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报告
物探_实习报告

物探实习报告一、前言我于2023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物探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物探技术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物探,即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各种物理场和方法探测地下地质结构、矿产资源和其他地下物质的技术。
在这次实习中,我参与了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解释等工作,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野外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是物探工作的基础。
我们使用了地震勘探、电磁法、重力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震仪、电磁法设备、重力仪等设备,并了解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物探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们使用了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电磁法数据处理软件等工具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数据编辑、数据解释等工作,并了解了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3. 数据解释数据解释是物探工作的最终目的。
我们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分析了地下地质结构、矿产资源等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数据、绘制地质图、建立地质模型等技能,并了解了物探成果的应用价值。
三、实习收获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这次实习,我掌握了物探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解释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物探技能。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各项任务,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3. 实践经验的积累这次实习让我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对我今后从事物探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物探实习,我对物探技术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物探知识,为将来从事物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探报告范例范文

物探报告范例范文一、引言物探报告是对地下或水下的地质、地球物理、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的结果的总结和归纳。
本报告根据物探测到的相关数据,结合实地观测和理论分析,对调查区域的地质结构、岩土层性、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解释。
二、研究区域概述研究区域位于XX省XX市,地理坐标为XX度XX分N,XX度XX分E。
该区域属于XX地质构造带,地处XX河流域的XX次级流域。
区域内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比较快速,因此对该区域的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区域面积为XX平方公里,包括山地、平原以及一部分水域。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所采用的物探方法包括地震勘探、电磁法测量和重力法测量。
调查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地震勘探设备、电磁测量仪器和重力测量仪器,确保了调查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四、地质结构描述通过对物探测到的地震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发现该区域地下存在断裂带,主要分布在观测剖面的东侧和南侧,断裂带具有东北-西南走向。
断裂带范围较宽,与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呈交错分布。
此外,在观测剖面的西北侧还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岩体,可能是地下岩石的变形和滑动所形成。
总体上,研究区域的地质结构复杂多样,存在较多的构造异常情况。
五、岩土层性描述根据地震勘探和电磁法测量的数据,对岩土层性进行了详细描述。
观测剖面从地面到地下400米的深度范围内,可以划分为上覆层、泥质层和基岩三个部分。
上覆层主要由砂土和粉砂土组成,厚度约为30米;泥质层主要由黏土和粉砂质黏土组成,厚度约为200米;基岩层为坚硬的花岗岩、片麻岩等岩石。
六、水文地质特征描述根据地下水位观测和水质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
调查发现,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通过砂砾层的沉积来储存水源。
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主要受地下岩层的倾斜和地形的控制,一部分水源由高处向低处流动,形成了不同水层。
水质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地下水的硬度较高,总硬度超过标准限值,对于水质的后续处理具有一定的挑战。
地质物探报告

1、前言1、1 勘察目的与任务要求受A 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托付,我公司担当了A 市XXXX 延长段主线的勘察工作。
由于XXXX 主线于K2+763 处与XXXX 高速大路穿插,设计为主线下穿XXXX 通道桥(XXXX 下穿高速),拟承受预制顶进箱型框架涵方案,框架段设计起点里程K2+735,框架段设计终点里程K2+791。
经多方协调后,XXXX 高速大路及两侧不能进展钻探工作,为满足设计对勘探的技术要求,承受收集地质资料、现场工程地质测绘并结合物探、试验方法进展。
按中国市政工程A 市争论院提出的A 市XXXX 延长段主线下穿XXXX 通道物探要求,我公司于2023 年9 月9 日进场,进展拟建工程的工程物探工作,同时进展地质测绘工作。
设计提出的勘探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查明桥(涵)位区各墩台与主要防护构筑物范围内及其邻近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地层构造,各类土层的性质、坡度,基岩的构造、风化程度及深度、断层的位置,裂开带宽度及填充状况与含水性,高速大路路基土(填筑土、地基土)的土层分布,厚度及各项力学指标,并对岸坡稳定性、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进展评价,供给验算基底抗倾覆与抗滑稳定性所需参数。
2)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分布范围、发生与诱发条件、进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整治措施以及隐蔽空洞对构造物的影响。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当需实行降水措施疏干基坑或实行沉井施工方案时,尚应查明含水层的范围、颗粒组成、渗透系数与补给条件,评价承压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4)当存在具有水头压力差的粉细砂、粉土地层时,应评价产生潜蚀、流沙、管涌的可能性。
5)查明判定环境水与土对桥涵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判定工程场地类别与地基的地震效应(如地震液化、岸边滑移等)。
