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立体构型知识点

分子的立体构型知识点
分子的立体构型知识点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知识点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1. 分子的立体构型

(1)概念:指多原子构成的共价分子中的原子的空间关系问题。由于多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共价键的方向性使得分子中的原子按一定的空间结构排列,形成了分子的构型。如3原子分子的构型有直线型(CO2)和V(H2O)型两种。

(2)作用:分子构型对物质的活泼性、极性、状态、颜色和生物活性等性质都起决定性作用。

特别提醒:双原子均为直线型,不存在立体构型。

2.形形色色的分子

不同分子,构型不同。常见分子立体构型如下表:

知识点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模型)

(1)内容: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包括σ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尽可能而趋向于彼此远离以减小斥力,分子尽可能采用对称的空间构型。电子对之间夹角越大,排斥力越小。

(2)VSEPR模型特征:用有区别的标记表示分子中的孤对电子和成对电子,如H2O、NH3的VSEPR 模型特征为:

2.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1)VSEPR模型把分子分成以下两大类

①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成键。在这类分子中,由于价层电子对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它们趋向于尽可能的相互远离,成键原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排斥最小的那种结构。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来预测。如:

②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对于这类分子,首先建立四面体模型,每个键占据一个方向(多重键只占据一个方向),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

(2)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

①σ键电子对数的计算

σ键电子对数可由分子式确定,中心原子有几个σ键,就有几对σ键电子对。如H2O分子中σ键电子对数为,NH3分子中σ键电子对数为。

②孤电子对数的计算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a-xb)

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

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如:如何确定CO2-3和NH+4的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阳离子: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减去离子的电荷数(绝对值),故NH+4中中心原子为N,a=5-1,b=1,x=4,所以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1/2(a-xb)=1/2(4-4×1)=0。

阴离子: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离子的电荷数(绝对值),故CO2-3中中心原子为C:a=4+2,b=2,x=3,所以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1/2(a-xb)=1/2(6-3×2)=0。

③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1/2(a-xb)。

例1:下列分子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的是( )

A.H2O B.BF3C.CH4D.NH3

【解析】H2O中O的价层电子对数=2+1/2(6-2×1)=4

BF3中B的价层电子对数=3+1/2(3-3×1)=3

CH4中C的价层电子对数=4+1/2(4-4×1)=4

NH3中N的价层电子对数=3+1/2(5-3×1)=4。

(3)分子立体构型的确定

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出分子中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再利用中心原子的成键电子对数,两者结合,就可以确定分子较稳定的立体构型。举例说明如下表:

知识点三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与杂化轨道的概念

(1)轨道的杂化:在形成多原子的分子时,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生成与原轨道数相等的一组轨道的过程。

(2)杂化轨道:杂化后形成的新的能量相近的一组原子轨道。

特别提醒:①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②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σ键或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对电子。

(3)杂化类型:sp3、sp2、sp杂化。

2.杂化过程:以CH4为例说明sp3杂化过程,当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甲烷分子时,碳原子的2s轨道和3个2p轨道会发生混杂,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不变,却得到4个相同的轨道,夹角109°28′,称为sp3杂化轨道,表示这4个轨道是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当碳原子跟4个氢原子结合时,碳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ls轨道重叠,形成4个C—H σ键,因此呈正四面体的分子构型。

sp3杂化: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会发生混杂,得到4个相同的轨道,夹角109°28′,称为sp3杂化轨道。空间结构:正四面体或V型、三角锥型。

sp2的(BF3

sp2杂化:同一个原子的一个 ns轨道与两个np轨道进行杂化组合为sp2 杂化轨道。sp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120°。分子的几何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sp杂化:同一原子中ns-np杂化成新轨道:一个s轨道和一个 p 轨道杂化组合成两个新的sp杂化轨道。sp杂化:夹角为180°的直线形杂化轨道。

