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病理学 (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变化等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进展规律。

2. 组织学 (Histology)组织学是研究组织结构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来了解组织的组成和变化过程。

3. 形态学 (Morphology)形态学是研究事物形态、结构和大小等方面的学科。

在病理学中,形态学研究疾病时对病变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大小等进行描述和分析。

4. 病理变化 (Pathological Changes)病理变化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组织和细胞发生的异常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包括细胞的增生、萎缩、坏死、变性等,以及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等。

5. 细胞学 (Cytology)细胞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异常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观察和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来了解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异常情况。

6. 病理诊断 (Pathological Diagnosis)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病变组织或细胞的检查和分析,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发展程度的过程。

通过病理诊断,医生可以帮助确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预测疾病的预后。

7. 炎症 (Inflammation)炎症是机体对于损伤或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渗出、增生和炎症细胞的聚集等。

8. 肿瘤 (Tumor)肿瘤是指细胞非正常增殖所形成的新生物体。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恶性肿瘤生长快速,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9. 癌症 (Cancer)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

它是由于机体细胞的遗传变异和异常增殖而形成的一类疾病。

癌症可以发生于几乎任何组织和器官,其生长速度快且有侵袭性。

10. 标本 (Specimen)标本是指从患者身体中取得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等样本。

在病理学中,医生通过对标本的检查和分析来进行病理诊断。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1、假性肥大:实质细胞萎缩,间质结缔组织与脂肪细胞增生,造成器官与组织体积增大。

2、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细胞体积增大,使该器官组织体积增大。

3、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使该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4、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得细胞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被另一种分化成熟得细胞所代替得过程.5、细胞水肿:又称水变性,细胞内水钠聚集过多,引起细胞体积重大,胞浆疏松,透明淡染。

6、气球样变:病毒性肝炎与四氯化碳中毒时,干细胞水肿,严重者细胞肿大如圆球状。

7、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其她细胞浆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8、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在严重贫血时,常在心内膜下,尤其就是左心室乳头肌处出现红黄相间得条纹,如虎皮斑纹。

9、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在HE染色情况下,细胞外间质或细胞质内出现易红然、均质、半透明、无结构得玻璃样物质。

10、血管壁玻璃样变性:细动脉持续性痉挛,使内膜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成均匀红染玻璃样物质。

11、脂褐素:积蓄于包浆内得黄褐色细微颗粒,本质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得细胞器碎片残体。

12、病理性钙化:在病理情况下,骨与牙以外得组织内有固体钙盐得沉积. 13、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在变性坏死得组织中或异物内。

14、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钙与/或血磷升高,钙盐沉积于未受损得组织中。

15、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后,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16、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分解、液化而呈液体状,有时还形成含有液体得腔。

17、干酪样坏死:结核病时,坏死区脂质较多,颜色带黄,质地松软,状似干酪。

18、坏疽: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得腐败性变化,腐败菌在分解坏死组织得过程中产生大量得硫化氢,并与血红蛋白分解释放出得铁离子结合,形成硫化亚铁,致使坏死组织臭而发黑。

19、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她异物血凝块血栓及渗出物等得过程。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37. 间变: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的状态,称为间变、
38. 病理性核分裂象:是异常的核分裂象,包括不对称性、多级性及顿挫性核分裂象。起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9. 生长分数:指肿瘤细胞群体中进入增值阶段(S期+G2期)瘤细胞在瘤细胞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40.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种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41. 恶病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出现极度消瘦、严重贫血、无力和进行性全身衰竭状态。
42. 副肿瘤综合征:由于肿瘤的产物(如异位激素)或异常免疫反应(如交叉免疫)或其他原因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皮肤及肾脏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副肿瘤综合征。但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上述途径间接引起,故称副肿瘤综合征。
22. 漏出液:由于单纯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液体成分从血管内溢出,溢出的液体即漏出液。
23. 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向着刺激物所在的部位所做的定向移动。这种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
24. 炎症介质:是指由细胞或体液中产生的参与炎症反应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渗出的功能,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6.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积蓄,称为玻璃样变。
7. .凝固性坏死:坏死细胞蛋白凝固,组织保持原有的轮廓,肉眼观为灰白、灰黄色的坏死,多见于心、肾、脾等器官。
8.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时,在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处出现的红黄相间的条纹,似虎皮斑纹
9. 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或其他异物的过程。
炎性假瘤:由于组织的炎性增生形成的一个肿瘤样团块,常发生于眼眶和肺。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成为萎缩。

