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精选6篇)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应该来说,关于他的教学设计也很多。
不同的教材中都有这篇课文。
我在建构我的教学设计之前,阅读了其他教材中的《大禹治水》的课文。
在教学设计中,我贯穿的是两条主线:一、使大禹这个人物鲜明而且立体、多维。
二、把对于二年级学生至关重要的说话训练抓住,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有效真正为学生发展使用汉语服务。
同时第二条主线更可以推动第一条主线的明确。
同时,文中的字词教学又不能放弃,它是年段目标中的重点。
因此,开篇的关于水的成语的引导,洪水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千辛万苦”的拓展想象,数字的深究讨论,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无所畏惧和大公无私的精神。
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回扣课题也就水到渠成。
同时“治、制”的区分运用,考验着学生对汉字的字义理解。
虽然整堂课紧凑而且环环相扣,但上下来仍有超时,究其原因还是教师过渡语的精炼程度不够,思考以课堂流程和大问题的把握为主。
同时在某些环节中,学生的回答呼之欲出时,还是不能急于给出简明的答案,应由学生品悟。
最大的收获是,在有些教学环节中,教师做好两手准备还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课堂的精彩。
教学机智也来源于充分的预设。
当你面对是未知数的学生时,还是解读学生的思维入手,打好有准备的“仗”!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2《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课文第二小节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抓住关键词“千辛万苦”,引导学生想象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察看地形”,“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大海”时会吃哪些苦?会怎样对待?孩子们都能联系书本,电视中获得的间接经验,大谈大禹的吃苦事迹。
有的说,他在爬山的时候,手不小心碰到带刺的植物,会流血,但他咬咬牙,挺过去了;有的说他的鞋子穿破了一双又一双,甚至脚底也起泡,但他还是忍着痛继续察看地形;有的说,到了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头顶,热得满头大汗,可是,大禹还是和老百姓一起干着;还有的说,在劈山的时候,一块大石头滚下来,刚巧砸在大禹的脚上,受伤了,可是他只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包扎了一下,又和老百姓干在了一起……我对他们说,大禹是吃尽了千辛万苦,他所吃的苦我们说都说不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于是大禹的坚强,大禹的不怕吃苦,大禹百折不挠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反思211月24日,《大禹治水》第二教时在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张建刚老师的教鞭下生动开演,圆满结束。
我听的上档次的公开课不多,只觉得张老师这节课确实体现了很多闪光的东西,给了我很多启示。
我想,当你真正悟透一位名师的教学长处时,如果自己能加以时日照此修炼,必定会取得成功。
这节课,重点、难点都得以清晰地突出,且在轻松巧妙中得以突破。
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学生得以充分读,充分说,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使整节课一直处于十分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诸方面都得到愉快地发展也提高,体现了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饱满的精神面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正确的道德意识。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优秀8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优秀8篇】篇一: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篇一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为什么会是世人敬仰、代代相传的治水英雄”这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教学中以文本的内容与课前布置搜集的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让学生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学习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组洪灾的图片,让学生来谈谈看了图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体会老百姓的“无家可归”。
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治水的艰辛,特别是抓住“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等语句。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
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以此来理解为什么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在这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比如说:1、形式单一,缺少变化。
这堂课以读贯穿全过程,虽然在读的形式上有自读、互读、齐读、指名读,但从整体的过程来看,教学显得很枯燥,学生仅是反复地读,基本局限在课文内容的朗读理解上,课堂上没有创设更多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缺少让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的时间。
2、老师的话太多。
虽然在课前设计时,我已经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这堂课的实际教学中,还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无论是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还是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
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5篇_1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5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1、化“繁”为“简”。
什么叫“引导洪水流入大海”是本课的关键语句,体现了治水的艰难,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直观印象,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我想到了用线构画。
在黑板上画一画,写一写,一目了然:这儿是一条大河,那儿是一条大河。
挖通就是指把这两条大河给连通。
当洪水来临的时候,这条河装不下这么多的洪水,于是,通过这儿流到了这条河,这条河如果还是装不下,那就流到另外一条河。
挖的这部分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
如果河与河之间有一座大山,那还得劈开大山。
这可是治水中最艰巨的任务。
接着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劈开”的艰巨性。
2、及时抓住关键,激发深度学习的兴趣。
禹怎么知道挖通哪里的河,劈开哪里的山?为什么会治水成功?因为大禹治水有方。
出示句式:禹首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_,最后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禹查看水流和地形是为了确定挖河劈山的路线图,疏导洪水流入大海,所以大禹还是智慧能干的人。
在教学“千山万水、千辛万苦”时,点出“千、万”,问学生:大禹爬了多少座山?走了多少条河?大禹真的数过吗?接着追问:请你想像一下,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禹吃的苦多吗?这每一种苦他都吃过,他都尝过,这里的“千万”不是准确的数字,而是表示禹吃的苦很多很多。
