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与海洋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大洲大洋的分布,掌握赤道、南北回归线在地球 上的位置,并能运用地图判别它们。
二、教学目标归纳能力和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 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六、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上的大洲、大洋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 并思考,从而引出新课内容。
六、教学过程
2、讲授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大洲、大洋的相关知识,结合地图册进行讲 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洲、大洋的划分和分布情况。
六、教学过程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大洲、大洋的划分标准及依据,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2、新课学习
(2)赤道、南北回归线 教师出示地球仪并提问: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的位置。学生观 察地球仪并指出位置后,教师总结并指出:赤道是地球表面的一个假想圆圈,其 长度约为千米。在赤道两侧的南北纬度各为23.5°的两个纬线圈上各有一条回归 线,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地区称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一、教学目标
3、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
1、大洲、大洋的概念介绍。 2、地球上的大洲、大洋的分布情况。 3、大洲、大洋的划分标准及依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大洲、大洋的划分标准及依据。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2、新课学习
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地区称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在这两条回归线之间就 是热带地区。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同 学们可以自己尝试着转动地球仪,找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当太阳直射点正好在 赤道上时,就是春分或秋分;当太阳直射点正好在北回归线上时,就是夏至;当 太阳直射点正好在南回归线上时,就是冬至。
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模板)
单元教学方案设计(地理示例)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课型:新授课设计者:容何芳审核人:一、本单元教学内容结构框图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1.本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是对我们生活世界的总体描述。
教材突出以“人地关系”为中心认识世界,使学生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单元内容既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也将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以及区域地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了解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辨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本概念,并能判别。
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4)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在地图上指出六大板块的划分,举例说明板块的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5)培养学生阅读图文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科学的精神和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过程,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情感。
3.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海陆面积的比例,七大洲的轮廓及位置,四大洋的分布。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活动与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的关系。
5.本单元的教学建议和注意事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本单元教师多运用启发、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并准备各种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本单元用四课时。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
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
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重难点
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复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要求:独立阅读课文3044 页图文资料,标画并整理知识点。
)。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大陆漂移说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你看过电影“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吗?它讲述的是什么内容?我们一起看一下电影花絮。(播放视频)大陆真的会漂移吗?在远古时期所有的大陆是不是连在一起的?
2.(播放视频)不妨你折几艘小小的纸船,当把它们放在平静的水面上,它们就会慢慢的漂动起来,那么漂浮在海洋上面的大陆是不是也能够像这样漂来漂去呢?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大陆漂移说》
难点名称
“大陆漂移学说”的形成过程及运用大陆漂移说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大陆漂移学说”是对海陆变化的理性认识,即在说明科学家对海陆变化原因的探索,探索重在过程,即科学史教育,因此,通过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提出的依据和的相关内容,把大量的直观材料输入学生头脑后要自然而然的形成地理概念或原理,还要经过逻辑思维过程的“加工”才会形成对地理事象本质特征的认识,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4.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大陆是怎样漂移的?我们用电脑动画模拟演示一下!(播放视频)
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在 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陆地,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6500万前,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这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就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大陆缓慢地漂移,使得大西洋在不断扩大,太平洋在不断缩小,而且这种漂移从未停止过。
3.观看视频《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播放视频)
魏格纳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成功与失败,就隔着一层纸,你能比别人多想一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这层纸被捅破了,成功就会向你招手。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就是在偶然中比别人多想了一步,才提出了大陆在漂移这一伟大的假说,并且为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献出了生命。他这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整章教案
2、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过渡)同学们,这些大洲有的是连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以什么作为分界线呢?
(提问)1、亚洲大陆紧密相连,它们以什么为界?
2、亚洲和非洲之间、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分别以什么为界?