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肥大。

3、增生: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改变称为变性。

6、脂肪变性:是指非脂肪细胞的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

7、玻璃样变性:是指纤维结缔组织间质、细动脉壁或细胞内在HE 染色切片中呈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

8、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9、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指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10、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半有炎症细胞浸润。

11、充血:由于动脉血液流入过多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量增多,称动脉性充血或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2、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13、心衰细胞: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14、虎斑心:是指心脏脂肪变性时,脂肪变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看起来,脂肪变的心肌呈黄色,与正常的心肌的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的斑纹,称为虎斑心。

15、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16、出血:是指血液自心血管腔溢出到体外、体腔或组织间隙。

17、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18、梗死:局部组织、器官由于血液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或梗塞。

19、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所发生的以预防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

20、感染:由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通常称为感染。

21、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和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疾病: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病因: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疾病发生的四大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细胞机制、分子机制死亡过程: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脑死亡主要指征:①自主呼吸停止②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③瞳孔放大或固定④脑干反射消失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管灌流停止萎缩:因患病或其他因素作用,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现象。

化生: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功能障碍,使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度积蓄的现象,常伴有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低下。

脂肪变性:指非脂肪细胞的实质细胞内中性脂肪(或甘油三酯)的异常蓄积称为脂肪变性。

坏死:①活体内;②局部细胞死亡;③细胞崩解、结构自溶;④急性炎反应。

坏死三大类型1凝固性坏死2液化性坏死3特殊类型坏死特殊类型坏死分三类:干酪性坏死、坏疽、纤维素坏死机化:①肉芽组织;②吸收、取代坏死物或其他异物。

肉芽组织:①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②炎细胞浸润;③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淤血(静脉性充血):①局部器官或组织;②静脉血液回流受阻;③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心衰细胞:①左心衰竭时;②肺泡腔内;③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槟榔肝:①慢性肝淤血;②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③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血栓: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

血栓形成三大条件: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栓塞: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2.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再生: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组织缺损的过程。

6.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7.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

8.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9.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和细胞成分, 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10.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1.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12.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

如果体液积聚在体腔则称为积水。

13.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

14.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又称静脉性充血。

15.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6.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7.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18.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9.溃疡: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发生在皮肤粘膜的坏死物可被分离,形成组织缺损,浅者称为糜烂;深者称为溃疡。

20.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21.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22.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病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病理学常考名词解释

病理学常考名词解释1. 细胞增生:细胞增殖过程,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加,可导致组织或器官的增大。

2. 细胞凋亡:细胞有序死亡的过程,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通路来清除异常、老化或受损的细胞。

3. 肿瘤: 一种细胞异常增生的病理状态,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通常表现为组织或器官的肿块。

4. 癌症: 恶性肿瘤的常用名称,指由恶性细胞组成的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5. 炎症: 组织对损伤、刺激或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伴有局部免疫细胞的浸润、血管扩张和组织修复。

6. 溃疡: 组织表面剥脱的损害区域,通常由炎症、损伤或缺血引起。

7. 肺气肿: 肺组织正常结构的气囊性扩张,常伴有肺容积增大和呼吸功能受限。

8.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壁内积聚胆固醇、脂肪和钙盐,导致血管逐渐硬化、狭窄和失去弹性。

9. 坏死: 细胞或组织受到严重损伤或死亡,失去生命活性。

10. 间质纤维化: 组织或器官中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和沉积,导致结构扭曲和功能受损。

11. 血管瘤: 血管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肿瘤,通常由血管内皮细胞或周围间质的肿瘤组织构成。