7)供给地基变形及承载力验算参数。
8)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桥涵施工与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与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设计要求提交的资料内容如下:1)说明书2)工程地质平面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含汇总图及掌握横断面地质剖面图(电子版,DWG 文件格式))4)岩土工程物理及土力学指标5)原位测试成果图表及土工试验成果图表6)水质分析报告7)物探成果报告8)如有软土,软土的土工试验成果除常规试验外,须增加以下试验工程: 固结(水平及竖向)系数、渗透系数、固结快剪、十字板剪切、无侧限抗压强度等。
物探专项总结报告 (2)

物探专项总结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物探专项进行总结和回顾,总结物探工作的目标、方法、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 目标物探专项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非破坏性手段获取地下信息,为工程建设、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确定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探测地下水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准确判断地下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 方法在物探专项中,我们采用了以下主要方法进行地下勘探:3.1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物探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通过在地表释放震源,并通过地面上的接收器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来推断地下结构和岩石性质的分布。
3.2 电磁勘探电磁勘探利用不同岩石和地下构造对电磁场的响应特点,通过测量电磁场的变化来推测地下结构。
常用的电磁勘探方法包括电阻率法和电磁感应法。
3.3 钻探钻探是物探中获得地下岩石样本和直接观测地下情况的重要手段。
我们通过钻探取得的样本,可以进行岩性分析和物性测试,为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重要数据。
4. 结果物探专项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的判断通过地震勘探和电磁勘探,我们获得了地下构造和岩石性质的分布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工程建设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下情况,减少工程风险。
4.2 地下水和矿产资源的探测通过地下勘探,我们成功地探测到了地下水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这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矿产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可以为相关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3 地下工程可行性和安全性判断通过物探专项,我们对地下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通过分析地下结构和岩石性质,我们可以判断地下工程的可行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施工的安全。
5.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在物探专项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分析和解释的准确性有待提高;•采集数据的方法和仪器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更新;•钻探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物探成果总结报告

物探成果总结报告物探成果总结报告自XX年X月份开始,我团队在某某地区进行了一次物探工作,该工作主要以地震勘探为主,同时结合钻探和测量等方法进行了多层面的调查和研究。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该次工作的成果进行总结报告如下:一、地震勘探:我们完成了XX个地震测线的布设和采集工作,通过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获得了该地区地层结构、构造特征及岩性等相关信息。
对比分析了该区域与周边地区的地质差异,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钻探研究:我们针对某某地区的特殊地质特征,进行了多处钻探工作。
通过对钻孔样品的分析和实验室测试,我们获得了该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组成及其矿物结构等关键信息。
这些数据为该地区的地质环境评价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测量工作:我们利用全站仪和GPS等测量设备,对野外进行了精确、高效的测量工作。
通过测量获得了地形地貌数据、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流动速度及方向等重要信息。
这些测量数据为该地区的城市规划、灾害预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采用了专业的软件进行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通过数据相互关联和对比,揭示了地下构造和地质特征。
同时,我们对钻孔样品的实验结果和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确定了岩土层的物理特征和地下水资源的分布。
五、成果应用:我们的成果已经应用于某某地区的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和环境治理等领域。
通过我们的工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地质条件,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决策,有效避免了潜在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风险,提高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总之,本次物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仅丰富了该地区的地质数据库,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数据获取的局限性、数据处理的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物探工作情况汇报

物探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工作安排,我对物探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
队在物探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果,现将具体情况如下:
首先,我们在地质勘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对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岩石性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我们成功地确定了一些潜在的矿产资源点和地下水资源点,为后续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我们还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排查和评估,有效地提高了区域的防灾减灾能力。
