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1)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掌握西汉的“中朝”与“外朝”、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和元朝的中书省等权力机构的设置,理解封建皇帝加强君权、削弱相权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要求。

(2)通过汉至元各朝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引导学生分析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权力的目的和影响。

(3)通过对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的剖析与归纳,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从剖析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总结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运用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特点;通过学生制表或画示意图,促使学生动脑、动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既有助于我国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学重点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一些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乡镇一级机构改革。

大家知道乡镇机构改革的原因和目的吗?生1:目前我国乡镇行政机构队伍庞大,干部职务过多,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不高,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生2:我国进行乡镇行政机构改革,就是要改革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和办事效率不高的局面,通过精简、整合等办法,进一步发挥乡镇行政机构的活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师:看来大家还是挺关心国家大事的。

我国目前对乡镇行政机构进行改革,主要是因为庞大的乡镇行政机构,已经成为我国农村财政的巨大负担,不利于我国农村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我国古代,许多朝代也曾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机构进行改革。

在我们即将要学习的《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课中,就谈到这一问题。

(板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进新课]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想想议议:师:大家看了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后,知道汉武帝刘彻在继位之后,就急于对西汉王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

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2)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关注国家政治生活,培养其历史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4.作业与评价:
(1)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1.选择题:设计一些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2.问答题:设置一些问答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题:出一道综合分析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治制度演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制度,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政治制度演变背后的原因。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各朝代政治制度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个性化教学:
1.注重基础知识铺垫,帮助学生建立政治制度演变的时间线索,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
2.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历史故事、图片等,降低政治制度演变的理解难度。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有答案)

第3课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演变(一)【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识记目标:推恩令;藩镇割据;北宋中央集权措施;元朝行省制度;丞相;三省六部制、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中书省、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理解目标:汉元期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重用尚书令等削弱相权;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汉到元官吏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3)运用与感悟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及其影响的分析,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史实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主要特点;通过了解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君主专制的不断发展是汉至元特定历史条件下,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有利于生产发展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集中到中央,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人员素质。

(4)方法与过程目标: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发现历史与构建历史】二、唐宋重武与重文之困【探究历史】行政区划随时代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材料一:中国行政区划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1)“分土而治”和“分民而治”分别具体指什么?产生依据是什么?形成了怎样的政治特色。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⑴列举汉代“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⑵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⑶从中央和地方制度两个层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情感价值:⑴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

⑵体会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帮助思考。

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详见[教学构思])【复习导入】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课:参考答案:(点拨:此题实际上是要你评价秦始皇的功过)秦始皇的辩词:我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颁布了秦律;我北逐匈奴,进占百越,开拓了疆域;我修筑长城,修建驰道;我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和车轨,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我是千古一帝。

秦朝人民的诉状:你修长城,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徭役繁重;一人犯法,诛连家族和邻里,刑法残酷;你要我们将收获物的2∕3交给你,赋税沉重;你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你是一个暴君。

【教学构思】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预期效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权力矛盾情境创设:讲述宋太祖建德二年(公元964年)欲任赵普为宰相发诏敕难以完成法定手续的故事。

问题设计:从这个故事来看,宋代皇帝的权力是否完全不受限制?如果皇帝的权力受到牵制,那是受谁的牵制?说明:从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皇权与相权是中国政治中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的一对矛盾。

思考问题,讨论发言。

明确学习主题。

2.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资料引入:①汉朝形成“中朝”与“外朝”机构;②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三省体制;③隋唐时期确立了三省六部体制;④宋元时期中书省与枢密院为中央权力机关。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案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汉至元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行省,三省六部制等;了解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引用的图例,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中掌握初步的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运用图表法归纳知识要点,便于加强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汉至元各主要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发展,充分领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整个过程的不断强化这一根本特点,能辩证的看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元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的史实【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预习教学课程新课导入:以好了歌导入《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设问:皇帝在担心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材料让学生知道皇帝不是万能的,他也有烦恼从而引出全篇内容。

△本课围绕着两条主线,三个方面展开:1、两条主线:(1)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

