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二战中美国妇女在女性电影中的形象
浅谈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女权运动
![浅谈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女权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8394d305581b6bd97f19ea8e.png)
浅谈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女权运动【摘要】女性可以通过不懈努力走向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拓宽自己的活动空间并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影响,更好的与男性一道融入世界。
作为现代女权主义运动已经承认两性的差异,谋求两性的理解和符合自身天生优势的互补,共同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一个健康的社会,男女关系是合作与和谐的。
【关键词】女权运动教育思想解放《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美国哥伦比亚公司2003年底出品的一部影片。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女权运动第二次高潮之前的美国,具有革命性超前意识的凯瑟琳从思想开放的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前往思想传统的卫斯理女子学校任教,她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决定改变一群以婚姻为最终职业的绝顶聪明的女学生,结果她的教学方式不被学校认可继而被解除工作,值得欣慰的是她的教学思想被学生接受,学生们意识到了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没什么太大的情节起伏,也没什么人物戏剧化的冲突,这部电影淡化了女权运动发生的社会背景。
在“二战”期间,大批男人走上战场,各参战国劳动力奇缺,国家以“爱国”和“男女平等”的名义动员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劳动;战后从战场上回来的男人需要工作,国家又以做“贤妻良母”为由,要求女性为男人让出她们已经在社会占有的工作岗位。
“二战”期间与战后,这种局面的重大变化迫使女性重新思考女性与男性的权力关系和性别角色内涵。
而在事实上,经历二战创伤之后美国,随着经济转型逐步从重工业型经济转向服务型、技术型经济,女性员工的需求巨大,大量的女性加入劳动大军,女性员工在主体经济中比重变大,使得女性运动变得强有力。
在政治方面,女性的参政欲望进一步的加强,因为社会地位折射出政治地位的高低,美国历来就是一个男性占主导的社会,男性在政治方面处于垄断地位,女性运动要取得进一步的成功必须打破男性的垄断,这也成为了60年代运动的重要特点,这是不容忽视的。
整部影片从教育方面展示,美国女性的接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教学模式和方式依旧传统。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3a43130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2.png)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一、反抗男权文化男权文化长期存在于传统的社会里,这种文化认为男性的地位比女性高,男性更适合掌握社会的权利和资源,女性则需要被限制在家庭内部去履行家庭责任。
对于女性而言,这样的文化是一种枷锁,使得女性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和社会地位。
女性主义意味着要反抗这种束缚和压迫,争取女性的平等权利和自主性。
电影《小妇人》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女性主义电影,它讲述了四个女孩在十九世纪美国的生活经历,四个人各有不同的志向和追求,但她们都受到了男权文化的限制和影响。
影片中的主人公乔伊是一个勇敢追求独立自主的女孩,她写作并且想要成为一个职业作家,但是她的家人却不同意她的想法。
影片通过乔伊的经历表现出女性要想在传统社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勇气,她们需要不断接受社会的挑战和考验,并最终战胜社会对女性的负面看法和偏见。
二、塑造女性形象电影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是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女性形象通常被描绘为某种特定的角色或者拥有某种特定的性格特征,并通过这些形象来表现女性应有的价值和权利。
有些电影通过讲述女性的生活经历和成长历程来表现女性的实际境遇,而有些电影则通过形象的塑造来突出女性的独立自主和敢于追求自己的价值观这一特点。
《猎艳行动》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元素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位名叫维多利亚的女性间谍在执行任务中被困住后如何生存下来,并最终完成任务的故事。
影片中的维多利亚是一个独立自主、勇敢果敢的女性,她不畏惧危险和暴力,敢于和男性斗争,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解决了许多危机事件。
这种形象不仅强调了女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也彰显了女性的智慧和勇气,使得女性形象更加充实和丰富。
三、女性友爱与合作女性友爱和合作作为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电影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电影中经常出现一群女性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战斗的场面,这些场景强调了女性之间的团结和互相支持的重要,此外,电影还通过这些场景来批判男性之间的封闭和不友好性格。
女性在二战中的角色
![女性在二战中的角色](https://img.taocdn.com/s3/m/86172dd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6.png)
女性在二战中的角色二战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之一,不仅对男性而言,对女性来说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这场战争中,女性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她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和社区角色,而是在各个领域积极参与到战争努力中。
本文将探讨女性在二战中的各种角色,揭示她们在这段历史中的影响和贡献。
一、工业制造在二战期间,大量男性士兵被征召入伍,许多男性工人也离开了他们的工作岗位。
这导致工业制造业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
为了填补这一空缺,很多妇女被招募进入工厂工作。
她们参与到军事制造、汽车制造、航空制造等各个领域,为战争努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个时期的著名口号“我们可以做到!”再次证明了女性的能力和决心。
二、纳粹德国的女性角色在纳粹德国,女性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希特勒政权试图将女性定位为传统的家庭主妇,鼓励她们生育纳粹国家的未来战士。
许多女性被鼓励离开工作,回归家庭。
然而,也有一些女性选择保持独立,参军、从事军工制造等军事工作。
她们与男性一起为纳粹德国的交战努力做出了贡献。
三、护士和医疗人员在二战期间,护理和医疗人员是至关重要的。
伤员众多,医疗资源紧张,女性护士成为战场上的“天使”。
她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区医院工作,救治受伤的士兵。
她们的贡献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同时也是给予士兵精神上的支持。
四、情报员和抵抗运动在二战期间,有许多女性以情报员和抵抗运动的身份参与到战争中。
她们担任起收集情报、传递信息和进行破坏敌军活动的任务。
这些勇敢的女性经常处于极端的危险之中,冒着丧失生命的风险,但依然坚持不懈地为抵抗努力奉献她们的力量。
五、传媒和宣传女性在传媒和宣传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她们担任记者、摄影师、电影制片人等职位,记录战争的真相和伤痛。
她们通过文字、照片和影像传达给世界对战争的了解和反思,影响了世界对于战争的认知。
