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声感人赋第十段赏析【清代】吴敬梓骈体文
合集下载
冬日可爱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汪绂骈体文
精美图片
作者简介
• 汪绂,[清](一六九二-一七五九)初名烜,字灿人,号双池,又号重生。徽 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博综儒经,以宋五子为归。著述颇富。晚年之闽中, 馆枫岭、浦城间。少时家贫,佣于江西景德镇为画碗之役。所绘山水、人物、 花鸟,精细适异聚工,惜无款识,人罕知之。对《六经》及天文、地理、乐律、 阵法等皆有研究,皆以宋五子之学为归。著有《易经诠义》十五卷,《尚书诠 义》十二卷,《诗经诠义》十五卷,《四书诠义》十五卷,《诗韵析》六卷, 《春秋集传》十六卷,《礼记章句》十卷,《或问》四卷,《参读礼志疑》二 卷,《乐经律吕通解》五卷,《乐经或问》三卷,《孝经章句》一卷。乾隆二 十四年卒。卒年六十八。
骈体文
冬日可爱赋 第十段
清代 汪绂
作品赏析
• 冬季,是四季之一,传统是以二十四节气“立冬”作为冬 季的开始,“立冬”意味着风雨、湿度、光照、气温等, 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冬,即“终 也、万物收藏也”,立冬后万物开始闭藏。“四立”划分 四季反映了气候、物候等多方面特征。现在划分四季常根 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 温”法,按候平均气温法划分的四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五 天等于或低于10摄氏度以下算是入冬。
• 汪绂家贫自学,在景德镇为烧窑者画碗。后至福建浦城,以教读为生,声名渐 著,浙闽赣三省之士皆知之。以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之 学为宗旨,涉猎极广,精深不足。于不同学派见解,比之为奸色淫声。有《双 池文集》,其余所撰不下三十种。
THANK YOU!
光天猗歟化日,頓忘慘裂之摧其慶,黃綿之密,既幸旴旦之相依,猶恐桑 榆之易入其恈恈,而僎憓之情,有不待相謀,而共識者,殆猶父母念人子
之心,偶依違焉,而憂虞見色。
新城赋第十段赏析【南宋】周紫芝骈体文
• 据《太平寰宇记》卷103载,宣州原领县十,今六:宣城、泾县、南陵、宁国、 旌德、太平。宋《国朝会要》载“乾道三年,今领县六治宣州。” 四县割出: 当涂(建太平州)、广德(置军)、溧水(入昇州)、溧阳(入昇州)。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老人,又号二妙老人、蝇馆主人、 静寄老翁、浣花老人、乌有先生、妙香寮老人、陵阳老子。出生于宣城的一个 士子家庭,少居陵阳山。先生孩提时代入乡校,学科举文。由于他更爱前人优 秀篇章,往往“为之废业”。青年时期以后,长期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 日子。《太仓稊米集》(以下简称本集)卷十四《秀淮亭晚眺时往无为》: “未得三吴去,东来且过淮。要须烦晓浪,聊为洗风霾。飘泊从人笑,穷愁费 力排。平生临水意,老去若为怀。”数十年东奔西走,难得安宁。曾两次以乡 贡身份赴礼部试(一次在宋徽宗政和七年,另一次时间不详),不第。至宋高 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始以廷对第三同学究出生,调安丰军霍邱税,不赴。 监户部曲院,判武林丞。绍兴十五年(1145年)五月为礼、兵两部架阁。绍兴 十七年 (1147年)十二月以承奉郎为枢密院编修官,旋进右宣教郎兼实录院 编修官。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五月出知兴国军,十二月到任。三年后,秩 满乞祠,贫不能归宣城,客居庐山。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享年七十四 岁。
作品赏析
• 宣州地处皖南山区与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为太湖之源、黄浦江之源和钱塘 江之源,东连天目,南倚黄山,北临长江,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敬亭山 和柏视山、水西山、龙须山四座山峰峦叠翠,环顾宣州城四周;青戈江和水阳 江两水相依流经宣州,沟通地区水路贸易;南漪湖、太平湖和青龙湖三湖星罗 棋布于宣州境内,水产丰富;史载宣州州境“卷一百三江南西道一,宣州州境, 东西四百六十里,南北五百二十里。” 与江宁府、平江府及临安等地接境, 筑有多条官道与民道直达,从古至今宣州就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 成为江南通都大邑。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老人,又号二妙老人、蝇馆主人、 静寄老翁、浣花老人、乌有先生、妙香寮老人、陵阳老子。出生于宣城的一个 士子家庭,少居陵阳山。先生孩提时代入乡校,学科举文。由于他更爱前人优 秀篇章,往往“为之废业”。青年时期以后,长期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 日子。《太仓稊米集》(以下简称本集)卷十四《秀淮亭晚眺时往无为》: “未得三吴去,东来且过淮。要须烦晓浪,聊为洗风霾。飘泊从人笑,穷愁费 力排。平生临水意,老去若为怀。”数十年东奔西走,难得安宁。曾两次以乡 贡身份赴礼部试(一次在宋徽宗政和七年,另一次时间不详),不第。至宋高 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始以廷对第三同学究出生,调安丰军霍邱税,不赴。 监户部曲院,判武林丞。绍兴十五年(1145年)五月为礼、兵两部架阁。绍兴 十七年 (1147年)十二月以承奉郎为枢密院编修官,旋进右宣教郎兼实录院 编修官。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五月出知兴国军,十二月到任。三年后,秩 满乞祠,贫不能归宣城,客居庐山。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享年七十四 岁。
作品赏析
• 宣州地处皖南山区与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为太湖之源、黄浦江之源和钱塘 江之源,东连天目,南倚黄山,北临长江,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敬亭山 和柏视山、水西山、龙须山四座山峰峦叠翠,环顾宣州城四周;青戈江和水阳 江两水相依流经宣州,沟通地区水路贸易;南漪湖、太平湖和青龙湖三湖星罗 棋布于宣州境内,水产丰富;史载宣州州境“卷一百三江南西道一,宣州州境, 东西四百六十里,南北五百二十里。” 与江宁府、平江府及临安等地接境, 筑有多条官道与民道直达,从古至今宣州就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 成为江南通都大邑。
疗鹤赋第十段赏析【明代】汤显祖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 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万历十一年 (1583年)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 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 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 (1598年)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 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 作。
• 嘉靖、隆庆之际,国家内库册籍混乱,主管宦官从中贪污盗窃,无 法计算。王好问奏请皇上进行清理,查出隐漏军器二万二千多件。 又上书皇上:取消阉人(太监)任监军(监督军事)的规章,并列 举阉人任监军的弊害。同时又劝进当朝,进行政事改革数件。
作品赏析
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在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的任上,上了一篇《论辅臣科臣疏》,严词弹劾 首辅申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揭露他们窃盗威柄、贪赃枉法、刻掠饥民的罪行,疏文对万历登基 二十年的政治都作了抨击。疏文一出,神宗大怒,一道圣旨就把汤显祖放逐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为典史 。一年后遇赦,内迁浙江遂昌知县。在遂昌,他“去钳剭(杀戮),罢桁杨(加在脚上或颈上以拘系囚犯 的刑具),减科条,省期会”,建射堂,修书院。有时下乡劝农,常年则与青衿子秀切磋文字。这种古循 吏的作风,终于使浙中这块僻瘠之地大为改观,桑麻牛畜都兴旺起来。也许汤显祖是把这里当作他的理 想王国了,在上述善政之外,竟然擅自放监狱中的囚犯回家过年,元宵节让他们上街观灯,为实施自己 的政治主张一无顾忌。这使他的政敌终于抓住了把柄,待考核官员的时机一到,他们就出来暗语中伤。 汤显祖自然知道有人想赶走他。 • 王好问深恶为讨好皇上,而谎奏祥瑞(迷信活动)之言行。如对陇西山有白鹿口衔灵芝、榆次出现“天 书”等尔,概加斥责,不予转奏。其在职期间,经常谈论军国大计,主张:“圣治、止行幸、肃戎政、 隆大典、一政体、饰礼仪、励新政、慎恤典、重孝思、陈时议、勤圣学等。”是时,王侍御(好问)之 名,尽人皆知。其前后续任大理少卿、太仆、通政使、工部侍郎,刑、户两部侍郎、旋又升任南京右都 御史、户部尚书。在任期间,时逢江南饥荒。南京米价暴涨,好问发放仓粟以平米价。闻知朝廷要诏赈 江南饥民,好问不待旨令到达,即发放赈粮,救济灾民。好问本“知止不殆”之见,曾四次奏疏皇上请 求辞退,终被批准。归家后数月病逝。赐祭葬,赠太子少保衔。 • 好问虽官居显位,而衣食检朴,为官清正,家无积蓄。一生好学,平居手不释卷,著作甚多,其名著有 《春煦轩集》三十六卷,盛行当世。
圣人无名赋第十段赏析【北宋】王禹偁骈体文
作品赏析
• 【论语正义】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王曰:“泰伯,周太 王之长子。次弟仲雍,少弟季历。季历贤,又生圣子文王昌,昌必有天下,故泰伯以天下三让於王季。 其让隐,故无得而称言之者,所以为至德也。”
• 正义曰:郑注云:“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子仲雍,次子季历。泰伯见季历贤,又生文王,有圣人表, 故欲立之,而未有命。太王疾,泰作因适吴、越采药,太王殁而不返,季历为丧主,一让也。季历赴之, 不来奔丧,二让也。免丧之后,遂断髪文身,三让也。三让之美,皆隐蔽不著,故人无德而称焉。”案: 《左僖五年传》:“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太伯不从,是以不嗣。”虞仲即仲雍。不从者,谓不从 太王命立己为嗣也。《史记周本纪》:“古公有长子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 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此文即郑氏所略本 也。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圣人无名赋
第十段
北宋 王禹偁
作品赏析
• 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的一种境界。庄子说:“若夫乘 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 名。”就是必须能够“乘天地之正”(顺着天地的法则,亦即自然规律),“御六气之辩(驾 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各种变化)以游无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才是无所待, 才是逍遥游。 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庄子说:只有那些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和精神 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以及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
雖在思紀,列以無能。今我后尚黄老以君臨,闡清淨而化下,抑徽號於睿 聖,扇玄風於華夏。有以見聖無名兮神無功,信大人之造也!
