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发展历史
土壤学
高岭石:为1:1型晶层矿物,是硅酸盐粘土矿物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
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较弱。
蒙脱石:2:1的晶层矿物,晶层由两层硅片夹一层铝片构成,硅片和铝片的比例为2:1/,胀缩性大,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
伊利石:2:1晶层结构与蒙脱石相似,非膨胀性,电荷数量较大,胶体特性介于高岭石和蒙脱石之间。
CEC:称作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 ange capacity 即CEC 单位重量的土壤或吸附复合体所能保持的可交换的吸附态阳离子数量ECEC:有效阳离子交换量efficient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土壤发生分类: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创立的以成土因素学说为指导的、以成土条件为依据的定性的土壤分类系统。
土壤系统分类:20世纪中期美国创立的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现代定量土壤分类系统。
土壤交换性酸:指用过量中性盐(强酸强碱生成的盐类,如KCl、NaCl等)溶液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Al3+发生离子交换作用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土壤水解性酸:指用碱性盐(弱酸强碱生成的盐类,如NaAc等)溶液提取土壤,因交换作用,吸附性H+释放至溶液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硅氧烷型表面:土壤所暴露的基面是氧离子层紧接硅离子层所组成的硅氧烷(Si-O-Si)。
水合氧化物表面: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基团组成的表面。
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特性:如果用于分类目的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
1.简述土壤氮素、磷素、钾素的大致含量、存在形态、无效化机制和有效化措施。
氮:一般耕地表层土壤含氮量为 0.05% ~0.3%,少数肥沃的耕地、草原、林地的表层土壤含氮量在 0.5% ~ 0.6%以上,主要受植被、温度、耕作、施肥等影响。
壤中氮素包括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 95%以上为有机态氮,主要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
土壤地理学朱鹤健第三版课后思考题
土壤地理学朱鹤健第三版课后思考题摘要:一、土壤地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1.土壤地理学的定义2.研究对象与范围二、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对土壤的认识2.现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三、土壤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土壤类型及其分布2.土壤形成与演变3.土壤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土壤调查与观测2.土壤分类与命名3.土壤形成因素分析五、土壤地理学在我国的应用1.农业生产与土壤改良2.土地资源调查与规划3.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正文:土壤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土壤的学科,主要研究土壤的类型、形成、分布、演变、资源评价与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土壤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
在我国,土壤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土地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土壤产生了认识,但土壤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 世纪初发展起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
现代土壤地理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土壤调查、观测、分类、命名、形成因素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内的科学体系。
土壤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形成与演变、土壤资源评价与利用等。
其中,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研究是土壤地理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土壤类型的划分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揭示土壤与地形、气候、生物、水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在农业生产方面,通过对土壤类型的鉴定和评价,可以为农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土壤与作物的合理搭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方面,土壤地理学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土壤地理学也为土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土壤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土壤的科学,不仅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为解决现实中的许多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土壤地理学朱鹤健第三版课后思考题
土壤地理学朱鹤健第三版课后思考题
摘要:
1.土壤地理学的概念和意义
2.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4.土壤地理学在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5.思考题解答
正文:
一、土壤地理学的概念和意义
土壤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土壤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成因、特性和演变过程。
土壤地理学对于了解土地资源、保护环境、指导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土壤,包括自然土壤和人为土壤。
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分布、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演变等方面。
三、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土壤地理学经历了从描述性土壤学、发生土壤学到现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遥感技术、数值模拟等。
四、土壤地理学在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土壤地理学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指导土壤改良、种植制度安排等。
