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记录着民间的生活和感情,传承着智慧和文化。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是丰富多彩的,体现在曲调、歌词、情感表达等方面,下面对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进行浅析。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体现在其曲调上。
中国民歌的曲调清新优美,多变而又富有韵味。
不同地域的民歌曲调各具特色,如青海的《青海湖》、云南的《茉莉花》、陕北的《马兰花》等,都是以本地的风土人情为题材,表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民歌的曲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也是中国民歌内在美的重要体现之一。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体现在歌词上。
民歌歌词通俗易懂,表达真挚,往往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比如《茉莉花》中的“茉莉花呀茉莉花,开在寂寞的夜里,香味填满了这黑夜”,表达了对坚强女性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马兰花儿》中的“赶山风赶大风,赶呀赶,赶狂风赶旷野,赶呀赶”,表达了对奋斗生活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歌词内容朴实真挚,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民歌的生活本真和生命力。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在于其情感表达。
中国民歌的情感表达浓烈而真挚,常常是源自于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流露。
例如《茉莉花》中的深情款款,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敖包梁之泉》中的悲凉哀怨,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苦涩。
这些民歌以其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许多人的内心,贴近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
中国传统音乐旋律、声音与意境的美学呈现
所谓中国传统音乐就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和手段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在世界音乐美学中成为公认的精致优雅音乐。
究其根源,这是与中国文化所形成独特的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由于其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思维与民族心理所呈现出的特殊性,与西方审美有着迥然不同的风貌。
中国传统音乐中其审美取向与西方音乐的音色厚重、表现力强、追求戏剧性冲突不同。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简练、音色含蓄、淡泊、不渲染为主要特征,在艺术表现中,更多地反映作者的主观感受。
在内容上,受道德因素支配,注重借景抒情,追求意境,以平淡天真、幽静深远,空灵传神为艺术目标。
本文就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审美特征来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使表演者和广大听众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传统音乐作品中的审美特征。
热爱中国本土文化艺术,为弘扬和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而努力。
一、“中和”是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核心思想“中和”审美也称“和”,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凝聚,中国远古先民把自己与宇宙天地视为一体,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一部分,并在天地的相和中求得生存幸福,滋生了以和为美的思想观。
儒家从中推出“中和”之美。
它的基本特征就是追求人人相和,天人合一,社会大同。
“中和”审美常被作为是中国古典美的理想来描述,贯穿于中国各门类艺术中。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和”概念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国语·郑语》载:的“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断,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说明在听觉感知上,只有不同的乐音组织相配才能生产美的音乐,相异的音乐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好听的音乐。
孔子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
汉代《乐记》从“德音”“中和”来看“乐”之美。
“乐者,天地之和也”。
要求在情感表现上处于“中和”状态,“乐而不乱”、“乐而不流”、“刚而不怒”、“柔而不慑”。
浅谈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以来音乐的精华所在。
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文明史展现了灿烂辉煌的一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
从春秋时期开始,华夏大地百家争鸣的浪潮碰撞出璀璨的火花,中国音乐也迎来黎明的曙光。
之后的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更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音乐高峰,经典音乐更是层出不穷。
中国古典音乐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
中国音乐过去的辉煌成就,曾震撼了无数世人。
稽康善古琴,《广陵散》、《梅花三弄》慷慨激昂。
从那时起,音乐成为了知识分子阶层日常不可缺少的生活。
中国古典音乐与诗人所创作的诗词歌赋一样,诚可谓“阳春白雪”。
而这一切,都是思想体系形成一定高度的产物。
一中国古代的乐器中国古代的乐器,相传在公元前三千年伏羲氏创造了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一千年;公元前2500年颛顼时期造出了鼓;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
而到了夏、商、周时期,则为三代盛行铸钟,尤以周代为最,且分为特钟和编钟两种;周代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发明的乐器也多,如馨、搏、竽;秦代主要是造筝。
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传来的乐器有:琵琶、箜篌、羌笛、胡笳等。
据统计,中国的民族乐器多达1000余种,共分为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四大类,具有风格各异、演奏形式多样的特点。
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河北吹歌、西安鼓乐、舟山锣鼓、新疆十二木卡姆和西藏弦子等。
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唐代伎乐人乐舞图》真实展示了1000多年前庞大的宫廷乐演奏的情景。
二古典音乐乐器音色渎性。
中国的古乐器是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屡屡不绝,余味无穷。
中国乐器的音色历来注重个性化,强调不可替代性。