蕉阴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李慈铭骈体文
作品赏析
• 芭蕉是一种很有文艺气质的植物,历代文人画师,或托物起兴,或泼墨写意, 期以舒解离愁、寻觅慰籍。李易安的《添字丑奴儿》有词云:“窗前谁种芭蕉 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清。”而朱耷的《芭蕉竹石 图》,则取法自然,笔墨简炼,清新悦志。
• 唐代徐夤《蕉叶》“绿绮新裁织女机,摆风摇日影离披”,把它比作“绿绮”; 宋代张镃《菩萨蛮·芭蕉》“潇洒绿衣长”,把它比作“绿衣”;宋代王洋《和 陈长卿赋芭蕉二首》“长恐天寒凭日暮,不将翠袖染缁尘”,将它比作“翠 袖”。芭蕉叶面硕大,风中芭蕉犹如飘扬的翠旗,“雨障单盖侧,风偃半旗 开”。(宋·宋祁《芭蕉》)“只应青帝行春罢,闲依东墙卓翠旗。”(唐·徐 夤宅金渊阁分题得渊字》),“凤翅摇寒碧,虚庭暑不侵” (宋·姚孝锡《芭蕉》)。最有情趣的是展而未展的蕉叶。唐代钱珝《未展芭 蕉》日:“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 拆看。”未展蕉叶好像“一缄书札”,更像少女犹卷芳心。
国学 骈体文
蕉阴赋
第十段
清代 黄宗羲
作品赏析
• 芭蕉的叶子硕大,芭蕉又常常在夏天最为繁盛,雨打芭蕉就成为一种景致,一种美妙的组合。所以,芭蕉就成为了雨 特别是夏雨的信使。
• “早蛩啼复歇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蕉先有声。”——白居易《夜雨》 • 这首试写于作者谪居江州之时,后两句写的是隔着窗户听到芭蕉发出的声音知道夜里下起了雨,隐约透露出作者的孤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慈铭(1830~1894年)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 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 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 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 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 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绣屏赋第十段赏析【清代】高景芳骈体文
国学 骈体文
绣屏赋
闺房里面的屏风。 • 高景芳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父高琦官居浙闽总 督,
雅好诗书,母亦能诗文,兄弟皆擅诗,弟钦、钰通过科 举 入仕。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女时便表现出不凡的才 情。红雪轩稿记载,高景芳其父为建昌太守,从“其子高天爵 袭爵、荫官至建昌知府”...闺中所作《绣屏赋》已是很成 熟的作品,后来赋一直是她热心写作的文体。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红楼梦》中黛玉和宝玉在罗汉床上一同坐着闲聊,已属非常亲密 的举动。盥洗盆架和屏风屏风现在不需要了,但在古代女子闺房中 属于常设布置,而盥洗盆今天和卫生间合在了一起,在古代女子是 在自己的屋子里洗漱的。花瓶&花架&字画花瓶、花架、墙上字画等, 这个现在一般都和书房合在了一起。记得十几二十年前,很多女孩 子(包括男孩子)的房间墙上都会贴满大大小小的明星、字画的画 像,别有一番风味,然而随着今天墙画壁纸的流行,这些已经慢慢 淡出了历史的舞台,闺房中已不多见。而学习针织女工、弹琴就不 细说了,总体来说,古代女子的闺房几乎可以承载女子“待字闺中” 的一切生活,虽然听起来很美妙、很温馨,但实际上这何尝不是另 一种束缚呢?试想一个人的十几年,尤其是最美好的豆蔻年华,都 在一个小屋子中垂垂等待,宛如焚琴煮鹤。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高景芳(1681―?),字远芬,汉军正红旗人,归张宗仁。《红雪 轩稿》张宗仁序曰:“余年十九,即受知于今大司空武原陈夫 子……越二年,就婚渤海……戊戌(1718年)秋,病初起,沦茗相 对,忽以汇成之稿六卷示余。且谓余曰:‘二十年绣余病后之绪言, 具在于是。’”由此上推,则其应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成婚。 景芳《七思》提到“承欢十八年”、“笄年归侯门”,可以推断她 应是18岁出阁,生年为康熙二十年(1681年)。其诗文集刊刻于康 熙五十八年(1719年),弟钦于同年所作序跋中均未提到其姊亡故, 可知景芳的卒年应在此后。
思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李雯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李雯(1607—1647年),字舒章,江南青浦(今上海)人。 少与陈子龙、宋征舆齐名,合称“云间三子”。明崇祯十 五年(1642年)举人。清军入关时,李雯正在京城,因而 被清朝政府羁留,并被推荐授官为内阁中书舍人,充顺天 乡试同考官。顺治三年(1646年)南归葬父,第二年在返 京途中染病,后不治而亡。著有《蓼斋集》四十七卷、 《蓼斋后集》五卷。
国学 骈体文
思赋
第十段
清代 李 雯
作品赏析
• 游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族群,基本上大多数读书人都在某个时间 段内当过游子,通常说的是那些出门在外的人,简单的说就是离家出走的人。 离家出走在古代属于比较神圣的事情,男人们离家出走,大多是行走江湖游历 四方,或是长途跋涉进京赶考,是男人们要出去建功立业,是要做兼济天下的 事情。而女人们离家出走,则多半是很多难以启齿的理由。因此,对于中国历 史而言,离家出走的神圣感,是就男人而言的。
• 李白二十多岁时候就离开巴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长安城里赢得自己最早的名声,天子呼来不上 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的游子生涯是豪迈壮阔的,就算是在游历中不幸溺水身亡,也是为的捞月如 此浪漫的事情。和李白不同的是杜甫,前半生的杜甫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到晚年了越走越 远,越走越乱,越走越没落,就变得不再那么恣肆,而是”风急天高猿啸哀“了。杜甫的这种游子心态, 与大家所认为的游子更相似,也更是最为真实的游子人生。中国历史上要赶上李白那种无所无谓的状态, 游子中是没有几个的,就算宋朝同属豪迈派的苏东坡,在屡遭贬斥,也曾发出幽怨的感叹。
• 这种悲剧性的意象经汉唐辞赋诗人们的演绎,则更加广为流传,成为一种板上钉钉的判断。但其实游子 们最早的记载中,是没有如此悲伤感怀的,那时候的游子们要是准备出门,乡里乡亲多半还会眼巴巴的 守望着这个游子的衣锦还乡和赈济乡里。游子们出门都是带着目的的,春秋战国时代的游子们,诸如张 仪苏秦等,驰骋列国,纵横捭阖,在列国朝堂高谈阔论,终赢得高官厚禄、锦绣前程。这样的游子,即 便身在异乡为异客,也自氤氲着拔剑向天的气魄,即便有悲,也是悲壮,而非悲伤。诸如老子孔子等, 周游列国,传播思想,在君王面前受万般敬仰,却因君王陷于权力的诱惑,终至他们浪荡江湖,难登高 位。后来的游子们,也就将老子孔子的这种不得意,自比其身,游子的悲,则变成了怀才不遇。
台城赋第十段赏析【清代】管同骈体文
呜乎梁室。疇得疇失,遂绝餱糧。如彼首阳,是 豈可不。大傷哉!予闻而悲之。
……………………………………………………… ………………………………………………………
据元代张铉《至正金陵新志》记载:“台城,一曰苑城,本吴后苑城。晋成帝咸和中,新宫成, 名建康宫,即世所谓台城也。在上元县东北五里,周八里,濠阔五丈,深七尺。今胭脂井南至宣 阳楼基二里,即古台城之地,尽为军营及居民蔬圃。”清代南京人徐上添《金陵四十八景》图中, “北湖烟柳”所画的就是“玄武湖畔台城上的垂柳和烟景”,这也让更多人认定,鸡鸣寺后面的 这段城墙就是“台城遗址”。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台城赋
第十段
清代 管 同
作品赏析
• 台城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北极阁北麓、玄武湖以南,是从解放门向西延伸出的一段明城墙,这段城墙下设 有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这段城墙以条石为城基,城基之上用明初烧制的城砖包砌,长253.15米、高 20.16米(其中条石城基高7.36米、城砖部分高18米),西端宽9.8米,东端宽10.3米。
