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病鱼类真菌性皮肤病水霉病
水霉病如何治疗
水霉菌在寄主死后不久繁殖特别快,所以具腐生性,对水产动物是一种继发性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又称次发性感染)那么它有没有治疗的办法呢?治疗方法:1、病鱼数量少可局部操作的话,可以用含碘消毒剂浸泡,如浓度为20mg/L 聚维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病鱼20~30分钟;2、或用800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3、或内服抗菌药物(如磺胺类),防治细菌激发感染;4、市面上常见其他的防治水霉病渔药种类。
春季阶段的水温较为适合病原菌繁殖生长,因此,尤其要做好预防工作。
一是冬季清塘时可以除去池底过多的淤泥,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消毒;二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抗病力。
尽量避免高密度条件暂养时造成鱼类挤压碰撞掉鳞,或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
三是水温低于15℃时,尽量减少人为操作,防止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擦伤或冻伤。
四是经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和放养后,及时2%~3%食盐水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五是亲鱼人工繁殖受伤后,可在伤口涂抹10%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
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主要有水霉目(Saprolegnial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及水节霉目(Leptomitales)等,又以水霉菌(Saprolegnia)最为常见,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于鳟鱼几乎全年皆可发生。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
鱼类常见的水霉病及预防方法
鱼类常见的水霉病及预防方法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它主要由水生真菌引起。
它会导致鱼类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为了保护鱼类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水霉病的常见类型以及预防方法。
一、浮游真菌病浮游真菌病是水霉病的一种常见类型。
它主要由浮游真菌感染引起,通常在受伤或免疫系统受损的鱼类身上发生。
浮游真菌会在鱼体表面形成白色或灰色的绒毛状斑点,并可能蔓延至鱼鳍和其他身体部位。
预防方法:1. 维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质是防止浮游真菌病的最重要步骤之一。
保持水质清洁并确保水温适宜,可以减少浮游真菌的繁殖和感染。
2.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为鱼类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适当的水质、氧气和养分,可以增强它们的免疫系统,减少感染浮游真菌的风险。
3. 彻底清洁鱼缸和装饰物:定期清洁鱼缸和鱼缸中的装饰物,可以有效地减少浮游真菌的滋生。
二、黏体真菌病黏体真菌病是另一种常见的水霉病,它主要由黏体真菌引起。
这种病会在鱼类的皮肤和鳃上形成白色或黄色的黏液状物质。
黏体真菌病一般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鱼类身上,如慢性应激或疾病状态下的鱼类。
预防方法:1.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与浮游真菌病相似,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对预防黏体真菌病至关重要。
保持水质清洁、提供适量的氧气和养分,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黏体真菌的机会。
2. 饲养健康的鱼类:通过购买来自可靠供应商的健康鱼类,可以降低引入黏体真菌的风险。
3. 隔离感染鱼类:一旦发现有鱼患上黏体真菌病,应将其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鱼类。
同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三、鳃网膜炎鳃网膜炎是水霉病的另一种常见类型,它主要由具有损伤性的真菌感染引起。
这种病会导致鱼类的鳃纤毛变形或消失,从而影响其呼吸功能。
预防方法:1. 避免水体受到污染:鱼类所处的水体如果存在污染物,如残留的化学物质或有害细菌,将增加鱼类感染鳃网膜炎的风险。
因此,定期检查并清洁鱼缸,确保水体卫生,是预防鳃网膜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冬春病鱼类真菌性皮肤病水霉病精编版
冬春病鱼类真菌性皮肤病水霉病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冬春病鱼类真菌性皮肤病水霉病?1、病原由水霉科的水霉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真菌不仅感染苗种和成鱼,也是鱼卵孵化时的大敌,又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体表损伤因水霉菌寄生而诱发并发症的主要途径。
据研究,水域中共有45种以上的真菌可感染鱼类,其中尤以水霉菌和绵霉菌为甚。
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离孢子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发生于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菌游离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