洋海海洋半岛岛屿大陆大洲
(四大洋)(七大洲)
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二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课题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三动”,即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经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家园-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
难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学案大洲和大洋【自学内容】“地球?水球?”和“七大洲四大洋”(30—36页)【自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本概念。
3、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能准确、规范地填图。
【自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自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地球?水球1、读图2.1和图2.2,记住世界海陆面积比,其中陆地占,海洋占。
2、加加林为什么把地球叫水球?3、观察地图册无论如何等分地球始终是以海洋居多吗?学习任务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等基本概念。
2、在地图册上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并写到下面。
七大洲:四大洋:3、七大洲的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4、看南北半球图是赤道以南的陆地多呢?还是赤道以北多?5、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
主要分布于西半球的大洲全部分布于北半球的大洲全部分布于南半球的大洲7、完成35页活动3,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图,在图下面填出各大洲的名字8、绘制七大洲轮廓示意图到36页的活动4上。
9、地图册认识并检查指导本组同学识记洲界。
(1)亚欧洲分界线:_______山脉、________河、海、________山脉、海、_________海峡。
(2)亚洲、非洲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运河。
(3)南美、北美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运河。
(4)亚洲、北美洲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海峡。
【建构知网】【学效检测】§2.1大洲和大洋学效测试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A、北美洲B、亚洲C、大洋洲D、南极洲2、世界最大的洲和最大的洋的组合是:()A、欧洲、太平洋 B.亚洲、太平洋C、南极洲、大西洋 D.非洲、印度洋3、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A、欧洲、北美洲 B.欧洲、亚洲C、南极洲、亚洲 D.非洲、南美洲4、世界最小的洲和最小的洋的组合是()A、大洋洲、北冰洋B、大洋洲、印度洋C、欧洲、印度洋D、南美洲、印度详5、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6、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A.台湾岛 B.钓鱼岛 C、海南岛 D.格陵兰岛7、轮廓略象“S”形的大洋是()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8、读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A. B. C. D.E. F. G.(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①②③④。
(七年级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
(1)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读图复习
(2)证据: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
复习小结:
1.运用归纳法,理清主要知识点:
(1)海陆分布
七年级地理教案
(2)大洲、大陆和大洲的分布
六块大陆
七大洲
四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
北美大陆、亚欧大陆
训练题:1.南极洲被三大洋包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大洲几乎三大洋包围()a、非洲b、北美洲c、亚洲d、欧洲2.近几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增加,我国货轮从上海出发,沿最近路线到大西洋沿a、苏伊士运河b、马六甲海峡c、巴拿马运河d、霍尔木兹海峡3.下列大洲中,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岸的美国某城市,将通过()a、非洲b、南美洲c、亚洲d、北美洲4.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海洋生物
(3)板块交界地带是相对薄弱地带,地球内部能量最容易从这里释放,因此,多火山、地震发生。所以,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交界地带一致。
3.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分布相比,掌握火山地震的分布。(1)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复习难点: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复习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1.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概况
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案与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读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2.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界线(山脉、河流、海峡);3.通过读图及课件动画,讲解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二)能力目标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整体感性认识,了解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情况及大小;2.通过对各大洲、大洋分界线的解析,让学生掌握有关大洲、大洋间山脉、河流、海峡等分界物;3.通过对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的讲解,是学生掌握世界大陆、海洋形成的历史过程,并对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理性认识。
(三)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南海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在世界上所处地理位置及海域分布,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各自分界线。
2.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
(五)教学难点1.七大洲、四大洋各自分界线的掌握。
2.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的讲解3.用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解释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
(六)课时安排分2课时讲授。
