如图,作出物体A在平面镜MM'中所成的像A'。
若镜面绕M点顺时针转动,则物像之间的距离会随之变化,请画出物像距离最大时的像A''的位置。
11.如图所示,停留在水池上方的一只蜻蜓,用A点表示。
请用一个点,在图中标出蜻蜓所成的像A′。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12.如图所示,M是苹果上的一点,N是人眼的位置,请画出M点在平面镜中的像M及某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N点的光路图。
13.图是用两块平面镜制作的昆虫观察箱,能同时观察到昆虫的腹部和背部,用A点表示昆虫的腹部,请在图中作出观察者通过平面镜OM看到昆虫腹部的光路图。
(忽略玻璃板的厚度)14.如图甲所示是河南淮阳“曲桥渡贤”景观图,湖面倒映着桥影。
图乙中A点表示水中桥影拱形顶部,请你画出乙图中人眼看见拱顶的光路图。
15.如图所示,水池上方有一只小鸟A,请画出人眼B通过水面看到小鸟眼睛像的光路图。
16.如图所示,室外有一路灯S发出的光透过窗户射到室内的平面镜上,请画出A点的人眼通过平面镜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
2021年人教版物理中考教材知识梳理课件 专题一 光学作图
对应练习巩固
1.【对应例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到平 面镜上,请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 射角的大小。
2.【对应例1】潜望镜中两块平面镜平行放 置与水平方向成45°夹角,已知一条沿水 平方向的入射光线,作出光在潜望镜中的 光路。
3.【对应例2】潜望镜中两块平面镜平行放 置与水平方向成45°夹角,已知一条沿水 平方向的入射光线,作出光在潜望镜中的 光路。
谢谢
作图要求
1.实际光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要画成实 线,并用箭头表示光行进的方向;同时, 注意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透镜中要连接。 2.凹透镜作图中,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
例1 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 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方法指导
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 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对于 凸透镜,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 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对于凹透镜,延 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 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 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过焦点。
对应练习巩固
1.【对应例2】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 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 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 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 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2.【对应例1】如图为一等腰直角三棱镜, 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从AC边射出三棱 镜,请画出光线经过三棱镜的光路图。
知道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的位置,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 位置。 依据法线与镜面垂直,作出平面 镜。根据图中标出的入射光线和水平面的 夹角,求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 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 由此求得反射角的度数。在标反射角的度 数时要注意: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 夹角。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专题突破(三) 坐标图像题
专题三坐标图像题坐标图像类题主要是以直角坐标系为表现形式,通过图像的变化表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综合应用题中都有考查,常考图像类型有I-U图像、m-V图像、T-t图像、s-t图像等。
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图像的变化正确判断、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坐标图像类试题分析步骤1.识图:弄清图像的纵坐标和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2.析图:根据图像的形状确定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用图:分析图像的特殊点(起点、拐点、交点、转折点、终点)的含义,从题目要求的问题入手,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
题型一m-V图像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
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8∶1 B.4∶3 C.4∶1 D.1∶22.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将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a 和b中,待木块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容器盛的是甲液体,b容器盛的是乙液体B.木块在a容器内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C.a、b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D.a、b两容器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题型二s-t、v-t图像3.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4.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5.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如图反映了它们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根据图像可以得知甲车在0~4s通过的路程为m,乙车在0~4s内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6.一定质量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10 s时的速度大于4s时的速度B.0~6s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大于6~12s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C.0~6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6~12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D.0~6s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6~12s物体所受的拉力题型三T-t图像7.如图甲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可以知道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该物质液态比热容比固态比热容(选填“大”或“小”)。
人教版中考物理 专题复习 图像专题复习 课件 共32张PPT
(2)从A到D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判
断的依据是
.
(3)从A到D过程中纸锥所受空气阻力
(等于/
不等于)其重力.
(4)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放大图,该过程中纸锥运
动的路程是
cm,纸锥下落的速度是
m/s.
