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

合集下载

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传统民居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传统民居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传统民居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摘要:传统民居建筑作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古建筑的发展是遵从不同地域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特征,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古建筑的关系。

传统民居作为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在新农村规划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传统民居资源的历史价值,尊重当地传统资源的建筑风貌,合理利用,秉着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完善新农村规划建设活动。

关键词:传统民居;保护;利用1.引言当前新农村规划建设活动中,大部分乡村地区房屋建筑较为随意,盲目仿造,千村一面,随意改造传统民居,造成村庄建筑肌理杂乱不一,建筑文化与特色遗失。

2.我国传统民居的现状我国传统民居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主要因为历史的悠久,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与民俗风情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样式的传统民居,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1]。

2.1环境现状目前我国传统民居的环境现状主要表现在垃圾回收处理、污水与雨水的处理、部分地区还设计到了秸秆的燃烧处理。

在我国传统民居村落基本上都设置了垃圾收集设备,如垃圾箱、垃圾池、垃圾站的设置,并且对垃圾定期处理,可以有效的改变环境问题。

大部分村落还是基本采用雨污合流,通过明沟排水处理甚至部分地区没有排水设置采取直接排水的方法导致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少部分地区排水设施较好,设置了相应的处理设备。

对于北方地区的秸秆燃烧问题,大部分地区采取能源再利用的方式使得燃烧带来的污染问题得以解决。

2.2传统民居住宅现状在我国的地域范围内有着很多种类的传统民居,根据不同的传统民居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的文化以及民族特色,中国传统民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传统民居的研究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结合,传统民居与生活、文化以及当地的习俗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民居又与一些礼制,宗教有着很大的联系,在古代民居与祠堂、家庙在一起布局,由于古代对天命观、阴阳五行思想,对传统民居的选址、布局以及装饰物有着很大的影响。

古民居保护的有效措施

古民居保护的有效措施

古民居保护的有效措施一、前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古民居则是这些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很多古民居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因此,保护古民居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古民居。

二、政策支持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古民居的保护问题,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应该明确规定对于已经被认定为重点保护对象的古民居,禁止进行任何形式的改建、拆除或者其他损坏行为。

2. 给予经济补贴政府可以给予经济补贴来支持对于古民居的保护工作。

这些补贴可以用于修缮、维护和改善古民居,并且可以鼓励更多人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三、文化教育1.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古民居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引导公众对于古民居的保护产生更大的认识和重视。

2. 增加文化教育课程在学校中增加有关古民居保护的文化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古民居的文化价值,并且培养他们对于古民居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技术手段1. 应用新技术现代科技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效的手段来保护古民居。

例如,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与原件完全相同的零部件,从而实现对于古建筑的修缮和维护;使用无人机可以进行高空拍摄和勘测,为修缮工作提供精确数据等等。

2. 建立数据库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古建筑数据库,可以将所有重点保护对象收录其中,并且记录下这些建筑物的历史、结构、材料等相关信息。

这样一来,在修缮和维护过程中,就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操作。

五、社会参与1. 增加社会参与度古民居的保护工作需要更多的社会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设立奖励等方式来鼓励更多人投入到古民居保护工作中来。

2. 建立联合机制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可以建立联合机制,共同参与到古民居保护工作中来。

这样一来,就能够形成一个强大的保护力量,为古民居的保护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一、加强保护意识,重视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传统民居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重视其历史价值,加强保护意识。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传统民居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合理利用传统民居,保留其原有功能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缮应该注重保留其原有的功能。

在修缮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传统民居的原始结构和风貌,不得随意改变其建筑布局和形式。

同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利用传统民居,使其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三、加强传统建筑材料的保护和使用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传统建筑材料的保护和使用。

在修缮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现代化的材料,以保持传统民居的原汁原味。

四、注重传统民居的环境保护传统民居的环境保护同样重要,要注重保护传统民居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在修缮过程中,要注重保护传统民居周围的植被和水源,避免破坏其生态环境。

同时,要注重保护传统民居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和历史环境,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五、加强传统民居的维修和保养传统民居的维修和保养是其长久保存的关键。

要加强对传统民居的定期检查和维修,及时修复和更换老化和受损的部分。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民居的保养,保持其整洁和干净。

六、传承传统建筑技艺,培养相关人才传统建筑技艺是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重要基础,要加强对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和培养。

要加强对传统建筑技艺的研究和保护,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传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技艺。

七、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缮过程中,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要尊重传统民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注重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使传统民居既能保持其传统风貌,又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保护和修缮经验,共同推动传统民居保护事业的发展。

传统民居文物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传统民居文物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传统民居文物保护的问题与对策[关键词]传统民居;保护问题;保护对策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遗留下了无数文物古迹,其中传统民居凝聚了无数先人的智慧,是人类为了基本生存目的而创造出来的建筑形式,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综合体现,是鲜活的历史再现。