凡是在历史上被淘汰或没有得到长久传承或普遍使用的乐器,大都是因为其音色与其他乐器相似。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美学鉴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旋律和节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感与智慧,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从音乐的审美特点、文化融合以及艺术表达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一、音乐的审美特点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
它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如忧愁、喜悦、思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色的变化。
它运用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色,使音乐更具层次感和表现力。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变化。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构建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旋律风格,如南音、北音等。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节奏的变化。
它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展现了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二、文化融合的美学鉴赏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族音乐的特点。
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得以融合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古代文学的精华。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和散文被融入到音乐中,形成了音乐作品的文学性,使音乐更具诗意和意境。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哲学思想的智慧。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等,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使音乐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间艺术的元素。
民间艺术中的歌曲、舞蹈等元素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三、艺术表达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通过艺术表达,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体现在音乐中,如山水画的意境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具有了自然的韵律和美感。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对传统曲古筝《梅花三弄》的意境遐想
对传统曲古筝《梅花三弄》的意境遐想《梅花三弄》是一首中国传统的古筝曲,作曲家是明代的著名音乐家董曲卿。
这首曲子流传至今已经有好几百年了,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意境一直吸引着众多音乐爱好者。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梅花三弄》这首曲子所传达出的意境。
首先,我们来看曲名:《梅花三弄》。
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它的高洁、挺拔、坚韧的品质深受人们推崇。
而三弄则表明这首曲子分为三个不同的段落,每个段落表达的是不同的意境。
第一段的旋律轻柔、简洁,仿佛是梅花初绽的模样。
曲中的乐符,似乎也随意地、自由地跌涨,如同天上的雪,飘浮着,在湛蓝的空中自由地翱翔。
而这种自由和随意,恰恰让我们感受到了梅花的高洁和挺拔。
那柔和、悠扬的旋律,则表达了出来这种高洁、挺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则凸显了梅花的坚韧。
音符逐渐变得沉稳,更加有力;曲子的节奏也变得更加紧凑、奔放,仿佛在向大地深处喊着:“我不屈、我不怕,我永远坚强!”这里的旋律节奏,让人感受到了梅花的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精神,梅花虽然并不娇艳,却可以坚毅地在寒雪中开放,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引以为傲的品质之一。
最后一段则让我们体会到梅花的高傲和品质。
旋律逐渐变得缓慢,让人感受到梅花的柔情和高傲。
梅花虽然不如樱花般艳丽,但它的美丽却在那里,它以自己的方式,用自己执着的风姿,在冰雪中留下了香韵,似是在告诉我们:我就是梅花,花香四溢,高傲不凡!综上所述,《梅花三弄》这首曲子的意境十分深刻。
它生动地诠释了梅花的高洁、挺拔、坚韧、大气以及高傲的品质。
这种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和传颂,而这首曲子,则以纯美的旋律,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它。
伯牙绝弦音乐的意境
伯牙绝弦音乐的意境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传世故事中的一段佳话。
伯牙为一位音乐家,与好友钟子期并称双絃好友。
然而,好友的去世使伯牙深感失落,他因此绝意演奏。
从伯牙绝弦这一场景中,我们可以洞察到音乐所蕴含的深刻意境。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拥有独特的魅力。
它能够用旋律与节奏传达出情感和思想,同时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伯牙绝弦的场景中,他对好友的思念与失落的情感,通过他绝意演奏的举动得以表达。
此时,音乐成为了他表达内心的媒介,将无声的哀思转化为有声的音符,打动着所有听众的心灵。
伯牙绝弦所传达的音乐意境,首先表现在情感的深度。
好友的离世给伯牙带来了沉痛的伤感,而他选择绝意演奏则是在表达对友谊的追忆与怀念。
音乐通过它特有的感染力,使伯牙的情感得以释放和传递。
当他弹奏时,每一个音符都如同他内心深处的感动和感慨,使得观众也能够感同身受。
其次,音乐意境还表现在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
伯牙因好友离去而感到绝望,但他选择了绝意演奏,正是对生命的一种探寻与反思。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超越生命的局限,通过音符的跃动,给人们一种力量和勇气去面对变幻的世界。
伯牙绝弦的音乐意境在于呈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和敏感,它引导着人们关注内心的真实与美好。
再次,音乐意境还表现在对友情与情感的崇高追求。
伯牙与钟子期的关系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深厚友谊,然而好友的离世使得友情遭遇破碎。
伯牙选择绝意演奏,正是对友情的一种追忆。
他通过音乐将友谊凝聚成了一条无法割舍的弦,虽然无法再有同台演奏的合作,但音乐让他们的友谊永存于心。
伯牙绝弦音乐的意境是一种深邃、凄美而又富有哲理的情感体验。
它通过细腻的音符与音调,以及伯牙坚守的对音乐的追求,给人们带来柔和与宁静的心灵享受。
伯牙的绝意演奏使音乐成为了一种超越言语的表达方式,让人们从心灵深处去触摸和领悟音乐的魅力。
总结而言,伯牙绝弦是一段关于音乐的佳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所传递的深远意境。
它通过音符的跃动,表达了深情与失落、生命与存在、友情与情感的主题。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之一就是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各种乐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享誉世界。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流派以及著名的曲目,带领您进入这美妙的音乐世界。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深沉、恬静、舒缓的风格而迷人。