同时,土壤地理学对环境保护也有重要意义,如土壤污染防治、生态恢复
等。
五、思考题解答
1.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土壤,包括自然土壤和人为土壤。
2.土壤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分布、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演变等方面。
3.土壤地理学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土壤地理学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指导土壤改良、种植制度安排等。
4.土壤地理学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应用?。
地理学发展简史
地理学发展简史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学逐渐演变成为了一门综合性学科。
本文将简要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地理学古代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学者如亚里士多德和埃拉托斯特尼斯开始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提出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同时,他们还绘制了一些地图,描述了地球上的各个地区。
中世纪地理学在中世纪时期,地理学的发展受到了宗教和神奇主义的影响。
基督教的传教士开始探索新大陆,并将他们的发现记录在书籍和地图上。
这些记录成为后来探索者的重要参考。
地理学的现代化地理学在18世纪和19世纪经历了现代化的过程。
这一时期,地理学家开始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采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和技术。
同时,地理学也开始分化为不同的分支领域,如物理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物理地理学的发展物理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文等。
在19世纪,地理学家开始使用地质学温和象学的知识来解释地球表面的现象。
他们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地理勘测,绘制了许多详细的地图。
人文地理学的兴起与此同时,人文地理学也开始蓬勃发展。
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文地理学家通过考察城市发展、人口迁移和文化传承等现象,揭示了人类对地球的重大影响。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为地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
GIS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数据,提供了更高效、准确的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工具。
它在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和灾害应对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地理学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温和候变化的威胁,地理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地理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地理问题。
总结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经历了古代地理学、中世纪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的演变过程。
土壤生态学的发展及研究展望
1 土壤生态学的发展及研究展望
1.1 土壤学发展简史 1.2 生态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生态学的研究体系和领域
1.4 土壤生态学研究展望
1.1 土壤学发展简史
1)土壤学的知识积累时期(←1500年) 2)土壤学的学派分化时期(1500 -1800年) 3)土壤学的发展时期( 19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 ) 4)土壤生态系统时期 ( 20世纪70年代→)
2)生态学的创立及发展时期(1866年-19世纪末)
查尔斯· 罗伯特·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2.12—1882.4.19英国)
生态适应 与进化
生态适应
林 蛙
塘 蛙
有关生态学的研究
R Boyle →动物生理生态的开始 Reaumur →研究积温与昆虫发育生理的先驱 Al.deCandolle →现代积温理论 cL Willdenow ;T.Humboldt → “植物群落”、“外 貌” 等概念,并指出“等温线” T.Malthus → “种群生态学” Haeckel →首次提出了生态学定义 C.Darwin →《物种起源》 E Warming →《植物生态学》 A F.W Schimper →《植物地理学》
4 土壤生态系统中生物及其功效 4.1 土壤生物类型与生物多样性 4.2 土壤生物生态 4.3 土壤生物功效 4.4 人类活动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4.5 土壤生物的开发利用及其保护 5 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通则 5.1 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循环 5.2 稻田土壤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特点 5.3 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土壤生产力 6 土壤碳库的形成与转化 6.1 土壤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生成与分解累积 6.2 影响土壤库中有机质分解与积累的因素 6.3 有机质对土壤库的影响 7 农业生态系统中能流传递特点 7.1 农业生态系统投能结构 7.2 农业土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 7.3 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土壤地理学(李天杰主编)
土壤地理学1、19世纪70—80年代,俄国土壤发生学的创始人道库恰耶夫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认为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具有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的历史自然体,土壤形成过程是由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所推动的,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因素有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通称五大成土因素。
2、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到母质的土壤纵断面积3、土体构型:在土培面之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统称为土壤剖面构造或土体构型。
4.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湿度和空气)的能力。
5.土壤自净能力: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6、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土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