注:1.杂化类型的判断

因为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孤电子对,而两个原子之间只能形成一个σ键,故有下列关系: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再由杂化轨道数判断杂化类型。例如:

代表物杂化轨道数杂化轨道类型

CO20+2=2sp

CH2O0+3=3sp2

CH40+4=4sp3

SO21+2=3sp2

NH31+3=4sp3

H2O2+2=4sp3

2s

2p

B的基态

2p

2s

激发态

正三角形

sp2 杂化态

BF

3

分子形成

B

F

F

F

激发

120°

分子的立体构型(高考总复习)

分子的立体构型 写出下列物质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并根据键角确定其分子构型: 分子类型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键角分子立体构型 三原子分子 CO2O==C==O180°直线形 H2O105°V形 四原子分子 CH2O约120°平面三角形 NH3107°三角锥形 五原子分子CH4109°28′正四面体形 (1) 分子类型键角立体构型实例 AB2 180°直线形CO2、BeCl2、CS2 <180°V形H2O、H2S AB3 120°平面三角形BF3、BCl3 <120°三角锥形NH3、H3O+、PH3 AB4109°28′正四面体形CH4、NH+4、CCl4 (2)典型有机物分子的立体结构:C2H4、苯(C6H6)、CH2==CH—CH==CH2(1,3-丁二烯)、CH2==CH—C≡CH(乙烯基乙炔)等都是平面形分子;C2H2为直线形分子。 例1(2017·衡水中学高二调考)下列有关键角与分子立体构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键角为180°的分子,立体构型是直线形 B.键角为120°的分子,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C.键角为60°的分子,立体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形 D.键角为90°~109°28′之间的分子,立体构型可能是V形 【考点】常见分子的立体构型 【题点】键角与分子立体构型的关系 答案B 解析键角为180°的分子,立体构型是直线形,例如CO2分子是直线形分子,A正确;苯分

子的键角为120°,但其立体构型是平面正六边形,B错误;白磷分子的键角为60°,立体构 型为正四面体形,C正确;水分子的键角为105°,立体构型为V 形,D正确。 例2下列各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CH4、CS2、BF3 B.CO2、H2O、NH3 C.C2H4、C2H2、C6H6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4472676.html,l4、BeCl2、PH3 【考点】常见分子的立体构型 【题点】常见分子立体构型的综合判断 答案C 解析题中的CH4和CCl4为正四面体形分子,NH3和PH3为三角锥形分子,这几种分子的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CS2、CO2、C2H2和BeCl2为直线形分子,C2H4为平面形分子,C6H6为平面正六边形分子,这些分子都是平面形结构。故选C项。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包括σ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由于价层电子对相互排斥的作用,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 2.价层电子对的计算 (1)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 (2)σ键电子对数的计算 由分子式确定,即中心原子形成几个σ键,就有几对σ键电子对。如H2O分子中,O有2对σ键电子对。NH3分子中,N有3对σ键电子对。 (3)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的计算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 2(a-xb) ①a表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 对主族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 对于阳离子:a=价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对于阴离子:a=价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②x表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③b表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氢为1,其他原子=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实例σ键电 子对数 孤电子 对数 价层电 子对数 电子对的排 列方式 VSEPR模型 分子的立体 构型 BeCl2、CO2202直线形直线形 BF3、BCl330 3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SO221V形

分子的立体构型知识点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知识点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1. 分子的立体构型 (1)概念:指多原子构成的共价分子中的原子的空间关系问题。由于多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共价键的方向性使得分子中的原子按一定的空间结构排列,形成了分子的构型。如3原子分子的构型有直线型(CO2)和V(H2O)型两种。 (2)作用:分子构型对物质的活泼性、极性、状态、颜色和生物活性等性质都起决定性作用。 特别提醒:双原子均为直线型,不存在立体构型。 2.形形色色的分子 不同分子,构型不同。常见分子立体构型如下表: 知识点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模型) (1)内容: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包括σ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尽可能而趋向于彼此远离以减小斥力,分子尽可能采用对称的空间构型。电子对之间夹角越大,排斥力越小。 (2)VSEPR模型特征:用有区别的标记表示分子中的孤对电子和成对电子,如H2O、NH3的VSEPR 模型特征为: 2.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1)VSEPR模型把分子分成以下两大类 ①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成键。在这类分子中,由于价层电子对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它们趋向于尽可能的相互远离,成键原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排斥最小的那种结构。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来预测。如:

②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对于这类分子,首先建立四面体模型,每个键占据一个方向(多重键只占据一个方向),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 (2)价层电子对数的计算 ①σ键电子对数的计算 σ键电子对数可由分子式确定,中心原子有几个σ键,就有几对σ键电子对。如H2O分子中σ键电子对数为,NH3分子中σ键电子对数为。 ②孤电子对数的计算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a-xb) 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 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 如:如何确定CO2-3和NH+4的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阳离子: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减去离子的电荷数(绝对值),故NH+4中中心原子为N,a=5-1,b=1,x=4,所以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1/2(a-xb)=1/2(4-4×1)=0。 阴离子: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离子的电荷数(绝对值),故CO2-3中中心原子为C:a=4+2,b=2,x=3,所以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1/2(a-xb)=1/2(6-3×2)=0。 ③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1/2(a-xb)。 例1:下列分子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的是( ) A.H2O B.BF3C.CH4D.NH3 【解析】H2O中O的价层电子对数=2+1/2(6-2×1)=4 BF3中B的价层电子对数=3+1/2(3-3×1)=3 CH4中C的价层电子对数=4+1/2(4-4×1)=4 NH3中N的价层电子对数=3+1/2(5-3×1)=4。 (3)分子立体构型的确定 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出分子中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再利用中心原子的成键电子对数,两者结合,就可以确定分子较稳定的立体构型。举例说明如下表:

分子的立体构型

[知识要点] 一、常见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 (原子数目相同的分子的立体结构不一定相同) CH4 NH3 CH2O CO2 H2O 【小结】同为三原子分子或四原子分子,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同。所以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不但与所连原子数目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比如中心原子是否有孤对电子及孤对电子的数目)有关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用中心原子是否有孤对电子及孤对电子的数目,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认为分子的立体结构是由于分子中的价电子对(成键电子对和孤对电子对)相互排斥的结果。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的互相排斥作用,使分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相互排斥最小的那种构型,即分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空间构型这种模型把分子分为两类: 1、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 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分子中存在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相互排斥,且作用力相同,分子的空间构型以中心原子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如CO2、CH2O、CH4、HCN等分子。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来预测: 2、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 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分子中存在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相互排斥、成键电子对与孤对电子对间的相互排斥、孤对电子对与孤对电子对间的相互排斥。孤对电子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使分子呈现不同的立体构型 如H2O和NH3,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中心原子周围的δ键+孤对电子数=4,所以NH3与H2O的VSEPR理想模型都是四面体形。因而H2O分子呈V 型,NH3分子呈三角锥形。 【小结】电子对的空间构型(VSEPR理想模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孤对电

分子的立体构型

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1课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目标定位] 1.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含义。3.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一、常见分子的立体构型 1.写出下列物质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并根据键角确定其分子构型: 2.归纳总结分子的立体构型与键角的关系:

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不同的原因:共价键的方向性与饱和性,由此产生的键长、键角不同。 (2)依据元素周期律推测立体结构相似的分子,如CO2与CS2、H2O与H2S、NH3与PH3、CH4与CCl4等;CH4和CCl4都是五原子型正四面体,CH3Cl、CH2Cl2、CHCl3是四面体构型但不是正四面体,而白磷是四原子型正四面体,它与CH4等五原子型正四面体的构型、键角是不同的(P4分子中的键角为60°)。 (3)典型有机物分子的立体结构:C2H4、苯(C6H6)、CH2===CH—CH===CH2(丁二烯)、CH2===CH—C≡CH(乙烯基乙炔)等都是平面形分子;C2H2为直线形分子。 1.硫化氢(H2S)分子中,两个H—S键夹角都接近90°,说明H2S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二氧化碳(CO2)分子中,两个C===O键夹角是180°,说明CO2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四氯化碳(CCl4)分子中,任意两个C—Cl键的夹角都是109°28′,说明CCl4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 答案V形直线形正四面体形 解析用键角可直接判断分子的立体构型。三原子分子键角为180°时为直线形,小于180°时为V形。S、O同主族,因此H2S和H2O分子的立体构型相似,为V形。由甲烷分子的立体构型可判断CCl4的分子构型。 2.下列各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CH4、CS2、BF3B.CO2、H2O、NH3 C.C2H4、C2H2、C6H6D.CCl4、BeCl2、PH3 答案 C 解析题中的CH4和CCl4为正四面体形分子,NH3和PH3为三角锥形分子,这几种分子的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CS2、CO2、C2H2和BeCl2为直线形分子,C2H4为平面形分子,C6H6为平面正六边形分子,这些分子都是平面形结构。故选C项。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内容:分子中的价电子对——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 (1)当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全部参与成键时,为使价电子斥力最小,就要求尽可能采取对称结构。

分子的立体构型(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一课时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投影展示】CO2、H2O、NH3、CH2O、CH4分子的球辊模型(或比例模型); 1、三原子分子 化学式结构式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 直线形180° V形105° 2、四原子分子 化学式结构式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平面三角形120° 三角锥形107°3、五原子分子 正四面体形109°28’4、其他分子 5、资料卡片CH3COOH C8H8 CH3OH C6H6 CH3CH2OH

分子世界如此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常使人流连忘返。 分子立体构型与其稳定性有关。例如,上图S 83像皇冠,如果把其中一个向上的硫原子倒转向下,尽管也可以存在,却不如皇冠是稳定;又如椅式C 6H 6比船式C 6H 6稳定 【问题】1、什么是分子的立体构型 答: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指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布。 那么分子结构又是怎么测定的呢可以用现代手段测定。 【阅读】 选修3 P37——科学视野分子的立体结构的测定: 红外线光谱 学生活动:知识整理:运用你对分子的已有的认识,完成下列表格 分子式 分子的立体 结构 原子数目 键角 电子式 H 2O CO 2 NH 3 BF 3 CH 2O CH 4 C 2H 4 C 6H 6 P 4 【问题】 3、 同为三原子分子的CO 2和H 2O ,四原子分子的NH 3和CH 2O ,它们的立体结构却不同,为什么 学生活动:【准备知识】填写下列表格中内容: 分子中的原子 分子立体构型 红外线 分析

二、 价层电子对 互斥模型(VSEPR 模型) 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1940年美国的Sidgwick NV 等人相继提出了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简称VSEPR 法,该法适用于主族元素间形 成的ABn 型分子或离子。 该理论认为:一个共价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A 周围所配置的原子B (配位原子)的几何构型,主要决定于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层中各电子对间的相互排斥作用。 a: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① 对于阳离子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荷数 ② 对于阴离子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荷数 x :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原子数 b :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原子能得到的电子数 例如:CO 2: CO 2 孤电子对=1/2(4-2×2) =0 分子真实 构型 中心原子上孤电子对=1/2(a -x b)