其次,我们在地球物理勘探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磁勘探等技术手段,我们成功地获取了大量的地下信息数据,为地下结构的解释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这些数据不仅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我们还在勘探设备和技术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改进。
我们采用了先进
的勘探设备,提高了勘探数据的采集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针对一些难题和瓶颈问题进行了技术攻关,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为物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最后,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地形复杂、地下水
位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等问题给物探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是,我们团队克服了这些困难,通过技术创新和工作方法的改进,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总的来说,我们在物探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
问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希望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物探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物探报告和地勘

物探报告和地勘
1、各自的方式不同:
物探报告利用物质的物理特性来分析地下物质的特征。
地勘报告通过观察、研究岩石成分结构,来判断地质现象和特点
2、用途相同:
物探报告应用于这方面研究的人工地震反射剖面、大地电磁测深、重力、磁法、地热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已显示出其潜力和优越性。
地勘报告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主要目的的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和开发地下水为主要目的的水文地质勘查,
3、使用环境不同。
地勘报告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
物探报告是利用组成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值的变化而进行地质勘探的一种方法。
物探_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及时间实习单位:XX石油物探公司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二、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入了解石油物探行业的基本工作流程,掌握物探野外采集、数据处理、解释分析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物探野外采集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地震数据采集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学习地震仪器操作,了解地震数据采集原理。
(2)跟随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野外实地作业,掌握地震数据采集流程。
(3)熟悉地震数据处理设备,了解地震数据采集质量评价标准。
2. 数据处理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地震数据处理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学习地震数据处理软件,了解数据处理流程。
(2)参与地震数据预处理,包括去噪、增益、滤波等。
(3)进行地震数据反演,提取地质信息。
3. 解释分析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地震解释分析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学习地震解释分析方法,了解地质构造、储层等地质信息。
(2)参与地震剖面解释,绘制地质构造图、断层图等。
(3)对地震解释结果进行验证,提高解释准确性。
四、实习收获1. 提升了专业技能: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物探野外采集、数据处理、解释分析等方面的技能有了深入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3. 拓宽了视野:实习让我对石油物探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我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4. 培养了敬业精神:在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石油物探行业的工作严谨性和责任感,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石油物探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还让我对石油物探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物探分析报告

物探分析报告1. 引言物探分析是一种应用于地质、地球物理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
其通过使用地球物理仪器和技术,对地下的物理性质和地质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以了解地下的各种特征和属性。
本报告旨在对物探分析的方法、应用和结果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2. 方法2.1 数据采集物探分析的第一步是采集地下相关数据。
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地震勘探、电磁法、重力法、磁法等。
在本次分析中,我们使用了地震勘探和电磁法两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情况来推断地下结构的方法。
我们在研究区域选择了一组地震仪器,将其布置在地表以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电磁法是一种通过记录地下电磁场的分布来判断地下结构的方法。
我们使用了一台电磁仪器,通过在地表上移动并测量电磁场数据,来获取地下的电磁信息。
2.2 数据处理在数据采集之后,我们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的过程包括数据去噪、数据校正和数据解释等。
数据去噪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和物理方法,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干扰。
常用的去噪方法包括滤波、降噪算法等。
数据校正是指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使其符合地下结构的真实情况。
校正的方法包括校正算法、校正模型等。
数据解释是指通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地下结构和特征的信息。
解释的方法包括反演算法、层析成像等。
3. 应用物探分析在地质、地球物理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本次物探分析的应用案例:3.1 地质勘查物探分析在地质勘查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使用物探仪器和方法,地质勘查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这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灾害预防物探分析在灾害预防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地下结构的分析,物探分析可以帮助预测地震、地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轻灾害的影响。