六、努力争取女性权益除了直接对战争做出贡献,二战也成为了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契机。
女性在这个时期通过参与战争努力展示了她们的能力和价值,对于战后的社会角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阿甘正传观影心得体会范文5篇
![阿甘正传观影心得体会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4d9c1a7375a417866f8fb7.png)
阿甘正传观影心得体会范文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阿甘正传观影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阿甘正传观影心得体会1看了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我不得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从他身上折射出的是人生的道理,工作的道理。
智商并不高的阿甘,从平凡的人生走向人生的颠峰。
其中经历着各种困难,凭着自我的勇敢、努力拼搏、不放弃赢得了最终的成功。
试想一下,当我们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各项业务没有完成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去应对的,是坚强还是放弃从阿甘的身上告诉了我们,必须要坚强、不放弃,努力战胜困难,一切皆有可能。
阿甘很友善也很重感情,他深爱着他的妈妈,因为他的成功妈妈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他的妈妈,成为妈妈的骄傲。
他很守信,他的战友布巴在战争中死去,他完成了布巴的遗愿。
生活中、工作中的我们是不是也一样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多帮忙别人,付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大家在一齐工作,就是荣幸,要懂得珍惜。
既然是一个班级大家庭,那么在我们就应当多帮忙身边的人,不分彼此大家携手并肩并建完美的家园。
阿甘对于人生总是坚持很乐观的心态,从影片开始至结束,从来没有看到阿甘发怒动火。
和阿甘比较一下,工作中只要稍遇到不顺心,就会写在脸上觉得自我是倒霉的。
和阿甘比起来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此刻的条件比阿甘的条件要优越的多。
年经的我们工作是我们首要任务,从工作中体现自我的价值。
抛开工作中的不如意,也不要在意别人是怎样看待你的,认真工作,时候坚持乐观从容的心态,幸运之神自然而来。
他视团队的力量高于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我的性命。
在一次战争中,他顶着枪林弹雨救出了自我的战友。
丹中尉也侥幸地活了下来,可是应对身体的残缺,他生不如死。
最终在阿甘的熏陶下重新找回了自信。
在阿甘身上,我更深印地体会到团队的意义,团队里没有你多我少,没有你简便我累的思想,团队是大家一齐进取进取的,是充满欢乐、辛酸、痛苦、关心、帮忙,是家庭外的另一个大家庭。
[女性主义,喜福,角度]从女性主义角度鉴赏电影《喜福会》
![[女性主义,喜福,角度]从女性主义角度鉴赏电影《喜福会》](https://img.taocdn.com/s3/m/cef84c108bd63186bdebbc16.png)
从女性主义角度鉴赏电影《喜福会》电影《喜福会》是根据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改编而成的。
电影讲述的是四位华人母亲移居美国后,和她们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的冲突和最后因爱而融合的感人故事。
这部电影曾经跻身当年十大热门电影, 揭露了在父权制社会下女性无形中所受到的束缚和不公正待遇, 以及边缘化女性寻求和重塑自我以摆脱边缘境地的方式和途径。
16 个小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除了第一和第四部分由母亲叙述以外,其他的两个部分大致都是由各自女儿一代的当事人来叙述的,涉及吴、钟、苏、圣四个家庭,七个叙述者。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求并分析男权社会对妇女的压抑和束缚,揭示妇女在男权社会中自我的迷失和自我意识的苏醒,以此来阐释电影的女性主义特征。
一、故事梗概电影讲述了四位母亲的经历和遭遇。
喜福会是在桂林时,几个女子给麻将聚会取的名字。
发起这个俱乐部的母亲叫做吴素云,她年轻的时候经历了内战,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后到了美国重新开始了新生活,又有了现在的女儿吴精美;许安梅小时候经历了丧母的痛苦,母亲自杀后,她一人来到美国;龚琳多是个童养媳,十二岁就嫁到了婆家,备受婆婆的冷落和欺辱,最终骗过婆家人,来到了美国重新结婚成家;盈盈当年被丈夫遗弃,从富家小姐到贫苦百姓,过了十来年清贫生活后,跟一个美国人结了婚,来到了美国。
二、女性主义理论背景女性主义最早作为一种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于 19世纪末期的法国,后来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不仅包括初期女权运动争取各种政治权利的社会斗争,而且包含着在法律、教育和文化领域内批判与建构的理论研究。
千百年来,男性一直垄断着话语权以确保自身的绝对权威地位,女性则一直被认为是第二性或从属于他人的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夫者妻之天之说。
在西方,如同《圣经》所描绘的,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造成,female 和 woman 直接以 male 和 man 作词根, 表达了男权文化对女性持有的根本性的偏见女人是男人的一个旁枝末节,是男人的派生物。
西方女性传记电影中的女性意识
![西方女性传记电影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fb9f1e27453610661ed9f4c2.png)
西方女性传记电影中的女性意识摘要:美国女性主义(Feminism)思潮及其相关社会实践是一场具有思想革新、身体解放、政治参与、解构理性主义与父权制规约的社会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始于19世纪40年代的“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运动”,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妇女解放运动”推进,到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发展为带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女性主义运动”。
本文以美国电影为主的西方女性传记电影为载体,分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窥探其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权主义他者依靠独立反抗和解西蒙·德·波伏娃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女权主义者,作为萨特的终身伴侣,她缔造了契约式爱情的范例,作为文学家和女权主义者为我们所熟知。
波伏娃不承认女性自身存在缺陷,而是认为:“女人的特性,没有一种是女性先天结构强加给女人的。
而是由处境造出来的。
”正是社会环境使得女性不得不再婚姻中依附男性。
女性对男性的婚姻依附大体可分为精神依附和物质依附。
先看精神依附。
在《第二性》中,波伏娃写道:“结婚,是社会传统赋予女人的命运。
”波伏娃认为,在男性话语权主宰的社会,女性的婚姻是被迫的——“对于女性来说。
如果没有人想娶她们,从社会角度来看,他们简直就成了废品。
”闪此。
婚姻是女性与社会结合的唯一手段。
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女性不得不选择结婚。
而婚后“在作为个体的妻子与世界之问起中介作用的是男人,他将赋予她的偶然的、前后不连贯的生活以人的价值。
只有把她的生存交由他掌管时。
这种生存才会有意义。
”女性把自己的生存交由男性掌管,所以婚姻使女性成了男性的附庸;女人需要通过男人证明自己生存的正当性。
因此“不论她(在社会上)可能受到怎样的尊重,她终归是附属的、次要的、寄生的。
”1953年上映的美国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讲述了毕业于风气开放的伯克利大学的凯瑟琳·安·威利斯,前往著名的卫斯理女子学校教授艺术史的故事。
二战期间美国女性在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二战期间美国女性在社会的地位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1ea135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c.png)
