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加重现象的分析

合集下载

9例表现为基底节区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诊治体会

9例表现为基底节区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诊治体会

脑 的任何 部位 , 6 %以上分布于 大脑 皮质 , 而 0 外侧裂 区 A M V
约 占幕 上 病 灶 的 8 , % 累及 深 部 结 构 如 纹 状 体 、 囊 、 脑 区 内 丘
1女性 5 , 龄 4 ~ 3岁 , 均 6 例 年 57 平 2岁 , 有 6例 2至 1 6年的高血压病史 , 例有慢性头痛史 , 2 均无癫痫史 。
例, 按多 田公式估计 血肿量 5 l0 l平 均 7 ml血肿形 态 5 1m , 5 , 为类 肾形 、 团块状及 不规 则形 , 破入脑室 3 , 见其 他 占位 例 未
病 变 或 钙 化影 。 1 治 疗 情 况 - 4
9例病例均行手 术治疗 , 中入院后 即行手术治疗 7 , 其 例 保守治疗 1h和 3 h后病情恶化而 中转手 术治疗各 l , 7 9 例 行
预后 。
1 临 床 资 料
脑 出血是常 见病 、 多发病 , 占全部脑 血管病 的 2 ~ 0 0 3 %, 其常见病 因为高血压 、 动脉瘤 和动静脉 畸形等 。
A M 是脑血 管发 育异常 所致 畸形 中最常 见 的一种 , V 占 9 %以 上 , 病 的 高 峰 年 龄 是 2 ~ 9岁 , 均 2 0 发 03 平 5岁 , 发 生 于 可
如 年 龄 、 血压 史 、 痫 及 头 痛 史 、 高 癫 出血 部 位 等 均 难 以 做 为 判 断依据 , 常 C 通 T扫描 A M 所 形 成 的 脑 内 血 肿 的 形 态 和 病 理 V 演 变 与 高 血 压 或 其 他 原 因所 致 的 脑 内血 肿 相 似 , 如 在 周 围 但
13 影 像 学 表 现 - 所有病 例头 C T示 基 底 节 区脑 出 血 ,左 侧 5 ,右 侧 4 例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 2 ] 江基尧 , 朱诚主编.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 指南 [ M] . 上海 : 第 二军
医 大学 出 版社 , 2 0 0 3 : 2 0 2 - 2 0 7 .
[ 3 ] 格 罗斯曼 主编 , 王 任直译. 神 经外科 学 [ M] . 第二 版. 北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社 , 2 0 0 2 : 1 3 9 - 1 4 0 .
临 床神经外科 杂志 2 0 1 3 年第 1 O卷第 4 期
2 45
管及钛 网钛钉应在使用前打 开包装 , 减少在空 气 中的暴露 时 间。由于使用塑形钛网( 颞肌外 覆盖方式 ) 及钛钉 , 术 中分离 皮瓣方便 , 不容易损伤脑 组织 , 减少 出血 , 避 免了血性 脑脊液 造成 的堵管以及脑脊液外漏 导致 的皮瓣 下积液 , 并且 大大缩 短颅骨修补手术时间 , 减少 了感染 机会 。选取 中压分 流管在 多数情况下 , 就可 以取得 良好的效果 , 但普通 管毕竟不 良并发 症发生率高 ,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 , 体外可调压抗 菌抗虹吸分流 管可能是最理想的选 择。塑形钛 网颅骨修补的不 良并发症相 对较少 , 预防重点在于初次开颅时应 当尽可能修补 硬脑膜 , 发 现脑积水后尽早行同期手术 , 条件不成 熟时应先 行反 复腰穿 或持续引流 , 防止脑膨出导致皮瓣变薄 , 分离 皮瓣 时应尽可能 保 留较厚 的皮瓣 , 防止 颅骨修补后 感染或 钛 网外 露。有报道 同期手术后出现硬膜外血肿 , 系分流过度所致 , 可根据术 中脑 室穿刺成功后测得的压力选择分 流 阀门, 有条件 者选择 可调 压分流管 , 术后一周取平 卧位等措施 。分流术 后感染 大多 为葡萄球菌 , 故围手术 期应 提高机体免疫力 , 选用 万古霉素预 防感染 J 。由于采用上述措施 , 1 5例患者无 一例发生 不 良并 发症 。2例植物生存 的患者 , 尽管术后 C T提示扩 大的脑室均 有不 同程度缩小 , 间质 水肿 均有所 好 转 , 肌 张力 增 高有所 改 善, 但意识障碍未改善 , 考虑系原发损伤较重 。 颅骨 修补和脑室一 腹腔分 流术同期进 行能够尽 早恢复 颅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带教体会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带教体会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出血主要发生于基底节区。