3.3 地下水资源调查物探分析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物探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概况。
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一家专业的物探公司,主要从事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调查和地下水勘探等工作。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
和先进的勘探设备,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勘探服务。
二、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地质勘探项目。
我负责协助
工程师进行地质勘探设备的搭建和调试工作,同时还参与了一些实
地勘探工作。
在实地勘探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勘探仪器进行
数据采集和分析,了解了地下地质结构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对物探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
了如何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掌握了一些勘探设备的使用技巧,也了
解了地质勘探项目的实际操作流程。
同时,我还学到了团队协作和
沟通的重要性,通过与工程师和同事的合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
专业能力,也增强了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四、实习总结。
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受益良多,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我会把这段实习经历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不断努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物探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我国资源勘探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们团队于2021年暑假期间开展了物探社会实践。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野外操作、数据分析等环节,深入了解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践地点及时间本次实践地点位于我国某大型油田,时间为2021年7月10日至7月20日。
实践期间,我们团队共计10人,分别来自地球物理、地质、测绘等专业。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在实践初期,我们首先对油田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油气分布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通过与油田工作人员的交流,我们掌握了该油田的勘探历史、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野外操作在了解基本情况后,我们参与了地球物理勘探的野外操作。
具体内容包括:(1)地震勘探:在野外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包括地震仪器的摆放、激发方式、观测系统设计等。
(2)电磁勘探:利用电磁仪器进行数据采集,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及油气分布。
(3)重力勘探:利用重力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地下物质密度分布。
3. 数据分析在野外操作完成后,我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1)地震数据处理:包括地震数据的去噪、静校正、叠加等。
(2)电磁数据处理:包括电磁数据的去噪、静校正、反演等。
(3)重力数据处理:包括重力数据的去噪、静校正、反演等。
4. 结果分析及总结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该油田地质构造复杂,油气分布不均匀。
(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揭示地下地质构造及油气分布。
(3)本次实践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理解。
四、实践收获1. 提高了专业素养:通过本次实践,我们深入了解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了自身专业素养。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物探综合实习报告

物探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物探综合实习是地球物理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野外物探工作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典型的物探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物探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二、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2.1实习时间:XX年XX月至XX年XX日2.2实习地点:XX省XX市XX物探队2.3考察路线: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解释三、实习区域概况3.1地理位置:实习区域位于XX省XX市,地处东经XX度XX分至XX度XX分,北纬XX度XX分至XX度XX分。
3.2地质条件:实习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涵盖多个地质年代,岩性多样,具有良好的物性条件,是进行物探实习的理想场所。
四、实习内容与过程4.1野外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是物探实习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地震数据采集、重力数据采集、磁法数据采集等。
在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地震仪、重力仪、磁法仪等设备,掌握了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求。
4.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物探实习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数据整理、预处理、正演、反演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4.3成果解释成果解释是物探实习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地震解释、重力解释、磁法解释等。
在成果解释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物性特征和地质条件,解释地震、重力、磁法等数据,得出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五、实习收获与体会5.1专业技能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物探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成果解释等基本方法和技能,提升了专业素质和能力。
