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必备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综合素质》(小学)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综合素质》(小学)《综合素质》(小学)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20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综合素质》重点知识点汇总
《综合素质》重点知识点汇总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技能以及道德、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的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综合素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中小幼通用的综合素质的重点知识点。
1.知识点知识是综合素质的基础,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在语言方面,重点知识点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
在数学方面,重点知识点包括四则运算、分数、比例等。
在科学方面,重点知识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概念。
在社会方面,重点知识点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等基础知识。
在艺术方面,重点知识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
2.能力点能力是综合素质的核心,包括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在思维能力方面,重点能力点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在创造能力方面,重点能力点包括想象力、创意力等。
在解决问题能力方面,重点能力点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等。
3.技能点技能是综合素质的实践基础,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在基本技能方面,重点技能点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
在专业技能方面,重点技能点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而定,比如计算机技能、体育技能等。
4.道德点道德是综合素质的基石,包括品德、道德规范、道德修养等。
重点道德点包括诚实守信、爱国敬业、友善待人等。
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
5.情感点情感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情绪管理、自我认知等。
重点情感点包括情绪调节、人际关系等。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能力的重要内容。
6.态度点态度是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形式,包括学习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等。
重点态度点包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人生观等。
培养良好的态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总结: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关键,它包括知识、能力、技能、道德、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在中小幼教育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全面的教育培养方案,包括知识的传授、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道德和情感的教育以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选)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2节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解答)第四章文化素养12%(9)(只出单选)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汇总一 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概述(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第二章 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教资《小学综合素质》考前必背考点(2023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模块一职业理念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2.全面性——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3.基础性——“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是学生阶段为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4.发展性——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是促使每一个教育对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5.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6.开放性——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3)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材料分析)1.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2.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1)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1.优化课程结构体系2.改革教学方法3.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2)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1.素质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2.带领学生考察社会3.建立社会实践基地(3)家校合作是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1.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2.举办家长学校3.建立学习与家长联系制度(4)其他的途径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生观一、“以人为本”学生观(1)“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材料分析)“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什么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小学综合考教资必背知识点
小学综合考教资必背知识点在小学综合考试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各个科目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对于考试的顺利通过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小学综合考教资必背的知识点。
一、语文知识点:1. 识字技能:掌握基本的汉字读音和写法,理解和运用常用词语和短语。
2. 阅读理解:能够理解并准确回答阅读材料中的问题,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3. 语法知识:掌握基本的词性、词语搭配和句子结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 创作能力:培养写作能力,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数学知识点:1. 数字概念: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和数的读法,能够用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2. 计算技巧: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分数与小数: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和相互转换关系,能够进行基本的分数和小数运算。
4. 几何图形:认识并能够绘制常见的几何图形,了解图形的属性和分类。
三、英语知识点:1. 单词记忆:掌握常用的英语单词,能够正确读写和运用这些单词。
2. 句子构造:能够组织简单的英语句子,正确运用基本的语法规则。
3. 听力能力:具备基本的听英语并理解关键信息的能力,能够回答与所听内容相关的问题。
4. 日常对话: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
四、科学知识点:1. 动物和植物:了解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特征,掌握它们的分类和基本习性。
2. 自然现象:认识并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天气变化、日月运行等。
3. 实验观察:了解基本的实验方法和观察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
4. 环保意识:培养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社会知识点:1. 历史事件: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历史对现在的影响。
2. 地理知识: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如大洲、国家、河流等,能够使用地图进行简单的定位。
3. 社会规则:学习社会礼仪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4. 当代问题:了解一些当代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第一章教育观考点归纳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一、素质教育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政治思想素质教育①政治素质教育,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情感和态度的教育。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篇一】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所以教师要遵循相关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如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分阶段进行教育、不平衡性要求抓关键期、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等。
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发展有一个过程,学生是在不断进步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相信学生能够进步;反面例子为否认、怀疑学生的进步,放弃后进生。
要求教师为学生发掘潜能创造条件和机会。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容易犯错,所以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并正确引导,即进行容错教育;反面例子为斥责学生的过错。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是学习、娱乐多种角色为一体,教师不可将学生视为考试的工具和知识的容器。
要求教师不仅将学生视为肩负学习任务的人,也看做知情结合有血有肉的孩子,不可“去人性化”看待学生。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自身有独特性,要求教师要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兴趣特长;反面例子为教师同一标准化评价学生、扼杀学生的特长。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不可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换位思考。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不是橡皮泥,教师不可随意按捏。
学生有主观能动性,有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而非强制要求。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尊重学生意见并且多采取启发式教学;反面例子:教师灌输、填鸭式教育。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
记
本篇笔记旨在帮助准备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复和掌握《综合素质》这一部分的重点知识。
以下是该章节的关键内容:
1. 教师的道德素养:
-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
-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个性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沟通和倾听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2. 教师的教育理念:
-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
-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全面成长。
- 教师要发展和运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3. 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 教师要不断研究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 教师应掌握教学技能,善于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 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学生的研究秩序。
4. 教师的综合素质:
- 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班级活动。
-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事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 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挑战。
这些是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一章的重点内容。
考生在备考时应注重对上述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大量的练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祝愿各位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以上为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字数:218)。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本文档将介绍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的必背知识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1. 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掌握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 教育心理学:熟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了解学龄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掌握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主要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2. 学校管理法律法规:掌握学校组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1. 教育管理:了解学校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学校行政管理、教育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教育评价:熟悉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1. 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教学过程的管理、掌握学生研究规律等知识。
2.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五、学科教育与课程标准1. 学科教育:掌握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特点,了解小学常见学科教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课程标准:熟悉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选用原则,了解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的必背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总结
