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期中)文综-历史试题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11月半期考试文综试卷(历史部分)文综部分共300分,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1.《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日:“子不语怪、力、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以民为本 B.关注民生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2.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
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3.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4.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5.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主之君,立宪公之民;家全国,立宪公全国”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就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
政体虽更,民彝无致”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受制于西人”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③6.章太炎对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评价道:“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
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
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
历史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竹简局部图。
这批简牍写于秦统一前后,内容多为当时施行的法律,书体主要为秦隶。
该简牍说明当时A. 文字书写出现简化趋势B. 政局动荡影响文字统一C. 隶书成为法定通用书体D. 法律文书使用独立书体【答案】A【解析】【详解】由图片中的简牍原文和旁边的翻译内容可知,文字内容还是比较容易辨认的,书写字体有简化的趋势,故A正确。
本题图片只展示了秦国一个国家当时的文字,从本图片内容不能看出“文字统一”的问题,故B错误。
材料中只是说“书体主要是秦隶”,而非成为法定通用,故C错误。
不能从秦墓中挖出的竹简多为法律文书,而这些法律文书多用秦隶记录就得出“法律文书使用独立书体”这个结论,故D错误。
2.佛教传人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
这种现象反映了A. 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B. 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C. 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D. 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等佛经译文的改动可知,体现出佛教逐渐与儒学的三纲五常思想融合,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排除A;理学继承孔孟正宗的治国学说,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与材料不符,排除B;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历史高二下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历史高二下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公元2世纪的罗马法中规定:“奴隶处于主人的支配权下。
……主人对奴隶拥有生杀权;而且所有通过奴隶取得的东西,均由主人取得。
”但在此律文后,罗马法继续明确规定:“但是在今天,任何罗马市民和其他一切受罗马国家权力管辖的人均不得过分地和无故地虐待自己的奴隶。
”这主要表明罗马法A.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B.有利于保护平民的利益C.蕴含着自然法的理念D.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自然法的基本原则是自然、理性、自由、平等与正义等,材料内容体现了在一定程度上对奴隶利益的保护,符合自然法的内容,故C项正确;A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应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对奴隶利益的保护,不是平民,也没有涉及统治阶级,故BD两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但是在今天,任何罗马市民和其他一切受罗马国家权力管辖的人均不得过分地和无故地虐待自己的奴隶”,结合所学自然法的基本原则分析解答。
2.武汉大学冯天宇教授等撰著《中华文化史》,研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如“隋唐:隆盛时代”,那么两宋时期的文化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应该是A.从神本走向人本B.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C.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D.沉暮与开新【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来划分中国历史如果“隋唐:隆盛时代”,那么A从神本走向人本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B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C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属于两宋时期的文化特征,D沉暮与开新是明清时期的文化特征,所以该题答案选C。
考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详解】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
这说明: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世界市场的开始出现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D.经济全球化形成【答案】C【解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列强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A. 礼乐制度被彻底废除B. 专制集权制度开始确立
C. 皇权至高无上D.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答 案〗D
〖解 析〗
〖详 解〗材料信息是,秦朝推广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分封制是贵族政治,因此这一变化反映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礼乐制度,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专制集权制度开始确立,故B错误;材料信息涉及的是中央集权,不是专制皇权,故C错误。
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本部分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光直指出“在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转变 阶段,血缘关系不但未被地缘关系所取代,反而是加强了,即亲缘与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这种亲缘与政治的结合,具体体现为
〖答 案〗C
〖解 析〗
〖详 解〗材料信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活动场景,浓丽的着色,头发的勾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反映出情景再现、形象生动的现实主义特点,故C正确;由图画可知,该画作构图并不复杂,故A错误;图画反映不出诗画合一的特色,故B错误;对比强烈、气势雄壮也不符合图画特征,故D错误。
8.南朝时期,士族进一步严格等级制度,并把官职划分清、浊,规定自己的势力范围,排斥非士族集团的寒门来担任。这表明
A. 士族政治受到冲击B. 寒门势力居于主导
C. 士族的盲目自信D. 寒门的机会被阻断
雅安中学高二历史6月月考期中试题含解析
①监察方式 不断丰富、完善②刺史的设立不利于中央集权
③政府扩大了地方的信息来源④政府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工作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设置十三部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因此②错误,ABC排除;从汉初不定期的派遣御史分行各郡到汉武帝设置十三部刺史可知西汉时期的监察方式不断完善,①正确;材料“依皇帝制订的《六条问事》监察辖区内豪强、官吏及其子弟”体现的是汉朝通过刺史制度扩大了皇帝对地方了解的信息来源,③正确;通过西汉政府对地方监察机构的设置,可知政府重视对地方的监察,④正确,因此D正确。故选D。
7.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
分布地区
贡绢州数
该路州数
贡绢州所占比例
华北地区
49
68
72。1%(占全国总州数21%)
四川地区
21
62
33.9%
江南地区
24
93
15。8%(占全国总州数10%)
A. 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B。 华北地区 丝织业最为发达
C。 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D。 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A. 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成效不大B。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
C。 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管理D。 汉中后期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