在教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时,点出“九”也不是准确的数字,而是表明大禹挖通了很多河,劈开了很多山,才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小朋友们,因为禹是与洪水作战,所以大家想一想,她在挖山通河的长期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在教学时,抓住“千、万、九、九”这样四个字,让学生体会大禹为了老百姓的幸福,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困难,吃了太多太多的苦,从而感受到大禹是一个一心为民、勇敢坚强的人。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21.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舍弃”,“舍弃”的标准是学生,学生的基础资源、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发展,“舍弃”的标准是课程标准、是年段目标、是课时目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6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篇一《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奇。
大禹的精神是珍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奇,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肯定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阅历,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凄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头就有障碍。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帮助以视频加深、稳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
假如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利用师生的沟通,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展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受,我想在许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良: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只有深入的讨论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其次,标准教师的语言。
说话时应当尽量简炼,评价语应当尽量多元化。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许多的启发,也为我今后的教学供应了很好的帮忙和历练,盼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二〔设计理念〕培育学生的自主阅读力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尝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育学生自主阅读力量、语文学习力量。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熟悉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连续培育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力量。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嘱咐、开凿、垒、常年、欣欣向荣、仰慕、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思路。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通用15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通用1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有三个环节给了我触动。
一、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初读课文后,认读字词时采用了“大转盘”的游戏,将学生的识字行为寓于愉悦的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识记,突破了识字难点;在学写生字、识记字形时,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采用“争当识字大王”的形式开展“识字擂台赛”,让学生互相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互相启发,共同识字,这样,识字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枯燥的读和写,他们在娱乐中掌握了字的音、形、意,从而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写字教学。
在写字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评价彼此的字。
鼓励学生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并鼓励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如:刘雨的字写得非常工整,尤其是“撇”写得特别舒展,如果能够写得稍微小些,让占格不那么挤就更好了。
因为学生不只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评价,那是一种师生间的交流,他们更需要同龄人的评价,即生生之间的沟通。
这里互评的设计,不但为了使学生学会正面评价他人,更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
三、讨论: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给予鼓励,让学生从二年级起就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个性化发言。
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了这些词语:聪明(因为他看小孩游戏就想到了治水的办法)、善良(帮助老百姓治水)、坚强(不放弃治水)等。
然后我又让学生一文各自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再次通读本组文章,让他们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2《大禹治水》,课文有了变动。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精选6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精选6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篇一《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课上,有同学提出了疑问:大禹在外治水一三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看一看,为什么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想见呢?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我心中暗喜,决定以这个问题以切入点,挖掘课文所蕴涵的情感。
组织学生讨论,大禹为什么三次路过家门没有回去。
学生有的说,他不敢回家是因为他担心回家后家里人不让他去治水了,所以他不回家。
有的说大禹没治好水,没脸回家见家里人。
更多的同学说,他要治水,没有时间回来。
有一位同学说:大禹不光要治水,他还要帮老百姓修房子,让老百姓有房子住,所以他没有时间回家。
他要治水,很忙,没有时间回来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感觉多数学生都是泛泛而谈。
我就引导学生读第二段,你从哪看出大禹忙于治水,没有时间回来?学生细读课文,有学生说他走遍千山万水,要察看水流地形等,长期在外边走的,自然是没有时间回来了。
鼓励学生再读课文,有的学生说他们要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吃尽千辛万苦,所以没有时间回家。
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明白治水的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理了。
这一课我还给孩子们创设了三次想象。
第二节写大禹决心要治理洪水。
那么,禹是怎么下决心的,他肯定有许多思考,或者还有过思想斗争,然后才作出最后的决定。
这里我启发学生想象。
为了使学生想象得好,做到有话可说,在教第一节时,我让孩子结合挂图,引起学生的怜悯心、同情心。
第三节写禹在外治水一三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在教学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禹真的不想见家人吗?孩子就此展开了充分的想象。