5.2团队合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5.3对物探工作的认识通过实习,我们深刻认识到物探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性,增强了从事物探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六、实习总结本次物探综合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物探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物探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一、工作概述本年度,我单位物探团队主要负责开展地球物理勘探工作,以提供勘探地质信息支持为主要目标。
根据上级要求和项目安排,本团队共开展了十个项目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 工作内容团队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地震勘探、重力测量、电磁测深、磁法勘探等针对不同项目的物探方法。
具体工作如下:1. 地震勘探:使用传感器将地震波信号传导到地下,并根据反射波和折射波信息分析地下结构。
共完成4个地震勘探项目。
2. 重力测量:通过测量地球表面重力场变化,推测地下岩层密度分布情况。
共完成3个重力测量项目。
3. 电磁测深: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变化状况,描绘地下地质结构。
共完成2个电磁测深项目。
4. 磁法勘探: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变化,揭示地下岩层磁性特征。
共完成1个磁法勘探项目。
2. 工作成果在各项工作中,团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1. 地震勘探:成功识别了若干地层界面,为地质勘探提供了关键信息。
2. 重力测量:明确了某一地区深层次岩层的密度变化,为资源勘探提供了依据。
3. 电磁测深:揭示了地下水位的分布情况,为地表水资源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4. 磁法勘探:发现了某一地区的异常地磁场,为寻找地下物质提供了线索。
三、工作亮点在本年度的工作中,团队有以下亮点表现:1. 团队人员密切合作,互相配合,项目进展顺利,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
2. 灵活运用各类物探方法,根据不同项目需求选取合适方法,提升了整体调查效果。
3. 加强与上级部门、专家学者的沟通与合作,及时获得专业指导,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 团队成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有待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整体素质水平。
2. 部分项目工作与地质勘探相结合不够紧密,需要更深层次的沟通与合作。
3. 工作计划编制较为粗略,下一年度应细化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为改进上述问题,团队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内部培训力度,提高成员专业素质,使整个团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某物探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物探生产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物探的基本原理、野外施工流程、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并亲身体验了物探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现将实习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习内容1. 物探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学习,我了解了不同勘探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野外施工流程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物探队进行了野外施工。
具体流程如下:(1)选址:根据勘探目的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勘探地点。
(2)布设测线:按照设计要求,在选定的地点布设测线,测线间距和测点间距根据勘探深度和精度要求确定。
(3)采集数据:使用相应物探仪器,对测线上的测点进行数据采集。
(4)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数据预处理、滤波、反演等处理,最终得到所需的地球物理信息。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1)数据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平滑等,提高数据质量。
(2)反演:根据地球物理原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反演为地球物理信息。
(3)解释:对反演结果进行地质解释,为勘探目的服务。
三、实习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地球物理勘探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物探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勘探任务。
3. 增强动手能力实习期间,我亲自动手操作物探仪器,学会了野外施工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4. 感受物探工作的艰辛物探工作需要在野外环境下进行,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
水井下物探报告

水井下物探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某水井下的物探工作所得的结果和分析,目的是为了对水源进行初步判定和评估。
物探工作主要包括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两种,本次报告主要以传统方法为主进行分析。
2. 方法与仪器2.1 传统方法传统物探方法主要包括测深仪法和地电法。
测深仪法通过下放测深仪仪器,根据信号的反射和折射分析地下水井道层位和地层结构。
地电法则通过在地下埋设电极和测量电阻等参数,分析地下的电性差异以推断地下水的存在。
2.2 仪器与设备•测深仪:使用 XX 测深仪,型号 XX•地电仪:使用 XX 地电仪,型号 XX3. 实验过程3.1 测深仪法首先,在水井附近设置固定基准点,然后下放测深仪进行测深操作。
通过记录测深仪的信号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各地下层的深度和水井道的位置。
3.2 地电法在水井周围设定电极点,并使用地电仪进行测量,记录电阻和电势差值。
通过分析电阻和电势差值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地下的电性差异和地下水的可能存在。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测深仪法结果根据测深仪的信号变化,我们得出以下结果:•第一层位于深度 10 米处,为松散土壤层•第二层位于深度 30 米处,为岩层•第三层位于深度 50 米处,为砂石层•第四层位于深度 70 米处,为岩层综上所述,根据测深仪法的结果,该水井下存在一定的地层结构特征,可能有一定的地下水资源。
4.2 地电法结果通过地电仪的测量,我们得出以下结果:•位于电极之间的电阻值变化较大,存在一定的电性差异•电势差值的变化较小,表明地下水可能存在综上所述,根据地电法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断该水井下存在地下水资源。
5. 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测深仪法和地电法两种传统物探方法,我们得到的结果表明该水井下可能存在地下水资源;•进一步试探工作可以采用其他现代物探方法,如地磁法和地震法,以确认地下水的确切位置和规模。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建议:•进一步调查和试探工作,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验证,以进一步评估该水井下的地下水资源;•根据地下水资源的评估结果,合理规划水井的开采和管理,以确保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物探成果总结报告

