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练习
高考语文复习--词类活用50练(练习版)

词类活用50练一、文言词类活用课内用法练习请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一)使动用法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答:2.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答: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滕王阁序》)答:4.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 答:5.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答:6.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答:7.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答: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答:9.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答:(二)意动用法1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答:11.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答:1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答:13.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答:1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1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答:16.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答:(三)为动用法17.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答:18.秦人不暇自哀。
(《阿房宫赋》)答:19.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答:(四)名词用作动词2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答:21.族秦者秦也。
(《阿房宫赋》)答:2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答:23.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答:24.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答:25.鸷鸟之不群兮。
(《离骚》)答:2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六国论》)答:2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 答:28.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2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答:3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 答:(五)名词作状语31.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答:3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完整版)词类活用练习(含答案解释)

文言文小测系列专题:词类活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侣.鱼虾而友.麋鹿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坚勿与战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阅读(一)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词类活用练习题(教师)

词类活用练习一(20题)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世之…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无乃尔是过.与?C、刑.人如恐不胜D、年十七,好.古文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拔剑撞而破.之B、骊山北构而西.折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D、道芷阳间.行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侣鱼虾而友.糜鹿C、序八州而朝.同列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小.学而大遗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则其至.又加少矣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却.匈奴七百余里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吾得兄.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沛公军.霸上D、此其志不在小.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既来之,则安.之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下.江陵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有席.卷天下……之意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以愚.黔首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后世必为子孙忧.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D、秋毫不敢有所近.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常以身翼.蔽沛公C、头发上.指D、有泉侧.出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籍.吏民封府库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词类活用练习

一、词类活用1、君将哀而生之乎?2、外连衡而斗诸侯。
3、乘犊车,从吏卒。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而目见之。
5、汗牛塞屋,富贵家书。
6、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7、必先苦其心志。
8、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9、吾从而师之。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12、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13、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14、等死,死国可乎?15、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16、披坚执锐。
17、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1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二、解释加点的字1、贫生于不足,你足生于不农。
2、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3、是以令人完客所馆。
4、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5、为臣必臣,为君必君。
6、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
7、彼不我恩。
8、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9、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10、一狼洞其中。
1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2、骊山北构而西折。
13、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14、不然,将杖杀汝。
15、遂入见王,涕泣膝行。
16、十九人相与目笑之。
17、舜勤于民而野死。
18、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19、楚以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20、示饮食既不以礼,临池牛饮。
21、吾终当有以活汝。
22、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2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24、齐女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25、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26、焉用亡郑以倍邻?2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8、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29、将诛汗贼臣晁错以安宗庙。
30、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3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32、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
3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4、步余马兮山皋。
35、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36、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37、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3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高中语文中学课文词类活用练习

中学课文词类活用练习一、名词(1)、名词作状语1、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3、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6、秋水时至《秋水》7、顺流而东行《秋水》8、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过秦论》9、天下云集响应《过秦论》10、赢粮而景从《过秦论》11、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1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鸿门宴》13、日夜望将军至《鸿门宴》14、吾得兄事之《鸿门宴》15、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鸿门宴》16、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17、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18、下临无地《滕王阁序》19、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师说》20、辇来于秦《阿房宫赋》21、一夫夜呼《伶官传序》22、负而前驱《伶官传序》23、仓皇东出《伶官传序》2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石钟山记》25、内外多置小门/使不上漏/雨泽下注/东犬西吠/前辟四窗《项脊轩志》26、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27、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28、其疾病而死(同上)(2)、名词的使动用法1、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2、荣于身后《五人墓碑记》3、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馆记》(3)、名词的意动用法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囊、老聃/吾从而师之《师说》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4)、名词用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3、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4、道芷阳间行《鸿门宴》5、则思江海下百川《谏太宗十思疏》6、或师焉《师说》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8、族秦者秦也《阿房宫赋》9、义不赂秦《六国论》10、由山以上《游褒禅山记》11、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12、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13、乳二世《项脊轩志》14、读书久不效《项脊轩志》二、动词(1)、动词活用作名词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2、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3、追亡逐北《过秦论》4、此亡秦之续耳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2)、动词作状语1、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3)、动词的使动用法1、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劝学》3、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流血漂橹/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却匈奴七百余里/序八州而朝同列4、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欲止不内《鸿门宴》5、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滕王阁序》6、川泽纡其骇瞩《滕王阁序》7、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8、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六国论》9、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1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4)、动词的为动用法1、祭祀必祝之《触龙说赵太后》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5)、动词的意动用法1、乐盘游《谏太宗十思疏》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三、形容词(1)、形容词作名词1、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2、犹不能恃无功之尊3、以守金玉之重也《触龙说赵太后》4、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6、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鸿门宴》7、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8、居安思危/居域中之大/人君当神器之重/盖在殷忧/则思正身以黜恶/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10、小学而大遗《师说》11、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12、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13、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远近”和介词“于”组成介词结构,用作名词:远近的人(2)、形容词用作动词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3、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4、欲流之远者/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谏太宗十思疏》5、奈何取之尽锱珠《阿房宫赋》6、不能独完《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8、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9、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10、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11、借书满架《项脊轩志》(3)、形容词的为动用法1、念悲其远也《触龙说赵太后》(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3、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4、拔剑撞而破之5、必固其根本/则思止以安人/则思正身以黜恶/宏兹九德《谏太宗十思疏》6、穷予生这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而耻学于师/则耻师焉/不耻相师(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师”“相师”,用作意动:以……为耻)2、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五人墓碑记》。
词类活用练习含答案解释