12. 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淋巴结的过程,常作为肿瘤的分期和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13. 核分裂: 细胞核中染色体间的分离和分配过程,通常伴随细胞分裂。

14. 组织坏死: 组织广泛、持续或丧失血液供应的死亡,通常由缺血、感染或外伤引起。

15. 脂肪变性: 细胞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脂肪颗粒在细胞内沉积,形成脂肪变性。

16. 萎缩: 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和功能的持续减小,通常是由于细胞数量减少或细胞萎缩导致的。

17. 肉芽肿: 一种炎症反应,由活动型巨噬细胞和炎性细胞围绕和聚集形成的肿块。

18. 纤维化: 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增生和构建,导致结缔组织增多和器官功能减退。

19. 淋巴增生: 机体对感染或炎症刺激的反应,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形成淋巴结等淋巴组织的肿大。

20. 组织化学: 利用特定染色剂和抗体标记技术,研究组织或器官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定位。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致病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显著阻碍,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这种现象。

病态植物:指受病原物侵染但没有造成经济损失的植物。

症状:植物生病后,外表不正常的现象。

病状:生病后,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

病征:受病部位的一些病原物特性。

病原:引起植物生病的因素,包括生物病原和非生物病原。

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的统称,现已知道的主要有真菌、细菌(类菌原体)、病毒(类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此外,少数放线菌和藻类植物也能侵染植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变色:是一种植物病害症状,有褪绿、黄花、花叶、着色、红花等。

坏死:寄生组织受病原物侵染后,细胞组织受损,出现各种各样的斑斑点点。

腐烂:植株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萎蔫:茎基的坏死和腐烂、根的腐烂或根的生理活性受到破坏,水分不能及时输送到顶梢,细胞失去膨压,地上部枝叶萎垂。

畸形:由于寄主细胞或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因为病原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而受到抑制或促进所表现出的发育不足或过度生长。

霉状物:指植物的发病部位出现的霉层。

脓状物:是植物发病部位出现的一种病症,并且是细菌所特有的。

粒状物:是植物发病部位出现的一种病症,实为真菌繁殖体。

生理性病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理化因素造成的生理障碍,称为生理性病害。

传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障碍,称为传染性病害。

隐症现象:病毒病的症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能暂时消失,一旦恢复适宜发病的条件时,症状又可以重新出现称为隐症现象。

菌丝体: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地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

吸器:真菌或高等植物细胞或组织中的可穿入相邻组织,吸收营养的一种突起。

其胞壁常内突生长,具有传递细胞的特征。

菌核:是由许多菌丝紧密交结而成的坚硬休眠体。

厚垣孢子:各类真菌均可形成的无性孢子,由断裂方式产生,壁厚,寿命长,能抗御不良外界环境。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科学。

2.活体组织检查: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

3.病理变化:患病时,机体局部或整体在结构、机能和代谢方面出现异常的变化,总称为机体的异常。

病理学家将所观察到的结构方面异常称为病理变化或病理损害。

4.脱落细胞学检查:又称为临床细胞学检查,主要是从有腔器官和管道获取脱落细胞进行检查。

最常检查的器官如胸腔或腹腔积液、宫颈或阴道分泌物、尿道、气管及食道的刮取物或冲洗液等。

一些内脏器官和体表肿物还可采用细针穿刺,将细针吸取物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

其优点是把对人体的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

5.大体检查:也称肉眼观察,主要用肉眼,必要时也可借助放大镜,对病变的器官和组织进行解剖学的大体观察,注意大小、颜色、形状、硬度、质地等变化,大小有时可用尺寸或重量单位来表示。

此为简单而易行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有经验的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凭此可作出初步的诊断。

6.萎缩:已经发育正常的组织或器官,由于某种原因的影响而引起其实质部分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7.再生:是指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受损伤破坏后,由局部邻近的并有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发生增生,填补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

