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脉络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晚清时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国内政治、经济的动荡。

银行业的发展成为了重要的国家战略,用于保护国家财富和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础。

作为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开创者,首要的事件是清领导颁布的《合同条款》。

该合同条款规定了允许外商筹集资金的合同,并提供了合同权益的保护。

这一法规为外国商人以及银行来华发展铺平了道路。

随着外商银行的进入,中国银行业开始与国际接轨。

1905年,清领导推出了中国第一家本土银行——交通银行。

这家银行以国家经济利益为导向,为商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及汇率、税收和债券业务等服务。

交通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银行业的起步阶段。

随着清领导的衰败和近代化运动的兴起,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兴办银行,以培养国内本土资本,并减少外国银行的垄断。

于是,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等本土银行相继成立。

1928年,中华民国领导成立了银行——中国银行,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的国有化进程。

中国银行在国内外开展了跨境贸易和金融业务,为国内工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然而,中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影响。

战争期间,银行业的运作几乎停滞,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破坏。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银行业才开始逐渐恢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

它废止了旧制度,增加了国家对银行业的掌控,如取消银行的股份制,实行全国统一的银行体制。

此外,领导还实行了财政垫款和强制储蓄等,以支持国家建设项目和鼓励居民储蓄。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的银行业逐渐向市场化发展。

1980年代,中国领导决定实行金融市场化改革,引入了外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同时也开始鼓励民营银行的发展。

这一的实施导致了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和竞争。

到了21世纪初,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银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中国银行是中国大陆第三大银行,也是国有银行中最早成立的一家,其发展历程与近代中国的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密切相关。

中国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当时清政府为应对国内外金融危机,决定成立专门的银行机构。

于是,在1908年8月,中国银行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公立银行。

在成立初期,中国银行主要从事财政管理的业务,负责国家的收支往来,发行货币与国债。

中国银行在成立后不久即遭遇到辛亥革命的冲击,随后中国陷入战乱时期,经济发展停滞。

在战乱结束后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不仅经济衰退,还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压迫。

然而,中国银行坚持守护国家金融安全,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银行成为国有企业,并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的金融机构。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中国银行通过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和改进管理体制,逐渐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1954年,中国银行开始从事国际结算业务,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银行积极响应国家金融改革的号召,开始进行各项重要改革。

在1984年,中国银行成为全国首家实行营业性国有股份制改革的银行,注入了活力和活力。

此后,中国银行不断推进创新,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它逐渐成为国际化发展的大型银行。

2001年,中国银行在香港、澳门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大银行。

此后,中国银行逐步扩展其国际业务,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

如今,中国银行已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众多机构,成功开拓了国际金融市场。

它已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型商业银行,为中国的对外交流和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它始终坚守初心,服务于国家发展。

中国银行始终秉承“安全、稳定、可持续”的经营理念,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同时,中国银行还支持和推动了许多社会公益事业,致力于成为负责任的企业。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中国银行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中国银行是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银行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一、创建和早期发展(1912年-1949年)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当时的名字是“中华民国银行”。

它是中国第一个由民主革命政府创办的银行,并且是中国第一家发行国家货币的银行。

在成立初期,中国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和财政运作。

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中国银行积极推动国内金融体系的建设和现代化。

它在各地设立了分支机构,提供贷款和存款服务,支持了许多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发展。

此外,中国银行还与国际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

二、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有银行,并且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继续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中国银行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计划和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它为国家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同时,中国银行还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包括贷款、储蓄、汇款等。

三、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的改革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它逐步实行了市场化经营,加强了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银行加强了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引进了先进的金融理念和技术,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它还积极发展电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在改革开放后也积极扩大了在国际市场的业务。

它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分支机构和代表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还参与了一系列国际金融合作和项目投资,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四、未来发展展望展望未来,中国银行将继续秉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宗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它将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近代银行业建设。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由于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体系相对薄弱,国内同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政府银行都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

然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银行业开始了一段新的发展历程。

1950年代,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银行改革,以加强对金融体系的控制和管理。

这些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中央银行,即人民银行,以及建立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的银行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和开放。

