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写作教案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案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案

议论文写作讲坛

第一课

新材料作文怎样审题、立意

范例导引:

这则材料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陈述的对象分别是什么?用简练的语言简述他们的行为。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格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俩兄弟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们可以得出这些角度:

⑴格林兄弟:格林兄弟收集、研究民间故事,因为研究无果便将文稿束之高阁。

⑵他们的朋友:朋友发现了这本文稿,将文稿给了出版社出版发行。

⑶结果:文稿出版后,多次再版,在全世界流传开来,成为经典名著《格林童话》。

接着,对这些行为我们多一些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假如不是这样,那会如何?

⑴从整则材料的角度看,《格林童话》虽然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得以出版发行,但它大放异彩的背后却蕴含着必然的因素。由此,我们可以阐发偶然与必然(或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关系。

⑵从格林兄弟的角度看:

A.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要轻言放弃。

B.动机(意愿)与结果常常是背离的。

C.守与变(人生的选择):如果格林兄弟依然故我,坚持着或许没有结果的研究,这无异于皓首穷经,耗费生命,因此为格林兄弟的知难而退、及时抽身喝彩。人生的选择有许许多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千千万万,一条道走到黑,并非明智之选。

⑶从朋友的角度看,可以做如下立意:

A.朋友没有把这本笔记据为己有,没有剽窃格林兄弟的成果,表现出无私的美德,他正是这部经典面世的推手。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应该感谢这样一些无私的发现者和推动者。

B.正是这位慧眼识宝的朋友,才使得《格林童话》流传百世,所以,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有价值的东西,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

⑷从《格林童话》的流传看:

A.《格林童话》的一版再版,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证明了经典具有超越时空的永远魅力。

B.如果没有朋友的发现,这部皓首穷经的作品也许仍然束之高阁乏人问津,所以,有时成就伟大的作品也需要一些机遇和运气。

C.《格林童话》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证明根植于人民、生活,为大众所欢迎的作品才有永恒的生命力。

D.衡量事物的价值不能只有唯一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

E.存在与价值的关系:当这些童话被格林兄弟束之高阁的时候,它的价值无法完全实现;当它被出版发行后,才能转化为现实价值。什么样的存在,决定了什么样的价值。

小结:

①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不可“断章取义”立意作文。比如从朋友的角度,我们可以提炼出无私的精神品质,但如果只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谈,那是片面的、脱离了材料的。而如果从文明进程需要无私的发现和推动者来讲,则是符合材料内容和含义。

②筛选性原则:

选取哪个角度去构思作文,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哪个角度占有的材料丰富,能够将问题分析深透,或哪个角度较新颖,见解较深刻,就选取哪个角度去写作。一句话,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③创新性原则

所谓创新性原则,即立意要有独到新颖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但创新不可脱离原材料,观点要能自圆其说,否则,立意就偏离题意了

病例透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从下列材料中确立的这些论点,是否合理?请说明评判理由。

有人骑一匹国马,另一个人骑着一匹骏马,在同行的过程中,骏马咬破了国马长鬃毛下的脖颈,流了不少血,但国马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照样走它的路。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身在颤抖。骏马主人告诉了国马主人,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因为咬伤了国马而羞愧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于是牵来国马,国马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很快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论点1:宽容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论点2:“以牙还牙”当缓行;

论点3:宽容要看清对象;

论点4:害人之心不可有;

论点5:自省自悔,精神可嘉;

论点6:对症下药才能除病根。

上述的六个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是从“国马”、“骏马”、“主人”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的:第1、2、3个论点是从国马的角度立意的。国马被骏马咬伤后,流血不少,但却忍让宽容,用自己的牺牲唤起别人醒悟,得出了“宽容是一种崇高的美德”的观点。国马被骏马咬伤后并未还击,得知骏马为此羞愧不已,不饮不食时,国马理解骏马一时妒忌的心态,前往亲近劝慰,使骏马恢复如初,从而得出了“…以牙还牙?当缓行”的结论。国马宽容忍让骏马。并前去亲近劝慰,是因为它发现对方也是一匹难得的骏马,而并非“驽马”,因此才有“宽容要看清对象”的结论。4、5两个论点是从骏马的角度立意的,骏马咬伤国马后,饮食不思,浑身发抖,几乎丧命,后又能知错自省,羞愧难当,从而得出4、5两个论点。论点6是从主人角度得出的观点。这则材料的寓意,旨在歌颂国马的宽容、忍让、仁爱的美德和赞颂骏马知错羞愧、自省自悔的精神,意在呼唤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观点中的论点1、5切合材料意旨。论点2、3、4、6只涉及材料的局部,意义不大,显得勉强,力度不够。

强化训练1

根据下列的材料进行思考,确立一个论点。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强化训练1参考答案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①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②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③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强化训练2

根据下列的材料进行思考,确立一个论点。

2008 年9 月15 日,英国圣公会向已故生物学家达尔文道歉,承认100 多年前误解他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圣公会在致歉函中写道:“查尔斯?达尔文先生,在你诞辰200 周年即将到来之前,英国圣公会向你致歉,我们当初对你(的理论)作出错误反应,误解你且影响其他人对你的看法。”达尔文后人对圣公会的做法并不领情。达尔文的玄孙认为,迟到百年的道歉“没有意义”。批评人士称圣公会的这一举动“荒谬可笑”。

强化训练2参考答案

文章可从多个角度切入立意:

①从圣公会致歉的角度,要勇于承认错误;

②从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的角度,坚持真理需要勇气和信心;

③从时间的角度,真理是经得起考验的;

④从圣公会100多年前做法的角度,对问题不要轻率地下结论;

⑤从达尔文玄孙及批评人士的角度,要宽容别人的过失。……

第二课

如何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的方法切分论点

范例导引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请找出主体部分的各个分论点,并思考这些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什么关系。

一花一世界

更深夜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这世界是什么?”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在叩问灵魂。世界是什么?数千年前,尼罗河畔,那些长髯飘飘的学者们便在争论这个难题。有的说,世界是火,有火才有生命;有的说,世界是水,海是我们最初的家园;还有的说,世界是空气、是泥……一个叫毕达哥拉斯的老头甚至认为,世界是数。其实,他们都对。世界是如此多元,惟其多元才丰富,惟其丰富才有我们这些思想迥异的人。

范例导引

人与人是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儿是春住处?”王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还有苏轼说、秦观说、黄庭坚说……王安石倒是承认,二十四番花信风罢了,春自然也走了。春归何处?引得这些词人话语纷纷。其实他们都对,诗人有诗人的天地,对万物莫不有自己的理解。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对世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丰富的答案。

或许理解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人总只能占一位置,一位置就只能见一方风景。不同的只是,有的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有的人站得低些,见的片面些。一张白纸上有一黑点,有的人认为这是一张白纸,有的则认为那是一团黑点,他们从不同角度看,答案便多样。

角度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多样。一团乱麻,头绪纷纷。可以像徐志摩那样细心地解,解得“眼儿疼,手指酸”,可终于笑解烦恼结;也可以借长剑,手起刀落,亚历山大王除了连环套。哪个是更好的方法?殊途同归,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对于不同的人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别。

多样的方法形成了多样的答案。面对这个考题,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写散文,可以写记叙文,甚至写诗歌;面对我们的人生,我们可以有多彩的选择。可以扬鞭大漠,可以隅居江南,可以坐拥书城,可以铁马金戈。只要我们记住

对祖国有益,那么人生的答案尽可以丰富多样。多样的理解,多样的角度,多样的方法,多样的答案。

世界是什么?真的很难回答,因为可以有如此多的答案。人生如何选择?真的很难挑选,可以快走追赶,直指成功;可以慢走领略,欣赏夹岸平沙、落英缤纷。既然有如许答案,何不在多元的世界里,以包容的心态看万事万物?容许在前提正确的情况下作出各异的价值取向,让世界更精彩。

如是想,不安分的心慢慢归于平静。因为开始明白,自己不过是多元天地中小小的一元。一花一世界,世界开满各异的繁花。

(2000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浙江一考生)

本文的分论点依次为:

①“不同的人形成不同的思想”,

②“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理解”,

③“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方法”,

④“不同的方法形成不同的答案”。

这些分论点互为因果,层层推进,步步为营,阐述了答案丰富多彩的原因,一气呵成,严丝合缝。

小结:

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法切分分论点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注意事项①:围绕论述的话题或论题要带有鲜明的倾向性(或者话题本身就是论点);一般说来,切分的几个分论点应该是递进关系,这样探究的原因才能由浅入深,逻辑性强。

注意事项②:分论点提炼为简洁的陈述句、判断句(或警句)。

注意事项③:发挥分论点扣题、现题、点题的作用。

注意事项④:分论点要避免重复、交叉、包含。

病例透视

下面的选文除了篇幅未能达到800字外,还存在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混为一谈的现象,请简要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

可敬的“第一个”

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是哥伦布,第一个发明火车的是斯蒂芬逊,第一个驾着飞机飞向蓝天的是莱特兄弟,第一个发现万有引力的是牛顿,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的是毕昇……第一个,这些令人瞩目的太多的“第一个”大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

在“第一个”成功中透着可敬的创新与胆识。因欲创新,则必破旧;欲破旧就必然会遭遇传统顽固保守的旧势力,就必须具有超人的胆识。在神权统治下的中世纪欧洲,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被奉为金科玉律:质量不等的物体落地速度不同。年轻的伽利略经过反复研究,向这个“神圣”的教条提

出了公开的挑战,宣称:“在可忽略空气阻力下,质量不等的物体落地速度相同。”于是人们嘲笑他,挖苦他,甚至有人骂他是疯子。但他毫不动摇,勇敢地在比萨斜塔上当众试验,终于推翻了统治人们1000多年的亚氏传统理论,建立了科学的自由落体定律。试想,如果伽利略面对旧势力的反对胆怯了,那么亚氏理论还不知道要统治人们多少年呢?鲁迅先生在《今春的良种感想》中深刻指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吃呢?……”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去旧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正走着一条前无古人的改革创新之路,各行各业正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敬的“第一个”,我相信正是无数崭新的“第一个”,将给祖国带来光辉灿烂的明天!

