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公差与技术测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项目三+任务二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与检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教案编号:07当某个零件图纸中有表面粗糙度符号出现时,加工人员会按照其进行加工,但加工后如何验证其是否合格,即达到图纸上符号要求。
如图所示是某传动轴的零件图,本任务要求学生学习下面知识链接的内容,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后,根据图中各表面都有相应的表面粗糙度要求,需要在车间的生产环境下,方便、快捷、合理地检测该零件各表面值,并判断零件表面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一、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选用R 轮廓参数(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应遵循在满足表面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大的粗糙度参数值的基本原则,以便简化加工工艺,降低加工成本。
R 轮廓参数(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一般采用类比法,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在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一般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2.摩擦表面比非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要小;滚动摩擦表面比滑动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要小;运动速度高、压力大的摩擦表面比运动速度低、压力小的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3.承受循环载荷的表面及易引起应力集中的结构(圆角、沟槽等),其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4.配合精度要求高的结合表面、配合间隙小的配合表面及要求连接可靠且承受重载的过盈配合表面,均应取较小的粗糙度参数值。
5.配合性质相同时,在一般情况下,零件尺寸越小,则粗糙度参数值应越小;在同一精度等级时,小尺寸比大尺寸、轴比孔的粗糙度参数值要小;通常在尺寸公差、表面形状公差小时,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6.防腐性、密封性要求越高,粗糙度参数值应越小。
7.凡有关标准已对表面粗糙度要求做出规定,则应按标准规定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选用表给出了粗糙度参数值在某一范围内的表面特征、对应的加工方法及应用举例,供选用时参考。
二、R轮廓参数(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检测常用的检测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有比较法和仪器检测发两种。
检测表面粗糙度要求不严的表面时,通常采用比较法,检测精度较高,要求获得准确评定参数时,则需采用专业仪器检测粗糙度参数。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项目三+任务一 表面粗糙度代号与标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教案编号:06本任务要求学生学习下面知识链接的内容,掌握表面粗糙度概念、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及标注方法后,能正确识读并标注各部分表面粗糙度。
一、表面结构要求的概念经过机械加工或用其他加工方法获得的零件表面,由于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变形、机床的高频振动以及刀具在加工表面留下的切削痕迹等原因,零件的表面不可能是绝对光洁的,如图所示。
表面粗糙度是表述零件表面峰谷的高低程度和间距状况等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术语。
它对于零件摩擦、磨损、配合性质、疲劳强度、接触刚度等都有显著影响,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表面结构要求的评定参数(一)基本术语及定义1.实际轮廓实际轮廓是指平面与实际表面相交所得的轮廓线,如图所示。
按相截方向不同,实际轮廓分为横向实际轮廓和纵向实际轮廓。
2.取样长度(lr)取样长度(lr)是用于判别被评定轮廓的不规则特征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即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
3.评定长度(ln)评定长度是用于判别被评定轮廓的 x 轴方向上的长度。
它可包括一个或几个取样长度,如图所示。
4.轮廓中线轮廓中线是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基线。
它有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和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两种。
4.轮廓峰顶线轮廓峰顶线是指在取样长度内,平行于基准线并通过轮廓最高点的线,如图所示。
5.轮廓谷底线轮廓谷底线是指在取样长度内,平行于基准线并通过轮廓最低点的线,如图所示。
(二)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1.与高度特性有关的参数(幅度参数)(1)评定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即在一个取样长度lr 内,轮廓上各点至基准线的距离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如图所示。
(2)轮廓的最大高度Rz,即在一个取样长度lr 内,最大轮廓峰高Zp 和最大轮廓谷深Zv 之和的高度。
如图所示。
2.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值(1)在一般情况下,测量Ra 和Rz 时,推荐按书中表选用对应的取样长度及评定长度值,对于轮廓单元宽度较大的端铣、滚铣及其他大进给走刀量的加工表面,应在标准规定的取样长度系列中选取较大的取样长度值。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3)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借助测量工具,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过渡配合等;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基本公差、配合公差、极限公差等;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测量等;4. 测量工具的使用:卡尺、千分尺、量角器、样板等;5. 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3)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2)技术测量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公差配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理论讲解: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技术测量基本原理;3.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尺寸测量,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4. 应用实例分析:分析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2. 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公差配合计算方法的掌握;3. 动手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操作技能;4. 应用实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尺寸测量与公差配合应用能力的掌握。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知识;2. 利用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创设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
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
介绍基本公差、配合公差和极限公差的概念。
举例说明公差和配合在零件设计中的作用。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解释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2.1 公差的表示方法介绍公差的表示方法和单位。
解释公差带和公差等式的概念。