二、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一)七大洲、四大洋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结合地球仪进行讲解,板书内容为:1.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这里要特别强调,没有北极洲)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课件内容设计:1.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2.讲到每个大洲和大洋时,把它的地理位置闪烁一下,现实面积大小(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板书内容为:1.七大洲各自的分界线(一一讲解)2.四大洋各自的分界线(一一讲解)课件内容设计:世界大洲、大洋分界线图示,把山脉、河流、海峡等界限闪烁一下,一一讲解(三)大陆漂移及板块学说板书内容为:1.板块学说的发现及发展过程2.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3.板块学说发现的历史意义课件内容设计:用动画把板块运动的历史过程用动画展示三、教学反思(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要在最基本的知识教学上下功夫,首先让学生对世界大洲、大洋分布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从为什么会是这样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进而引出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解释世界大洲大洋为什么会是这样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了解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认识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难点】相邻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利用电子板展示太空中地球的全景图片,激发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貌的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海洋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自主探究】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阅读课本P30页内容。
1.说一说: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2.学生归纳:地球上海陆面积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面积占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学生活动2:读图2.1,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
【合作探究】1.学生读图2.4,了解水半球、陆半球的划分。
(1)想一想:陆半球与水半球中,海陆面积比例怎样?(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积占90%,陆半球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占48%)(2)找一找:水半球与陆半球的中心各自在哪儿?(水半球和陆半球的中心,分别位于新西兰和法国)2.学生读图2.6,估计一下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海洋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对比。
(学生答略,不要求回答准确)3.共同讨论任意将地球均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半球,每一个半球中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大小怎样?(结论: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学习活动二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自主探究】1.学生读课本P32页内容及图2.5,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陆地和海洋学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学案设计初稿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学习目标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课标解读:1、在地图上比较全球海陆分布的比例,记住海陆面积所占的比例。
2、运用地图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特点。
3、在地图上能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等。
4、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用图说出其位置、大小等基本情况。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2)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3)四大洋的名称和面积比较。
难点:名词、地名较多,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地球?水球?图2—11、根据以上的半球图,比较各半球海陆面积的大小:(1)南北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而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广阔。
(2)东西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而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广阔。
(3)任意半球中,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填“>”或“<”)(4)但是北极周围却是,而南极周围却是(陆地、海洋)。
2、从地球仪上也能看出,世界海陆分布(均匀、很不均匀)。
地球的海陆分布状况可以根据人们的计算,概括为分海洋(﹪),分陆地(﹪)。
—2图2(一)读图认识大陆、半岛、岛屿、海、海峡、洋等地理事物。
1.读图2—3,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的地理事物,将它们对号入座,用线连接。
图2—32.区分大洲、大陆、岛屿、半岛:GA 海B 海峡 海洋C 洋DE 大陆F 岛屿 陆地G 半岛3. 区分洋、海、海峡:(二)读图和填图,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特点。
图2—41. 在图2—4中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填名称)。
2.分界线:(1)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界线是 山、 河、山、 海峡;(2)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界线是 运河; (在图上用色笔把该运河标注出来)(3)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界线是 运河。
陆地和海洋学案教案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1课时(大洲和大洋)【学习目标】1. 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和海陆面积比例。
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
3. 说出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问题探究】知识点一、全球海陆分布1、读右图,说出:陆地和海洋各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比。
2、读右图,说一说:(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和海洋是如何分布的?(2)北极点周围是陆地还是海洋?南极呢?知识点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读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找出: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陆地集中在北半球B 、海洋集中在南半球C 、南极点周围以海洋为主D 、北极点周围以海洋为主〈答案〉C【跟踪练习1】1、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是海洋, %为陆地。
即地球上 分海洋, 分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 。