这篇文章的论述不全面,主要原因是把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混为一谈,甚至等同起来。文章的正文部分只有一段,

着重阐述“…第一个?的成功中透着可敬的创新与胆识”的观点,这只是一个分论点,与开头的论点等同了。

若要修改,文章还须再切分一到两个分论点,如“在创造…第一个?的过程中,还要经常遭受无数失败的打击,正是它的来之不易,才让人感到…第一个?的可敬”;“…第一个?的可敬之处,还在于他们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等。这样内容就充实深刻多了。

强化训练1

以“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为中心论点,从“为什么”的角度切分分论点。

强化训练1参考答案

立意示例:

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③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强化训练2

根据下面的作文题,思考并讨论:如果要写成议论文该怎样切分分论点?

请以“对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强化训练2参考答案

中心论点: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对手。

分论点:

①对手可以是在斗争中不共戴天的敌人,也可以是在竞争中携手双赢的朋友,还可以是存在于自身的人性的弱点。

②我们正因为有了对手,才没有了迷茫与寂寞。

③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对手。

第三课事实论据的运用之一

(论据的要求、论据的概括)

第一步范例导引

阅读下面材料,思考:选择事实论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这段文字的事实论据是否能有力证明论点?这段文字在概括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梅兰芳教会了我们: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曾拜师学艺。但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这对于当时正信心勃勃的梅兰芳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重拾心情,灰心丧气从此灰飞烟灭。

他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他喂鸽子,每天仰望长空,双眼紧随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最终,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有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戏剧家。因为他不轻易说?不?,所以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提醒:这段文字用梅兰芳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这一分论点。文段叙述了天生?一双死鱼眼?的梅兰芳为了实现理想,用喂鸽子、养金鱼的机会来练眼睛,使其灵动的经历。仰望长空紧追鸽子,俯视水底寻觅金鱼的苦练正是?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的最好的诠释。

这一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与论点一致;选择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的学艺经历作为论据,十分典型;选择他以喂鸽子、养金鱼的方式来练眼神的事例,给人新颖的感觉。

在概括材料时,作者着力突出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用?死鱼眼,灰暗、呆滞?强调梅兰芳先天条件不足,用紧追鸽子,寻觅金鱼的典型细节突出梅兰芳不轻易说?不?的精神。以?梅兰芳的双眼变得

有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戏剧家。?来告诉大家梅兰芳不轻易说?不?的收获。语言概括精炼,说服力强。

第二步关键领悟

领悟一:概念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事实材料。数字材料和虚构的材料。

虚构的材料如神话、寓言、笑话、民间故事、小说等,因为这些材料实质上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事实,因而也可以作事实论据。

领悟二:语言特点

概括: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要求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围绕观点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要简洁明了,其作用在于证明、支撑论点。

领悟三:作用

1、事实论据是议论文最有力的武器,是支撑论点的钢筋铁骨。

2、拥有充分的鲜活事实论据,既凸显文章内容之丰富,又能有力地证明论点。

提醒:事实论据的基本要求:

一致性——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要和论点一致;

典型性——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新颖性——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发生在过去,较少被人引用的材料;为人熟知的事例换角度运用,也能给人新颖的感觉。

第三步方法突破

突破点一:材料可以直接做论据吗?

示例1:阅读下面材料,思考:下面这个关于?六尺巷?的材料能够直接作为?正确的取舍,往往需要轻松秋菊般的高尚风格?这一观点的论据吗?

有理也得守规,这一点古人就做得好。

屈原被贬,他有罪吗?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虽然君主把他流放了,但他却守规了,遵守了君主的指令,他去了贬谪之地,如果他不守规,而是奋起反抗,他人头早就落地了,成了历史长河的一滴水,淹没在历史之中,而屈原也就不是那为国而自沉于汨罗的屈原了,他也就无法表忠贞之心,流芳百世了。思考:选文用屈原被流放的事例来论证?有理也得守规?这一观点,你认为恰当吗?

提醒:

不恰当。选文中用屈原遵守君主指令,去了贬谪之地的例子来证明?有理也得守规?,实在牵强。文中还说屈原如果不遵指令而奋起反抗,就无法表忠贞之心而流芳百世,更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小结:

要正确地使用材料,就要准确地理解、把握材料的内涵。要正确地运用作家作为论据材料,必须熟悉其经历、代表作品。

要想以某历史人物事迹为事实论据,仅靠背?素材大全?之类的应试资料是不行的。要了解这一人物的人生经历,阅读其代表作品,写作时才能运用自如。比如,想了解屈原,可读他的《离骚》《涉江》《天问》等作品和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的经历,把握其精神实质。

突破点三:材料典型,是不是都要选用名人伟人的事例?

示例: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或方程的图像,首要工作就是确立原点。然后,才能建立坐标并作图。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相对于原点来确定位臵,原点就是整个图像的根本。

同样,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以民为本。

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臵、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心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臵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暴力强拆者有之。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思考:选文示例第三段在选例上有什么特点?是否能体现?材料典型?的要求?

提醒:

选文第三段的用例来源于现实生活,时代感强。可看出作者善于关注社会时政、思考当下生活。作者从反面列举事例:部分官员无视人民这一原点,臵公众利益于不顾;众多公民没有原点意识,不愿承担公民之责。这两个事例从?官?和?民?这两个角度展开,很有代表性,与文题?回到原点?的立意要求相契合,真实而有说服力,因而能体现?材料典型?的要求。

事实论据的?典型?,关键在于材料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特征,具有说服力量。所以,选用?典型?的事实论据,大可不必拘泥于名人伟人的事例,热点时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名著中的事例等,无论来自文学、科学还是艺术等其他领域,都可为我所用。只要视野开阔,何愁?无米下锅??

突破点三:论据新鲜,是否只有新近发生的事例才算新鲜?

示例1:

白居易在四川见街边胡麻饼甚香,千里寄饼给长安好友一姓杨的大使,赋诗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肠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胡麻饼在路上颠簸三月,早就不脆不香了,怎么能?得似辅兴无?呢?唐人是浪漫的,我们虽不能想象?杨大使?收到饼时那且惊且喜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想象故事若发生在现代,饼虽能保鲜,而一份浪漫的心情、一种对友人的关切却打了折扣。现代文化使人们的沟通更容易了,而人们心灵的交流却更困难了。

示例2:

同样是细小的事物,一封已被很多人淡忘的忏悔书,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科学巨人的人格缺失。伽利略,这个历史上震动世界的名字,却曾经被写在一封可耻的忏悔书上。内容是,他承认他关于地球是转动的说法不正确,并向所有宗教忏悔。在威胁面前他放弃了人格,正如德国戏剧家在《伽利略传》中的评价:他让自己成为社会麻木人群的一部分,死亡了。

思考1:白居易、伽利略是大家所熟知的古代名人,示例1、2的作者用例会不会落入俗套呢?

提醒:

不会落入俗套。为人熟知的事例换一个角度用,也能给人新颖的感觉。白居易、伽利略是大家所熟知的古代名人,但示例1作者用白居易千里寄饼给杨大使的材料作为古代文化的事例与现代文化相比照,切入的角度很别致。写的虽是旧事,在中学生作文中却鲜有人用,当然显得新鲜。而示例2 ,体现伽利

略人格缺失的忏悔书更是让熟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我们倍感新鲜。

思考2:示例3所用的事实论据新鲜吗?为什么?

示例3:

表演和风格方面,京剧是安详的。京剧从不强调暴力或者血腥。像《霸王别姬》中的自刎,《贵妃醉酒》中的酗酒,《谢瑶环》中的上刑,《碰碑》中的自杀和各出戏里的打仗场面,均以?出之贵实,用之贵虚?为原则,将其艺术化、抽象化,以强调其中的体态美、动作美或人物思想感情。最受观众喜爱的生旦两行中的梅、余两派,以安详典雅为最大风格:既不是程派的一唱三叹,也不是马派的泼辣激昂。京剧,既不是凌叔华等京派作家的阳春白雪,也不是评剧的下里巴人,它安于上庸,以安详为风格。

示例3所用的事实论据新鲜。示例3的作者是一位热爱并熟悉京剧艺术的考生,他巧妙地将题目?说安?化为?说京剧?,又将?说京剧?化为?说京剧的安祥?,自如地用上了自己所熟知而多数考生陌生的京剧材料,在考场上自然脱颖而出。

提醒:

论据的新鲜并不单纯以时间来判定。一般来说,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在高考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一些疏于思考的考生甚至原封不动地照搬相关人物的颁奖词,以致用例时众口一词,千人一面。这样素材的时代感虽强,但在考生的滥用套用下已不新鲜了。

倘若你了解某一项知识,倘若你熟悉或擅长某一门技艺,你尽可以根据题意大胆地让它为考题服务,因为你的体验会比别人更独特,深入,所以,这样的论据能让人耳目一新。

病例透视之一

1.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与论点是否具有一致性?

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往往能够找到事物的积极方面。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鞋的,小女儿是卖伞的。然而,这位老太太整日都是烦闷的,因为,她总是担心晴天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大女儿的鞋卖不好。一位邻人开导她说:?您应该高兴才是呀,晴天,你大女儿生意好,雨天你小女儿生意红火。?老太太一听心中顿悟,便开怀地笑了起来。从这则小故事中,给我们的启示太多,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天天快乐,然而生活中的许多事不尽如人意,给我们带来许多忧虑、烦恼,如果我们是个懂得换位思考的人,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会少几分不快,多几分快乐。(摘自2008年高考湖南作文《换位人生》)

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与论点是否具有一致性?

提醒:

不一致。作者试图通过列举心情郁闷、终日为女儿生意而担心的老太太,受邻人开导后开怀而笑的经历,来论证?要懂得换位思考?这一观点。但这与作文题目材料所蕴含的观点之一(换个距离思考)不吻合。

?换位思考?不等于?换个距离思考?。换位思考的实质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换个距离思考,由于距离的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将产生变化。这二者不能混淆。文题为?换位人生?也与作文材料的寓意相去甚远。

病例透视之二

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是否典型?