分子的立体构型练习1

高二化学选修3练习案编号:使用时间:2013-4 编写人高娟审核人: 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一课时 1.下列物质中,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A.CO2 B.H2S C.PCl3 D.SiCl4 2.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其中属于直线型分子的是() A.H2O B.CO2 C.C2H2 D.P4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 B、H3O+、 C、NH3、 D、NH4+ 4.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O2 B.PCl3 https://www.360docs.net/doc/1c14472676.html,l4 D.NO2 5.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带有一对孤对电子的是() A.XeO4 B.BeCl2 C.CH4 D.PCl3 6. 在以下的分子或离子中,空间结构的几何形状不是三角锥形的是() A.NF3 B.CH3- C.BF3 D.H3O+ 7.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SO3的分子构型() A、正四面体形 B、V形 C、三角锥形 D、平面三角形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SO2、BF3、NCl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8电子稳定结构 B、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28′ C、N H4+呈平面正方形结构 D、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9、写出你所知道的分子具有以下形状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分子中的键角分别是多少? (1)直线形 (2)平面三角形 (3)三角锥形 (4)正四面体 10、为了解释和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科学家在归纳了许多已知的分子空间构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十分简单的理论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这种模型把分子分成两类:一类 是;另一类是。BF3和NF3都是四个原子

分子的立体构型(1)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一课时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投影展示】CO 2、H 2O 、NH 3、CH 2O 、CH 4分子的球辊模型(或比例模型); 1、 三原子分子 化学式 结构式 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分子的空间构型 键角 直线形 180° V 形 105° 2、 四原子分子 化学式 结构式 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平面三角形 120° 三角锥形 107° 3、五原子分子 正四面体形 109°28’ 4、其他分子 5、资料卡片 CH 3 COOH C 8H 8 CH 3OH C 6H 6 CH 3CH 2 OH

分子世界如此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常使人流连忘返。 分子立体构型与其稳定性有关。例如,上图S 83像皇冠,如果把其中一个向上的硫原子倒转向下,尽管也可以存在,却不如皇冠是稳定;又如椅式C 6H 6比船式C 6H 6稳定 【问题】1、什么是分子的立体构型? 答: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指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布。 那么分子结构又是怎么测定的呢?可以用现代手段测定。 【阅读】 选修3 P37——科学视野分子的立体结构的测定: 红外线光谱 【问题】 3、 同为三原子分子的CO 2和H 2O ,四原子分子的NH 3和CH 2O ,它们的立体结构却不同,为什么? 分子中的原子 分子立体构型 红外线 分析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 模型) 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1940年美国的Sidgwick NV 等人相继提出了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简称VSEPR 法,该法适用于主族元素间形成的ABn 型分子或离子。 该理论认为:一个共价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A 周围所配置的原子B (配位原子)的几何构型,主要决定于中 心原子的价电子层中各电子对间的相互排斥作用。 a: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① 对于阳离子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荷数 ② 对于阴离子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荷数 x :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原子数 b :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原子能得到的电子数 例如:CO 2: CO 2 孤电子对=1/2(4-2×2) =0 H 2O : O 上孤电子对数=1/2(6 -2×1) =2 CO 32-: C 上孤电子对数=1/2(4 +2 -3×2) =0 学生活动:填写下表内容 分子或离子中的价层电子对在空间的分布(即含孤电子对的VSEPR 模型) 分子真实 构型 中心原子上孤电子对=1/2(a -x b)

化学:分子的立体构型1(1)