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离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2、症状及流行水霉病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时期均会发生。
一般水温在18℃左右的早春、晚冬最为流行。
对于成鱼多数是在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擦伤所致。
霉菌最初从鱼体伤口侵入时,吸收坏死细胞为养料,菌丝向组织内、外生长。
在初期,肉眼看不出什么症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在不同部位生成绵毛状菌丝,菌丝长达2~3厘米,故称为“生毛”。
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黏附,使组织坏死,同时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3、防治方法1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疾病的发生。
2操作小心,勿使鱼体受伤。
3用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浓度各为400毫克/升)全池遍洒,此合剂对防治水霉菌效果很好。
4用10克/升的食盐水加数滴醋浸洗疾病鱼5分钟。
5高锰酸钾10~15毫克/升长时间、反复药浴。
6经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和放养后,及时2%~3%食盐水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冬春季节垂钓鱼塘水霉病的防治措施
2019.9当前受市场的驱动,不少有实力的新人进入休闲垂钓业。
垂钓业发展活力十足,但新手也遇到了常见水霉病的困扰,寻求防治技术者较多。
笔者根据多年现场指导经验,现将水霉病的“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策略加以总结,期望对渔业新手有所裨益,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水霉病是常见病但又是最不容易治好的鱼病之一,是最容易造成死亡的鱼病病种。
在流行季节,当鱼体受伤后,鱼鳞和体表黏液保护层遭到破坏,极易被真菌孢子侵袭感染而发病,继而死亡。
水霉菌为条件致病菌。
1.鱼塘条件垂钓池塘面积大多为1~5亩,水源有河水、地下水、水库渗漏水。
池深一般2米以上,水深1.5~2.0米。
塘角架设有3米×3米×3米或5米×5米×3米存鱼网箱。
水泥板护坡、石块砌坡或土坡,泥底、泥砂石混合底、水泥底,坝面多为水泥硬化。
2.发病种类在冬春季节,只要鱼体受伤各种类无一幸免,常见品种有鲫鱼、鲤鱼、草鱼、斑点叉尾 、武昌鱼、青鱼、白鱼、鲇鱼、黄颡鱼等,滤食性鱼类花白鲢也在此列。
3.病原水霉病是由多种水生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继发性疾病。
在我国淡水水生动物的体表及卵上发现的水霉共有十多种,感染鱼体的真菌主要是水霉和绵霉两属的种类,如丝水霉、鞭毛绵霉。
真菌通过无性或有性生殖过程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水温均可生长繁殖,个别种类30℃时仍能生长繁殖。
水霉属、绵霉属的繁殖适温为13~18℃,季节性很强,受伤的各种鱼类、鱼卵均可被感染,而未受伤的则不被感染,且在尸体上霉菌繁殖特别快。
4.症状发病早期,肉眼看不到鱼体有异样症状,当看到“白毛”时,内菌丝已从伤口处向内侵入肌肉,向外则长出外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俗称“长毛”。
因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鱼受到酶的刺激后分泌出大量黏液,变得躁动不安,无目的乱游。
随着菌丝的生长,鱼体负担加重,浮于水面,缓游于池边,停止摄食,最后瘦弱死亡。
5.受伤的关键环节①长途运输擦伤及鱼的质量。
鱼类皮肤病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措施
鱼类皮肤病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措施在养殖鱼类的过程中,皮肤病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皮肤病不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还会导致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鱼类常见的皮肤病类型以及预防措施,帮助鱼类养殖者有效预防和管理皮肤病问题。
一、常见的鱼类皮肤病类型1. 寄生虫感染:鱼类身上寄生虫的感染是常见的皮肤病问题。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鳃蚤、鳞虫和吸虫等。
这些寄生虫会给鱼类的皮肤带来刺激和破坏,导致鱼体出现白点、糜烂和溃疡等症状。
2.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也是常见的鱼类皮肤病类型。
真菌一般侵害鱼体表面的皮肤和鳃腔,导致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或棕色的粘液和斑点,严重时还会形成溃疡。
3.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在鱼类养殖中也很常见。
细菌感染一般发生在鱼体受伤的地方,如鳞片脱落、鳍部划伤等。
常见的细菌感染症状包括鱼体表面出现红斑、肿胀和溃疡等。
4.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皮肤病问题,会导致鱼体出现红斑、肿瘤、鳍部变形等症状。
病毒感染一般通过鱼类的粪便、尿液和鳃腔分泌物传播。
二、鱼类皮肤病的预防措施1. 维持水质清洁:保持水质的清洁是预防鱼类皮肤病的基本措施之一。
定期清理鱼缸和换水能够有效去除污染物、减少病原体感染的机会。
2.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有助于鱼类的免疫力提高,减少皮肤病的发生。
