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共61页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ebaa729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f.png)
02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现 状
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获得 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 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 才显现的感染。
分类
医院感染可根据感染部位进行分 类,如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 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
重点部位的感染现状
01
02
03
呼吸系统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上呼 吸道感染等是常见的呼吸 系统感染,病人在呼吸机 辅助通气期间风险增高。
建议加强与国际国内同行的研究合作,共 享感染防控的最佳实践,共同提升感染防 控的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分析与预警
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感染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风险,指导防控 措施的实施。
抗菌技术与材料应用
抗菌涂层
研发具有抗菌功能的涂层材料,应用于医疗器械、表面设施 等,有效抑制细菌生长,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抗菌纺织品
采用特殊处理技术,使医院用纺织品如床单、窗帘等具备抗 菌性能,减少细菌传播。
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加强病原体监测
医护人员健康管理
建议加强病原体监测,及时发现新的、具 有抗药性的病原体,为调整防控策略提供 依据。
建议实施医护人员的健康管理计划,减轻 其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从而保证 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
个性化防控策略
加强研究与合作
针对免疫力较低的患者,建议制定个性化 的防控策略,以降低其感染风险。
人员培训与防护措施
人员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培训,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水 平,确保其在工作中能够正确采取防 护措施。
防护措施
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如 口罩、手套、隔离衣等,确保其在接 触患者时能够有效保护自己,降低感 染风险。
医院重点部位感染预防制度
![医院重点部位感染预防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8ec273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d.png)
医院重点部位感染预防制度1.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监测与控制制度一、如无禁忌症,抬高床头30-45度。
二、口腔护理2次/日;尽量减少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如H2受体阻滞剂或制酸剂。
三、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正确咳嗽排痰,病情许可每2小时予以翻身扣背。
四、严格掌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适应证,需要使用呼吸机时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五、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实施手卫生;吸痰管一用一弃,气道和口腔吸痰管及吸痰水应分开。
六、呼吸机管理:每周更换一次螺纹管,有明显污染随时更换;湿化水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及时倾倒冷凝水于有盖的感染性垃圾桶内。
七、呼吸机配件消毒1.外壳、面板、按钮每天以75%酒精擦拭消毒,使用完毕终末消毒。
2.螺纹管、湿化罐袋装密闭送供应室清洗消毒。
3.每天评估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必要性,尽早予以停机和拔管,保持气囊压力20CmH20以上。
4.加强人工气道湿化和温化,湿化水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每天更换;呼吸机患者使用加热湿化器;不使用呼吸机患者使用人工鼻。
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与控制制度一、插管时预防1.操作者戴口罩、帽子、穿无菌手术衣。
2.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选择带抗菌涂层的药物中心静脉导管。
3.认真执行手消毒,戴无菌手套,深静脉置管应遵循最大限度无菌操作要求,插管部位铺无菌单;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
二、插管后防控1.以无菌纱布或透明专用贴膜覆盖穿刺点,定期更换:每周更换纱布2次,每周更换贴膜一次,有污染随时更换。
2.每天更换输液、测压装置和三通,保持三通清洁,以消毒巾包裹,有污染随时更换三通和消毒巾,输液尽可能现配现用,严格无菌操作。
3.严格手卫生:更换敷料或接触导管、三通时,严格手卫生。
4.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立即拔除;不建议为预防感染常规更换导管;每天评估留置导管必要性,以期尽早拔除。
3.尿路感染(UTI)监测与控制制度一、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预防:1.避免不必要的置管。
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4913320ad02de80d5d84049.png)
晋江市中医院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一、呼吸系统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1.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和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防止内源性感染的发生。
(1)营养支持疗法,尽可能采用胃肠营养,操作中尽量减少误吸,可采用小口径鼻饲管少量持续给予,也可将导管直接插入空肠,以避免对胃液的碱化作用。
(2)对患者采取半卧位,特别是对机械同期患者,可摇高床头30°~45°以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3)防治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提倡应用硫糖铝代替H2受体拮抗剂,可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4)长时间气管插管病人行声门下分泌物持续或间断吸引,可显著降低原发内源性菌群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推迟肺炎发生时间. (5)重视病人的口、鼻、皮肤、和饮食的清洁卫生,保持有定植抵抗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常居菌群。
(6)对外伤、高危手术患者可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通过应用胃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杀灭胃肠道条件致病性需氧菌,避免其移行和易位可阻断内源性感染途径,降低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7)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破坏和减少导管表面生物被膜,增加其他抗菌药物的通透性,减少细菌在生物被膜内定植,从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8)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药敏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2.切断外源性感染传播途径(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触及护理病人前、后,接触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正在使用的呼吸治疗设施前、后,或接触同一患者污染的身体部位后均要严格洗手,接触病人黏膜和呼吸道分泌物时戴手套,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的传播。
(2)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房空气清洁、新鲜。
在流感流行是应控制探视。
(3)严格无菌技术,做各项呼吸道操作时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各种呼吸道治疗器具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4)加强对呼吸治疗装置的消毒管理,各种呼吸装置使用后应彻底清洗、高水平消毒或灭菌,干燥保存,避免再次污染。
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湿化器每天消毒并更换无菌水;呼吸机管道每48~72h更换消毒一次。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24633b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9.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因接触医院环境或接受医疗服务而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明确感染控制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制定感染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感染控制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
此外,医院还应当定期进行感染监测与报告,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其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控制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应当具备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置制度。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另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
医疗机构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制定清洁消毒工作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设施、器械、床单、被褥等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还需要加强患者的管理与监测。
医院应当建立患者感染风险评估机制,对高危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医院还应当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感染控制的重视和配合度。