【答案】D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4分,共48分)13-1.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B.隋唐C.北宋D.南宋14-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C.李贽《焚书》D.王夫之《船山遗书》15-3.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一发明是()A.造纸术B.指南针 C.印刷术D.火药16-4.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7-5.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的实质是针对()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C.民众的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意识 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18-6.毛泽东的下列思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19-7.第一次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20-8.“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并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A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 B七大,十三大,十六大C.七大,十五大,十五届七中全会 D.七大,十五大,十六大21-9.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
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編号3.回答笫Ⅱ卷试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注意: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管子·牧民》中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观点。
下列思想主张与该观点最为相似的是( )A. 老子“民之难治,以其智多”B.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荀子“不富无以养民情”D.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的是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重要性,C选项的富民思想和该观点类似,符合题意;A选项体现的是老子的愚民思想,排除;B选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排除;D选项是墨子的兼爱思想,排除。
故答案为C。
2.有学者认为,“儒术之兴,实时势使然”。
汉武帝终非“能知儒术之人”。
据此可知儒学独尊的原因是( )A. 儒家文化的不断发展完善B. 对君主执政有一定的约束C. 儒家的正统观念影响深远D. 符合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儒术之兴,实时势使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主要是利用思想统一达到政治统一,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D选项符合题意;儒家文化不断发展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主要是为君主专制服务,并非是限制君主,B选项排除;C选项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排除。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
这反映了此时儒家A. 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 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C. 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D. 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答案】C【解析】从儒家治国经略的变化来看,当时儒家思想还没有明确的治国标准,故C项正确;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道德伦理方面,不是政治,排除。
2.稷下学宫是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
齐国君主对稷下学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
这表明稷下学宫A. 促成了学术百家争鸣局面B. 适应了诸侯变法需要C. 实现了诸子百家平等共存D. 兼具学术和政治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反映了稷下学宫的学者既有学术研究的一面,又有议论国事的政治职能,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的关系,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诸侯变法改革,故B错误;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诸子百家是平等共存的,故C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学术和政治的职能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3.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B. 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 “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医术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 ,这表明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A 正确;据材料“医术”、 “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不是道德教化,B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古代医者人格的影响,但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C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古代医者人格的影响,而不是医者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D 错误。
(经典1)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范围:必须三专一至专三;分值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
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
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B. 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C.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D. 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2.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
可见宋代话本A. 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B. 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 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D.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3.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A. 儒、道、法、墨B. 道、儒、法、墨C. 儒、法、道、墨D. 道、法、儒、墨4.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A. 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B. 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C. 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D. 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5.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期中)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有学者认为,“政事堂”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
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提升了中书省的法定地位C.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D.体现相权集中扩大的趋势25.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
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
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26.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实行两税法。
其中规定: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据此可推知,唐代两税制改革A.承认了土地兼并现实B.导致藩镇割据形成C.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D.加重了农民的负担27.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
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
这一变化说明政府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B.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C.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28.汉魏时期的“徒附”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宾客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
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
逃避了朝廷的赋税和善役兵役负担。
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田庄经济。
