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一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说课稿-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说课稿-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6f3890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e.png)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这是一节实验探究活动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于这节课的理解及简要的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课程标准十个一级主题中“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指导学生制作叶的徒手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从而识别叶片的结构,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本节涵盖了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如徒手切片及叶片的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使用、绘图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本节的教学在整册实验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学重点: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和细胞中的叶绿体,理解叶片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难点: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解释叶是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主要场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多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不喜欢教师空洞地说教。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前概念不一定正确,对于叶片的结构及功能特征和光合作用具体场所依然存在疑惑,需要教师进一步纠正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1、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叶片的横切面装片,认识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不同组织结构与功能,理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通过制作临时装片、操作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资料分析等方法,提高观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初步了解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观念。
4、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热爱自然,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四、教学方法要采用观察法、小组合作法和实验指导法等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快乐、高效地完成对重要概念的学习。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6.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6.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66256cf121dd36a22d8213.png)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目标1.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2.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3.通过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4.知道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5.说明绿叶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6.说明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制造淀粉教学重点1.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2.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同时还释放出氧气3.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教学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教具投影胶片、实物、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经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知道了光合作用一定的知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其他的知识。
(二)探究过程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知道绿叶呈现绿色的原因。
(2)明确光合作用的场所。
(3)会应用“叶绿素形成需要光”师: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回答。
问题: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在生产中你知道怎样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这一原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小结:含有含有吸收叶片——→叶绿体——→叶绿素——→光能进行制造——→光合作用——→有机物这说明: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说明:光合作用对人类的作用。
提出问题:(1).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2).对叶片为什么要遮光?怎样遮?(3).遮光后为什么又照光?(4).酒精脱色的目的是什么?脱色到什么程度为止?(5).滴加碘液应注意什么?(6).根据呈现的不同颜色能判断叶在光下制造的是什么物质吗?(7).此实验说明了什么?(8).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对人类的作用?学生在讨论时巡回指导,进行指点,最后小结。
3.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通过“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来说明。
提出问题:(1).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说明是什么气体?(2).绿色植物产生的氧气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什么意义?4.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通过“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来说明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制造淀粉。
七年级生物上册3.4.1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4.1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ea37f879563c1ec4da7141.png)
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在进展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场所的活动后,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主要器官是叶,从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一角度了解绿色植物才能进展光合作用。
〔2〕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的公式和含义。
〔二〕能力目标〔1〕学习从观察植物图片发现并提出光合作用场所的问题,尝试对众多的问题进展分析整合、寻找问题的关键。
〔2〕由制定探究方案中对实验材料的巧妙选择,学习如何控制唯一变量、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
〔3〕学习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所做的探究活动及所得到的结论,在反思与总结中加深对叶的构造和光合作用场所的认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深刻认识到绿色植物才能进展光合作用,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通过“课外延伸〞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所学探究技能探究生活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探究实验设计。
难点: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是重要的生产者,因为它们能进展光合作用。
经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可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呢?学生:复习光合作用的合成淀粉等有机物、条件是光照。
〔二〕学习新课一、了解“恩吉尔曼实验〞现阶段,我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还是对前人研究的继承和开展。
所以,首先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所做的相关研究。
〔播放恩吉尔曼实验动画〕1880年,恩吉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展了光合作用的实验。
〔1〕实验中,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黑暗的环境中,排除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受光部位的周围;〔2〕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阳光下,那么观察到好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苏教版版初一上) (3)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苏教版版初一上) (3)](https://img.taocdn.com/s3/m/7b0e2ee969dc5022abea0048.png)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苏教版版初一上)(3)教学目标:1、识不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讲出各部分结构的要紧功能。
2、练习徒手切片。
3、讲明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4、讲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5、举例讲出兴合作用需要光。
教学重点:识不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讲出各部分结构的要紧功能。
教学难点:〔1〕识不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讲出各部分结构的要紧功能。