注意饲料的种类和质量,避免过度喂食和残渣滞留。
3. 健康检查:定期检查鱼类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观察鱼体表面是否有白点、溃疡等异常症状,以及鱼类行为是否正常。
4. 防止扩散:一旦发现有鱼类皮肤病的情况,应及时将患病鱼群分离,避免病原体的扩散。
同时,对患病鱼类进行隔离治疗和适当的药物治疗。
5. 疫苗接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和属性,合理接种疫苗,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预防病毒和细菌感染等。
6. 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养殖设施,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注意防止污染源的进入,保持良好的水源和鱼类的生活环境。
三、鱼类皮肤病的处理措施1. 寄生虫感染处理:使用适当的抗寄生虫药物来治疗感染。
鱼类疾病防治预防水霉病的方法
鱼类疾病防治预防水霉病的方法鱼类疾病是养殖业中常见的问题,水霉病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疾病。
水霉病可以导致鱼类感染后发生瘙痒、皮肤发黑、鳞片脱落等症状,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鱼类死亡。
为了预防水霉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鱼类环境管理为了减少鱼类感染水霉病的风险,必须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每天检查鱼塘或鱼缸的水质,确保水质处于适宜的范围内,同时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体的新鲜和流动性。
此外,定期清理鱼缸或鱼塘的杂物和污垢,避免鱼类被污染。
2. 合理的饲养方式正确的饲养方式也是预防水霉病的重要措施。
首先,确保鱼类饲料的质量,选择富含营养的饲料,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其次,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
过度投喂会导致饲料残留在水中,增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从而增加鱼类感染水霉病的风险。
最后,定期清洗饵料器具,并保持饵料器具的干燥,避免病原菌的滋生。
3. 使用合适的药物在鱼类感染水霉病的早期,可以使用一些合适的药物来治疗。
例如,可以使用多菌灵或其他有效的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在使用药物之前,必须遵循药物使用说明,确保使用正确的剂量和方法,避免对鱼类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药物使用后需要定期检查鱼类的病情,以确定治疗效果。
4. 定期检查与隔离定期检查鱼类的身体状况,特别是皮肤表面是否有黏液分泌物,以及其他病症的出现。
如果发现有鱼类感染水霉病的迹象,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病情的传播。
将病鱼隔离至单独的鱼缸或鱼塘,并加强观察和治疗,以防止疾病扩散。
5. 优化鱼类免疫力维持鱼类免疫力的健康也是预防水霉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给予鱼类合适的饲料、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水质清洁等方式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此外,注射疫苗和添加益生菌等方法也是提高鱼类免疫力的有效手段。
充足的免疫力有助于鱼类抵御病原体的侵袭,减少水霉病的发生。
总结起来,预防水霉病的方法包括鱼类环境管理、合理的饲养方式、使用合适的药物、定期检查与隔离,以及优化鱼类免疫力。
水霉病的治疗方法
水霉病是鱼类养殖中常常碰到的疾病,又称为肤霉病、白毛病。
在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发病后治疗困难,那么它如何治疗呢?治疗方法:1、病鱼数量少可局部操作的话,可以用含碘消毒剂浸泡,如浓度为20mg/L 聚维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病鱼20~30分钟;2、或用800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3、或内服抗菌药物(如磺胺类),防治细菌激发感染;4、市面上常见其他的防治水霉病渔药种类水霉是孵化过程中最常见的病菌,且传染速度快,稍有不慎,全池的鱼卵都会遭殃。
一般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有这些因素会导致水霉的产生。
前文说过,水霉菌是腐生性的,未受伤的鱼及正常受精卵不受感染。
绝大多数已死亡的受精卵附有大量的水霉菌,而活卵卵膜外面虽然有少量水霉菌丝,但菌丝不能通过卵周隙进入胚胎,胚胎继续发育成稚鱼破膜而出。
一方面,水霉会造成鱼卵全军覆没,另一方面,活卵不会感染水霉,能发育成稚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鱼生下的卵,都是死亡的。
实际上,鱼卵的孵化需要大量的氧气,而在孵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卵子没有受精或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的情况,水霉很快就在这些死卵上生长。
由于水霉的外菌丝很长(可达5-10mm甚至更长),会遮避周围卵子的水流从而造成被遮避的卵子缺氧死亡,然后水霉在这些死卵上又迅速生长,长出更多的毛去遮避更多的卵子。
如此恶性循环可在几天内造成全部卵子。
出现的主要原因有:1、孵化用水中含有水霉,孵化前的消毒工作不彻底。
2、亲鱼体质差,卵子质量差,先天不足,胚胎易死亡。
3、鱼卵受精率低导致死亡后极易感染水霉,并迅速扩散感染周围正常鱼卵。
4、水体溶氧不足,导致孵化过程中鱼卵缺氧死亡,感染水霉。
5、水质不好。
6、水温过低,增加了水霉感染的时间。
7. 温度变化过大,造成胚胎畸形进而引起死亡。