8.机化:较大的凝血块、血栓、炎性渗出物的纤维团块、组织坏死灶以及异物等,当其坏死不能完全被吸收时,则渐由周围组织新生的肉芽组织逐渐长入其中,最后使这些无活性的物质被有生命的结缔组织所代替,此过程称为机化。

9.增生:组织或器官内细胞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细胞数量增多,致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10.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其所处环境的某些因素影响,而转化成为另一种性质相似的分化成熟的组织,称为化生。

11.凝固性坏死:常因局部缺血引起。

表现为:坏死区肉眼的正常组织结构模糊或消失,呈灰白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的凝固体。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

2.变性:是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

3.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4.槟榔肝:由于长期肝淤血,肝小叶中央区因充血而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因脂肪变性呈淡黄色,暗红色与淡黄色交错存在,在肝切面上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似槟榔的切面5.心衰细胞: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6.假膜性炎: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白细胞共同构成一层灰白色膜状物覆盖在黏膜表面,这种膜状物质称为假膜,故黏膜的纤维素性炎又称为假膜性炎7.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特征为局部主组织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囊腔,即脓腔。

8.蜂窝织炎: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

9.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可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10.肿瘤: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11.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

12.癌前病变: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称为癌前病变13.阿绍夫小体:是一种特殊的肉芽肿性病变,对风湿病有病理诊断意义。

它的中心为纤维蛋白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周围有风湿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和少量淋巴细胞等14.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会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15.新月体: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还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上成分在球囊壁层呈新月状或环状分布。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可逆性损伤: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活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出现蓄积得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适应(adaptaion):细胞与由其构成得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得持续性刺激与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得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得细胞、组织与器官体积缩小。

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与器官得体积增大。

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得数量增多。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得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得过程变性(degeneration)就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得物质蓄积脂肪变(fatty change)甘油三酯(中性脂肪)在非脂肪细胞得细胞浆内蓄积、心肌脂肪浸润:指心外膜处增厚得脂肪组织沿心肌层得间质向心腔方向伸入,可致心肌萎缩。

严重者可致心肌破裂而猝死。

虎斑心(tigroid heart):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得内膜下与乳头肌,肉眼观脂肪变得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得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

玻璃样变(hyalinechange):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与血管壁等处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透明得蛋白质蓄积、淀粉样变(amyloidosis)细胞外间质内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积。

粘液样变(mucoid degeneration)间质内粘多糖与蛋白质得蓄积。

病理性色素沉着: 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得异常蓄积。

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病理性钙化: 软组织内固体性钙盐得蓄积。

光镜下HE染色为蓝色细颗粒聚集。

营养不良性钙化、转移性钙化。

细胞死亡: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呈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与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分为坏死与凋亡。

坏死(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细胞得死亡、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就是不可逆性变性。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发病学(pathogenesis)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病变(pathological changes)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变化。

超微病理学(ultrastructral pathology)由于电子显微镜问世和超薄切片技术建立,病理研究遂由组织细胞水平推进至亚细胞水平,进而研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逐步形成了超微结构病理学。

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①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化学的结合;②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

核浓缩(pyknosis)特征是核皱缩浓聚,嗜碱性增强。

核体积缩小深染。

核碎裂(karyorrhexis)表现为核膜破裂,核染色质呈碎块状分散在胞质中。

核溶解(karyolysis)由于非特异性DNA酶和蛋白酶活化,使得DNA和核蛋白酶溶解破坏,细胞内PH降低,和染色质嗜碱性减弱,核淡染,仅能见到核的轮廓,在坏死后一两天内,细胞核完全溶解消失。

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肥大(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强,合成代谢旺盛,使实质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hyperplasia)组织、器官内实质细胞增殖,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成为增生。

化生(metaplasia)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功能障碍,使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度积蓄的现象,常伴有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又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是细胞可逆性损伤的一种形式,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形态学改变,可由缺血,缺氧,感染和中毒引起,是钠-钾泵功能降低细胞内水分增多,胞质淡染、清亮,好发于肝、肾、心等实质器官。

病理学名词解释(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适应(adaptation):2.萎缩(atrophy):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现象,称为萎缩。