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专制皇权和相权的斗争。

通过削弱相权,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2、三个方面:(1)地方机构的演变(2)中央官制的演变(3)选官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地方)【设计意图】出示材料、地图和表格让学生分析汉朝初年汉朝出现的问题。

刘邦分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

进行知识的分析和总结(一)汉初郡国并行制1、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串线法、韵语法)汉朝察举制,孝廉成旗帜。

九品中正制,门笫成标志。

隋唐科举制,选官制度陟。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在历史教科书里,汉、唐无疑是我们的历史学家所推崇的强大帝国, 然而,对于世界来说:汉、唐帝国的光环在罗马与阿拉伯帝国的映衬下显得有些褪色,而元帝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远胜过足备注:【新情景创设一】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然诸侯原本以大,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材料二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改其枝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错.──司马迁《史记》材料三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新情景创设二】图P12:唐朔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图P13:北宋文官出行图;P13:历史纵横。

【新情景创设三】图P13:《元朝行省图》;《元史〃地理志》中写到‚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新情景创设四】情景剧主持人(同学扮演): 自汉初以来,继承秦制,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丞相的职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当时的丞相,实际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

汉初就是见证。

有请窦太后、汉景帝、周亚夫闪亮登场。

窦太后(女同学扮演): ‚皇儿万岁万岁万万岁,母后深感圣恩,贵为皇太后,今有一事相求?‛汉景帝(男同学扮演):‚母后直说无防‛窦太后: ‚皇后母仪天下,大公无私,深得人心,我代她恳请皇儿,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如何?‛汉景帝:‚请允许我和丞相商量商量,再作定夺?‛汉景帝:‚王信有治国安邦之才,又是皇后的哥哥,朕想封他为侯,周丞相,你意下如何?‛周亚夫(男同学扮演):‚先祖高祖刘邦预先约定‘非有功,不得候’,祖宗的规矩不得违背,望皇帝照章办事,否则遭千夫所指,玷污你的英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密切关系,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突出,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史料实证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完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活力。
4.关注小组合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2.运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探讨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和影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了解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及其影响。
2.能够分析各个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原因和背景,认识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密切关系。
3.熟练运用史料实证,探讨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规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理解并把握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认识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背景:汉朝初期,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还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判断正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是吸收秦朝速亡教训基础上的合理选择。

( ×)解析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暴政而非是郡县制,所以,汉初改变郡县制而实行郡国并行制,并不是吸收秦亡教训的合理选择。

误区警示“推恩令”≠废除封国“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只是通过对封国领地的分割来削弱地方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唐朝:唐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享有较大自主权,安史之乱之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朝(1)措施(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问题思考史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思考作者对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措施有什么看法?答案看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4.元朝(1)措施:在地方设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

(2)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唐朝(1)措施:中书、门下和尚书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2)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3)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教学设计(共1课时)
3.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现实问题,认识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的理解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深入认识仍有不足。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汉至元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尚缺乏系统性的认识。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3.设计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历史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时间轴,引导学生关注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变化过程,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吗?从汉至元,政治制度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五)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总结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学设计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学设计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教学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二)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三)知识结构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①措施a.汉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是郡县、封国并存。

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②影响: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易错点】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存制,但封国制的存在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易错点】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颁布“推恩令”。

2.唐代①措施:唐中期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

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为割据势力。

②影响: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易错点】唐朝后期,政局动荡不安,人民灾难沉重。

其主要原因是:地方割据势力过于强大。

3.宋代①措施a.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b.行政上: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c.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②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冗官、冗兵、冗费【易错点】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宋朝。

【易错点】宋代由文官做地方官,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

【易错点】北宋统治体制变革是: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4.元朝①措施a.河北、山东、山西由中央直接管理,其他地方设行书中省,简称行省或省。

b.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c.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②影响a.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备课资料(精选五篇)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备课资料(精选五篇)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备课资料(精选五篇)第一篇:《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备课资料《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备课资料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即专制君主制、中央集权制、官僚制三位一体。