此时,中国开始实行经济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许多外资银行来华设立分支机构。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以提高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

此期间,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国有四大银行相继成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交往的扩大,中国的银行业在21世纪初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政府继续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并鼓励银行业进行创新和改革。

此外,中国政府还逐步放宽了对外资银行的准入限制,鼓励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

到了目前,中国银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业之一。

除了国有银行,还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各类银行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

中国银行业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金融创新也不断涌现。

同时,中国的银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不良贷款的风险、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压力等。

综上所述,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从建立国有银行到开放和改革,再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也为中国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金融服务和便利。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中国银行是中国大陆最早成立的银行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当时由清政府创立,初名为“大清银行”。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

一、创立和早期发展(1908年-1949年)1908年,大清银行在北京成立,是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现代银行。

其主要任务是为清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

在清朝末年和辛亥革命期间,大清银行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金融改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大清银行更名为“中国银行”。

此后,中国银行逐渐扩大业务范围,成为国内外资金流通的重要机构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银行积极参与战时金融工作,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战时贷款。

二、改革和发展(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家的主要金融机构之一。

在这一时期,中国银行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任务,包括国内外贸易结算、外汇管理、金融监管等。

1952年,中国银行开始实行人民币的发行和管理工作,标志着中国货币制度的建立。

此后,中国银行在国内外的金融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支持。

三、改革开放和国际化(1978年至今)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银行积极响应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它成为中国第一家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银行,开始开展跨境贸易融资、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等业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逐渐扩大了国内外的业务规模。

它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众多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形成了完善的服务网络。

同时,中国银行还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提高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银行继续推进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它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包括个人储蓄、企业贷款、投资理财、国际结算等方面。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充满了变革和创新。

它始终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为己任,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金融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1912-19951912年1月初,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正式上书孙中山,建议“就原有之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重新组织,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

1912年,大清银行副监督陈锦涛经时任政府司法总长的伍廷芳提名,出任临时政府财政总长并且常驻上海,开始借助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的力量,着手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建立政府中央银行。

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应运而生。

1912年1月28日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召开股东大会,大会决定由股东会职员组成中国银行临时理监事会,负责与正副监督筹订章程,并管理全行事务。

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正式开业。

1912年—1928年中国银行成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行使当时政府中央银行的职能。

1916年,抗拒袁世凯政府停兑令,全力维护中行信用。

1916年-1923年,中行历近十年之久,全面整理京钞问题。

1917年,则例之争——官商争夺中行领导权的斗争。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集中现金,汉口中行损失惨重。

1928年,中行重要转折点——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

1929年,中国银行在伦敦设立中国金融业第一家海外分行。

1930年-1937年,兴建外滩中行大厦,抗衡上海外资银行。

1932年,发起成立中国征信所,开创中国征信事业。

1929年-1936年,中行开设海外机构,拓展中国外汇业务。

1929年-1936年扩大贷款规模,转变贷款结构,支持国内生产发展。

1931年,组建中国保险公司,推动保险业务发展。

1932年,平息公债风潮,推动整理公债。

1932年-1933年,中国银行力主废两改元,积极参与币制改革工作。

1933年-1935年,世界银市剧烈动荡,中行力阻白银外流。

1935年4月,国民政府再次修订中国银行条例,试图以强迫中行再次改组的方式垄断金融,导致中国银行的实际控制权事实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资本主义聚敛财富的工具。

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简史

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简史

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简史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在此之前,中国几乎没有现代化的银行体系。

当时的经济活动主要依靠手工业和农业,金融市场也相对落后。

然而,在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由于经济开放和投资活动增加,中国经济发展蓬勃起来,银行业开始成为国内贸易和工业资本的主要来源。

1897年,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兴业银行创立。

其宗旨是向中国的中小企业家提供资金支持。

兴业银行彰显了私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911年,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而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

这个时期,中国银行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内贸易和工业提供贷款、储蓄和支付服务。