分子的立体构型(1)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具体步骤 (1)确定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数目:价层电子对数=中心原子所成σ键数+ 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 (2)确定VSEPR模型 (3)分子空间构型确定(有孤电子对时略去VSEPR模型中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得到分子的真实构型) 化学式孤电子 对数 σ键电 子对数 价层电 子对数 VSEPR模型名称 分子或离子的立 体构型名称 H2O NH3 CH4 CO2 BF3 SO2 SO3 Cl2O BeCl2 CO2-3 NH+4 H3O+NO-2 NO-3 ClO-3 NH-2 PO3-4 SO2-3 SO42-CHCl3 HCHO HCN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分子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构成 B. 所有的三原子分子都是直线形构型 C. 所有的四原子分子都是平面三角形构型 D. 五原子分子不一定是正四面体形构型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3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 B.CCl4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 C.H2O分子中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D.CO2分子中C原子不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3. 膦(PH3)又称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PH3的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B.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C.PH3的热稳定性比NH3强D.PH3分子的P-H键是非极性键 4.下列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和分子立体构型皆相同的是 A.CO2和SO2B.CH4和SiH4C.BF3和PH3D.HCl和NH4Cl 5.下列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的是①P4②NCl3③SiCl4④CCl4⑤H2S⑥CS2 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④D.④⑤ 【选做题】 【2018新课标1卷】LiAlH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4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是______ 【2018新课标2卷】H2S、SO2、SO3的气态分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于其他分子的是_________。气态三氧化硫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形 【2018新课标3卷】炉甘石(ZnCO3)入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ZnCO3中,阴离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 【2017新课标1卷】X射线衍射测定等发现,I3AsF6中存在I3+离子其几何构型为__________ 【2016新课标2卷】[Ni(NH3)6]SO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 【2016新课标3卷】AsCl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 【2015新课标2卷】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2-和B+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D为同周期元素,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C和D反应可生成组成比为1∶3的化合物E,E的立体构型为,化合物D2A的立体构型为,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选修三分子的立体构型说课稿

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三 第二章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一课时)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一、设计思想 1.将抽象的理论模型化,化难为简,详略得当,有效教学? 2.创设多层面多角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与分子立体构型 的有机结合和熟练运用。 3.注重学习中所蕴含的化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由四部分内容组成,依次为形形色色的分子、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简介和配位化合物简介,重点介绍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配位化合物。本节教材可用三个课时完成,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按照新课标要求,在必修2和选修3第二章第一节已介绍共价键知识基础上,本节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简单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并为学习杂化轨道理论奠定了基础,使学生能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应用价层电子对互斥 理论和模型解释。

(2)会判断常见的简单多原子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分子结构的过程 中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探究分子的立体构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探究分子结构的兴趣,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切身感悟化学学科的奇妙。 3.教学重难点 (1)分子的立体构型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学情分析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且相尖知识的准确度不够,在教学中需要细致把握。另 一方面本节知识属于化学理论教学,与已有知识联系较少,通过设计引导才能取得较好的 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模型构造法 学生自主学习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分发挥想象力,说说它们的空间形状。 [投影]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理论等说明简单分子的空间结构。 3、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二)能力、方法: 1、训练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归纳、总结科学规律, 训练学生通过科学抽象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结构决定性质”,“现象与本质”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 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合作、共享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分子的立体结构; 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探究建议: 1、运用分子的立体模型进行研究; 2、紧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原理,研究分子的立体构型与分子内 部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认识分子的立体结构 [讲述] 我们知道许多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如:CO 2 分子是直线型, H 2O分子是V字型,CH 4 分子是正四面体型,等等。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分子的空间 结构不同?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分子的立体结构。 [板书]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投影] 形形色色的分子 [讲述]大多数分子是由两个以上原子构成的,于是就有了分子中的原子的空间关系问题,这就是所谓“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二部分:探究性学习,研究分子的构型与分子内部结构的关系。 [提出问题]: (1)、同为三原子分子,CO 2 和 H 2O 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什么原因? (2)、同为四原子分子,CH 2O 与 NH 3 分子的的空间结构也不同,什么原因? [引导学生探究]:(1)写出H 、C 、N 、O 等原子的电子式: [学生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探究]:(2)写出CO 2、H 2O 、NH 3、CH 2O 、CH 4等分子的电子式、结构式及分子的空间结构:

分子的立体构型教案

《分子的立体构型》教案 授课人:龚韦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①正确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②学会分析分子的立体构型 ③理解分子的杂化轨道概念的基本思想及三种主要杂化方式 2、能力培养:①通过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学习,提升学生化学理论素养。 ②通过探究分子的立体构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并提高用数学的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考纲要求: 1、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2、能用VSEPR 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三、重点难点 分子的立体构型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探究式教学法、模型构造、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 五、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学案 六、教学过程 【情景再现】CH 4分子形成 【考点解读】 考点一. 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在外界条件影响下重新组合的过程叫原子轨道的杂化 2、杂化轨道:原子轨道组合杂化后形成的一组新轨道 C H H H 109°28′ C 的基态 2s 2p 激发态 2p 正四面体形 sp 3杂化态