举例说明公差的计算和表示方法。
2.2 配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配合的表示方法和符号。
解释配合的分类和特点。
举例说明配合的选用和表示方法。
2.3 公差配合的图示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图示方法和符号。
解释公差配合图示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图示的应用和绘制方法。
第三章:公差配合的应用3.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解释公差配合在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3.2 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解释公差配合在加工精度、装配质量和性能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3.3 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重要作用。
解释公差配合在故障诊断、维修方法和检验标准方面的应用。
举例说明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第四章:技术测量基础4.1 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
解释尺子、卡尺、量规、测微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举例说明测量工具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和操作方法。
4.2 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介绍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分类。
解释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举例说明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尺寸控制和质量检测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分类;(3)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2.1 教学目标(1)掌握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和限制;(3)熟悉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2)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3)尺寸公差的限制;(4)尺寸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形状公差3.1 教学目标(1)掌握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1)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形状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形状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四章:位置公差4.1 教学目标(1)掌握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了解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熟悉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1)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位置公差的分类及标注方法;(3)位置公差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第五章:技术测量5.1 教学目标(1)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熟悉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5.2 教学内容(1)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3)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1)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掌握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了解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6.2 教学内容(1)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重要性;(2)公差配合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3)公差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中的作用。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公差配合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 熟悉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常用测量工具。
4.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过渡。
2. 公差配合的分类及特点:标准公差、基本偏差、配合制度。
3. 公差配合的应用: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形状和位置公差。
4.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误差理论。
5. 常用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测微螺纹千分尺、万能角度尺、水平仪、直角尺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问题。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3. 讲解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常用测量工具。
4. 分析实际案例,阐述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
5. 演示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6. 组织学生讨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评价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公差配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使用测量工具的熟练程度。
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应用中的认识。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差配合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常用测量工具。
2. 教学难点: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技术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及减小方法。
七、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相关教材、案例及实训指导书。
2.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演示模型、测量工具实物。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3)学会运用公差配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测量精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观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2)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
2. 公差配合的计算(1)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关系;(2)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和圆柱尺寸的公差计算方法。