此后,中国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沿着这三条线索来演变的。

一、中央集权制的发展1、汉代:背景:(1)实行郡国并行制(一国两制:郡县制、封国制)秦:郡县制,完全中央集权汉:一部分中央集权,一部分地方分权。

汉的分封制被封的只有王、侯两级,西周的分封制所封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等。

(2)王国威胁中央集权,出现“七国之乱”措施:(1)暴力方式: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削藩引起剧变,三月平定。

(2)非暴力方式:汉武帝对王国的打压①颁布“推恩令”内容:a、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b、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统辖。

目的:分割王国领地影响: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②颁布“附益之法”:内容:a、不许诸侯王招待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b、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收回治权,王国的税收不归朝廷,由诸侯王享用。

目的:限制藩王,收回治权影响:a、王国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强b、支脉疏远的王侯,与一般富室无异至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基本解除。

2、唐代:前期强化:(1)完善三省六部制,地方权力归六部(2)完善科举制,官吏任免权在中央(3)地方实行州县制后期削弱:(1)节度使权重(2)安史之乱(3)藩镇割据3、北宋初期:背景:(1)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君主多为藩镇节度使)(2)禁军首领兵变(赵匡胤陈桥兵变)措施:军事上,(1)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节度使逐渐演变为虚衔,只领俸禄而不赴任)(2)各地方军(“厢军”)的精壮之士选入禁军(“强干弱枝”)行政上,(1)派文臣做知州,知州“三年一易”,经常调动(2)设通判监督知州,通判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公文须由知州、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财政上,地方设转运使,负责征收地方赋税,一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大部分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影响:(1)中央集权空前加强(2)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朱熹《朱子语类》:“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完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完美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

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明确主要线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初步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概况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对重难点问题深入探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史实。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合作探究、概括总结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新编“好了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上设问引导,明确制度中存在的两组矛盾,导入新课,了解两组矛盾的发展演变。

)设问:1、皇帝称号出现在何时建立的什么制度?2、皇帝“愁”什么?(朝中丞相专权、地方尾大不掉)3、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存在哪两组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4、皇帝的目的是什么?(加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此消彼长一直是封建社会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是封建统治者一直想解决的问题,那么,从汉至元的历代统治者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设计

第 3 课《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学习大纲】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要点、难点】汉元期间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色【知识梳理】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西汉(1)背景:汉初郡县与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抗衡。

(2)举措:汉武帝公布“推恩令”。

(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获得增强。

2.北宋(1)背景: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盘据场面,连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举措:把地方的财政权、行政权、兵权收归中央。

(3)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盘据的场面,增强了中央集权。

3.元朝(1)推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收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

增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初步。

(2)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3)边远民族地域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1)原由:汉初,丞相集决议、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举措:汉武帝屡次换相,而且重用身旁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当尚书令、侍中等,参加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三省体系。

3.隋唐期间:确定并完美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系,相权进一步削弱。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建,今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类制度。

4.宋朝:建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履行宰相职权。

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切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大权由皇帝总揽。

5.元朝: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履行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威迫着皇权。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的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医生当官的主要门路。

2.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赖门第即可步入宦途。

3.隋唐科举制(1)形成:隋炀帝时。

(2)完美:唐宋元期间。

(3)影响: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益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材根源、提升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增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高中历史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中历史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标基础知识:识记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元朝一省二院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制、藩镇节度使、行省等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能力培养: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情感、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重难点重点: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1课时时间2013年9月5日教学内容:导入新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但此后2000多年间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封建社会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是封建统治者一直想解决的问题,那么,从汉至元的历代统治者是怎样解决这两对矛盾的?收到的成效如何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课前自主学习1.汉代:(1)汉初的郡国并行制:郡县与封国并存,其中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对抗朝廷。

(2)汉武帝的“推恩令”:2.唐朝:(1)藩镇割据:唐朝中期,为加强边防,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其长官叫节度使。

(2)影响:但他们在政治上拥有较大的权,在经济上拥有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后,形成了严重的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

(2)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负责监督。

(3)财政上: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4.元朝:(1)行省制度:除河北、、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1)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1)