物探成果总结报告一、引言物探(物理探测)是一种利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地下进行探测与研究的方法,可以获得地下构造、地质构造和地下资源等各种信息。
本报告对物探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成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高物探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工作概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物探工作,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和地磁勘探等。
这些勘探方法各有优势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传播特性进行地下构造探测的方法。
通过对地震波产生和接收的观测,我们可以确定地下的岩层结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情况等。
在本次物探工作中,地震勘探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预测了某地区的地震活动并对地下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
2. 电磁勘探电磁勘探是利用电磁场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和反射的特性进行地下探测的方法。
通过测量电磁场的改变,我们可以获得地下的岩性、矿产资源、地下水位和地下空洞等信息。
在本次物探工作中,电磁勘探技术被广泛应用,成功找到了某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并为水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3.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利用地球重力场的差异性进行地下构造探测的方法。
通过测量地球的重力场变化,我们可以推测地下的岩性、密度变化和构造变化等。
在本次物探工作中,重力勘探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成功测得了某地区地下地质构造的分布情况,并为后续勘探工作提供了有益信息。
4. 地磁勘探地磁勘探是利用地球磁场的差异性进行地下探测的方法。
通过测量地磁场的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地下的岩性、构造和矿产资源等。
在本次物探工作中,地磁勘探技术被应用,成功找到了某地区的磁性矿床,并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成果分析在本次物探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通过对这些成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 数据收集和处理我们采用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技术,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物探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对后续的解释和分析起到了重要作用。
物探仪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探仪器的原理、构造和性能;2. 掌握物探仪器的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物探仪器是用于探测地下、海洋等介质中物理性质的一种仪器。
根据探测原理,物探仪器主要分为电法、磁法、地震法、声波法等。
本实验主要介绍电法物探仪器,其原理是基于地下介质中电阻率差异产生电流场,通过测量电流场分布,从而推断地下介质的分布情况。
三、实验仪器1. 电法物探仪器:大地电流仪、电极、电缆线等;2.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卡;3. 实验场地:开阔平坦的地面。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大地电流仪、电极、电缆线等设备连接好,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2. 布置电极:将电极按设计要求布置在实验场地,确保电极之间距离满足实验要求;3. 测量数据:打开大地电流仪,开始测量电流场数据,记录测量时间、地点、电极间距等信息;4. 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5. 结果分析: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地下介质分布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通过大地电流仪测量得到地下电流场数据,包括电流强度、电流方向等;2. 数据处理:使用专业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地下介质分布情况;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地下介质分布情况,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六、实验结论1. 电法物探仪器可以有效地探测地下介质分布情况;2. 实验过程中,电极布置、数据采集和处理等环节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3.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电法物探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对地下介质分布情况的分析能力。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场地条件限制,电极布置存在一定误差,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 数据处理过程中,部分数据处理方法有待优化,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3. 实验过程中,团队合作精神不足,导致实验进度受到影响。
八、实验建议1. 在实验前,对实验场地进行充分了解,确保电极布置合理;2. 优化数据处理方法,提高数据处理效率;3. 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实验进度;4. 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实验技能。
物探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石油、天然气、矿产、水文地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我于2023年在XX地质勘探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2. 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勘探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地震勘探: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地震仪器的操作方法,参与了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工作。
2. 重力勘探:了解了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了重力仪器的操作方法,参与了重力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工作。
3. 地磁勘探:学习了地磁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地磁仪器的操作方法,参与了地磁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工作。
4. 电磁勘探:了解了电磁勘探的基本原理,掌握了电磁仪器的操作方法,参与了电磁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工作。