近几年,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率日趋增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其手术治疗量约占神经外科手术中50%以上[1]。

临床上手术方式较多,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利用显微镜行侧裂脑岛血肿清除术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消除血肿,并降低颅内压,从而改善病情。

但手术过程中操作复杂,属于神经外科教学中的重难点。

因此该文结合外科手术特点以及临床实践经验,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带教体会进行总结。

1解剖相关知识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指在高血压基础上,患者豆纹动脉微小动脉瘤破裂后产生的脑出血,其血肿位置主要位于外侧裂脑岛底部。

临床上应按照自然裂隙以及最短路径理念,选择经外侧裂脑岛入路效果最佳。

其中手术入路方式、外侧裂间静脉、皮层血管以及大脑中动脉分支均属于临床教学中难点[2]。

若牵连患者动脉系统受损,可能造成脑梗死;伤害静脉系统则可能影响静脉回流现象,从而提高颅内高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在带教过程中,应重点指导实习生观察外侧裂区具体解剖结构以及相邻组织关系,从而提高其对外侧裂区解剖结构的理解。

同时详细讲解手术操作中极易伤害患者的步骤,增强保护动静脉的思想观念,从而防止患者动静脉血管受到伤害[3]。

2显微镜使用随着医疗设备不断完善,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中。

早期实习生需要在实验室内花费较长时间学习显微镜技术,已成为神经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由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灶位置较深,部分患者的血肿与中线较为接近,仅通过肉眼无法顺利完成手术,效果DOI:10.16659/ki.1672-5654.2018.16.139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带教体会杨栩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州贵阳550002[摘要]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问题。

脑内精细操作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脑内精细操作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随着人 民生 活水 平 的不 断 提高 , 高血 压 已越 来 越 多地 具体如 下 : 5 例I 级, 1 1 例 Ⅱ级 , 4 例 Ⅲ级 , 3 例 Ⅳ级 , 1 例 v级 。
影 响着 中老年人群 , 并 且有逐渐年 轻化 的特 点 。脑 出血是高 3 讨 论 血压 病最严 重的并发 症 , 高血压性脑 出血最 常见 的部位是 基 高血压脑 出血是脑血管病 中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 的一种 底节区 , 出血 多位 于豆纹动脉 , 一般 由粟粒 样微 动脉瘤形 成 疾 患 …。根据 我 国流 行病 学调 查结果 显示 为脑 卒 中高发 国 后 破 裂所 致 。有 报 道高 血压 性脑 出血在 我 国的 年发 病率 为 家 。多 年来 , 我 国的非手术治疗 高血压脑 出血 的死 亡率 高达 5 0 / 1 0 0 0 0 ~ 8 0 / 1 0 0 0 0 , 目前仍有上升的趋势。在以前的保守治 5 0 %~ 7 0 %, 3 / 4或更 多 的成 活者 留下 了不 同程度 的残疾 , 手 疗 死亡 率高 达 5 0 %一 7 0 %, 开 颅手术 的死 亡率 为 2 5 %~ 3 0 % 术治疗仍然 是当前治疗高血压脑 出血 的重要手段 。手术 目的 的。作 者 回顾 性 分析 了 2 0 1 0年 1 月~ 2 0 1 2年 1 月 江 苏省 金 主要 在于清除血 肿 , 降低颅 内压 , 使受压 的神经元有 恢复 的 湖县 人 民医 院神 经外 科收 治的 2 6 例高血 压脑 出血 的临床 资 料, 总结 手术 方法 治疗 高血 压性脑 出血 的手 术要 点注 意点 , 术后处理 等重 点方 面的认识 , 现 报告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可能性 , 防止 和减少 出血 后的一 系列 继发性病 理变化 , 打破 危及 生命 的恶性 循环 J 。 目前神 经外 科 医师采用 的手 术方 法较多样 , 患者 的预后 也不尽相 同。基 底节 区是 高血压脑 出 血好发位 , 发病原 因是脑 内小动脉在 长期高血压刺激 发生慢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体会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体会