总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加强患者的管理与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能够充分重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0dcbce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a.png)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第一篇: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SOP)(一)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SOP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项目组的相关要求和我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预防HAP/VAP措施如下: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2、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5、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6、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蒸馏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10、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1)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2)耐高温的物品如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
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如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
也可选择环氧乙烷灭菌(各医院自行选择其中之一的方法);(3)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11、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12、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13、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4、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规章制度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ca4fda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8.png)
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本规章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科室和员工,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感染预防和控制机制,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第四条医疗机构要定期组织开展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升员工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五条医疗机构要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发现的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六条医疗机构要定期检查和评估感染防控工作的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预防措施。
第七条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二章感染预防第八条所有医护人员在工作时必须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等可能导致感染的物质。
第九条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感染筛查,对发现的感染病例要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第十条医院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开展消毒工作,保证患者和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清洁卫生。
第十一条医疗器械要定期检查和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十二条医疗废物要分类处理,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处置,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第三章感染控制第十三条患者感染病例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
第十四条医护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感染病例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要建立有效的病历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和治疗情况,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感染防控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第十七条患者出院前要进行感染筛查和评估,确保没有潜在的感染病例离院。
第四章感染处理第十八条医疗机构要建立感染处理工作小组,随时应对突发感染疫情和病例。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感染处理流程,包括隔离治疗、密切观察等措施,确保疾病的控制和治疗。
第二十条医护人员要接受感染处理培训,掌握正确的处置方法和技巧,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重点部位感染与预防控制
![重点部位感染与预防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28380b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65.png)
案例四:新生儿皮肤感染
总结词
新生儿皮肤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类型,需 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详细描述
新生儿皮肤感染包括脓疱疮、尿布疹、红疹 等,与皮肤娇嫩、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感 染可导致皮肤破损、疼痛、发热等症状,严 重时可引起全身感染。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皮 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合理使用护肤品等
,发现感染后应及时就医治疗。
案例三:呼吸机相关肺炎
总结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需要加强预防和控制。
详细描述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发生的肺炎,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 症状。感染与呼吸机管道消毒不彻底、患者免疫力低下、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呼吸机管道消毒管理、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提高患者免疫力等。
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
针对新型病原体和耐药菌株,研发新型疫 苗将是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
社区和家庭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完 善
未来将更加注重社区和家庭防控体系的建 立和完善,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感染的危害与影响
增加患者死亡率
重点部位感染往往病情 严重,如不及时治疗,
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延长住院时间
感染发生后,患者需要 接受抗感染治疗和隔离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增加医疗费用
治疗感染需要使用昂贵 的抗生素和特殊设备,
增加了医疗费用。
影响医疗质量
感染的传播和爆发会影 响医疗质量和安全,给 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03
重点部位感染的控制 方法
感染监测与报告
监测
定期对重点部位进行感染监测,包括 对感染病例的发现、诊断、报告和数 据收集。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知识要点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e083a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6.png)
评审要点及评价标准(七):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报告及处理。随机抽查医务
人员医疗活动过程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未落实不得分。
• 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防护: 接种病原体、经血传播疾病防护措施有哪些?(主要是看落
实情况) 2、报告: 职业暴露的报告程序: 职业暴露后-报科主任-填登记表-科主任签字-当事人报院 感科-评估伤情和必要检查-给出处理意见。 3、处理: 处理流程:
2、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 (一)隔离(单间或床旁隔、挂离标识)。 • (二)标准预防。 • (三)洗手和/或手消毒。 • (四)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专人专
用或一用一消毒。 • (五)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用后清洗
及消毒。 • (六)按照药敏选药。 • (七)终末消毒。 • (八)病人转送科或手术,应说明或注明感染情况。 • (九)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规定处理。
• (一)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 • (二)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 (三)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 (四)指导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 (五)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 • (六)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
(七)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 引流; • (八)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冷凝水的正确处理 • (九)评估撤机和拔管指症,尽早拔管 • (十)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正确消毒: • (十一)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减少和早停, • (十二)对免疫功能抑制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 • (十三)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④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一)医务人员应加强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规范的 插管操作,规范的护理操作,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措施的教 育和培训。