1927年,中国银行业继续扩张,中央银行——中国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自己的货币。

由于银行在开展国际贸易方面的重要地位,国际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

然而,在国内政治动荡和战争的环境下,中国银行业长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贫穷人群无法进入银行体系,金融市场缺乏透明度等。

到了1950年代,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国家银行体系逐渐建立起来,以支持新政府的经济建设。

1952年,全国银行系统被国有化,经营重点转向服务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和国外贸易。

这个时期的银行业主要扮演了政府财政调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角色,同时也在国际逐渐开展汇兑业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银行体系得以重新进行改革,在2006年和2010年相继进行了两轮改革,致力于提高盈利能力、扩大服务范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加强监管。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现代技术的应用,中国银行业正进一步发展壮大。

总之,近代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开拓到革新的历程。

银行已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全面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引言概述:中国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发展历程承载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脉络,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本文将从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出发,逐步探讨其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建立初期1.1 1840年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银号,进行货币兑换和贷款业务,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的雏形开始形成。

1.2 1905年,光绪帝颁布《银行章程》,确立了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中国银行的地位,成为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开端。

1.3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中国银行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国家银行,承担了国家金融业务的重任。

二、抗战时期2.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银行在战火中艰难前行,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银行被国有化,成为国家银行体系的中坚力量。

2.3 1952年,中国银行开始实行人民银行管理,成为国家金融政策的执行主体,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改革开放以来3.1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银行积极响应,推动银行业改革,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3.2 1994年,中国银行在香港上市,开启了国有银行走向国际化的新篇章。

3.3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银行积极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为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持。

四、国际化进程4.1 2006年,中国银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值银行之一。

4.2 2013年,中国银行成为全球金融稳定系统重要参与者,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4.3 2019年,中国银行在巴黎设立欧洲总部,进一步扩大了其国际化业务版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金融支持。

五、未来展望5.1 面对新时代新挑战,中国银行将继续秉承“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宗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动金融业务创新。

5.2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推动中国金融机构走向世界,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

以下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
阶段和里程碑事件:
1. 清朝末年(19世纪末至1911年):中国开办了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以满足外资
银行在中国的经营需求。

2. 建国初期(1949年至1978年):中共建立了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货币发行和
金融监管。

大规模的国有银行扩张使银行业得以快速发展。

3. 经济改革开放(1978年至1990年代):中国进行了市场化改革,银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80年代,中国引入了外资银行,推动了整个银行业的改革和创新。

4. 1990年代至2000年代:中国开放了金融市场,建立了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体系,允许民
营企业进入银行业,并逐步推进银行业的现代化改革和国际化发展。

5. 进入21世纪后:中国银行业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加速了线上银行业务的发展。

同时,与
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也日益密切,提升了中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

6. 当前发展(2020年至今):中国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强金融监管,努力提高金融
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中国银行业也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推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

总体而言,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扩张、改革开放、现代化改革,到市场化、国
际化的发展历程。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中国银行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业之一,为中国经
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近代银行史

中国近代银行史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背景介绍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立于1908年,是中国最早的私营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商业银行之一。
业务范围
该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存款、贷款、汇兑、外汇交易、投资理财等,同时发行纸币和硬币,是当时中国银行业的主力 军之一。
作用和影响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金融业开始走向现代化和专业化,对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国民政府时期,中国 的银行业得到了更多的 发展机遇,银行的业务 范围和规模都有了较大 的增长。
2. 国民政府通过制定货 币政策等措施,加强了 对银行业的监管和管理 ,促进了银行业的稳定 和发展。
3. 中国的一些著名银行 家如孔祥熙、宋子文等 在这一时期担任了重要 的职务。
05
代表银行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
储蓄银行
储蓄银行概述
01
储蓄银行主要业务是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为居民提供理财和投
资服务。
储蓄银行特点
02
储蓄银行一般规模适中,服务对象主要是居民个人,在稳定金
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代表银行
03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
专业银行
专业银行概述
专业银行是专门从事某一特定金融业务的银行,如投资银行、商业 银行、证券公司等。
对未来发展的借鉴意义
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近代银行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实现的,这提示我们在未来的发 展中,应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方向,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强国际合作
近代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引进和吸收了国际先进的金融理念和经验,加强 了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这为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借 鉴。