随着历史的发展,无数传统民居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民居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新时期出现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对传统民居进行更为有效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除受自然灾害、历史因素影响外,当前城镇化建设及社会环境也加速了传统民居的消亡,从而也加大了保护难度。

为此,针对传统民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当前传统民居现状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民居建筑,这些传统民居最能反映本民族的特征和本地特色。

传统民居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地域特点鲜明,不同的风俗、习惯、历史、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构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形态,最具代表性的分别有晋陕民居、西北民居、四川民居、傣家竹楼、广东民居、福建民居等。

这些传统民居各具传统民族特征,各具不同的结构形式。

山西民居是北方民居的代表,最具特色的当属平遥和祁县两地的传统民居。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相当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风貌,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近代北方民居建筑风格和特点的典型代表。

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祁县乔家大院,完美反映了晋中地区的乡土人情、风俗习尚,成为民俗博物馆。

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有无数的具有研究和保护价值的传统民居。

传统民居是当时社会和自然的产物,它们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文化性、历史性、民族性,积淀中国数千年古老的文化,极具保护和传承价值。

但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改变,城市化进程加快,受经济利益驱使,传统民居人为破坏严重,呈现加速消亡的趋势。

走访传统民居调研总结汇报

走访传统民居调研总结汇报

走访传统民居调研总结汇报自古以来,传统民居一直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近日,本团队走访了若干传统民居,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实地观察和交谈,对传统民居进行了全面地总结和汇报。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总结报告:一、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1. 结构合理:传统民居一般采用木质结构,梁柱和屋架结构紧密相连,形成稳固的整体结构。

屋顶常采用瓦片覆盖,能有效防止雨水渗透。

2. 模块化设计:传统民居常常由多个独立的模块组成,如庭院、厅堂、房间等,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空间。

3. 注重通风采光:传统民居注重室内通风采光,常常设置窗户、门洞和天井等,使室内空气流动,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能源消耗。

4. 重视隔音隔热:传统民居在设计上注重隔音隔热,尤其是南方一些热带湿润地区,利用天然材料和特殊结构来达到隔热效果,使室内温度保持舒适。

5. 反映地域特色: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常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如四合院、客家土楼等,充分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习俗。

二、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1. 家族文化:传统民居多为多代同堂的家族居住,通过建筑布局和装饰等方式强调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意义。

2. 社会关系的体现:传统民居的布局和设计常常与家庭成员、朋友、邻里之间的互动关系密切相关,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和睦、亲友团结和邻里和谐的价值观。

3. 宗教信仰:部分传统民居还融入了宗教信仰的元素,例如在建筑物上设置神龛、供桌等,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

4. 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木雕、砖雕、壁画等,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三、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1. 保护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对于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

政府和社会组织加大了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定。

传统民居、古镇建筑的修缮和保护

传统民居、古镇建筑的修缮和保护

传统民居、古镇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传统民居和古镇建筑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而它们在修缮和保护方面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传统建筑的问题传统建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受到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影响,腐朽和破坏更加容易。

同时,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变化对建筑的保存也带来挑战。

例如,许多传统建筑使用了特殊的木结构,这些木材现在变得更难以获得。

同样,古老的建筑使用的石料和灰泥也难以取得,这使得修复和保护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第二部分:保护建筑的方法为了保护传统建筑和古镇建筑,需要采取许多措施。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建筑进行维护和定期修缮。

这可以包括清洁外墙和屋顶,以及在需要时更换破损的木材或石料。

这些简单的维护步骤可以帮助确保建筑能够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稳定。

另一种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常用方法是对建筑进行重建。

然而,这种方法往往扰乱了建筑的历史,因此需要谨慎考虑。

在进行重建之前,需要进行彻底的研究,以确保新建筑尽可能贴近原建筑。

第三部分:保护建筑的新方法最近,许多新方法被开发用于保护建筑。

例如,一种新型的建筑保护剂能够用于处理木材,以使其更加稳定。

此外,现代技术也可以用于建筑的保存,例如数字化扫描可以创建建筑的复制品,这在建筑重建方面非常有用。

在保护建筑方面,教育和宣传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保护传统建筑和古镇建筑的重要性要进行广泛的宣传,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这些文化遗产。

同时,培训更多的专业人员来帮助修缮和保护建筑也很有必要。

结论在保护传统建筑和古镇建筑方面,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法。

从简单的维护和定期修缮到数字化扫描和新型建筑保护剂的使用,我们可以使用众多工具来确保这些文化遗产在未来得以保存。

浅谈川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改造

浅谈川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改造

浅谈川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当今这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现代化速度越来越快。