病房感染控制措施(内二)
![病房感染控制措施(内二)](https://img.taocdn.com/s3/m/3213bc3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b.png)
病房感染控制措施(内二)病房感染控制措施引言概述:病房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严重的感染会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加强病房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病房感染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病房清洁消毒1.1 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家具等表面的清洁消毒。
1.2 使用专业的消毒剂,确保对各类细菌、病毒具有杀灭作用。
1.3 对病床、床单、枕头套等物品进行定期更换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二、加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2.1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知识培训,了解感染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
2.2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
2.3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及时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减少感染传播的可能性。
三、加强患者隔离管理3.1 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患者,应进行单间隔离治疗,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
3.2 隔离病房内应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和设施,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3 隔离病房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清洁,保持空气清新,减少感染传播的可能性。
四、加强医疗器械消毒管理4.1 医疗器械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菌,确保使用前的清洁度和安全性。
4.2 医疗器械的消毒方法应符合标准规范,确保对各类病原体具有杀灭作用。
4.3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做好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加强病房空气质量管理5.1 定期清洁病房内的空调、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畅通。
5.2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净化空气中的病原体和细菌。
5.3 避免病房内的人员过度拥挤,保持空气流通和洁净度,减少感染的传播。
结论:病房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和管理者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病房清洁消毒、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患者隔离管理、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和病房空气质量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房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能够重视病房感染控制工作,共同营造安全、清洁的医疗环境。
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课件PPT
![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c37ad80912a21615792988.png)
❖ 手卫生:五个时刻
近7天使用过抗菌药物;
插经管手部 术位、❖选病择理更学或换者影气像学检管查,插有尿管路感染:证据一的 般留置气管插管的天数约为10-
❖ 更换呼吸机管路:更换频率不宜频繁,一般建议 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尿液培养
不要少于7天。 G+球菌≥104cfu/ml
G-杆菌≥ 105cfu/ml 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会延长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天数及住院天数,增加VAP的机会。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 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 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导尿管 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抬高床头
❖ 防止患者因床头太低时发生呕吐及误吸 ❖ 肺部功能及残余容量增大,改善患者通气功能 ❖ 对已经脱机的患者,较易用力作自主式呼吸。
每日唤醒及评估(镇静休假)
❖ 指每天暂停使用镇静药及试行脱机和拔管。 ❖ 若能成功脱机即进行拔管; ❖ 若不能成功脱机,应继续应用原来的镇静药及继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382e5a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2.png)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1. 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环境中患者接受医疗、护理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新发或加重原有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必要措施之一。
2.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确保医院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卫生,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3. 责任与权限•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并监督实施情况。
•各科室负责执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并配合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医务人员应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参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
4. 工作内容4.1 重点部位清洁卫生管理 - 加强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产房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操作室、器械和设备的洁净度符合标准。
- 定期检查和评估各科室的清洁卫生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 各科室负责人必须确保员工清洁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掌握,提高工作人员的清洁操作水平。
4.2 患者感染风险评估与控制 - 对每位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预防策略。
- 各科室医务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手卫生教育和侵入性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 加强对高风险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后等)的监测和隔离,防止院内感染的扩散。
4.3 医护人员感染控制 - 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培训,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
- 负责管理的领导应制定并强制执行医护人员的岗前体检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 建立健全医护人员感染事件的报告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感染扩散,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改。
5. 监督与评估•医院管理部门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建立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警示指标和评估体系,定期检查和评估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并提供改进意见。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制度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615812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d.png)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制度医院是重要的医疗机构,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医院感染预防制度至关重要。
医院感染指在医院环境中,超出正常预期或新引起的感染事件。
这些感染可以由多种途径传播,包括手术操作、医疗护理、空气传播、环境污染等。
因此,制定科学的医院感染预防制度对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一、医院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制度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来保证执行的有效性。
管理层要加强对医院感染预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二、医院感染预防制度需要进行全员培训。
医院实施医院感染预防制度需要全员参与,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和技能。
医院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向全体医护人员普及医院感染预防知识,提高其预防感染的能力。
三、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内部设施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对于感染预防至关重要。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源管理、消毒消毒管理和医疗废物管理等制度,明确消毒操作的流程和要求,确保医疗设施和器械的安全使用。
四、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是医院中潜在的感染源,对其进行正确的管理和处理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存放、运输和处理等制度,确保医疗废物得到正确处理,减少感染的风险。
五、医院要强化手卫生管理。
医护人员的手是最常接触感染源的部位,因此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