它强调气韵生动、柔软和谐的表演风格,与西方音乐的均衡对称对比鲜明。
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多种多样,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
这些乐器产生的声音独特而美妙,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沉浸于音乐的愉悦感。
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流派。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宫廷音乐(又称为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
宫廷音乐起源于古代宫廷,以其优雅和高雅的风格而著名。
它是皇帝和贵族们享受和表演的音乐,因此享有崇高的地位。
而民间音乐则源于人民生活和劳动中,常常带有朴实自然的风格,讲述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中国传统音乐有许多著名的经典曲目,其中最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包括《百鸟朝凤》、《二泉映月》等。
《百鸟朝凤》是一首西北民间音乐,描绘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鸟儿的欢歌。
这首音乐通过琵琶、古筝等乐器的演奏,展现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
《二泉映月》则是二胡家喻户晓的代表作,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而著名。
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音乐会、表演、演奏等。
中国有许多知名的音乐家和乐团,他们通过演奏传统乐曲,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也被广泛运用在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等艺术表演中,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之,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各种乐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广受欢迎。
它以其舒缓、柔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带给人们一种沉浸在音乐之中的美妙感受。
通过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文化传统。
无论是在音乐会上聆听演奏,或者在电影中欣赏剧情穿插的音乐,都能够带给我们愉悦和感动。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限魅力吧!。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与韵味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与韵味一、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及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人民智慧。
中国传统音乐起源于古代华夏文明时期,经过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风格。
其独特之处在于注重情感表达、讲究以声入心以调动人们情感的方法方式和塑造意境,强调持续而不懈效果。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1.器乐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在器乐演奏方面有着广泛而精湛的表现。
诸如古琴、筝、琵琶等传统乐器不仅能够带给听众纯净优雅的音响享受,同时也通过巧妙运用技巧和手法来表达情感与意境。
2.民歌与山水田园曲:除了器乐演奏外,在民歌和山水田园曲上,中国传统音乐同样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韵味。
这些曲调通常以简洁优美、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普通百姓对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深情厚意。
3.传统戏曲音乐:传统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声乐、器乐与舞蹈相结合,将人物角色的性格、气质通过音乐表现出来,为观众们提供多维度的感受与情绪沉浸。
三、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1.崇尚和谐:中国传统音乐注重声音和谐与悠扬。
在其演奏过程中,旋律十分细腻流畅,并且能够精确地反映不同情感状态或意境。
这种和谐使人们感到平静与安宁,享受到身心上的愉悦。
2.抒发内心情感:中国传统音乐能够充分展示作曲家及演奏者深入内心、抒发个人情感与思想追求之能力。
无论是激昂浩荡还是柔婉感人,都能够引发听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并引发相应情绪。
3.展现文化智慧: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融入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智慧。
它通过音调、节奏和曲式来刻画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哲学等方面深入思考与领悟,并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曲调之中。
四、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及传承1.对世界音乐产生影响:中国传统音乐积淀了丰富的艺术元素,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例如,西方古典音乐中常出现的琵琶演奏技法和旋律动机,就体现了中国古代民族音乐对其的启示和影响。
浅析歌曲的意境之美
浅析歌曲的意境之美〔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时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古诗词艺术歌曲很好的借鉴和吸收我国传统戏曲的诸多方面,如:咬字,行腔,气息,表现手法等;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通透之美可以表现在歌曲的演唱方式与演唱风格上。
〔关键词〕通透演唱民族声乐意境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乐论・师乙篇》就提出了:“人居中矩,句中,累累乎端如贯珠”。
说的是:演唱时要自如转换,行腔变化合乎规律,每个字每个音都要像穿玉珠一样串在一起。
这种理论,在今天来说,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很多的老师在上声乐课时,经常会要求我们说,演唱时要把每个字象穿珠子一样串起来。
类似的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论著也很多。
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提出:“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
说明唱情得以融神的艺术效果①。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和表现形式还借鉴和吸收了传统戏曲的菁华。
我国戏曲艺术的正式形成,一般认为是南宋时的南戏。
南戏的演唱方式是多样化的,它既可以独唱,又可对唱、轮唱、合唱等,戏曲的雏形,到元代基本形成。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论真正的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开始也。