3.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公差配合在轴和孔配合中的应用;(2)公差配合在齿轮传动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2)公差配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2. 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测量精度。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2. 教具: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等)、示教模型;3. 课件:公差配合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公差配合的计算:讲解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实例:分析公差配合在轴和孔配合、齿轮传动等方面的应用。
5. 总结与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练习题目,包括公差配合的计算和应用实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1)、定向公差带
(一)公差带特点
1、主要特点:定向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而其位置是可浮动的。
2、可同时限制被测要素的形状和方向。给出定向公差后,通常不再给出形状公差,但若对形状精度提出进一步要求,可以再给出形状公差,只是公差值要小于定向公差的公差值。
(二)公差带形状
1.平行度:控制被测相对于基准的平行程度。
轮廓度公差与前述四个形状公差项目相比,特点:
1、公差带形状由理论正确尺寸
理论正确尺寸是用以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方向、位置的尺寸,表达了一种理想要求,用数字加方框的形式表示。
2、当被测轮廓相对于基准有位置要求时,其公差带相对于基准应保持指定的位置关系。
例“线轮廓度”a和b。a-没有位置要求,公差带只用来限制被测要素的形状,本身没有方向和位置要求。b-被测轮廓线相对于基准有位置要求,公差带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不能移动。
1)线对线:(被测轴线,基准轴线)
一个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
二个方向:距离分别是t1 ×和t2平行于基准线的两组平行平面间的区域
任意方向:以φt为直径的且平行于基准线的圆柱
2)线对面:(被测为线,基准为面)
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
3)面对线
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
2、具有综合限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的职能。通常给定定位公差后,不再给出定向和形状公差,若有进一步的要求,也可以给出只是满足形状公差<定向公差<定位公差。
(二)公差带形状
1.位置度
限制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置偏离的程度。
分类:点、线、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理解公差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的概念,掌握公差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学习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配合的分类及特点。
4. 学习技术测量的基本方法,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基本偏差、配合等。
2. 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上偏差、下偏差、零偏差、自由公差、限制公差等。
3. 配合的分类及特点:过盈配合、间隙配合、过渡配合等。
4. 技术测量基本方法: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形状和位置测量等。
5. 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卡尺、千分尺、量角器、水平仪等。
三、教学重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 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的理解。
3. 配合的分类及特点。
4. 技术测量基本方法及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四、教学难点1. 公差配合的计算及应用。
2. 配合的分类及特点的理解。
3. 技术测量中复杂形状和位置的测量。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配合的分类及特点、技术测量基本方法及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问题。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工具,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相关教材、PPT、案例等。
2.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量角器、水平仪等。
3. 辅助教具:黑板、投影仪、白板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重要性。
2. 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配合的分类及特点。
3. 讲解公差的分类及公差带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公差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 讲解技术测量基本方法,介绍测量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公差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4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 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 间的区域。如图所示, 被测表面上任一素线必 须位于平行于图样所示 投影面内,且距离为公 差值0.02mm的两平行 直线之间。
2013-9-17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0.02
1.直线度(
)
2)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公差带 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的区域;被测圆柱面的任一素 线必须位于箭头所指方向距离为 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内。 当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时,公差带是两对给定方向上距 离分别为公差值t1和t2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
定义:关联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在规定方向上允许的 变动量, 特点:定向公差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公差带的 位置可以浮动;定向公差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 向和形状的职能。 分为:平行度; 垂直度; 倾斜度。
2013-9-17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4.3.3 位置公差 1.定向公差
2013-9-17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Ø 20h7
例题
0.01 A
ø 0.15 A B
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右图中 (1)左端面的平面度0.01mm, 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为0.04mm。 (2)ø 70H7的孔的轴线对左端面 的垂直度公差为0.02mm。 (3)ø 210h7对ø 70H7的同轴度 为0.03mm。 (4)4- ø 20H8孔对左端面(第一 基准)和ø 70H7的轴线的位置度公 差为0.15mm。
)
0.02
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 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的区域。 如图所示,表面必须 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 的两平行平面内。
公差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6
6.1 用通用测量器具测量 6.1.4测量器具选择示例
例6-2 试确定检验被测工件工件尺寸为Φ70F9 的孔, 试确定验收极限并选择合适的测量器具。 解:①确定工件的极限偏差。 ES=0.104mm,EI=0.030mm,公差TD=0.074mm ②确定安全裕度A和测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值u1。 从表6-1查得A=0.006,u1=0.0054。 ③计算验收极限。
例如:为采用标准量规,通规的长度可能短于工件的配合长 度,检验曲轴轴颈的通规无法用全形的环规,而用卡规代替;点状止 规,检验中点接触易于磨损,往往改用小平面或球面来代替。量规的 结构型式很多,在工具专业标准(GL34-62)中,对结构、尺寸、 适用范围有详细的介绍。