s e s d i e d, 6 c a s e s s t i l l i n a c o ma , 1 3 c a s e s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p a r t i a l l y r e c o v e r e d, 3 9 c a s e s r e c o v e r e d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 b u t wi t h h e mi p l e g i a, a n d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i t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p r o b l e m s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m e a s u r e s i n n u r s i n g o f h y p e r t e n s i v e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i n b a s a l g a n g l i a a f -
1 1 c a s e s s t i l l wi t h l a n g u a g e d i s o r d e r . Co n c l u s i o n Wi t h e f f e c t i v e me a s u r e s f o o b s e r v a t i o n f o t h e i l l n e s s a n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n u r s i n g, we c a n r e d u c e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 i m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f o p a t i e n t s a n d i n c r e a s e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s . Ke y wo r d s :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i n b a s a l g a n g l i a ; s u r g e r y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e u r o l o g i c a l S u r g e r y , T h e P r o v i n c i a l H o s p i t a l fA o n h u i , H e f e i 2 3 0 6 0 1 , C h i n a )

基底节区脑出血偏瘫患者自然康复过程中功能结局的分析

基底节区脑出血偏瘫患者自然康复过程中功能结局的分析

当代医学 2008年9月总第148期 C ont e m por a ry M e di c i ne,S pe t e m be r2008,Is s ue N o.148临床医学Cl in ic a l M ed i c i n e功能独立测量(FI M)是美国医学康复统一数据库(UD SM R)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广泛的临床验证,其信度和效度已得到确认[1,2]。

用FI M评侧脑出血后功能障碍者的康复情况,以了解出血部位影响其康复的研究,国内目前还鲜有报道。

1 材料与方法对**医院在2006年7月~2007年8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FI M测评,其中壳核和内囊出血(Pt)38例,丘脑出血(Th)12例,三部位均受累(P+T)10例。

既往无肢体功能障碍。

60例患者在病程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相同的常规治疗,在自然康复过程中测评三次,即入选时(入院48小时内)、病程1个月、病程3个月时,结果测评使用FI M评分,FI M分两大部分即运动与认知,共18项,运动13项,认知5项,每项7分,共126分。

统计分析结果数据以 ±s表示,统计方法主要为方差分析(统计量为F)和两两分析的S-N-K,以P值<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

2 结果2.1 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及出血量、住院天数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1。

2.2 三组于入选、病程1月、病程3月时FI M值的比较:三组在入选时及病程1个月时F I M值各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三次测评FI M认知分及其改变值中FI M认知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3个月时(P+T)组的FI M运动分改善优于另两组(P<0.05);病程3个月FI M改变值(P+T)组的运动分改善明显优于另两组(P<0.01),且FI M总分改善优于另两组(P<0.0l)。

急性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预后分析

急性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预后分析

出血 急性 期各项指标 , 能够判 断病情程度 , 可对 内科 治疗能否 存活及远期疗效进行初 步判 断。
【 关键词 】高血 压
CT 预 后
基底 节 区脑 出血
临床 症状
颅脑
2 . 1 根据患者不 同的临床症 状 、 意识状 态 , 进行病 例存 活 数、 死亡数的 比较 , 分析脑 出血 患者临床症 状及意识状态对 预
基层医学论坛 2 0 1 3年 7月第 l 7卷第 1 9期
表3 患者 出血量 血肿破入脑室与预后 的关 系
急性高血压基底节区脑 出血的预后分析
毕 宗勤
( 镇 巴县人 民医院, 陕西 镇 巴 7 2 3 6 0 0 )
【 摘要 】目的
后 。方 法
分析急性高血压基底 节区脑 出血患者的预
1 - 3 治疗
所有 病例均人 院后完善 常规检 查 , 吸氧 , 危重
对 1 5 8例 高 血 压 基 底 节 区脑 出血 患者 , 通 过 入 院 时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2 0 0 5年—2 O l O年我 院 1 5 8例急性 高血
2 . 2 根据患者入 院时 血压 、 瞳孔对 光反射 、 颈抵 抗情 况 , 进行病例存活数、 死亡数 的比较 , 分析不同体 征与预后 的关 系。
见表 2 。
表 2 患者临床体征与预后的关系
2 结 果
意识状 况 、 头痛 、 头晕 、 呕吐 、 瞳孔 大小及对 光反射 情况 , 颅 脑 C T对基底 节区 出血量 大小、 有无破入脑 室等指标 的观察 , 对预 后进行 分析 。 结果 急性高血压基底 节区脑 出血 患者 临床症状
观察脑 重、 血压 高、 瞳孔变化 大、 出血量 多者预后不 良。结论