1、用稳定的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设物体吸 收的热量与时间成正比,得到它的温度时间图象如 图所示,那么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 比热容之比是( ) A.1:2 B.1:1 C.1:4 D.2:1
图1: 正比例函数,K为常数。
图2: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理 量“速度”。
图3: 表示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即物理量“重力加速度”g=9.8N/kg
图4:
反映物质的某种特性,即物理量
“密度”
图5:
反映导体的性质,即物理量“电
阻”。
(1)纸锥运动的时间tAB
tBC(</=/>) ;
据以上条件可知电阻R0的阻值为————Ω。
U/v
V2
10 C
R2
R1
A
8
V1
6
V1
4
B
2
V2 A
R0
2
4
I/A
甲
乙
U/v
V2
10 C
R2
R1
A
8
6
V1
V1
4
B
2
A V2
R0
2
4
I/A
分析:滑片在最右端时→R1接入的电阻最大→ R=R0+R1+R2最大→I=U/R最小 对应着横轴的电流I=1A
V2 表的示数:U2=IR2最小,对应乙图A点U2=1V V1 表的示数:U1=U-IR0最大,对应乙图C点U1=10V 当滑片向左端滑动时,R1变小,R变小,I变大,U2变大,U1变小 当滑片在最左端时,R1=0, V1 V2 示数相同。R最小,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对应着图中的B点。 读出图中特殊点的数据。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上第五章 透镜及应用全章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清
规律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仪原理
u=f
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原理
晶状体太厚,对光线折射能力强,像呈在视网膜 之前
成因
凹透镜,让光线发散后,再经过晶状体
校正方法
晶状体太薄,对光线折射能力较弱,像呈现在视 网膜之后
成因
凸透镜,让光线汇聚后,在经过晶状体
校正方法
眼睛 近视 远视
4.眼睛和眼镜
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1.将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调节至同一高 度
正常的眼睛可以通过调整晶状体与角膜使光线在 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成因
晶状体太厚,对光线折射能力强,像呈在视网膜 之前
校正方法
凹透镜,让光线发散后,再经过晶状体
成因
晶状体太薄,对光线折射能力较弱,像呈现在视 网膜之后
校正方法
凸透镜,让光线汇聚后,在经过晶状体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小节知识点思维导图
5.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 望远镜
异同
投影仪加放大镜
照相机加放大镜
相同点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是放大镜
不同点
显微镜的物镜是投影仪 望远镜的物镜是照相机
凸透镜
定义
透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的汇聚作用
可以将平型光汇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上
1.透镜
凹透镜
定义
透镜镜片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的发散作用
可以让平行光以一个焦点为球心,沿球半径方向 向外发散
主光轴
通过形成透镜的两个球心的直线
投影仪加放大镜
照相机加放大镜
人教版初中中考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含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月亮不是光源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光源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定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的镜面反射反射类型漫反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光的光速:c=3×108m/s直线小孔成像传播特点:成正立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应用: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平面镜成像光现象现象日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激光准直应用射击瞄准中的“三点一线”规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实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时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含义:太阳光用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光的黄、绿、蓝、靛、紫的色光的现象折射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特点:使被照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穿透力强应用:红外夜视仪、遥控探测、红外烤箱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化学作用强应用:验钞机、杀菌消毒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光的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由反射色光决定,色散透明物体由透过色光决定颜料的混合:混合色由反射色光决定光路的可逆性原理显微镜能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显微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同一个凸透镜通过改变的晶状体形状,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戴由凹透镜制成的近视镜矫正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戴由凸透镜制眼睛视力矫正凸透镜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的远视镜矫正f:焦距u:物距v:像距说明透镜的作用凸透镜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此时>v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f,此时f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此时 u<v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凝华凝华是一个放热的过程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升华升华是一个吸热的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液化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含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摄氏度,用℃表示单位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 100℃之间分为 100温度等分,每一等份就是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以及液面上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汽化沸腾时在液态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物态变化温度计用途测量温度的工具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使用认清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液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液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注意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温度计的量程是 35~42 ℃,分度值是0.1℃,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升高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熔化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定义: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常见的内燃机为汽油机和柴油机热机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之比,热机的效率不能达到 100%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质量的比值单位:J/k g热值热量计算:Q放=qm 内能和热机内容分子动理论扩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快,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是能的总和意义:表示物体吸热的本领单位:J/(k g·℃)特点: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比热容相同,与其质量、温度无关热量计算:Q吸=cm膖吸热时:膖=t-t0 放热时:膖=t-t- -.