《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5(: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1(途径有:的基本途径)质教育)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2()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3()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1(方法有:提高素养)念,)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2()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4()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5(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1 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2 )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1()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2()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3(二、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社会性需要和精神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面发展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价值取“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学生2()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1(向。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学生都有潜力)4(学生需要尊重)3(是学习的主体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主体性发展: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社(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第一章教育观第一节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概念与本质★★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巧记两依两全三重)2.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巧记全体学生两发展,创新实践为重点)3.素质教育的特点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合作性未来性4.素质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第三节素质教育观的运用一、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全体)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全面)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学生主动和民主平的师生关系)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教育形式)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考试)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内涵)第二章学生观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概述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第二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学生观的概念1.学生的特点★★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主体性的最高表现)自我意识性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概述2.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①学生是主体性的人②学生是发展性的人③学生是完整性的人④学生是个性化的人(因材施教)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正确——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善诱错误——揠苗助长陵节而施阶段性:正确——最近发展区错误——一刀切,一锅煮不平衡性:正确——把握“关键期”个体差异性:正确——因材施教“聪明早慧”“大器晚成”互补性:正确——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巧记两独一发)第三节教育公正与学生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第三章教师观第一节教师职业概述一、教师职业角色发展1.教师职业角色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巧记父闯连广常见猪狮个体成群)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2.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教师观=角色观+行为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角色观)(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社区型开放的教师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行为观)(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1.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自我教育在职教育同伴互助入职培训师徒结对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①非关注阶段②虚拟关注③生存关注“骤变与适应”④任务关注⑤自我更新关注二、终身学习终生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第二部分教育法律法规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小学教资《综合素质》必背考点和答题技巧
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的内涵:1、素质教育观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的教育;2、素质教育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观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观是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的教育;6、素质教育观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7、素质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记忆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主体主动可持续素质教育的外延:1、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2、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及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2)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1)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应因材施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记忆口诀:两独一发展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教师要从课堂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学生学习的实践者;(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答题技巧:根据题意先回答1,再回答2先答1(1)(2)(3) 2(1)(4)其次答2(2)(3)最后答1(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关爱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怎么关爱: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关爱什么: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杜绝:不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教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育人: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3、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对自己: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对他人: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对金钱: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4、终生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知识: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能力: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5、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高境界: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怎么做: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6、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守法: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答:材料中,X老师的做法/行为符合/不符合素质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作文素材
小学《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与作文素材小学《综合素质》题型分为:➢选择题➢2个材料分析题(绿色字体必背)➢1个阅读题➢作文材料分析第一题: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实质--记忆“提素个性创两全”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提高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
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不仅成绩提高了,还变得开心、自信)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具有其独特性,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素质教育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力。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重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同时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书本知识,忽略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有新的想法,老师带领学生做某事)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部分人也不是少数人。
(带领全班学生没,有放弃某位学生)2、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记忆“学习过人”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逐渐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并不断地以“教”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为中心。
(听取学生的意见)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会学生学习)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鼓励自主探究)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二、学生观:“两独一发”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充满自信,不能因为学生当下的表现不好而否定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理解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而将学生完全否定,教师应满腔热情的支持新事物,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地促进其进步和发展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要把学生看成有着丰富个性和完整的人,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看待,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根据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因材施教✧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育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以自己的视角和观念思考和评价学生的想法和行为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因势利导的施加教育。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综合素质》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项选择)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 2 节职业行为(只单项选择)职业道德(单项选择+解答)第四章文化涵养12%(9)(只出单项选择)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 单项选择:每年固定29,2 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 资料解析:3 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模块一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归纳(一)素质教育观的看法(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 1 适龄少儿 6 周岁, 2 受教育机遇公正)(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爽朗、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平生可连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平生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答题技巧】资料解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资料解析题高分诀要: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夸耀,表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 ·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资料解析注:分条摆列、逻辑清楚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资料解析第二章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点)1、学生是拥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拥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够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拥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拥有规律性(出单项选择)①序次性:要次序渐进,不能“拔苗滋生” “陵节而施”②阶段性:依照不同样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连结和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大题重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教育的高质量的教育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
—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
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
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学生观对小学教育的具体要求
1.把握小学教育的本质特征(基础性、全面性、全民性)
2.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发展①尊重学生个
性发展;②关注学生心理变化;③注
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④家庭
与学校相结合;
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的角色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3.朋友的角色
4.研究者的角色
5.管理者的角色
6.示范者的角色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主创劳动长吸复”)
1.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需要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教育机智”。
3.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包括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4.长期性和间接性/滞后性和隐蔽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5.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延续性:指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长和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
广延性:指教师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
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 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不重要)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
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注:此章节重点看书,重在理解及练习真题、不用背。
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1.行政法律责任(违反了行政法规)
2.民事法律责任(财产责任、名誉权等)
3.刑事法律责任(人员伤亡)
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六法一纲要”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通过、 2006 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
4.1.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9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6
6.《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2002.8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六条内容“三爱两人一终身”材料分析题
6个大点必背,小字部分最好背,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下来就行,不能的话还是背下来吧。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
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
罚学生。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
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并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
健康,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道德核心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
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
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
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
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终
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
第二节教师职业行为(材料分析题必背)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热爱学生
2.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别差异,始终信任学生
3.赏识学生
4.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5.严格要求学生:言而有理、言而有度、言而有恒、言而有方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1.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2.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3.尊重家长的人格;
4.教学学生尊重家长;
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
1.总:
2.分:
首先,原理 +解释 +结合材料阐述。
其次,原理 +解释 +结合材料阐述。
最后,原理 +解释 +结合材料阐述。
3.总结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总结模板:因此 /综上所述 /总之,作为教师,要树立 xx 观,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同时诲人不倦⋯⋯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可自己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