3.肥大(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4.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并伴有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的过程。

5.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6.变性(degeneration):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组织和细胞发生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内和间质中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原有的某些物质堆积过多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7.坏死(necrosis):指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坏死组织细胞的代谢停止,功能丧失。

8.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被肉芽组织取代、逐渐纤维化的过程。

9.坏疽(gangrene):身体与外界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称为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坏疽三种。

10.细胞调亡:指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的过程。

11.脂肪变性:实质细胞胞质内脂滴量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或原不含脂肪的细胞出现游离性脂滴的现象。

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等。

12.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因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且比较干燥结实的凝固体。

13.干酪样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镜下: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的残影,甚至不见核碎屑,肉眼观:坏死呈白色或微黄,细腻,形似奶酪,因而得名。

14.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肝脏切面肉眼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区)相间,形似槟榔切面的条纹,故称槟榔肝。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体积变小称萎缩。

通常由于该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有时可因细胞数目减少引起,或两者兼有。

2、化生:指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3、坏死:活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4、坏疽: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

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性变化。

5、机化:由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的过程。

6、肉芽组织: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多少不等的炎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7、心衰细胞:当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时,红细胞自肺泡壁毛细血管漏出于肺泡中,被巨噬细胞吞噬,肺泡腔内可出现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又称心力衰竭细胞。

8、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脏切面,呈现红黄相间的花纹状结构,似槟榔的切面,故称槟榔肝。

9、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0、梗死:集体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动脉血流阻断而发生的缺血性坏死。

11、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渗出。

12、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定向移动。

13、蜂窝织炎:是指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4、干酪样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肉眼观坏死区颜色带黄,质地松软,状似干酪。

15、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市区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16、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17、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18、虎斑心:在严重贫血时,心内膜下尤其是左心室乳头肌处可出现红黄相间的条纹,如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由于心肌内血管分布不均,心肌缺氧轻重程度不一所致,血管末梢分布区心肌缺氧较重,脂变明显而呈黄色,缺氧较轻部位脂变较轻,心肌呈红色。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萎缩(atrophy)肥大(hypertrophy)增生(hyperplasia)3.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4.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5.脂肪变(fatty change):细胞浆内甘油三酯(或中性脂肪)的蓄积称为脂肪变或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起因于营养障碍、感染、中毒和缺氧等。

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纤维和肾小管上皮。

6.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又称玻璃样变性或透明变性(hyalinedegeneration),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 染片中呈现均质、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7.淀粉样变(amyloidosis):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变为棕褐色,再遇稀硫酸由棕褐色变为深蓝色。

8.粘液样变性(mucoid degeneration):是指间质内有粘多糖(透明脂酸等)和蛋白质的蓄积。

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营养不良时的骨髓和脂肪组织等。

镜下:间质疏松,有多突起的星芒状纤维细胞散在于灰蓝色粘液样的基质中。

9.病理性色素沉着(pathologic pigmentation):有色物质(色素)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称为病理性色素沉着。

10.脂褐素(lipofuscin):是蓄积于胞浆内的黄褐色的微细颗粒,电镜下显示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其中50%为脂质。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病因: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诱因:是指在疾病的条件中能够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原因或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者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

脑死亡: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萎缩:因患病或其他因素作用,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现象。

变性:是细胞或细胞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并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功能下降),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非生理性物质或生理性物质过度堆集。

脂肪变性:实质细胞胞质内脂滴量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或原不含脂肪的细胞出现游离性脂滴的现象。

坏死:指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溃疡:发生于皮肤黏膜表面,因坏死脱落而形成的缺损溃烂。

充血: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扩张,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称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梗死:因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缺氧坏死现象。

出血性梗死: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故称为出血性梗死,又称为红色梗死。

贫血性梗死:当梗死灶形成时,病灶边缘侧支血管内血液进入坏死组织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故称为贫血性梗死(又称为白色梗死)。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指在严重感染失血创伤或休克过程中,在短时间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免疫应答,称为适应。