比热容定义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两种方式是等效的改变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方式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含义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工具使用前要观察零刻度是否磨损,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尺要放正,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记录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秒表:测量时间的工具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参照物可以略去不说物体本身不能作为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原理:v=s/t平均 速度测路程:刻度尺测量测试间:停表测量机械含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单位:国际单位 m/s常用单位 km/h单位换算 1m/s=3.6km/h速度运动的描述公式:v=s/t鉴别物质密度求质量:m=ρV 应用求体积:V=m/ρ原理:ρ=m/V(1)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 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单位:千克(kg)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物态、位置无关用途:测量物体的质量下水的体积 V1(3)将物体浸没在水中,记下水和物体的总体积 V2(4)密度表达式:ρ=m/V2-V1(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 m1(2)将烧杯内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V(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待测液体的总质量 m2(4)表达式:ρ=(m1-m2)/V测量固体密度测量密度测量液天平体密度质量使用方法放: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方法:左低右旋,右低左旋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添加砝码要按“先大后小”的顺序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定义: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公式:ρ=m/V 单位:国际单位 kg/m3,常用单位 g/cm3,换算关系 1g/cm3=1000 k g/m3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与密度密度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之和注意事项:所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保持天平水平、干燥力的单位:牛顿(N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有相互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 对运动的力影响因素: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摩擦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力总是成对地出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减小摩擦:滚动代替滑动,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使接触面改变 彼此分离摩擦增大摩擦:增大压力或接触面粗糙程度力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常见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只有一个,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的力力的 描述力的示意图: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三要素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作用点:重心弹簧测力计注意事项: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使用前,需要“调零”;弹簧伸方向要与受力方向相同一对相互作用力彼此作用在对方,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意义: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 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不受力适用范围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不是力注意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与速度大小无关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力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非平衡力运动和力平衡力: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运动状态不变,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同体:两个力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二力平衡等大:两个力大小相等惯性条件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大小:放置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等于重力方向:垂直向下压力压力不是重力,也不一定由重力产生压力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受力面积大小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压强的改变含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定义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压强p=F/S上端开口,底部联通的容器特点:连通器中装入同种液体,液体静止后,各个液面高度相同应用:水壶、排水管的 U 形“反水弯”连通器产生原因液体有重力,对器底有压强液体有流动性,对侧壁有压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压强气压越高,沸点高气压越低,沸点低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两个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1 标准大气压等于760 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晴天比阴天的大气压高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等于 1.01×105Pa,近似值取 105Pa- -. 压力差法称量法原理法V物>V排浮力的计算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由于液体深度不同,压强不同,使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 F1与向下的压力 F2F浮=G漂浮平衡法悬浮产生原因大小不同浮力的实质是一个压力差,F浮=F1-F2V物=V排浮力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表达式:F浮=G排=ρ液gV排该原理也适用于气体阿基米德原理影响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九年级物理上册图像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图像知识点一、平面镜图像的特点平面镜是一种平面形状的镜子,其图像的特点如下:1. 平面镜的图像与物体在形状上完全相同,但是左右颠倒;2. 平面镜的图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3. 平面镜的图像与物体的距离是相等的;4. 平面镜的图像是虚像,不能被投射到屏幕上。
二、凸透镜的图像特点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明物质,其图像的特点如下:1. 凸透镜成像有两种情况:实像和虚像;2. 若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外,则其图像为实像,呈倒立,大小与物体相似;3. 若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内,则其图像为虚像,呈正立,大小比物体大。
三、凹透镜的图像特点凹透镜是中央较薄、边缘较厚的透明物质,其图像的特点如下:1. 凹透镜成像都是虚像;2. 凹透镜的虚像呈正立,大小比物体小。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像为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像为虚像;2. 焦距和像距的关系:利用透镜公式,可以得到焦距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五、光的折射与反射1. 光的反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反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2.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光线的折射角度。
六、光的色散现象1. 光的色散是指由于光的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不同,造成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光学器具时发生的偏折现象;2. 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后会分成七种颜色,从长到短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七、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凸透镜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包括:1.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性,制成的镜片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更大;2. 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利用凸透镜的成像特性,矫正人眼的视力问题;3. 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性,将光线聚焦在屏幕上,显示出放大的图像。