医院应建立手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手卫生设施的设置、手卫生操作的规范、手卫生教育的开展等,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的风险。
六、医院要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管理。
医院内部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医院应建立清洁和消毒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计划、清洁和消毒操作的规范、清洁和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等,确保医院内环境的清洁和消毒达到预防感染的要求。
重点感染部位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重点感染部位的预防与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500f37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c.png)
重点感染部位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呼吸道感染预防与控制主要措施人工气道患者应采用床头抬高30-45度*,且尽可能采用无创通气;吸痰时严格无菌*作;重复使用呼吸机管道、雾化器,须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对危重病人须注意口腔卫生,实施正确的口腔护理。
2.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主要措施对于择期手术病人,如无反指征,术前应洗澡,并使用抗菌素皂;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若必须备皮,则须在手术当天活手术室内备皮,并提倡使用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住院应少于3天。
3.泌尿系统感染预防与控制主要措施对留置导尿管者应遵循: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不常规使用抗菌*物膀胱冲洗预防感染;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保持会*-部清洁干燥。
4.血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主要措施开展有关血管内置管的使用、维护及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培训;保持*管部位清洁,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敷贴;血管导管的三通锁闭要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及时更换。
重点感染部位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篇2](一)管理要求1、各科室应当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工作规范,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关于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预防控制要点1、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无汗液;衣服和被服清洁干燥、无皱褶,被汗液、尿液等浸湿时应及时更换;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2、积极治疗或纠正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
患有皮肤病者应积极治疗,避免抓破损伤;注意皮肤出现的浅表伤口,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防止继发感染;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
3、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预防压疮发生。
4、对昏迷、瘫痪、老年等患者定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协助定时变换*,2~3小时一次,必要时缩短变换*的时间。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e46a6c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5.png)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一)下呼吸道感染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2、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房屋改造时要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
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4、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回路管道、雾化器等应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雾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5、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水,且应每24小时更换;6、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
手术病人术前应戒烟,术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尽早起床活动,避免使用镇静剂;8、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手部皮肤有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对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9、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二)泌尿道感染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只有在必须时才使用,并尽早拔除。
术前导尿宜在手术室进行;2、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尽量选用管径适宜、带有壶腹的硅胶导尿管(尽可能避免用橡胶导尿管)。
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管,避免滑动或牵拉;3、维护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且不得触及地面;保持引流通畅;4、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空针抽取尿液;5、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干燥,每日应采用无菌盐水或1:2000苯扎溴铵清洗尿道外口,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尿量保持1500ml以上;每周更换导尿管,若阻塞应立即更换;7、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8、严格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重点部位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重点部位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ff79a4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0c.png)
重点部位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一、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哪些?答:(1)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2)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
(3)宜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4)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
(5)置管部位不宜选择股静脉。
(6)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
(7)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
(8)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微生物检测。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答:(1)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2)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4)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5)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
(6)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
(7)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d〜10d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8)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9)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答:手术前:(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38fba31fad6195f312ba6a2.png)
第二章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Ⅰ、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进行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Ⅱ、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的管理,采取具体预防措施,结合我院感染监测,如果发现有医院感染时,按照医院感染散发、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执行。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Ⅲ、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其督查内容按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执行。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第一节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分诊点,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2、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3、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
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4、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5、接到卫生部和自治区、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旗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