5. 实验室工作:参与了勘探数据的预处理、处理和分析工作,学习了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共同完成勘探任务。
3. 拓宽了知识面:实习使我了解了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4. 提高了综合素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五、实习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2. 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在勘探工作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完成各项任务。
3. 严谨的工作态度: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要求严谨细致,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持续学习: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不断发展,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物探的实习报告

物探实习报告一、前言我于2023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物探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物探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等工作,现就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收获作如下报告。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简介我实习的单位是XXX物探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地球物理勘探的公司。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地震勘探、测井、钻井等,服务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2. 实习任务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参与地震野外数据采集,了解地震仪器的使用和摆放要求;(2)学习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去噪、速度分析、震源定位等;(3)进行地震资料解释,识别地震反射界面,推断地下构造;(4)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收获。
三、实习过程1. 地震数据采集在地震数据采集阶段,我了解了地震仪器的组成、使用方法和摆放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地震测线的设计、地震仪器的布置、激发和接收等环节。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优化测线布局,提高数据采集质量。
2. 地震数据处理在地震数据处理阶段,我学习了去噪、速度分析、震源定位等处理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这些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评估处理结果的质量,以便为后续的解释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3. 地震资料解释在地震资料解释阶段,我学会了如何识别地震反射界面,推断地下构造。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地震剖面图的阅读方法,能够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判断地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规律。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断裂发育程度、油气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掌握了物探基本原理和地震数据采集、处理、解释等关键技术;其次,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物探工作打下了基础;最后,我加深了对物探行业的认识,了解了物探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勘查地球物理概论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利用地壳内部各种岩(矿)石间因密度差异而引起的重力场变化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场地球上任何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物体的重量和自由落体运动都是重力作用的表现。
地面上一切物体都要受到两种力的作用,其一是地球的全部质量对物体的引力,其二是物体在自转的地球上受到的惯性离心力C,重力P就是它们的矢量和(图2-1-1)。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遵从万有引力定律。
按照这个定律,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质点间的引力F,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其模量为:(2-1-1)式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在SI制(国际单位制)中,G=6.67×10-11m3/(kg•s2)(米3/千克•秒2)。
F的方向沿着两质点的连线,单位为N(牛顿)。
地球对某一质点的引力,就是地球内所有质点对该质点引力的合成。
如果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密度分布,原则上可以通过积分算出这个合力,它的方向近似地指向地心。
(图2-1-1) 重力作用质量为m的质点在自转的地球上要受到惯性离心力C的作用,C的大小与地球自转角速度ω的平方和该质点到自转轴的距离R成正比,其模量为:(2-1-2)C的方向垂直于地球自转轴,并沿着R指向球外。
显然,惯性离心力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的。
事实上,惯性离心力是相当小的,其最大值也仅为平均重力值的三百分之一,因此重力基本上是由地球的引力确定,其方向大致指向地心。
地球周围具有重力作用的空间称为重力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作用于质量为m0的质点上的重力P的模值可表示为P=m0g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
显然(2-1-3)上式左端表示单位质量所受的重力,即重力场强度。
由此可见,空间某点的重力场强度,无论在数值或量纲上都等于该点的重力加速度,且二者的方向也一致。
为叙述方便,今后如无特殊说明,我们提到的重力即是指重力加速度或重力场强度。
【重力位】从场力做功的观点出发,重力场的特征还可以用重力位来表示,重力场中某点的重力位W等于单位质量的质点由无穷远移至该点时场力所做的功。
等重力位面称水准面,不同的重力位值可得到一簇水准面。
当重力位为某一定值的水准面与平均海平面重合,这个面称大地水准面。
人们把与平均海洋面顺势延伸到大陆所形成的封闭曲面(即大地水准面)的形状作为地球的基本形状。
其形状相当于一个梨形体面,与椭球面相比,在北极要高出十来米,南极凹进去二十多米,南北两极半球不对称。
重力场中某点的重力位W等于单位质量的质点由无穷远移至该点时场力所做的功。
垂直于重力g的方向上的重力位没有变化,此时重力位W可以表示为一个曲面方程W(x,y,z)=C(常数)。
【单位制】SI制中重力的单位为m/s2,常用10-5m/s2表示。
它的百万分之一称为重力单位(gravity unit),简写为g.u.,即:在CGS制(厘米•克•秒制)中,重力的单位为Gal(伽),它的千分之一的为mGal(毫伽),百万分之一称为μGal(微伽),即:两种单位的换算关系为:地球的重力场地球的重力场可分为正常重力场、重力随时间的变化及重力异常三部分。
【正常重力场】大地测量和人造卫星轨道测量的成果都表明,地球的形状实际上并不规则,其北极略为突出,南极略平,呈梨状。