词类活用练习含答案解释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文言文小测系列专题:词类活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侣.鱼虾而友.麋鹿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坚勿与战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阅读(一)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词类活用练习题

词类活用练习题词类活用是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它指的是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作为不同的词类使用。
以下是一些词类活用的练习题,供学习者练习和检测自己的理解。
一、选择题1. 在句子“他把书读得滚瓜烂熟”中,“滚瓜烂熟”通常用作什么词性的词?A. 名词B. 形容词C. 副词D. 动词2. “他把这个问题想得很清楚”中,“清楚”用作什么词性?A. 形容词B. 副词C. 名词D. 动词3. “这个消息传得很快”中,“快”用作什么词性?A. 形容词B. 副词C. 名词D. 动词4. “她笑得很开心”中,“开心”用作什么词性?A. 形容词B. 副词C. 名词D. 动词5. “他把这个问题想得很深”中,“深”用作什么词性?A. 形容词B. 副词C. 名词D. 动词二、填空题6. 他把这个问题______得很清楚。
(用适当的词类填空)A. 思考B. 想C. 考虑D. 思索7. 她笑得非常______。
(用适当的词类填空)A. 快乐B. 快乐地C. 愉快D. 愉快地8. 这个消息传得______。
(用适当的词类填空)A. 快速B. 快速地C. 快D. 快地9. 他把书读得______。
(用适当的词类填空)A. 熟练B. 熟练地C. 熟悉D. 熟悉地10. 这个问题想得______。
(用适当的词类填空)A. 深入B. 深入地C. 深刻D. 深刻地三、改错题11. 他把这个问题想得很清楚。
(请找出错误并改正)原句:他把这个问题想得很清楚。
改后:他把这个问题想得很清楚。
12. 她笑得非常开心。
(请找出错误并改正)原句:她笑得非常开心。
改后:她笑得非常开心。
13. 这个消息传得很快。
(请找出错误并改正)原句:这个消息传得很快。
改后:这个消息传得很快。
14. 他把书读得滚瓜烂熟。
(请找出错误并改正)原句:他把书读得滚瓜烂熟。
改后:他把书读得滚瓜烂熟。
15. 这个问题想得很深。
(请找出错误并改正)原句:这个问题想得很深。
改后:这个问题想得很深。
词类活用学生练习

2.客初至,不冠不袜
3.有松可荫,有地可蔬
4.请以勾践女女于王
5.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6.武帝妻以公主
7.旬余,杖至百
8.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
9.岁赋其二
10.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1.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
12.儿涕而去
13.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莫如以吾所长,攻其所短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二虏得此,益轻中国
素善留侯张良
康肃忿然曰:“尔敢轻吾射!”
此亦未敢邃轻吾国
既来之,则安之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花草之流,可以悦目
成以其小,劣之
渔人甚异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将曹爽我乎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及其身。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友风而子雨
文天祥自序其诗
佗脉之
公子皆名之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此教我先威众耳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女儿之山,其山多鸩
敬鬼神而远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先生日:“嘻,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不测,敢望报乎?
14.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
15.功者自功,祸者自祸
16.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利天天
17.骐骥之衰也,驽马先之
18.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郗之前于席也。
乘势,则哀公臣仲尼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词类活用练习