〔2〕讲明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课前预备:〔1〕学生预备:预备新奇的叶片。
〔2〕教师预备:预备实验〝观看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要进行光合作用离不开和时绿体,这节我们具体探究一下在植物的六大器官中哪个上进行光合作用的要紧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爱好。
二、探究过程(一)叶是光合作用的要紧器官学生2人一组。
(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垂危观看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再观看叶片的永久横切面玻片标本,归纳叶片的差不多结构及功能。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切割方向、方法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切割,应注意什么?学生:把制好的临时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看,然后再把永久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
展现学生画的叶片结构图,鼓舞学生讲出各部分的名称及结构特点。
学生:各组讨论,归纳叶片的差不多结构和功能。
教师引导:〔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什么缘故?(2)如何样区分上表皮和下表皮?(3)讲明气孔的开关受什么的操纵?小结:在明白了叶片的结构及功能后,让学生分组讨论:〔1〕讲明叶是光合作用的要紧器官。
〔2〕叶片的结构适于同意阳光照耀的特点。
(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明白叶呈绿色的缘故。
〔2〕明确光合作用的场所。
〔3〕会应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这一道理。
教师:提出咨询题,鼓舞学生回答。
咨询题:〔1〕叶片呈绿色的缘故是什么?〔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3〕在生产中你明白如何样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这一原理。
2019最新苏教版七上《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1
![2019最新苏教版七上《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9564fe96f1aff00bed51e73.png)
2019最新苏教版七上《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1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课题: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目标: 1.能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2.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教学重点: 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3.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教学过程:一.引题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的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二.教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 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重量为82.5kg.(2)在光照下,普利斯特莱让一只蜡烛在内有薄荷枝条的玻璃罩里燃烧至熄灭。
十天后,薄荷枝条仍是繁茂的。
当普利斯特莱重新点燃熄灭的蜡烛时,蜡烛又重新明亮的燃烧起来。
(3)希尔巴植物的叶片烘干后,碾成粉,然后把叶绿体和叶绿素一起提取出来。
他把这些叶绿体和叶绿素与不同的铁化合物相混合。
当他把光照射在这个培养的混合物上时,出现了气泡。
当光照停止后,氧气流也停止了。
3.归纳每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并在书上图6-4中用文字或符号表示出来。
(由学生自己归纳)(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由学生自己归纳)三、练习(思考题)。
苏教版七上《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word教案
![苏教版七上《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f0cdddaf1ffc4fff47ac7a.png)
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
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
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技能性目标:
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
情感性目标:
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三、教学准备:
准备新鲜的叶片一一天门冬、菠菜叶。
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叶片的结构模型。
FLASH :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
视频文件:(1)叶的生长;(2)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七年级生物上册3.6.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6.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新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cdb6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02.png)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其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其中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质子,同时产生ATP和NADPH。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其中ATP和NADPH被用来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光合作用的意义在于,它为植物提供了能量和有机物,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同时也是地球上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关键过程。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过程等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合作用的场所和过程。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系统地阐述叶绿体的结构、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的关系等核心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交流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案例研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提升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生命观念。通过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形成对生命科学的基本认识。同时,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f48f1e3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b.png)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与构想】初一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我表现欲强。
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本,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作用,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有效地增强课堂的活力;教学中分小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来完成本节课的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2.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完成,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的表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能力目标:1.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联系生活实际解释光合作用为什么需要光。
2.通过叶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理论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光合作用需要光。
2.通过练习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图,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叶片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1.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徒手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课前准备:】1.准备《叶片制作的小视屏》。
2.准备好实验器材和用具. 3. 将全班同学带到实验室,按照规定位置坐好(或在教室内分小组坐好)。
4.各小组长检查课前布置的带叶片的情况。
【教学流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件展示:1.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你会感到凉爽舒适。
这是茂密的树叶的缘故。
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展开在空中,有利于吸收阳光。
教师活动:2.实物投影仪展示各小组带叶片的情况。
结论: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活动二:实验与探究:叶片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呢?1.探究方案设计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观察看书P叶片,带着“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学生活动:分实验小组,在观察与交流的基础上,参照教科书中观察叶片的结构内容,完成实验设计。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6.2 植物光合作用场所 教案设计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6.2 植物光合作用场所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34b967bcd126fff6050b05.png)
《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2、练习徒手切片,训练实验技能和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与生活实际联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形成爱护植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说出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徒手切片的制作技能。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四、课前准备