9/17/2013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上验收极限=Dmax-A=(70+0.104-0.006)mm=70.098mm 下验收极限=Dmin+A=(70+0.030+0.006)mm=70.036mm
④选择测量器具。按工件基本尺寸70mm,从表6-2 查知,分度值为0.01mm的外径千分尺的不确定度u1为 0.005mm,小于允许值0.0054mm,可满足使用要求。
9/17/2013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6.2 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塞规
了解光滑极限量规的功用、类型及特点; 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 光滑工件尺寸通常采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或用光滑极限 量规检验。 量规的使用——根据零件图样上遵守的公差原则来确定。 当零件图样上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遵守独立 原则时,该零件加工后的尺寸和形位误差采用通用计量器 具来测量。 当零件图样上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遵守相关 原则时,应采用光滑极限量规或位置量规来检验。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公差、配合、间隙、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尺寸、基准、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配合公差3.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方法极限配合、最小极限、最大极限、上偏差、下偏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践、案例分析。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公差、配合、间隙、过盈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展示。
3. 讲解基本原理:讲解基本尺寸、基准、基本偏差等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讲解测量方法:讲解极限配合、最小极限、最大极限等测量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演示。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操作考核。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
2. 实物模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实物模型。
3. 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micrometer screw gauge。
4. 多媒体课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课件。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2)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学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micrometer screw gauge 等;(4)能够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公差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借助实验和练习,掌握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3)学会使用测量数据进行公差分析,确定产品的质量状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和质量控制的兴趣;(2)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讲公差配合的概念及应用1.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2 公差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第2讲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2.1 测量概述2.2 测量误差及其评定第3讲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3.1 卡尺的使用3.2 千分尺的使用3.3 Micrometer screw gauge 的使用第4讲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4.1 尺寸公差的测量与评定4.2 形位公差的测量与评定4.3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熟练使用各种测量工具。
2. 案例分析: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依据,分析公差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讲解、实验报告、作业等方面的表现,占比30%;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比7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2. 实验设备:卡尺、千分尺、micrometer screw gauge 等测量工具;3. 辅助材料:PPT、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资料等。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3)了解技术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公差、偏差的定义及关系;(2)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3)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2. 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公差等级;(2)选用配合时需考虑的使用条件;(3)常见配合的选用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公差、偏差的关系;(2)公差配合选用原则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选用方法及实例分析。
2. 小组讨论法:讨论公差配合选用原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零部件,引导学生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公差、偏差等基本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方法。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公差配合选用原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工具的使用练习,提高动手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1)公差是指允许尺寸___的变动范围。
(2)基本公差是指在一定___条件下,允许尺寸变动的最小单位。
2. 选择题:(1)下列哪种配合属于过盈配合?(A. H7/k6 B. H7/n6 C. H7/d6 D. H7/m6)(2)在选用公差配合时,主要考虑的使用条件是___。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解释公差、配合和间隙、过盈、配合间隙等基本概念。
介绍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的概念及作用。
1.3 技术测量基本原理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解释测量不确定度和置信区间的概念。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计算与应用2.1 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介绍基本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讲解公称尺寸、基本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第三章:技术测量方法与仪器3.1 长度测量介绍尺、卡尺、测微螺纹千分尺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三坐标测量机等现代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2 角度和形状测量介绍角度尺、量角器、圆度仪等角度和形状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光学投影仪等测量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四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4.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介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2 数据处理方法讲解最小二乘法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介绍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估方法。