7、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 使动 使……回转
8、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 使动 使草木凋落衰败
必修3——词类活用
9、无边落木萧萧下 下 落下 方位名词作动词
10、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歌 作歌 名词作动词
1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夜 在夜里 名词作状语
12、遂命酒 酒 摆酒 名词作动词
必修3——词类活用
13、梦啼妆泪红阑干 泪 流泪 名词作动词
必修2——词类活用
9、哀民生之多艰 哀 形容词得为动用法 为……哀伤 10、亦余心之所善兮 善 形容词作动词 崇尚,爱好 11、伏清白以死直兮 直 形容词作名词 正道 12、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 形容词作动词 加高
必修2——词类活用
13、固前圣之所厚 厚 形容词作动词 推崇 14、长余佩之陆离 长 形容词作动词 加长 15、孔雀东南飞 东南 名词作状语 向东南 16、卿当日胜贵 日 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 安静
必修3——词类活用
1、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 为动用法 为……发愁 2、问君西游何时还 西 名词作状语 向西 3、雄飞雌从绕林间 雄 形容词作名词 雄鸟 4、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 使动用法 使……凋谢
必修3——词类活用
5、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 使……滚动
6、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 名词作状语 向西
2、鸷鸟之不群兮 群 名词作动词 合群
3、驰椒丘且焉止息 驰 动词得使动用法 使……急驰
4、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 名词得使动用法 使……步行
必修2——词类活用
5、屈心而抑志 屈 动词使动 使……委屈(压抑) 6、伏清白以死直兮 死 动词得为动 为……而死 7、回朕车以复路兮 回 动词得使动 为……掉转 8、 忽反顾以游目兮 游 动词得使动用法 使……游
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练习一、指出下面加点的词属于哪一种词类活用并翻译。
1、晋军.函陵2、朝服..衣冠3、范增数目.项王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5、今予家.是溪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以夭.梅病.梅为业8、尝.人,人死;食.狗,狗死9、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10、舍.相如广成传舍 11、侣.鱼虾而友.麋鹿12、粪土..其父..当年万户侯1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14、吾从而师.之15、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1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17、天下云.集响.应1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0、项伯杀人,臣活.之 2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22、李牧连却.之 23、外.连衡而斗.诸侯24、既来.之,则安.之 25、等死,死.国可乎26、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27.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2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9、项伯素善.留侯张良3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2、火尚足以明.之 3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34、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5、大王必欲急.臣36、臣请完.璧归赵37、足以荣.汝身38、且庸人尚羞.之39、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0. 太子迟.之41、虽辱而愚.之4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3、越国以鄙.远44、秦孝公据崤函之固.4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46、不能容于远近..二、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语,说明活用的类型并翻译。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皆若空游无所依3. 潭西南而望4. 斗折蛇行5. 其岸势犬牙差互6. 凄神寒骨7. 心乐之8. 隶而从者9. 尔欲王我乎10.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11.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12. 蚕食诸侯13.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4. 左右欲刃相如。
15.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6. 孟尝君客我。
17.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8. 幕天席地19. 吾从而师之。
词类活用的例子200个