实验器具和材料。
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植物叶片、双面刀片等等
五、板书设计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六、教学流程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具、媒体的
使用
导入出示微视频:秋天落叶美景
为什么落叶大多背面朝上?会
不会与叶的结构有关呢?叶是
植物体的六大器官之一,请你推
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
要是哪个器官?(叶)为什么叶
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呢?通过今欣赏秋天落叶美景,感叹自然界
的美丽。
校园周边的图片及值日学生的
视频,亲切自然易于学生产生共
鸣。
叶与光合作用有关
微视频。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62 植物光合作用场所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62 植物光合作用场所第一课时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873d6dc77da26924c5b016.png)
6.2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能力目标:1.掌握制作绿色植物叶片的徒手切片的技能,提高动手操作水平。
2.运用平板数码显微镜观察和识别叶片的横切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2.通过新闻实例,洞察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树立爱护植物,人人有责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说出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说出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四、课前准备平板数码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毛笔、滴管、吸水纸,海桐叶片、迎春叶片、菠菜叶片、叶片的横切面玻片标本、清水。
五、板书设计欣赏视频《树叶贴画》导入新课。
在欣赏美图的音乐导入新课声中,以愉悦的心(赏叶片)情进入课堂。
新课教学提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叶。
一、叶是光主要器官是?学生由图得知:一般情合作用的在树叶贴画中主要用到了该况下,叶主要由叶片、器官的哪些部分呢?展示叶的结主要器官。
叶柄、托叶构成。
构图。
叶片。
提问:哪个是叶的主要部分?请学生回答。
再次重现树叶贴画的图,提请学生按照探究实验问:不同植物的形态一样吗?结的步骤进行。
(探叶片)构呢?引出探究叶片的结构的实验。
【探叶片】提出问题:不同种绿色植物的叶片结构相似吗?作出假设:不同种绿色植物的叶片结构相似(不同)。
学生填学案。
【观叶片】A——表皮实验:(观叶片)B——叶肉 1.肉眼观察:将叶片从边缘轻轻C 。
——叶脉撕开(如下图)得出结论:从外部结构看,不同种绿色植物的叶片结构相似。
结合书本95页,尝试说出A、B、C分别是叶片中的哪一个结构?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结合学生的最近发的完成学案填空。
临时展区,在前面所学玻片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的知识基础之上,擦、滴、取、2. 显微镜观察展、盖。
强化新知构建。
(1)制作叶片的横切面临时玻片与洋葱外表皮实验对标本。
比,得出本实验与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十校联赛”一等奖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十校联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9cecc9ca5a8102d277a22f86.png)
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苏教版2011课标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种子、根、茎三大器官探究的基础上,对叶的生理活动——光合作用的进一步探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学习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必备的知识基础,也是全书的重点。
其中,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意义及相关的探究实验是本章的重点。
2 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①概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②书写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指出反应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和实质;③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2.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光合作用知识网络的整体构建和对相关探究实验的归纳与整合,培养学生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积极探索和协力合作的科学探究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光合作用相关探究实验的归纳与整合,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思想,激发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体会科学探究的快乐,培养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意义和反应式的书写;光合作用相关实验设计的归纳、整合。
难点:光合作用相关实验设计的归纳、整合。
4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的探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质疑、评价,进行思维的碰撞与整理。
5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6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来巩固已有知识,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
在本节复习课中,学生将不是简单的回顾再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而是以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主线,以探究实验为主体,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萨克斯实验为基础,替换单一变量,发散思维,对相关实验进行创新性的归纳与整合。
这样,从概念的阐释,到对反应式的分析,再到对相关探究实验的归纳与整合,全部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并且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补充和质疑,从而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1精选汇总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1精选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9ea29f80722192e4436f6d8.png)
【苏教版】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精选生物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了解万物的起源!苏教版初中生物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教学重点: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准备新鲜的叶片。
2、教师准备: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要进行光合作用离不开和时绿体,这节我们具体探究一下在植物的六大器官中哪个上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以此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探究过程(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学生2人一组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垂危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面玻片标本,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切割方向、方法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切割,应注意什么?学生:把制好的临时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然后再把永久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
展示学生画的叶片结构图,鼓励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及结构特点。
学生:各组讨论,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师引导:(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和下表皮?(3)说明气孔的开关受什么的控制?小结:在知道了叶片的结构及功能后,让学生分组讨论:(1)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叶片的结构适于接受阳光照射的特点。
(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知道叶呈绿色的原因。
2.明确光合作用的场所。
3.会应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这一道理。
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回答。
问题:(1)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什么?(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3)在生产中你知道怎样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这一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学设想:通过练习徒手切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了解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通过演示课件使学生了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在这一学习活动中,贯穿师生互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器材: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菠菜叶、干净的纱布、叶片的横切面永久性切片标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投影电视等。
教学过程:
上课了,教师拿起一片植物的叶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
师:叶子由哪几部分组成,哪是主要部分?
生:叶子由叶柄和叶片组成,主要部分是叶片。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一片完整的叶子由托叶、叶柄、叶片、三部分组成,最明显的是叶片和叶柄部分(用手指出),那么为什么说叶片是叶子的主要部分呢?