精品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隶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之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围绕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两条主线展开,而本课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单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承接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下启第四课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因此需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联系。

然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政治制度变化多,需要加以补充说明,引导学生进行教学。

本课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本课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元朝行省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能够再现皇权与相权斗争、藩镇割据、科举考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

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2)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设计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骆,名科航,科学的科,航天的航,以后你们叫我骆老师就可以啦。

初来乍到,先了解一下,胡老师要求你们背的内容下去背没有啊,下面我抽查啦,谁主动来?那就课代表吧,中央和地方主要讲的是什么和什么的矛盾?生:……师:看来还是不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隶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之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围绕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两条主线展开,而本课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单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承接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下启第四课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因此需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联系。

然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政治制度变化多,需要加以补充说明,引导学生进行教学。

本课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本课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元朝行省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能够再现皇权与相权斗争、藩镇割据、科举考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

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2)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设计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骆,名科航,科学的科,航天的航,以后你们叫我骆老师就可以啦。

初来乍到,先了解一下,胡老师要求你们背的内容下去背没有啊,下面我抽查啦,谁主动来?那就课代表吧,中央和地方主要讲的是什么和什么的矛盾?生:……师:看来还是不错的。

(看来需要继续努力啊)闲话不说,我们进入今天第三课的学习。

在此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导入设计导入:采用《好了歌》导入本课课程汉:师:同学们觉得当皇帝好不好?生:师:其实皇帝也是很烦恼的,为什么呢?大家看图上这首好了歌,皇帝愁什么呢?生:师:很好,担心地方权利过大,这是历代帝王忌讳的问题,第一子目其实也就是讲汉唐宋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那么帝王们又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第一课时:新课讲授师:首先我们来看汉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页引言部分,思考:汉初实行了什么制度?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是你,你怎么解决?(分小组讨论)生:……结论参考:郡县封国并存、出现七国之乱(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诸王以清军侧之名造反,后来被周亚夫镇压)、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小组陈诉的过程中注意汉初既有郡县,又有封国,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武帝颁布推恩令。

在七国之乱后补充酌金夺爵的故事(公元前112年))通过补充酌金夺爵,说明之后诸侯权利几乎被削弱殆尽。

师:同学们听过新贵妃醉酒没?里面有句歌词剑门关是你对我深深的思念,马嵬坡下愿为真爱魂断红颜,是指的谁和谁?生:杨贵妃和李隆基师:对了,755年也就是唐玄宗末期,安禄山和史思明造反,一直打到了长安,当时杨贵妃和唐玄宗及将士逃到了剑门关,美色误国嘛,而愤怒的将领要求处死杨贵妃,而杨贵妃为了心爱的人在马嵬坡自尽。

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发生安史之乱,他哪来的胆子造反?请同学们结合12页教材谈谈你的想法。

生:……师:对了,唐朝的节度使在政治上掌握自主权,本地的事务自己就能自主,经济上掌握财权,军事上拥有精兵强将,简而言之,有权有钱还有兵,这就有了资本。

从安史之乱后,尽管唐中央镇压了这次暴乱,但大家看这么多节度使,唐朝的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出现了地方割据的局面,进入了混乱的五代十国,直至959年恭帝即位,当时他只有七岁,第二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登上皇位。

宋:师:宋太祖即位后,深感国家一直混乱肯定是不行呀,所以宋太祖就问天下之乱何故也?赵普就说了君弱臣强,建议收权制钱收兵。

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归纳出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并在书上归纳出来。

生:……结论参考:根据学生回答的补充,主要有三点: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以防武人割据局面重现,地方官权力过大的问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师:内容有点多,但同学们想,造反的资本兵钱权,那么反过来皇帝要想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得从兵、钱、权着手,同学们下去也可以以此为线索背诵。

首先:兵,权收中央,抽调精兵。

权,文官管理,通判监督。

钱:地方小份,中央大份。

(通过此说明地方没钱没权没兵,加强了中央集权)师:同学们学过了分封制,郡县制,我们知道以前并没有省对不对?但我们看今天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等等什么什么省,同学们知道这是起源于哪个朝代么?生:元师:对了,省起源于元朝。