词类活用的例子200个1. 人 - 人们(复数形式)2. 学生 - 学生的(形容词形式)3. 家 - 家庭(衍生词)4. 狗 - 狗的(形容词形式)5. 城市 - 城市化(动词形式)6. 跑 - 跑步(名词形式)7. 吃 - 吃饭(名词形式)8. 学习 - 学习者(名词形式)9. 写 - 写作(名词形式)10. 看 - 看见(动词形式)11. 高 - 高度(名词形式)12. 快 - 快速(副词形式)13. 美丽 - 美丽地(副词形式)14. 聪明 - 聪明的(形容词形式)15. 幸福 - 幸福地(副词形式)16. 很 - 很快(形容词修饰)17. 非常 - 非常高兴(形容词修饰)18. 已经 - 已经完成(动词修饰)19. 随便 - 随便选择(动词修饰)20. 多么 - 多么美丽(形容词修饰)21. 学生 - 学生们(复数形式)22. 家庭 - 家庭的(形容词形式)23. 城市 - 城市化(动词形式)24. 桌子 - 桌子上(副词形式)25. 学校 - 学校里(副词形式)26. 跑 - 跑步(名词形式)27. 吃 - 吃饭(名词形式)28. 学习 - 学习者(名词形式)29. 写 - 写作(名词形式)30. 看 - 看见(动词形式)31. 高 - 高度(名词形式)32. 快 - 快速(副词形式)33. 美丽 - 美丽地(副词形式)34. 聪明 - 聪明的(形容词形式)35. 幸福 - 幸福地(副词形式)36. 很 - 很高兴(形容词修饰)37. 非常 - 非常快(形容词修饰)38. 已经 - 已经完成(动词修饰)39. 随便 - 随便选择(动词修饰)40. 多么 - 多么美好(形容词修饰)41. 动词:跑、吃、睡、学习、工作42. 名词:书、桌子、苹果、学生、老师43. 形容词:美丽的、高大的、聪明的、快乐的、困惑的44. 副词:慢慢地、快速地、仔细地、轻轻地、有时候45. 代词:我、你、他、她、我们46. 介词:在、上、下、里、外47. 连词:和、但是、因为、所以、如果48. 数词:一、二、三、十、百49. 冠词:一个、这个、那个、哪个、每个50. 叹词:哇、嗯、哈哈、喔、呀51. 感叹词:太好了、真棒、太难了、太简单了、好吧52. 助词:的、得、地、了、吗53. 量词:个、只、本、条、碗54. 语气词:啊、呢、嘛、吧、哦55. 反义词:高低、大小、快慢、多少、胜败56. 名词性词语:学校、医院、酒店、电影、音乐57. 动词性词语:行走、思考、歌唱、写作、绘画58. 形容词性词语:漂亮的花、高大的树、快乐的笑声、聪明的孩子、困惑的问题59. 副词性词语:慢慢地走、快速地跑、仔细地检查、轻轻地触摸、有时候会迟到60. 代词性词语:这本书、那个桌子、每个学生、你们中的一个、我自己61. 介词性词语:在房间里、上楼梯、下车、里面、外面62. 连词性词语:和你一起、但是他不同意、因为下雨了、所以我们留在家里、如果你愿意的话63. 数词性词语:一只猫、二十张纸、三个苹果、十五个学生、一百块钱64. 冠词性词语:这个人、那个地方、哪本书、每个季节、一些水果65. 叹词性词语:哇,好漂亮啊!嗯,我明白了。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7.锦鳞游泳(用锦鳞代指鱼群)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今义:天气变化)2.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中心思想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
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
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
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
”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篇看似闲笔漫叙,实际上却大有深意。
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进士,两人交谊颇厚。
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
词类活用--练习(含答案解释)

文言文小测系列专题:词类活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侣.鱼虾而友.麋鹿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坚勿与战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阅读(一)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词类活用测试题

词类活用专项练习1、奈何欲以乱败郭氏《段太尉逸事状》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3、隧而相见(《郑伯克段于鄢》)4、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5、臣请事之。
(《郑伯克段于鄢》)6、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7、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归去来兮辞》)8、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谏太宗十思疏》)9、登高而招。
(《劝学》)10、耻学于师11、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12、积善成德。
(《劝学》)13、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14、人君当神器之重。
(《谏太宗十思疏》)1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16、小学而大遗。
(《师说》)1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论》)18、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19、信者效其忠。
(《谏太宗十思疏》)20、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游褒禅山记》)21、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22、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23、宾主尽东南之美。
(《滕王阁序》)2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五人墓碑记》)25、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26、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五人墓碑记》)27、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28、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2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30、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3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32、善万物之得时。
(《归去来兮辞》)3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34、火尚足以明也。
(《游褒禅山记》)3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45、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46、洁其居。
(《勾践灭吴》)48、美其服。
(《勾践灭吴》)49、饱其食。
(《勾践灭吴》)50、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51、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兮辞》)52、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53、前辟四窗。
高中词类活用试题及答案