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A.深受底层农民拥戴B.自给自足程度较高C.能与政府分庭抗礼D.不利于政府的统治29.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异姓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
这一变化说明A.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成效不大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C.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管理D.汉中后期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30.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分布地区贡绢州数该路州数贡绢州所占比例华北地区49 68 72.1%(占全国总州数21%)四川地区21 62 33.9%江南地区24 93 15.8%(占全国总州数10%)A.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31.古代中国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枢要”“机要”。
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①呈现皇权加强、相劝削弱的趋势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④这种演变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2.某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
下列关于该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推动了官僚政治的普及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C.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D.是中国省制管理的开端33.西周春秋时代贵族讲究的礼比较多。
到战国时代,执政者主要重视即位礼、朝礼、祭礼和丧礼,其它礼则改变了性质、作用或被废止。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礼制形式渐趋规范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C.礼制与政治相结合D.儒家学说地位上升34.西汉初期,不定期的派遣御史分行各郡,监察地方官政绩。
汉武帝时划分天下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依皇帝制订的《六条问事》监察辖区内豪强、官吏及其子弟。
汉宣帝时派使臣“循行天下,存问鳏寡,览观风俗,察吏得失”。
这反映了西汉时期①监察方式的不断丰富、完善②刺史的设立不利于中央集权③政府扩大了地方的信息来源④政府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工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5.钱穆认为:封建制逐步破坏,郡县制逐步推行,自春秋至战国已然。
虽封建遗形尚未全绝,然终不能再兴……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
这说明秦汉A.结束分封制,实施郡县制B.开创并巩固中央集权制度C.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D.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钱乘旦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材料二: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雍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
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
宪宗元和年间,中书小吏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宦官),“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欲。
……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恕叱之,未几,罢相。
”……《唐阙史》卷下记云:“一日,枢密使(宦官)出至中书,奉宣与宰臣商量镇州事。
”﹣﹣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初期三省的职责和特点,分析唐初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
(12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三省制实际运行中的调整及其对三省制产生的影响。
(6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省制演变与唐朝兴衰之间关系,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7分)4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2分)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外贸易的参与方面。
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通过历史上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政府要干预经济。
你对材料的观点是否同意,请运用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经济史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论据充分)4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朝《为吏之道》中提出“五善”、“五失”。
所谓“五善”,“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勿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
“五失”则是“夸以迤”、“贵以大”、“擅制割”、“犯上弗智(知)害”“贱士而贵货贝”。
西汉时期,地方官“上计”薄记载主要内容已经成为“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
据《唐六典》卷二《吏部•考功郎中》记载,唐代考课标准有“四善”、“二十七最”。
“四善”指德、慎、公、勤。
“二十七最”则是针对各个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
宋代考课标准依不同职官有很多具体规定,如地方守令有“四善三最”。
“三最”即“狱讼无冤、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处,赈恤困穷,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对监察官员有七事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张晋藩《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汉唐三朝考课官吏的各自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至宋考课官吏制度的作用。
(9分)41.(1)职责: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特点:相互合作;相互牵制。
(10分)意图: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效率;巩固唐王朝统治。
(2分)(2)调整:官员任职多任用低级官员或他职兼宰相权职;三省长官不轻易授人;选用文人学士参与军政;宦官执掌枢密,参与决策。
(4分)影响:三省地位不断下降;逐渐名存实亡。
(2分)(3)关系:前期三省制分工合作,对唐朝盛世有积极推动作用;后期不断被削弱和架空,对唐朝中后期的社会动乱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4分)认识:社会发展离不开制度的稳定执行(围绕制度执行、保障等,言之有理即可)。
(3分)42.如赞同观点,论证时可从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进行说明,如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早期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使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新中国“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新中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助于稳定政权,发展国民经济。
如不赞同观点,论证时可从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经济政策的消极影响进行说明,如明清时期,海禁、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过度的干预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新时期,政府减少行政干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
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论据充分。
示例一观点:政府干预有利于经济发展。
论证: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早期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使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新中国“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新中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助于稳定政权,发展国民经济。
示例二观点:政府的干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论证:明清时期,海禁、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过度的干预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新时期,政府减少行政干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
43.(1)秦朝:突出道德操守为考课主要标准。
西汉:注重官员的实际业绩。
唐朝:把道德、才干结合起来进行考核,考核内容趋于完备但显繁琐。
(6分)(2)利于规范官员行为;利于改善吏治;利于巩固统治基础;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官员无能、懒政和腐败的问题。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