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教到这里时,我引导孩子们观看课本中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插图。
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大禹又会怎回答呢?三次想象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爱他人、爱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
精品—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
精品—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设计教学目标时,宝莉老师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并在视频情境的渲染下,让学生感受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
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大禹治水的过程,引领学生细细品读,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
其次,抓住“开凿了龙门,挖通九条河,垒起堤坝”,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
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
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宝莉老师出示了一处补白,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
使之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
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在教学中,宝莉老师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
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
在这里,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比如,在想象补白部分,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以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摆脱教案的束缚,遵照教案流程走,课堂显得有些生硬、被动;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5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篇1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
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呢?我想,可抓住“决心”一词来展开教学。
文章教学之初,我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学习课文。
并透过理解鲧〔禹的父亲〕的故事,透过鲧的治水过程、方法和结果,吸引孩子理解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鲧辛苦治水,用堵的方法,十几年下来,毫无效果,惨遭杀害。
禹既为失去父亲而痛苦,更为父亲治水失败所造成的更大的灾难而感到愧疚。
同时课文中写到“滔滔的洪水吞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如此描绘洪水的凶猛,灾难的宏大,也从侧面提醒了禹治理洪水的决心。
在这样的状况下,禹会出来治水吗?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前面的铺垫中,我们就可以理解禹下决心治理洪水的决心之大。
学生朗读起来也动情多了。
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让人感动。
他在外治水10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我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
为了让学生能深化地理解大禹的精神,我设计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想像并讨论:大禹这位治水英雄,三次经过家门他分别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带着疑问让学生再来讨论,结合课文学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于是,他全心全意扑在治水上,“舍小家顾大家”。
他不光带着百姓治理洪水,还带着百姓开展消费,他的心是属于老百姓的。
所以顾不上自我的家了。
当我问到学生:古时候没有挖土机,也没有铁器,禹治理洪水要挖河要劈山容易吗?他会吃哪些苦?有的学生说:“他可能会被洪水冲走,有生命危险。
”有的说:“可能要在野外过夜,有狼呀什么的。
”也有的学生说:“禹在外面可能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在这个根底上再让学生来读课文,效果很好。
部编大禹治水教学反思3篇
部编大禹治水教学反思3篇部编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民造福的故事。
全文语言精练,结构清晰。
我们知道,部编版教材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阅读单元,这篇课文所在的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伟人”,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丰功伟绩;随单元安排的语文学习要素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因而在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先贤心系百姓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也要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前面的第一单元和孩子们正在学的第三单元中老师已经初步有所训练,本篇课文中出现的“小泡泡”,提示用“联系下文”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课后习题又建议采用“先根据生字构字特点及语境猜一猜,再查字典去验证”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基于此,我本节课的教学首先竭力想紧扣语文要素:以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展开教学。
对词语的学习我想不仅引导孩子能够理解,更希望能帮助孩子掌握理解的方法。
本课的“泛滥”、“灾难”、“挡水”、“到处奔走”、“疏导”、“安居乐业”等是关键词,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这些词语,我鼓励学生观察字形、结合语境、大胆猜测,再尝试通过联系上文、联系下文、查字典、借助近义词、拆分词语再合并等方法让孩子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理解的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训练,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其次,在领悟人文主题方面,我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去朗读故事、讲述故事,例如:抓住“十三年”、“三次”、“一次”这组数字以及“到处奔走”等词,引导学生先提取具体信息,再展开想象,接着通过朗读表现课文内容,最后指导学生借助提示讲述故事。
在语言实践中逐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朗读教学中,我适当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尽量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朗读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
《大禹治水》教师教学反思(精选27篇)
《大禹治水》教师教学反思(精选27篇)《大禹治水》教师教学反思篇1《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我确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导感情朗读。
课文生字中“治、制”这两个同音字,我知道学生肯定要混淆的,一次我确定了本课的第二教学目标:学写生字:治制在教学新课前,我复习了课文中的生词“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决心、治理、带领、千辛万苦;制服、安定、伟大、代代相传。
”看似简单的三组词,其实是统领全文主要内容的词语。