往往这些说早死和晚死一样的人,其实他们也是怕死的,起码我是有一点根据的。我有一个亲戚,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就是不关心自己生命而得了一种病,他说治不好不治,也该走了。他是这么说,可是他心里却怕得不得了。医生说如果手术不成功,那么就不行了。手术的成功率小,如果不做手术就一点机会也没有,就等死。他这下可急了,家人不同意他做手术,他自己却死活也要做,他满头出了汗,很是紧张。在医生给他做手术的时候,他的手紧紧地握住一位医护人员的手不放,眼睛里流出了泪水,他表

面没事,可是他心里在害怕啊,他怕手术不成功,他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他一直看着医生,然后闭上眼睛,他自己为自己保佑,结果,手术成功了,他松了一口气,然后说一句话,?生命真重要,不能小看它?。

提醒:

不要随意列举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不典型的事例材料作为论据,因为这类材料缺乏?共知性?,而缺乏?共知性?的论据不具备典型性。选文引述的主要材料?亲戚治病?,不够典型,缺少说服力。

?在初中时的一次体育课上……??我有一个邻居……?,不少考生举例时常常这么开头。当然不是说不能举身边的事例,只是若缺乏独特的生活体验及阅读视野而如此举例,会让人倍感乏味。

论据缺乏典型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疏于关注社会,缺乏阅读积累,举例范围就出不了家里的院门﹑学校的围墙了。

第四课

事实论据的运用之二:繁例点例结合

范例导引

思考:本文在用例上有什么特点?

必须跨过这道坎

山是一道坎,它高,它威严,它绵延着一股凌人之气,阻挡着人们的脚步。然而再巍峨的山也能被征服,我不禁问:世上还会有跨不过的坎吗?有个声音告诉我:别忘了,你心中横亘着的才是永恒的阻碍!呵,是啊,我们不就时常在心里那道坎前退缩吗?

这叫人想起凯文·卡特和他那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一位苏丹女孩在前往救济站的路上被秃鹰袭击着,她无力反抗,眼里饱含泪水与恐惧。卡特用这照片纪录了非洲大地的苍凉悲情,却被更多人指责缺乏道义与人性。其实他在按下快门后马上掷出了石子将女孩抱进救济站,然而众人的尖锐指责还是将这位摄影师的心刺伤了。“生命的痛苦远比快乐更让人难以承受”,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自白之一。

一颗明星的陨落犹如落水的石子般不再夺目。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这双善于捕捉世间之真、人性之美的眼睛?竟是卡特给自己垒起的一道坎!惋惜之余,是否还应唤起那心灵的坚强与无畏呢?倘若总是在流言里逃进阴影,心中这道心坎将永远成为负担。所以勇敢的人,你必须握紧拳头跨过去!

这道坎,无形;这道坎,拦住了太多人。当柳三变忘情于戏楼霓虹青衫红袖间时,当王国维顶着前清遗老的旧帽对想象中的王朝难以释怀时,他们的光芒淡了,他们的精气散了。柳永终究只吟那儿女情长的歌,王国维终究只属于皇城那一泓湖水。

心坎,竟如此难以跨过。但是,我们必须跨过!谁说面对心理的煎熬我们从未获胜?

犹记得黄永玉先生说过,文革下放时,他与表叔沈从文擦肩而过。正是在那条乡间小道上,从文先生说了三个字“要从容”。我感动了,为那平淡的三个字里传出的力度。仍是那段艰苦卓绝的时期,童第周被从中科院系主任的位置上拉下马,他被批斗,被叫去扫了整整五年厕所。然而这位瘦小的知识分子没有惊慌失措、乱了方寸。他每天坚持在八点前完成工作,因为这是表示他“对八点后工作时间的尊敬”。

这些人,也是平凡的人,他们也曾面临世间最难熬最残酷的一道坎,但他们挺过来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

心里的坎,捉摸不定,可以叫人在平静中怀有深深的绝望,然而跨过去了,我们就都是胜者。所以我记住了,必须跨过这道坎,才能迎来人生的另一页精彩篇章!

提醒:文中用例的特点:事例丰富、新颖,繁例点例相结合。

凯文·卡特是曾获普利策奖的南非摄影家,其事例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故用为详例。

用为点例的是柳永、王国维、沈从文、童第周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事例,但作者从“心中的坎”的角度,挖掘出崭新的内涵,令人耳目一新。

概念解说——繁例点例结合

繁例是阐述观点、分析论证时用作事实论据的一两个富有代表性而又较为具体的事例。它从深度方面说明问题,使论据更直观、形象,论证更有力。

点例是与观点或情感具有本质关联且材料之间富含相似性、逻辑性的一组概括性事例,它能拓展作者视野,增加文章容量,使文章显得材料丰富而有感染力。

注意事项——繁例点例结合

①对新颖、别致、特有、“独家新闻”式的事实论据,可写得确凿、详实、生动一些,将其作为为繁例;对一般的、常见的、不太新鲜的事例,可简要叙述,作为点例,点到为止。

②一篇文章若尽是繁例则显臃肿,若尽是点例则浮泛浅薄。一般而论,应是数个点例、一二个繁例。

作用:繁例点例结合,能把定点挖掘和横向拓展,把详与略、深与广完美结合。

突破点一:运用点例,有意地铺排与盲目地堆砌有何不同?

示例1: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一部史书,从小研读库存史书,在不幸遭受宫刑之后,他并没有因为世人的白眼与唾弃而选择放弃,反而更加潜心钻研经史。他终于写出了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厚实宝贵的文化遗产,千古流传。

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锋利的文字与国民党,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恨之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毫无惧色,反而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捅得敌人心痛。

示例2:

如果我们把仰望的视野放得更广阔一些,会发现文学史本身的发展也是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结合。法国文学之所以辉煌,正是因为既有仰望星空的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也有脚踏实地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而一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也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兼备而成。三千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发展,他们见事而歌,不平则鸣,这鲜活的情感故事,被《诗经》写实记下,记录的是先民们脚踏实地的一个个脚印。

两千五百年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仰望星空,发出了《天问》,问苍天,问星空,我们的民族从何而来?将去何方?一千多年前,李白仰望星空,在“日月照耀金银台,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瑰丽仙境中,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仙;杜甫脚踏实地,即便是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境况中,担忧的也是国事民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仰望星空,仰望一个民族的梦想,脚踏实地,脚踏一个民族的行动。

分析上面两则示例在点例运用上的不同效果。

提醒:

示例1叙例时没有紧扣观点阐述,凸显关键词,也没有对两个事例之间的关系作任何剖析,只是简单地排放在一起。

注意:在阐述每一个材料时都要指出材料与主题的关系,还应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再深入剖析与主题的关系。

示例2中点例丰富,雨果、巴尔扎克,《诗经》、《天问》,李白、杜甫,紧扣话题,两两对举,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结合的关系,立意高远,文采飞扬。

运用点例,有意地铺排与盲目地堆砌有何不同?

盲目地堆砌点例是将几个点例简单地排放在一起,没有点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起不到论证的效果。

有意地铺排点例是将几个点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剖析它们之间及它们与主题的关系,这样能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形成一种汪洋之势,收到一种厚重之效。

小结:

要正确地使用材料,就要准确地理解、把握材料的内涵。要正确地运用作家作为论据材料,必须熟悉其经历、代表作品。要想以某历史人物事迹为事实论据,仅靠背“素材大全”之类的应试资料是不行的。要了解这一人物的人生经历,

阅读其代表作品,写作时才能运用自如。

突破点二:点例组合形式有哪些?点例组合的顺序有何讲究

示例1: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业者必有其美好的精神家园,将人性引向那条光辉的道路。

莎士比亚的剧本和诗歌中对人性的礼赞;布克哈特对文艺复兴时人们的自尊自信和人格理想富有诗意的描述;拜伦、普希金、莱蒙托夫对自由理想的追求;歌德、惠特曼对人内在创造力的展现和赞颂;康伯内拉、布朗基、杰斐逊对改造人的内心的伟大热情;托尔斯泰、泰戈尔浩荡无边的人性之爱——种种追求引导人们走向精神家园,回归善良、和谐的自我,在这个地理死角和社会死角,只有精神家园才是永恒的平等,永恒的和谐。

示例2:

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

示例3:

屈原一心为民实现清政,绝望之时,以身殉国,人民用划龙船吃粽子纪念他;司马迁冤受宫刑,含辱赋史,矢志不移,人民没有忘记他;鲁迅弃医从文,笔耕不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人民永远怀念他;小平同志冲破阻力,改革开放,祖国面貌,一日千里,人人品尝着改革的甘霖,享用着改革的硕果,人民永远敬仰他;任长霞扫恶打黑,除暴安良,死后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帐如云;袁隆平让世界远离饥饿被授予功勋科学家称号!是啊,这个世界,时时、处处、事事都有回声。

分析上面三则示例在点例组合上的不同特点。

提醒:

示例1,运用点例排比的方式记叙事例,五个句子涉及12位文学巨匠、哲学大师,大师们对美好精神家园的追求引领人们回归善良、和谐的自我。点例排比的运用展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气势强烈,论证有力。

示例2,运用点例对比的方式,用周公、刘备的“兼听”与楚怀王的“偏听”对比来论证兴亡之道,使观点鲜明有力。

示例3,点例是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展开的。但选的都是国人的事例,在说明“这个世界,时时、处处、事事都有回声”这一观点上,显得单薄。

点例组合的常见形式有点例排比和点例对比。

1.点例排比指运用三个以上的句式相同的点例来证明一个观点。运用点例排比的方式记叙事例,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强化语势,增强论证效果。

在运用点例排比时要注意:

(1)所排比的事例之间要有内容上的某种相关性,这是运用点例排比的基础,如果事例间缺乏这种相关性的,就不能集中运用。

(2)要注意在分述事例时,尽可能保持语言句式相似,从而形成排比,彰显气势与文采。可以使用设问或反问句式运用点例,以设问或反问形式,串起一个个典型例证,句式整齐,语气强烈,读来颇有气势。

2.点例对比指运用两组点例形成对比,是非曲直一目了然,文章的主题也能得到鲜明地突出。运用对比式点例,则要注意所对比的事物是否具有可比性。

3.在事例并列中,要注意事例的排列顺序。一般可以采用从古到今,先中后外的顺序。先写重要的,后说次要的;先写典型的,后说普通的;先写有名有据的,后写无名无据的。这样思维才顺畅。

突破点三:繁例和点例结合,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

示例1

“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

交迫的百姓,作为士大夫的屈原束手无策,于是他纵身跃入了滔滔江水中;屈原是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的他只能投身于江,为祖国献出宝贵的生命。屈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找准自己位置的人。他们不盲目羡慕高官厚禄与富足的生活;他们只为祖国的安定、进步、发达做自己的贡献。刘翔、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和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就是这样的人。

示例2

弯曲是尊严的别一种诠释。

古有晏子使楚,楚国刻意刁难,开了个小门让晏子钻。晏子据理力争,说:“下等人出使下等国家,小国开小门。”他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负气回国,而是适时弯曲,据理力争,用言辞维护了自己的人格与祖国的尊严。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为老人拾履,勾践卧薪尝胆,刘备三顾茅庐,他们能屈能伸,屈为积蓄力量,伸为博取尊严。