7、土壤地理学派的发展:西欧土壤地理学派的发展:18世纪以后,在西欧逐渐形成了近代土壤地理学,其中对土壤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德国科学家李比希,提出了“归还学说”)、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德国地质学家法鲁,在深入研究土壤矿物形成转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土壤改良、耕作和施肥的措施。
)、土壤形态发生学派(奥地利土壤学家库比纳,首次将土壤薄片显微观察方法引入土壤学研究,创建了土壤微形态学体系,并用来鉴别分类土壤)。
俄国土壤地理学派的发展:现代土壤地理学奠基人俄国科学家道库恰耶夫在1883年发表了《俄国的黑钙土》,他创立的土壤发生学派和土壤地带性学说已经得到世界各国土壤学家的工人,并已成为现代土壤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随后前苏联学者威廉斯、波雷诺夫、柯夫达等进一步集成和发展了土壤发生学理论,提出了同意的土壤形成过程学说。
至20世纪中期,一些新的重要研究成果已陆续发表《植被与土壤》《气候与土壤》《母岩、地形和土壤的关系》《土壤学原理》,这些成果也极大的推动了世界各国土壤地理学的发展。
土壤地理学(李天杰主编)
土壤地理学1、19世纪70—80年代,俄国土壤发生学的创始人道库恰耶夫提出了土壤形成因素学说:认为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具有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的历史自然体,土壤形成过程是由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所推动的,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因素有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通称五大成土因素。
2、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到母质的土壤纵断面积3、土体构型:在土培面之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统称为土壤剖面构造或土体构型。
4.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湿度和空气)的能力。
5.土壤自净能力: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6、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土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
7、土壤地理学派的发展:西欧土壤地理学派的发展:18世纪以后,在西欧逐渐形成了近代土壤地理学,其中对土壤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德国科学家李比希,提出了“归还学说”)、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德国地质学家法鲁,在深入研究土壤矿物形成转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土壤改良、耕作和施肥的措施。
)、土壤形态发生学派(奥地利土壤学家库比纳,首次将土壤薄片显微观察方法引入土壤学研究,创建了土壤微形态学体系,并用来鉴别分类土壤)。
俄国土壤地理学派的发展:现代土壤地理学奠基人俄国科学家道库恰耶夫在1883年发表了《俄国的黑钙土》,他创立的土壤发生学派和土壤地带性学说已经得到世界各国土壤学家的工人,并已成为现代土壤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随后前苏联学者威廉斯、波雷诺夫、柯夫达等进一步集成和发展了土壤发生学理论,提出了同意的土壤形成过程学说。
至20世纪中期,一些新的重要研究成果已陆续发表《植被与土壤》《气候与土壤》《母岩、地形和土壤的关系》《土壤学原理》,这些成果也极大的推动了世界各国土壤地理学的发展。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P6~P7土壤与人的关系: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
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
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10.0为石块。
地质学与地球科学史回顾学科的发展历程
地质学与地球科学史回顾学科的发展历程地质学和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质历史、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学科领域。
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回顾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的发展历史,从它们的雏形到现代科学的形成,带领读者了解这一学科的演变过程。
1. 地质学古老的萌芽地质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人们就开始对土壤、岩石和地理现象进行认识和记录。
例如,古代中国的《山海经》中就记载了大量的地质现象,并对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进行了描述。
2. 地质学的科学体系建立地质学的现代科学体系建立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当时,地质学家开始致力于研究地壳的结构、地质变化和岩石的形成。
法国科学家居里-马吕斯·海榭尔提出了“相对地质年代”的概念,使地质学的研究有了时间上的框架。
此后,英国地质学家查尔斯·莱尔发表了《原始地质原理》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地球科学的综合发展20世纪,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质学逐渐与其他科学领域融合,形成了地球科学的概念。
地球科学包括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海洋学等多个学科,研究范围涵盖了整个地球系统。
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地球的运行机制和变化规律。
4. 地球科学的现代研究领域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地球科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现代地质学家利用卫星遥感、地球物理勘探等技术手段,深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运动机制。
气象学家通过气象卫星、气候模型等工具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趋势。
地理学家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研究城市化、环境保护等问题。
海洋学家则探索深海生物、海洋污染等海洋领域的科学难题。
5. 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的应用地质学和地球科学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石油勘探、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行业都离不开地质学家和地球科学家的专业知识。
地震预测、灾害防治、气象预报等方面也需要地球科学家的参与。
土壤地理学
1.成土因素学说: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对俄罗斯大草原土壤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土壤是地理景观的一面镜子,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这五大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发生和发展,同等重要和不可相互代替地参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成土因素的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土壤分布由于受成土因素地理分布规律的影响而具有地理规律性。