接着,我又抛出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治水指的是什么水呢?”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都能明白大禹治的是洪水。
可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学生就有点似懂非懂了。
而我的一段洪水的视频正好帮助学生明白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我紧扣“滔滔”二字让学生理解,因为洪水的大、洪水的凶猛,所以冲倒了房屋、淹没了农田,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
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我为了让学生体会治水的艰辛,紧紧抓住“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等语句。
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朗读,我觉得可能学生理解的程度不深,因此,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山太高,禹爬不动了,他_____。
水太深,禹趟不过了,他_____。
没有吃的,禹饿得两眼发花,他_____。
天太黑,凶猛的野兽出来了,他_____。
”通过学生的口头填空,让学生深深的理解到大禹治水的不易,真的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
禹这样辛苦地观察水流和地形,他才能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顺利的将洪水引入了大海”。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合集9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合集9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
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
这一环节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
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
以此来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体会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装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成功之处: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地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是最广为流传的一个、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再现”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精选8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精选8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部编版课文《大禹治水》。
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民造福的故事。
本节课的教学,我竭力想紧扣语文要素:以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展开教学。
教学中,通过课件图片,理解词语冲毁、泛滥、淹没,通过图文结合、多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洪水的大,体会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学习“驱赶、恢复”等词语时,我鼓励学生观察字形、结合语境、大胆猜测,再尝试通过联系上文、联系下文、查字典、借助近义词、拆分词语再合并等方法让孩子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理解的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训练,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在领悟人文主题方面,我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去朗读故事,学习四处奔走时,让孩子展开想象,大禹都到过哪些地方?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的词语和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理解词语,力求促使学生积极走向文本,真正体会到禹治水的艰辛与不易,感知他一心为民的'精神。
接着,通过抓住“十三年”、“三次”、“一次”这组数字,学习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让禹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加立体、丰满、高大起来。
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先提取具体信息,再展开想象,指导学生借助提示讲述故事。
以期让孩子初步形成一个课内外紧密结合的阅读体系,掌握读书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2我所上的内容是《大禹治水》的第二课时,是在解决了字词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一起品读,探究课文内容。
一、治水前我通过词语复习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洪水、泛滥、毒蛇、猛兽等词语进行画面联想,从而引出第一自然段,同时图文结合,展示出洪水泛滥的画面,让学生体会老百姓生活的痛苦,从而明确治水的迫切。
2023年《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5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我们知道,朗读中的感情,象在生活中一样,只有朗读考真正产生了这种情感时,才能从语调里自然地露出来。
指导朗读,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求读得流畅,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学生不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不切实为课文的内容所感染,那么他根无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因而教师在朗读前应启发学生从各方面进步地反握全文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启发性,原则进一步进行指导。
1、学生讲,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首先发言谈自己思考后感受。
通过他们的发言,既可以促进学生们的相互交流,锻炼他们“说”的能力,可以使教师从发言中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水平,从而便于进一步指导。
同时,热烈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全体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共鸣。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打下基础。
2、教师讲。
学生发言后,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引导学生继续往深层发掘,诏发学生国境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展开联想,这种联想往往使学生增强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感情,补充和丰富他们对中心思想的具体感受,激发他们的朗读愿望。
3、教师范读。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它不公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
当然,教师汇聚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机械模仿,而是给学生一个对比的对象,使他们更直观感受课文思想感情。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2在揭示课题后,直接出示上节课学过的词语进行认读,再用上“淹没、冲倒、无家可归”3个词引导学生概述洪水会带来哪些灾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查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