二战期间美国女性在社会的地位和影响二战期间,美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战争期间,数百万美国男子被征召到军队中,这使得工厂和办公室等各个领域出现了空缺。
政府和雇主不得不转向女性募集劳动力来满足国家的需求。
因此,女性参与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并开始了他们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中的显著影响。
首先,在二战期间,女性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为男性被召征到战区,女性被聘请,填补空出的工作职位。
这些岗位不仅集中在女性通常所占据的领域,如护士和秘书,也包括制造业和其他蓝领工作。
事实上,大规模的女性入职劳动力市场甚至促进了一个新的趋势:职业女性。
这个概念认为,女性在工作场所中的成就与男性是平等的。
美国女性“玫瑰女工”在工业生产线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战争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其次,随着女性在工作中的显著表现和劳动力市场的扩张,她们开始在政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女性逐渐开始参与政治活动,争取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在这一时期,如女权主义运动的领袖贝蒂·弗里丹和格蕾丝·汤普森发起了女性的政治运动。
这些呼吁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从而导致了历史性的改变。
例如,战争期间,女性开始就在工业和社区领域中工作,这为她们争取到投票权打下了基础。
最后,二战期间,女性对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电视和电影行业的发展,女性开始在娱乐领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许多电影和电视节目都探讨了女性的主题,如“罗马假日”和“麦当娜”的音乐成为战后年代的代表。
这些作品反映出了女性对社会心态和文化偏见的挑战,展示了她们在主流文化中的基本地位和权利。
总的来说,二战期间美国女性在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得到了巨大提升,从逐渐崛起的职业女性到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中的新角色和影响,女性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为美国社会做出贡献和变革。
这些变化是持久的,它们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和世界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冷山》:男人千里返乡,悍妇守卫家园
![《冷山》:男人千里返乡,悍妇守卫家园](https://img.taocdn.com/s3/m/08762d78a98271fe910ef988.png)
影评知识影片《冷山》是一部描写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发生的故事,从一个在战争期间几经磨难的家庭悲惨境遇,从而反映了战争给普通百姓所带来的灾难。
影片的开始描述了一个生活美满而且尚算富裕的农场主家庭,漂亮的农场主女儿:艾达与一位帅小伙:英曼相识,两人很快坠入爱河,生活在偏僻的深山中的他们过着悠闲的仿佛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然而战争的爆发瞬间就撕碎了这美好的一切。
英曼被强征入伍,不得不远赴前线,再加上父亲去世、奴隶们的逃跑,让这位娇生惯养的艾达,一下子就成为了孤家寡人,独守农场的她不仅要忍受孤独和相思之苦,还逐渐陷入生存困难的窘境,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她,开始变卖家中的财物挣扎度日,但漫长的战争和动乱并不是那一点家底能够维持的,她逐渐陷入了饥寒交迫的境地。
而身在远方战场的英曼则在战争中饱历战火,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后,无限思念故乡以及自己爱人的他逃出了军营,踏上了漫长的返乡之路,然而满身伤痛的他,几乎被这近乎无尽的路途所湮灭,这一路上他饱受各种磨难(再苦点就赶上唐僧取经了),但终于凭借着在困难和危险面前的英勇与机智,在诱惑面前的坚定信念,以及好心人的帮助,他逐渐的看见了他魂牵梦萦的冷山。
而艾达这里也是命中遇贵人,在她穷途末路的当口,农场里来了一个女人:露比,这个泼辣勇敢的女人,给这座暮气沉沉的农场带来了生机,也教会了艾达各种生存的技能,逐渐的凭借两位悍妇的努力,她们在深山中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然而一群不速之客的到来近乎将她们艰难而快乐的生活瞬间摧毁,一帮趁着男人们都上了战场,肆虐乡野的盗匪出现了,在她们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头,那个艾达朝思暮想的身影出现在了那茫茫的白雪中,两颗饱受相思之苦的心再也无法抑制的纠缠在一起。
故事进行到这里,感觉上就应该英曼出手将所有的盗匪收拾掉,然后跟艾达一起过上美满的生活,故事将迎来大团圆结局,然而冷血的编导们只是让观众所期待的所有情节中的一个环节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就让整个故事的结尾一下充满了悲凉,一个圆满的爱情故事陡然间成了凄美的《泰坦尼克》。
战争摧残女人经典二战电影标本12个
![战争摧残女人经典二战电影标本12个](https://img.taocdn.com/s3/m/7ac83128dd36a32d73758184.png)
战争摧残女人经典二战电影标本12个关键词:战争、女人、爱情悲剧、二战电影、经典、标本1. 《情妇玛侬》(Manon,曼侬,法国,1949)战争爱情经典。
法国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Henri-Georges Clouzot)代表作。
根据法国新派小说经典《曼侬·莱斯科》(ManonLescaut)改编。
在1944年盟军登陆后的诺曼底被法国抵抗运动游击队从愤怒的村民手中救出的法国风尘女子与青年游击队员的爱情悲剧。
女主人公生就一副性感小贱人模样,不识道德为何物,既贪恋被情人宠爱的感觉,又极度贪慕金钱和虚荣,结果使自己和情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终造成1949年完全不可收拾的局面……现代电影版的曼侬故事,令人想见十八世纪同名古典小说名著中的曼侬和那位痴爱她的贵族骑士。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2. 《雁南飞》(Летятжуравли, or The Cranes Are Flying, or LetjatZhuravli, or MiprinavenTseroebi,仙鹤飞翔,苏联,1957)战争爱情题材经典黑白片。
苏联导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MikhelKalatozishvili)诗电影代表作。
根据苏联经典话剧《永生的人》改编。
1941年至1945年,美丽、丰盈的莫斯科姑娘被战争和寂寞所误的故事:当心许的恋人奔赴前线,当慈爱的父母双双毙命,当恋人的堂兄弟乘虚而入、霸王硬上弓……她就迷失了自己、陷入了泥淖……但不洁的肉体里却始终寄寓着存有幻想的灵魂……直到1944年,她才知道恋人早就在明斯克阵亡了……雁南飞,人未归,令人悲感难禁的命运和情感。
其间运用镜头语言表现特殊情绪尤其出色。
塔吉亚娜·萨莫依诺娃(Tatyana Samojlova)、阿列克塞·巴塔洛夫(AlekseiBatalov)等主演。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女演员特别提名奖。
3. 《真爱不流泪》(I Girasoli , or Sunflower, or Les Fleurs du soleil, or Sonnenblumen,向日葵、第二个月亮,意大利、法国、苏联,1970)意大利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的战争爱情题材作品。
梅丽尔·斯特里普银幕形象的女性主义意义
![梅丽尔·斯特里普银幕形象的女性主义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ccbb28284868762caaed5b8.png)
第 二卷
第一期
梅丽尔 ・ 斯特里普银幕形 象的女性主义意义
计
梦
407 ) 3 0 4
( 北 广播 电视 大 学 湖 北 武 汉 湖
【 摘
经典银幕女性 形象作 了一次梳理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 解 读梅 丽 尔・ 斯特 里普 所创造的银幕女性 形 象和她 所出演 的 影 片 , 女 性 主 义 理 论 和 影 片 分析 结合 起 来 , 义在 于 将 意 拓 展 和 丰 富 对 这 一 对 象 的认 识 和研 究 。