”②元《唱论》的作者芝庵,论述的虽然是戏曲声乐的演唱方式,但其中的一些如:“字真”、“声要圆熟”、“腔要彻满”与我们现代演唱中所要求的“字正腔圆”的要求是一致的。
同时,他十分注意唱腔的旋律美,提出歌唱时要注意“抑扬顿挫”、“索纡牵结”、“敦拖鸣咽”等。
还提出气息的支持的重要性,提出“偷气、取气、换气、歇气,爱者有一口气”等观点。
他还注意了歌唱者不同的音色与演唱风格问题。
通透―――①精通、透彻。
②穿透,常比喻能看透人心。
这是通透的原意,用在声乐艺术上,人们说有通透感就是演唱者声音运行无阻、贯通、通达、不憋屈,听着很清澈,没有乌哑的感觉。
而作为本人对通透一词的理解,首先,是对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及风格的把握,民族声乐演唱讲究“依字行腔,以字带声,以字传神,以字传情,唱声唱情,以情动人”,并且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文艺百花园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的风景线,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抒情性,音乐性,结构性,独创性,地域性,语言性,所以要求声音清澈干净,明亮透彻,能塑造不同类型的角色。
中国传统音乐意境之探讨
、
意 境 的 意 义
意境 是实物 在人 心灵所创造 的虚境 , 是源 于实 而高 于 实 的灵 境 。诗 人龚 定 庵在北 京欣 赏西 山时曾说 :西 山有 时渺 然隔云汉 外 , 时苍 然 堕几 席 前 , 关 风雨 晦也 ” “ 有 不 !此时 这里 西
山 的 忽 远 忽 近 , 是 物 理 学 上 的 远 近 , 是 心 中意 境 的 远 近 。 不 而
模 式 和 音 乐意 境 的 创 造 等 方 面进 行 探 讨 , 出 中 国音 乐 艺 术 是 以 抒 情 为 主 和 追 指 求 意境 深 远 为 特 征 的 。
关键词 :艺 术 ; 国 ; 统 音 乐 ; 境 中 传 意
中 国分 类 号 : J0 文献 标识 码 :A 65 文章 编 号 :0 8—24 ( O2 O 10 66 2 O )2—3 —0 1 3
维普资讯
第 1 卷第2 5 期 20 年 4月 02
南 京 理 工 大学学 报 ( 会科 学 版 ) 社
J ml , o ig o  ̄l f Na n Utv ri o ce c a, e l lg t es y f S in e r T c ̄ oy l t d
都 是 中 国 音 乐 。传 统 音 乐 是 我 国 民族 音 乐 中 一个 极 为 重 要 的 组成 部 分 。 中 国 传 统 音 乐 有 着 漫 长 的 发 展 史 , 西 方 音 乐 的 发 展 相 比 , 于 民 族 思 维 方 式 不 同 而 形 成 的审 美 观 念 不 尽 相 与 由 同 。 中 国音 乐 以含 蓄 、 泊 、 渲 染 、 描 述 为 上 品 , 意 精 确 、 明 、 栩 如 生 , 讲 究 的是 淡 不 不 无 鲜 栩 它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特点1.音乐以礼为本:在古代中国,音乐被视为一种表达美的形式,并被广泛应用于礼仪活动中。
音乐被用于祭祀神灵、宴会、婚礼、葬礼等各种场合,并体现出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价值观。
2.音乐注重和谐:古代中国人认为音乐是宇宙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追求音乐作品中节奏、旋律、和声等各个要素之间的平衡。
此外,音乐和自然环境、气候也具有相关性,根据时间、季节、地理环境选择乐曲,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3.音乐注重情感表达:中国古代音乐强调情感的表达,通过音乐的旋律、音色、节奏等手段,传达出音乐家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被视为情感交流的媒介,能够让人们倾诉内心,表达喜怒哀乐。
4.音乐注重意境:古代中国音乐追求的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注重音乐所营造的意境和情景。
音乐通过创造性的手法,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历史事件等的感悟和想象,使人们得以共享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和思绪。
5.多样的音乐形式:中国古代音乐具有丰富的类型和形式,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戏曲音乐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反映出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域的文化差异。
6.独特的乐器体系:中国古代音乐创作与演奏使用的乐器体系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包括箫、琴、瑟、筝、笛、鼓等。
这些乐器有着不同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能够在音乐表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7.注重音乐教育:古代中国文人士大夫崇尚音乐,许多文人都会学习音乐,对音乐理论和技巧进行研究。
在古代教育中,音乐被看作培养人的礼仪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被纳入教育体系。
总之,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包括以礼为本、注重和谐、情感表达、意境营造、多样的音乐形式、独特的乐器体系和音乐教育的重视等。
这些特点反映出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对后世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深厚的历史传统。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意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蕴”、“气韵”、“神韵”和“雅俗共赏”的特质。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含义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又称“乐境”,是指音乐所传达的艺术效果和情感体验。
具体来说,“意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二是音乐所设计的场景和环境。
对于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意境”通常表现为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的内涵。
例如:《二泉映月》让人心情悠闲,想象在皎洁的月光下品茶聊天;《梁山伯与祝英台》让人感受到着一种伤感的情怀;而《广陵散》则处处透露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
对于设计的场景和环境,音乐的“意境”则表现为音乐所创造的场景与气氛。
例如:《梅花三弄》描绘了梅花的孤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溜溜的小提琴》则展现出它轻盈的舞蹈般的动作。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特点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意境”的表现方式十分博大精深,有以下四个特点:1、含蓄而意境深远。
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是一种通过各种声响和旋律传达、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它的特点是含蓄而意境深远,往往需要人们通过想象和感受去准确地领会它的内涵和情感。
例如《二泉映月》中,由于没有文字的表达能力,旋律和音节瞬间与门客借着吟咏,以切情于夜,抒发出令人毫不费力就能体会到的酒趣随意。
2、植根于文化传承,并融合不同学派的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承中,并融合了各个学派的影响,既有古典的内敛和含蓄,也有民间的爽朗和直白。
例如《广陵散》融合了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展现出了一种承载着历史、文化及人民生活的声响美;而《梅花三弄》则融合了古典和民间的风格,使得它在感情表达上更为自由、坦率。
