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促织》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蒲松龄《促织》翻译

蒲松龄《促织》翻译

蒲松龄《促织》翻译蒲松龄的《促织》是清代文言短篇寓言故事,出自《聊斋志异》。

以下是蒲松龄《促织》翻译,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宣德年间,皇宫中崇尚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令,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进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它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因此把这件事情责令给里长去办。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正在读书,准备应考,但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让他充当里正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

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

”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

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铜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没有什么计策不施行的,最终没有成功。

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要求。

县官严定期限,追逼交纳,成名在十几天中就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辗转反侧,只想自杀。

这时,村中来了个驼背巫婆,能够凭借神力占卜。

成名的妻子准备了钱财去询问她。

只见红颜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满门口。

成名的妻子进入巫婆的屋里,只看见密室里垂挂着帘子,帘子外面设置着香案。

询问的人在鼎里点燃香,拜了两次。

巫婆从旁边望着空中替代他们祝祷,嘴唇忽闭忽开,不知在说些什么。

大家各自都肃敬地站着听。

一会儿,从帘子里面丢一张纸条出来,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有丝毫差错。

成名的妻子把钱交纳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

促织原文翻译及注释

促织原文翻译及注释

促织原文翻译及注释
《促织》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接下来分享促织原文翻译及注释,供参考。

促织原文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促织翻译
蟋蟀的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
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叫,仿佛与我的心情相同。

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难以稳睡到天明。

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促织注释
促织:又叫蟋蟀,今甘肃天水一带俗称“黑羊”。

哀音:哀婉的声音。

稳:安。

亲:近。

得:能够。

放妻: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丝:弦乐器。

管:管乐器。

感激:感动,激发。

天真:这里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自然真切的呜声。

促织出处
《促织》出自《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
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蒲松龄-促织原文译文

蒲松龄-促织原文译文

蒲松龄-促织原文译文作者:蒲松龄促织原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

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各各竦立以听。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

展玩不可晓。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遽扑之,入石穴中。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儿惧,啼告母。

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促织》全文翻译

《促织》全文翻译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征 ∧∧ 民(期间,时期) (崇尚) (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副词,本来) (地名)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上官,斗而∧(之)常供。

令 (之)(讨好,巴结)(把,拿)(进献)(让) (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 养其 ∧(之)(分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古今异义(↓显现才能,名作动)的差事分派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里胥此(当作)(珍奇的) (猾,黠:均狡猾刁诈意) (借)(征税)(聚敛)(成年男子) (指派) (常常)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蓝框为重要虚词】有成名者,操 童子 不 ∧为人 猾胥 里)(迂讷,拘谨而又不善于说话)(县)(操:从事(行业)(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正役,百营不能产征促织,成不(计策)(办法)(摆脱)(终了,结束)(微薄的)(牵连妨碍)(完)(副词,适逢)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户口,而又赔偿,忧闷欲死。

《促织》经典全文翻译

《促织》经典全文翻译

第一段原文对译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 间c ,宫中尚 促织之戏,岁 征 ∧ ∧ 民 间c 。

此物故 非西产;有华阴c 令欲 (期间,时期) (崇尚) (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 (副词,本来) (地名)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媚 上官, 以一头进c ,试使c斗而 才,因 责c ∧(之)常供。

令 以 ∧ (之) (讨好,巴结)(把,拿)(进献) (让) (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 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责c 之里正。

市中 游侠儿 得佳者 笼 养之,昂c 其 直, 居c ∧(之) (分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 的差事分派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 为c 奇G 货。

里胥 猾 黠, 假c 此 科 敛 丁 口,每 责c 一头,辄 (当作)(珍奇的) (猾,黠:均狡猾刁诈意) (借) (征税)(聚敛)(成年男子) (指派) (常常) 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 倾 数G 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第二段原文对译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邑 有成名者,操G 童子 业c ,久不 售。

∧为人 迂讷,遂 为 猾胥 报G 充 里(县) (操:从事 (行业) (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促织》全文译注解析

《促织》全文译注解析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征 ∧ ∧ 民(期间,时期) (崇尚)(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 (副词,本来) (地名)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上官,斗而∧(之)常供。

令∧ (之)(讨好,巴结)(把,拿)(进献) (让)(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 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之里正。

市中得佳者其 ∧(之)(责令)(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 的差事责令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 货。