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简史

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简史

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简史一、起步阶段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一般认为1847年在上海开设分行的英国丽如银行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银行。

而19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的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有英国的汇丰银行、惠通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国的法兰西银行、东方汇理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等。

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由清末实业家盛宣怀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利用他任督办的招商局和电报局投资,同时拉其他官僚包括李鸿章等人入股,其组织管理和营业规则均参照外商银行(主要是英国汇丰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

该行成立之初,就被清廷许可发行银两、银两两种货币,还获得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之权。

在官方的中央银行设立之后,该行才转为纯粹的商业银行。

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跟中国银行一起承担中央银行职责的还有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的历史同样可以上翻到清朝末年。

1908年,由清政府邮传部牵头组建,为官商合股,初期目的是借款赎回被列强控制的铁路,故名交通银行。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其地位进一步上升,与中国银行一起承担共同承担发行货币、调节币制、兑换外币和代理国库收支的中央银行职责。

二、第一个繁荣时代1927年至1928年,北伐军革了北洋军阀的命,历史进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受江浙财团资助的蒋介石政府,也十分重视银行体系的建设。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另组建中央银行,授予其发行纸币、代理国库、经理公债、管理外汇等特权。

同时,将中国银行改组为国际外汇兑换专业银行,交通银行改组为辅助工农商矿的专职银行。

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组建中国农民银行,作为供给农业信用、发展农村经济的专职银行。

至此,形成了以四大国有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基本骨架的银行体系。

国民党统治后期,形成了宋子文家族控制中国银行,孔祥熙家族控制交通银行,陈果夫家族控制农民银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国有金融业的局面。

近代中国银行发展史

近代中国银行发展史

近代中国银行发展史
近代中国银行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840年鸦片战争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外资银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中国本土也出现了许多新式银行,这些银行主要经营现代金融业务,如存款、贷款、汇兑等。

2.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个时期,中国的银行体系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战争和政治动荡使得许多银行倒闭,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然而,在这个时期,一些重要的银行仍然坚持经营,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旧中国的金融体系进行了改造和重建。

建立了一系列新的银行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

这些银行在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银行体系逐渐与世界接轨,许多现代化的银行开始出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总体来说,近代中国银行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

从外资银行的进入,到本土新式银行的兴起,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体系改造和重建,中国的银行体系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化,但始终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国银行的发展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史

中国银行的发展史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

本文将从中国银行的创立、各时期的发展和重大改革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创立和早期发展阶段(1912-1949)中国银行的创立可以追溯到1912年。

当时,中国刚刚推翻了封建王朝,新中国成立后亟需一家独立且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银行来支持经济建设。

1912年2月,清政府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的第一家国有银行——中国银行。

在这个早期阶段,中国银行主要从事外汇业务和国际结算,发挥了促进国际贸易和资金流动的重要作用。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与创新(1949-197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银行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了金融调剂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作用。

它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执行机构,支持了工农业生产和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改革开放与国际化发展(1978-至今)1978年改革开放的开端,标志着中国经济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银行积极跟随国家政策的变化,实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首先,中国银行积极进入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扩大了投放贷款的规模。

其次,中国银行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准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并发行人民币业务的银行。

此外,中国银行还参与了国企改革和金融创新,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17年,中国银行成功发行首只“一带一路”主题债券,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金融支持机构之一。

它积极支持国家的对外贸易和投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服务。

总结起来,中国银行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成立的银行之一,凭借其前瞻性的发展战略和改革创新的实践,不断适应和引领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在未来,中国银行将继续立足国内市场,加强国际业务拓展,为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但现代中国银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48年的上海。

以下是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发展历程。

1848年,随着上海第一家外资银行——汇丰银行(HSBC)在上海开业,现代中国银行业开始崭露头角。

之后,其他外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天津、广州等地设立了分行,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初步发展。