一
多 了某 种 更 深刻 的 意 义 ,梅 丽 尔 对 该 类 角 色 的 有 意选 择 了 帮 助 农 场 的 土著 人 她 大 胆 地 向 英 国殖 民 当 局 提 出 要 和 偏 爱 加 之她 对于 这 些角 色 的演 绎 使 女 性 主 义 意 义 的表 求 , 敢于 追 求 爱 情 的 自由 , 丹尼 斯 在 浪 漫 的非 洲 土 地 她 与 达 更 加 充 分 , 这也 是 她 如 此赢 得 女 性 观 众 青 睐 的 重要 原 上 发 生 爱 情 ,但 她 的 女 性 主 体 意识 又 让 她 没 有 因 为 爱 情 因。 丧 失 自我 , 努 力 追 求 爱 情 而 又 保 持 自我 独 立 的 尊严 , 她 她 个 性 化 的 女 性群 像 渴 望 在 感 情 上 与 丹 尼 斯 平 等 ,影 片 最 后 一 个 镜 头 是 得 知 1 、出 走 后 的娜 拉— — 乔 安娜 丹 尼 斯 飞 机 发 生 意 外 的消 息 后她 一 个人 独 坐 在 一 间 空 荡 乔 安 娜 是 美 国 七 十 年 代 中 上 层 妇 女 的 典 型 代 表 之 荡 的屋 子里 , 中 却 仍 充 满 信 念和 坚强 。 眼 她 所 遇 到 的 困境 也 是 当 时 许 多女 性 所 面 临 的 困境 。丈 4、 性 /女 性— — 苏 菲 人 夫 泰 德 在 一 家广 告 代 理 公 司 工 作 ,妻 子 乔 安 娜 是位 全 职 苏 菲 是 八 十 年 代 美 国 电影 中最 富 悲剧 性 的 形 象 。她 太 太 , 象 娜 拉 发 现 自 己不 过 是 丈 夫玩 偶 一样 , 安 娜 发 是 波 兰 人 ,在 二 战 中她 被 关 进奥 斯 维 辛 集 中营 同 成 千 上 就 乔 现 丈夫 只 忙 于 工 作 , 自 己漠 不 关 心 , 对 自己除 了家 务 之 外 万 的犹 太 人 一 样 遭 受 纳 粹 非人 的虐 待 。 她 因 为错 误 的 选 毫 无 存 在 价 值 ,于 是 对 自己产 生 怀 疑 ,毅 然 决 定 离 家 出 择 使 自 己的 两 个 孩 子 丧 命 而 自 己苟 活下 来 ,没 有 尽 到 一 走 , 外 面 的 世 界 寻 找 自 己生 活 的 意 义和 价 值 , 走 后 的 个 母 亲 应 尽 的责 任 。 她 不 得 已又 充 当 了德 国军 官 的性 奴 到 出 乔 安 娜 很 快 找 到 了工 作 , 起 了 服 装 设计 , 月 收 入 比丈 隶 , 后她 与 一 个 共 患 难 的 犹 太 青 年 来 到 纽 约 生 活 , 而 搞 每 战 然 夫 还 要 多 , 可 以结 交 新 的 朋 友 7 , 即使 是 这 样 , 也 对 往 事 可 怕 的回 忆 无 时 不刻 不 在折 磨 着 她 ,她 最 终 选 择 也 但 她 并 不 心 安 ,她 还 是 回来 了 , 回来 与 丈 夫 争 夺 儿 子 的 抚 养 了 自杀 的方 式 , 精 神 失 常 的犹 太 青 年 双 双 结 束 了 生命 。 和 权 , 最 终 寻 回 自 己 曾抛 弃 的 家 庭 、 并 儿子 和 亲 情 。 这 个 形 对 苏 菲 作 为一 个 女 人 、一 个 母 亲在 战争 中和 战争 后 人 性 象 似 乎 正 好 回答 了 当年 鲁 迅 先 生 曾提 出的 问题 : 娜 拉 出 的 变态 和扭 曲 的刻 画是 对 苏菲 这 个 形 象 的 点 睛之 笔 。 “ 5 婚 姻 道 德 与 情 感 追 求 的 两 难— — 弗 朗 西 斯 卡 、 走 后 怎 样 ?” 。没 有 了社 会 的 外部 因素 , 有 了经 济压 力 , 没 弗 朗 西 斯 卡 是 中 国 观 众 对 梅 丽 尔 ・ 特 里 普 所 扮 演 斯 女 性 在 七 十 年 代 后 期 的 时 候 能 够 走 出 家 庭 过 独 立 生 活 了 , 然 而 结 果 怎 样 呢 , 女 性 因 此过 上 了独 立 幸 福 的生 活 的 艺术 形 象 中最 为熟 悉 的 一 个 。她 生 活 在 美 国 乡村 麦 迪 吗 ? 绕 了个 圈 , 安 娜 又 回 来 了, 安 娜 的 问题 带 给 了我 逊 , 有 一 个 美 好 的 家 庭 , 摄 影 师 罗 伯 特 的偶 然 出现 却 乔 乔 拥 但 扰 乱 了 这个 农妇 生活 和 内 心 的 平 静 ,四 天 的激 情 相 爱 却 们 对 女 性 问题 新 的 思 索。 以 无奈 分手 而告 终。 一段 意 外 而 美 好 的 感 情却 使 弗朗 西 2 、超 越 时 代 的 “ 自由 女 性 ” — 莎 拉 — 理 情 莎 拉 ・ 德 拉 夫 是 八 十 年 代 西 方银 幕 上 出现 的最 神 丝 卡 陷入 了婚 姻 道 德 与 情 感 追 求 、 想 与 现 实 、 感 与 理 伍 当罗 伯 特 提 出私 奔 时 , 朗 西丝 卡陷 入 弗 秘 、 令 人 费 解 的女 性 形 象 。 拉 传 说 被 一 个 法 国 中尉 玩 性 的两 难 选 择 中 , 最 莎 承 弄 后 抛 弃 , 是 她 被 沦 为 伦 理 道德 谴 责 的对 象 。 的神 秘 了痛 苦 的 思 考 并最 终 泪 别 恋人 , 担 起 家 庭 的责 任。女 性 于 她 而 不 可 思 议 的 言 行 引起 了 一 个 富 家 子 弟查 尔 斯 的 好 奇 , 独 立 意识 与 家庭 责任 之 间 的 冲 突 在 弗 朗 西 丝 卡身 上 充 满 在 接 触 中 他 爱 上 了 这 个 遭 到 一般 人 唾 弃 的神 秘 女 子 , 却 张 力 , 人 思 索。 令 惊 异地 发 现 她 并 不 是 人 们 所 说 的 那 种 不检 点 的 女 人 , 反 6 现代 版 的达 洛 卫 夫 人— — 克 丽 莎 、 而 发 觉 她 具 有 对 高 尚 事 物 的追 求 和 真 实 自然 的 性 格 , 她 克 丽 莎 是 影 片 中 三 个 不 同 时代 女性 中 的 一 个— — 二 似 乎 是 为 了 追 求 自由 而 不 惜 受人 嘲 讽 , 自甘 为人 误 解 的 十 年代 的女 作 家 弗 吉 尼 亚 ・ 尔夫 , 十 年代 的 劳 拉和 二 伍 五
二战中的女性角色
![二战中的女性角色](https://img.taocdn.com/s3/m/a6f3ca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4.png)
二战中的女性角色第一章国际背景下的女性角色在二战期间,女性在世界各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女性在战争中扮演了多样的角色,展现了她们的勇气和毅力。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个重要国家和地区的女性角色。
一、英国女性角色英国在二战期间的女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战争初期,大量的男性被征召入伍,因此英国女性不得不承担起传统上男性担负的职责。
她们参与了军队、工厂和医疗等各个领域的工作。
1. 军队许多英国女性加入了军队,担任通信员、护士和物资供应员等职务。
她们在前线为士兵提供医疗援助和后勤支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二战期间担任了军队的一名军官。
2. 工厂英国女性在工厂中工作,生产军火和其他军事物资。
她们参与了飞机制造、子弹生产等关键产业,为军队提供了必要的装备。
这种参与使得英国战争产能得到了提升,对英国战争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3. 传媒英国女性还参与了传媒行业,成为了记者和广播员。
她们报道了战争的最新动态,为民众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女性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采访战地,向人们传达战争的现实和影响,为国家的战争反抗提供了支持。
二、苏联女性角色苏联女性在二战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苏联,女性参军的比例更高,并且在战争中扮演了各个职能的角色。
1. 红军士兵苏联女性参军比例之高,在战争中担任红军士兵的数量庞大。
她们与男性士兵一样,参加了攻城掠地、航空作战等各种任务。
苏联女性士兵表现出了极大的英勇和坚忍,为国家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2. 护士苏联女性在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扮演了护士的角色。
她们在前线的临时医院中救治伤员,经历了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围城战等重要战斗。
她们的无私奉献和医疗技能给了伤员们宝贵的生命线。
三、美国女性角色美国女性在二战中也多样的角色,对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妇女军事辅助队美国成立了妇女军事辅助队(Women's Army Auxiliary Corps,简称WAC),为军队提供了各种非战斗工作的人员。
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之女性主义评析
![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之女性主义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f7af7aec3a87c24128c4ff.png)