里胥此口,每(当作)(珍奇的) (猾,黠:均狡猾刁诈意) (借) (征税)(聚敛)(成年男子) (责令) (常常) 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有成名者,操 童子∧为人猾胥 里(县) (操:从事 (行业) (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 正役,百营 不能产 征促织,成不(计策) (办法) (摆脱) (终了,结束)(微薄的)(牵连妨碍)(完)(副词,适逢)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促织》全文翻译

《促织》全文翻译

第十九课《促织》(蒲松龄)全文注释【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征∧∧民(期间,时期)(崇尚)(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副词,本来)(地名)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上官,斗而∧(之)常供。

令∧(之)(讨好,巴结)(把,拿)(进献)(让)(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之里正。

市中得佳者其∧(之)(分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的差事分派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货。

里胥此口,每(当作)(珍奇的)(猾,黠:均狡猾刁诈意)(借)(征税)(聚敛)(成年男子)(指派)(常常)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有成名者,操童子∧为人猾胥里(县)(操:从事(行业)(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正役,百营不能产征促织,成不(计策)(办法)(摆脱)(终了,结束)(微薄的)(牵连妨碍)(完)(副词,适逢)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户口,而又赔偿,忧闷欲死。

《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

《促织》原文及翻译赏析

《促织》原⽂及翻译赏析 《促织》是蒲松龄受到吕毖的《明朝⼩史》记载以及冯梦龙《济颠罗汉净慈寺显圣记》中济公⽕化促织的故事的影响,经过艺术加⼯⽽作。

以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促织》原⽂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促织》原⽂及翻译赏析篇1 促织 促织甚微细,哀⾳何动⼈。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古诗简介 《促织》是唐代诗⼈杜甫创作的⼀⾸诗。

此诗是诗⼈听闻蟋蟀⽽感秋。

⾸联写蟋蟀哀⾳的不同寻常,中间两联写蟋蟀鸣声不断对⼈们⼼绪的影响,尾联以蟋蟀叫声不受礼俗影响作结。

全诗运⽤衬托、互⽂等⼿法,抒发了诗⼈的羁旅愁怀之感。

翻译/译⽂ 蟋蟀的鸣叫声⼗分微细,那哀婉的声⾳多么动⼈! 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鸣叫似与我⼼相亲。

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泪下?结伴多年的妻⼦也难以稳睡到天明。

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如此感⼈。

注释 ⑴促织:即蟋蟀,今⽢肃天⽔⼀带俗称“⿊⽺”。

⑵哀⾳:哀婉的声⾳。

⑶“草根”句:蟋蟀在野外草根间鸣叫,因霜露寒冷,故鸣声不畅。

⑷亲:近。

⑸得:能够。

⑹放妻:指妻⼦。

⼀说指被遗弃的妇⼥或寡妇。

⑺悲丝:哀婉的丝乐。

急管:激昂的管乐。

⑻感激:感动,激发。

天真:这⾥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然真切的鸣声。

创作背景 这⾸诗是杜甫于乾元⼆年(759)秋天所作。

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夜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感秋,⾄⽽牵动了思乡之情,作此诗抒发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

赏析/鉴赏 整体赏析 ⼈们常常把呜叫声当作动物的语⾔,所以听到反复不断的声⾳,就⾃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断地诉说着什么,或要求着什么,把它想象成⽆休⽌的倾诉。