生:因为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师:回答得很准确,那么叶片适应光合作用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练习作叶片横切面的徒手切片。
教师打开实物投影仪,在投影仪上边演示边讲解,同学们都认真观看屏慕上老师的演示。
老师首先将菠菜叶纵向切成条状,然后取出一条,将双面刀片刀尖顿平,在叶片上横向迅速划出,再将刀片在培养皿的水里轻轻摆动,于是一条细如发丝的绿丝出现在水里。
同时映现在屏幕上。
学生看了都兴奋不已,跃跃欲试。
老师按同样的办法又作了几条,最后作了一个叶片的横切面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准备观察。
学生开始作叶片横切面破片标本,课堂开始“闹哄”起来。
老师则穿梭于各实验组之间,进行点拨指导。
15分钟后,老师回到讲台,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时有的同学仍在认真的做着,争执着,观察着,仿佛没有听见老师的话,渐渐的学生安静下来。
老师请完成实验的组举手,有15组;请没完成的组说出在学习中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帮助解答,不足之处老师补充,最后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生:我看到的像是一条黑绿色的虫子,虫子两侧是透明的。
同学们都笑了!
师:那么你能说出透明部分是什么结构吗?
生:是表皮。
师:回答正确,那么黑绿色的部分是什么结构?
生:黑绿色的是叶肉和叶脉。
师:很好,有没有看得更清楚些的?
生:我看到的与永久切片基本一样,只是颜色更绿一些。
师:这位同学不但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能够提前做出对比观察,老师提出表扬。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上一位同学所做切片的结构不清楚的原因。
生1:是因为切片太厚了,不够透明。
生2:也可能没有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会影响观察叶片的结构。
师:这两位同学概括的很好,在做实验时勤于思索,善于总结,我们给予表扬。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看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标本。
学生开始将永久横切处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对照自己做的切片标本进行对比观察。
教师将从远程教育网上下载下来的与横切面相一致的切片图投射到屏幕上,让同学去仔细观察。
并让学生进行总结。
生:外层透明的是表皮,分上下表皮,有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
教师拿一片叶在上面滴了几滴水,水滴顺叶面滑下。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表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表皮细胞的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使叶片不受细菌侵害,控制水分的散失。
师:表皮上面的保卫细胞成什么形状,中间的孔隙叫什么?
生:成椭圆形,叫气孔。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要细心,保卫细胞是一对,下面我们观察一下气孔的开闭的模拟动画(从远程教育网下载)。
老师操作。
学生认真看。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说一下保卫细胞成什么形状。
生:成肾形!
生:成月牙形!
师:回答正确,气孔的功能呢?
生:气孔是叶片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教师把图片返回到第一幅图。
问;同学们现在看中间部分,我们称为?
生:叶肉。
教师拿起一片叶子,让同学们看叶子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有什么么区别。
生:上表面叶片颜色深,下表面叶片颜色浅。
师:为什么?你们发现它们在排列上有什么不同?
生:发现贴近上面的组织细胞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下表面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
师:我们称上部的为栅栏层,下部的为海绵层。
那么,现在同学们再想一想叶片的颜色,是表皮的颜色还是叶肉的颜色?
生:是叶肉。
教师在屏幕上指着叶脉说:分布在叶肉申问的这种管状物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生:是叶脉,具有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
教师拿起两把扇子,一把扇骨已折,另一把扇骨完好。
师:请同学们总结叶片的另一种功能。
生:具有支撑作用。
教师拿出叶脉书签让学生观看,掌握叶脉分布在叶子每一部分的特点。
老师将教科书图6-7中的叶绿体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到屏募上,师生共同观察。
让学生认识叶绿体。
师:为什么说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生: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又含有叶绿素,而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叶片的颜色实质是叶绿素的颜色。
师:回答正确。
同学们,思考一下,叶片的其它结构为什么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生1:表皮透明即起到保护作用,又有利于叶肉的叶绿体吸收光能。
生2:叶脉能够为光合作用输送水和无机盐;能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运到各器官。
师:正确。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没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所以叶绿体没有形成叶绿素,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运用课件深入浅出的阐述叶绿体、叶肉细胞、叶片的关系(叶片——工厂、叶肉细胞——车间、叶绿体——机器)。
师:我们总结一下这堂课的收获。
生1:我学到了叶片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叶片的结构的知识。
生2:我学到了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叶绿体只有在光下才能生成叶绿素,没有叶绿素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很好,那么除此以外,你还学到了什么?
生1:学会作徒手切片标本。
生2:我懂得了做实验要耐心、细致,越慌越乱。
这时同学们都笑了,原来是刚才切片做成“绿虫子”的那位同学。
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也很好。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生:刚才在观察叶片永久横切片时,我发现叶肉细胞之间有空白的地方,那是什么?
师:这个问题,我没有注意到,下课后,我查查资料,再给你解答。
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不过我要表扬你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生:我家有一盆花,叶子呈紫红色,那么它是怎样进行光合作用的?
师:这种花可能是紫鸭跖草,如果你回家仔细观察一下那盆花,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生:秋天叶子变黄、变红是怎么回事?
师: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你们问一下初二的同学或查查资料。
今天我们的课就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