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市发展村级物业经济的五种模式及初步成效

来源:湖州市农业局发布时间:2010-05-05

近年来,湖州市积极顺应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的新形势,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以持续增加村级集体稳定性收入为工作重点,以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为基本动力,以大力发展物业经济为主要形式,着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效。2009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达到 84037万元、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79.66万元,分别比2007年、2008年增长23.1%、15.3%,年均增长19.2 %;其中村级物业经济的收入已占收入总数的20以上。

一、发展模式

1、留地利用型。积极鼓励引导城镇规划区内土地被征用村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建标准厂房、写字楼、专业市场、宾馆、民工宿舍、商铺店面等物业项目,获取稳定的租赁收入。如湖州开发区陈板桥村利用33亩村级留用地建成2.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5000平方米与之配套的职工宿舍楼,每年租金收入达200多万元。吴兴区环渚乡邵家墩村利用村级留用地投资建设2980平方米综合大楼、4539平方米标准厂房等物业用房,面向社会招租,年租金达50万元。

2、盘活存量型。鼓励村级组织以村庄整治为抓手,通过收购、置换等途径,对集体旧的老办公用房、会堂、学校、厂房、仓库等房产、存量建设用地以及农户废弃

宅基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通过改建、新建物业房产的形式,对存量、闲置资产、土地进行盘活,增加物业租赁收入。如吴兴区东林镇青联村针对该村老粮食加工厂房破败不堪,停办已久,但占地面积较大,区位也较佳的实际,于2008年以此地块为基础,启动实施了占地面积4亩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建造1600平方米标准厂房及办公用房等设施,以厂房出租的形式引进个私企业,每年增加村级收入6万元。

3、异地发展型。对一些受规划限制、发展条件较差的村,积极帮助创造条件,引导这些村在区位条件较好的区域或城镇规划区,兴建或购置物业房产,增加村级集体资产和物业租赁收入。如开发区杨家埠镇黄芝山村等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在市、区、镇三级的支持下,每村各投资90万元左右集中购置亿丰建材市场的商铺,通过返租,每村每年可获租金收入约5-8万元。南浔区双林镇显洪村、黄泥兜村、勤裕村在镇政府的协调下,各投资40多万元,在集镇工业功能区集中购置了3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每村每年可获出租收入5万元。

4、整理置换型。积极引导村级组织对宅基地、废弃矿山进行复垦,争取复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地指标在本村域内难以使用的,通过乡镇政府协调,置换到城镇、工业功能区等区位条件较好的地方供村里发展物业经济。如长兴县夹浦镇月明村通过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1800多亩,通过配套规划建设工业小区和商贸用地,村集体每年固定收入从30多万元增加到80多万元。南浔区和孚镇复乐村利用复耕项目指标置换,在长超集镇规划区内征用1000平方米土地,建造物业用房3层共计

3110平米,用于出租,年出租收入超10万元。

5、规划调整型。对一些块状经济发达、二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好的村,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促进产业集聚、用地节约为导向,结合中心村和独立工矿点布局,为这些村规划安排一定的二、三产业发展用地空间。如德清县禹越镇将全镇备用建设用地留出十分之一即100亩,因地制宜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天皇殿村丝绵加工集聚区、三来村等村级工业孵化器等。通过建设标准厂房,一方面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另一方面兼顾各村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增加集体收入来源,变“输血”为“造血”。

二、基本成效

村级集体经济尤其是物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物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村里开辟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通过资源的统筹调配,发展平台的统一搭建,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不难减轻了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入负担,而且为提供农民福利、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尤其是一些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多的村,通过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还让农民每年得到集体资产分红收入。实践证明,村集体经济发展好,农民收

入就高。

三是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较好地解决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短缺,为农村基础设施兴建、人居环境改善、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四是保障了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村级班子为民办事能力,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增加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顺利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遂昌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解放思想迎难而上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来源:厅经管处发布时间:2009-12-10

遂昌县200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数为1800万元,其中年经营收入一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有248个,占总村数的6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这一难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政策、筹措资金、制定方案、落实措施,从2007开始把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县新农村建设七项行动计划的首项,进行重点抓。

一、在行动目标上找准定位。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时,由于没有很好把握统分关系,土地到户,山林到户,资产到户,过分强调农户分散经营,忽视村级集体统一经营,导致集体经济不断弱化,村级组织作为组织者和领头雁作用难以得到发挥,村级组织的基层堡垒作用受到削弱。村级集体公益事业无钱兴办,只能靠上级补助维

持运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举步维艰。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定位:利用五年时间通过项目带动、政策扶持从根本上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有钱办事,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最根本的是帮助村级集体恢复造血功能,以求持续发展。

二、在工作机制上寻求合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乎农村发展、社会稳定、基层政权巩固的政治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部门共同关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在资金筹措上,作为一个欠发达县不可能从财政资金中拿出很多钱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因此在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最大程度寻求合力,实行县财政拿一点,部门帮一点,乡镇村出一点,用足政策千方百计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从200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2007、2008两年共整合扶贫资金200余万元、移民资金100余万元、民族资金20余万元、企业单位帮扶资金100余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98个,惠及131个村。在工作措施上实行三联系制度,既对每一个经审核同意实施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行县领导蹲点联系、企业帮扶联系、专业人员技术承包联系,保证项目上得去、能实施、有成效。目前已有近一半实施项目产生效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50万元以上。

三、在建设内容上因地制宜。我县地处山区,区域环境多变,资源结构各异,村与村之间千差万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立足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走适合自己的路,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形成四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路子:

一是土地经营型,走以地生财之路。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村级集体资产的重要部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要道路。对于地处城镇及郊区、交通便利的村,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二、三产业设施,或通过开展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增加集体收入。对地处偏僻村的集体“四荒”资源,实行村集体单独或吸收其它资金参股方式开发集体统一经营或承包经营。对农户无能力开发的承包地、山林等,村集体经济组织可采用反租承包或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所得收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按一定比例分成。黄沙腰镇东坞村将500多亩集体统管山进行旱地开发,并与遂昌精诚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