杜甫在秦州的⼏个⽉,正是促织活动的时候。

傍晚,清晨,特别是不眠之夜,⼤约都是在促织的鸣叫声中度过的。

诗⼈久客在外,⼼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激,往往不禁泪下。

这⾸诗,就是诗⼈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

促织的文言文译文翻译

促织的文言文译文翻译

天子以秋后捕献,四方争献,希脱乎死,而世以“促织”为名,故曰“促织”。

译文:皇帝在秋季要求各地捕捉并进贡,各地纷纷争相进贡,希望能够免除死罪,因此世人将这种昆虫称为“促织”,所以称之为“促织”。

《促织》原文:有村人,名成名,专于捕促织,村中号为“成名”。

每至秋,村中诸儿咸知有“成名”之事,莫不窃叹,咸以捕促织为奇。

译文:有一个名叫成名的村人,专门从事捕捉促织的工作,村中的人们都称他为“成名”。

每到秋天,村中的孩子们都知道“成名”的事情,没有人不偷偷地赞叹,大家都把捕捉促织看作是一件奇特的事情。

《促织》原文:一日,成名入山,见一大虫,状如蛇,其大如牛,吐舌如枪,目如电,口吐火,声如雷,成名大惊,奔走告乡人,乡人皆曰:“此虫非小可,恐为祸乡里,宜速捕之。

”译文:有一天,成名进入山中,看见一只大虫,形状像蛇,大小如牛,舌头吐出来像枪,眼睛像电,口中吐出火,声音如雷,成名非常惊恐,奔跑着告诉乡人,乡人们都说:“这虫子不是小事情,恐怕会祸害乡里,应该赶快捕捉它。

”《促织》原文:成名乃率子弟数人,持刀追之,虫见成名,踊跃疾走,成名挥刀斩之,虫身断为两截,然虫之首犹在,成名大惧,急呼子弟,子弟皆惊,曰:“此虫已死,何惧之有?”成名曰:“此虫虽死,首尚在,恐其复活,宜速捕之。

”译文:成名于是带领几个子弟,手持刀剑追赶,虫子见到成名,跳跃快速逃跑,成名挥刀砍去,虫子身体断为两截,但是虫子的头部还在,成名非常害怕,急忙呼唤子弟,子弟们都感到惊慌,说:“这虫子已经死了,还怕什么?”成名说:“这虫子虽然死了,头部还在,恐怕它会复活,应该赶快捕捉它。

”《促织》原文:子弟共捕之,虫遂毙。

成名喜,携虫归,置之笼中,日以养之,冀其复生。

译文:子弟们一起捕捉,虫子终于被制服。

成名很高兴,带着虫子回家,把它放在笼子里,每天喂养它,希望它能复活。

《促织》原文:养数日,虫果复生,成名益喜,以为神物,遂以献于朝,天子大悦,赐成名金帛,成名荣归故里,村人皆贺。

《促织》全文翻译(正)

《促织》全文翻译(正)

第一段原文对译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 间c ,宫中尚 促织之戏,岁 征 ∧ ∧ 民 间c 。

此物故 非西产;有华阴c 令欲 (期间,时期) (崇尚) (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 (副词,本来) (地名)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媚 上官, 以一头进c ,试使c斗而 才,因 责c ∧(之)常供。

令 以 ∧ (之)(讨好,巴结)(把,拿)(进献) (让) (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 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责c 之里正。

市中 游侠儿 得佳者 笼 养之,昂c 其 直, 居c ∧(之)(分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 的差事分派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 为c 奇G 货。

里胥 猾 黠, 假c 此 科 敛 丁 口,每 责c 一头,辄 (当作)(珍奇的) (猾,黠:均狡猾刁诈意) (借) (征税)(聚敛)(成年男子) (指派) (常常) 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 倾 数G 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第二段原文对译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邑 有成名者,操G 童子 业c ,久不 售。

∧为人 迂讷,遂 为 猾胥 报G 充 里(县) (操:从事 (行业) (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促织 原文和译文

促织 原文和译文

《促织》蒲松龄原文:1、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xū)猾黠(xiá),假此科敛(liǎn)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2、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nè),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bì)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mǐ)计不施,迄(qì)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3、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

见红女白婆,填塞(sāi)门户。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问者爇(ruò)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xī)辟,不知何词。

各各竦(sǒng)立以听。

少间,帘内掷(zhì)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旁一蟆(má),若将跳舞。

展玩不可晓。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折藏之,归以示成。

4、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yǎn)然类画。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遽(jù)扑之,入石穴中。

掭(tiàn)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促织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促织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促织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促织原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

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各各竦立以听。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荆,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

展玩不可晓。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遽扑之,入石穴中。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顶金翅。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儿惧,啼告母。

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促织》经典全文翻译

《促织》经典全文翻译

《促织》经典全文翻译【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征∧∧民(期间,时期)(崇尚)(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副词,本来)(地名)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斗而∧(之)∧(之)(讨好,巴结)(把,拿)(进献)(让)(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之里正。

市中得佳者养之,其∧(之)(分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的差事分派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货。