但也造成农村人口持续下降,一些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过程中呈现“空心化”,逐步走向消亡。

加之由于缺乏资金和乱搭乱建等种种原因,古民居保存现状令人堪忧。

伴随国家“美丽乡村”的号召,各地积极响应,但保护更新的方式并不都科学。

一些开发商打着乡村旅游旗帜对传统村落进行不合时宜的旅游规划或过度开发,使一些传统村落失去真实性。

川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历史悠久且地域性强,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盲目推倒重建实为下下策。

面对新旧建筑的矛盾和不同程度的破坏冲击,农村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逐步消失,对川南民居进行寻求实际有效的保护更新势在必行。

标签:传统民居;川南民居;改造修缮;保护更新1、川南民居概述川南地区指的是成都平原以南,沱江中下游、南边岷江下游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湿润寒冷,气候湿润。

川南民居多依地势而建,靠山临水,选址结合风水和封建玄理来定,富有迷信色彩。

穿斗式是川南民居的典型特征,用木枋把柱子串连起来,形成结构体系。

民居普遍为合院式布局,但院落较小,为天井式,多为二至三层。

沿中轴线布置若干庭院,不严格要求对称,有序却不死板。

前有大门,中轴线上的主厅主庭院形成建筑中心,之后在两侧布置次要大小庭院和房间,用游廊相连,园子、辅助用房在末端,多和猪圈相连,位于民居下风向,洁污分流,形成主次分明的建筑序列。

川南地区盛产竹木,民居取材于当地材料,多以竹子、青瓦、木材、泥土、青砖、石灰为主。

青瓦屋面之间相互连接,檐口轻薄,小青瓦片片相叠于木楞条上,出檐大且深,减少建筑墙面被雨水冲刷。

墙面为木板壁墙或竹编夹泥墙,竹编夹泥墙是川南地区独特的围护方式,即竹篾夹着生土编制,竹篾韧性很强,与生土结合可达到强度和防潮的双重效果,外刷白色抹灰,配以门窗的深棕色木格栅,整体造型轻盈雅秀。

建筑序列有森严的尊卑之分,分界线一般是主厅的中轴线,“左贵右贱”布局:厅堂左侧为主人和长辈居住,即“贵”;右侧是下人和晚辈居住,为“卑”,礼教严格。

古建筑古民居保护利用有关政策法规

古建筑古民居保护利用有关政策法规

古建筑古民居保护利用有关政策法规一、引言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名片,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保护和利用古建筑,尤其是古民居,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然而,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加以支持和保护。

二、古建筑古民居保护利用政策法规的现状1. 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在国家层面,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古建筑古民居保护利用的政策法规。

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部法律规定了对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2. 地方层面的政策法规各个地方政府也都对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法规。

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地方,比如北京、西安等,地方政府会根据当地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以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古建筑文化。

三、古建筑古民居保护利用政策法规的问题和挑战然而,尽管已经存在着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保护和利用古建筑古民居,但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了一些古建筑古民居的破坏和侵占。

一些商业利益和房地产开发的压力也给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四、对古建筑古民居保护利用政策法规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利用政策法规,我认为应该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

应该加强对古建筑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和认知。

另外,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古建筑保护的投入和支持,以确保古建筑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五、总结在保护和利用古建筑古民居的道路上,政府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提高社会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以推动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古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古建筑古民居保护利用是一个涉及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全方位工作。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加以支持和保护。

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

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

精心整理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姓名:李正松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国传统民居概述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居作为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早、分布广,不同的地域环境、气候特征、经济状况与人文背景各异使民居呈现出不同的结构样式与景观特征。

如: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住宅样式———木构架庭院式民住宅。

这类型的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住宅和山西一带的三合院住宅为典型代表。

通过合院民居的空间布局形式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中强烈的礼教思想。

房屋沿南北轴线建筑正房、正厅、东西两边为厢房,结合倒座房四周围合,房屋向内形成庭院,使形成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关系。

与四合院民居在空间布局中较为相似的有分布在我国江南一带的天井式民居。

天井式民居在空间布局上讲究对称,按照主次分明的伦理思想将主厅堂排列在主轴线上,但庭院内高而狭小,形成天井,形成“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向内排水系统。

与四合院不同,江南庭院利用天井排水、采光也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从而调节室内气候。

我国有一类以防御为主的住宅,来自于福建的土楼民居。

土楼民居为客家人的住宅样式。

由于客家人受战争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生存下来创建了此种独特的建筑样式。

土楼以群聚一楼为主要方式,楼高耸,墙厚实,用土夯筑而成。

土楼向内形成庭院供人休闲,楼内有厅堂、仓库、畜舍、水井等公用房屋,如遇到战事,以楼内的供给可以维持土楼内居短时间的生活要求,对外封闭,防御性极强。

在西南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用竹、木等材料建造的楼式,这种独特的建筑民居被称为干阑式住宅。