1928年,随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成立,中国银行业经历了新的发展阶段。

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银行,并开始对银行业进行整顿和改革。

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国银行法》,确立了中国银行业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推动了银行业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新中国政府采取了全国范围内的金融机构收归国有的措施,统一了银行业的管理,并开始实行国家计划经济。

各个银行的资金和资源都被纳入国家整体规划中,以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银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银行业也随之进行了深刻的改革。

1980年代,中国设立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使银行业实现了市场化和竞争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银行业在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国际银行业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银行业深度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国际金融网络,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

同时,中国银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蓬勃发展,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了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为客户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加强监管,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对金融创新和科技应用的支持,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

总结而言,中国银行业经历了灿烂的古代发展和现代化的演进,从一个初创行业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业之一。

我国银行的发展历程

我国银行的发展历程

我国银行的发展历程我国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贸易银行,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银行在19世纪末才开始出现。

以下是我国银行发展的重要历程。

1. 近代银行的引入(19世纪后半叶)在19世纪末,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增加,外国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开设代理机构。

这些外资银行,如洋行、温商银行等,逐渐向中国奠定了现代银行业的基础。

2. 中国银行的建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意识到建立国家银行的重要性。

1912年,中国银行成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现代国有银行。

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1923年起)为了解决农村社会信用状况薄弱的问题,中国开始引进德国合作社模式,组建农村信用合作社。

1923年,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形式正式建立,这是中国农村金融事业的重要开端。

4. 全国性金融体制的建立(1949年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银行业步入社会主义发展轨道。

195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标志着全国性金融体制的建立。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负责货币发行和宏观调控。

5. 银行改革和开放(1978年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银行业也不例外。

1978年,中国复兴岛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复兴村诞生,标志着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的发展。

6. 股份制银行的崛起(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推进银行业改革,引进了股份制银行的概念,培育和发展大型商业银行。

这些股份制银行逐渐崛起,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

此外,为了保持银行业的稳定运行,中国还建立了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7. 面向全球的扩张(21世纪)21世纪以来,中国银行业持续扩张,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银行纷纷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此外,中国的金融科技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成为主流趋势。

总结起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引入近代银行、建立国家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全国性金融体制建立、银行改革和开放、股份制银行崛起、面向全球的扩张等阶段。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脉络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扩大,中国开始引进西方银行制度,并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现代银行机构。

一、中国近代银行的起步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政治混乱,这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银行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然而,中国的银行业发展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1897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兴业银行在上海成立。

兴业银行是由英商洋行香港汇丰银行创办的,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银行业的起步阶段开始。

此后,上海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中心,各种国内外银行相继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

二、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的兴起(20世纪初至1949年)20世纪初,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纷纷涌现。

在外资银行方面,除了兴业银行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外资银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如英商汇丰银行、英商东亚银行、美商中国银行等。

这些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贸易和工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国内银行方面,中国的金融机构也逐渐兴起。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改革银行制度,建立了以"银行法"为基础的现代银行制度。

随后,中国农民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内银行相继成立。

这些银行在中国的农村、交通和工商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中国的银行业在20世纪上半叶仍然相对薄弱,金融体系不够完善,银行业面临着政治动荡和经济困难等困难。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银行业发展(1949年至20世纪末)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一场彻底的变革。

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银行业进行了改革和发展。

首先,新中国政府实行了银行业的国有化,将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纳入国家管理,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

随后,中国政府开始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金融体制。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道路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道路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道路
近代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道路分三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853-1949年)。

在这一时期,外资银行先后设立,并大量财政,发行内外汇,业务范围较广。

其中,中国近代首家外资银行是在1853年清光绪三十年由英国设立的山东银行,开办伊始,中国银行业便进入了起步阶段。

二、发展阶段(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业经历了深刻变革,许多外资银行被收回中国资产,民营银行业也得到了振兴。