48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 Review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之女性主义评析田 苗追求自由和自由精神一直以来都植根于西方文明之中,但是自由的拥有并不是个人天生的本能,它以个体精神和心灵的独立为前提。
自由的实现需要个体具有自我意识,能够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束缚客观地审视自我,只有勇敢地具备自我评价能力,才能使个体的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实现自我价值。
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演绎的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群年轻且进步的知识女性的生活画面。
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美国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的前夕,当时的美国正处于二战后的一个巨变时期,整个社会的环境是劝说在二战中离开家庭,迈入社会的妇女们重新回家,倡导女性重新回归于家庭,满足舒适安逸的家庭生活,成为贤妻良母式的“理性女性”。
这个时期进步主义教育遭到冷遇,美国当时的许多女子学院都将培养“贤妻良母式的完美女性”作为本校的目标,影片之中的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 )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当时社会和历史的一个见证和缩影,这所女子学院并不是培养有独立见解、创新意识的社会女精英,而是专为上层社会的男人调教贤妻良母,培养优雅端庄的淑女。
在这所有名的女子学院里,女学生们绝大多数都来自美国的上流家庭,有非常良好的教育背景,她们虽然天资聪颖,但很多也将嫁入豪门作为自己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西蒙·波伏瓦 ( Simone de Beauvior)是法国一位杰出的女性主义作家,她在所发表的一部著作《第二性》(The Second Sex)中提到:“女人不是生就的,而是逐渐成就的。
”[1]相对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的男性来说,波伏瓦揭示女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以来作为“他者”的身份存在,女性被教以适当的行为方式,比如说怎样像淑女一样做事,【作者简介】田 苗,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美国文学、跨文化交际研究。
二战中的女性女性在战争中的角色与贡献
![二战中的女性女性在战争中的角色与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014361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b.png)
二战中的女性女性在战争中的角色与贡献二战中的女性:战争中的角色与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战已经成为全球历史上最为关键和影响深远的战争之一。
对于世界各国来说,二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在这场战争中,女性不再局限在家庭和社会角色中,她们的地位开始逐渐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二战中女性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她们在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一、妇女组织和志愿者女性在二战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们积极参与了妇女组织和志愿者活动。
许多妇女组织在战争期间成立,主要任务是为战争努力提供支持。
这些组织通过向前线士兵提供食品、衣物和医疗设备等物资来帮助战斗。
此外,这些组织还提供了心理辅导和支持,使士兵能够在战争的艰难环境下保持士气。
二、护士和医疗人员在二战中,大批女性加入了军队的护士和医疗人员队伍。
她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奋勇救助受伤的士兵。
护士们通常处于战争的前线,经历了恐怖和悲伤的现实。
她们不仅提供了急救和治疗,还给士兵以心理上的安慰与支持。
在这个阶段,护士不仅展现了她们的同情心和努力,还为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工厂劳动力在二战期间,女性也成为了工厂劳动力。
许多男性被征召入伍,因此工厂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维持战争产业的生产。
女性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在工厂中从事制造武器、弹药和其他军事用品的工作。
她们挑战了传统的社会观念,为国家安全和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情报和抵抗活动许多女性在二战期间也参与了情报和抵抗活动。
她们利用她们作为普通人的身份,搜集敌方情报并传递给盟军。
这些女性承担着巨大风险,因为一旦被敌方发现,她们将面临严重的惩罚。
然而,她们的贡献不可谓不重要,她们为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夜间巡逻任务除了前线工作和情报活动,女性还参与了夜间巡逻任务。
在这些任务中,她们主要负责监视敌方行动并保卫家园。
这需要大胆和果敢的行为,而女性勇于承担这些任务并且表现出色。
她们的努力为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当战争结束后随着战争的结束,女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和经济的面貌。
解读二战后美国黑人戏剧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解读二战后美国黑人戏剧中的女性主义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59fc49a6529647d272852a1.png)
第34卷第3期Vol.34N o.3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4年3月20日M ar.202014·9·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4.03.005美国的戏剧同美国历史一样,都是很短暂的。
从殖民地时代起到19世纪初,戏剧在成就上远逊于同时期的散文、诗歌和小说,直到20世纪初才渐趋成熟,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赶上了世界水平。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剧坛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过去被视作代表边缘文化与亚文化的戏剧群落,如黑人戏剧、拉丁裔戏剧、亚裔戏剧、同性恋戏剧、女性戏剧,也开始融入当代美国戏剧主潮,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表现自己的艺术风格。
其中,美国黑人戏剧是这些当代戏剧群落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支。
黑人剧作家们试图摒弃白人的戏剧模式,用独立的、有战斗气息的戏剧艺术唤起广大黑人群众。
与此同时,作为妇女运动的直接产物,女性主义戏剧受到黑人民权主义思潮的巨大影响,在70年代以后进入了繁盛时期。
剧作家们通过戏剧宣传提高妇女自我解放的意识,并通过剧院表达女性对生活的认识以及她们的希望、情感与梦想,用戏剧的形式把深埋在心中的东西展现在观众面前,也通过戏剧来认识自我。
80年代末,收录于《黑人剧院的新剧作》一书的16部剧作真实地刻画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并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了美国当代黑人剧作家,特别是身兼双重身份的黑人女戏剧家们在创作视角和切入点上的变化。
六七十年代,黑人剧作家们往往关注有关争取种族平等、抵制种族歧视的主题,而《黑人剧院的新剧作》中收录的作品则将视角转向了黑人家庭内部的对立、矛盾和冲突,特别是黑人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对立、矛盾和冲突。
事实上,这一主题上的转变将种族问题上升到了人和两性关系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美国女性主义思想对黑人女性的影响。