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 ;海洋大多分布在 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 。
拉 河 乌 尔 山乌 尔 大高加索山苏伊士运河 拉 河 拉二、七大洲和四大洋【典型例题】例2 距离南极洲大陆最近的大陆是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美洲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答案】C【跟踪练习2】1、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洋是。
2、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山、河)山。
3、大西洋进入太平洋最短的路径须经过运河,而进入印度洋最短路径须经过运河。
4、被赤道穿过的大洲自非洲向东依次是、、四个大洲。
5、绝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和大洋是:、、。
6、仅以海峡相隔的大洲有亚洲与、与欧洲、南美洲与。
【课堂小结】知识网络:地球表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陆地和海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大洲和大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七大洲和四大洋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基础演练】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A、亚欧大陆B、亚洲C、非洲D、南极洲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A、北美洲B、非洲C、亚洲D、南极洲3、被亚欧、北美洲两个大陆包围的大洋是:()A、北冰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大西洋4、世界上陆地面积的大小是:()A、地球表面积的71%B、地球表面积的七分之三C、1.48亿平方千米D、3.62亿平方千米5、与亚洲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的大洲是:()A、欧洲B、大洋洲C、北美洲D、南极洲6、下列大洲中只濒临两个大洋的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7、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是:()A、北半球B、东半球C、水半球D、陆半球8、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A、台湾岛B、格陵兰岛C、马达加斯加岛D、加里曼丹岛9、下列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10、下列地理事物中,不是亚洲和欧洲分界线的是:()A、黑海B、土耳其海峡C、红海D、里海【综合测试】1、读东西半球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名称:大洲名称:A B C DE F G大洋名称:H I J K(2)大洲界线:丙丁2。
初一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一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课教学设计地理组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100%同学全部都能达到。
2.运用世界地图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面积大小和轮廓特征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90 %同学能够达到。
3.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在不断变化,100%同学能够达到该目标。
4.知道大陆漂移说、板块学说,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90%以上同学达到该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1.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分布及相对位置。
2. 利用漂移学说或板块运动学说解释现实问题。
三、教学方法以图导学、多媒体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四、评价设计1. 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复习课本P30—34页、P36—40页的基础知识,自我评价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自评)2. 通过小组内成员相互提问导学案上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主复习情况。
(互评)3. 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地图,学生交流展示及教师提问、中考链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师评)4.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达标检测题(会考题),意在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以及认知迁移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通过第一章的复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学生来说师小结:通过第一章的复习我们从宇宙空间中认识了地球、地球的运动过程,以及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工具—地图,那么地球本身的面貌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本章共包括两节内容:大洲和大洋、海陆的变迁。
(板书)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100%同学全部都能达到。
2.运用世界地图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面积大小和轮廓特征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90 %同学能够达到。
3.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在不断变化,100%同学能够达到该目标。
4.知道大陆漂移说、板块学说,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90%以上同学达到该目标。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海洋动力资源_学案1
海洋动力资源【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了解人类对海洋动力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现状。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认识海洋动力资源的构成,掌握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的特点。
3.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图片等材料,能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
4.能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习重点】1.通过自读了解人类对海洋动力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现状。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认识海洋动力资源的构成,掌握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的特点。
【学习难点】能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兴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点一:潮汐能1.潮汐能概念:在月球和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引潮力的作用下,海水周期性的潮涨潮落所储存的势能,就是_____。
2.特点:储量丰富、_____、便于开发利用。
3.分布:集中在沿海的港湾和河口地区。
4.开发方向:主要用来发电。