繁例和点例结合遵循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繁例与点例必须同类或相关。

示例1以屈原为繁例,以当今人物刘翔、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和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为点例,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找准自己位置,甘于为国奉献。示例2中繁例与点例的叙述紧扣观点,符合“同类或相关”的要求。

原则二:繁例与点例宜多维组合不宜单向重复。

示例1中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都是优秀航天员,这样就显得单向重复了。示例2中繁例与点例所叙述的人物各有特点,均符合“多维组合不单向重复”的要求。

原则三:繁例与点例要点面互补,把定点挖掘和横向拓展,深与广结合起来。

“点”是指花费较多的、能有力证明论点的,并且是新鲜生动、比较独特的某个事例,这样的事例能让人过目不忘。再用一个排比句,一个一个地罗列出与“点”内容相映的、同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一般事例,这叫“面”,这些事例人皆尽知,所以只需提及。点面互补,能使文章显得充实饱满,增加说服力。

示例2中晏子的事例与韩信、张良、勾践、刘备等人的事例形成点面互补。“点面结合”加大了论据的使用量,浓缩了篇幅,做到了内容充实,详略得当,避免了堆砌之感。

小练笔:以“威信”为话题写两段议论性的文字,400字左右。

要求:观点明确,运用事实论据时要做到繁例点例相结合。

示例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威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人民会因为这种“威信”而信服,社会会因这份“威信”而稳定和谐。秦始皇赢政统一六国,开创帝制,严刑峻罚。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有如此魄力和能耐,这叫我们如何能不对他肃然起敬?如何能不被其威严所震慑?但他却辜负了自己一身的伟才,用暴政换得了“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悲剧命运。若使他知道帝王之“信”的重要性,他何至于“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而他的国家又“何得而族灭也”?“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的前程正是败于秦始皇的只“威”不“信”上。

“威信”不分家,只有二者很好地被统一,才可构建社会的安定和谐。经济危机后的美国,社会萧条,百花凋谢,罗斯福以威信为人民树立起复兴的信心;近代落后的日本,明治天皇以威信振兴了整个大和民族;明代地方官员方克勤一就任,就以威信平息了农民的反抗,让百姓信服。无论是罗斯福、明治天皇,抑或是方克勤,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威信让人民安乐,他们都让自己的威信在可支配的范围走上光明大道。威信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它为社会带来了复苏的希望,和谐的气息,同样。也给了施行威信的人带来了拥戴和赞誉。

第五课

事实论据的运用之三:叙议结合

范例导引

思考:选文在用例时是否做到叙议结合?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

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其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提醒

在叙例上,本文很好地做到了叙议结合。作者在叙例时注意运用过渡句、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及例后分析来体现自己的观点态度。如用“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这一过渡句引出德国人战后的理性思考,用“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引出日本右翼分子企图翻案的事例;以“如此这般”“大肆鼓吹”“妄图”这样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凸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等例后分析揭示了事例所蕴含的道理,强化了中心论点与事实论据的本质联系。

概念解说

“叙”即客观叙述,“评”即主观评价。叙议结合,即把对事实论据的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叙为议设,议由叙生,在“议”中出“理”。

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进行议论文写作时,要注意:

⑴叙述精练,议论恰当。叙述事件要抓住事件主要属性,不能泛泛而谈,更不能随意想象,“议”要恰当,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要以事件为基础,在事件的基础上展开议论。

⑵叙议之间要衔接,要有连接点。叙述是为理论服务的,而议论是叙述的升华,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突破点一:叙议结合有哪些基本形式?

阅读下面三个示例,分析叙议结合的基本形式。

示例1

踮起脚尖,且听风吟,台湾著名画家几米有一幅画作,感动我内心最深的一角:《悬崖听风》。画中描绘了一个身着碎花裙子的小女孩踮着脚尖站在高耸突兀的悬崖边,一脸从容地任凭悬崖之下的林涛绿浪,悉心接受风的亲吻与吟唱。这是几米的自由无羁个性的体现,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曾听人设喻:人生就是行走在刀刃上,如独木桥般唯一,如刃般凶险,九死一生。悬崖之上的女孩,却踮起脚尖,以最美的姿态展示了生活中的美好。(摘自2009年高考湖南作文《踮起脚尖》)

示例2

保持情操是常识。我常常被《士兵突击》的主角许三多感动。“不抛弃、不放弃”,许三多的人生字典就是那么简单,那么单纯。他认准一个理就埋头猛干,不像时下的人总要先讲好条件。于是傻傻如斯的他被人认为是“一根筋”、傻瓜。然而,美好的品行却帮助他取得了好成绩——从挨训的新兵成长为“兵王”。正是许三多这似傻的情操,吸引了众多喜欢他的观众。

示例3

“留学教父”俞敏洪同样是一位赢在“弯道”上的成功者。他的人生“弯道”,虽然没有速度的比拼,但同样需要敢于超越的勇气。当那个被同学们嘲笑发音不准的俞敏洪皱着眉头低着头的时候,他正经受着挫折与痛苦的锤炼。然而,处在深不可测的谷底,他依然在心底刻下“危急之时正是转机之时”的信条,坚信着那句“不放弃,不抛弃”的诺言,苦学英语,自我完善,最终完成了人生的超越,成功地创办了国内最权威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俞敏洪的经历告诉我

们,要实现人生“弯道”上的超越,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

叙议结合的方式主要有:

先叙后议,边叙边议,先议后叙再议。

1.先叙后议。

示例1作者先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描绘出几米画作的意境,然后指出,画作中女孩踮着脚尖一脸从容地站在高耸突兀的悬崖边的美好形象是几米的自由无羁个性的体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接着通过引证,告诉我们,悬崖之上的女孩实际上是行走在人生的刀刃上,她却踮起脚尖,以最美的姿态展示了生活中的美好。

2.边叙边议。

示例2“那么简单,那么单纯”,“认准一个理就埋头猛干”等评价性语句贯穿在对许三多事例的叙述中。

3.先议后叙再议。

示例3作者先提出观点:俞敏洪同样是一位赢在“弯道”上的成功者,他的人生“弯道”同样需要敢于超越的勇气。接着,叙述了他苦学英语,最终创办了新东方的事例,最后以俞敏洪的经历启示人们:要实现人生“弯道”上的超越,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

突破点二:叙议如何有机地结合?

阅读下面的两个示例,思考叙议有机结合的方法。

示例1

古往今来,生活中“因善”而“成害”的例子比比皆是。想必大家都听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吧: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自家的庄稼长得太慢,出于让禾苗快速长高的善念,他就做出了把每棵禾苗都往上拔高一点的善行。回家后,他还夸口说:“今天虽然很累很苦,但很值得,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死了。宋国人的善念是助苗成长,而结果却害了禾苗。因为这一“善行”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

示例2

有人说,鲁迅先生以笔作匕首,然而我觉得他更似一面镜子,一面可以看得清任何瑕疵的明镜。先生解读国民的劣根性,时而痛斥,时而怒骂,酣畅淋漓。先生的文字似一面面明镜,不仅将一切营蝇苟狗者的嘴脸照得清清楚楚,而且还照出了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古国的反思。先生对自己也是严厉的,时时反省,时而忏悔,于是先生和先生的文字都始终被人仰望,因为他和它都是我们民族急需购买的明镜。

写议论文,在叙述事实材料作为论据后,还必须围绕论点对论据加以分析,挖掘出其中蕴涵的道理,实现材料和议论的连接,使论据和论点紧密结合,水乳交融,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示例1,作者紧扣“善之危害”,先总述“生活中…因善?而…成害?的例子比比皆是”,然后以“想必”一词进行过渡,转入对“揠苗助长”事例的叙述。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同样紧紧围绕观点,强调这是“善念”“善行”,但其结果却是“害了禾苗”。结尾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议论,揭示“…因善?而…成害”的原因。综观全段,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叙议结合,观点和事例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说服力强。

示例2,作文话题为“买镜”,寓意深刻。

这“镜”不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乃至人类,都离不开“镜”这一自我对照物。

作者善于联想,把对千年文明古国的反思,民族的振兴与“买镜”紧密相联,选取鲁迅这面“民族的急需购买的明镜”,让国人反省弱点,直面人生。

作者在叙鲁迅事例时,通过过渡句“然而我觉得他更似一面镜子,一面可以看得清任何瑕疵的明镜”引出素材与主题的联系,合乎情理地写出了鲁迅作为“明镜”的作用,也写出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怎样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使事例和论点有机统一呢?

1.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

或摘录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或扣紧话题的关键词,在突出材料的中心意思后,迅速由叙述转人议题或论点。2.恰当使用“连接句”。

在观点和材料之间使用过渡性的语句,引出素材与主题的联系,使上下文自然流畅,观点和事例不会脱节。

3.使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在转述材料时,穿插着分析议论,边叙边议,让叙、议融为一体,材料与观点有机结合。

病例透视

阅读下面的示例,从叙议结合的角度指出病症。

示例

用心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史铁生曾经说过:“困难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的,如果不去寻找意义,生命就真的没有意义了。”他二十一岁因病残疾,大半辈子坐在轮椅上,晚年还受尽疾病的折磨,著名的《病隙碎笔》也是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辛苦完成的。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他了吗?没有,坚强的史铁生还被认为是近代最爱笑的作家之一。只有筑起心中坚强的墙,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成功。

病症:事例与结论的简单叠加,缺乏基本的分析,导致论点与论据油水分离。

示例中,作者给出了史铁生这个素材,然后直接给出结果“然而身体的病痛打败他了吗?没有”。至于史铁生究竟是怎样“雕琢心中充满坚强的天使”的,这种雕琢的过程表现出人物怎样的精神,作者并没有深入剖析。

这是议论文写作中论据使用失误的典型,这种运用方法一般是“材料+结果”的形式,它缺少的是思维的深刻性。

小练笔

下面这段文字是围绕“人性的光辉与黯淡”这一话题来阐述的,文段运用正例、反例结合的方法来叙例,请你在事例后面补上议论,100字左右。

汶川大地震,展现了人性的美丽光辉,也折射出极少数人人性的黯淡。在南京,一位衣衫褴褛的乞讨老人在捐出5元钱后,又找遍身上乞讨来的零钱到银行兑换了一张百元现钞,放进了募捐箱。与之相反的是,有极少数人,哄抢救灾物资,甚至将其作为商品高价出售;有些人利欲熏心,居然盗卖受灾婴儿……

示例

一个靠乞讨为生的老人,当废墟下的生命更需要帮助时,他把赖以生存的105元全数捐出,人性的善良在这一刻闪烁出最明亮的光芒。而这极少数人,他们把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生命之上,他们丑陋的人性践踏了人类的良知,势必受到谴责。

第六课对比法

怎样构成对比,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范例导引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选文中红色字可写成“别里科夫思想守旧痛苦人生;葛朗台吝啬钱财冷漠亲情”吗?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看淡了名利的诱惑,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中;葛朗台被金钱抛至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提醒:

不可。因为“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与“别里科夫思想守旧痛苦人生”,“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看淡了名利的诱惑,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与“葛朗台吝啬钱财冷漠亲情”没有可比之处,不能构成对比。

小结

①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

②对比的双方要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突破点一:如何展开对比论证,使说理更有力度?