干阑式住宅将底架空,下层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

此种住适应了野外各种不同的地形条件可达到防虫蛇野兽的侵扰,提了隔潮性能以依山就势的方式满足了少数民族野外居住的条件。

同样受到地理和经济条件限制,在我国陕北、陇东、晋中、豫西以及新疆吐鲁蕃等黄土层较厚地区建筑材料相对匮乏,为了节省建造成本利用黄土壁立而不倒的特性向内水平挖出拱形窑洞,形成了窑洞式住宅。

古民居保护的有效措施

古民居保护的有效措施

古民居保护的有效措施古民居保护是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为了有效保护古民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古民居保护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全面有效地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加强法律保护。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古民居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古民居的保护工作。

同时,要加大对违法破坏古民居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确保古民居得到有效保护。

二、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古民居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古民居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举办展览、开展讲座、组织观摩活动等形式,向公众介绍古民居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古民居的保护工作。

三、加强科学研究。

通过对古民居的科学研究,了解其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为古民居的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可以通过开展文物考古工作、进行建筑材料分析、开展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等方式,深入研究古民居的保护问题,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

四、加强修缮和维护。

古民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经过长时间的风雨侵蚀,需要进行定期的修缮和维护工作。

修缮和维护工作应遵循保护原则,尽量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建筑风格。

同时,要加强对古民居修缮工人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确保修缮工作的质量。

五、加强合理利用。

古民居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留历史遗迹,更重要的是使其能够继续发挥社会功能。

可以通过改建古民居为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旅游景点等形式,合理利用古民居的资源,增加其经济价值,为古民居的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古民居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好各自的古民居。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各国之间的古民居保护经验分享和合作,共同推动古民居保护工作的发展。

古民居保护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法律保护、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科学研究、加强修缮和维护、加强合理利用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有效保护好古民居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民俗民居管理制度

民俗民居管理制度

民俗民居管理制度一、前言民俗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代表,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的民俗民居遭到了破坏和忽视。

因此,建立并完善民俗民居管理制度,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民俗民居管理制度,既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又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民俗民居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民俗民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居住文化的精髓。

然而,由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发展,许多传统民居在拆迁、改造等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民俗民居的文化价值,有必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来加以保护和传承。

三、民俗民居管理制度的目标1. 保护民俗民居的原始风貌和文化内涵,防止其被过度开发和破坏。

2. 引导和促进传统民居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提升其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

3. 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让传统民居在当今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 完善民俗民居管理的规范和法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四、民俗民居管理制度的内容与建议1. 整体保护与局部修缮相结合民俗民居的保护工作不能简单地靠封存和保护措施来实现,更应该注重对其进行局部修缮和整体保护相结合。

对于已经破损的古建筑,应该采取科学的修复方法,修复泛损部分,重建丢失部分,使其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韵味。

2. 合理开发利用民俗民居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的层面上,更应该注重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功能。

可以将一些宽敞的民居改造成民俗文化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等,充分利用其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

3. 加强宣传和教育对于保护民俗民居的工作,应该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保护的认识和关注度。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座、举办民俗民居保护主题展览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

4. 完善管理机制为了加强对民俗民居的管理,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包括政府部门管理、社会组织参与、专家学者咨询等多方合作机制。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缮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保护和修缮,我们才能保存传统文化的珍品,让后代继承并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这也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

以下是一些保护和修缮传统民居的建议:
保护传统民居的建议:
1.立法保护传统民居。

对于传统民居,我们应该通过立法进行保护,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法,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资源。

2.开展宣传教育。

加强对传统民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人们了解传统民居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提高人们保护传统民居的意识。

3.加强监管。

对于一些破坏性行为和损坏,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处罚力度,让人们知道破坏传统民居不是一件好事情。

修缮传统民居的建议:
1.尊重传统文化。

在修缮传统民居时,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保护文物,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和风貌。

2.采用传统材料。

在修缮时应该采用传统的材料和技术,使得修缮后的建筑与原始建筑有着相同的质地和风格。

3.合理利用现代技术。

尽管我们希望在修缮传统民居时保留传统文化,但也应该利用现代技术,在保护的同时,让建筑更加牢固,耐用性和舒适性都得到提升。

4.结合实际需要。

在修缮传统民居时,需要结合现实需求,适当改变原有的布局、风格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但是修缮后的建筑风格仍应体现传统元素。

总之,保护和修缮传统民居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承认,传统的建筑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努力去保护和传承。

家乡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文化传承

家乡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文化传承

家乡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文化传承传统民居建筑作为家乡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面临着被拆迁和遗忘的危险。