,所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本设计先分板块识记生字词语,帮助学生构筑画面,为朗读课文点进基础,随后再随文识记,了解重点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体现了在语境中识记,多次复现的识字原则。
本课要写的八个字,包含上下、左右、独体、半包围四种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居多。
2023年《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5篇_1
2023年《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5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
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在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教案通过“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
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挖通、劈开”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以及个人谈感受等形式,从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艰苦与不易。
同时,这一教学内容是全文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千辛万苦”这个词语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从而也就感受不到禹这个人物的个人形象,体会不到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所以,能让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之下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设计还是比较流畅、到位的,我设计了用动画理解“挖通”“劈开”,让学生直观的掌握了这一部分的内容。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
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对话”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
问学生“如果你就是禹的儿子,你想问妈妈什么呢?”“如果你是大禹,你会怎么说呢?”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2024年《大禹治水》教学反思(通用篇)
2024年《大禹治水》教学反思(通用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篇1《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我确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指导感情朗读。
课文生字中“治、制”这两个同音字,我知道学生肯定要混淆的,一次我确定了本课的第二教学目标:学写生字:治制在教学新课前,我复习了课文中的生词“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决心、治理、带领、千辛万苦;制服、安定、伟大、代代相传。
”看似简单的三组词,其实是统领全文主要内容的词语。
接着,我又抛出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里的治水指的是什么水呢?”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都能明白大禹治的是洪水。
可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学生就有点似懂非懂了。
而我的一段洪水的视频正好帮助学生明白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我紧扣“滔滔”二字让学生理解,因为洪水的大、洪水的凶猛,所以冲倒了房屋、淹没了农田,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篇2《大禹治水》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就是为了百姓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成功制服洪水的故事。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讲授很完整,整个流程的衔接合理自然,教学目标基本上也都达成了,既让学生们了解了治水的过程,理解了文章的重难点句子,也让他们理解体会到了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为民的精神。
在讲授课文之前,我先请同学们观看了一则关于洪水爆发的短视频,看过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为后边理解课文中描写洪水的凶猛,灾难的巨大奠定了基础,也帮助了学生从侧面进一步体会禹治理洪水的决心,朗读起来更加的动情。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第1篇】《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资料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
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情绪如何。
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透过读来释放自我的感情。
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透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洪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就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学不好这一段,也会影响到后面资料的教学效果。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问:“你的情绪怎样?为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只基于想象,并不深刻。
之后,播放了一段洪水冲毁家园的片段,随即又配乐朗读了第一节,这时再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次学生的回答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升华到了感性的认知,一个个感同身受,发言用心,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好“无家可归”一词,进而读好第一节,便显得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
在此环节的教学中,透过激发感性认识来促理解练朗读,打响了头炮,为整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用心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
首先透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
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这一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
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在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教案通过“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
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千千万万、很多”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以及个人谈感受等形式,从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艰苦与不易。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
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对话”这一方式来进行教学。
问学生“如果你就是禹的儿子,你想问妈妈什么呢?”“如果你是大禹,你会怎么说呢?”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第三,规范教师的语言。
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练,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第四,要关注课堂的生成。
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