第五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5.1 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讲解公差配合对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5.2 制造过程中的公差控制介绍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分析公差配合对制造质量和效率的影响。
第六章:公差配合在装配中的应用6.1 装配中的公差配合讲解公差配合在装配过程中的重要性。
介绍装配中公差配合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6.2 装配误差分析与控制分析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讲解装配误差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第七章:公差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7.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讲解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关系和重要性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1.2 公差配合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目的讨论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1.3 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第二章: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1 公差配合的分类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解释公差配合的等级和系列2.2 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解释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讨论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2.3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和符号解释公差配合图表的阅读和理解第三章:技术测量方法3.1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及其特点讨论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3.2 测量方法和步骤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测量步骤的安排和执行3.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讨论测量误差的减小和修正方法第四章:公差配合的应用4.1 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实例讨论公差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作用4.2 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解释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讨论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4.3 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实例讨论公差配合在设备维修和检验中的重要性第五章:技术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5.1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介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讨论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精确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5.2 三坐标测量机(CMM)解释三坐标测量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讨论三坐标测量机在复杂零件测量中的应用5.3 光学测量技术介绍光学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讨论光学测量技术在快速原型制造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第六章:测量误差与公差配合的关系6.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定义和分类讨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特点和影响6.2 公差配合与测量误差的关系分析公差配合对测量误差的影响讨论如何通过公差配合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6.3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介绍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评估方法解释不确定度评估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第七章: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7.1 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解释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的概念讨论它们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7.2 配合设计与间隙、过盈和间隙配合介绍配合设计的概念和原则解释间隙、过盈和间隙配合的特点和应用7.3 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设计实例分析机械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实例讨论公差配合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方面的作用第八章:测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8.1 生产过程中的测量技术介绍生产过程中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讨论测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例8.2 过程控制与测量技术解释过程控制的概念和原理讨论测量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和作用8.3 测量技术在质量保证中的应用分析测量技术在产品质量保证中的作用讨论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方面的应用第九章:非经典配合与特殊公差9.1 非经典配合的概念解释非经典配合的含义和特点讨论非经典配合在特定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9.2 特殊公差的概念和应用介绍特殊公差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特殊公差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实例9.3 复杂零件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讨论复杂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挑战和考虑因素介绍适用于复杂零件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第十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未来趋势10.1 数字化与信息化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的应用讨论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的作用和趋势分析数字化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方向10.2 