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建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背景介绍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传统民居建筑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民居建筑被拆除或改建,这不仅导致了历史文化的丢失,也让我们失去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意义1.历史记忆的延续:传统民居建筑承载着家乡的历史记忆,是历史文化的见证,通过保护传统民居建筑,我们能够延续家乡的历史记忆,让后人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历史变迁。

2.文化传承的载体:传统民居建筑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保护传统民居建筑,我们能够传承和弘扬家乡的文化传统。

3.建筑艺术的瑰宝:传统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技术成为建筑艺术的瑰宝,保护传统民居建筑不仅有益于传承历史文化,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三、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的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引导大家了解其重要性,并争取大众的支持和参与。

2.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监管,对不合规的拆除和改建行为进行处罚,并加强日常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3.开展科学研究与修缮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保持其原汁原味,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适度修复和防腐防水,延长其使用寿命。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专家学者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内外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的经验,推动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工作的国际化。

四、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1.培养传统建筑工艺人才: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一批传统建筑工艺人才,传承和发展传统民居建筑的工艺技艺。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传统民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民居面临着被破坏和忽视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修缮传统民居,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学校等,向公众普及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让人们认识到保护传统民居的重要性。

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传统民居的保护范围和标准,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和盗窃传统民居的行为。

三、加强传统民居的科学修缮。

对于已经受损的传统民居,应该采取科学的修缮方法,确保修缮后的建筑保持原有的风貌和特色,避免过度修缮导致失去传统民居的独特魅力。

四、加强传统民居的维护和管理。

建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负责传统民居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标准,确保传统民居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五、加强传统民居的活化利用。

传统民居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等方式,将传统民居融入当地的文化生活,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发展。

六、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技术研究和培训。

传统民居的保护修缮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应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培训,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传统民居保护修缮的水平。

七、加强传统民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传统民居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的宝贵文化。

八、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普及。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传统民居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的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从小树立对传统民居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九、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

传统民居的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可以通过将传统民居开发成旅游景点、民宿等方式,实现保护与经济的双赢。

十、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传统民居的保护问题,合理规划传统民居的分布和保护区域,确保传统民居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新乡传统民居保护及价值分析

新乡传统民居保护及价值分析
目前,新乡传统民居的保护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城市化的推进导致许多传统 民居被拆除或改造;二是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规划,导致一些保存完好的民居 因年久失修而损坏;三是市民对传统民居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保护意识。
4、新乡传统民居的价值和意义
4、新乡传统民居的价值和意义
新乡传统民居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首先,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次,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构造 技艺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和技艺,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最后,传统民居承载 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文化和人民生活,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因此,对新乡传 统民居进行保护和价值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
2、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
新乡传统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是中原地区历史文化的珍贵载体。这些民 居建筑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此外,传统民居也是研究古代城市规划、交通和市政设施 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3、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价值
新乡传统民居保护及价值分析
01 引言
03 重点分析
目录
02 概述 04 总结
引言
引言
传统民居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极高的艺术、 科学和人文价值。新乡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保存完好的传 统民居,其保护和价值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从新乡传统民居的历史和 特点、保护现状和问题、价值及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传统民居的保护和 利用提供参考。
谢谢观看

4、传统民居的保护措施和案例
例如,新乡市封丘县的陈桥古镇就成功地将传统民居与旅游业相结合。陈桥 古镇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通过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和旅游 发展策略,实现了传统民居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种模式既满足了游客对传 统文化的需求,又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收益,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及其保护

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及其保护

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及其保护摘要:Residential building is one of the earliest human forms, one for the purpose of creating life out of the building, for the protection of such buildings should be fully aware of its value based on the premise, so that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ombination.一、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住宅是人类最早的一种建筑形式,一种出于生存的目的而营造出来的建筑形式,经过不断演变,其中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传统聚落的形成往往跨越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聚落的形式,布局体现了我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的认识和质朴的哲学观点。

1传统民居的历史沿革住宅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洞穴,由于太过久远,很多具体形式已不可考。

而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经过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各氏族开始定居下来,从而出现房屋和聚落,住宅的形式开始清晰和成熟起来。

长江流域由巢居演变而来的干阑式及黄河流域由穴居演变而来的木骨泥墙,都对之后几千年的建筑形式有着深远影响。

进入奴隶社会之后,住宅建筑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院落的组合形式由不断地变化趋于定型,这也标志着传统住宅形式的成熟。

西周时期陕西岐山凤雏村的一座建筑遗址,作为已知的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其形制与我们所熟悉的明清四合院已经十分相似。

从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漫长的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居住建筑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围合的院落及前堂后寝的组合形式,依然是住宅建筑的主题。