手术治疗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手术治疗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R e n Ho n g b o ,Qi Ho n g h u i ,Ni u Gu o d o n g ,L i u Bi n ,Do n g Yu ‘ ,Hu Z h i h e n g
( 1 .Ha n d a n C 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Ha n d a n 0 5 6 0 0 1,He b e i ,C h i n a ;2 .T h e F i r s t Ho s p i t a l o f Ha n d a n,Ha n d a n 0 5 6 0 0 1 ,He b e i , C h i n a )
[ 摘要 ] 目的 对 比分 析 3种 术 式 治 疗 重 型 基 底 节 区 高 血 压 脑 出血 ( H I C H) 的 疗效 , 探
讨 手 术 治 疗 策 略 。方 法
2 7 0例 重型 基 底 节 区 H I C H 患 者 分 为 大骨 瓣 开 颅 血 肿 清 除 术 组 l 2 0
i n t r a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 H I C H)i n b a s a l g a n g l i a r e g i o n , a n d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o p t i m a l s u r g i c a l t h e r a p y s u i t a b l e f o r t h i s d i s e a s e .
・ 3 6 3・
手 术 治 疗 重 型 基 底 节 区 高 血 压 脑 出血 疗 效 观 察
张 山 , 要 跟 东‘ , 任 洪波 ’ , 祁 红辉 , 牛 国栋 , 刘 斌 , 董 雨‘ , 胡 志恒 。 ( 1 .河北 省邯 郸 市 中心 医 院 , 河北 邯郸 0 5 6 0 0 1 ; 2 .河 北省邯 郸 市 第一 医 院 , 河北 邯 郸 0 5 6 0 0 2 )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作者:余光菊谭华儒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13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并发症种类与术后治疗、护理对策。

共有67例病人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并发症:感染25例,再次出血11例,中枢性高热13例,高血糖症5例,脑水肿8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

部分病人合并多种并发症。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如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防止各种并发症相互叠加而加重病情。

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死亡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256-02高血压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占1/3,但其死亡率却占脑血管疾病的首位 [1]。

其发病突然,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

积极有效的治疗及防治术后并发症是促进病人最大程度康复的关键。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感染、再出血、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脑水肿、高血糖症及压疮等。

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138例高血压脑出血接受手术治疗,其中67例病人术后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并发症,但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发生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病案室,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我院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138例,其中男 83例,女55例;病例中年龄最小47岁,最大77岁,平均60.78岁;体重53 kg~72 kg,平均67 kg;出血30 ml以下35例,30 ml~80 ml 83例,80 ml以上20例。

138例脑出血病人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103例,破入脑室35例,其中有26例术前出现了脑疝,按GCS评分标准:3分~5分86例,6分~9分23例,10分~15分29例。

30例病人出血量小于30mL 或一般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行脑室穿刺引流术或血肿腔穿刺引流术,其余均经开颅手术,手术时间在出血后24 h内。

特殊类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特殊类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特殊类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摘要]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其预后。

方法分析总结2008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5例双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和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伴对侧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7例入院时脑出血意识分级均为4级;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评定:ⅲ级(生活部分自理)2例,ⅳ级(卧床但有意识)2例,ⅴ级(植物生存)2例;1例住院治疗后3个月自动出院。

结论根据特殊类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类型、部位以及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基底节部位的脑出血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或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以保全患者尚未缺失的神经功能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中图分类号] r74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4-188-03双侧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和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同时伴有对侧脑梗死临床上较少见,属特殊类型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上,双侧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是同时发病,也可以是两侧基底节区先后发生高血压脑出血,一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伴对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发病情况也是一样。

通过系列头颅ct 或mr检查,特殊类型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这类脑血管疾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重要神经结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甚至危及生命。