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关系解释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精密测量技术在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10.3 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析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讨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关系和重要性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掌握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原则难点一: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区分不同类型的公差配合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理解公差配合等级和系列的选择依据重点二:技术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熟悉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测量方法和步骤的正确执行难点二: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习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测量误差的减小和修正技巧重点三: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掌握公差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作用难点三: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理解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方法掌握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重点四:技术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及其在精确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熟悉三坐标测量机(CMM)和光学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难点四:测量误差与公差配合的关系分析测量误差对公差配合的影响学习如何通过公差配合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实例和发展趋势。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技术和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基本公差和配合的分类。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配合制度介绍配合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配合公差等级的表示方法。
2.3 配合的应用学习配合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配合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解释形状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
3.2 位置公差介绍位置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
3.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应用学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解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学习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表面粗糙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测量技术5.1 测量概述了解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技巧。
5.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学习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尺寸链与公差带6.1 尺寸链的概念解释尺寸链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尺寸链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6.2 公差带的概念介绍公差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6.3 尺寸链和公差带的应用学习尺寸链和公差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绪论一互换性的概述1.互换性的含义在机械工业中,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如钳工修配),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例:同型号的轴承、光管、螺钉等等。
互换性内容:几何参数,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方面。
2、作用①有利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②有利于用现代化工艺装配。
③有利于采用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方式。
④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3、分类①完全互换性:若零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作任何选择,不需调整或修配,就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则成为完全互换性(当不限定互换范围时,称为完全互换法,也叫绝对互换法)。
②不完全互换性:由于某种特殊原因只允许零件在一定范围内互换时,称为不完全互换法。
4、互换性条件一批相同规格的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条件为:实际尺寸在允许的范围内;形状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位臵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表面粗糙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几何量的误差1、几何误差: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误差称为几何误差。
2、公差:几何误差及其控制范围,称为公差。
3、国家标准尺寸的大小—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宏观几何形状——形状公差相互位臵关系——位臵公差微观几何形状——表面粗糙螺纹尺寸的大小——螺纹公差三、差标准和标准化定义:对零件的公差和相互配合所制定的标准称为公差标准四、几何量的测量对零件的测量是保证互换性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
五、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2、掌握形位公差代号的标注方法;3、掌握表面粗糙代号,符号的注法;4、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
六、小结七、作业P41、4、5第一章光滑圆柱结合的公差与配合§1-1基本术语及定义一、尺寸的术语和定义1、尺寸①定义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值的数字称为尺寸。
②内容尺寸指的是长度的值,由数字和特定单位两部分组成包括长度,宽度和中心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与技术测量》第 1 讲课题第二章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第一节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目的任务掌握基本术语及定义,要会用尺寸公差表格重点难点实体状态和实体尺寸 , 三类配合教学方法讲授使用教具课件提问作业一有关尺寸的术语定义1 SIZE ——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值的数字。
2 Basic size ——设计给定的尺寸。
D d• Actual size ——测得的尺寸。
真值• Limits of size ——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
{D max , d max ; D min d min } • Material condition , Material size ——实体状态和实体尺寸 {LMC , MMC , LMS ,MMS}二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1 尺寸偏差—— deviation ,某一尺寸减去基本尺寸的代数差。