八、总结九年级物理上册的图像知识点主要包括平面镜和透镜的特点、成像规律,以及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九年级物理图象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图象知识点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图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图象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九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有一些常见的图象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讨论和解析。
一、位移-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图象。
在该图象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物体的位移。
位移-时间图象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该图象表现为一条直线;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该图象表现为一条抛物线。
二、速度-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有效工具。
在该图象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物体的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图象表现为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图象则表现为一条直线,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加速度-时间图象是描述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图象。
在该图象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时间图象表现为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四、力-伸长图象力-伸长图象用于描述材料的伸长性质。
在该图象中,横轴表示外力,纵轴表示材料的伸长。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力-伸长图象表现为一条直线,斜率表示材料的弹性系数。
五、声音的波形图声音的波形图是用来描述声音传播的形态和特征。
在该图象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声音的强度。
声音的波形图通常表现为连续的波峰和波谷,通过观察波形图可以了解声音的频率、振幅等信息。
电流-时间图象用于描述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在该图象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电流的大小。
电流-时间图象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电路中的各种问题,如电流的稳定性、周期性等。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中常见的图象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图象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同时,图象的分析也是培养我们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图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获得真实的数据和图象,进一步分析和解读这些图象。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用“图像法”突破凸透镜成像规律问题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用“图像法”突破凸透镜成像规律问题一、图像法适合记背困难的同学!①画出坐标轴:纵轴为u,横轴为υ(可颠倒);②在坐标轴上标出焦距和2倍焦距;③标出点(f,f);④若u>2f,在u轴找出大于2f的位置,连接(f,f)点,如图中红线,与υ轴的交点在f与2f 之间,说明f<υ<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向下画线为倒立,向上画线为正立,υ轴正方向为同侧实像,υ轴负方向为异侧虚像,放大缩小看交点。
下表用于对照检查:u与f关系υ与f关系υ与u关系正倒大小虚实同异侧应用u>2f f<υ<2fυ>u倒立缩小实像异侧照相机u=2fυ=2fυ=u倒立等大实像异侧二倍法测焦距f<u<2fυ>2fυ<u倒立放大实像异侧投影仪u=f不成像,获得平行光测焦距u<fυ>|u|正立放大虚像同侧放大镜二、典例引领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D.保持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它成的像将变大解析:①看图:物距u=15cm,像距υ=30cm,蜡烛燃烧变短→像变矮→上移;②画坐标图,虚线大括号可代表物的大小和像的大小。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距为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距为1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大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小解析:3.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
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解析:看图:物距u=50cm-20cm=30cm,像距υ=80cm-50cm=30cm,则u=υ=2f=30cm,得f=15cm;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有u=10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一、力学1. 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静止-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与加速度的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力的计算公式、物体的质量、推力与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合成2. 力和力的效果-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 互不叠加原理:力的合成、合力的性质、力的分解- 平衡的条件:力的平衡、力的图解法3. 力与加速度- 动力学: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量、冲量- 质点系:质点系的加速度、力的合成、多个力的合力与分力-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质点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4. 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的影响:力对物体的位移的影响、力对物体的形状的影响、力对物体的状态的影响- 力对速度的影响:速度的改变、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的关系二、光学1. 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介质、真空、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反射成象2.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折射率、折射定律- 透镜与光的折射:凸透镜、凹透镜、透镜与成像3. 光的颜色- 白光的组成:光的三原色、白光的颜色- 光的颜色与色散:光的颜色、色散、彩虹的形成4. 光的反射与折射应用- 光的反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曲面镜的应用- 光的折射应用:棱镜的应用、光的传输与光纤通信三、能量1. 能量与能量转化- 能量的定义:能量的分类、能量的单位- 功与机械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机械能的定义、能量的转化2. 动能与势能- 动能与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守恒3. 能源与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种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能源的利用与研究:节能减排、新能源的研究以上是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的汇总(人教版),包括力学、光学和能量等内容。
九年级物理图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图象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运动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涉及到大量图象的学科。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与图象有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物理图象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直线运动的图象1. 位置-时间图象位置-时间图象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工具。
在直线运动中,当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时,位置-时间图象呈现出一条直线。
2. 距离-时间图象距离-时间图象用于描述物体的行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距离-时间图象呈现出一条直线。
3. 速度-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用于描述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图象呈现出一条曲线。