潮汐电站大坝较低,投资较小,并且潮汐发电站还可带动海水综合利用,_____,提炼镁、溴等元素。
5.世界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法国的朗斯发电站。
人类对潮汐能开发为电能的工作已经进入_____阶段,代表地区有法国、加拿大、俄国、_____等。
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潮汐能的国家之一,我国_____,蕴含着丰富的潮汐能,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两省和上海市。
目前,_____、福建、_____、山东等省都相继兴建了一批小型潮汐发电站。
(二)知识点二:波浪能1.波浪所储存的动能和势能就是波浪能。
与_____、_____、_____等其他自然能源相比,波浪能的开发利用历史较短。
我国海域辽阔,沿海海区的波浪能蕴藏丰富。
2.波浪发电是指利用海面波浪的_____、水平运动和海浪中水的压力变化产生的能量来发电。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致力于从事利用波浪能进行发电的研究。
(三)知识点三:其他1.海水温差能和盐差能也是重要的_____资源。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大洲和大洋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特征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认识地理环境的起点,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
教材从认识地球入手,通过地图和数据资料明确了海陆分布特点,描述了大洲大洋的分布情况,力图培养学生阅图、识图、析图的能力,建立系统的空间地理概念,形成完善的地理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年龄所限,空间概念尚未形成,加上学习方法、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而且教学内容距其生活较远,学起来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创建一种动力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能够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准确判别大洲、大洋、半岛、岛屿、海和海峡。
(3)借助地图,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找出大洲的分界线,再通过绘制大洲和大洋简图,明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在立体空间思维和描述图片的活动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绘制大洲和大洋简图的实践中,潜移默化技能技巧,形成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立勇于质疑探索、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1、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2、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五、主要教学手段实物操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方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七、教学准备教师:地球仪,多媒体课件学生:地球仪,按四人一组划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八、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形绘制七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分作业简图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眼、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教学难点1.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2.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自制各大洲轮廓剪纸图片。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四人小组复述巩固下列内容:1.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颜色的星球?2.地图或地球仪上蓝色部分代表什么?3.地球表面基本由哪两部分构成?设问导读:1.读教材P29正文及图3.1:(1)地球某某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2)海陆分布呈什么大致趋势?2.读教材P30正文及图3.2:(1)陆地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集中在哪个半球?(2)南北极地区分别是什么?3.读教材P30图3.3:(1)看看即使在陆地最集中的陆半球,陆地面积占多少?海洋面积占多少?(2)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4.读教材P30-P32正文及图3.4、图3.5、图3.6、图3.7:(1)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海峡?(2)什么是大洲?全球共分为哪几个大洲?面积大小依次是多少?(3)说说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
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 教学设计(表格式)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核污水的排放,不仅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对全球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们将会污染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此外,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还会通过海洋环流扩散到全球各地,对全球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防止核污水的排放。
这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以确保我们的地球能够持续地为我们提供资源和生存条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我们的家园——地球能够永远健康、美丽、充满生机和活力。
陆地与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㈠解读课标:
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㈡ 重点、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2)七大洲的名称和分布;(3) 四大洋的名称和面积比较。
难点:名词、地名较多,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㈢过程与方法
学习主题一:地球?水球?
图2—1
1、
根据以上的半球图,比较各半球海陆面积的大小:
(1)南北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而 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广阔。
(2)东西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而 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广阔。
(3)任意半球中,陆地面积 海洋面积。
(填“>”或“<” ) (4)但是北极周围却是 ,而南极周围却是 (陆地、海洋)。
知识准备
1、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赤道以北为 半球 ,赤道以南为 半球。
2、20°W 以东到160°E 为 半球,20°W 以西到160°E 为 半球。
2、从地球仪上也能看出,世界海陆分布(均匀、很不均匀)。
地球的海陆分布状况可以根据人们的计算,概括为分海洋(﹪),分陆地(﹪)。
动动手:
你可以亲手计算一下: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
米,陆地为1.49亿平方千米,占﹪;海洋为3.61亿
平方千米,占﹪。
动动脑:
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
而不叫做“水球”呢?现在要不要给我们居住的星球改名
字呢?