高中词类活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名词用作动词的是哪一个?A. 他把书读得津津有味。
B. 她把花种在了阳台上。
C. 他们把问题讨论得非常透彻。
D. 他把时间花在了学习上。
答案:B2. 以下哪个选项中,形容词用作了名词?A. 我们需要更多的勇气去面对困难。
B. 他有着丰富的经验。
C. 她喜欢收集各种颜色的笔。
D. 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同。
答案:C3. 以下句子中,动词用作了名词的是哪一个?A. 跑步是一项很好的运动。
B. 游泳可以锻炼身体。
C. 跳舞是她的爱好。
D. 唱歌可以让人放松。
答案:A4. 以下句子中,副词用作了形容词的是哪一个?A. 他非常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B. 她非常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C. 他非常迅速地完成了任务。
D. 她非常小心地处理了这个问题。
答案:C5. 以下句子中,量词用作了动词的是哪一个?A. 他一一检查了所有的文件。
B. 她一一回答了所有问题。
C. 他们一一解决了所有的困难。
D. 他一一数了所有的硬币。
答案:D二、填空题6. 他________(量词)了所有的书。
答案:数7. 她________(形容词)地完成了任务。
答案:迅速8. 他们________(动词)了这个问题。
答案:讨论9. 他________(名词)了所有的困难。
答案:克服10. 她________(副词)地接受了邀请。
答案:高兴三、改错题11. 他把书读得津津有味。
错误:读正确:读作12. 她有着丰富的经验。
错误:丰富正确:丰富地13. 他们把问题讨论得非常透彻。
错误:讨论正确:讨论得14. 他非常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错误:认真正确:认真地15. 她非常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错误:高兴正确:高兴地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出词类活用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正确理解和运用词类活用,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技巧,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词类活用练习

词类活用练习一.名词活用1. 凡吏于土者,皆往之。
(A 吏于土:在地方上做官。
后带补语。
)2.二月草已芽。
(芽:发芽。
前有副词“已”)3.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花:开花。
在谓语位置。
)4.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事:做,从事。
)5. 非能水也。
(水:游水。
前有能愿动词“能”。
)6.范增数目项王。
(目项王:向项王使眼色)7. 置人所罾鱼腹中。
(本义为鱼网,这里用作“用网捕捉”。
前有结构助词“所)8.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王:为王,称王。
读wàng(去声)。
9.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登记。
)10.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侯:封侯。
)(二)11、邹忌朝服衣冠。
(服:穿上戴好)1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13、驴不胜怒,蹄之。
(蹄:用蹄踢)14、其疾病而死。
(《五人墓碑记》)疾病:患疾病)1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志:做标记,“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词组)(三)A、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贞》)(表比喻。
像“猱”“鸷”那样,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B、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表比喻。
像“狐狸”那样鸣叫。
)C、常以身翼蔽沛公。
(表比喻。
像鸟张着翅膀那样。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表比喻。
像云那样;像回声那样,像影子那样)E、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以兄礼,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F、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表动作使用的工具。
用箕畚,表示方式。
)G、卒廷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表处所。
在朝廷上,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
)H、操军破,必北还。
(《赤壁之战》)(\表方向。
向北方,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I、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表方向。
向东;向北。
)J、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词类活用20题(含答案)