例题:蛋白质由多肽链组成,其基本单元如下图 (1)指出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及数目? (2)在图中用小红点标出孤对电子。 (3)在此基本单元中,采取SP3杂化的原子为 ,采取SP2杂化的原子为 ; 【总结】 要判断杂化类型必须要知道原子价层电子对的情况,即σ电子对和 孤电子对。 【思考】如何判断σ电子对和孤电子对? 经验公式(对于ABm 型分子) σ电子对:与中心原子成键的原子个数——m 孤电子对数= (a -bm )÷2 =(中心原子价电子数-每个配位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m )÷2 【练习】 1、《高考365》P84 考点例析1 下列物质的杂化方式不是SP 3杂化的是( ) A NH 3 B CH 4 C CO 2 D H 2O 2、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几何构型不为四面体的是( ) A 、NH 4+ B 、SO 2 C 、SO 42- D 、OF 2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不包括孤电子对。 规律总结 (1)当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 (2)当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 不一致 。 N C H C 1 23C O

分子的立体构型教案1

学习目标: 1. 认识一些典形的分子构型(如:CH 4、NH 3、C 2H 4、C 2H 2、C 6H 6 等); 2. 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3. 能用VSEPR 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导学提纲: 1. (自学、讨论、记忆)阅读教材P 35~36,思考下列问题: ⑴讨论H 、C 、N 、O 原子分别可以形成几个共价键? 原子 H C N O 电子式 可形成共用电 子对数 1 4 3 2 成键情况 1 4 3 2 ⑵写出CO 2、H 2O 、NH 3、CH 2O 、CH 4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分子 CO 2 H 2O NH 3 CH 2O CH 4 电子式 结构式 O=C=O H-O-H N H H H C H H O C H H H H 原子总数 3 3 4 4 5 H· ·C· ·N· ·O·

孤对电子 无 2 1 无无 空间结构直线型V型三角锥 形 平面三 角形 正四面 体 ⑶根据电子式、结构式描述CO2、H2O、NH3、CH2O、CH4的分 子的空间结构; ⑷请你结合上述结构,分析AB2、AB3、AB4、AB5、AB6形分子 的空间构型有哪些? AB2:直线形,V字形 AB3:三角锥形,平面三角形 AB4:正四面体形 AB5:三角双锥形 AB6:正八面体形 2.(自学、讨论)学习价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的目的是什么? VSEPR是为了解释分子的不同立体构型而提出的,该法适用于主族元素间形成的AB n形分子或离子。 3.

(思考、讨论)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判断AB n 形分子(或AB n m± 离子)的步骤与方法(以CO 2、SO 2、H 2O 、NH 4+ 、CO 32-、SO 32-、BF 3、CH 4为例): 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对几种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的推测 分子或离子 CO 2 SO 2 H 2O NH 4+ CO 3 2- SO 32- BF 3 CH 4 中心原子 C S O N C S B C 孤电子对数 0 1 2 0 0 1 0 0 σ键电子对数 2 2 2 4 3 3 3 4 价层电子对数 2 3 4 4 3 4 3 4 VSEPR 模型及模型名称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平面三角形 四面 体形 平面三角形 正四 面体 形 立体构型名称 直线形 V 形 V 形 正四面体形 平面三角形 三角 锥形 平面三角形 正四 面体 形 ⑴确定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写出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公式中各字母的含义。完成表中的前两行中的内容。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 2 (a -x b) 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对于主族元素来说,价电子数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若是阴离子,则是最外层电子数加上所带电荷数,若是阳离子,则是最外层电子数减去所带电荷数。 x 指B 的原子个数n b 指B 的化合价的绝对值 ⑵确定分子或离子中的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对数。完成表中的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