图2—2
学习主题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读图2—3,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的地理事物,将它们对号入座,用线连接。
A 海
B 海峡海洋
C 洋
D
E 大陆
F 岛屿陆地
G 半岛
2.区分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大陆面积的陆地,面环海世界最小的大陆是。
岛屿面积的陆地,面环海世界最大的岛屿是。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面环海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大洲和它周围的合起来最大的洲是。
3. 区分洋、海、海峡:
洋海洋的(中心、边缘)部分,离大陆较(远、近)例:
海海洋的(中心、边缘)部分,离大陆较(远、近)例:
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例:
(二)读图和填图,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特点。
难点学法指导:
1:记忆七大洲的轮廓、形状
对照课本把七大洲的名称标注在书上
2:经纬线法
在图中标明特殊纬线和经线。
3:东西半球法
分别就东西半球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
分布。
4:相对位置法
找出各大洲、大洋相邻的大洲和大洋。
1. 在图2—4中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面积最小的大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洋是,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填名称)。
2.结合课后题第二问,写出各大洲分界线:
(1)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界线是山、河、山、
海峡;
(2)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界线是运河;(在图上用色笔把该运河标注出来)(3)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界线是运河。
(在图上用色笔把该运河标注出来)(4)亚洲与北美洲主要以海峡为界。
3.讨论、动手课本活动题3.4
学习小结:
1、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质量与反馈:
1、世界的陆地主要集中在()
A.北半球和东半球B.北半球和西半球C.南半球和东半球D.南半球和西半球
2、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那么,全球有()
A.七个大陆、七个大洲B.六个大陆、七个大洲
C.六个大陆、六个大洲D.五个大陆、七个大洲
3、被三个大洲包围的大洋和被三个大洋包围的大洲分别是()
A.印度洋、非洲B.北冰洋、南极洲C.太平洋、亚洲D.大西洋、北美洲
4、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大洲是()
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
5、赤道和北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7、位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
A.太平洋、大西洋B.太平洋、北冰洋C.太平洋、印度洋D.大西洋、印度洋
8、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亚洲和太平洋B.亚洲和北冰洋C.南极洲和太平洋D.南极洲和北冰洋
9、有北回归线穿过的一组大洲是()
A.亚洲、非洲和北美洲B.亚洲、欧洲和南美洲
C.亚洲、欧洲和南美洲D.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10、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
A.苏伊士运河、京杭运河B.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C.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D.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11、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2—5
⑴字母代表的大洲是:
A B C D E F
G H 。
⑵数字代表的大洋是:
①②③④⑤⑥⑦。
⑶在图上填注洲界线运河的名称(位置要准确)。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课标解读: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变化。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地图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3在图上记住世界著名山脉和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和位置。
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重点:(1)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2)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一)读以上资料,思考回答:
1.“沧海桑田”原意是指变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的变动和海平面
的,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此外,人类的活动,例如等,也会引起的变化。
世界上著名的低地国家,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就是人造陆地。
(二)时光倒流:请猜想下面地理事物的过去是怎样的,并写出变化过程和原因。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里过去是。
过程:由变,原因:。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一些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这里过去是。
过程:由变,原因:。
3.日本面积狭小,为了解决争地矛盾,工业大多分布在沿海,日本也成为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
过程:由
变,原因:。
学习主题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阅读P36 “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1.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国的科学家,他认为地球上各大洲曾经是相互连接的一
块。
2.魏格纳偶然发现了什么,让他有了大陆漂移的猜想?
3.只是发现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吻合能不能直接说明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
4.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来推断,大西洋将,太平洋将。
学习小结:
1、两岸轮廓、谷地层以及生物的相似性证明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曾经连接在一起。
2、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可以解释或预测地球上一些地理现象,例如南极大陆地下埋
藏着大量的煤矿,太平洋会越来越小等。
学习主题三:板块的运动
1.阅读课本正文,完成下题
1.读课本第37页图
2.19“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回答下题:
⑴读图2—6写出板块的名称。
A、板块 B、板块 C、板块
D、板块
E、板块
F、板块
所在板块主要大洲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2.根据课本P37图2.19“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中的箭头表示,试着找找板块之
间的交界地带的两种运动形式,并用板块运动分析下列世界著名山脉、裂谷的成因。
⑴第一种是相互碰撞(运动方向相对)的板块边界,常形成,例如:
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和板块相对运动,相互挤压形成。
阿尔卑斯山脉是板块和板块相对运动,相互挤压形成。
科迪勒拉山系是板块、板块和板块相互挤压形成。
红海是板块和板块相反运动形成的。
3.展望未来,预测下列地理事物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3.中国、日本和英国哪个国家是多地震的国家?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