用下列方程式表示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关系:П=f(К、О、Г、Р)ТП:土壤;К:气候;О:生物;Г:岩石;Р:地形;Т:时间;这就是土壤地带性理论形成的基础,建立了土壤发生学。
土壤成土因素学说是现代理论土壤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2.五大因素影响:(一)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①.土壤的机械组成主要是由母质的机械组成决定的②.母质的矿物、化学成分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③.不同成土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情况有所不同。
④.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其矿物组成也有较大的差别。
(二)生物因素:ⅰ植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生产者,它的作用是把分散在母质、水圈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的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集在母质或土壤中。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①. 植物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表现在土壤与植物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上。
②. 不同的自然植被由于所形成的有机质的性质、数量和积累方式等不同,它们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也不相同:(A)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分布;(B)植被类型与土壤酸度。
ⅱ土壤动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土壤动物通过与土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参与了土壤的形成过程。
土壤动物的残体作为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参与了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和养分的转化。
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通过其生命活动,机械扰动,一方面机械地混和了土壤的物质组成,另一方面造成地表微地形、土壤通气条件和土壤物理及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ⅲ土壤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物质的生物循环和能量转化中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微生物一方面分解有机质,释放其中所含有的各种养料,为植物吸收利用,一方面合成腐殖质,发展土壤胶体性能。
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他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的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地球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尤其是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不同强度侵蚀而导致土壤质量及农林牧业生产力下降,乃至土壤环境全面恶化的现象。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
道库恰耶夫的代表性论著有《俄国的黑钙土》、《论自然地带学说:水平和垂直土壤地带》、《近代土壤学在科学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成土因素学说的创始人、现代土壤地理学奠基人,发生学派。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原理:1.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气候、生物、母质、时间),地形因素只对有隐域土有重要意义。
2.成土因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3.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4.成土因素存在着地理分布规律,土壤与纬线平行,呈带状分布,提出土壤地带性学说。
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俄国土壤学家威廉斯从土壤肥力发生,发展方面来看,土壤是以生物为主导的。
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美国著名土壤学家H.詹尼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往往有不同的因素占优势。
原生矿物:各种岩石受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作用,而未经化学风化。
而其化学成分和结晶结构并未改变。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
砂土优点:透气,透水良好、易耕作、适应性强,供肥快。
缺点:孔隙大,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弱。
热容量小,土壤温度变化剧烈易受干旱威胁。
地理学发展简史
地理学发展简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地球的物理特征、气候、生态系统、人类活动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逐步展示地理学的演变和重要里程碑。
1. 古代地理学古代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希腊,众多学者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进行了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他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此外,古希腊的埃拉托斯特尼和亚里士多德也对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2. 中世纪地理学中世纪地理学主要受到宗教和神秘主义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地理学的发展受到限制,很少有新的发现和研究。
然而,阿拉伯学者在地理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通过翻译和传播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地理著作,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3. 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学大航海时代(15世纪至17世纪)是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和发现,地理学的知识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哥伦布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而不是平面。
