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几种拟题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作文的几种拟题方法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也是读者了解文章的窗口。考场作文若能有好的标题,便能打动阅卷老师的“芳心”,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和注意力,无形中便增加了分值。因此,拟好题目非常重要。那么,怎样给自己的文章拟订一个好标题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扩展话题法
就是在话题关键词语的前面或后面添加新词,对其进行限制或补充,构成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题目。
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在幸福之前可以加新词构成《珍惜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追求幸福》、《体味幸福》等题;在幸福一词的后面添加新词,可以构成《幸福时光》、《幸福的日子》、《幸福无忧》、《幸福感觉》、《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乐趣》、《幸福大观园》等题目。
又如以“选择”为话题,在选择之前可以加新词构成《简单选择》、《无悔选择》、《唯一选择》等题;在“选择”之后添加新词,可以构成《选择成功》、《选择自由》、《选择绝路》、《选择新生》等题目。
这种拟题方法可以使话题由大化小,避免了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利于把握文章的重点。
二、巧用修辞法
巧用比喻、拟人、设问、借代等修辞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美感,可以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如以“音乐”为话题可用比喻拟题为《心灵的变秦》、《锅碗瓢盆交响曲》;也可用借代拟题为《二胡和小提琴的爱情变奏曲》;还可用对比拟题为《一个没有乐队的指挥》、《一个没有指挥的乐队》;再可用设问拟题为《刘禹锡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又如题目:《放飞思维的翅膀》《鱼跳龙门能成龙吗》、《用血泪铺成的路》、《生命不息,“充电”不止》等。这类题目形象传神,入目入心,很有感染力。
三、化用佳句法
引用俗语、格言、谚语或化用诗文名句、流行歌曲、影视广告等,通俗易懂,自然朴实,妙趣无穷。
(一)引用诗词。
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又如《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二)引用歌词。
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一位同学在中考作文时自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天成。
(三)引用名言。
在我们平时学过的名言中,有许多是很适合作标题的,如《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能形象地表现读书的作用,写老师晚年坚守教坛的文章,可引用名句《夕阳无限好》作题;写有关透视中小学生道德观念的文章,可引用鲁迅的话《救救孩子》作题。又如学生平时作文中出现的题目《金钱诚可贵,诚信价更高》、《相逢何必曾相识》、《敢问千年谁最酷》、《冬天友情不结冰》等。这类题目统摄文章精髓,凸现文章主旨。
四、设置悬念法
悬念是文章创作的一种技巧,是作者在作品的某一部分处理情节结构时故意设置的疑端,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如果把悬念运用到作文拟题之中,能使读者一见标题就产生急于阅读全文、欲知事情原委的心理。它可利用有悖于事理的现象设置矛盾,如《无错被解聘》、《无价的花生米》等,也可改换习惯用语,打破习惯思维,如《心灵有耳》、《没有“异想”,哪来“天开”》、《欲速可达》等。如以“幸福”为话题,一考生拟题为《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这个题目初看让人吃惊,细读完全文后才知道,是叙述一位父亲利用电脑巧妙地与女儿沟通,进行引导、教育的事,让女儿感受到深深的父爱和领悟到被人理解也是一种幸福,原来“老鼠的尾巴”指的是电脑鼠标。这类题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让读者一见怦然心动,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但这种拟题方法要从实际出发,避免故弄玄虚。
五、借用公式法
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及其关系内容的文章。这类标题的文章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质疑公式:才能+机遇=成功》、《别人助我+我助别人=全民大团结》、《现代人=长×宽×高》(眼光长、知识宽、境界高)、《8-1>8》(7个小时的工作,一个小时的休息或锻炼,效果大于8个小时的工作效率,要劳逸结合)等。这类题目形式别致,且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