身为少数族裔,美国黑人的处境已尤为艰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妇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妇女](https://img.taocdn.com/s3/m/2eca8f9dd0d233d4b14e6976.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妇女作者:何黎萍《光明日报》(2016年04月16日11版)一般来说,当人们肯定美国妇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出的贡献时,都极力赞扬二战对提高美国妇女地位的作用,认为二战是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又一个转折点和“春天”。
然而,同样存在的事实是,传统的性别观念与性别制度并没有在二战中消失,性别歧视现象与妇女对二战的贡献相伴而行。
其实,妇女作用的彰显和地位的改善只是战争的间接结果,战争的本质从来不是以改善女性地位为目的。
自古以来战争都被认为是男性较量的场所,所谓“战争让女人走开”的传统长期将美国妇女排斥在战场之外。
所以,在二战前的美国历次战争中,妇女从未被国家征召入伍。
然而,战争所拥有的政治意义会最大程度地激发人们(包括女性)的爱国主义激情。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宣布参战后,美国妇女立即以女公民的身份,公开提出为国家效力、参军入伍的请求。
经过艰难斗争,国会终于在1942年5月通过了建立陆军妇女辅助军团的法案。
美国妇女首次以准军人身份进入所有需要并适合女兵担任的“军职专业”岗位。
1943年7月,国会又通过了建立陆军妇女军团的法案。
从此,妇女获得了陆军部队真正的军人身份。
这标志着妇女传统性别角色的转换。
妇女一旦占领陆军这个滩头堡,其他军种也向妇女敞开大门。
1942年7月,海军建立了妇女自愿紧急服务队;11月,海岸警卫妇女预备队产生。
1943年2月,建立了海军陆战队妇女预备队;8月,创立陆军妇女航空队。
除了陆军妇女航空队始终保持平民性质外,其余组织都成了真正的军队。
此外,二战前就已经存在的陆军护士军团和海军护士军团也被接纳为军队的一部分。
起初女兵在国内服役,随着战事需要,她们被派往海外。
大部分被派往欧洲战场,其次是西南太平洋战区,然后是在北非、东南亚、中缅印、中东、加拿大、波多黎各等地服役。
虽然她们并没有作战指挥,只是协助军队做勤务工作,但是却在如下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美国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在电影中的表现研究
![美国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在电影中的表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a6753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0.png)
美国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在电影中的表现研究摘要:女性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法国,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通常来讲,西方现代女性主义的发展共有三次浪潮,其中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美国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对美国乃至世界的社会和文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电影是大众传媒中的一股强劲力量,在反映社会与文化的同时影响着二者的形态与发展。
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同时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推动了女性主义电影的出现与进展,促进了女性的自我发展与进步以及女性地位的提升。
本文运用例证分析、对比分析及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探究与分析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在美国同时期电影中的相应表现,试图从女性主义与电影的视角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的历史与演进。
关键词: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美国电影;美国文化1.引言当今世界,女性群体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勇敢而坚定地发出“我想、我敢、我能”的声音,鞭策、激励更多女性大胆探索,努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
女性的发展不仅关乎女性自身,也会影响家庭和下一代,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回望社会历史进程,女性在追求自身发展与进步的道路上,始终展现着勇毅、坚韧、积极进取和不屈不挠的力量。
为了为女性争取应有的权利,积极追求发展与进步,女性主义于18世纪末首次出现在法国,并在短时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
从那时起,女性就开始有组织地通过一系列的运动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
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一般分为三次“浪潮”[[1]],其中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美国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对美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美国女性的教育、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电影是大众传媒中的一股强劲力量,其在反映社会与文化的同时影响着二者的形态与发展。
美国的电影业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美国的电影业在20世纪30年代步入第一个黄金时代并持续了将近20年。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女性的角色与贡献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女性的角色与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bc8192d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2.png)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女性的角色与贡献女性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她们不仅在前线战斗,还在后方担任了重要的工作和家庭职责。
本文将探讨女性在这场战争中所起到的角色以及她们为战争胜利所做出的贡献。
一、妇女作战虽然女性在二战期间没有成为正规战士,但她们积极参与了战斗行动。
例如,苏联成立了“女子布尔什维克”部队,由女性组成,她们在战场上表现出了优秀的勇气和技能。
同时,法国的抵抗运动中也有许多女性积极参与,扮演情报员、联络员等重要角色。
二、后方工作除了在战场上,女性在后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她们参与了工厂的生产,补充了军队所需的各种物资,如武器装备和军用飞机。
此外,她们还担任了护士、救护车司机等医疗工作,为伤员提供了关键的护理支持。
三、妇女助于家庭在战时,许多男性被征召入伍,妇女们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她们独自照顾家庭,照料子女,并且在保持经济运作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妇女们管理家庭财务,确保家庭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
四、女性所承受的痛苦与牺牲除了她们在战争中的贡献之外,女性还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
她们的丈夫、父亲和兄弟可能会战死沙场,留下她们独自面对生活的艰难。
许多妇女不得不应对丧亲之痛,同时还要照顾其他家庭成员。
五、女性带来的变革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女性在社会和家庭角色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她们证明了自己在战争中的价值和能力,为争取平等权利打下了基础。
这场战争对于推动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催生了女性参政权、职场平等等社会变革。