(1)极限偏差 {upper deviation ; lower deviation}孔 {ES=Dmax -D ; EI=Dmin -D}轴 {es=dmax -d ; ei=dmin -d}(2)实际偏差{Ea=Da -D ; ea=da -d}2 尺寸公差—— tolerance ,允许尺寸的变化量 T(1)从极限尺寸入手:TD = ∣ D max -Dmin ∣Td = ∣ d max -dmin ∣(2)从极限偏差看:TD =ES-EITd =∣es-ei∣(3)三者之间的关系:TD = ∣D max -Dmin∣=∣( D+ES )-(D+EI)∣ =ES-EI3 公差带图三、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1.配合——公差带之间的关系(基本尺寸相同)孔——轴 { 其差值为正是 X ;其差值为负是 Y}2.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含 Xmin =0 )的配合。
孔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最大间隙 Xmax =Dmax -dmin =ES-ei最小间隙 Xmin =Dmax -dmax =EI-es平均间隙 Xp=1/2(Xmax +Xmin )3.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含 Ymin =0 )的配合。
孔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最小过盈 Ymin =Dmax -dmin =ES-ei最大过盈 Ymax =Dmin -dmax =EI-es平均过盈 Yp=1/2(Ymin +Ymax )4.过渡配合——可能具有 X 或 Y 的配合。
此时孔轴公差带相互交叠。
公式用以上 X , Y5.配合公差——允许 X 或 Y 的变动量。
间隙配合:Tf= ∣X max -Xmin ∣过盈配合:Tf= ∣Y min -Ymax ∣过渡配合:Tf= ∣X max -Ymax ∣结论:配合精度与零件的加工精度有关,若要配合精度高,则应降低零件的公差,即提高工件本身的加工精度。
反之亦然。
公差与技术测量》第 2 讲课题第二章光滑圆柱的公差与配合第二节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简介孔基本偏差、标注、公差带、未注公差目的任务会准确查表,标注以及掌握优先公差带重点难点基本偏差系列图以及高等级公差的查表教学方法讲述使用教具课件图片提问作业p49 2-6 、 2-7一基准制 ------ 公差与配合标准对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基孔制和基轴制基孔制 -------- 基孔制中的孔称为基准孔,用 H 表示,基准孔以下偏差为基本偏差,且数值为零。
其公差带位置在零线上侧。
a------h 间隙 es=Xminj------n 过渡p------zc 过盈基轴制 ------ 基轴制中的轴称为基准轴,用 h 表示,基准轴的上偏差为基本偏差且等于零,公差带位置在零线下侧。
A---H 间隙 EI= XminJ----N 过渡P---ZC 过盈二、标准公差系列公差等级 ------ 是指确定尺寸精度的等级。
由于零件和零件上不同部位的尺寸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往往不相同,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国家标准设置了 20 个公差等级。
IT01 . IT0 . IT1. IT2 .IT3 . ………………… IT18高← 公差等级→ 低小← 公差数值→ 大难← 加工程度→ 易IT6: 标准公差6级或6级标准公差∵ D↑ △D↑ ∴ D↑ T↑故:标准公差与公差等级和基本尺寸有关。
公差单位和公差等级系数( I i)i——计算标准公差的基本单位。
(1): i=0.45 +0.001D(d)用于常用尺寸段内,IT5-IT18(2): I=0.004D+2.1公差等级系数 a——反映加工难易(1):在常用尺寸段内:(≤500mm) IT=ai 用于IT5-IT18 IT5 :a=7 沿用GB59IT6-IT18 ,用R5系列(见表2-2)对于最高的三级: IT01-IT1,则用 IT=A+BD(测量误差) 其中B按q5增长。
考虑公差等级的一致性,都按一定规律来变化。
IT2.IT3,IT4按几何级数分布。
(详见P14 表2-3)(2): 在大尺寸段:IT=Ai 考虑方式同上。
尺寸分段:如按公式计算标准公差值,则每一个基本尺寸 D(d)就有一个相对应的公差值。
常用: 13个大尺寸: 8个(介于其中有2-3个)见表2-2例:求φ 25孔的IT6,IT7的标准公差?解:∵ IT=ai 而i=0.45 +0.001D∴ D= ≈23.24i=0.45 +0.001×23.24≈1.31(μm)故:IT6=10i=10×1.31=13.1(μm)IT7=16i=16×1.31=21(μm)( 最后还要进行科学调整!)三.基本偏差系列——两大系列:标准公差(大小)和基本偏差(位置)基本偏差——靠近零线的偏差。
代号及特点(1) 代号:共28个。
(2) 它决定了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3) 特点:① 轴:a-h :es 绝对值渐小;j-zc :ei 绝对值渐大。
② 孔 : A-H :EI 绝对值渐小;J-ZC :ES 绝对值渐大。
③ 另一偏差取决于标准公差的大小。
基本偏差数值(1) 轴的基本偏差——以基孔制为基础,由经验得出一系列公式。
a-h:用于X配合, es= Xmin ; j-n 用于过渡配合; p------zc 常用于 y 配合,基数值是按 Ymin来确定。
(2) 孔的基本偏差。
(基轴制为前提)换同名字母,应得保证在两种基制中配合性质完全相同。
1) A-H 用于间隙配合:H : Xmin =EI-es=-es (H: EI=0)h: X'min =EI-es=EI (h: es=0)要保证配合性质相同就必须使 Xmin =X'min∴ EI=-es 从而: A-H 为 a-h 基本偏差的相反数且与公差等级无关。
2) J-ZC 用于过渡或过盈: H : Ymin =EI-es=0-(ei +Td )=-(ei + Td) h: Y'min =EI-es=Es-TD-0=Es- TD∴ ES=-ei+( TD - Td) 从而它不仅于轴的同名符号有关,还与公差等级有关。
故:新国标规定:① 通用规则: A-H EI=-es ( 同或异级相配 ) ; J-ZC ES=-ei ( 同级相配 )例:确定φ 25F7, φ 40M9 孔的基本偏差?解:φ 25F7 ∵ EI=-es es=-20 μ m∴ EI=-(-es)= 20 μ mφ 40M9 ∵ ES=-ei ei=+9 μ m∴ ES=-9 μ m再查: P20 F7 M9② 特殊规则:(用于过渡或过盈且为异级)在较高精度等级时,采用工艺等价。
即:孔比轴低一级相互配合。
K 、 M 、N ≤ 8 级 P-ZC ≤ 7 级∵ ES=-ei+( TD - Td )∴ ES=-ei+ ΔΔ =( TD - Td )4 .另一偏差的确定轴: ei=es-IT (a-h) ; es=ei+IT (j-zc)孔: ES=EI+IT (A-H) ; EI=ES-IT (J-ZC)例 1 :φ 60H7/f6 → φ 60F7/h6解:φ 60H7 : EI=0 ES=EI+IT=+0.030∵ IT7=-30 μ mφ 60f6 : es=-30 μ m ei=es-IT=-49 μ m∵ IT6=19 μ mφ 60h6 : es=0 ei=-IT=-0.019φ 60F7: EI=-es=+30 μ m ES=30+30=60 μ m故:φ 60 →→ φ 60例 2 :φ 60H9/r9 →→ φ 60R9/h9解:φ 60 →→ φ 60例 3: φ 60H7/p6 →→ φ 60P7/h6φ 60H7 : EI=0 ES=EI+IT=+0.030∵ IT7=-30 μ mφ 60p6 : es=-32 μ m ei=es-IT=-51 μ m∵ IT6=19 μ mφ 60h6 : es=0 ei=-IT=-0.019φ 60P7: a. ∵ IT6=19 μ m IT7=-30 μ mb. Δ = TD- Td=IT7-IT6=30-19=11 μ mES=-ei+ Δ =-32+11=-21 μ mEI=ES-IT7=-21-30=-51 μ m故:φ 60P7 ( ) 再查表: P21 表 2-7例 4 :查φ 25S7 的极限偏差?解:φ 25S7: ES=-35+8=-27 μ m EI=027-21=-49 μ m 故:φ 25S7四、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1. 公差带代号与配合代号。
1) 公差带代号:φ 50H8 φ 60Js6 8cd7 φ 50 或φ 50H8( )2) 配合代号:用孔、轴公差带的组合表示,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
如:φ 50 或φ 50H8/f7 。
2.零件图中尺寸公差带的三种标注形式所示标注方法应用最广泛。
五、常用和优先的公差带与配合GB/T1801-1999 对孔、轴规定了一般、常用和优先公差带。
孔的一般公差带 105 种,常用公差带 44 种,优先公差带 13 种轴的一般公差带 116 种,常用公差带 59 种,优先公差带 13 种先用公差带时应按优先、常用、一般公差带的顺序选取。
(详见 P24 , P25 图 2-14 ,图 2-15 及表 2-7 )六、一般公差——线形尺寸的未注公差1. 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主要用于较低精度的非配合尺寸。
2.一般公差的作用: P273. 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标准: P27《公差与技术测量》第3讲课题第二章第三节公差配合选择目的任务掌握基准制,公差等级,配合类别的选择原则重点难点基孔制、较高公差等级和配合种类的选择与计算教学方法讲述使用教具课件图片提问作业P49 2 — 8 、 2 — 9一、基准制的选择1.一般情况下采用基孔制,特殊情况下采用基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