还记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么?大家看这幅地图,成吉思汗带领铁骑三次西征,元朝的最大疆域高达3300万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元朝为了管理疆域开始实行行省制度。

而这项措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生:…结论参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化,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引导,着重行省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地方被制约管理,中央集权加强) 师:对了,这位同学说的不错,同学们在书上勾画出来。

从国、郡到省,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从我们今天来看,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这部分需要背诵。

补充考点:展示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封国并存、图片师:大家观察这三幅图片有什么区别?注意角落的注释。

生:……师:大家要注意如果在考试中给你类似的图片,你要注意观察,如果只有像第一幅图这样,你们要知道这讲了什么?分封制,哪个朝代,西周。

如果只有郡,便是秦朝,郡县制,如果既有郡,又有县,便是西汉初期,如果大多数省,则是元朝的行省制度。

好了,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这节课的内容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地方权利被削弱,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二课时:推进新课导入:复习式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好了歌讲到皇帝愁的是什么?生:中央集权师:除了中央和地方,上节课有同学提到了皇帝和宰相之间的矛盾,我们今天来看看皇帝是如何加强郡主专制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4页,分四个小组讨论汉、唐、宋、元皇权和相权存在什么矛盾?皇帝又是如何来解决这些矛盾的?生:……师:同学们知道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说的就是宰相了,稍不注意皇帝就hold 不住了,就像汉朝宰相就是集决策、司法、行政于一身,即使是皇帝对其也退让几分,这样君权便受到严重削弱。

所以到汉武帝时期,任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郡国大事,这就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形成“外朝”(执行机构)。

如此一来,相权便收到了削弱,到东汉时期,大权由皇帝总揽。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由此可见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师:同学们看书告诉我魏晋至唐,形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制度是什么?生:……师:对了,从魏晋至唐,三省六部逐渐演变形成,那么三省分别具有什么样的职能呢?生:……师:以前我就老是把三省的职能记混,大家可以这样记,门下省,就像你办事找人审议得先进门,所以联想门下的职能就是审议,中书省的中字,这就像一支笔,做了决策是不是得用笔批准。

尚书省就是高大尚嘛,手持尚方宝剑无所畏惧,其职能就是执行了。

同学们记住了么?三省六部最大的特点便是将相权一分为三,彼此牵制,这种制度一直被后代所沿用。

师:三省虽说分了相权,但三省的最高长官还是是宰相。

同学们看到“学思之窗”,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师:因而宋朝统治者仍在设法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

(1)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枢密使分割宰相军事权。

(3)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4)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由此一来,这些官员的设置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权力,皇权得到加强。

师:同学们看到教材,元朝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长官,上承天子,下总百司,到了元朝后期的时候出现反弹,宰相权利极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就算你是皇帝你惹我也需要掂量掂量,小心下台。

思考:中央对地方管理呈现什么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师:随机用ppt打出答案。

趋势:宰相权力逐步削弱,皇帝权力逐步加强。

显示相权与皇权矛盾一直存在并加剧。

同学们看,从汉武帝重用侍从削弱相权,魏晋至唐采用三省六部牵制相权,到宋设中书门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相权,即使在元后期出现反弹,但总的趋势宰相权利是逐步削弱,皇帝权利不断加强的。

师:好了歌里说要是官吏选不好,贪腐问题治不了,这也是很头疼的啊。

大家看到图片上面的三个人物,并结合教材,告诉我他们分别可以在哪个朝代任官?生:……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补充评价。

大家记住,察举制,举什么,举孝廉。

九品中正制,品在古代就有门第的意思,比较注重出身,如果你是出身寒门,那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你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官。

我们今天的中考、高考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补充:发展过程:(1)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2)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3)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

(4)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它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政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课堂小结本课主要围绕这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这两条主线展开,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中央的权利在怎么样?对,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利呢?在不断削弱,皇权在不断加强,相权在不断削弱,请学生画出本课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