• 现实中的台城,是玄武湖南岸、鸡鸣寺北麓一段不长的城墙。它东端与明城城解放门相接,西端与北极阁所在山岗 相连并中断,墙南为南朝首刹鸡鸣寺,墙北是烟波浩淼的玄武湖,城墙全长253.15米,总高20.16米,下以条石为基、 高7.36米、基石上的城砖高12.8米。现实中的台城,只是朱元璋修建的明城垣的一段废城墙,它既非历史上的台城, 也与历史上的台城没有任何关系。《上江两县志》就曾记载:“鸡鸣寺后之城,乃是明扩建都城时所造。”
• 历史上的台城,原本是东吴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在此基础上将其改建为尚书台,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十一月 建成。而以尚书台为主体的台省(中央政府)就在当时皇帝办公、居住的禁城之内,故禁城又被称作“台城”。洪迈 在《容斋续笔·台城少城》曾记载“晋宋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二百多年,台城一 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其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后宫。陈亮在《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曾经这样描述台城的 区位:“台城在钟阜之侧,其地据高临下,东环平冈以为固,西城石头以为重,带玄武湖以为险,拥秦淮、清溪以为 阻。”台城现在的遗址,原来的说法是在现今北京东路以南、珠江路以北的范围内。但最先的考古发现认为,应在东 至六朝博物馆的汉府街、西靠长江路九号的邓府巷、南到游府西街小学、北接鸡鸣寺的广大区域内。六朝时期,台城 的规模很大,东晋宫内大小殿宇曾有三千五百多间,南朝四代更是重楼四起、殿阁栉比,是东晋和南朝诸代的统治中 心,又是“六朝金粉”的集中之地。历史上的台城屡遭破坏,第一次是太清二年(公元548年)的“侯景之乱”,其 在围攻台城时,引水淹城、纵兵抢掠、无恶不作,城中许多建筑被破坏,台殿所藏图书被烧毁。第二次是三年后王僧 辩所率梁军收复台城时,“王师之酷,甚于侯景”。第三次是隋炀帝兴兵灭陈后,将建康“城瘭宫阙荡平耕垦”。第 四次是五代十国的杨吴,先后三次在台城旧址上修筑金陵城,台城被彻底废弃,“六代竞豪华”的台城遗迹也从此湮 没。
……………………………………………………… ………………………………………………………
据元代张铉《至正金陵新志》记载:“台城,一曰苑城,本吴后苑城。晋成帝咸和中,新宫成, 名建康宫,即世所谓台城也。在上元县东北五里,周八里,濠阔五丈,深七尺。今胭脂井南至宣 阳楼基二里,即古台城之地,尽为军营及居民蔬圃。”清代南京人徐上添《金陵四十八景》图中, “北湖烟柳”所画的就是“玄武湖畔台城上的垂柳和烟景”,这也让更多人认定,鸡鸣寺后面的 这段城墙就是“台城遗址”。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台城赋
第十段
清代 管 同
作品赏析
• 台城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北极阁北麓、玄武湖以南,是从解放门向西延伸出的一段明城墙,这段城墙下设 有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这段城墙以条石为城基,城基之上用明初烧制的城砖包砌,长253.15米、高 20.16米(其中条石城基高7.36米、城砖部分高18米),西端宽9.8米,东端宽10.3米。
• 现实中的台城,是玄武湖南岸、鸡鸣寺北麓一段不长的城墙。它东端与明城城解放门相接,西端与北极阁所在山岗 相连并中断,墙南为南朝首刹鸡鸣寺,墙北是烟波浩淼的玄武湖,城墙全长253.15米,总高20.16米,下以条石为基、 高7.36米、基石上的城砖高12.8米。现实中的台城,只是朱元璋修建的明城垣的一段废城墙,它既非历史上的台城, 也与历史上的台城没有任何关系。《上江两县志》就曾记载:“鸡鸣寺后之城,乃是明扩建都城时所造。”
• 历史上的台城,原本是东吴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在此基础上将其改建为尚书台,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十一月 建成。而以尚书台为主体的台省(中央政府)就在当时皇帝办公、居住的禁城之内,故禁城又被称作“台城”。洪迈 在《容斋续笔·台城少城》曾记载“晋宋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二百多年,台城一 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其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后宫。陈亮在《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曾经这样描述台城的 区位:“台城在钟阜之侧,其地据高临下,东环平冈以为固,西城石头以为重,带玄武湖以为险,拥秦淮、清溪以为 阻。”台城现在的遗址,原来的说法是在现今北京东路以南、珠江路以北的范围内。但最先的考古发现认为,应在东 至六朝博物馆的汉府街、西靠长江路九号的邓府巷、南到游府西街小学、北接鸡鸣寺的广大区域内。六朝时期,台城 的规模很大,东晋宫内大小殿宇曾有三千五百多间,南朝四代更是重楼四起、殿阁栉比,是东晋和南朝诸代的统治中 心,又是“六朝金粉”的集中之地。历史上的台城屡遭破坏,第一次是太清二年(公元548年)的“侯景之乱”,其 在围攻台城时,引水淹城、纵兵抢掠、无恶不作,城中许多建筑被破坏,台殿所藏图书被烧毁。第二次是三年后王僧 辩所率梁军收复台城时,“王师之酷,甚于侯景”。第三次是隋炀帝兴兵灭陈后,将建康“城瘭宫阙荡平耕垦”。第 四次是五代十国的杨吴,先后三次在台城旧址上修筑金陵城,台城被彻底废弃,“六代竞豪华”的台城遗迹也从此湮 没。
慈训苦辛赋第十段赏析【清代】高景芳骈体文
舟楫逢迎,江上迢遞。自临川而达于泖水,离雄堂以至 于军署。怅父母之隔面,瞻舅姑而是倚。
……………………………………………………… ………………………………………………………
《东西女学洞记》记载:长安富平县北定陵后通关乡,有东西两个女学洞,东女学洞常传来读书 声,西女学洞则是放置了许多道教经书。唐代女性教育不是只有士族妇女享有,唐代女性受教育 的范围上至后妃、公主、女官、宫女和官宦妇女,下至平民、奴婢和妓女。因为女性的教育水平 的提高,唐代妇女肩负起了子女教育的责任,产生了母训文化。《仪礼》曾给“慈母”下过最具 体的定义:“慈母者,何也?传曰:妾之无子者,妾子无母者,父命妾曰:女以为子。命子曰:女 以为母。”这就是说,妾去世后,把她生的儿子交给另一无子之妾,另一无子之妾就是“慈母”。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礼记·檀弓上》曰:“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 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这是说 孔子的儿子孔鲤的生母死一年时,孔鲤还悲伤地哭泣。孔子知道了,非常不高 兴,认为孔鲤太过分了,有悖礼节。孔鲤听说了,立即停止了哭泣并脱去了丧 服。
• 子思坚持不让儿子为“出母”服丧,是因为“出母”虽然在血缘上是儿子的母 亲,但其“出”了之后,就不是自家人了,死后不祭于家庙,不葬于家族墓地, 所以儿子不能为其服丧,儿子应为其服丧的只有现在的“慈母”。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高景芳(1681―?),字远芬,汉军正红旗人,归张宗仁。《红雪 轩稿》张宗仁序曰:“余年十九,即受知于今大司空武原陈夫 子……越二年,就婚渤海……戊戌(1718年)秋,病初起,沦茗相 对,忽以汇成之稿六卷示余。且谓余曰:‘十年绣余病后之绪言, 具在于是。’”由此上推,则其应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成婚。 景芳《七思》提到“承欢十八年”、“笄年归侯门”,可以推断她 应是18岁出阁,生年为康熙二十年(1681年)。其诗文集刊刻于康 熙五十八年(1719年),弟钦于同年所作序跋中均未提到其姊亡故, 可知景芳的卒年应在此后。
……………………………………………………… ………………………………………………………