阅读下面两则示例,思考:哪一篇文段对比论证更鲜明,说理更有力度?为什么?

示例1

①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具有雄才伟略,能够“奋六世之余烈”。②刘邦之所以战胜锐不可当的楚霸王项羽,尽收天下,开创了绵延四百年的汉朝,是因为他能够礼遇贤才,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为实现大谋,坚忍克己。③小仲马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的能力。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④秦二世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可谓遗产之巨了,然而仅仅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的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这不是鲜明的例子吗?

示例2

①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具有雄才伟略,能够“奋六世之余烈”。②小仲马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的能力。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③秦二世胡亥之所以在位仅仅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是因为他仅仅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却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④约有70%的“富二代”、88%的“富三代”、97%的“富四代”之所以难挑守业重担,难续父辈辉煌,是因为由于与父辈生活环境完全不同,尤其是父辈往往给予了他们远超社会常规的优越生活条件,使他们自我优越感极突出,却没有担当继富重任的能力、魄力与见识。

示例2对比论证鲜明,说理更加具有力度。因为:

1.从对比材料的选择看,示例1所选用的对比材料②与其它材料不属于同一范畴;示例2所选用的四项对比材料属于同一范畴。

2.从对比材料的量看,示例1所选用的正例有三项,反例只有一项,正反对比量失衡;材料2所选用的正反例各两项,对比双方有相同的对比量。

3.从对比材料的语言表述看,示例1的对比材料①与③存在句式杂糅现象,正反对比材料的语言表述句式不统一,缺乏鲜明的对比性;而示例2的四项对比材料都采用“……之所以……,是因为……”,句式和谐统一,“对比点”鲜明突出。小结

(1)对比论证要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①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②对比双方要有相同的对比量。

(2)对比论证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紧扣论题展开分析:①不能简单罗列对比事例,要深入分析对比材料,找出现象产生的不同根源,突出对比双方相反或相对的性质;②叙例要从对比材料中归纳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道理,为证明论点服务。

(3)正反对比材料的“对比点”必须鲜明突出:①语言表述必须规范,指向明确;②句式相对一致。

病例透视1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对比双方是否属于同一范畴?如何改动?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抓住了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在菲律宾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厂,而后在中东、北非、美欧各地区国家建厂,成为我国跨国公司的领头羊。而在金融危机重创各企业时,海尔同样抓住机遇,开发农村家电市场,使其在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相比之下,清朝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失发展良机,老百姓愚昧落后,而此时西方列强却迅速崛起。

提醒

海尔集团的例子可以说有力度,但与之对比的“清朝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失发展良机”一方面表述太模糊、空泛,没有具体说明如何错失发展良机,无法让人感受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海尔集团”与“清朝”不属于同一范畴,

缺乏可比性,因此这样的对比说理乏力。

修改示例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抓住了中国加入WTO的机遇,积极在海外建立工厂,短短数年由一家作坊式企业成长为集研发与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集团。相比之下,曾经风光一时的相机巨头拍立得公司,没能紧跟市场研发新技术,坐吃家底,销售市场逐渐萎缩,被后来者居上,最终以破产告终,成为人们的记忆。这告诉我们,当机遇来临时,必须细心谋划,果断出击,否则后悔莫及。海尔集团正是抓住了技术革新的机遇,成为著名的企业。

病例透视2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文章中小沈阳与赵本山,能形成对比吗?如何改动?

凡小沈阳的小品、二人转统统找来,一一细品,初觉甚美,时间一长,若有所思,小沈阳的招数真的不多呀!除了不男不女的装扮,除了惟妙惟肖的模仿,除了那一声标志性的“啪啪”“嚎……”还有什么呢?我不由得为小沈阳担心起来,是的,依靠着自己的一招鲜,他火起来了,可是这一招鲜能让他火多久呢?……

伴随着小沈阳的红火,他的师傅赵本山却做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红遍全国,年年春晚不可少的小品王,竟然花费55万元参加了长江商学院CEO学习班,重新做了学生。一时间议论纷纷,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我却为赵大叔的举动拍手称快。要说本山大叔的本事比起小沈阳来何止多了“几招”,然而他却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不断拓展,年逾花甲,仍能甘做学生,真是令晚辈汗颜啊!小沈阳真该向师傅多学习啊!

赵本山的“学习”,不是在改变或提升表演艺术,而是为了“有助于他传媒集团的生意”,与小沈阳“一招鲜吃遍天”缺乏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修改示例

与小沈阳相反,他的师傅赵本山虽然从1990年起,年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中间只有1994年缺席了一年,却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不断拓展。一方面充分利用自己长年表演二人转的经验,将东北方言和二人转中的语言技巧运用得得心应手;另一方面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学习新的表演技巧,制造新的喜剧包袱,每年都给观众新的惊喜,每年都会为当年的流行语奉献出名言,比如“忽悠”、“不差钱”“此处省去多少字”等等。赵本山的小品何以长盛不衰?“为有源头活水来”。小沈阳真该向师傅多学习啊!

突破点二:除了事实对比,还有其他对比形式吗?

阅读下面两则示例,分析两则示例分别运用了什么对比法。

示例1

那夹缝中生存着的小草,吸收着大自然的雨露、养分,因为“杂”,它的生命力才如此的顽强,因为“杂”,它才得以历经风霜、磨难,依然完好无损,享受阳光。而那些温室里的花朵,只喝调配好的营养液,因为“纯”,所以脆弱,因为“纯”,所以极易凋零。

示例2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大约30年的岁月,都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向命运屈服了,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还能在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吗?

提醒

示例1运用了设喻对比,“夹缝中生存着的小草”与“温室里的花朵”对比,鲜明地论证“…杂?以成其大”的观点。

示例2运用了假设对比,用贝多芬“以顽强的意志,与厄运作不屈的奋斗”与假设的“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向命运屈服了”形成对比,有力地论证了“顽强的意志是获得人生成功的重要条件”。

小结

对比论证,除了事实对比,还有设喻对比和假设对比,恰当选用对比论证类型,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论证效果。

强化训练1小练笔: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话论证“为人处事不要被情感因素蒙蔽”。

答案示例

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公之中良萎不齐,终于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中孔明因对马谡偏爱有加,忘却先主对马谡“华而不实”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出师表》空有“真名世”,也不免“长使英雄泪满襟”。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恶的云雾蒙蔽,身在高处,眼观四方不失为好的方法。岳家军威震四海,正是由于岳飞超越亲情,以军规处罚岳云,军风大肃,才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孔明事后挥泪斩马谩,以肃军纪,才没有因感情亲疏而再误军国大事。

强化训练2

用假设对比的手法,改写下面这段话,论证“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致失败”的观点。

燕国有个年轻人在赵国都城邯郸,觉得赵国人走路好看,便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范。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地吞进肚里。

答案示例

倘使这个燕国年轻人能在学步之时,融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特点,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第七课

如何运用假设分析法

范例导引1

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假设分析法修改以下材料。

欧立希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由此看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修改示例:

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希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关键领悟1

领悟一:概念

假设分析法:用假设性语言说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

领悟二:假设分析法的语言标志

①如果(假如、假设、假若、要是、倘若)……就…..(那、那么、那就)

②假如……怎能……,若无……怎能……

范例导引2

运用假设分析法分析下列事例。

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处处谦让,后来廉颇知道自己错了,便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最后两人成了挚友,共保赵国的天下。

分析示例:

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以谦让的态度去对待廉颇,而是与廉颇对峙起来,甚至发展到干戈相见,那就不仅是他

们个人的损失,也是赵国的损失。(反面分析) 所以说,谦让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良方,而且也是解决国事问题的良策。

关键领悟2

假设性分析,必须完整地引述事实论据,然后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

正面事例反面假设

反面事例正面假设

强化训练1

请运用假设分析法分析下列材料。

小时候很笨且屡次失败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学生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的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暗下决心,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学者。

答案示例

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的精神,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可见,勤奋是能够补拙的。

强化训练2

请运用假设分析法修改下列材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答案示例

试想,假如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怎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呢?那“神秘的微笑”绝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之所在。

强化训练3

请运用假设分析法分析下列材料。

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及其他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

答案示例

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所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正是由于海尔集团的不断创新,打响了“海尔”这个品牌。所以,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

强化训练4

用下列材料,运用假设说理分析论证“既要坚持自己的主见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一论点。

(1)蔡桓公不听扁鹊之言,病入膏肓,一命呜呼。

(2)马谡不听王平的建议,失掉了街亭,丢了性命。

(3)秦孝公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秦国强大。

答案示例

其实,历史已不止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信了扁鹊之言,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不固执己见,他又怎能遗恨街亭而伏诛于武侯麾下?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分析)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既要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又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观点)

小结

《六国论》中有一段分析:“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多问几个“如果不这样,会怎么样”“为什么”就能使论证更深入。

第七课

如何运用因果分析法

范例导引1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文段的作者是如何运用因果分析的?

社会上如今很流行一句话:出名要趁早!将这句话做大做响的,是铺天盖地的选秀活动。在选手尚且稚嫩的时候将其推向光环万丈的明星路,看起来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作出的强势铺垫,但当沉下心来审视这个舞台时,我们却不难发现,事实上少年出道的明星很快便让我们忘记了。

在许多年前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而一炮打红的“美少女组合”个个年纪轻轻青春无敌,但今天早已为人淡忘;前几年因“超级女声”而为人所熟知的张含韵现在也仿佛沉进了海底。究其缘由,年少的她们凭一时的光芒而崛起,却无法适应人世险恶,早早走上社会,尚且稚嫩的心无法承受社会压力之重。这样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炫花了眼,也荒废了本该充实自己,升华自己的大好青春。试问,社会里的我们该早早成名吗?