词类活用练习一(20题)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1、B A.名词作状语,向下;B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C.名词作状语,向西;D 名词作状语,亲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世之奇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2、A A.形容词作动词,照明;B形容词作名词,圣人;C形容词作名词,深度;D.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无乃尔是过与?C、刑人如恐不胜D、年十七,好古文3、D A名词作动词,出现龙;B、名词作动词,责备C、名词作动词,处罚D形容词作动词,喜欢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拔剑撞而破之B、骊山北构而西折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D、道芷阳间行4、A A形容词作动词,击碎、击破B、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C、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D、名词作状语,从小路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侣鱼虾而友糜鹿C、序八州而朝同列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5、B A、使动用法,使……跳舞)B、意动用法,以……为朋友C、使动用法,使……来朝见D、使动用法,使之为王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小学而大遗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6、B A、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作动词,缩小、削弱)C、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D、形容词作名词,聪明的人、愚蠢的人)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歌窈窕之章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则其至又加少矣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7、C A、名词作动词,唱B、名词作动词,游水C、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D、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却匈奴七百余里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吾得兄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A A、使动用法,使……退却B、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C、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弟一样D、名词作状语,每天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沛公军霸上D、此其志不在小9、D A、名词作动词,出现虹B、名词作动词,穿C、名词作动词,驻扎军队D、形容词作名词,小事)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既来之,则安之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B A、使动用法,使……来,使……生活安定B、意动用法,把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C、使动用法,使……学习D、使动用法,使……止,阻止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练习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词类活用练习
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 、妣,先大母婢也,乳.
二世。
C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火尚足以明.
B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C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 、无乃尔是过.
与 C 、刑.人如恐不胜 D 、年十七,好.
古文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拔剑撞而破.之
B 、骊山.北构而西.折
C 、天下云.
集响应 D 、道.
芷阳间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 、侣鱼虾而友.
糜鹿 C 、序八州而朝.同列 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 、且夫天下非小.
弱也 C 、小.学而大遗 D 、是故圣.益圣,愚.
益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歌.窈窕之章
B 、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C 、则其至.又加少矣
D 、唐浮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却.匈奴七百余里
B 、上.
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吾得兄.事 D 、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覆道行空,不霁何虹.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沛公军.
霸上 D 、此其志不在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既来.之,则安.之
B 、襟.三江而带.
五湖 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 、交戟之卫士欲止.
不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 、下.
江陵 C 、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 、五亩之宅,树.
之以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也 C 、以愚.黔首 D 、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 、后世必为子孙忧.
C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 、秋毫不敢有所近.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头发上.指
D、有泉侧.出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籍.吏民封府库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火尚足以明.也
D、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履.至尊而制六合
C、谨.庠序之教
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
B、执敲扑而鞭笞
..天下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以弱.天下之民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素善.留侯张良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序八州而朝.同列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今入关,财物
..无所取 B、前.辟四窗
C、沛公欲王.关中
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C、范增数目.项王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1、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C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 、过.
秦论 22、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群.聚而笑之。
B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C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 、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
23、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梁以此奇.籍。
B 、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
天下。
C 、舞殿冷.
袖,风雨凄凄。
D 、吾妻之美.
我者,私我也。
24、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B 、思知止以安.
人。
C 、乐.盘游,则三驱以为度。
D 、惧谗邪,则思正.
身以黜恶。
2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尊贤而重.士
B 、六王毕,四海一.。
C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 、后世之谬.
其传莫能名者 26、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 、内.
立法度。
C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D 、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词类活用答案
1、B A.名词作状语,向下; B 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C.名词作状语,向西;D 名词作状语,亲手
2、A A.形容词作动词,照明;B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C 形容词作名词,深度;D.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3、D A 名词作动词,出现龙;B 、名词作动词,责备C 、名词作动词,处罚
D形容词作动词,喜欢
4、B A形容词作动词,击碎、击破B、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C、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D、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5、C A、使动用法,使……跳舞)B、意动用法,以……为朋友C、使动用法,使……来朝见D、使动用法,使之为王
6、B A、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作动词,缩小、削弱)C、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D、形容词作名词,聪明的人、愚蠢的人)
7、C A、名词作动词,唱B、名词作动词,游水C、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D、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8、A A、使动用法,使……退却B、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C、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弟一样D、名词作状语,每天
9、D A、名词作动词,出现虹B、名词作动词,穿C、名词作动词,驻扎军队D、形容词作名词,小事)
10、B A、使动用法,使……来,使……生活安定B、意动用法,把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C、使动用法,使……学习D、使动用法,使……止,阻止11、C A、名词作动词,灭族B、名词作动词,攻下C、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D、名词作动词,种植
12、A A、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囊一样B、使动用法,使……来C、使动用法,使……愚昧D、使动用法,使……跟从)
13、D A、形容词作名词,卑贱的人B、形容词作名词,忧虑的事C、形容词作名词,善行D、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接触
14、A A、意动用法,以……为鉴B、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地C、名词作状语,向上D、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15、D A、名词作动词,登记B、名词作动词,放火C、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D、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地方
16、C A、名词作动词,乘坐辇车B、名词作动词,登上C、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D、名词作动词,用草绳系
17、B A、使动用法,使……来B、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
C、使动用法,使……斗)
D、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18、B A、名词作动词,归罪B、形容词作动词,交好C、名词作动词,说明白D、名词作动词,引,招致
19、C A、名词作状语,像财物一类的B、名词作状语,在前面C、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D、名词作状语,像人腰,像鸟嘴
20、D A、名词作动词,唱歌,弹琴B、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C、名词作动词,使眼色D、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21、D A、使动用法,使……绿B、使动用法,使……为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C、使动用法,使……牢固D、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出过失
22、A A、名词作状语,成群地B、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道义C、名词活用为动词,祝寿D、名词活用为动词,从师学习
23、C A、意动用法,以……为奇 (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B、意动用法,认为……小 (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C、使动用法,使……寒冷D、意动用法,认为……美丽
24、B A、名词活用为动词,取道B、名词作状语,用瓮、用绳子C、名词活用为动词,提起D、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25、A A、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于……之下B、使动用法,使……安宁C、使动用法,使……快乐D、使动用法,使……端正
26、D A、名词作状语,用箕畚B、名词作状语,在国内C、名词作状语,亲眼、亲耳D、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