鱼卵水霉病的特点:1、流水孵化时水霉病发生显着减少。
2、对浮性卵影响较小。
3、对粘性卵影响极大,可造成全军覆灭。
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
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常见问题】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本人总结】图:锦鲤养殖●锦鲤常见鱼病鉴别1.真菌性疾病: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
当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
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
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生水霉病。
2.细菌性疾病:皮肤发炎充血病: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
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
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
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
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
3.黏细菌性烂鳃病:锦鲤患病较少,只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才会发病。
鱼无任何外观异状而大量死亡。
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一些污泥。
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边缘残缺不全;有时在鳃的某一处或多处腐烂,而不在边缘。
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甚至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
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困难,常呈浮头状,由此引起大量死亡。
4.竖鳞病(松鳞、立鳞):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每年秋末至来年春季水温较低时是流行季节。
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以至死亡。
鳞囊水肿,其内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
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冬季鱼类水霉病的防治
4 . 如腹泻时间过长并与细菌并发感
染 的 ,可应 用抗 生 素 进行 对 症 治 疗 。 口 ( 楚 晓铃 )
4 . 切勿 滥用药物 、盲 目加大 用药量
及 延长用药 时间。
生素 C,不仅 能提 高鸡产 蛋率 ,而且 还
N O N G Z l Y I N G Y O N G 农资应用 I
冬 季 鱼 类 水 霉 病 的 防 治
病原 由水霉菌 引起 的真 菌性疾 病。在我 国淡水 水产动
鱼类越 冬期是冬 季鱼病 流行 的季 节 ,在有 痫原菌存 在 的
情 况下 ,水 霉病等疾 病在低温 下易发生 。
期 ,应 把饲 料 中粗 纤 维 的含 量 控 制 在 0 . 3 % ~0 . 5 % ,钙 的含 量也 不能添 加的 太高 ,3 . 6 % ~3 . 9 %即可 。同时保 证饲
桂 、柴胡、 白芍、龙胆草 、黄芩各1 份, 活性炭0 . 5 份 ,煎水服用 ,药渣拌料 ,每
只鸡用2—4 毫升 ,样 腹
泻 ,长 的可持续 1—2 个月 。 二 、预 防措施
而缓 解热应激 。加入0 . 3 % ~1 %的碳酸 氢钠 。可使产 蛋量 明显提 高 。薄壳 、次
品蛋 明显减少 。添 加碳酸氢 钠 时 ,还 可
2 天后再添加益菌素 , 连用3 ~ 5 天。在
部 有水 霉寄 生 ,并粘 附污泥 和藻 类 ,其 状如 覆盖棉 絮 ,最后 瘦 弱而死 。 防 治措 施 (1】除 去过 多淤 泥 ,用2 0~3 0 千克/ 亩生
物 中的体表 和 卵上共 发现 的水霉 有十 多种 ,其 中最 常见 的是
水霉 和绵霉 。水 霉对 温度 适应 范 围很广 ,对 水生动 物种 类没
冬季水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 长短 和 密 度 大小 2 . 增 强鱼 体抵 抗 力 对 养殖 中前 期 较 瘦 弱 的鱼 类 . 在 养 殖后 期 要 多 加 喂一 些 蛋 白质 含 量 较 高 的 精 饲料 . 一 方 面促 生 长 育 肥 . 拉 大规格 : 另 一 方
水体 用量 为0 . 2 ~ 0 . 3 克. 化 水全 池 泼洒 , 病情 严 重 者 连用 2 次 3 . 可选择水杨酸醇溶液 、 二 硫 氰 基 甲烷 溶 液 等 全 池 泼洒 或 浸 泡 . 用 量
一
[ I [ ] N [ 1 Wl J M[ - N / ! 髓 动 物 r ]诊 0
冬季水霉病的崖生与 治
少 量 多次 棉状 毛 . 使 组 织 坏死 , 最后 瘦 弱 而 死 。 化 水 全池 泼 洒 . 预 防 措 施 二、 治疗 方 法 1 . 避 免 鱼 体 受伤 在 拉 网扦 捕 过 1 . 全 池 遍 洒 亚 甲基 蓝 . 每 立 方 米 程 中. 准 备 工 作要 做 充 分 . 动作 轻 快 . 水 体 用量 为 2 ~ 3 克, 隔2 天再泼1 次, 连 担 网、 挑选 、 运 送 各 环 节 紧凑 连 贯 : 运 用2 次。 输 时 同样 要 如此 . 还 需 要 注 意运 输 的 2 . 水霉净 ( 五倍子末 ) , 每 立 方 米
参考 产 品说 明书 面可 增 强鱼 体 越冬 时 的疾 病 抵 抗 力 4 .由 于水 霉 病 发 生 的 最 主 要 原 3 . 适 当肥 水 当水 体水 质清瘦 时 . 因是 鱼体 体 表 受 到损 伤 . 因此在 治 疗 可适 当 施用 一 点 人 畜 粪肥 或化 肥 . 前 该病 的 同时 . 要注 意 做 好 细菌 性 疾 病 者可 在 浅滩 处 多处 分 开 堆 放 . 后 者 可 的继 发 性感 染 防治 工作 ( 方 达)
金鱼水霉病如何防治?
金鱼水霉病如何防治?