银行业开始拓展业务范围,实施分行制度,国有银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的大面值纸币,以及发行第一批股票和国债,使中国银行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改革阶段(1978年-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中国银行业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业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改革财政,实施分支机构的经营活动,改善银行的贷款制度,发展第三方支付等。

同时,三大国有银行也推出了大量信用卡,网上银行业务及其他支付系统,这些措施大大拓宽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之路。

简明中国银行史

简明中国银行史

简明中国银行史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银行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逐渐成为了中国金融行业的领军企业。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梳理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特色优势以及对于现代银行行业的启示。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是中国最早的现代银行之一,也是中国银行的母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银行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金融业的重要力量。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银行,这是中国现代中央银行的鼻祖。

在此期间,中国银行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商业银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了一家国有化商业银行,并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中国银行的特色优势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国际化视野。

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代表,中国银行始终秉持着“诚信、稳健、创新、高效”的经营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专业的金融服务。

同时,中国银行拥有广泛的国内外分支机构和先进的科技手段,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便捷的金融服务。

此外,中国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跨境金融等领域也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中国银行的历史对于现代银行行业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首先,中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经验为现代银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中国银行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现代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中国银行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对于现代银行的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国银行始终坚持“诚信、稳健、创新、高效”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和文化对于现代银行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总之,中国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代表之一,其发展历程、特色优势以及对于现代银行行业的启示和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了解中国银行的历史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近代中国银行发展史

近代中国银行发展史

近代中国银行发展史(最新版)目录一、近代中国银行的发展背景二、近代中国银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三、近代中国银行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四、近代中国银行对经济的贡献五、近代中国银行的发展趋势正文一、近代中国银行的发展背景近代中国,是指从鸦片战争(1840 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年)这一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经济领域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近代中国银行的发展,是在西方金融制度和金融机构的影响下,逐渐从传统的钱庄、票号向现代银行制度转变的过程。

二、近代中国银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1.国有银行:近代中国,随着国家政权的逐渐衰落,国有银行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但它们在维护国家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如清朝末期的户部银行、民国时期的中央银行等。

2.私营商业银行:近代中国私营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四行”和“南三行”。

这些银行在经营活动中,不仅为国内工商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还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外资银行:自鸦片战争后,外资银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它们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国际网络,迅速在中国金融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英国的汇丰银行、美国的花旗银行等。

三、近代中国银行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1.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推行币制改革,统一全国货币,有利于银行业的稳定和发展。

2.1917 年,北洋政府实施金融改革,成立中国银行,推动了银行业的现代化进程。

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金融统制政策,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确保了战时金融稳定。

4.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了自己的金融机构,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近代中国银行对经济的贡献1.近代中国银行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为国内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清朝末期,中国的金融市场仍然以传统的钱庄和票号为主导。

然而,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外来资本的涌入,传统的金融模式逐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商人开始探索建立现代化的银行。

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为了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的诞生。

随后,其他的现代银行也相继成立,如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

这些新兴的银行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引入了现代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存款、贷款、汇兑等。

民国时期,中国银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不仅银行的数量大幅增加,银行业务的种类和范围也得到了扩大。

此外,一些外资银行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如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

这些外资银行带来了先进的国际金融理念和产品,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现代化进程。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从传统的钱庄、票号到现代银行,从金属货币交易到纸币交易,从单一的信贷服务到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国银行业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简史一、起步阶段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一般认为1847年在上海开设分行的英国丽如银行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银行。

而19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的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有英国的汇丰银行、惠通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国的法兰西银行、东方汇理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等。

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由清末实业家盛宣怀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利用他任督办的招商局和电报局投资,同时拉其他官僚包括李鸿章等人入股,其组织管理和营业规则均参照外商银行(主要是英国汇丰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

该行成立之初,就被清廷许可发行银两、银两两种货币,还获得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之权。

在官方的中央银行设立之后,该行才转为纯粹的商业银行。

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跟中国银行一起承担中央银行职责的还有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的历史同样可以上翻到清朝末年。