此外,马哥孛罗的旅行记载和他对亚洲的描述也为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4. 现代地理学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在这个时期,地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与其他科学领域进行交叉研究。
地理学家开始使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例如地图制作、测量和遥感技术,以获取更准确和详细的地理信息。
此外,地理学家还开始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城市化、环境变化等。
5. 现代地理学的分支现代地理学已经分为多个分支,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地理学分支:-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等。
-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地理等。
- 地图学:研究地图的制作和使用,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 地球科学:综合研究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等。
6. 当代地理学的挑战和前景当代地理学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和资源管理等问题。
《土壤地理学》课件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探索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策略,如土壤生和轮作技 术。
结束语
1 土壤的价值与意义
强调土壤对农业、生态 系统及人类生存的重要 价值。
2 土壤地理学的未来
发展方向
3 掌握土壤地理学的
重要性
展望土壤地理学领域的 最新发展、技术和挑战。
鼓励听众深入学习和应 用土壤地理学知识,关 注土壤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
土壤的化学性质
土壤的pH值与养分
介绍土壤的酸碱性对养分 吸收的影响,并解释土壤 中养分的含量及其意义。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探索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重 要性,如铁、锌和硒,对 生物体的健康发挥着关键 作用。
土壤的污染与修复
详解土壤受到的污染及修 复方法,保护环境与人类 健康。
土壤的生物性质
土壤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展示各种土壤生物,如细菌、 真菌和蠕虫,对土壤的丰富贡 献。
土壤生物对土壤的作用
探索土壤生物在土壤营养循环 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土壤生态系统的构成与 稳定性
认识土壤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 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生态平衡。
土壤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对环境的影响
深入探究土壤对水循环和气 候调节的关键作用。
土壤保护与治理
了解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类方法,包 括红壤、黄壤、黑土和盐碱土。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结构与质地
揭示土壤的结构特征以及质 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土壤的颗粒分布与 形态
探索土壤颗粒的组成和形态 特征,了解土壤颗粒对土壤 性质的影响。
土壤的水分与通气 性质
解释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 通气性,对土壤生态系统至 关重要。
土壤学基础知识
各种生物:动:土壤圈(Pedosphere)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其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生物体的生物膜,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圈与陆地生态系统: ①土壤圈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物质迁移转化界面。 ②土壤圈本身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和可变性的特征。其中包含着复杂多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现象,这使得土壤圈本身永远不 可能处于一种静态,而处于一种平衡。 ③当前关注重点:土壤圈物质循环——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土壤圈作为地理环境变化的记录体具有以下特性: ①广泛性和相对稳定性 ②综合性和聚集性 ③滞后性 气相 0.3天~30天;液相 3天~10年;固相10年~10万年;
page11
8、土壤的吸收性能
土壤有吸收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能力。其吸收方式分为五种。 ①机械吸收作用:这是指土壤将大于土壤孔隙而悬浮于溶液中(如骨粉、饼肥、磷矿粉及粪便残渣等)的微细颗粒机械地阻留 下来,使之不随土壤中渗水而流走的一种作用。由于土壤颗粒愈小,排列愈紧密,土壤孔隙愈细,因此机械吸收作用就越强, 则土壤保肥性能就好。这种作用对新改稻田、新水库、塘坝有利增强保水蓄水的功能。 ②物理吸收作用:它是指土壤胶体依靠其表面能将分子态养分吸附在表面上,而胶体与被吸附物不起任何化学反应的一种作用。 这种作用,由于对分子态养分有保持能力,因此,土壤中的氨气、尿素、氨基酸等分子态氮就会减少挥发损失。平常在施用易 挥发的铵态氮肥时要求复好土就是这个道理。 ③化学吸收作用:这是指土壤中可溶性养分(如某些离子与带不同电荷的离子发生化学作用),由纯化学作用产生不溶性沉淀 而固定在土壤内的作用。这种作用,虽然有减少可溶性养分的流失,但被固定下来的养分就难以再被作物吸收利用,故降低了 养分的利用率。因此,把磷肥集中施或与有机肥混和施,制成颗粒球肥施和根外喷施,就是避免化学吸收作用的发生,减少土 壤对磷酸的固定。 ④代换吸收作用:这又叫物理化学吸收作用。它是指土壤胶体表面吸着许多与它带相反电荷离子的同时,其表面上又有等当量 的同电荷的其它离子被代换出来的作用。其实质是一种离子(阳离子或阴离子)代换过程,是土壤胶体所吸收的离子和土壤溶 液中的离子在相互代换。所以这种作用是可逆的,即胶体所吸收的离子,又能重新被其它离子代换到溶液中去。从而,这种作 用在调节土壤中可溶性养分的保蓄和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学的发展初中地理中的地理学史
地理学的发展初中地理中的地理学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它探索地球表面的形态、气候、水系、土壤等各种地理特征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活动。
本文将从初中地理的角度出发,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地理学古代地理学起源于古代文明社会,最早的地理学知识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等地。
中国的《山海经》是最早的地理著作之一,记载了古代地理的认知和描述。
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也包含了地理方面的内容。
古埃及人则通过尼罗河的洪水现象,探索了水循环的规律。
2. 古希腊地理学古希腊是地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古希腊学者提出了许多有关地理现象和地理理论的观点。
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提出了球体地理学说。
伽利略则证明了地球是自转的。