《东西女学洞记》记载:长安富平县北定陵后通关乡,有东西两个女学洞,东女学洞常传来读书 声,西女学洞则是放置了许多道教经书。唐代女性教育不是只有士族妇女享有,唐代女性受教育 的范围上至后妃、公主、女官、宫女和官宦妇女,下至平民、奴婢和妓女。因为女性的教育水平 的提高,唐代妇女肩负起了子女教育的责任,产生了母训文化。《仪礼》曾给“慈母”下过最具 体的定义:“慈母者,何也?传曰:妾之无子者,妾子无母者,父命妾曰:女以为子。命子曰:女 以为母。”这就是说,妾去世后,把她生的儿子交给另一无子之妾,另一无子之妾就是“慈母”。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礼记·檀弓上》曰:“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 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这是说 孔子的儿子孔鲤的生母死一年时,孔鲤还悲伤地哭泣。孔子知道了,非常不高 兴,认为孔鲤太过分了,有悖礼节。孔鲤听说了,立即停止了哭泣并脱去了丧 服。
• 子思坚持不让儿子为“出母”服丧,是因为“出母”虽然在血缘上是儿子的母 亲,但其“出”了之后,就不是自家人了,死后不祭于家庙,不葬于家族墓地, 所以儿子不能为其服丧,儿子应为其服丧的只有现在的“慈母”。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高景芳(1681―?),字远芬,汉军正红旗人,归张宗仁。《红雪 轩稿》张宗仁序曰:“余年十九,即受知于今大司空武原陈夫 子……越二年,就婚渤海……戊戌(1718年)秋,病初起,沦茗相 对,忽以汇成之稿六卷示余。且谓余曰:‘十年绣余病后之绪言, 具在于是。’”由此上推,则其应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成婚。 景芳《七思》提到“承欢十八年”、“笄年归侯门”,可以推断她 应是18岁出阁,生年为康熙二十年(1681年)。其诗文集刊刻于康 熙五十八年(1719年),弟钦于同年所作序跋中均未提到其姊亡故, 可知景芳的卒年应在此后。
广恨赋第十段赏析【清代】魏裔介骈体文
பைடு நூலகம்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魏裔介(1616-1686年) 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直隶柏乡(今 邢台市柏乡县)人,清初大臣。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四年, 授工科给事中、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 太子太傅等职。著述有《兼济堂文集》传世。雍正间,祀贤良祠。 乾隆元年,追谥文毅。
• 魏裔介入阁办理国家大事时年仅40余岁,须发皆黑,历史上称之为 “乌头宰相”。“清初相业,无出其右者” 。时人曾说,自宋朝欧 阳修以后,他是唯一的先为谏臣、后升宰相、历职长久并“展其嘉 漠”之人。后人评价他条陈时事、“敢言第一”,清初“诸大典” 多依其“奏议所定”。嘉庆、道光年间,还有人将他同并称“二魏” 的另一名臣魏象枢(山西蔚州人)作了比较,认为“其相业胜蔚州 多矣”。
• 秦代曲逆城共有人家三万户,而刘邦在秦末战争中路过这个城市时,发现它的 人口只剩下了五千户。《汉书》还说,在刘邦即位十二年之后,全国统计上来 的人口数只有秦代的十分之二三。考虑到逃亡等因素,历史学家一般的推断是 秦汉更替过程中的战乱使中国人口损失了约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相比于人口 的巨大损失,经济损失更是惨重。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大一 统王朝都要寒酸。
• 《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 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作品赏析
• 汉武盛世时期,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方面,在这一时期都有相当程 度的发展。汉武帝身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时代所产生的政治思想与规划,在历史上留下 了深刻的影响。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 形态基本形成,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的序幕。汉武盛世,使西汉帝国以其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的成就成为东方文明的骄傲。在这一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 盛局面。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魏裔介(1616-1686年) 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直隶柏乡(今 邢台市柏乡县)人,清初大臣。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四年, 授工科给事中、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 太子太傅等职。著述有《兼济堂文集》传世。雍正间,祀贤良祠。 乾隆元年,追谥文毅。
• 魏裔介入阁办理国家大事时年仅40余岁,须发皆黑,历史上称之为 “乌头宰相”。“清初相业,无出其右者” 。时人曾说,自宋朝欧 阳修以后,他是唯一的先为谏臣、后升宰相、历职长久并“展其嘉 漠”之人。后人评价他条陈时事、“敢言第一”,清初“诸大典” 多依其“奏议所定”。嘉庆、道光年间,还有人将他同并称“二魏” 的另一名臣魏象枢(山西蔚州人)作了比较,认为“其相业胜蔚州 多矣”。
• 秦代曲逆城共有人家三万户,而刘邦在秦末战争中路过这个城市时,发现它的 人口只剩下了五千户。《汉书》还说,在刘邦即位十二年之后,全国统计上来 的人口数只有秦代的十分之二三。考虑到逃亡等因素,历史学家一般的推断是 秦汉更替过程中的战乱使中国人口损失了约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相比于人口 的巨大损失,经济损失更是惨重。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大一 统王朝都要寒酸。
• 《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 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作品赏析
• 汉武盛世时期,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方面,在这一时期都有相当程 度的发展。汉武帝身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时代所产生的政治思想与规划,在历史上留下 了深刻的影响。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 形态基本形成,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的序幕。汉武盛世,使西汉帝国以其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的成就成为东方文明的骄傲。在这一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 盛局面。
拟献朝会赋第十段赏析【清代】吴敬梓骈体文
• 御门听政真正成为一项重要的制度是在康熙朝,康熙帝以勤政著称。康熙六年七月初七,亲政 当天的康熙皇帝于乾清门开始了第一次听政,并命令“嗣后日以为常”。自此,终康熙一朝, 御门听政成为定制。康熙朝的御门听政,不仅每日举行,且要求各部院官员依次公开报告,并 在“早朝”处理“折本”。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参加御门听政的,除了各部院堂官外,中下级 官员也都被吸纳进来,康熙朝的“早朝”可谓规模宏大。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 椒人,祖籍浙江温州。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 老人”,又因自家乡移居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 印”)。清代小说家。
• 吴敬梓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早年生活豪纵,初入 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乾隆初荐 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精熟《文选》, 工诗词散文,诗赋援笔立成。著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 (今存四十三则)。