1908年,由清政府邮传部牵头组建,为官商合股,初期目的是借款赎回被列强控制的铁路,故名交通银行。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其地位进一步上升,与中国银行一起承担共同承担发行货币、调节币制、兑换外币和代理国库收支的中央银行职责。

二、第一个繁荣时代1927年至1928年,北伐军革了北洋军阀的命,历史进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受江浙财团资助的蒋介石政府,也十分重视银行体系的建设。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另组建中央银行,授予其发行纸币、代理国库、经理公债、管理外汇等特权。

同时,将中国银行改组为国际外汇兑换专业银行,交通银行改组为辅助工农商矿的专职银行。

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组建中国农民银行,作为供给农业信用、发展农村经济的专职银行。

至此,形成了以四大国有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基本骨架的银行体系。

国民党统治后期,形成了宋子文家族控制中国银行,孔祥熙家族控制交通银行,陈果夫家族控制农民银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国有金融业的局面。

在清末和北洋军阀时代,除了官立银行之外,众多私营银行也百花齐放,并在1920-1930年代进入快速成长期,成就了中国金融业历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期。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代,私营银行以“北四行”和“南三行”为代表,官商合办银行以“小四行”为代表。

“北四行”是指1917年成立的金城银行、1915年成立的盐业银行、1921年成立的中南银行和1919年成立的大陆银行,与北洋军阀均有一定的渊源,均以华北为业务重心,并曾一度开展广泛的协作,合办“四行储蓄会”和“四行准备库”,联合发行钞票。

1927年之前,盐业银行实力最强,存款额曾一度位居全国私营银行之首。

1930年代之后金城银行实力飙升,成为北四行的支柱,其存款额也一度跃居全国首位。

“南三行”是指1915年成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07年成立的浙江兴业银行和1909年成立的浙江实业银行,后两家均为清末浙江地方金融力量组建。

民国后三家银行均以上海为业务经营重心与发展基地,并多方面开展合作。

1927年之前,浙江兴业银行与盐业银行并驾齐驱分列南北银行之首。

1930年之后,则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金城银行后来居上,成为南北银行的老大。

浙江实业银行则专注于外汇业务。

“小四行”为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1908年成立的四明商业储蓄银行、1919年成立的中国实业银行和1929年成立的中国国货银行,前三家原来均为民族资本经营,后被国民党政府改组和控股,成为官商合办银行。

中国国货银行则为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之后组建的官商合办银行。

1930年代前期,中国金融业进入第一个繁荣时期,史称“黄金十年”(1928-1937年)。

但繁荣的背后是极度的混乱。

当时,市场上多种不同的银两、银元、铜币和形形色色的纸币并行流通,多家金融机构都发行自己的纸币。

1935年,国民党政府着手实行金融改革,首先是通过增资和颁布《中央银行法》强化中央银行的地位,随后实行“法币政策”,放弃银本位,禁止白银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流通货币,称“法币”。

这是中国货币史上划时代的一笔,中国至此才第一次进入了纸币为主的时代。

抗战和内战时期,金融系统濒于崩溃,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信用难以维持,银行的命运也同样如风中的飞絮。

抗战时期,部分银行随国民党内迁,部分则留在沦陷区惨淡经营。

内战时期,金融领域严重失序,爆发了恶性通货膨胀,1948年国民党废弃法币,发行金圆券,但维持了不到一年金圆券体系也因急剧贬值而崩溃。

到了新中国成立,存留下来的金融业只能用“苟延残喘”来形容。

最后,“北四行”、“南三行”、“小四行”及一些私人钱庄在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中,于1952年被组合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随后在1955-1956年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储蓄部。

这些曾经历过辉煌时代的民营银行品牌,至此消亡。

它们所代表的那个短暂的繁荣时期,也已烟消云散,只给后人留下一连串的概叹。

三、大一统时代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在新中国成立的同时被赋予了国家金融产权的唯一代表地位。

对于国民党时代留下来的“四大银行”,中央银行和农民银行已随国民党迁台,留下来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则为社会主义所用。