而聚落的组合形式则依据生活习惯以及风水理论而来,各有不同。

2传统民居的特点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聚落形式有很大差别。

《晋北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民居保护利用方式研究》范文

《晋北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民居保护利用方式研究》范文

《晋北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民居保护利用方式研究》篇一一、引言晋北地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传统民居作为晋北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艺术。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晋北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方式,以期为晋北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晋北传统民居的历史文化价值晋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该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这些民居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还是晋北地区人民生活的重要载体。

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以及其承载的生活习俗、民间传说等,都是晋北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晋北传统民居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尽管晋北地区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保护意识不足,许多人对传统民居的价值认识不够,导致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其次,保护措施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和措施,导致传统民居在保护过程中受到损害。

此外,传统民居的利用方式单一,缺乏创新,也限制了其保护工作的进展。

四、晋北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的方式针对晋北地区传统民居保护利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方式:1. 提高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举办展览等方式,提高人们对传统民居价值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

2. 完善保护措施: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加强传统民居的维修和保养,确保其历史原貌得到保存。

同时,加强法规建设,为传统民居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3. 创新利用方式: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传统民居的资源,发展旅游、文化、艺术等产业,实现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

4. 引入科技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对传统民居进行记录、保存和展示,使其价值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晋北历史文化名城为例,该城市在传统民居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古民居的保护与利用

古民居的保护与利用

古民居的保护与利用充分认识古民居的历史价值和高度重视保护古民居的现实意义,古民居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发展的独特资源,古民居保护具有保存历史记忆,传承文化脉络,彰显城市特色,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彻底转变以往拆迁改造的建设思路,确立“古城保护,旧城更新,城中村改造,新区开发”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转变就一处院落,或一座建筑的保护方式,而以西关城、伏羲城的全面复兴为目标,拆除各类违章搭建建筑和院内增建建筑,拆迁改造所有的现代建筑,恢复古城区的整体历史文化风貌;既要加强对建筑本体和周边环境的保护,更要重视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生活习俗的延续,做到对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全面保护。

2、加强监管,以现状留存促进保护5〃12汶川地震使天水古民居普遍成为危房,居民灾后重建的需求非常迫切,借机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也十分强烈,天水古民居所存已很有限,如不加强监管,妥善处理保护与改善现住户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过不了多久,天水古民居将会消失殆尽。

古民居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责任,发挥监管职能,将古民居保护与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采取公房腾让、危房搬迁、私房鼓励维修等政策措施,安臵现有住户,严禁私自拆除改造,确保现存古民居一间也不再减少。

3、科学规划,以规划控制促进保护依据城市发展空间的变化和功能布局的调整,修编天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明确古民居保护的范围,确立古民居保护的法律地位;编制七个历史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各个街区的功能定位,划定原物保护、原貌保护、环境风貌特征保护的界限;制定古民居保护修建性规划,确定修缮、整治、维修、改造、复建等不同的保护模式;制定古民居保护统一的建筑技术标准,明确传统公建、传统民居、传统商铺的建设要求,以及强制性技术规范;实施现存古民居建筑测绘,开展古民居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献调查,建立古民居历史文献档案,为实现古民居的全面保护奠定基础。

中国传统民居保护措施

中国传统民居保护措施

中国传统民居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传统民居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

各级政府需要严格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加强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和管理。

2. 传统民居的调查与登记: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开展对传统民居的调查与登记工作,了解其分布、现状、历史价值等,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3. 保护规划的编制:各级政府应组织编制传统民居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原则、范围、措施等,确保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4. 保护修缮与维护: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民居保护修缮与维护的投入,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进行修复,确保其安全与完整。

5. 传承与弘扬:政府及社会各界应重视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建立博物馆、出版书籍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民居文化。

6. 合理利用: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基础上,鼓励合理利用,如开发民宿、文化创意产业等,使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7. 社会参与:加强与传统民居保护相关的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的合作,共同参与传统民居保护工作。

8. 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学校等渠道加强传统民居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民居保护措施需要政府、社会各界、民众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确保传统民居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

古民居析产建议

古民居析产建议

古民居析产建议
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现代社会,古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关于古民居析产建议的10个具体内容。

1. 恢复古民居的原貌:对于还原度较高的古民居,应尽量恢复其原貌,包括建筑结构、装饰和家具等,以保持其历史风貌。

2. 利用古民居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古民居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开展相关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文化展览和民俗表演等,以吸引游客和市民。

3. 将古民居打造成文化艺术中心:利用古民居的优美环境和建筑特色,打造成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4. 建设古民居酒店: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建筑特色的古民居改造成酒店,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吸引国内外游客。

5. 发展古民居民宿:将一些较为完整的古民居改造成民宿,提供传统的居住体验,让游客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6. 建设古民居博物馆:将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民居改造成博物馆,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加强对古民居的保护和传承。