瑞煙籠鴟吻之光,旭日麗龍尾之道。朱宮則藹藹以逶迤,丹地 則耽耽而窈窕。萬戶曦多,重簷霧少,玉花停夜,金壺送曉。
……………………………………………………… ………………………………………………………
“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古代在皇宫裡供职的官员每天都要参加朝会, 也就得“上朝”。朝会区分为大朝和常朝等。如果君主生病或怠政,也就有了“从此君王不早朝” 之说。《北平怀旧》:清代皇帝每日凌晨三点上朝办公,召见的第一拨儿人是军机大臣,名曰 “叫起儿”。第一起后,才召见其它的大臣。所有官员都在宣武门外,每天夜间起来进前门上朝, 因此夜间一点钟前门就打开了,其它的门则天亮才开。王公亲贵由神武门进宫,其馀各官员都由 东华门进出,东华门外有标准性建筑物“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到帝王大门口, 乘轿者下轿,骑马者下马,这是规矩,不可冒犯。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 椒人,祖籍浙江温州。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 老人”,又因自家乡移居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 印”)。清代小说家。
• 吴敬梓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早年生活豪纵,初入 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乾隆初荐 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精熟《文选》, 工诗词散文,诗赋援笔立成。著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 (今存四十三则)。
瑞煙籠鴟吻之光,旭日麗龍尾之道。朱宮則藹藹以逶迤,丹地 則耽耽而窈窕。萬戶曦多,重簷霧少,玉花停夜,金壺送曉。
……………………………………………………… ………………………………………………………
“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古代在皇宫裡供职的官员每天都要参加朝会, 也就得“上朝”。朝会区分为大朝和常朝等。如果君主生病或怠政,也就有了“从此君王不早朝” 之说。《北平怀旧》:清代皇帝每日凌晨三点上朝办公,召见的第一拨儿人是军机大臣,名曰 “叫起儿”。第一起后,才召见其它的大臣。所有官员都在宣武门外,每天夜间起来进前门上朝, 因此夜间一点钟前门就打开了,其它的门则天亮才开。王公亲贵由神武门进宫,其馀各官员都由 东华门进出,东华门外有标准性建筑物“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到帝王大门口, 乘轿者下轿,骑马者下马,这是规矩,不可冒犯。
蛆赋第十段赏析【南宋】薛季宣骈体文
所居乃藜园蓬室之士,犹粝饭之不饱蛆,安得而 食,诸惟君子儒求诸,鄙夫蛆言,感子余是以书。
………………………………………………………
………………………………………………………
《庄子》卿蛆甘带典故:卿蛆即蜈蚣,带是大蛇,典故意思是大蛇被蜈蚣吸食精血而亡。在当时 ,岭南多大蛇,长数十丈,专门害人。当地居民家家蓄养蜈蚣,养到身长一尺有余,然后放在枕 畔或枕中。假如有蛇进入家中,蜈蚣便喷气发声。放蜈蚣出来,它便鞠起腰来,首尾着力,一跳 有一丈来高,搭在大蛇七寸位置上,用那铁钩似的一对钳来钳住蛇头,吸蛇精血,至死方休。像 大蛇这样身长数丈、几十千克、上百千克的东西,反而死在尺把长、指头大的蜈蚣手里,所以就 有了《庄子》中“卿蛆甘带”的由来。
作品赏析
• 蝇乳肉中也。三苍曰。蝇乳肉中曰䏣。通俗文云。肉中虫曰䏣。周 礼蜡氏注。蜡、骨肉腐臭蝇虫所蜡也。蜡读如狙司之狙。按狙司俗 作覰伺。释虫。翥丑?。翥本作䘄。干据反。见广韵。卽周礼所谓 蜡。三苍所谓乳肉中也。城门》:“话说天地间有一物必有 一制。岭南多大蛇。那边地方里居民家家蓄养蜈蚣。若有蛇至,蜈 蚣鞠起腰来,首尾着力一跳,有一丈来高。便搭住大蛇七寸内,用 那铁钩也似一对钳来钳住了,吸他精血,至死方休。所以古语道: ‘蝍蛆甘带’,盖谓此也。”清.王希廉《红楼梦批序》:“物从 其类,嗜有不同,麋鹿食荐,蝍蛆甘带;其视荐、带之味,固不异 于粱肉也。”黄侃《论立宪党人与中国国民道德前途之关系》: “吾闻蝍蛆甘带,殆其生理使然;立宪党之甘势,亦其心理使然 也。”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蛆赋
第十段
南宋 薛季宣
作品赏析
• 《尔雅·释虫》蒺藜,蝍蛆。《注》似蝗而大腹,长角,能食蛇脑。《庄子·齐物论》民食刍豢,麋鹿食荐, 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广韵》蝍蛆,食蛇蜈蚣也。《关尹子·三极篇》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 互相食也。
………………………………………………………
………………………………………………………
《庄子》卿蛆甘带典故:卿蛆即蜈蚣,带是大蛇,典故意思是大蛇被蜈蚣吸食精血而亡。在当时 ,岭南多大蛇,长数十丈,专门害人。当地居民家家蓄养蜈蚣,养到身长一尺有余,然后放在枕 畔或枕中。假如有蛇进入家中,蜈蚣便喷气发声。放蜈蚣出来,它便鞠起腰来,首尾着力,一跳 有一丈来高,搭在大蛇七寸位置上,用那铁钩似的一对钳来钳住蛇头,吸蛇精血,至死方休。像 大蛇这样身长数丈、几十千克、上百千克的东西,反而死在尺把长、指头大的蜈蚣手里,所以就 有了《庄子》中“卿蛆甘带”的由来。
作品赏析
• 蝇乳肉中也。三苍曰。蝇乳肉中曰䏣。通俗文云。肉中虫曰䏣。周 礼蜡氏注。蜡、骨肉腐臭蝇虫所蜡也。蜡读如狙司之狙。按狙司俗 作覰伺。释虫。翥丑?。翥本作䘄。干据反。见广韵。卽周礼所谓 蜡。三苍所谓乳肉中也。城门》:“话说天地间有一物必有 一制。岭南多大蛇。那边地方里居民家家蓄养蜈蚣。若有蛇至,蜈 蚣鞠起腰来,首尾着力一跳,有一丈来高。便搭住大蛇七寸内,用 那铁钩也似一对钳来钳住了,吸他精血,至死方休。所以古语道: ‘蝍蛆甘带’,盖谓此也。”清.王希廉《红楼梦批序》:“物从 其类,嗜有不同,麋鹿食荐,蝍蛆甘带;其视荐、带之味,固不异 于粱肉也。”黄侃《论立宪党人与中国国民道德前途之关系》: “吾闻蝍蛆甘带,殆其生理使然;立宪党之甘势,亦其心理使然 也。”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蛆赋
第十段
南宋 薛季宣
作品赏析
• 《尔雅·释虫》蒺藜,蝍蛆。《注》似蝗而大腹,长角,能食蛇脑。《庄子·齐物论》民食刍豢,麋鹿食荐, 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广韵》蝍蛆,食蛇蜈蚣也。《关尹子·三极篇》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蝍蛆, 互相食也。
广陵赋第十段赏析【清代】吴锡麒骈体文
骈体文
广陵赋 第十段
清代 吴锡麒
作品赏析
• 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乱,数次变成"芜城"。由于劳动人民数百年的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 断提高。山东青州、兖州一带的移民南迁广陵一带,促进了广陵的经济发展。北周改广陵为吴州。 公元589的,隋改吴州为扬州,后改为邗州。公元626年,唐复称扬州;公元742年,改称广陵郡;公元 758年,再改称扬州。此后扬州之名为本地所专用。 唐代,扬州城池向南发展,为一地两城,蜀岗之上称衙城,冈下称罗城。宋代为一地三城,冈上称堡寨 城(宝祐城),冈下称宋大城,两城之间有夹城相连,城先后属江都县和广陵县。元代不以广陵置县, 城池仅剩蜀岗以下部分,蜀岗上不复建城。 隋代炀帝开大运河连接黄河、淮河、长江,扬州成为水运枢纽,不仅便利了交通和灌溉,而且对促进黄 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空前繁荣的基础。 唐代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等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 港口。在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中,扬州始终起着枢纽和骨干作用,并成为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波斯、大食(阿拉伯)、婆罗门、昆仑、新罗、日本等国均有客商侨居扬州。