3、富有想象力。
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善于利用人们的想象力来创造出广阔的内涵和情感,它让人们能够通过旋律和声音去设想出一幅精美的图画,同时又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那里的情感。
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之美
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之美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之美一直以来都是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捧的。
它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独特的情感和美感。
本文将从乐器演奏、曲调声音、音乐表达和意境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之美。
乐器演奏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乐器的音色和表演技巧,将音乐表达得淋漓尽致。
古琴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弹拨乐器之一,在演奏过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对于调音和音色的重视。
琴音悠扬、空灵,宛若山间溪流般净化人的心灵。
而另一种代表性的乐器——笛子,音色明亮、富有穿透力,使得演奏者能够吹奏出各种情绪,充分展示音乐的表态特征。
此外,二胡、古筝、琵琶等乐器,通过巧妙的技巧和独特的演奏方式,也能够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传统音乐的艺术之美。
曲调声音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另一个令人着迷的方面。
中国传统音乐倾向于使用五度音程,这使得其曲调富有古朴、内敛的特点。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韵,强调音节的韵律性,使得曲调更具韵味。
由于中国传统音乐对于音调音色的精心雕琢,使得音乐中每个音符都有着独特的声音和魅力,进一步凸显出传统音乐的独特之美。
音乐表达是中国传统音乐中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音乐在表达情感时,通常通过音色和节奏来传递情绪。
比如,在民间歌曲中,可以清晰地听到歌手的悲伤、欢乐、愤怒等情感,使得人们能够深情地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力量。
传统音乐还非常善于通过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和音符的运用,跳跃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使得听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中国传统音乐所营造的意境也是其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传统音乐往往通过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和情境,使人们沉浸在其中。
比如,在《二泉映月》这首著名的古筝曲中,音乐通过琴声模拟月光的光辉,令人仿佛置身于温暖而宁静的夜晚。
另外,《梁祝》这个经典故事也被诸多音乐家借助传统音乐的表达手法进行演奏,使观众感受到了音乐所传递的浪漫与悲壮,增强了戏剧性和感染力。
中国传统音乐雅俗共赏情感之美
中国传统音乐雅俗共赏情感之美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凝聚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无论是雅乐还是俗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雅俗共赏,共同展示了情感之美。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雅乐是皇家宫廷音乐的代表,源远流长。
它以周礼中所规定的音乐制度为基础,具有严谨的结构和独特的音律。
雅乐追求的是平和宁静的美感,其音乐旋律婉转悠扬,宛如流水潺潺。
它所表达的情感细腻而含蓄,通过音乐独特的韵律和和谐的编配,能够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
在古代宫廷中,雅乐常被用作祭祀和宴会等正式场合。
雅乐的奏鸣声能够使人们心境平静,帮助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这种庄严的氛围中,雅乐不仅代表着上层社会的高雅品位,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与雅乐不同,俗乐是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它深植于人们的生活中。
俗乐有着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如戏曲、民歌、民间乐器等。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音乐,这些音乐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戏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它以高亢的唱腔和富有表情的表演形式,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与音乐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戏曲,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音乐的美感,还能够感受到剧情中的悲欢离合,进一步加深对人性和人情的理解。
民歌和民间乐器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歌以其朴实纯真的表达方式,将人们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
它通常以简单易懂的歌词和旋律,直接打动人们的心灵。
民间乐器则通过独特的音色和技巧,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的宣泄。
雅乐和俗乐的共赏之美在于它们都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
无论是平和宁静的雅乐,还是热烈欢快的俗乐,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力量。
音乐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情感的方式。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无需言语,直接沟通和理解彼此的情感。
中国传统音乐雅俗共赏情感之美正是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元的情感世界。
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古人深沉内敛的情感表达,也能够感受到现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经过千年的沉淀和发展,展现了独特的美妙之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背景、音乐元素以及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始于夏代,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历史、社会、人文和哲学思想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传统音乐与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书画艺术、文化礼仪相互渗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元素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元素而被世人称道。