水霉病又称白毛病、肤霉病、绒毛病。
是一种真菌性皮肤病,冬春寒冷季节容易发生。
水霉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水霉及绵霉菌丝寄生在金鱼受伤的伤口上,当金鱼皮肤受到外伤时,水霉菌侵入,寄生在金鱼的受伤坏死组织上。
霉菌初从鱼体伤口侵入时,吸取坏死的细胞的营养,最后在鱼体的伤口处长有一块块白色绒毛,鱼鳞腐烂脱落,绒毛也不断增多,身体负担也越来越莺,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金鱼患水霉病的原因是在换水投饵操作时,网具碰击鱼身,以致擦落鳞片,撞伤鳍条,使水霉菌侵入伤口。
因此,在防治上首先要注意不要伤鱼体,在搬运、放养、换水,投饵等操作时要小心,动作要轻。
如果鱼体受伤,可以用4ppm的五倍子溶液,或2/10万的重铬酸钾溶液,全池泼洒,可防止水霉菌对金鱼伤口的侵染。
用重铬酸钾溶液泼洒,可防止水霉菌对金鱼伤口的侵染。
用重铬酸钾溶液泼洒的鱼池经7-10天后,要换去一半的池水。
还可以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将病鱼浸洗3-4分钟;或用5-10%的孔雀绿、5%的碘酒和5%的重铬酸钾溶液涂抹伤口。
也可将病鱼浸在浓度为1/1500的孔雀绿溶液中3-5分钟也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这些方法均是对发病早的病有作用,如果病鱼已感染严重,则防治效果不佳。
水霉病
水霉病(Saprolegniasis)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鱼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
水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池塘养殖业中一种严重的鱼类流行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水霉病病原水霉病的病原为水霉菌,隶属于卵菌纲,多达17个属122种。
也有学者通过对卵菌纲生物的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深入研究,发现卵菌生活史等方面性状与其它真菌都截然不同,尽管在功能上与真菌相似,实际上与真菌无近缘关系,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部分学者提出卵菌纲应从真菌界中独立出来成为1个门。
水霉的菌丝为管形,内菌丝发达,纤细而分枝繁多;外菌丝中等粗壮,无分隔。
菌丝壁主要由葡聚糖组成,也含有纤维素和少量几丁质。
水霉可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水霉菌不仅能感染鱼类,也可以感染小龙虾等甲壳类,以及蛙、鳖等两栖类和爬行类水产养殖动物。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能够对淡水动物产生致病性的水霉菌主要有多子水霉菌、同丝水霉菌、异丝水霉菌和寄生水霉菌,我国学者研究目前我国致病性水霉菌有多子水霉、寄生水霉、澳大利亚水霉和两性绵霉4种,其中以多子水霉和寄生水霉为主。
2 水霉病在我国的流行特点2.1 易感鱼类水霉菌具有广泛的寄主谱,对宿主没有选择性,同一种致病性水霉菌对鱼体和鱼卵均有致病性。
多数水霉菌是典型的腐生菌,鱼类水霉病均非原发性疾病,而是继发性疾病,鱼体皮肤完整和活鱼卵不能被水霉孢子感染,只有鱼体皮肤或鳃受到机械性损伤或其它病原体的伤害时,水霉菌才会继发感染,也只有死卵或未受精的卵才会感染水霉菌。
鱼类的各个生长阶段均有发生,当鱼体免疫力下降时水霉菌更易感染,但这不是是否感染水霉主要因素,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鱼体是否受伤和水温是否适宜。
水霉菌在水温5℃~26℃均可繁殖,在水温为13℃~18℃的冬春季节是高发期。
在北方冰下越冬期水温在4℃以下时,一般越冬鱼类很少或不发生水霉感染,春季水温升高到约10℃时鱼类水霉病才开始大量发病。
观赏鱼的水霉病
观赏鱼的水霉病
水霉病又称白毛病、白云病,该病虽然终年都可发生,但以早春和晚冬水温较低时最易流行。
这种病主要是由水霉(Saprolegniaceae)和绵霉(Achlya)等霉菌附生在鱼体表引起的,对成鱼和鱼卵都有危害。
当鱼体局部皮肤受损或鳞片脱落时,都有可能招致水霉、绵霉等霉菌的腐生感染。
鱼在患病初期,肉眼只能看见鱼体伤口处组织红肿,皮肤附着一层白色粘液。
随着菌丝的生长,大量新繁殖出的菌丝为白色或灰白色,一丛丛如絮状,附着伤口处。
同时菌丝还能伸入肌肉中,其分泌的毒素会破坏肌肉组织使之坏死。
最终导致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甚至停止摄食、瘦弱至死亡。
防止此病的方法,首先要加强鱼缸的光照,必要时对患有鱼病的鱼缸用300~500瓦的紫外灯每日照射10~15分钟,连续使用3~5天。
另外可用孔雀石绿或鱼用甲基蓝溶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并轻轻剥去鱼体表的菌丝体。
在阴雨低温天气,要注意多换水和适当提高水温,在水中加适当食盐可防治水霉菌。
- 1 -。
水霉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水霉病的--好治疗方法?