二、曲线运动的图象1. 加速度-时间图象加速度-时间图象是描述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图象。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时间图象呈现出一条直线。
2. 速度-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也适用于曲线运动的描述。
速度-时间图象能够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从而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
三、力的图象1. 力-时间图象力-时间图象用于描述物体所受外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在物体受到恒力作用下,力-时间图象呈现出一条直线。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图力的合成与分解图是一种用于解决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的图解方法。
通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合成或分解,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物体所受的合力情况。
四、光的图象1. 光的传播路径图光的传播路径图用于描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路径。
在光线遇到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通过绘制传播路径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2. 光的成像图光的成像图用于描述光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的成像情况。
通过绘制光的成像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成像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五、电路图象1. 电路连接图电路连接图用于描述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关系。
通过绘制电路连接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电路的组成和结构。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3、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
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u——物距、v——像距、f——焦距。
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
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 也变大。
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
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7.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初中物理图像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图像知识点总结一、图像的形成和性质1.1 光的传播线路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速度为常数(约为3.0×10^8m/s)。
1.2 光的反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如果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就会发生反射。
反射是光在同一介质中发生的,我们可以利用反射来观察物体。
1.3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折射。
1.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分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这是由于玻璃、水等透明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所引起的。
1.5 物体的形象在光学实验中,如果我们提供足够亮的光源,适当调整镜片的位置和朝向,就可以在白纸上得到物体的实像。
1.6 光的直线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和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呈直线传播。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光的直线传播来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二、光学器件的应用2.1 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能使平行光汇聚成实像的透镜,称为凸透镜。
如果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外,则可以通过凸透镜取得物体的实像。
2.2 凹透镜凹透镜是以中心为凹面的透镜,如果物体位于凹透镜的焦点以外,凹透镜会形成一个负焦距的虚像。
2.3 放大镜和缩小镜对于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外,准确的屏幕可以得到物体的实像。
放大镜一般用于放大物体。
同样,若将物体放置在凹透镜的焦距之外,便可得到物体的虚像,这就是缩小镜。
三、光学成像的误差3.1 位置误差在实际制作光学器件时,会出现一些制造误差,使得焦点的位置和理论值会有一定差距,这就是位置误差。
3.2 缝隙误差在制作光学器件时,会出现一些缝隙和漏光,这就是缝隙误差。
3.3 倍率误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制作和使用条件的限制,会使成像的放大倍率产生误差,这就是倍率误差。
四、光学仪器的调整方法4.1 凸透镜的调节在调整凸透镜时,我们通常通过不同的设备来观察镜片的放大倍率和成像效果,调整镜片的位置和倾斜角度,使成像变得清晰。
九年级物理小图形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小图形知识点一、直线运动图像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速度-时间图像是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的图像。
1.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
因此,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斜率为零。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匀变的。
因此,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斜率不为零的直线。
3. 静止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当物体静止不动时,速度为零。
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横跨时间轴的直线。
二、曲线运动图像除了直线运动,物体还可以进行曲线运动。
在曲线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图像和加速度-时间图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1. 抛物线运动图像抛物线运动是一种常见的曲线运动形式。
在抛物线运动中,物体沿着一条抛物线轨迹运动。
2. 圆周运动图像圆周运动是物体沿着一个圆形轨道进行的运动。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始终保持与圆心的距离不变。
因此,位移-时间图像是呈现圆弧形状的曲线。
3. 加速度-时间图像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会发生变化。
加速度-时间图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而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斜率为负值的直线。
三、其他图形除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还可以表现出其他特殊的图形。
1. 杂乱的运动图像如果物体的运动十分混乱,没有明显的规律,那么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可能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曲线。
2. 周期性运动图像某些物体的运动是周期性的,比如摆动物体或周期性振动。
在这种情况下,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通常会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曲线。
总结: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图像进行直观的表示。
根据不同的运动形式,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图像来描述运动的特点。
在理解物体运动时,掌握图像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物理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八年级上册物理图像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图像知识点
光的特性和光的传播
在物理学中,光被认为是电磁波,传播特性与其他电磁波相同。
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速度始终保持在光速,即299792458 m / s。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
当光束碰撞到光
滑表面时,它们会反射并改变方向。
当光束穿透到新介质中时,
发生折射并改变方向和速度。
光的像的成因
在凸透镜和凹透镜表面之间,相对于光线的入射方向和物体的
位置,可以形成真实的或虚幻的图像。
根据成像方式的不同,图
像分为实际图像和虚幻图像。
凸透镜的成像
凸透镜是一个薄透镜,中心比较薄,边缘比较厚。
当光线沿着下降方向穿过透镜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并聚焦在聚焦点上。
在绘制图像时,我们使用三种光线:通过光线,垂直于曲面的光线和焦距光线。
凹透镜的成像
凹透镜是一个薄透镜,中心比较厚,边缘比较薄。