日本遣唐使来扬州和高僧 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多方面的交流。张若虚、李善、李邕等对扬州文化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 用。 元、明两代,扬州经济发展加快,来扬州经商、传教、从政、定居的外籍人日益增多。元时,几次整治 运河扬州段,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走向,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漕运。明时,商品经济发展,商业主要是 两淮盐业的专卖和南北货贸易,盐税收几乎与粮赋相等,商业扩大到旧城以外。手工业作坊生产的漆器、 玉器、铜器、竹木器具和刺绣品、化妆品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文化上出现了睢景臣等一批杂剧、小 说家。明末,南明督师史可法率部坚守孤城扬州,抵御清兵南进,宁死不屈,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 节。城陷后,清军屠城十日,死者数十万人。1556年,明朝在扬州建"新城"。明清至民国,扬州城为相 连的新旧两城,城址即今广陵区境内的老城区部分。
石韫玉赋第十段赏析【清代】王鸣盛骈体文
于外彰晖,吉必由于内足,固宜秦风比德,取琳琅以擬,厥精 纯,士衡论文,借瑶琨以比其照烛,宁特截得,如鸡之样,嫩 剖鹅肪,蒸来似栗之形,细排金粟也哉。
……………………………………………………… ………………………………………………………
晋代陆机的《文赋》: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 所纬。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 于集翠。“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意思是:平淡无奇的山川因有了璞玉和宝珠的存在, 便拥有了光彩和可爱,拥有了令人神往的魅力。
骈体文
石韫玉赋 第十段
清代 王鸣盛
作品赏析
• 陆机的《文赋》里说道:“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 媚。” 山,之所以倍增光辉,不是因为它本身绽放光彩,而是因 为其中蕴藏着美玉;水,之所以更加秀媚,不是因为它本 身清秀,而是因为里面含着珍珠。
• 人,之所以魅力无限,不是因为他外表有多么漂亮,而是 因为躯壳里有一个至善至美的灵魂。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也需要聚精会神、光彩照人的 “眼睛”,古人将其叫做“诗眼”或“文眼”。它是全篇 的聚焦点,是全文最为光芒四射的地方。所以寻找到聚焦 点,也就确立了文章的灵魂。
图片欣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简介
• 王鸣盛(1722年7月4日—1798年1月18日),清史学家、 经学家、考据学家。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号 西江。江苏嘉定(属今上海市)人。官侍读学士、内阁学 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以汉学考证方法治史,为“吴 派”考据学大师。撰《十七史商榷》百卷,为传世之作。 另有《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等。
THANK YOU!
……………………………………………………… ………………………………………………………
晋代陆机的《文赋》: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 所纬。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 于集翠。“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意思是:平淡无奇的山川因有了璞玉和宝珠的存在, 便拥有了光彩和可爱,拥有了令人神往的魅力。
骈体文
石韫玉赋 第十段
清代 王鸣盛
作品赏析
• 陆机的《文赋》里说道:“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 媚。” 山,之所以倍增光辉,不是因为它本身绽放光彩,而是因 为其中蕴藏着美玉;水,之所以更加秀媚,不是因为它本 身清秀,而是因为里面含着珍珠。
• 人,之所以魅力无限,不是因为他外表有多么漂亮,而是 因为躯壳里有一个至善至美的灵魂。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也需要聚精会神、光彩照人的 “眼睛”,古人将其叫做“诗眼”或“文眼”。它是全篇 的聚焦点,是全文最为光芒四射的地方。所以寻找到聚焦 点,也就确立了文章的灵魂。
图片欣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者简介
• 王鸣盛(1722年7月4日—1798年1月18日),清史学家、 经学家、考据学家。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号 西江。江苏嘉定(属今上海市)人。官侍读学士、内阁学 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以汉学考证方法治史,为“吴 派”考据学大师。撰《十七史商榷》百卷,为传世之作。 另有《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等。
THANK YOU!
苦寒赋第十段赏析【南宋】崔敦礼骈体文
• 唐 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 王琦 注:“《苦寒行》,古清商曲也,因行役遇寒而作。”
• 唐 孟郊《出门行》之一:“一闻陌上《苦寒》奏,使我伫立惊且悲 。”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崔敦礼,河北人。字仲由,本通州静海人,居溧阳。与弟 敦诗同登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历江宁尉、平江府 教授、江东安抚司干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淳熙八年 (1181年)卒,官至宣教郎。有宫教集。爱溧阳山水,买 田筑室居焉。其著作《刍言》编凡分三卷:上卷言政,中 卷言行,下卷言学。
THANK YOU!
。” •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在苦寒的大草原上,在风雪漫天的 长城 线上,他们共同爬大
山,吃冰饭团,枪冻得拉不开栓,还在进行着惨烈的战斗。” • 晋 陆机《苦寒行》:“剧哉行役邑国贡白鹦鹉,性辩慧,尤善应答,屡有苦寒之言,太宗愍
之。” • 清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梅》:“花时苦寒,既有妻梅之心,当筹寝处之法。”《警世通言·
作品赏析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永乐爷从北平起兵靖难,迁於燕都,是 为北京。只因这一迁,把个苦寒地面,变作花锦世界。”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门人有作令云南者,家本 苦寒,仅携一子一僮,拮据往。”
• 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文学》:“陕西是比较苦寒的地带。”《文选· 江淹<望荆山>诗》:“一闻《苦寒》奏,更使《艳歌》伤。” 李善 注:“ 沉约 《宋书》曰:《北上苦寒行》,魏帝辞。”
六龙氷而脱髯兮,荧惑隠而丧精。莫不血冻兮,指不拈。 气藏兮唇莫收,肌肤皴而生甲兮,衣被冷而如流。
……………………………………………………… ………………………………………………………
• 唐 孟郊《出门行》之一:“一闻陌上《苦寒》奏,使我伫立惊且悲 。”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崔敦礼,河北人。字仲由,本通州静海人,居溧阳。与弟 敦诗同登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历江宁尉、平江府 教授、江东安抚司干官、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淳熙八年 (1181年)卒,官至宣教郎。有宫教集。爱溧阳山水,买 田筑室居焉。其著作《刍言》编凡分三卷:上卷言政,中 卷言行,下卷言学。
THANK YOU!