水霉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水霉病的好治疗方法?水霉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水霉病的典型症状就是长毛了,当你看到鱼身上白毛时,已经证明这个病得了很久了。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以早春晚冬水温10-15°C为流行,发病严重,适宜低温繁殖。
各种水产养殖动物均易被感染,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那么水霉病的好治疗方法是什么?水霉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水霉病的典型症状就是长毛了,当你看到鱼身上白毛时,已经证明这个病得了很久了。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以早春晚冬水温10-15°C为流行,发病严重,适宜低温繁殖。
各种水产养殖动物均易被感染,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那么水霉病的好治疗方法是什么?水霉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中的体表和卵上共发现的水霉有十多种,其中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
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凡受伤的机体和卵均可被感染致病。
往往寄生在伤口处吸取皮肤养料后迅速地萌发,向外生长,菌丝向内深入肌肉,向外生长棉状毛,使组织坏死。
水霉病症状患病的鱼类大多游动失常,食欲减退、行动呆滞,在病鱼头部、吻端、尾部、躯干或鳍条,有时甚至在鳃部有水霉寄生,并粘附污泥和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后瘦弱而死。
水霉病治疗方法1、病鱼数量少可局部操作的话,可以用含碘消毒剂浸泡,如浓度为20mg/L聚维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病鱼20~30分钟;2、或用800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3、或内服抗菌药物(如磺胺类),防治细菌激发感染;4、市面上常见其他的防治水霉病渔药种类。
水霉病防治措施1、除去过多淤泥,用20~30千克/亩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病发生;2、捕捞运输时仔细操作,勿使鱼体受伤,好用2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制剂浸泡15~20分钟;3、亲鱼受伤时用1%高锰酸钾水溶液、碘酒等涂抹鱼体,严重时可按照5-10万单位/公斤鱼进行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4、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小苏打合剂全池遍洒或浸洗;5、单一水霉病时,可选择水杨酸醇溶液、二硫氰基甲烷溶液或五倍子末等全池泼洒或浸泡,用量参考产品说明书。
鱼卵水霉病和淡水鱼水霉病的防治及药物施治
鱼卵水霉病和淡水鱼水霉病的防治及药物施治每年的冬春两季是鱼苗鱼种投放季节,很多因鱼苗鱼种体质体格虚弱,或因捕捞不细致欠操作级别,或因原塘水质恶化不洁,或因气候不适,或因本身鱼体带病,或因其它(人为)因素,等等,最容易发生水霉病(有时赤皮病和水霉病两病并发)的情况,而且发病后大多用药难以治愈。
水霉菌寄生鱼类是没有区别性的,任何喜温性淡水鱼从受精卵到成鱼的各阶段,在合适水环境条件下都会感染,而绝大多数水霉菌是属腐生性的,多因外伤加低温或冻伤而暴发水霉病。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长毛病”,此病常年可见,但以冬、春季最为流行。
各种水产养殖动物均易被感染,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为孔雀石绿有潜在的致癌性被国家列为禁用渔药后,给该病的有效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
一、病原水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中的体表和卵上共发现的水霉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
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凡受伤的机体和卵均可被感染致病。
二、症状患病的水产动物食欲减退、行动呆滞,在病鱼头部、吻端、尾部、躯干或鳍条,有时甚至在鳃部有水霉寄生,并粘附污泥和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故俗称“白毛病”。
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此病也经常发生。
内菌丝侵入卵膜内,在卵膜内丛生大量外菌丝,故叫“卵丝病”。
被寄生的鱼卵,内外菌丝呈放射状,故又有“太阳籽”之称。
三、诊断根据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肉眼观察鱼体或鱼卵上的白毛症状即可作出诊断。
必要时用显微镜检查菌丝体。
在诊断虾蟹疾病时,要注意将纤毛虫病与水霉病区分开来,在显微镜下,纤毛虫是运动的活体。