此(当作)(珍奇的)(猾,黠:均狡猾刁诈意)(借)(征税)(聚敛)(成年男子)(指派)(常常)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古今异义)(迂讷,拘谨而又不善于说话)(↓显现才能,名作动)- 2 -有成名者,童子久不∧为人猾胥里(县)(操:从事(行业)(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正役,百营不能岁,产征促织,成不(计策)(办法)(摆脱)(终了,结束)(微薄的)(牵连妨碍)(完)(副词,适逢)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促织》全文翻译

《促织》全文翻译

第一段原文对译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 间c ,宫中尚 促织之戏,岁 征 ∧ ∧ 民 间c 。

此物故 非西产;有华阴c 令欲 (期间,时期) (崇尚) (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 (副词,本来) (地名)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媚 上官, 以一头进c ,试使c斗而 才,因 责c ∧(之)常供。

令 以 ∧ (之)(讨好,巴结)(把,拿)(进献) (让) (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 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责c 之里正。

市中 游侠儿 得佳者 笼 养之,昂c 其 直, 居c ∧(之)(分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 的差事分派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 为c 奇G 货。

里胥 猾 黠, 假c 此 科 敛 丁 口,每 责c 一头,辄 (当作)(珍奇的) (猾,黠:均狡猾刁诈意) (借) (征税)(聚敛)(成年男子) (指派) (常常) 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 倾 数G 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第二段原文对译 【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 为初中,G 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邑 有成名者,操G 童子 业c ,久不 售。

∧为人 迂讷,遂 为 猾胥 报G 充 里(县) (操:从事 (行业) (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促织》全文翻译

《促织》全文翻译

第十九课《促织》(蒲松龄)全文注释【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宣德征∧∧民(期间,时期)(崇尚)(每年,名作状)(省略“之于”)(中间)(副词,本来)(地名)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蟋蟀。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上官,斗而∧(之)常供。

令∧(之)(讨好,巴结)(把,拿)(进献)(让)(于是,就)(责令)(省略“县令”)(把)(省略“供应的差事”)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之里正。

市中得佳者其∧(之)(分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用笼子,名作状)(抬高,也作使动)(通“值”)(积,储存)(省略,好的蟋蟀)的差事分派给各乡里正。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它们(并把它们)货。

里胥此口,每(当作)(珍奇的)(猾,黠:均狡猾刁诈意)(借)(征税)(聚敛)(成年男子)(指派)(常常)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常常家之产。

(使……倾尽)(多)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本段重点实词:10个,高中2个】【红色粗框为重点实词,C为初中,G为高中;黑框为重要实词;蓝框为重要虚词】有成名者,操童子∧为人猾胥里(县)(操:从事(行业)(卖,引申为成功、到达。

译考取)(表被动)(报告,告知)(充当)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正役,百营不能产征促织,成不(计策)(办法)(摆脱)(终了,结束)(微薄的)(牵连妨碍)(完)(副词,适逢)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户口,而又赔偿,忧闷欲死。

促织原文及翻译

促织原文及翻译

促织原文及翻译促织原文及翻译《促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小说。

这篇小说通过描写成名一家不幸遭遇,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促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

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各各竦立以听。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

展玩不可晓。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遽扑之,入石穴中。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

蒲松龄《促织》翻译

蒲松龄《促织》翻译

蒲松龄《促织》翻译蒲松龄的《促织》是清代文言短篇寓言故事,出自《聊斋志异》。

以下是蒲松龄《促织》翻译,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宣德年间,皇宫中崇尚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令,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进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它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因此把这件事情责令给里长去办。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正在读书,准备应考,但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让他充当里正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

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

”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

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铜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没有什么计策不施行的,最终没有成功。

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要求。

县官严定期限,追逼交纳,成名在十几天中就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辗转反侧,只想自杀。