。” •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在苦寒的大草原上,在风雪漫天的 长城 线上,他们共同爬大
山,吃冰饭团,枪冻得拉不开栓,还在进行着惨烈的战斗。” • 晋 陆机《苦寒行》:“剧哉行役邑国贡白鹦鹉,性辩慧,尤善应答,屡有苦寒之言,太宗愍
之。” • 清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梅》:“花时苦寒,既有妻梅之心,当筹寝处之法。”《警世通言·
作品赏析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永乐爷从北平起兵靖难,迁於燕都,是 为北京。只因这一迁,把个苦寒地面,变作花锦世界。”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门人有作令云南者,家本 苦寒,仅携一子一僮,拮据往。”
• 郭沫若《今昔集·论古代文学》:“陕西是比较苦寒的地带。”《文选· 江淹<望荆山>诗》:“一闻《苦寒》奏,更使《艳歌》伤。” 李善 注:“ 沉约 《宋书》曰:《北上苦寒行》,魏帝辞。”
六龙氷而脱髯兮,荧惑隠而丧精。莫不血冻兮,指不拈。 气藏兮唇莫收,肌肤皴而生甲兮,衣被冷而如流。
……………………………………………………… ………………………………………………………
怀骚赋第十段赏析【南宋】薛季宣骈体文
• 《怀骚赋》由观看民间竞渡而追忆屈原不朽的人格力量:“眺丹阳而侘傺兮,黄沙之莽莽。拔 高丘之松桂兮,删寄根于非土。鸾凤翔于千仞兮,来下栖于荆棘。豢龙烹兮,同鸡骛于人食。 鄂渚徜徉兮,思要渺之故步。永怀流烈兮,闻高风于竞渡,时移世变地益远而年益迈兮,孰孜 孜其愈勤,飘风发而白雪飞兮,兰含香而自焚。”屈原遭时闇乱,沉江以显忠心。时变世移, 而民间竞渡习尚不减,屈原的精神、人格也将随着竞渡的之而千秋流传,体现了对屈原的深深 敬仰之情。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怀骚赋
第十段
南宋 薛季宣
作品赏析
• 《荆楚岁时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 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端午竞渡的习 俗,也是荆楚地区人们纪念屈原的方式之一。《隋书·地理志下》载:“大抵荆州率敬鬼,尤 重祠祀之事,昔屈原为制《九歌》,盖由此也。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 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 渡之戏。”到了隋唐一统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就不仅限于荆楚地区,而成为全国性的节 日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 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 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 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当时 六十二岁左右。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怀骚赋
第十段
南宋 薛季宣
作品赏析
• 《荆楚岁时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 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端午竞渡的习 俗,也是荆楚地区人们纪念屈原的方式之一。《隋书·地理志下》载:“大抵荆州率敬鬼,尤 重祠祀之事,昔屈原为制《九歌》,盖由此也。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 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 渡之戏。”到了隋唐一统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就不仅限于荆楚地区,而成为全国性的节 日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 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 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 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当时 六十二岁左右。
士伸知己赋第十段赏析【清代】詹应甲骈体文
精美图片
作者简介
• 詹应甲 (约公元一七九五年前后在世)字湘亭,江苏长洲人。生卒 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末前后在世。举人。应试白门时,暱女伶 梁磬儿。磬儿本吴人,谋归吴事应甲,志未谐而卒,应甲哀之,以 三百金市其柩归,葬于虎邱再来亭之西隅。王夫人曹墨琴志其墓, 沈起凤为谱千金笑传奇,付之乐部。应甲亦工散曲,有《中秋闱中 望月双调新水令》一套,描绘廑致,感喟无穷,不独为数百年科场 琐况,留一鸿爪,亦代向日千万读书人一吐塊垒。嘉庆间,订明朱 应辰《淮海新声》,刊以行世。
• 乾隆(1711—1799年)南巡时召试献赋,虹关村人詹应甲钦取二 等,后来成为了清朝名臣。詹应甲才华出众,为官清正,后来林则 徐亲自为他写了墓志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HANK YOU!
骈体文
士伸知己赋 第十段
清代 詹应甲
作品赏析
• 《战国策·楚策四》:“驥於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於天, 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史记·刺客 列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宋杨万里 《陈安行舍人阁学挽词》之一:“孝宗最知己,交臂失城 墉。”
• 唐代 孙过庭《书谱》:夫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伸)于知己, 彼不知也,曷足怪乎!故莊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 不知春秋。”老子云:“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之,則 不足以為道也。”豈可執冰而咎夏蟲哉!
誠讬契於坚貞,讵承恩於剪拂。倘鑿梢之方圓,敢踌躇而請乞。 惟行已之无情,故卓然於始迄。
……………………………………………………… ………………………………………………………
詹应甲(约公元一七九五年前后在世)字湘亭,江苏长洲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末前 后在世。举人。应试白门时,暱女伶梁磬儿。磬儿本吴人,谋归吴事应甲,志未谐而卒,应甲哀 之,以三百金市其柩归,葬于虎邱再来亭之西隅。王夫人曹墨琴志其墓,沈起凤为谱千金笑传奇, 付之乐部。应甲亦工散曲,有《中秋闱中望月双调新水令》一套,描绘廑致,感喟无穷,不独为 数百年科场琐况,留一鸿爪,亦代向日千万读书人一吐塊垒。嘉庆间,订明朱应辰《淮海新声》, 刊以行世。
荷赋第十段赏析【明代】徐渭骈体文
• 《荷赋》采用与荷对答,此荷乃瓮中之荷,它对自处境即“遭时 之不偶,为观者所侮弄”表示疑问,徐渭则答之,认为不应因为所 处之广狭而感到光荣与否,而应“映清流而莫增其澄,处污泥而愈 见其洁”。假如内心是不染于污泥的,那么就不应有广狭之别, “纵遭时有偶与不偶,和託身有屑与不屑?”这无疑是一种托物言志 的手法。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徐渭(1521—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 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 月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 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 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 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 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去世,年七十三 。
国学 骈体文
荷赋
第十段
明代 徐 渭
作品赏析
• 《群芳谱》曰:“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 窍玲珑,亭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后有周敦颐 的《爱莲说》,把莲和各种类型的人物联系起来,“菊,花之隐逸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莲花 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君子形象。
作品赏析
• 莲花象征纯净、纯洁:在中国,莲花被尊为君子,《群芳 谱》中说 “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 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 后有周敦颐的《爱莲说》,影响深远。
• 《荷赋》言: “渭既赋牡丹与菊,仲敬复请曰: ‘天有四时,花 有四品,夏荷冬梅,子独无意乎? ……’余不得辞,因复命 笔。”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徐渭(1521—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 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 月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 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 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 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 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去世,年七十三 。
国学 骈体文
荷赋
第十段
明代 徐 渭
作品赏析
• 《群芳谱》曰:“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 窍玲珑,亭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后有周敦颐 的《爱莲说》,把莲和各种类型的人物联系起来,“菊,花之隐逸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莲花 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君子形象。
作品赏析
• 莲花象征纯净、纯洁:在中国,莲花被尊为君子,《群芳 谱》中说 “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 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 后有周敦颐的《爱莲说》,影响深远。
• 《荷赋》言: “渭既赋牡丹与菊,仲敬复请曰: ‘天有四时,花 有四品,夏荷冬梅,子独无意乎? ……’余不得辞,因复命 笔。”
兰赋第十段赏析【清代】吴兆骞骈体文
作者简介
• 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字汉槎,号季子, 吴江松陵镇(今属江苏苏州)人。少有才名,与华 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 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 友人顾贞观恳求于纳兰性德,后经性德父明珠营救, 得以赎还。归后三年而卒。诗作慷慨悲凉,独奏边 音,因有“边塞诗人”之誉,著有《秋笳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骈体文
兰 赋 第十段
清代 吴兆骞
作品赏析
•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 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 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 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 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 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 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 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 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 《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 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品赏析