四、常用药物介绍1、水杨酸水杨酸又名柳酸,化学名称是“邻羟基苯甲酸”,是含有石碳酸环的环型结构物。
存在于自然界的柳树皮、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
在医药方面,水杨酸具有抗真菌、止痒及溶解角质作用。
在鱼体表感染真菌时,水杨酸可软化角质层,角质层脱落时,也将菌丝同时脱落,此外,水杨酸能帮助其他抗真菌药物的穿透,并抑制细菌生长。
水霉病怎么治
当鱼身上出现水霉病的时候应该怎么治疗呢?想必这是养殖者在进行鱼类养殖的时候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下面,针对这个问题,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以便大家进行参考。
具体的治疗方法是:第一使用0.1%~1%亚甲蓝溶液涂抹在伤口的位置,以及水霉着生处,这样可以避免病菌进入身体中。
第二除去池底过多淤泥,并用200克左右/m³生石灰或20克左右/m³漂白粉进行消毒。
第三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平时注意消毒,在捕捞、运输等操作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注意合理放养密度,尽量不用受伤的鱼作为亲鱼。
以上就是具体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水霉病的防治
⽔霉病的防治⼀,⽔霉病的病原和⽣活史⽔霉病⼜称为肤霉病,病原为真菌类⽔霉⽬⽔霉科的种类,包括⽔霉属和绵霉属。
营腐⽣,⼤多寄⽣在动植物的⼫体或残屑上,少数种类寄⽣于鱼体伤⼝或鱼卵上。
1,⽣存的适宜条件:⽣存⽔温:5-26℃均可发⽣。
20℃以下⽐较多见。
盐度范围,见于淡⽔,对盐度敏感(万分之四以上的盐度⽣长繁殖受影响),适宜⽣长的⽔体pH:6.4—8.0,最适pH.7.2,为好氧真菌。
2,⽣活史及感染机制。
⽔霉的⽣活史(引⾃倪达书《⽔霉病的防治》)⽔霉菌主要是通过孢⼦进⾏⽆性繁殖,它具有2个不同的游动孢⼦阶段。
第⼆次孢⼦经过⼀段时期的休眠,即可萌发成菌丝体。
⽔霉菌在⽆性繁殖,形成孢⼦囊,释放出游动孢⼦到⽔环境中,在养殖环境中寻找宿主,那些健康的鱼遇到⽔霉的孢⼦是不会感染的,当它遇到宿主(死鱼卵,鱼类的伤⼝腐败组织后),孢⼦就会在病灶部位附着,开始萌发,向内和向外长出菌丝。
通过有性繁殖产⽣的卵孢⼦也可直接萌发成菌丝。
通过吸收坏死组织的营养⽽⽣长繁殖。
⽔霉病的发⽣,必须是在具有保护作⽤的体表⽪肤受破坏以后,霉菌才能从伤⼝⼊侵,长出外菌丝向外⽣长,向内⽣长的菌丝必须是在内⽪及肌⾁组织坏死的情况下,才能侵⼊到组织深处。
⼆,疾病的症状,流⾏情况及诊断1,症状。
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当⾁眼可见⽩⾊的棉絮状物时,菌丝已经深⼊机体组织内部,深⼊组织内的菌丝导致组织发炎,坏死,外菌丝向外⽣长,在体表形成棉絮状物,加重了鱼的负担,导致鱼游动困难;由于⽔霉菌能够分泌分解鱼体组织的酶,导致鱼因受到刺激⽽⼤量分泌粘液,焦躁不安,出现在固体物上摩擦,⾷欲减退等症状,最后瘦弱⽽死。
感染⽔霉病的鱼和鱼卵2,流⾏情况。
⽔霉病主要流⾏于冬季及早春,在⽔温13℃-18℃内⾼发,⽔霉菌⼴泛分布淡⽔当中,主要的感染对象是鱼卵和体表有机械损伤,冻伤的鱼以及死卵,在感染的过程中对宿主没有选择性,外菌丝在感染的部位不断⽣长,形成灰⽩⾊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内菌丝吸取鱼体营养,导致鱼体消瘦死亡。
我国鱼类水霉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
1 水 霉 病 的 病 原 水霉 病 的病原 为水 霉 菌 ,隶属 于 卵菌 纲 ,多 达 17个 属
122f ̄。也 有学 者通 过对 卵菌纲生物的形态学 、细胞学 、生理 学和分 子生物学 等方面深入 研究 ,发现 卯菌生 活史等方面性 状 与其它真 菌都截 然不同 , 尽管 在功能上与真菌相似 ,实际 上与真 菌无近缘 关系 ,结合 分子 系统发 育学研 究 ,部分学 者 提 出卯 菌纲应从真菌界中独立 出来成 为1个门 。水霉 的菌丝 为 管 形 ,内菌丝发达 ,纤细而 分枝繁多 ;外菌丝 中等粗壮 ,无 分隔。菌丝壁主要 由葡聚 糖组 成 ,也含有纤维素和少量 几丁 质 (图1)。水霉可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北方 冬季 时间长 ,东北越 冬期鱼 类在 冰下可达三四 个月 之久 ,华北地 区在冬季 也出现 短期覆 冰情况 。一般覆冰期水 温在5℃以下 ,水霉病很少发生 。但是融冰期水霉病发病 率非 常高 ,是水霉病 的发病高峰 期 ,有些池塘损失很 大。融冰期 随着 气温和地温 回升 ,水温 快速回升 ,藻类大量 繁殖 ,尤其 是越 冬期曾经施 肥的池塘 ,因此这个 时期鱼类 气泡病发病 率 也非常高 。
图 1水 霉 菌 菌 丝
图 2海 鲈 图4杂 交 鳢 水 霉 病
2水霉病在我 国的流行特点 2。1 易感鱼类
水霉菌具 有广泛的寄 主谱 ,对宿 主没有选择性 ,同一种 致病性 水霉 菌对 鱼体和 鱼卵均有致病 性 。多数 水霉菌 是典型 的腐 生菌 ,鱼类水霉病均 非原发性疾 病 ,而是 继发性疾 病 , 鱼体 皮肤完整和 活鱼卵 不能被水霉孢 子感染 ,只有鱼体 皮肤 或鳃受 到机械性 损伤或其 它病原体 的伤害时 ,水霉 菌才会继 发感染 ,也 只有死卵或未 受精的卵 才会感染水 霉菌 。鱼类的 各个生 长阶段均 有发生 ,当鱼体免疫 力下降时 水霉菌 更易感 染 ,但 这不 是是否感染水霉 主要 因素 ,主要 的影响 因素是鱼 体是否受伤和水温是否适宜 。
鱼得了水霉病身上是什么样子的-池塘鱼类水霉病--治疗方法-
鱼得了水霉病身上是什么样子的?池塘鱼类
水霉病**治疗方法?