作者在叙述事例之后,用“究其缘由”把问题引向深处,指出少年出道的明星很快便让人们忘记,是因为他们“无法适应人世险恶”“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炫花了眼,也荒废了本该充实自己,升华自己的大好青春”。这样的分析使事例与观点紧密相连,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

关键领悟

领悟一:概念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领悟二:因果分析法的语言标志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语言标志: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究其缘由等等。

范例导引2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饿人为什么不食嗟来之食?作者如何深入分析原因?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了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作者如何深入分析饿人不食嗟来之食的原因?

一是施舍者的态度,吆喝一声“喂,来吃!”是如此蛮横和冷漠!

高中议论文作文课教案

高中议论文作文课教案 【篇一:高中作文课教案】 高中作文课教案(简案) 课题名称:作文的开头 授课班级:临泉一中高三(49)班 授课时间:2008年12月24日 授课教师:(略) 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打开写作思路,顺畅地成文。 2、掌握几种常用的作文开头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五种开头的技巧及训练。(重点) 2、“题记”的作用及拟写训练。(难点) 三、教学设想:1、重视训练,精讲精练。 2、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提到作文,有的同学便会柳眉紧蹙,杏眼无光,叹息道:“老师啊,一到作文,我眼前尽是山重水复的困惑和烦闷,全没柳暗花明的豁 然与惊喜。”有的同学会说:“作文呀。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为伊消 得人憔悴!”有同学会叹息:“作文也,你让我爱来你让我恼,爱你 无选择,恼你没商量。”还有同学发出感慨:“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让我闻听凋朱颜——” 同学们,难道作文果真那么可怕吗?难道我们真的让作文给吓倒了吗?老师再一次告诉大家,其实作文并不可怕。同学们,请和我一 起大声说一句:“作文不可怕!”信心有了, 可作文还得一步一步地写。同学们写作文时最感到困难的问题是什 么呢?恐怕是如何开头吧。 (二)、作文开头的技巧 请问,什么样的文章开头算是好开头呢? 1、下面是古人一些有关文章开头结尾的独到见解—— a、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唐代诗人白居易) b、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明代学者谢榛) c、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清代文学家李渔)

元代文人乔梦符把文章的开头、主体、结尾分别比喻为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就是开头要点睛明目,要干净利索,要美丽奇秀。我 们可以将它归纳为“三要四不要”,具体如下: (1)、三要:一要开门见山。国学大师梁启超说过:“文章最要让 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容易动人。”对于考场作文来说,更是 如此,就得一上来要想到点题。 二要短小精悍。开头宜短不宜长,宜简不宜繁。千万不能拐弯抹角,拖泥带水,即使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也要在略加修饰之后,必 须迅速入题,切忌修饰过长,这不仅因为短的空间,能在视觉上引 起读者的注目,还因为几行文字要求我们必须把问题提得明确而集中。 三要引人入胜。“好的开头,有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不舍得释卷离去。”精彩的开头,确实能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索然无味的开头,谁还会读下去呢? (2)、四不要:一不要重复命题材料,浪费笔墨,劳而无功。 二不要肤浅的叙述自己的故事,缺少厚重感。 三不要空洞抒情,矫揉造作,华而不实。 四不要引用人们熟知的故事,让人见首而知尾。 2、怎么才能写好开头呢?下面我介绍六种方法。 (1)、单刀直入法。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适用的开头方法。开头不 加任何修饰,直接进入正题。这种方法干净利落,简洁明快,易为 读者接受,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 (2)、设置悬念法。文章一开头就设置疑问,能吸引读者往下看, 让读者找出答案。 (3)、先抑后扬法。这种开头适用于散文,先借其他事物来抑一下,是为了后面更好突出所写事物的特征,进而更好地扬。 (4)借助修辞法。文章开头,适当运用一、两种恰当的修辞格,可 以给人一个非常的深刻的印象。 (5)、引用名言法。开篇一二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一方面可以 突出主题,另一方面也能为文章增添文采。 (6)、添加题记法(下面再说)。 (7)、结合文体法。可以借助一些文体的格式来开头,同样让读者 觉得巧妙。 a、巧借书信开头 b、巧借日记开头 c、巧借章回体小说开头 d、访 谈录开头e、演讲词开头

高考议论文写作多角度指导

高考议论文写作多角度指导 在高中阶段,写好议论文是必备的应试技能。下面这篇文章,从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到常见写法,再到注意事项,都给出了非常深入的指导,小伙伴们笔记做起来呀!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3、论证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四种。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引证法等。 不少议论文往往因"事"生"议"。在表现形式上,文章开头总是援引事例,而后展开议论。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旗帜鲜明,立论醒目。 如:不适当的、不适时宜的褒贬,都足以损害一个人,尤其是过早的赞誉。一次歌唱大奖赛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报刊上把获奖的年轻选手称为“唱歌明星”、“著名歌唱家”;戴上这样的桂冠的参赛者,有的甚至还是在中学里念书的学生!我很纳闷,这样的宣扬、对青年的思想进步和艺术成长会带来什么好处呢? 议论文的开端起笔,要为全文辅展文路。把自己的真知灼见提炼成论点,高屋建瓴般地在文首亮出,开宗明义,起领全文,就能造成一种气势;也利于畅通文思,围绕论点展开议论。

语文教学:高中议论文写作学案

语文教学:高中议论文写作学案 高中议论文写作学案 教学目的: 1、认识分解论点的使用要求。 2、探讨分解论点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例一: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 (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 (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 (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 2、分得开例二:(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3、排得顺例三:(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 (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二、分解论点的步骤与方法 A、并列式分解 1、类——是什么,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就其内涵而言. 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自嘲,是生存的智慧.如话题勇敢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练习1:勇敢:a勇敢是。 b 勇敢是。 c 勇敢是。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2、因——为什么,并列分解为什么,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练习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并列分解怎么样,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拟写议论文作文提纲教案(整理精校版)

拟写议论文作文提纲教案 作文辅导 0201 2103 【教学目标】 1、整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 2、学会设计作文的架构,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 3、提高思路意识,写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议论文。 【重点】学会设计作文的结构,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 【难点】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 写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议论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幻灯机 教学过程 导入:想一想:优秀议论文的思路分析(检查预习内容) 阅读下面三篇例文,总结其写作结构: 例文一:谈坚持 此文是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坚持是什么,第三段写为什么要坚持,第四、五段写坚持需要什么及坚持要注意什么,即怎样做到坚持。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想不得高分都难。 例文二:论专注 此文着重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中的“为什么”来展开思路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专注使人凝聚力量。,第三段写专注方能见微。,第四段写专注带来恒心。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得高分理所当然。 例文三:做缜密的勇者 此文着重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中的“怎么样/怎么办”来展开思路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缜密的勇者,首先要认清自我;第三段写缜密的勇者,尤其要坦荡正义;第四段写缜密的勇者,贵在敢为人先,坚持不懈。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怎能不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一、学一学:如何拟写作文提纲 (一)作文提纲的模式: 1、标题(提出论点) 2、引论部分 3、本论部分 分论点一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名言) 分论点二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名言) 分论点三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名言) 4、结论部分 (二)作文提纲的要求: 1、标题要求及作用:1、提示论点; 2、提示论题(议论的范围及对象) 3、新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教案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议论文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所以议论文又叫说理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 .... 中心论点 ....,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 (2)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为人们所公认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道理、公式定律等。道理论据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 3、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2)、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引申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类比法:用另一同类事物或事例比较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三、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模式 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1、总分结构(或称总分总式)。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例文1 抓住机遇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诚然,如若事先未做好准备,又哪能有机遇的光临?即便机遇光临了,他仍然会将机遇视如粪土,不值一钱,待事过之后,才跌足长叹。【总】 秦国著名的宰相李斯,年轻时只不过是众多说客中的一员,在郡里做一个小吏,这哪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所能屈任的?于是他跟着荀卿学习帝王之道。勤学苦练使他高人一筹,而昏庸的楚王却不正眼相看,将送上门的高人拒之门外,失去了争霸天下大业的人才。贫困潦倒的他到了秦国。识才辨用的秦王凭借博才的李斯终于完成了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伟业。李斯也因此而名震天下,若李斯没有治国之才,若没有识才辨用的秦王,哪里来李丞相,哪里来统一天下的大业。可见要想取得成功,无论何人,必须抓

高中语文 议论文写作 05 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学案

05-议论文的常见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对照式”议论文的结构特征 2.了解“并列式”议论文的结构特征 【重点难点】 两种常见结构的仿写 【学习方法】 互助、探讨 【学习导航】 一、对照式议论文结构剖析 让特长开拓新天地 【起】 ①静谧的月夜,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吟到:“我没有芦苇的纤细,我只有绿叶的闪亮,我有一片绿荫,便可展示灵魂的专长。”是呀,只要不被弱点束缚,发现自己的特长,倾注百分百的汗水,就一定能开拓一片全新的天地!(引用名言开头,自然提出论点)【承】 ②动物世界里,不乏被弱点束缚的事例;但生存的本领不止一种,只有努力奋斗,发展特长,才是智慧的选择。(回扣材料,使文章不脱离材料,有针对性) ③展开历史画卷,我真切得看到梵高在幽暗的画室里,对着失败的人物肖像伤心垂泪;卢梭在空旷的原野上,手捧《博物学》悲观失望,奥尔柯特茕茕孑立,被幻想小说的圣殿拒之门外……但他们并未被弱点束缚,而是潜心发展特长,付出成倍的努力。于是,梵高在大自然神奇的光与影里,看到了自己对色彩的敏感,呕心沥血,终于让《星夜》永恒的闪耀在艺术的原野上;卢梭在激荡的社会进步思潮中看到了自己敏锐的思想,全力奋斗,终于让《社会契约论》成为启蒙运动中光辉的太阳;奥尔柯特在白雪飘飞的圣诞夜感受自己对生活的崇敬,潜心写作,终于让《小妇人》成为每代人拜读的巨著。正因为打破了弱点束缚,发展特长,这些杰出人物的业绩才如动人的乐曲,在历史殿堂中绕梁不绝(使用排例的手法,列举三位外国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实力来论证) ④我愿借高渐离之筑,涉水三千为之长击! 【转】 ⑤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束缚人的羽翼的往往是对弱点的顾虑和对优点的忽视。”若不能发展特长而难以逃脱弱点的束缚,就会坠入可悲的深渊。 ⑥李煜虽有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诗才,却被政治的无能束缚,终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遗恨;秦观虽有吟风弄月的雅趣,却被仕途的失意羁绊,抑郁地了结余生;郭沫若虽有“风兮归来”的豪气,却被治国路上的坎坷所束缚,留下遗憾的一笔。(仍然用排例的方法,列举了中国的一些名人事例,从反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合】