其中,五声音阶、古琴、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器,它们给中国传统音乐带来了独特的音色和韵味。
1. 五声音阶中国传统音乐采用的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相比于西方的七声音阶,五声音阶给人以古朴、神秘的感觉,凸显了中国音乐的独特性。
2. 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被誉为"国乐之魂"。
古琴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感情和意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之一。
3. 笛子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的音色柔和婉转,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被广泛运用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中。
4. 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弹拨乐器,也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独特,并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演绎出各种情绪和意境。
5. 琵琶琵琶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被称为"乐船"。
琵琶的音色宛若山泉流水,动听而优雅,能够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宽慰和舒缓。
三、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文化韵味吸引着全世界的注意力。
它以深邃、内敛、典雅的风格,表达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1. 深厚的内涵中国传统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需懂音乐的技巧,更需要表达音乐背后的哲学思想,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人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审美趣味
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审美趣味1标题美中国文化往往能够展现中国特色,以琵琶、二胡、琴筝笛箫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乐器也不例外,它隶属于民族音乐艺术,同时,它的精神内涵也与优秀的中国文学息息相关,具体表现为民族音乐艺术寓意深厚的标题,它可以是直抒胸臆,也可以是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此可见,每个标题都是将美感传达的第一步。
从古至今,意境的表达一直是中国文学的重中之重,哪怕简短精致如唐诗宋词,也能简单几句描绘深远意境。
对于中国文学题目意境深远的特点,传统乐曲很好的采纳了这一特点,言语精炼简洁,用高超的概括能力完美的将文字词句与美景情景相结合,以做到超乎其他的境界。
那么为什么要采用如此高水准的标题呢?是因为标题是乐曲的重要组成成分,宛若门面一样,它意在将音乐的内容、效果和形象表达完美的描绘出来,因此只有用诗般高超的言语技术来描绘标题才能更好的做到这一目标。
古典诗词文化深深影响着民乐,有的民乐标题甚至出自诗中,例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便有了《渔舟唱晚》;吕氏春秋中有篇有关知音的传说令人动容,便有了《高山流水》;《阳关三叠》则是由王伟《送元二使安西》而得。
有一首民乐曲更是将中国民族音乐标题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它也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它就是由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作而得的同名民乐曲《春江花月夜》,在诗的基础上作曲时还应富有相应的传统,即中国标题音乐的传统,因此此民乐曲将富有诗意的一个个小标题增添至每一个段落中,也就有了:(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凤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深云际;(6)渔歌唱晚;(7)回澜拍岸;(8)桡鸣远濑;(9)欸乃归舟;(10)尾声。
类似于《春江花月夜》的还有《高山流水》,其一共有“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这四个小标题,每个标题对应着一处景物,一段小曲。
音乐作品也强调抒发心理感受,这就需要作者的用心描绘,将精神内涵的美通过标题描绘出来,以此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
浅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
浅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歌唱旋律的高低快慢,线条的流动与起伏转变,节拍的快慢均来源于歌词,但与歌词又不完全等同,它是作曲家在精美歌词的基础上,运用娴熟的作曲技能,给予歌词以浓郁深厚的情感,让这些传世歌词以不同方式完美地再现与升华,让韵味和内涵在音乐中取得展示。
古典诗词歌曲往往都有钢琴伴奏,钢琴伴奏必需与歌唱部份一路配合,一路演绎,最终完成适应歌曲相关内容的演出。
所以,它不单单只是渲染气氛,也刻画和补充了整体形象、展示不同层次的环境与空间,而且起着与歌者对话交流、揭露心里、洗涤和净化心灵等多种复杂而又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出的最高境界是对意境的追求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诗”、“乐”、“画”意境彼此融合的独特性,充分表明了艺术学科之间的彼此渗透和融合的特性。
对“诗”、“乐”、“画”进行意境探讨,这将成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出中不可或缺的必然环节,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出能够达到更高艺术境界的核心所在。
(一)“诗”之意境探求纵观文学,诗词里一般是通过语言的行色描述来实现对意境的刻画,演出者可通过丰硕的想像,从诗词的字里行间的分析体会到意境的真实包含。
因此,从诗词文学内涵动身,凭借丰硕的想像,把诗词所要极力表现的意境进行持续式的画面想像。
在舞台表现进程中,对假设情景的运用加倍娴熟。
对于演出者本身而言,只有自己有了深刻的感悟和透彻的理解,才能对作品所蕴涵的深层内涵进行深刻领会,才能在艺术演出中表现得栩栩如生、唯妙唯肖。
古典诗词歌曲《枫桥夜泊》中的歌词是唐朝着名诗人张继的诗。
诗歌描画的是一个秋晚,在苏州城外一处枫桥,诗人心怀旅愁,却深深被江南水乡迷人,优美的秋夜所吸引,他触景生情,霎时间领略到如此情味隽永的意境,于是撰写了这一意境清远的诗。
诗的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恰好就是暮秋夜半景物的真实写照。
其流露的意象为: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在半夜的时候便己经沉落,于是那时的天空只剩下了一道道灰蒙蒙的光影。
这时树上栖身的鸟儿由于月落时分光线强弱的转变,被惊而鸣叫,从而给这寂静的秋夜带来些许声响,诗人这静中写动的艺术,给人以无穷的联想。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花非花》的音乐意境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花非花》的音乐意境黄自是中国著名女歌手,其歌曲《花非花》是其代表作之一。
该歌曲通过独特的音乐意境,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歌曲的音乐元素、曲式结构、词曲匹配等方面分析其音乐意境,进行深入探讨。
一、音乐元素1.旋律《花非花》的旋律以古朴、神秘的唱腔为主,富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特色。
起始段以低沉、悠扬的音符串起,逐渐上升,构成一种逐渐开放、缓慢变化的旋律结构,与歌曲整体极富气息的弦乐器部分形成了浓郁的艺术意境。
通俗易懂的音调,令人耳目一新,使听者更易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和哲学内涵。