这时,村中来了个驼背巫婆,能够凭借神力占卜。

成名的妻子准备了钱财去询问她。

只见红颜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满门口。

成名的妻子进入巫婆的屋里,只看见密室里垂挂着帘子,帘子外面设置着香案。

询问的人在鼎里点燃香,拜了两次。

巫婆从旁边望着空中替代他们祝祷,嘴唇忽闭忽开,不知在说些什么。

大家各自都肃敬地站着听。

一会儿,从帘子里面丢一张纸条出来,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有丝毫差错。

成名的妻子把钱交纳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

文言文_促织_翻译

文言文_促织_翻译

昔者,吾闻之,齐人有善织者,其妻亦善织。

一日,妻患疾,卧床不起。

丈夫忧心如焚,日夜侍奉,不得安寝。

于是,丈夫心生一计,欲以织造之技,换取一物,以慰其妻。

丈夫问于市中之人,曰:“吾妻病重,求一物以疗之。

有知者,请赐教。

”市中之人闻言,皆摇头叹息,无人能答。

丈夫失望而归,闷闷不乐。

俄而,有老翁过其门,见丈夫憔悴之状,问之曰:“君何忧?”丈夫以实告之。

老翁沉思良久,曰:“吾有一法,或许能疗君妻之疾。

”丈夫大喜,问之何法。

老翁曰:“此法非同小可,须得一种神物,名为‘促织’。

”丈夫闻言,惊异不已,曰:“何为促织?吾闻所未闻。

”老翁曰:“促织者,虫也,生于山中,状如蚕而小,其鸣声如织机之声,故曰促织。

此虫能疗百病,凡遇疾者,以之吹之,病自愈矣。

”丈夫闻言,急切求之。

老翁曰:“此虫生于深山,非同易得。

君若欲求,须亲往山中,历经艰辛,方能得之。

”丈夫遂决定前往山中,寻得促织。

丈夫携妻子之病,跋山涉水,历经数月,方至山中。

山中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景色宜人。

然而,山中之路途险峻,丈夫摔得头破血流,妻子也疲惫不堪。

然丈夫不顾一切,寻得促织之心,未曾稍减。

一日,丈夫行至一山谷,忽见一老者,背一篮,篮中盛满促织。

丈夫惊喜交集,趋前询问。

老者曰:“此虫生于山中,非同凡物,君若欲得,须先过我试炼。

”丈夫欣然答应。

老者令丈夫攀爬一峭壁,曰:“能攀至山顶者,得此促织。

”丈夫奋力攀爬,终于到达山顶。

老者曰:“君能攀至山顶,已属不易,此促织赠予君,以疗君妻之疾。

”丈夫喜出望外,谢过老者,携促织而归。

丈夫以促织吹其妻,妻子病果愈。

自此,夫妻恩爱,相敬如宾。

丈夫感激涕零,曰:“吾得促织,全赖老翁之助,此恩此德,终身难忘。

”其后,丈夫寻得良方,以织造之技,制成一织机,状如促织,其声如织,曰:“此机仿自促织,名之‘促织机’。

”自此,丈夫以织造为业,名扬四海,世人皆称其为“织圣”。

然丈夫不忘旧事,每至重阳节,必携妻子登高望远,以纪念当年寻得促织之艰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松龄《促织》原文及翻译原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资诣问。

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问者爇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各各竦立以听。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

展玩不可晓。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遽扑之,入石穴中。

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逐而得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儿惧,啼告母。

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日将暮,取儿藁葬。

近抚之,气息惙然。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

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

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成以其小,劣之。

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

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喜而收之。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

少年固强之。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少年又大笑。

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

少年又笑。

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成大喜。

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

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成述其异,宰不信。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乃赏成,献诸抚军。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益奇之。

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宰悦,免成役。

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

抚军亦厚赉成。

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夫!”注解注释1.宣德:明宣宗年号(1426-1715)2.尚:崇尚,爱好。