爱拉托逊则根据位置观察、测量和地中海航海经验绘制了地中海地图。
3. 近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与大航海时代和科学革命密切相关。
16世纪和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开辟了人类对地球各地的深入探索,经纬度测量和精确地图的制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众多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如哥伦布、麦哲伦、马科波洛等的航海探险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
4. 现代地理学现代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主要领域。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特征和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学则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9世纪末,地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学会的支持。
20世纪,地理学在研究方法、技术和理论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的应用。
5. 当代地理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要求,地理学在当代发展中融入了更多领域,如环境保护、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等。
地理学不仅关注地球表面的空间格局,还关注地球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的研究。
总结: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从最早的古代地理学到现代的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地理学贯穿了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史与现实需求。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
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不同时期不同成土环境下有不同的土壤。
土壤地理学概念: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和生产性很强的学科;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西比尔采夫等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是成土因素的创始人,他认为土壤是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的综合作用;西比尔采夫提出了土壤地带性概念,根据土壤地理分布特点将土壤划分为3个土纲:显域土纲、隐域土纲、泛域土纲;威廉斯,生物发生学观点,强调了土壤形成中生物主导和人类生产活动的重大影响;詹尼,对成土五大因素的修正。
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温度和降水)影响过程:气候因素——土壤水、热状况——风化过程——植物生长、微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土壤中所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强度——土壤地理分布○1气候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矿化;温度和其它条件不变时,降水越大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降水量和其它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干冷地区的土壤—水云母,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湿热地区—高岭石类,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与CEC的关系):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奥地利
库比纳
土壤形态发生学派
创建了土壤微形态学体系,并用来鉴别分类土壤,在分类过程中主张按土壤发生序列把土壤归结到不同的分类单位中。
1883年
俄国
道库恰耶夫
《俄国的黑钙土》
认为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空间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还提出土壤调查和制图及以土壤剖面性状为土壤分类的依据等研究方法。
1978年
中国
中国学者
《中国土壤》
进行了全国性的土壤普查,为土壤资源开发,红壤、盐碱土和沼泽土改良,风沙土以及土壤风蚀沙化治理积累了大量土壤资料红壤分析数据,建立了中国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研究的总结性著作。
1995年
中国
中国学者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该系统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灌淤表层、堆垫表层、肥熟表层和水耕层等具我国特色的诊断层,建立了包括灌淤土、堆垫土、肥熟土和水稻土在内的人为土纲对热带、亚热带土壤划分出了铁铝层和低活性富铁层,提出了铁铝土纲和富移上上纲对于干旱土划出了干旱表层和盐磐,这对干旱土纲的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1941年
美国
詹尼
《土壤形成因素》
认为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的主导作用并不到处都一样的,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往往主导因素不同。
20世纪中期
美国
史密斯
1.土壤是气候、地形、生物和人类活动在时间因素的配合下作用于母质的产物,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这些成土因素相同,则产生的土壤也必然相同。2.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土壤相同的,那么土壤性质的表现或反应也是相同的。3.在土壤分类时,则根据土壤本身的性质分类土壤,只将发生理论作为选择土壤分类特性的参考,以使将类似发生的土壤归集到同一类别之中的目的。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地理学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在其发展过程中,明显的形成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时期。
自远古至18世纪末,是古代地理学时期,主要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而且这些记载多是片断性的,缺乏理论体系,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学科分化,各国的地理学基本上是在该国封闭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在早期,以中国和古希腊的成果最显著。
中国的《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水经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较早的地理学史料。
到了后期,欧洲地理大发现涌现出了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地理探险家,他们的发现极大的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地理学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学时期。