初中议论文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 教学目标:1、清楚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及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2、能够用固定的套话分析出某段落在文章当中的作用。 3、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语言风格能知晓。 教学重点: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及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2、分析出某段落在文章当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区别论题与论点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议论文答题技巧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 3、(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训练教案 敢为天下先

话题作文“出头”评讲训练 【题目设计】阅读下面的几句话,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1)俗语说:“出头的椽子先烂。”(2)俗话说:“枪打出头鸟。”(3)敢 为天下先。请以“出头”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 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写出议论文④800字以上。 【训练目标】明确话题内涵,理顺逻辑关系。 【步骤设计】 一.明确话题概念内涵 概念:1.从困境中解脱。 2.谓出人头地。 3.犹出面。 4.谓超出其他。 5.谓货物畅销。 6.用在整数后,表示有零头 内涵: 讨论:下面表述,哪些完全符合题意?哪些部分符合?哪些不符合? ①挑战自我,超越自我②勇于创新,敢于尝试,③藏锋露芒,内敛外现 ④勇夺第一,不甘人后⑤逞强逞能,狂妄自大⑥亮出自我,秀出自己 ⑦走出低谷自我拯救 为什么要出头?(分析出至少三个原因) 为什么不出头?(分析出至少三个原因) 不出头会怎样? 低调做人,低调做事,坐稳奴隶,助长奴性默默无闻,平庸平凡 正义缺失,道德下岗血性不再,豪放走失自谦自制,自我压抑 助长邪气,害人害己 二.理顺逻辑关系 举例: 敢为人先,使你勇于探索 敢为人先,使你善于创造 敢为人先,使你崭露头角

训练:使用点例写一组排比句论证上述分论点。 要求:(1)理清内部逻辑关系(2)既可以攻其一点也可面面俱到 三、名言化用训练: 法国富翁巴拉昂说,“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缺乏成为富人的野心” 我说。 一位伟人说过,人总得有一点精神。 套用一下也可以说, 。 分析段赏析:人们一直把唯独我尊视为一个人狂妄的象征,人们常常把枪口瞄准那些展翅飞翔的“出头鸟”;我们经常生怕自己强壮一些之后被众人的眼光屠杀,我们经常由于说出自己的话语而被众人的唾液淹没;于是,一切在波澜不惊中稳如泰山,一切在心照不宣中互不侵犯,于是中国人就成了世界上最整齐的第三纵队,随着别人的脚步,大踏步地永做一个忠贞不渝地跟随者,一路前行! 四、素材积累: 1.要出头,先埋头,一鸣惊人,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占人说:“唯有埋头,乃能出头。”种子只有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发芽滋长,才能成长为一株出类拔萃的参天大树,否则它将止于是一粒干瘪的种子。 2.出头,也就是锋芒毕露。苏东坡一生豪放不羁,才华横溢,却屡遭磨难,不仅官场受挫,险遭杀身之祸,就是在文化圈里,也是非议四起,竞相攻讦。何以如此,其弟苏辙一语道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的确,正因为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磣,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余秋雨《山居笔记》)苏东坡,一个锋芒太露的牺牲品!锋芒,既然使那么多人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于是就有“聪明人”去研究怎样才能远离锋芒如何明哲保身。答曰:去锋,也就是不争不辩,尤怨无怒,玲珑圆滑,与世无争,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自保之术。可是,我们再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人人都这样唯唯诺诺,窝窝囊囊,遇事不敢出头,做事害怕承担责任,社会还怎么前进?倘若,中国历史上少了韩信的十面埋伏.少了岳飞的怒发冲冠,少了李自的笑傲江湖,少了苏轼的大江东去,这历史不是也太郁闷太无趣太乏味了吗。 3.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平均的制约。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弊端是平均主义思想。“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成为童叟皆知的誓世之言。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一种追求“平均”,嫉妒“冒尖”的社会心理。 西方人的心理是把妒嫉作为一种动力,作为竞争的动力,是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战胜对方从而满足妒嫉。而一些中国人的心理则是把妒嫉作为妒嫉,作为刻骨的仇恨,是要想千方百计地来毁灭对方,使对方与自己一样,甚至更惨。这种中国

高考语文议论文万能写作模板 精华版

2018高考语文·议论文万能写作模板--精华版 编制:高三语文组 该模板写作方法如下: 1、题目的写法。题目一定要反映出文章的体裁,切不可起一些类似散文或者记叙文的题目。一般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指明文章论述范围,比如《论友爱》、《谈理想》、《说勇气》等等;第二种题目就是论点,这种写法很特别也很醒目,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很好,读到下文会给阅卷人一种紧扣题目的大局感,比如《团结就是力量》、《重理轻文可以休矣》等等。 2、开头第一段的写法。如果是给材料议论文,则该段必须将材料压缩到60%左右,以此提醒阅卷人考生具备概括材料的语文能力,此项分数可以得到。如果是话题作文,则可随便谈论一些与下文论点有关的现象或者事实,不宜超过80字。此段结尾可以用一句设问(论点作为回答)引出下一段论点。 3、第二段为论点段。论点必须独占一段!!这是本模板效果的核心!这是一个最简单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切记。多年的学生经验告诉我,凡是试图让阅卷人费力寻找论点甚至不惜让阅卷人顶着酷暑归纳论点的作文,绝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及格的话就算比较走运了。论点宁可不新颖也绝对不要有争议,更不能出现立场上的错误,否则将变成零分作文,实在没有高水平的认识,可以选用大众化但绝对没有错误的论点——与报纸上的新闻论调一致是个可以遵循的简单原则。一败涂地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为了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而写出了一些引起争议甚至极端到错误的论点,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4、第三至第五段,为分论点论述。这三段每段开头均为一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平行扩展关系,比如一篇谈论尊老爱幼的文章,分论点可以是1)我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2)当今社会依然提倡尊老爱幼。3)世界各国都把尊老爱幼当作一种道德准则。这三个分论点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论述了论点,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另一种关系是递进关系,同样以尊老爱幼举例,递进的分论点可以是1)尊老爱幼是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体现。2)尊老爱幼是社会风气好坏的体现。3)尊老爱幼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否的体现。这种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依照从个人到社会再到人类的层次递进,体现了逻辑的准确与思路的清晰,给人一种高水平认识的感觉。强烈推荐在高考中使用递进方式设置分论点,效果好,得分高。分论点的句式最好使用统一的句式,比如排比。 每段的分论点写完后,就进入使用论据进行论证的阶段。论证方法按照学校的教学所教,无非有事实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几种。我们可以写一些事例作为事实论证,引用相关的名人名言作为引用论证。但是这不能算是高水平的论证,每段论证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论述,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你的论证将被认为是堆砌事例和名言而毫无说服力,事实证明,自己的论述越多的文章,分数往往也越高。但是以现在中学生众所周知的贫乏的课外知识和思考能力,自己的论述从哪里来?这里有个不诚实但有效的办法,我们可以多多背诵一些名人名言——这一点显然不难办到——然后去掉说话人,把名人的论述当成自己的论述,不但有话说而且效果很好。同时,一旦我们在某个论点上没有名言可以引用,我们也可以自己说上一句,然后冠上名人的头衔就成了名言,不过一定要说的有哲理性,不要被别人看出破绽,事实论据也可如法炮制。但是此种方法不可多用,用于救急尚可,频繁使用定会漏洞百出。用时一定要使用生僻的名言与事例,切不可乱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资料。比如万不可说“天才是99%的汗水+1%的灵感”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否则不但贻笑大方,分数也会大打折扣。高水平的同学可以尝试使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等等,生动形象,效果往往很好。注意,这三段的字数要保持大体一致,不可有的段过多有的段过少。有字数要求的作文主要靠这三段凑够字数,按800字的要求,这三段最少也要占到500字,也就是文学上常说的“猪肚”。 5、第六段是所谓辩证段。这一段主要是为了体现考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不必过多,几十字即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比如论点如果是“人必须学会自信”,那么有人也许会抬杠说自负也是自信,所以这一段必须指出,我们要自信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将自信和自负混为一谈,这样一说,文章就显得严密,给阅卷人的印象很好。 6、第七段要联系生活现实。可以指出论点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更可以联系时事,给人一种眼界开阔关心国家大事的感觉。比如还是谈自信,这一段就可以写自信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学习与交往中的意义,而且还可以联系神州五号成功发射,正是由于我们中华民族充满自信,才在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上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此段也不宜过多,几十字足够。 7、最后一段可以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或者号召。比如:让我们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吧!千万不要多写,一句足矣。 至此,一篇规范上乘的经典议论文就算写好了。同学们平时需要做的有三点:一是多多记诵名人名言与伟人事迹,记得越多考场上应对能力越强;二是提高驾御语言的能力,少写乃至不写错字,考场作文严禁涂改(卷面也有不少分),作文格式一定要正确,我竟然见过没有题目的作文,结果被白白扣掉五分,痛心之余,深感莫名其妙,但愿不再有人犯此类低级错误;三是提高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当然这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实乃经年累月之力,这一点上的差距,也就是为什么按相同模板写出的作文,