结论女性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们参与了战斗,承担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并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们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致敬。
新世纪以来中美二战题材电影比较研究
![新世纪以来中美二战题材电影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03601b277232f60dccca146.png)
新世纪以来中美二战题材电影比较研究作者:樊超来源:《声屏世界》 2020年第2期樊超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电影作为最有力的艺术手段在战争前后和期间都以不同形式表达不同的看法。
中国作为受苦难的国家之一和作为“救世主”的美国对于二战题材把握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不同。
文章主要从界定研究对象开始到解析中美二战题材电影的创作背景和概况,再到对中美两国二战题材电影进行多方面详细比较,最后对此类电影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新世纪中国美国二战题材电影比较新世纪以来中美二战题材电影比较一、人物形象塑造。
中国二战题材电影人物形象塑造具有多样性和立体性。
新世纪以来,中国二战题材电影中的人物塑造较以前而言,逐步从主要英雄人物过渡到人物群像化,比如2009年的《南京!南京!》中英勇牺牲的国民党军官陆剑雄。
刘烨饰演的陆剑雄在南京被攻占后领导仍然驻守城内的士兵奋勇抗战,这一内容占据了影片三分之一篇幅。
该片中高圆圆饰演的姜老师和留守的安全委员会的人员维持着安全区难民营的生活,姜老师是一位彻头彻尾的高尚的人,她极力保护着安全区的女孩子不受伤害,频繁救下即将赴死的男人们等。
影片里拉贝的秘书唐先生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人物,他为了保护家人而出卖同胞,在看清楚了日本人的面目后幡然悔悟,因内疚用自己性命换回了另一人的性命。
残暴的日军队长、受苦难的慰安妇们、良心发现的日本士兵角川,导演陆川不是在刻画描绘一个人物,而是许多人物。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说哪个人就是绝对的主角,在战争的蹂躏下,不同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该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多样化也是该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东京审判》里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法官梅汝璈看起来是本片的主角,但他的戏份并不多,影片不仅将镜头给予了法官们,还将镜头给了战犯和日本的平民百姓。
《金陵十三钗》里有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约翰·米勒,受战火折磨的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士兵,还有挺身而出救人的风尘女子(玉墨)。
析二战中美国妇女在女性电影中的形象
![析二战中美国妇女在女性电影中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19beff07f90f76c660371a5a.png)
作者: 姚刚[1]
作者机构: [1]上海政法学院,上海201620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9-10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美国妇女;女性电影;主流文化
摘要:美国社会主流文化赋予妇女作为家庭中妻子和母亲的社会角色,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美国的宣战使美国妇女受到鼓励离开传统的家庭生活去参与战争。
同时,20世纪40年代是好莱坞的黄金时期,制作了大量的女性电影。
本文选取了两部影响较大的表现战争与女性的女性电影《骄傲呼唤》和《忠勇之家》,通过分析两个女性主人公无论身在战场还是守在后方都勇敢地面对战争的考验和生活的巨变,探讨美国妇女角色的调整和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学术论坛OV I EL I TE RATURE电影文学2011年第2期析二战中美国妇女在女性电影中的形象姚 刚(上海政法学院,上海 201620)[摘 要] 美国社会主流文化赋予妇女作为家庭中妻子和母亲的社会角色,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美国的宣战使美国妇女受到鼓励离开传统的家庭生活去参与战争。
同时,20世纪40年代是好莱坞的黄金时期,制作了大量的女性电影。
本文选取了两部影响较大的表现战争与女性的女性电影 骄傲呼唤!和 忠勇之家!,通过分析两个女性主人公无论身在战场还是守在后方都勇敢地面对战争的考验和生活的巨变,探讨美国妇女角色的调整和转变。
[关键词] 美国妇女;女性电影;主流文化一、美国妇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转变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妇女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主流文化价值观规定了妇女的社会位置和角色:家庭中的女儿、妻子和母亲。
但当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妇女又被要求牺牲自己的利益,调整自我,满足社会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妇女共同面临着战争的考验和生活的巨变。
美国作为盟国军队给养与武器装备的主要供应国,其在战时无法单纯依靠雇佣失业的男性公民来完成它的生产定额。
所以,解决劳动力资源缺乏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寻求妇女的支持。
1942年中期,美国政商两界迅速转向发起一场大众运动。
这场运动的舆论领袖之一埃莉诺∀罗斯福就曾主张让妇女尤其是家庭妇女如男人们一样更多地参与到战争事务中来。
1943年,战时人力委员会运用报纸广告、广播甚至地方影院放映的电影来鼓励妇女参加工作,下面就是一则当时的户外广告:穿着工作服的母亲们,在这个带来时机的行业里我能做什么呢?如果你钉过纽扣,或用机器做过扣眼,那你就可以去学做飞机零件的点焊工作;如果你在家里的厨房使用过搅拌器,你可以去学使用钻床;如果你能依食谱正确地做蛋糕,你可以学着给炮弹填药。
这些运动共同反映了美国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转变:鼓励美国妇女离开传统的家庭生活去参与战争。
但其中的矛盾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提倡妇女像上则广告描述的那样,在工作中充分利用她们的家务技巧,这无疑激起了女性对自身能力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战时工作是妇女应尽的爱国之责,这些工作是暂时的缓解战争危机之举,战后遣散妇女是必然的。
这场运动所提倡的观念在督促女性显示自己的能力,而又不能超越传统的束缚方面是矛盾的。
但毫无疑问,战争影响了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妇女的态度,从而改变了女性劳动力的性质,并重新定义了女性的工作。
首先,工作女性尤其是已婚工作女性在人数上以及在组成多样性上的增长。
在二战期间,妇女史无前例地最大范围的被列入劳动大军里。
在战争期间大约有六百万女性参加了工作,就业女性的比例由25%上升到57%。
最重要的变化在女性劳动力的构成方面:四分之三的新行业的女工是已婚的,而这是一个进步发展的征兆。
在战前,单身女性只占女性人口的27%。
其次,妇女工作范围扩大。
这六百万妇女中的大多数人从家庭劳动中摆脱出来,一些开始从事国防业的工作,而这些工作以前只属于男性。
总之,美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在二战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同时这种改变是受限于战争突然爆发、人力短缺的暂时的历史背景之下。
美国主流社会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充满矛盾的要求也体现在同时期好莱坞的女性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塑造上。
二、好莱坞的女性电影作为一种有力的大众文化和社会机构,20世纪40年代好莱坞的电影在当时美国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在1941年12月17日爆发珍珠港事件之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建议好莱坞支持战争工作。