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是德国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的问世。
近代地理学是产业革命的产物,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成熟起来的。
这一时期,各种学说分起、学派林立。
地理学的各部门学科几乎都在这个时期出现和建立,因此也是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洪堡德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以后德国的李希霍芬、法国的德马东为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美国的戴维斯和德国的彭克分别创立了侵蚀轮回学说和山坡平行后退理论,标志着地貌学的建立;奥地利沃汉恩的《气候学手册》、俄国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气候及俄国气候》、德国柯本的世界气候分类,为气候学奠定了基础;英国的华莱士对世界动物区划分为动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俄国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学地理学说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基础;李特尔和德国的拉采尔建立了人文地理学等等。
其中,人文地理学家表达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理解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精妙性,从而在实践上更多地注意质量而不是数量,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心理学而不是经济学。
如果理想化一点,人本地理学家应该是这样一个亚历山大·洪堡,掌握着海量的事实——也就是名词。
但是他还必须爱好自然、能感悟自然并寻求其意义,就像他哥哥威廉·洪堡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土壤地理学背景(一)土壤地理学萌芽期土壤地理学就是一科次生科学,它融合了土壤学与自然地理学的特点,它主要就是研究土质成分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土质生长、土质发育、土质分异与土质分布规律等四个方面的次生科学。
土壤地理学就是一科独立出来,仅有100多年历史的学科,人类的土壤地理知识早在19世纪中期进入萌发时期。
与土壤地理相关的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尚书·禹贡》篇记录并有描述中华九州的土质成分及其等级分类。
在早期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当中也有关于土质成分与地理环境的记录。
19世纪中期地质学开始兴起,早期研究地质的地质学家通过岩石的风化程度与残积、沉积物的移动与淀积划分土壤的类型与等次;如冲积土、风积土等,则就是通过堆积物成因类型来定名的土壤类型。
以上这些早期的文献与相关学科的研究都为后来的土壤地理学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二)土壤地理学创建期经过早期的萌芽发展进入到19世纪的后期与20世纪前期,土壤地理学开始了关键的创建时期,其中作为重要的创建代表人物的就是俄国的道库恰耶夫,她的《俄国黑钙土》一书发表于1883年,书中说到了关于土质成分的地带分布学说并且详细阐述了相关的土质成分成因因素,她认为这部分的土壤成土因素有五大方面的影响,土壤的土质成分就就是在这五个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她还在文中解释了土质成分具有明显地带性的形成过程,并且提出了研究土质成分的方法,例如土壤调查与分布图绘制,把土质成分的剖面性状作为土质成分分类的依据。
以上这些工作都就是道库恰耶夫奠定了土壤地理学基础的理论依据,使得土壤地理学具有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基本条件。
(三)土壤地理学发展期在经过了创建期,俄国的土壤学发展又遇到了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道库恰耶夫写的相关理论在俄国学者的研究与发现中不断的壮大,研究了对自然环境与土质成分之间的关系,特别就是深入研究了气候与生物针对土质成分形成的影响,土质成分形成过程中土地中的生物循环在起着主导作用。
道库恰耶夫学说被马伯特引入美国地理学科体系中,该学说在美国学科体系中主要以土壤剖面等土壤本身的性态为研究核心,制定出第一个关于美国土壤分类的系统。
(四)中国土壤地理发展中国土壤地理学相关文献虽然很超前,但就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研究发展,因此中国现代的土壤地理发展得比较晚,但就是开国以来,中国现代的土壤地理学的研究不断的收获喜报,土壤地理学这科学科也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俄国土壤地理学的任务俄国于1953年9月7日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发展的联合农业的决策”这一决议,这个决议就就是为了把农业发展的具体化任务落实到位。
所有与农业相关的学科部门都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为了能够能加迅速的解决有关于如何利用俄国国土中丰富的资源这一问题,另一方面,这就是在加强科学在生产中的指导作用,促进农业与科学的合作,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产力,让俄国领跑在世界经济的前列[1]。
在当时集合的各个部门当中,土壤地理学的任务尤为重要,其中土壤的研究对于农业的指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这些部门当中,土壤地理学得到了发扬光大,主要就是俄国在土壤学这方面有着有史以来最深厚的研究历史,这门学科的基础就是由伟大的俄国学者道库恰耶夫所奠定的,在这位学者之前的土壤学都就是一门经验为主的学科,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什么植物,完全就是根据以前的祖先种植的经验来判断的,而道库恰耶夫奠定了土壤学的基础之后,人们在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上得到了新的启发。
土壤学这门学科后来还融合了农学、化学、地质学这三方面学科的经验,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壤的研究已经从早期的破面结构分析慢慢的深入到形成过程分析,还有深入研究土壤元素的方面,最后还要把研究成果指导到农业方面,自然农学就是必不可少的。
在历经了七十多年发展的土壤学已经成为了俄国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学部门,并且成为了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指导理论基础,为现代先进的理论发展提供了基础,俄国的土壤学在道库恰耶夫的指导下,进行了土壤图的编绘并研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通过各种研究方说明了土壤的特征与地理分布研究范畴,在这些土壤相关的方面,俄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中国土壤地理学的发展中国的土壤地理学与俄国的发展形势一样,早期都就是在实践当中发展来的,并且伴随着生产发展的进步,不断的在进步着,这过程中也逐步的融入了科学的发展,不断的吸取了外来经验形成一门具有完整体系的学科。
我国就是具有悠久农业历史的农业大国,因此在这漫长的历史当中积累了丰富的学科知识,早在中国《尚书·禹贡》篇记录并有描述中华九州的土质成分及其等级分类。
任何一门科学都不可能从其她科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随着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总会融汇形成新的学科,每门学科具有对应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与学科之间具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因此,中国的土壤地理学融合了自然地理学、地理物理学、地理化学、地理生物等一系列的能够作为研究工具而存在的学科,这些研究方法将被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使得研究的手段多样化。