鱼水霉病是鱼类常见的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那么鱼得了水霉病身上是什么样子的?池塘鱼类水霉病**治疗办法?
鱼得了水霉病身上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受伤的鱼将会变得红肿发炎,并发生腐烂。
菌丝会在创面竖直生长,并直接注射到创面内举行寄生。
在中期内,伤口和菌丝会进一步扩大和发育,甚至菌丝会长到1厘米长,鱼类通常能够在这个时候进食。
但随着水霉变的进一步扩散,假如我们不加以控制,鱼就会渐渐地对食物产生反抗力。
全身都会笼罩着棉絮。
鱼会变瘦,甚至开头溃烂。
池塘鱼类水霉病**治疗办法?
1 发觉鱼已感染水霉病后,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菖蒲叶2.5~5公斤、食盐0.5~1公斤,加入人尿2~5公斤混合匀称,加水稀释全池泼洒。
2 每亩水面用辣蓼草3公斤、乌蔹莓0.6公斤、枫杨叶2公斤,混合煎汁,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连用2-3次。
3 用亚甲基蓝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的亚甲基蓝浓度达到2ppm,3-4天后再泼一次。
4 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养鱼水霉病的形成--水霉病怎么引起的
养鱼水霉病的形成-水霉病怎么引起的水霉病是怎么引起的?水霉病又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
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和病变鱼刚染上病时看不出什么症状。
一旦发现鱼体长“白毛”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蔓延到肌肉组织间隙之中。
随着病情发展,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这种疾病在一年四季内都可发生。
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除应注意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被寄生虫咬伤之外,还可以在水中放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鱼体长出“白毛”,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
同时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死亡。
治疗方法A、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C、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D、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E、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水霉病怎么引起的水霉病又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
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和病变鱼刚染上病时看不出什么症状。
一旦发现鱼体长“白毛”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蔓延到肌肉组织间隙之中。
随着病情发展,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春病鱼类真菌性皮肤
病水霉病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冬春病鱼类真菌性皮肤病水霉病
?
1、病原
由水霉科的水霉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真菌不仅感染苗种和成鱼,也是鱼卵孵化时的大敌,又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体表损伤因水霉菌寄生而诱发并发症的主要途径。
据研究,水域中共有45种以上的真菌可感染鱼类,其中尤以水霉菌和绵霉菌为甚。
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离孢子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发生于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菌游离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
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
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离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2、症状及流行
水霉病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时期均会发生。
一般水温在18℃左右的早春、晚冬最为流行。
对于成鱼多数是在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擦伤所致。
霉菌最初从鱼体伤口侵入时,吸收坏死细胞为养料,菌丝向组织内、外生长。
在初期,肉眼看不出什么症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在不同部位生成绵毛状菌丝,菌丝长达2~3厘米,故称为“生毛”。
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黏附,使组织坏死,同时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3、防治方法
1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疾病的发生。
2操作小心,勿使鱼体受伤。
3用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浓度各为400毫克/升)全池遍洒,此合剂对防治水霉菌效果很好。
4用10克/升的食盐水加数滴醋浸洗疾病鱼5分钟。
5高锰酸钾10~15毫克/升长时间、反复药浴。
6经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和放养后,及时2%~3%食盐水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7用含碘消毒剂浸泡,如浓度为20mg/L聚维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病鱼20~30分钟;
8市面上常见其他的专门防治水霉病的渔药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