3.西:这里指陕西。

4.华阴令:华阴县县官。

5.才:(有)才能。

这里指勇敢善斗。

6.责:责令。

7.里正:里长。

8.游侠儿:这里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9.昂其直:抬高它的价钱。

直,通“值”。

10.居为奇货: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等待高价)。

居,积、储存。

11.里胥:管理乡里事物的公差。

12.科敛丁口:向百姓征税摊派费用。

科敛,摊派、聚敛。

科,聚敛。

丁口,老百姓。

丁,成年男子。

13.操童子业:意思是正在读书,准备应考。

操……业,从事……行业。

童子,童生。

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14.售:原意是卖卖物出手,这里指考取。

15.迂讷:拘谨而又不善于说话。

16.累尽:牵累而耗尽。

累,牵连,妨碍。

17.裨益:补益。

18.款:款式,规格。

19.宰严限追比:县令严定期限,催促缴纳。

追比,旧时地方官吏严逼人民,限期交税、交差、逾期受杖责,叫“追比”。

20.流离:淋漓21.能以神卜:能够凭借神力占卜。

22.红女白婆:红妆的少女、白发的老婆婆。

23.爇香:点燃香。

24.翕辟:翕,合。

辟,开。

25.竦立:恭敬地站着。

26.无毫发爽:没有丝毫差错。

27.食顷:吃一顿饭的功夫。

28.兰若:寺庙,即梵语“阿兰若”。

29.青麻头:和下文的“蝴蝶”、“螳螂”、“油利垯”、“青丝额”,都是上品蟋蟀的名字。

30.有古陵蔚起:有古坟高起。

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的样子。

31.蹲石鳞鳞:蹲踞着的一块块石头向鱼鳞排列。

32.冥搜:用尽心思搜索。

冥:深。

33.趁:赶。

34.蹑迹披求:追(蛤蟆的)总计,拨开(丛草)寻求。

蹑,悄悄追随。

披,拨开。

35.蟹白栗黄:蟹肉和栗肉,指蟋蟀吃的精饲料。

36.斯须:一刻工夫,一会儿。

37.业根:祸种,惹祸的东西。

业,业障,佛教用语,罪恶的意思。

38.复算:再算账,追究。

39.强呼欲绝:头撞地,口呼天,几乎要绝命。

抢,碰撞。

40.向隅:面对墙角(哭泣)。

《说苑》:“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哭泣……”后人用“向隅”,含有哭泣的意思。

41.藁葬:用草席裹着尸体埋葬。

42.惙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43.气断声吞:出不来气,说不出话,形容极度悲伤。

44.交睫:闭上眼睛要睡。

45.东曦既驾: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

东曦,指日神东君。

曦,日光。

既驾,已经乘车出来。

古代传说,日神乘着六龙驾驭的车。

46.觇视:窥视。

47.裁:通“才”,刚刚。

48.超忽:形容跳得轻快而高。

49.审谛之:仔细地(看)它。

50.土狗:蝼蛄的别名。

51.日与子弟角:天天和伙伴(的蟋蟀)角斗比赛。

子弟,年轻人。

52.售者:这里指买主。

53.造庐:指到家。

造,到……去。

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

引申为村房或小屋。

54.胡卢:形容笑的样子。

55.比笼:并放着的笼子。

56.惭怍:惭愧。

57.固强之:坚持要较量较量。

固,坚持、一定。

强,迫使。

58.顾:但。

59.蠢若木鸡:形容神貌呆笨。

《庄子·达生》篇说,养斗鸡的,要把斗鸡训练得镇静沉着,仿佛是木头雕的,才能够不动声色,战胜别的斗鸡。

60.龁:咬。

61.翘然矜鸣:鼓起翅膀得意地叫。

翘,举。

矜,夸耀。

62.尺有咫:一尺多。

咫,八寸。

63.虫集冠上:蟋蟀落在鸡冠上。

集,止。

64.翼:同“翌”。

65.抚军:官名,巡抚的别称,总管一省的民政和军政。

66.细疏:仔细地陈述。

疏,臣下向君主陈述事情的一种公文,这里作动词。

67.无何:没多久。

68.卓异:(才能)优异。

这是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

69.又嘱学使:又嘱,是抚军嘱。

学使,提督学政(学台),是专管教育和考试的官。

70.俾入邑庠:使(他)进入县学,即做秀才。

俾,使。

邑,县。

庠,学校。

71.百顷:和下文的“万椽”,都极言其多。

72.牛羊蹄躈各千计:意思是牛羊几百头。

蹄躈,亦作“蹄噭”,古时用以计算牲畜的头数。

噭,口;躈,肛门。

见《史记·货殖列传》。

千计,是说很多,不是实数。

73.裘马过世家:穿的皮衣和驾车的马都超过时代做官的人家。

74.异史氏;作者自称。

《聊斋志异》里边有许多怪异的事,所以称异史。

75.贴妇:把妻子做抵押品去借钱。

贴,抵押。

76.独是:唯独这个。

77.以蠹贫:因做书虫而贫穷。

蠹,蛀虫,这里用来比喻侵耗财务的胥吏。

78.令尹:县令,府尹。

这里是沿用古称。

79.恩荫:得到恩惠荫庇。

80.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一个人升天,连他的鸡犬也成仙。

比喻一个人发迹了,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

译文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正。

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

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

”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

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

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

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规格。

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

成名的妻子准备了礼钱去求神。

只见红颜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满门口。

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拉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

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两次。

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

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

一会儿,室内丢一张纸条出来,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有丝毫差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