土质成分的发育与发展的内外因素就是十分复杂的,想要解读内外因素的关系也就是十分困难的,这就使得土壤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
总的来说,内外影响因素之间的统一矛盾关系具体表现为土壤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这个交换涉及到能量的转化,化学成分的转化传递,比如说土地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水分的收入支出过程,热量的传递与吸收过程等等。
这些决定了研究土壤的内外因素的时候,要综合的对整体进行分析,再将整体的研究细化为个别的内外因素分析,只有完整的研究土质成分的发育与发展过程中的所有特性,才能够得到准确的理论,通过这些理论才能指导到生活中的要素[2]。
在马建华的“土壤地理学的一些明显发展趋势”一文中,说到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的成熟,各种新兴理论的出现,电子计算机与遥感技术的普及,促使了土壤地理学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出现了很多的明显趋势,这些趋势都对我国的加速农业现代化起到有利的作用,利用这些新型的技术与新型的学科理论指导农业,可以使得我们的农业更加的发达。
早期的土壤调查主要就是野外进行,通过实地的土质调查,记录野外的地形,这种原始的方式进行的土壤地图绘制,这种绘制方式,得到的制图精度比较低,而且十分的耗费人力与工费,对人员的要求又比较的高,这些因素使得早期的土壤地理制图很难进行一次全面的大范围的详细制图,而且也不能根据时期实时满足农业与其她部门的发展需求。
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美国首次使用了航空拍摄的方式进行土壤地图的制图,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制图效率,而且能够节省人力提高制图的精度,但就是在大比例尺的制图上还就是有明显的缺陷,但就是相比早期的人工绘制已经就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了,而后的太空技术发展使得这方面的工作解放了大量人力的勘察,美国第一颗太空遥感卫星的使用,使得遥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实用阶段,随后便就是各国的地图资源卫星不断升空。
随着学科要求的发展变化,如今的土壤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但就是由于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土壤生态学的发展十分缓慢,因此可以考虑从土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寻找突破的方法,通过思考土壤地理学在分析土壤类型的方面研究的切入点,内外影响因素对土壤生态的影响。
如今飞速发展的工业,对能源、环境、粮食与人口的挑战越来越严峻,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与土壤之间的产出矛盾,需要从根本上理解土地与生产生活的需求关系,这就涉及到了生态学的内容,结合土壤学与生态学特色的土壤生态学就是十分适合研究这方面内容的。
土壤生态研究方面就包括土壤生态系统与环境,还有土壤性状的结构,还有土壤生态演变这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包含了人类与土壤之间的重要联系,土里的生命与土壤的无机物进行着密不可分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这些过程影响着土壤中的肥力变化,即微生物与土壤肥力关系变化。
土壤生态演化过程,整个过程之中包括了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生活在土壤表层的植物,还有土壤之上的动物,这些生命体的参与,以及水圈、岩石圈等无机环境,使得生态演化过程形成完整的循环回路,土壤生态系统在这些循环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如果没有这个系统,整个大循环回路将无法形成,可见土壤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3]。
在史正学的“土壤地理学的未来”提到了关于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就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门学科,并且兼顾环境的保护问题。
到90年代为止,中国国内的土壤地理学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从土地红线到防沙造林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人口数量大,耕地面积少,因此在使用农田生产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例如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板结等一些列的土壤问题,这些问题都就是因为土壤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产生的,所以,土壤地理学可以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研究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比如说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按照土地的退化程度进行定时的休耕,利用检测数据进行预防与合理整治。
还有在宏观土壤环境的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排放出越来越多的工业污水,这对土壤与水质造成了十分巨大的破坏,因为工业污水中具有十分高含量的重金属还有有毒污染物,另外一方面就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投入使用的化学农药,这些对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这些污染引起的生物富集使得人的体内富集了大量的毒素,这些都就是没有科学指导的生产所导致,因此通过遥感大数据观测,可以及时的发现偷排工业污水的行为,以及滥用农药的农业生产方式,方便了有关部门的及时监管[4]。
在张甘霖的“土壤地理学的进展与展望”中说到土壤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大型学科,它的其她分支学科包括,土壤发生、土壤形态、土壤分类、土壤调查与数字土壤制图等研究领域的进展,这些都就是为了共同推进土壤地理学的发展而进行细化的学科,与时俱进的发展步伐使得土壤地理学能够在未来迎接社会的更加密切的需求。
如今所有有关人类的大学科进入的都就是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为了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与生态环境之间供给的矛盾的问题,随技术水平的发展,土壤研究的进度从单纯的经验水平,到有了基础理论体系的发展,研究范围从自然因素的简单探讨,到复杂多因素的人为影响方面,这些都就是早期的土壤地理学没有研究到的范围,但就是考虑到土壤研究,最直观的方法依旧就是土壤剖面的观测,这就是对土壤最直接的调查手段,遥感观测手段就是无法检测到土壤底层的变化状况的,因此,在给土壤划分的过程中,还就是以土壤剖面的分层情况进行决定的,着就是最准确也就是最客观的方法。
在构建土壤分类的体系中,要清楚每种土壤分类中的属性空间差异,土壤土质的粗细,土壤粘度以及土壤元素含量等等因素的影响,才能分类定性一类土壤的性质,现在的分类体系主要还就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来参考的,而在新的土壤信息化浪潮中,要求将土壤从大统一分类的理化性质,细分到基层分类的土族、土系,土壤的细致分类就是要求人们对土壤细微差别有更加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