他说美国电影是我们让美国的公民获得信息和娱乐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美国电影的深远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影响观众的观点看法上,甚至影响到政府政策的抉择。
#女性电影∃这一术语的起源无从考究,但是对于看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长大的美国女性来讲,这一术语并没有什么深奥而令人费解的地方。
它可以指一类以成年女性为主人公,以主要吸引女性观众为目的的影片。
三、二战期间女性电影中的美国妇女%%%烈士或士气之源战争当中的女性属于特殊时空当中的独特群体。
这种类型电影描述那些鼓舞士气的、有时为了抗敌大业而牺牲自己的女性。
如一则点明了战时两性责任的香水广告所言:#他的责任&&服役%%%她的&&鼓舞士气。
∃为了赞扬美国妇女的内在力量,战时情报办公室的#女性力量∃广播节目宣扬了女性作为士气之源的观点:#女性力量!&&是创造生命,承载生命的力量;是鼓舞男人勇敢作战,保护孩子的力量&&∃不论身处战场还是留在家中,这些电影里的中心女性角色在战争的残酷面前都表现出坚强果断、积极睿智;在遭遇由战争所带来的失夫丧子的巨大痛苦面前也能表现出坚强与不气馁。
就参与战争而言,这类影片所虚构的女性包括那些积极参与者( 骄傲欢呼!,1943)和那些与男人们比起来参009M学术论坛OV I EL I TE RATURE电影文学2011年第2期与性远没有那么关键和危险的女性的个人奋斗和牺牲( 忠勇之家!,1942)。
她们更加依靠自己与彼此来共同照顾孩子,共同为支援战争尽一份力。
无论这些影片的素材是否直接与战争相关,影片中所提起的问题和所代表的价值观却是被强加于当时观众的。
没有哪部战时电影在宣扬直接参战方面能比派拉蒙公司的 骄傲欢呼!(So P roud l y W e H ail ,1943)更热情了。
这部电影讲述了八位在巴丹半岛战役中幸存下来的陆军女护士的故事。
这部电影取材于美国陆军护士部队。
作为一支特殊部队,这些护士构成了叙述的焦点即女性团体及其共同努力。
这部电影对于陆军女护士这一形象的构建明显是矛盾的。
人们可能会问:派拉蒙公司最性感的女明星们%%%克劳德特∀科尔伯特、保利特∀戈达德和维洛妮卡∀莱可怎么就成了既能保持吸引观众的魅力,又能令人信服的生活在炮火硝烟下的女性呢?要知道这些女人是要在坑道当中连续生活数周的。
即使在最不可忍受的条件下,电影中还是存在着具有好莱坞特点的女性因素。
戴维一定要借条裙子才参加在炮火中举行的简短的婚礼:即使身边是清一色的美国男兵,她还是坚持自己的女性身份。
当这群女人准备重新回到正常生活中,在穿了数月的战靴后再试着穿回高跟鞋时,一个护士嘲弄说:#高跟鞋&&吸引男人的法宝。
∃这表明在经历过战争的血与火的洗礼后,她们需要重新调整以回归女性的身份认同。
虽然由于战时化妆品匮乏,护士们多是素面朝天,但她们依旧被看成女人,实际上她们的女性身份是她们在军队中的主要作用之一。
在巴丹半岛陷落前夕,女主人公曾建议让她那些对战事已无任何帮助的姑娘们撤到安全的地方,一位男性指挥官则在前线指出了女护士们的作用:#在这里,你们对于士气的鼓舞比什么都重要。
看到你们这些姑娘在身边士兵们就备受鼓舞。
∃然而, 骄傲呼唤!暗示了一种少见的女性在力量与自治方面的潜能。
电影中一处常被引用的片断能表明战地护士在鼓舞士气、勇于牺牲方面的作用。
奥利维亚在最初被描绘成一个对日本人充满仇恨的女性角色。
她的未婚夫在珍珠港事件中丧生,落寞的她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一部分都处于一种自暴自弃的状态。
在一次从巴丹驻地匆忙撤退的过程中,这群姑娘的住所突然被日军包围起来,而她们只有一颗手雷来御敌。
在这个众人性命攸关的时刻,奥利维亚挺身而出,一把抓过手雷说:#别了,戴维,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要么死一个,要么我们都得死&&别了。
∃这个形象是镇定自若、坚毅果敢的,同时也展示了力量和浩然之气。
炸弹炸死了所有敌军的同时也炸死了奥利维亚。
就社会接受的层次来讲,这部电影毫无疑问鼓舞了无数辛勤工作、薪水微薄而又不被认同的美国妇女。
而1942年的 忠勇之家!赞扬了女性在国内战线所面临的巨大危险前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女性一身二责,既是战士也是母亲,作为战士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作为母亲要保证社会结构的持续性。
这部电影获十二项奥斯卡提名,并赢得了其中的六项(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女配角,最佳剧本和最佳黑白摄影奖)。
本片创造了十年内第二高的票房。
本片开场就向观众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米尼弗夫人,一位建筑师的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提着购物袋在伦敦街头匆忙地跑着。
#我知道这很蠢,也有些过分,我先生不知会怎么说这事,但我必须得买。
∃通过她买了一顶昂贵的帽子这件事,影片从一开头就告诉观众这是一部女性电影。
然而,女主人公温馨的家庭生活遭到了严重的干扰,家也由后方变成了前方。
更多意外的发生考验着米尼弗夫人。
她的丈夫成了空军军官,大儿子维因也加入了空军,炸弹就在她家附近爆炸。
维因的未婚妻卡罗尔被炸死了。
作为家中的主心骨,她必须挑战自己,极力维护这个家庭。
影片中有些令人难忘的有力描述。
场景之一是她在自家厨房里发现了一个纳粹的飞行员。
身上的母性情感差点让她去照顾那个和她儿子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然而,她克服了女性的柔情,解除了他的武装,并报告了警察。
她不畏惧德国人,在德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他们永远也不能占领英国。
当她和卡罗尔驾车送维因去机场的时候,发生了一起紧急情况,在他们的头顶发生了一场空战。
仰望着天空,米尼弗夫人代表着二战期间后方女性身上所具有的力量。
她不仅象征着后方,也象征着反法西斯的斗士。
她从一个帽店里的天真甚至有些愚蠢的女人变成一个勇敢的战士。
因此电影以她的名字命名。
作为一名战时的女性,她挑战了传统的认为女性是#柔弱的∃的观念。
米尼弗夫人的形象冲击了二战前美国城市和乡村女性争着成为主流思想的代表所带来的完美平衡。
她是一个典型的生活在乡村的中产阶级的家庭主妇,愉快而尽心地为家庭忙碌着,尽管如此,并不妨碍她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忠勇之家!这部电影成功地宣扬了它的主题,鼓舞了民心士气,甚至连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评价# 忠勇之家!抵得上战场上的六个师∃。
总之,好莱坞20世纪40年代的这两部电影 骄傲呼唤!和 忠勇之家!中的女性角色都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主流社会由于战争缺乏人力而对女性的角色做出的调整和改变,即无论女性是身在战场还是守在后方都应该坚强勇敢地面对战争的考验和生活的巨变;另一方面仍然保持了女性传统角色的任务:妻子和母亲。
因此,20世纪40年代好莱坞的女性电影诠释、强调、赞扬和传播了当时主导的文化潮流;同时它们也有助于展示并普及社会中的新崛起的文化潮流。
[参考文献][1]S W als h And rea .W o m e n s F il m and F e ma le Experie n ce 1940-1950[M ].Ne w York :Praeger Special Stud i es ,1984.[2]Ros alyn Baxandal,l L i nda Gordon,Su s an Reverby ,ed .Am eri ca s W orki ng W o m en:A Doc um entary H ist ory %1600to t he P rese n t [M ].N e w York :V i ntage Book s ,1976.[3]D Ann C a m pb el.l W i ves,W orkers and W o m anhood:Am erica dur ing W orl d W ar II[M ].Un i versity ofN ort h Caroli n a ,1979:17-18.[4]M il k m an Ru t h .W o m e n s W ork and E cono m i c Crisis :So m e L essons of t h e G re a t De pression [J].Rev i e w of R ad ic a l P olitic a l E cono m ics ,1976,8(01).[5]Ketz Lou ise B el ebo.f (M anag ing e d itor )D ictionary of Am eric an H istory Vol um e V II[M ].New York:Charl es Scri bner s Son s ,1976.[作者简介]姚刚(1978% ),男,吉林四平人,硕士,上海政法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国文学及英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