适应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3.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1)恶病质: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如糖尿病、结核病及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时,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引起全身肌肉萎缩,称为恶病质(2)脑萎缩: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如脑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脑组织缺乏足够血液供应引起脑萎缩。

4.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5.化生:一中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通常只出现自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6.增生: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称为增生。

7.变性(细胞可逆性损伤):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1)细胞水肿(2)脂肪变性: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

(3)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称为玻璃样变或透明变。

8.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9.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元整齐、无感染、经黏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

10.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11.减压病:人体从高气压环境迅速进入常压或低气压环境,产生气体栓塞。

12.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13.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沿化学物质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 栓塞(embolism)【答案】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2. 血栓形成(thrombosis)【答案】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3. 脂肪变性【答案】非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4. 一期愈合(primary healing)【答案】①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无异物,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②形成瘢痕规则、整齐、小、线状。

5. 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答案】①发生于微循环血管内;②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③最常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6.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答案】①皮肤等组织的离断缺损;②组织的再生或增生所进行修复的过程。

7. 肥大【答案】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8.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答案】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9. 再生(regeneration)【答案】①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②修补缺损。

10. 变性【答案】细胞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形态变化,表现为细胞或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明显增多。

11. 疖(furuncle)【答案】①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②脓肿。

12. 稳定细胞(stable cells)【答案】①生理状态时,该类细胞处于G0期,增生现象不明显;②当受损伤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1期),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③包括各种腺体和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间叶细胞。

13. 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答案】①此类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②不断地增生,以代替衰亡和破坏的细胞;③常见于黏膜上皮细胞、表皮、淋巴造血细胞等。

14. 水样变性【答案】细胞内水分增多,又称细胞水肿15. 梗死(infarct)【答案】①动脉血流中断;②无有效侧支循环;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16. 淤血(congestion)【答案】①局部器官或组织;②静脉血液回流受阻;③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17. 痈(carbuncle)【答案】①多个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②脓肿。

18. 充血(hyperemia)【答案】①器官或局部组织;②血管内;③含血量增多。

19. 血栓(thrombus)【答案】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

20.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答案】①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②未知抗原或抗体;③肿瘤病理诊断21. 瘢痕疙瘩(keloid)【答案】①瘢痕组织增生过度;②突出皮肤表面,向周围扩延;③不能自发消退;④发病机制与体质或肥大细胞分泌生长因子有关22. 栓子(embolus)【答案】①随血液流动;②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③类型:血栓、脂肪、羊水、气体、肿瘤细胞团等。

23. 脓肿(abscess)【答案】①限局性;②化脓性炎;③组织发生溶解坏死。

24. 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答案】①由高压迅速转到常(低)压环境;②溶于血液的气体游离;③氮气泡阻塞血管。

25.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答案】①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②炎细胞浸润;③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26. 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答案】①出生后都无分裂、增生能力;②破坏后则成为永久性缺损;③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27. 病理学(pathology)【答案】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8. 瘢痕组织(scar tissue)【答案】①肉芽组织改建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②肉眼:收缩状态,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③镜下: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

29. 病理性钙化【答案】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有固态的钙盐沉积30. 纤维素样变性【答案】结缔组织或血管壁内出现灶状、嗜伊红、纤维素样物质31. 蜂窝织炎(phlegmon or cellulitis)【答案】①疏松结缔组织;②弥漫性;③化脓性炎。

32. 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答案】①严重细胞水肿;②细胞肿大呈球形,胞质透明33. 动脉瘤(aneurysm)【答案】①血管壁的限局性异常扩张;②先天性结构缺陷或后天性病变引起;③以主动脉及脑血管最常受累。

34. 毛玻璃样肝细胞(ground-glass hepatocyte)①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②光镜:肝细胞质呈嗜酸性微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②电镜:内质网池内线状或小管状的HBsAg。

35. 异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答案】①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②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③主要发生于皮肤或黏膜上皮。