议论文写作指导教案

议论文写作指导教案 一、写作训练目标: (一)明确议论文的写作三要素; (二)了解论点出现的方式; (三)熟悉议论文常见模式的写法; (四)进行考场作文升格训练。 二、指导过程: (一)导入 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有理有据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这“序”就是结构。(二)让学生说说议论文开头的几种形式,教师归纳如下: 1、直入式。即开门见山地亮出文章的观点。 2、引言式。一种是直接引用名言警句开头,并把它当作中心论点提出来。 3、引述式。从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现象渐渐地引出论点。 4、对比式。即将生活中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在对比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5、比喻式。即用比喻句巧妙地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6、设问式。即通过自问自答,引入议论或引出中心论点。 说说看:巩固复习《点拨》中的议论文,并说说每篇文章各用了那种形式引出论点: 各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三)本论部分常见结构模式:启感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议论文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论证上,论证材料的丰富性、充实性是议论严密性与典型性的可靠保证。为将事理说清楚,我们力求从多方位收罗相关材料,即论据。这里除了要区分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外,论据之间的互为关联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论据之间可以形成并列、递进、对照等关系。 1、并列式。 例①:以“说‘思’”为题作文,可以作如下构思: 论点:要养成多思的习惯。 论证:多思有助于激起作家的创作灵感。(并列分论点一) 多思有助于引导科学家向真理靠拢。(并列分论点二) 多思有助于决策者减少失误。(并列分论点三) 2、递进式 例:还以“说‘思’”为题作文,可以作如下构思: 论点:要养成多思的习惯。 论证:“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 “勤思”的重要性。(为什么?) 如何培养“勤思”习惯。(怎么样?) 3、对照式

高二议论文写作指导教案

高二议论文写作指导教案:《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一、写作目标 1、了解议论文结构的横向模式。 2、进行横向发散性思维训练,学会灵活运用横向模式展开议论。 3、培养对议论文写作中思维品质的认识,提高认真组织文章的学习品质,养成作文前编写议论文提纲的习惯。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写法指导 (一)议论文横向并列式结构的基本特征 议论文有一些基本结构形式,如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总分式等。其中并列式是典型的横向模式,即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能够对一个总论点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二)横向并列式结构的优点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横向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横向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可以说,横向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使用横向并列式结构要注意的几点 第一,要考虑分论点的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 第二,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作中心句。 第三,要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第四,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能交叉包容。 (四)横向并列式结构运用举例 例如: 1、《说“思”》: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 分论点:(从“思考”的作用角度设置) (1)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2)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二) (3)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三) 2、《谈意气》 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 分论点:(从意气的作用角度设置) (1)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情感) (2)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行动) (3)人有意气,就摧不垮,压不倒(意志)

高三议论文写作段落训练之“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展开论述”研学案

高三议论文写作段落训练之“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展开论述”研学案用“思辨”托起“作文”的旭日借“思辨”飞向“高分”的天空 姓名:班别:学号: 研学目标: 掌握运用“辩证思维”围绕作文论点展开论述的方法。 研学过程: 一、定向自学——学习方法 高中政治课本必修课本《生活与哲学》,要求我们“用辩证的思维方法看问题”,你同意这句话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你的生活中的事例分析一下。 二、合作学习——理解方法 【禺山高中高三第三次段考】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节奏变得越来越快,“速成”“速递”“快餐”“快车”等等比比皆是。日前,更有报道称广州人的步速之快为世界第四。求“快”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与此相反,大洋彼岸的一位学者教授曾提出了一个语重心长的口号:比慢。这个口号颇值得玩味,“慢”是否意味着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不要好高骛远?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在下面作文题目中,你认为审题恰当的是哪些?答: ①慢生活过得更踏实②慢,更能领悟生活③慢,让我们收获更多 ④我们更应该求快⑤从点滴做起⑥生活节奏应该更快 2、请阅读下面两篇高分作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号文】 慢比快更优 ①材料中阐述了我们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现状,这让我们社会的到日新月异的变化,相反,大洋彼岸一位学者提出了:比慢。对于快与慢各有不同看法。在我看来,慢比快更优。 ②慢意味着什么?慢的意思是做事踏踏实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那是因为他们把慢理解为做事慢,把快理解为高速发展,我认为当今社会背景,慢比快更优。 ③首先,慢能提高质量,快更多是追求数量,慢能使作品变成精品。曹雪芹闭门长达十年,写出了影响空前的作品《红楼梦》;因拍《海角七号》扬名的台湾导演魏德圣历时十二年,拍出堪称其代表作的史诗大片《赛德克·巴莱》;李安在《卧虎藏龙》获奖后,花了十年磨一剑,拍出了《少年派》,勇夺小金人。这些人的成功,都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如果他们不是从脚踏实地做起,若他们只是一心求快,他们还会成功吗? ④其次,慢能使基础更牢固,使社会稳定发展。中共中央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计划五年内中国的发展方向,从改革开放起到今天,中国发展越来快,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都是政府在背后的慢建设而引导的成功。假若我们政府一味地追求快,追求高速,“五年内超英,十年内赶美”,那么中国就不会获得稳定的经济发展水平。 ⑤当然,我们提倡慢,是不是就意味着“快”完全不好呢?当然不是,古语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白驹过隙,能与时间竞赛者多有成就。古有英国工业发展快速的成功,今有世界科技一日千里之成果。只是,当今中国发展的社会状态更适合慢的方式。因为,若我们只是一心求快,可能出现揠苗助长的问题,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到在若干年后的“雾都”伦敦。因此,相比快,慢更能注重质量,更能关注长远利益。所以权衡过后,当今社会还是慢下来吧。 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的锋利,梅花的香气,都不是一朝一夕得到的,都是经过漫长的磨练而得到的。所以,为了长远的利益,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慢是更优的方式。我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品味“慢”的好处,从“慢”做起。 【2号文】 放慢你的脚步,路上的风景会更美 ①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速成”、“速递”、“快餐”、“快车”等等比比皆是,而日前,有报道称广州人的步速之快为世界第四。果然,求“快”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尽管如此,我们应该放慢脚步,因为,你不知道,在你加快脚步的同时,你错过了什么风景。所以,我认为,放慢你的脚步,路上的风景会更美。 ②首先,放慢你的脚步,你会拥有更多的生活乐趣。人们过于追求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方

初中议论文阅读理解教案

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

第二部分:拓展延伸,启迪发散思维 “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 ①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 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明

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 ③其实,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 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 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 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 的书。如 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 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束之 高阁。 ④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 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 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 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 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贝傢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 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 ⑤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从“此身此时此地” 开始 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第①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2分)3?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4?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 有才不能任性 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这一回跌了个大跟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被告停止对《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被告共计赔偿五百万元。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句流行语:“有钱也不能任性。”这句话 已成为大家基本共识,那么“有才”能不能任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于正的马失前蹄就是最好例证。“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就像跳高,正常时可以上下翻飞,摘金拿银,失衡时则会摔得很重。所以,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否则,有才不用是暴殄天物,用才来做坏事就会增加破坏力。而现实生 活中,有才的人一般都是有个性的,或桀骜不驯,或恃才傲物……这其实就是任性的意思。 古往今来,那些吃亏的才子,追根究底,多多少少都与任性有关。西晋才子嵇康,广闻博识,多才多艺,却豪放不羁,目中无人,当朝大臣钟会慕名前来拜访,他爱答不理,连起身招呼都不打,只顾自

议论文写作提炼中心论点专题训练教案(整理精校版)

议论文写作提炼中心论点专题训练教案 作文辅导 1005 1611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2、学习提炼中心论点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提炼中心论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一、了解议论文 1、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2、议论文的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 二、专题指导之提炼中心论点 (一)了解论点 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1、中心论点: 是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确定论点以及怎样引出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 2、分论点: 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 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二)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要求 1、正确:写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真理、明辨是非、分清正误、区别美丑,所以,思想观点正确是首要的。 2、鲜明:在文中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毫不含糊的说出自己的见解,使一目了然,明确理解。 3、严密:论点的表达必须周密严谨,无懈可击,不给持有异议的人以可乘之机。 4、集中:在一篇议论文中,只能提出一个中心论点,全篇文章始终围绕一个论点展开论述,把道理说深说透,解决问题。 5、深刻:文中提出的论点,应该是对于事物的新鲜、独到的见解、能够深入的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一般化的老生长谈。 6、新颖:对同一事件或事物,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与看法,要能发掘其中最新、最有特色的内涵;要能挖掘出问题中隐含的更新、更有现实意义的观点。 (三)议论文提炼论点的入口及注意事项: 入口:1、谈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2、谈对陈旧观念的不同看法;3、谈对历史典故的偏颇评说。 当然,以上三个方面不能孤立起来,很多时候是综合运用的,只有将这三个方面联系起来,才能提炼出好的论点。还应注意,在提炼论点时,要运用辩证的观点,抓住事物的本质,选准一个角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有从大处着眼,才能高瞻远瞩,体现时代精神;只有从小处着手,才能以小见大,言之有理。 注意事项:1、抓主要信息;2、角度多元化;3、立意要新颖;4、语言要简洁。 例1、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不脱离材料内容,提炼出一个合适的观点。 1、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冰心《谈生命》)

议论文结构学案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学案 一、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主要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二、议论文写作策略——搭屋建梁,从框架结构开始: (一)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 结构完整引、议、联、结四步构成。 论点分解一般分解为两个分论点 论据典型分正反、古今、中外举例 例后分析例当在分论点之后,例后必析 可做正反假设分析,以反问收束 联系现实强调论点的实际意义 例文1: 近墨者未必黑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这话也未必,从历史进行的角度来看,今天我们可以大胆地说:“近墨者未必黑”。(提出观点) “近墨者黑”,是说和一些坏的、消极腐朽的人或事物长期在一起,耳濡目染,难免会受到侵蚀和破坏。这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一刀切,一味地强调环境决定论,就难免失之偏颇,因而这里我就谈谈“近墨者未必黑”。(一分为二地对观点进行阐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陶渊明,大家是顶熟悉的了,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场腐朽,民怨载道的封建社会里,陶渊明能自守清节、出而不染,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未参加革命之前,也是“军阀”出身,但他也能入能出,不忘高风亮节,而始终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不息,亦为当世万流景仰。由此可见,近墨者完全可以不黑甚而至于更红。(举例并分析) 当然,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近墨者不黑”,能够凛然自洁者须有特殊的机能方可。(第一层)首先,自身要有很强的“免疫力”,只有自己具有一定水准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自己心中装着一轮永不褪色的太阳,你才不会被暂时的迷雾所吞噬,你才不会被腐朽“演变”过去,否则,你很容易成为墨的“俘虏”。(第二层)其次,还要能听那些逆耳的忠言,乐于向周围经验丰富的同志请教,这样你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及时地清理沾染上的点滴黑墨。只有这样,你才能保持一个堂堂正正的“我”。 时代的车轮已经划到第九十圈新时代的青年当有近墨不黑的勇气,拥有近墨能红的“机能”,如果我们都能像苏宁那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我们必能拥有一个鲜红的未来。(联系现实) 我们相信,近墨者可以不黑!(再次提出观点) 请根据()内提示,列出上文详细提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