7. 利用古民居进行文化教育:将古民居作为学校的教学基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8. 建设古民居书店:将古民居改造成书店,提供传统和现代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9. 发展古民居旅游: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活动、举办特色展览和推出当地特色美食等方式,吸引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10. 加强古民居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古民居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古民居得到有效的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 以西安化觉巷125号院落保护工程为例摘要: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化觉巷125号院落保护项目是在西安北院门历史街区内实施的第一个民宅保护工程,对西安传统民居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被评为200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本文系统介绍化觉巷125号院建设前,建设过程,建设后以及目前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建筑特色,阐述保护所采取的技术方法,最后结合中挪合作的西安回民历史街区保护项目,指出传统民居保护应注意的问题:建设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保护后的维护与利用;传统民居保护中法律法规的缺失;多元合作方式。

Abstract: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toric architecture in China. The protection of No. 125 courtyard in Huejue Alley is the first implemented project in Beiyuanmen Historic District of Xi’an. It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Xi’an and was granted Honorable Award by UNESCO for Cul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implementation conditio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ost-implementation stat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It analyzes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he buildings and discusses the techniques used in the protection process. Then according to the Muslim District Protection Project, the author points out some issues deserving consideration in protection process: communication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maintenance and utilization after protection;the lack of laws and guidelines for traditional building protection and the need for multi-cooperation.关键词:传统民居,保护,利用Key words: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Protection, Reuse一、项目背景介绍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古都,但是,自198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人们对城市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西安的城市肌理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现代文明和古老文化冲击碰撞,老城内低层高密度的城市肌理正经历着逐渐的变化,传统街区迫切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西安回民传统街区位于西安老城西北部,与著名的钟楼、鼓楼为邻,东起北院门, 西至早慈巷, 北起红埠街, 南至西大街,总面积约54公顷, 总人口约6万人, 其中回民约占三分之一。

区内有十座清真寺,年代不一,大小各异,形态各具特色。

回族群众按传统方式“依寺而居”, 维持着原有的宗教传统与生活习惯。

这里最早的回族先民是那些唐朝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阿拉伯商人。

现在,这些居民的主要居住形态是一种低层高密度、院落式的居住形态。

但是,由于近年来社会形态的发展和维修资金的匮乏,许多传统院落严重朽坏,需要整体的维修和保护。

实际上大多数居民对于街区保护有着迫切的需求和强烈的愿望,一些住户已经对自己的房屋进行了更新,但由于缺乏对建筑功能、风貌和周围环境的周密考虑,对街区的景观与环境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如不及时引导,将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为了保护该街区的建筑和文化遗产,中挪—西安回民历史街区保护项目于1997年9月开始,由西安市政府与挪威科技大学合作进行,挪威NORAD基金会为该项目提供了约50万美元的资助,用于项目中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部分。

西安市政府投资80万元对回民区化觉巷道路和给排水管网予以改造,并负责项目的总体运行。

化觉巷125号院落保护工程是西安市回民历史街区保护项目的一个子项目,业主安守信先生是一位回民,曾担任西安工业大学的教授,是西安回民坊的著名书法家。

在项目进行初期,由于在西安回民聚居区是第一次由政府和外方出资保护私人院落,所以很多当地居民怀疑其可靠性,而安先生却十分信任项目办公室和挪方负责此项目的哈罗德先生,同时由于125号院落保存状况较好,因此被选为第一个保护院落。

事实证明,它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效果。

在项目早期,当地对于民居类历史建筑保护的关注不高,这次合作极大的提高了当地对于保护这一类建筑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以及广大市民对于城市建筑遗产的关注程度,为回民区大量未得到保护的老宅院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二、西安化觉巷125号院历史考证据房主安守信老先生介绍,位于化觉巷125号的安家宅院始建于清末,至今约有200年历史,安守信先生是居住在这所院子的第六代。

安家祖先善于经商,当时主营蜡烛买卖,生意兴旺,曾以西安为基地,垄断了整个西北各省的蜡烛市场1。

现存安家宅院的前部分由安老先生的曾祖父安鸿章先生修建,他曾任大清真寺教坊的教长,也是当时西安回民区的一位著名商人。

院落的前半部分修好后它就去世了,两年后他的后代修了后半部分。

由于经济上富有,安宅从建设之日起就超出了一般民宅的建设水平,重视建筑艺术质量,建设时聘请了高超的工匠精心施工,院落虽小但处处精致,这从安宅遗留至今众多的砖雕和木刻艺术遗产可以得到充分佐证。

据安老先生回忆,125号宅院自建成起从未进行过大的维修,小型装修在其兄长结婚时进行过一次,但仅限于室内装修,所以安家宅院的现状基本上是历史原貌。

化觉巷125号院落是一个紧凑的四合院,入口在院落的西面,与旅游纪念品街化觉巷相邻。

整个院落有一条明确的东西向轴线,院落用地总面积220.5平方米,南北宽9米,东西进深24.5米,总建筑面积192.6平方米,是典型的清代青砖灰瓦建筑。

安老先生对传统院落具有很强的保护意识,据他介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为避免老宅子遭到破坏,他把很多门窗、砖雕等构件拆下藏起来,文革结束后又把这些恢复到原位。