36. 转移(metastasis)【答案】①肿瘤细胞;②通过血管、淋巴管、体腔转移;③他处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37. 肺褐色硬化(brown induration of lung)【答案】①长期慢性肺淤血;②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③肺质地变硬;④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呈棕褐色。

38. 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①慢性肝炎;②肝小叶周边的界板肝细胞;③肝细胞坏死、崩解;④炎细胞浸润。

39. 干性坏疽【答案】多见于四肢末端,动脉阻塞而静脉回流畅通,加上局部皮肤水分蒸发,故坏死组织干燥、皱缩、呈黑色,与正常组织间有明显的炎症分界线,恶臭味及全身中毒症状40. 肉芽肿(granuloma)【答案】①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②浸润和增生;③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41.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答案】①多见于男性青、壮年;②常在某种诱因作用下或在睡眠中发病;③发病后迅速死亡;④冠状动脉病变及相应心肌病变。

42. 阿米巴肝脓肿(amebic abscess of liver)【答案】①肝阿米巴病;②脓肿腔内为液化的坏死物,呈暗红色果酱样;③壁上有未液化的坏死组织,呈破絮状;④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可查见阿米巴滋养体。

43. 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disease or precancerous lesion)【答案】①某些良性病变或疾病;②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③不及时治疗则可能转变为癌。

44.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答案】①高血压患者;②脑血管病变及痉挛,血压骤升;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意识模糊;④脑水肿或伴点状出血。

45. 胃炎(gastritis)【答案】①胃黏膜;②各种炎细胞浸润。

46.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答案】①原因未明;②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③独立性全身性疾病;④基本病变为全身细动脉和肌性小动脉硬化;⑤常引起心、脑、肾和眼底病变。

47. 渗出(exudation)【答案】①炎症局部组织;②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③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等。

48. 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答案】①肝细胞带状、融合性坏死;②小叶中央静脉与门管区之间、二个小叶中央静脉之间或两个门管区之间;③慢性中度和重度肝炎。

49. 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calcification)【答案】①变性、坏死组织或异物;②固体钙盐蓄积;③钙、磷代谢正常。

50. 窦道(sinus)【答案】①坏死;②深在性盲管;③开口于表面。

51. 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答案】①延续性血栓的体部;②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③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

52.浸润型肺结核(infiltrative tuberculosis)【答案】①继发性肺结核的最常见类型,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②病变中央常见较小干酪样坏死区,周围见渗出性病变;③有结核中毒症状和咳嗽、咯血等表现;④治疗可痊愈,恶化时病灶扩大,甚至形成空洞、干酪样肺炎等。

53. 蚤咬肾(punctate petechiae over the renal surface and cortices or flea-bitten kidney)【答案】①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③肾表面和切面可见散在的小出血点。

54. 瓣膜狭窄(valvular stenosis)【答案】①瓣膜开放时不能充分张开,瓣膜口缩小;②血流通过障碍;③瓣膜增厚、粘连。

55. 菌血症(bacteriemia)【答案】①血液中查到细菌;②无全身中毒症状。

56. 炎症(inflammation)【答案】①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②对组织损伤的防御反应;③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和增生。

5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答案】①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②累及弹力型及弹力肌型动脉;③内膜脂质沉积及灶性纤维性增厚、深部成分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管壁变硬。

58. 肺气肿(emphysema)【答案】①终末支气管以下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②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肺泡间隔破坏;③肺组织弹性减退,容积增大。

59. 阿绍夫小体(Aschoff body)【答案】①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小体;②中心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有较多Aschoff细胞;③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60. 新月体(crescents)【答案】①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②增生的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单核细胞;③呈新月形。

61. 心脏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答案】①压力性负荷增加;②左心室代偿性肥大;③心腔不扩张,甚至略缩小。

62. 槟榔肝(nutmeg liver)【答案】①慢性肝淤血;②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③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63. 肿瘤(tumor)【答案】①致瘤因素;②机体的局部细胞;③基因水平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④克隆性异常增生;⑤形成新生物;⑥常形成局部肿块。

64.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答案】①肺实质与小气道受损害;②共同特征: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气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③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