2.和声和声是歌曲的核心之一,黄自借助简单的和声手法,将歌曲表现的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歌曲采用了怪异、别致的和声,如采用间距扩大、紧张和弦等,使歌曲富有充满代表性的和声元素。
例如,起始段部分和管弦乐的高音弦乐部分相得益彰,之后和声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地呈现独特的音乐意境。
3.节奏歌曲的节奏整体稳定,以较慢、较为缓和的速度展示出歌曲的情感特点。
通过音乐的节奏,让歌曲更贴近生活,更好地表达出主题思想。
歌曲中借助了多种不同的节奏形式,如定期舞步和简单模式,以及需要人工延长的和弦结尾等方式来渲染出独特的音乐意境。
二、曲式结构歌曲的曲式结构较为简单,以ABA形式出现。
A部分采用了相对更为抒情的旋律和和声,表达出歌曲的主题,B部分使用了一些别致的和声,营造出神秘、浪漫的氛围,使听者体验到非凡的音乐之美。
通过简单明了的曲式结构,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和易于把握性,激发了听者的心灵共鸣。
三、词曲匹配歌曲凭借其完美的词曲配合,呈现了出口成诗的优美韵律,流畅平顺的旋律和动人心魄的词语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音乐意境。
歌词时而简单明了,时而诗情画意。
歌曲通过唱叙相结合的方式,加深了歌曲的情感表现力。
例如,歌曲中的“穿过六朝千古,走进幸福的故事。
绕过山水画卷,找到了你的真心。
”将中国古代历史和现实人生相结合,以时空转换的方式展示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信念,旋律也跟随着词曲表现出浓郁的情感,引人入胜。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摘要】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源自其独特的文化底蕴,融合了哲学、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出深厚的历史积淀。
音调、节奏、曲式等元素体现特定情感和情绪,营造独特意境,常运用象征性的意象表达情感与思想。
这种意境不仅是音乐本身的情感与意境,更是文化符号的传承和延续。
通过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和韵味,领略其中蕴含的深厚哲学思想和情感表达。
传统音乐既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珍惜。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意境,文化底蕴,哲学,文学,绘画,历史积淀,音调,节奏,曲式,情感,情绪,象征性意象,文化符号,传承,延续,古老文化,魅力,韵味。
1. 引言1.1 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是什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是指音乐所抒发的情感、意境以及具有深远文化内涵的一种特殊氛围。
它不仅仅是音乐本身的旋律节奏,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声音的韵律,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意义和内涵,让人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2 为什么中国传统音乐能够产生独特的意境?中国传统音乐能够产生独特的意境,主要是因为它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音乐吸收了哲学、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风格特点。
这些元素融于音乐之中,赋予了中国传统音乐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还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传达。
音调、节奏、曲式等元素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和情感,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和运用,音乐得以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意境。
中国传统音乐中常常运用象征性的意象和意境,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引导听众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心灵境界。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漫长的发展史,与西方音乐的发展相比,由于民族思维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审美观念不尽相同。
中国传统音乐以淡泊、含蓄,不描述、不渲染为上品,讲究情意,追求意境,通过意境引发人的想象,升华人的情感。
一、什么是意境“意境”是音乐美学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它所指的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合二为一的一种艺术境界。
意境是实物在人心中所创造的虚境,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一种虚境。
我们常说一首诗很有意境或某件艺术品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境界,指的就是它在现实基础上更深层次地体现出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与此同时这种意境与观赏者的心境达到了共鸣。
意境一般是用来描绘艺术作品审美的规定型的术语,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中国传统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以含蓄、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境。
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客观事物与主观精神表现的双重性,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的意境美。
因此,我们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自然与心灵,生活与艺术各方面高度和谐的体现。
“境”从中国古代以来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范畴,这与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有关。
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并不十分强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更多的是强调以心灵契合它,宇宙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对象,是每个生命的统合体。
所以,只以外在的科学远不如用内在心灵去体会,去谛听,去感受。
中国的哲学不重知识论,而重存在论,重视将人的生命存放到世界中放到宇宙中去,寻求其意义;中国哲学将世界视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每个生命都是整体生命中的一部分;中国人将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艺术与人生密切相关等等。
这些思想都对“意境”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音乐思想中的“意境”老子说“大音希声”,我认为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关于意境的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漫长的发展史,与西方音乐的发展相比,由于民族思维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审美观念不尽相同。