正是由于安先生一家对院落的精心保护,所以这座院落至今具有很高的建筑和美学价值。

三、化觉巷125号宅院的院落布局与建筑风格化觉巷125 号宅院是一个坐东朝西的清代的四合院式民居,由面对化觉巷的街房,二门以内的两幢厢房和东侧的上房组成。

街房为一层,三开间木构架双坡灰瓦屋面,出檐1米。

街房开间,明间3.4米,次间各2.7米,进深5.5米,其中内院一侧有1.3米进深外廊。

内院纵墙为木雕花饰格子门窗,沿街纵墙原为灰砖实墙,后为做生意开店铺需要,已改成木门。

目前街房完全用于商业和整个院落的出入口。

街房与南北厢房之间,设一道二门,门上部有精美的砖雕。

二门西侧和南厢房西山墙相接一侧为青砖雕饰墙面。

中门上的砖雕保护得很好。

“高曾矩镬”四个雕刻精美的字周边包围着茂盛的花朵,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田园诗般文人的品位2。

过了中门是院落,院落两侧是两栋厢房,厢房是一层,分别用作书房和卧室。

南北厢房各为三开间木构架单坡灰瓦屋面,出檐0.8米,青砖墙面,木雕花饰格子窗,内部均设有木雕花饰隔扇。

院子的东侧是最主要的建筑—上房。

东上房为两层,均3米开间,进深5.4米。

一层是客厅和起居室,二层用于储藏。

一层地面为方砖,二层是木地板。

东上房为三开间木构架双坡灰瓦屋面,出檐1米。

门窗雕刻的图案主要是花鸟鱼虫。

雕刻精美的碧纱橱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

南次间东侧室外设有通楼层木梯一部。

明间与次间之间用木雕花饰隔扇分隔。

沿西侧纵墙明间退后1.3米处设入口木雕花饰格子门一道。

入口南北两侧为木雕花饰格子窗。

内院四周明台宽0.8 或0.65米不等,室内外地坪均为青砖铺砌。

四、化觉巷125号古建民宅修缮过程及使用情况由于缺少准确的图纸资料,因此施工前先由西安市文物局下属的专业队伍于1998年进行了测绘工作,于1998年10月开始施工,2000年5月完成维修,最后油漆工作于2000年底结束,居民从2000年十月开始回迁。

该项目包括保护192.6平方米的建筑,恢复中门2平方米的砖雕,更新卫生和基础设施。

保护费用约43万元,各种给排水设施约花费4万元,业主内部更新约花费2万元。

(一)维修前的状况尽管化觉巷125号是保存状况较好的院落,但房屋的木结构和土坯墙建造后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许多部分已经朽坏,在二十世纪早期该院落曾经小修过一次,但是还急需完整的保护和修复。

根据施工现场勘察,由于院落排水不利,加之房屋基础由黄土碎砖填筑而成,因此地基沉陷,墙柱歪斜严重。

如上房下沉达0.06米,檐柱向东歪闪0.15米,北厢房向北倾斜达0.3米等。

另外,屋面望板全部糟朽,柱、椽部分糟朽,上房后檐窗及楼梯不复存在,厢房碱角及街房砖柱用水泥粉刷,南厢房窗扇改动及部分的隔扇损坏等3。

维修前,院内没有上下水管道,居民使用化觉巷内一个公共自来水龙头,使用相距院落十几米远的公共厕所,生活十分不便。

(二)保护性修缮原则化觉巷125号目前并没有列入市级文物保护文物。

但是保护修缮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和要求执行。

希望通过保护传统建筑达到对传统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且以此向该地区的居民示范西安回民历史街区应如何保护传统建筑。

尽量保护原有的好的部分,替换已经朽坏的部分。

通过修缮使房屋能够满足安家居住的要求,同时业主负责改善卫生设施。

原计划对院落进行局部维修,但实施中发现房屋的木承重结构朽毁严重,因此确定了更换部分构件和落架修缮的方案,虽然昂贵且导致大量原有材料遗失,但它是保证坚固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保存古建筑现存的健康面貌。

如更换土坯墙为砖墙,对腐烂的柱子等构件更换为新的木柱,既要保存古稀的面貌,又要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另外,对于后来增添的水泥外墙粉刷及现代的门窗等,在维修过程中也予以清理和更换。

(三)维修内容1998年至2000年由西安市文物园林局工程处对化觉巷125号院落实施了保护修缮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