当光线沿着下降方向穿过透镜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并发散自透镜中心。
与凸透镜不同,凹透镜产生的图像正立,缩小且虚拟。
物体的成像
当光线通过凹透镜或凸透镜并在光屏上形成图像时,我们称之为物镜成像。
在此过程中,物体的位置及其相对于透镜的位置是产生图像的重要因素。
总之,通过学习上述基本概念,八年级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光的基本特性和图像成像的原理。
这对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研究都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学图像
一、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1.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2.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二、沸腾
3.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三、比热容
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5.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
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
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
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
理由。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
J/(kg·℃)。
6.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
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4所示。
如果要
你从甲、乙两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
液体。
电学图像
1.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现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的电阻值大于乙的电阻值
B.甲的电压大于乙的电压
C.甲消耗的电功率大于乙消耗的电功率
D.甲的电流等于乙的电流
2.有两只定值电阻R A和R B,各自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U-I图象中的A、B。
则()A.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流是R B的2倍
B.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压是R B的2倍
C.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功率是R B的2倍
D.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功率是R B的2倍
3.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左下图所示,R A= Ω。
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某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是0.3A,则电源电压是V。
B图像说明:。
4.小刚用如右上图甲所示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定值电阻R1的阻值是Ω.实验时,电源电压保持5V不变,当滑片P位于a 端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是W,此时,电阻R1在10min内产生的热量为` J.
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20欧姆”字样。
以下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当开关S闭合后,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I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的关系的是()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定值电阻R0为5Ω。
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发现能使电流表(“0~0.6A”或“0~3A”)和电压表(“0~3V”或“0~15V”)的指针同时达到满刻度线。
则R0的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图像可能是()
7. 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
实验中,不断改变Rx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伏特表示数保持不变,得到了I与R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此次实验中,伏特表的示数始终保持V不变。
8.发光二极管具有高亮度、低能耗等优点,将在我市推广使用。
如图甲所示是LED的实物图和元件符号。
把一个额定电压为3V的LED接人电源电压恒为的电路,如图乙所示。
(1)闭合开关S,LED发光;断开S,改变电源的正负极后闭合S,LED却不发光,可见,LED具有(填“单向”或“双向”)导电性;
(2)移动滑片P,测得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
当该LED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多大此时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多大
例12如图12所示,一根条形磁铁,左端为S 极,右端为N 极,图中表示从S 极到N
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力学图像 一、密度(m-v 图像)
1.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 ( ) 物质的密度最大 物质的密度最大
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 3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 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环
境下将1g 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1所
示的图象。
请你观察此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冰从-4℃上升到0℃时体积将 ,密度将 。
(2)水从0℃上升到4℃时体积将 ,密度将 。
(3)冬天,当河面结冰时,与冰接触的河水温度是 ℃,
较深河底的水温是 ℃。
二、速度(s-t 图像)
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4.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1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方向运动其路程S 跟时间
t 的关系图像如图4所示。
仔细观察图像,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写出一条即可) a V /m 3 m /×103kg 1 2 3 4 1
2 3 0 4
b c 图6 图4
6.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B .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 .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
D .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7.有甲、乙两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
水平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两物体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
A .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B .两物体都受不平衡力作用
C .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不平衡力作用
D .甲受不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三、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8.描述水的有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四、压强、浮力
9.一物体(长方体)漂浮在液面上,如图(甲)所示,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使物体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
已知物体的下表面到水面的高度为h ,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p ,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 浮,p 、F 浮与h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例7如图7所示,开口容器的底部有一个小孔,装水后,水不断从小孔流出,图中
能够粗略反映水流出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像是( )
8.小明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8)中的( )
9.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状态.
(2)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
(3)一段时间后,木块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使木块的内能增加.(4)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力F对木块做的功为J,力F的功率是W.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