中国传统音乐以淡泊、含蓄,不描述、不渲染为上品,讲究情意,追求意境,通过意境引发人的想象,升华人的情感。
一、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音乐美学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它所指的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合二为一的一种艺术境界。
意境是实物在人心中所创造的虚境,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一种虚境。
我们常说一首诗很有意境或某件艺术品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境界,指的就是它在现实基础上更深层次地体现出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与此同时这种意境与观赏者的心境达到了共鸣。
意境一般是用来描绘艺术作品审美的规定型的术语,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中国传统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
音乐以含蓄、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境。
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客观事物与主观精神表现的双重性,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的意境美。
因此,我们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
客观世界的统一,是自然与心灵,生活与艺术各方面高度和谐的体现。
“境”从中国古代以来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范畴,这与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有关。
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并不十分强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更多的是强调以心灵契合它,宇宙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对象,是每个生命的统合体。
所以,只以外在的科学远不如用内在心灵去体会,去谛听,去感受。
中国的哲学不重知识论,而重存在论,重视将人的生命存放到世界中放到宇宙中去,寻求其意义;中国哲学将世界视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每个生命都是整体生命中的一部分;中国人将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艺术与人生密切相关等等。
这些思想都对“意境”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音乐思想中的“意境”
老子说“大音希声”,我认为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关于意境的学说。
什么叫“希声”?老子说:“听之不闻名曰希。
”希声,也就是听而不闻其声。
听之不闻其声,这就是天地是本来无声,还是人听而不闻其声两个不同的角度。
大音希声,最美妙的音乐是从有声进入无声。
有“人籁”,有“地籁”,亦有“天籁”。
什么是“天籁”?“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能超越时空,是过去、现在、未来瞬间同一,是对宇宙人生的瞬间感悟。
艺术的天地是不可说的,唯有沉默。
知识的沉默,语言的沉默,永恒的沉默则是达到艺术高妙境界的途径。
正像所谓的“可以心契,不可言宣”。
i
老子所说的大音,即道的音乐,可以理解成是至高的音乐,至美的音乐。
至高至美的音乐寂然无音。
《淮南子?原道训》:“无音者,声之大音也。
”这也正像庄子所说的“天籁”。
这“天籁”是自然天成之音,它自然,不矫饰,像那山前的景色,风来云去,日出雾收。
老子强调的这无言的世界,不在于世界本身,而在于观者的态度;不在世界无声无言,而在观者超越言说的欲望。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种美是永恒的,是不可说的。
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
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
有言的世界是语言可以描述的世界,语言的有限性决定它无法真实的反应这个世界。
这个时候就需要人心灵的感受。
意境反应的是人与外在世界所构成的关系,人心灵中的境界是在与外在世界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心灵影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审美眼光形成的属于自我的境界。
意境就是一种意识中的世界。
每个艺术家会表达他们自己心中的意境,而艺术作品的鉴赏者通常也会因为个人差别而有不同的体会。
三、音乐实践中的意境
苏轼有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ii琴之韵不在琴,不在指,而在心,这就是意境。
所以前人说“心之道也,琴者器也”。
故以心统指,以指运琴,以琴出声调,以声调传风味。
声调为琴家所创,但琴之美不能停留于音调,而那难以言传的却沁人心脾的意境,才是琴家追求的审美理想。
弹琴者以心弹琴,赏琴者以心品味。
书画艺术中有“意在笔先”的纲领,音乐创作中的纲领可以说是“意先乎音”。
以意运琴,故能得琴外之韵,调外之境,弦外之音。
音乐的弦外之音,就是音乐的意境。
不过这意境紧紧地联系着审美主体的心境。
音乐的意境追求,就是将音乐的审美想象回归到心造的自然景物、世态万象中去。
中国的琴曲,追求“静”“清”“远”……静到极点即与杳渺之境相通,以至出有人无,神游于理想的境界。
中国艺术创造的空间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现实空间,而是“灵”的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音乐的意境可以说是为众妙之根源。
相比西方古典音乐讲究技法结构,中国传统音乐大多自娱自得,不拘泥于形式,注重神、韵的表现,追求意境的表达。
它讲究的是情和意,不是形象,注重的是意境,不是典型。
在中国传统音乐曲目中,多用声音描写景物,但手法多带有写意的性质,带给人以无限想象。
另外,中国人在“道可道,非常道”的影响下,艺术作品常讲究简朴含蓄,追求意境,而欣赏者则通过想象沉浸在其无限的意境中去。
相比西方音乐较为工整的结构来说,中国音乐则节奏多变甚至看似杂乱无章。
其实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形散神不散”,中国传统音乐追求的正是一种神韵的表达,一种意境的一种表达。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传统音乐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家会为欣赏着营造一个美好的意境,营造一个供以
无限遐想的广阔空间,带来精神上的深化和思想上的升华。
平时我们认识的世界是能够通过语言来描述的,在我们的习惯中,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世界往往被是为是不存在的,或者干脆将其直接忽略。
但艺术可以说是非常微妙的。
歌德曾说,艺术家是能感之人。
所谓能感,就是艺术家以自己微妙的心灵去感受外在的世界,产生微妙的体验,这些体验是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而我认为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不一样,更靠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启示,冥冥之中来自神的一种启示。
音乐的意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充满神秘感的。
罗曼?罗兰说:“个人的感受,内心的体验,除了心灵和音乐之外再不需要什么。
”叶朗先生在论意境的时候,强调“意境”必须具有哲理性意蕴。
他说:“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的‘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一方面超越有限的‘象’,另一方面‘意’也就从对于某个具体事务、场景的感受上升为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