为便于计算正常重力值,我们选择一个内部物质呈均匀同心层分布,且与大地水准面偏差最小的旋转椭球体作为地球的形状,这个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其赤道半径约6378.160km,两极半径约6356.755km。
我国采用计算正常重力值的公式为1909年的赫尔默特公式:(2-1-4)式中φ为地理纬度。
上式表明,地球的正常重力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加的。
赤道处为9780300g.u.,两极处为9832087g.u.,相差51787g.u.。
【重力场随时间的变化】图2-1-3 1976年7月9日—10日北京重力日变曲线重力场随时间的变化包括长期变化和短期变化两类。
长期变化:主要与地壳内部的物质变动,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板块运动等有关。
重力的长期变化是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短期变化:指重力的日变,它与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位置有关。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表各点与日、月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使得日、月对这些点的引力也不断改变,从而造成了重力的变化。
地球并非刚体,引力的变化除形成海潮外,还引起地球固体部分周期性的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固体潮”。
固体潮可引起大地水准面的位移,从而造成重力的变化。
日变即是这两种重力变化的总效应。
图2-1-3是北京地区的一条日变曲线。
重力日变的幅度约为2至3g.u.,这在高精度重力测量中是不可忽略的。
【重力异常】如图2-1-4所示,设地下有一个体积为V、密度为σ的地质体,围岩密度为σ0,两者的密度差Δσ=σ-σ0称为剩余密度,地质体与同体积围岩间的质量差Δm=Δσ•V称为剩余质量。
当Δσ<0时,Δm<0;Δσ>0时,Δm>0。
图2-1-3属于后一种情况,由于质量盈余,就在地面某点P产生了一个指向地质体质量中心的附加引力(场强度)ΔE,根据(2-1-3)式,该引力的模值为:(2-1-5)式中m0是置于P点处的质点的质量。
该附加引力在正常重力方向(铅垂方向)上的投影,即为重力异常。
重力异常Δg就是剩余质量Δm产生的附加引力位W在该点沿铅垂方向的偏导数值,即:(2-1-6)图2-1-4 重力异常的实质重力勘探工作方法根据地质任务的不同,重力勘探可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和细测四个阶段。
【预查】在重力勘探空白区进行的大面积小比例尺测量,以便在短期内获得有关大地构造轮廓的资料。
【普查】在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地区开展的调查,用以了解区域构造特征、圈定岩体范围和指示成矿远景区等。
【详查】在成矿远景区进行的重力测量,通过对异常规律和特点的详细研究,寻找局部构造或岩、矿体。
【细测】在已发现的构造或成矿有利的岩体上进行的精细测量,目的在于确定地层或岩、矿体的产状特征。
不同阶段的地质目标不同,相应的测量技术及精度要求也不同。
测量精度以能反映探测对象引起的最小异常为准则,一般以探测对象引起的最大异常的1/3~1/4为宜。
比例尺及测网应根据工作任务、探测对象的规模及异常特征而定。
测线应垂直(或大致垂直)于探测对象的走向。
表2-3-1列出了重力勘探常用的比例尺及测网布置要求。
比例尺反映的是相邻测线间的距离,至于测点间距离的大小,可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
普查时应至少有两条测线,每条测线至少有两个测点通过异常;详查时应有3~5条测线,每条测线有5~10个测点通过异常;细测的点、线距应能反映异常的细节;预查是沿交通线做的路线测量,要求平面图上每平方厘米有1~2个测点。
表2-3-1 重力勘探工作比例尺、测点间距及测网密度在小面积重力测量中,须设立一个作为测区异常起算点的总基点,还要在测区内设立一些基点,以了解读数零点的位移情况,作为仪器零点位移校正的依据。
一、重力资料的整理野外观测结束以后,应将各测点相对于总基点(或正常重力)的重力差值确定出来。
但这些差值还不能算作重力异常,因为其中包括了干扰因素的影响。
为此,必须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消除干扰,提取有用信息。
地面上任一点的重力值都由四种因素决定,它们是:该点所在纬度、周围地形、固体潮及岩(矿)石的密度变化。
其中固体潮的影响很小,只有在高精度重力测量时才不能忽略。
纬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可达500,000g.u.,约为重力平均值g(9,800,000g.u.)的0.5%,地形高差影响次之,可达。
相对于这两种干扰而言,重力异常是十分微弱的。
例如,储油构造的重力异常不超过100g.u.,仅为g的0.001%,金属矿的重力异常更小,不超过10g.u.。
可见要从强干扰中提取如此微弱的异常,高精度地进行各项校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消除自然地形引起的重力变化需要进行三项校正,即地形、中间层和高度校正。
消除正常重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还须进行正常场校正。
【地形校正】地形起伏往往使得测点周围的物质不能处于同一水准面内,对实测重力异常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因此必须通过地形校正予以消除。
其办法是:除去测点所在水准面(图2-4-1MN)以上的多余物质,并将水准面以下空缺的部分用物质填补起来。
由图2-4-1可见,测点O所在水准面以上的正地形部分,多余物质产生的引力的垂分量是向上的,引起仪器读数减小。
负地形部分相对该水准面缺少一部分物质,空缺物质产生的引力可以认为是负值,其垂直分量也是向上的,使仪器读数减小。
可见地形影响恒为负,故其校正值恒为正。
图2-4-1 地形校正原理实际工作中,地形校正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在详细的地形图上,用量板将测点周围的地形划分成许多扇形小块。
然后分别计算这些小块在该点产生的重力值并相加,就获得了该点的重力校正值。
现在已经在计算机上实现了按测网进行的地形校正,从而使校正精度大为提高。
【中间层校正】经地形校正以后,测点周围的地形变成水准面,但测点所在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总基点所在的水准面)间还存在着一个水平物质层(图2-4-2),消除这一物质层的影响就是中间层校正。
图2-4-2 中间层校正原理中间层可当作一个厚度为Δh(单位为m),密度为σ的无限大水平均匀物质面。
由于地壳内物质每增厚1m,重力增加约0.419σg.u.,故中间层校正值δg中为(2-4-1)当测点高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时,Δh取正,反之取负。
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取中间层密度值为2.67g/cm3。
但实践中发现在某些地区这个值偏大,因此工作中除按全国统一的中间层密度值作异常图外,还可作一些适合本地区实际中间层密度值的异常图,以便使地质解释更趋合理。
经过上述两项校正后,测点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间还存在一高度差Δh(图2-4-3) ,为消除这个高度差对实测值的影响,必须进行高度校正。
【高度校正】将地球当作密度呈均匀同心层分布的旋转椭球体时,地面每升高1m重力减小约3.086g.u.,所以高度校正值δg高为(2-4-2)测点高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时,Δh取正,反之取负。
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都与测点高程Δh有关,因此常把这两项合并起来,统称为布格校正,以δg布表示,则(2-4-3)图2-4-3 高度校正原理应当指出,上述三项校正都是在将地球作为密度均匀体的条件下导出的。
实际上,地表实测重力值总是密度均匀体和造成局部范围密度不均匀的地质体(简称密度不均匀体,如构造,岩、矿体等)的综合影响。
上述校正仅消除了起伏地形上各测点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间密度均匀体对实测重力值的影响,并没有消除密度不均匀体的影响。
因此,对校正后仅由密度不均匀体引起的异常而言,各测点仍在起伏的自然表面上。
【正常场校正】在大面积测量中,各测点的正常场校正值可直接由正常重力公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