中国银行仍旧作为经营外汇业务的专业银行,并进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个职能部门;1954年在原来交通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即现在的中国建设银行),继续承担向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政策性任务,而交通银行的其他业务也并入中国人民银行;此外,1951年还组建了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办理支农拨款和贷款并扶持农村信用合作的专业性银行,此后中国农业银行在机构重组中曾三度合并于中国人民银行,又三度重新设立。

至于以“北四行”、“南三行”、“小四行”为代表的私营银行,如前所述,于1952年被组合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随后在1955-1956年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储蓄部,也成为新中国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至此,新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一切信用集中于国家的目标基本实现。

中国人民银行既承担发行人民币、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中央银行职责,又承担统一管理国家金融机构和金融运作的职能,同时又是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业务的商业性银行,可谓“三位一体”。

“大一统”银行体系服务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深深地打上了那个国家“大一统”时代的烙印。

四、向现代银行体系转变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银行业体系又一次华丽转身。

“大一统”的计划经济银行体系向现代市场经济银行体系的过度,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渐进过程,从1979年开始,一直到1990年代末才基本完成。

首先是1979年三大专业性银行恢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的体系中独立出来,中国农业银行重新设立,这三大专业性银行分别承担经营外汇业务、基本建设投资和扶持农村金融的政策性任务。

然后是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性业务剥离出来,成立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对企业和个人办理信贷业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而中国工商银行由于继承了中国人民银行原来的商业性业务,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并保持其老大的地位一直到现在。

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经营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业务,从专业政策性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

1994年政府对投资体制和金融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将金融管理任务、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剥离。

(1)国家开发银行成立,接过了中国建设银行对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政策性业务,而中国建设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2)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接过了进出口方面的政策性业务,另国家外汇的管理职责由外汇管理局统一承担,中国银行也转变为商业银行;(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接过了中国农业银行在农业金融方面的政策性业务,另1996年全国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中国农业银行也转变为商业银行。

至此,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分家,分别成为两个不同的系统。

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从1980年代中期起,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1987年,交通银行在时隔30年之后重新建立以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成为全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时隔一周之后,由招商局集团创办的招商银行在深圳成立,成为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从1987年到1988年,第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破茧而出,除了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之外,还有由中信集团创建的中信银行,由深圳地方金融力量创建的深圳发展银行,由福建地方金融力量创建的兴业银行,由广东地方金融力量创建的广东发展银行。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的推动下金融业继续向前推进,第二批股份制银行也乘势而出,从1992年到1996年,先后增添了这些新生力量:由光大集团创办的光大银行,由上海地方金融力量创办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由首钢等北京企业力量创办的华夏银行,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组建的民生银行。

其中民生银行是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3-2006年,又有由山东地方金融力量创办的恒丰银行改制成立,由浙江民营资本创办的浙商银行改制成立,由天津地方金融力量创办的渤海银行成立。

至此,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增加到13家。

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3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外,数量更庞大的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是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全国各地的城市信用社成立于1970年代末到1993年,是由城市居民集资建立的合作金融组织,其宗旨是通过信贷活动为城市集体企业、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城市居民提供资金服务。

主要设立在大中城市,也有部分小城镇。

1995年开始,为整肃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中央金融主管部门决定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组建城市商业银行。

当时全国5000多家城市信用社,一部分关闭或停业整顿,剩下2000多家组建为110多个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也实质上从具有草根意味的合作金融组织,逐步转化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和地方金融机构的代表。

截止至2009年底,全国已有140家城市商业银行。

同样,农村商业银行也是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1950年代初,在全国各地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潮流中农村信用合作社也应运而生,由农民入股,签协议组成,成为扶持合作制农业生产的重要金融力量。

1958年之后随着“大一统”金融体制的建立,农村信用社转化为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走上了“官办”的道路。

1984年之后,各地农村信用社纷纷恢复,作为推动农村乡镇企业发展的工具。

1996年,各地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隶属关系,同时国有商业银行逐渐退出欠发达地区农村领域,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并被赋予“支农”的政策性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