•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 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 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 可以说是中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 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 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 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 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 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 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 送还中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 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沧浪亭赋第十段赏析【清代】潘耒骈体文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沧浪亭赋
第十段
清代 潘 耒
作品赏析
•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 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 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 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 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 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 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既政通而人和,时求旧以访古。表前修之坠言,存哲士之遗矩。 陟层冈而赏心,想高贤其如覩。
……………………………………………………… ………………………………………………………
康熙三十七年( 1698年) 三月十二日,宋荦过香严寺看菜花,有诗留赠绀池上人,上人和韵呈谢, 一时和者甚众。唱和者计有:尤侗、宋实颖、褚篆、顾讲、孙砀、彭定求、潘耒、冯勖、尤珍、 朱端、高不骞、顾嗣立、汪立名、宋至、施何牧、陆祖修、沈受宏、宋志益、黄庭、释大宗,凡 数十人。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三月二十日,宋荦偕邵长蘅、冯景、吴士玉含清亭赏芍药,赋诗 唱和,传为佳话。同年九月,“ 得端州玉带生石砚,赋长歌,儿至赓之,一时名流亦多有诗” 。 政治的忠诚并不“ 妨碍个人间和文学上的友谊,明遗民和清廷的著名支持者友好地混在一起” , “ 他们分享着现实的价值观和时代的社会地位” ,实现了“ 对文人士大夫及地方精英自身身份的 确定” 。
•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按察使胡季堂在沧浪亭西侧 (南禅寺遗址一部分)建中州三贤祠。乾隆帝南巡屡驻此 园,在园南部曾筑拱门并有御道。
6~1708年)清初学者。字次耕,一字稼 堂、南村,晚号止止居士,藏书室名遂初堂、大雅 堂,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潘柽章弟。师事徐 枋、顾炎武,博通经史、历算、音学。清康熙十八 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 史》,主纂《食货志》,终以浮躁降职。其文颇多 论学之作,也能诗。所著有《类音》、《遂初堂诗 集》、《文集》、《别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群书治要·礼记·乐记》:“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凡正声感人 而正气应之,正气成象而和乐兴焉! ”。这句话,上边这半句告诉我们,不正不和的这个声音 叫奸声,不正不和的声音也可以说是乱世亡国之音。逆气是什么意思?逆气是说过乐、过哀、 过怨和盛怒的这样之气。如果你看逆气成象,就是我们王凤仪老先生所说的,“怒恨怨恼烦, 五个毒药丸,吃了半颗就得病,吃了一颗就要命”。我们听著不正不和的音乐,我们的逆气就 会上升,逆气上升之后,当逆气成为现实的时候,你看我们这个淫乐的思想一产生,这个淫乐 就会成于淫情,淫情又因淫乐感动而欲放,所以一发而不可收拾。但是如果我们,你看“正声 感人,而顺气应之”,就是中正之乐,也就是至信至情的音乐,它就会让我们产生顺气,顺气 与正声相结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和乐的音乐,就可以形成和乐的音乐。当我们唱著 这些和乐的音乐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会健康。
• 此事震动了京城,此后,再无人敢犯禁了。五色棒也成了不避豪强,执法严明的标志。唐韦应 物《示从子河南慰班》诗咏叹“立政思悬棒,谋身类独藩”,便出于这一典实。后来,颜料店 以五色为幌,将其附会于悬棒执法,虽非神话,却也是藉博合民心而扩大招徕的广告效
• 每年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云南蒙古族儿童要抱五色线,以避灾除病。笃信五色丝之类具有避 害除邪作用的观念由来,首先与古人对红、蓝、黄、白、黑五种“正色”的观念有关,认为 “五色成文而不乱(《礼记,乐记》),是一种质地纯正、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其次,五色观 念又正好与古人对五方五帝之颜色表征的认识相一致。两种观念结合,使五色丝之类具备了借 助五方天帝神力的意义。再次,《汉书·郊祀志》说秦汉时方士又以“化色五仓之术”为长生 不老之道。颜师古注引李奇的解释:“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神;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 则不饥。”就是说,五色比之类驱恶除邪,还有祛病益寿的功能。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 椒人,祖籍浙江温州。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 老人”,又因自家乡移居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 印”)。清代小说家。
• 吴敬梓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早年生活豪纵,初入 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乾隆初荐 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精熟《文选》, 工诗词散文,诗赋援笔立成。著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 (今存四十三则)。
• 《六韩·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尔乃理 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窃以律吕 旋宫之法,既定以管,又制十二鐘準为十二正声。以律计,自倍半。”雅正的诗篇。 唐 白居 易 《编集拙诗一十五卷赠元九李二十》诗:“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作赏析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20岁时举孝廉,不久任洛阳城北部尉。当时这一带社会秩 序混乱,夜间随意进出城门者比比皆是,曹操上任后,造许多五色棒悬于城门左右两边,各十 余条,并明令: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 这五色棒染五正色:赤、青、黄、白、黑,以五正色喻正气、法律,以压邪气。五色棒一悬出, 社会秩序顿时好转,又过了几个月,灵帝宠臣黄门蹇硕的叔父依仗侄儿的权势,对曹操的禁令 毫不理会,照样夜间出行。曹操知道后,立即将他捉住处以死刑。
国学 骈体文
正声感人赋
第十段
清代 吴敬梓
作品赏析
• 《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百戏散乐,本非 正声,此谓淫风,不可不改。” 章炳麟 《辨诗》:“ 隋 世 龟兹 乐盛行閭閈, 文帝 尚云 ‘无復正声,不祥之大’。”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 人。”
THANK YOU!
維暢中而動外,斯激濁而揚清。於是太和之氣,出而相 值,貞臣思奮,賢士益飭,為國之良,為邦之直。
……………………………………………………… ………………………………………………………
《群书治要·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 政通矣”。我们看这句话,这个音是由人心产生的,这个情又是从人心发出来的,然后我们的声 音又是由情产生的。所以治世之音,就是世道太平的音乐,它就会充满了安适与欢乐,其社会, 也就是它的政治,也都是和谐的。乱世之音,也就是世道比较混乱的时候,它的音乐产生了怨恨 与愤怒,那个社会也是伦常乖舛的。这个乖当成错误或者是颠倒来讲。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是说亡国的音乐让我们产生了哀伤愁思,所以百姓也会困苦无望。声音是与政治相通的。
• 此事震动了京城,此后,再无人敢犯禁了。五色棒也成了不避豪强,执法严明的标志。唐韦应 物《示从子河南慰班》诗咏叹“立政思悬棒,谋身类独藩”,便出于这一典实。后来,颜料店 以五色为幌,将其附会于悬棒执法,虽非神话,却也是藉博合民心而扩大招徕的广告效
• 每年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云南蒙古族儿童要抱五色线,以避灾除病。笃信五色丝之类具有避 害除邪作用的观念由来,首先与古人对红、蓝、黄、白、黑五种“正色”的观念有关,认为 “五色成文而不乱(《礼记,乐记》),是一种质地纯正、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其次,五色观 念又正好与古人对五方五帝之颜色表征的认识相一致。两种观念结合,使五色丝之类具备了借 助五方天帝神力的意义。再次,《汉书·郊祀志》说秦汉时方士又以“化色五仓之术”为长生 不老之道。颜师古注引李奇的解释:“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神;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 则不饥。”就是说,五色比之类驱恶除邪,还有祛病益寿的功能。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 椒人,祖籍浙江温州。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 老人”,又因自家乡移居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 印”)。清代小说家。
• 吴敬梓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早年生活豪纵,初入 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乾隆初荐 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精熟《文选》, 工诗词散文,诗赋援笔立成。著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 (今存四十三则)。
• 《六韩·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尔乃理 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窃以律吕 旋宫之法,既定以管,又制十二鐘準为十二正声。以律计,自倍半。”雅正的诗篇。 唐 白居 易 《编集拙诗一十五卷赠元九李二十》诗:“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作赏析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20岁时举孝廉,不久任洛阳城北部尉。当时这一带社会秩 序混乱,夜间随意进出城门者比比皆是,曹操上任后,造许多五色棒悬于城门左右两边,各十 余条,并明令: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 这五色棒染五正色:赤、青、黄、白、黑,以五正色喻正气、法律,以压邪气。五色棒一悬出, 社会秩序顿时好转,又过了几个月,灵帝宠臣黄门蹇硕的叔父依仗侄儿的权势,对曹操的禁令 毫不理会,照样夜间出行。曹操知道后,立即将他捉住处以死刑。
国学 骈体文
正声感人赋
第十段
清代 吴敬梓
作品赏析
• 《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百戏散乐,本非 正声,此谓淫风,不可不改。” 章炳麟 《辨诗》:“ 隋 世 龟兹 乐盛行閭閈, 文帝 尚云 ‘无復正声,不祥之大’。”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 人。”
THANK YOU!
維暢中而動外,斯激濁而揚清。於是太和之氣,出而相 值,貞臣思奮,賢士益飭,為國之良,為邦之直。
……………………………………………………… ………………………………………………………
《群书治要·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 政通矣”。我们看这句话,这个音是由人心产生的,这个情又是从人心发出来的,然后我们的声 音又是由情产生的。所以治世之音,就是世道太平的音乐,它就会充满了安适与欢乐,其社会, 也就是它的政治,也都是和谐的。乱世之音,也就是世道比较混乱的时候,它的音乐产生了怨恨 与愤怒,那个社会也是伦常乖舛的。这个乖当成错误或者是颠倒来讲。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是说亡国的音乐让我们产生了哀伤愁思,所以百姓也会困苦无望。声音是与政治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