本研究对2008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5例双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和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伴对侧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这种特殊类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55~71岁,中位年龄62岁;患者均有明确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史,除常规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其中5例患者有长期(3年以上)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控制血液黏稠度的病史。

脑出血后遗症护理问题及措施

脑出血后遗症护理问题及措施

脑出血后遗症护理问题及措施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后遗症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后遗症的护理是一项长期、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以下将深入探讨脑出血后遗症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护理问题1.肢体功能障碍:脑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无力、偏瘫或全瘫等状况,严重影响其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2.语言和吞咽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失语、构音障碍或吞咽困难,导致沟通困难和进食问题。

3.认知和情感障碍:脑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问题,影响其认知功能和情感稳定。

4.二次中风风险:脑出血患者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皮肤问题:由于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患者容易出现压疮、皮肤感染等问题。

6.心理问题:脑出血后遗症可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二、护理措施1.肢体功能康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以逐步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2.语言和吞咽治疗:通过语言治疗和吞咽治疗,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语言和吞咽功能,提高沟通和生活自理能力。

3.认知和情感支持:提供认知训练和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稳定情绪,增强自信心。

4.二次中风预防: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降低二次中风的风险。

5.皮肤护理: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和皮肤感染的发生。

6.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倾听患者的诉求,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7.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脑出血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8.家庭和社会支持:鼓励家属和社会力量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作者:郭万亮徐步轩曾祥武戎聪学佘建虎赵典范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两种不同方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在2019 年6 月到2020 年8 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抽取60 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

对照组给予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和预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神经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低、血肿清除率和整体治疗有效率更高;且治疗后出现肺炎、出血、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显微手术;神经内镜手术;效果;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4-0084-02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

患者血压长期居高不下,容易发生脑出血、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其中以高血压伴小动脉病变发作,血压骤然升高使得动脉破裂导致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最为常见,达40 %左右,往往发病比较急、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需要及时开展手术清除坏死淤血组织。

临床大多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效果。

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患者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具有一定差异[1-2]。

为了进一步探究适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科学手术方式,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分析了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两种不同方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 年6 月到2020 年8 月到本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60 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在39~75(62.25±2.12)岁,高血压病程1~10(5.56±1.25)年,血肿量30~78(50.24±1.56)ml;实验组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在40~74(62.31±2.09)岁,高血压病程1~9(5.57±1.24)年,血肿量30~77(50.25±1.47)ml。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亡 。所有4 l 例 存活患者 均接受6 个月 的术后随访 ,随访结果 证实 ,患
1资料 与方法 1 . 1临床 资料 本次 医学 观察 以2 O I 1 年1 月至2 0 1 2 年1 2 月之 间我院收治 的4 8 例 高 血压基 底节区脑 出血 患者为观察对象 ,男性2 8 例 ,女性2 O 例 ,患者 年 龄 在4 5 ~7 5 岁不等 ,平均年 龄为 ( 6 2 . 5 - t - 2 1 . 3 )岁 。其 中 ,1 0 例 患者
8 例患 者双侧锥 体束为 阳性 ,3 4 例一侧 锥体束 为炎性 ,4 1 例一 侧 肢体偏瘫 ,4 例双侧 瞳 L 散大 ,8 例 单侧瞳孔散大。
1 . 3 方法
血肿来 缓解脑组织压力 ,沿 大脑 自然间隙将侧裂分离 到岛叶处 ,于 岛
叶皮层无 血管部位 ,将皮层 电灼 切开 l ~2 c m 后 进入血 肿腔 ,彻底 清 除脑 组织损伤较小患者 的颅 内血肿 ,改善创伤后脑 水肿症状 。手术 过 程 中的出血点一般位于 血肿 前部 ,其主要原 因在 于豆纹动脉 出血 ,而
者G O S 评分 :1 例死亡 ,1 例植 物生存 ,1 3 例重残 ,l 4 例 中残 ,1 2 例恢
复 良好。 3讨 论
有 糖尿病 史,3 6 例患者有高血压病 史。患者术前格拉斯 哥 ( G C S )评
分结果为 :3 1 1  ̄ J 6 ~8 分 ,1 2 例9 ~1 2 分 ,5 例1 3 份 以上 ;意识状态情况 为 :2 2 例 昏迷 ,1 O 例浅 昏迷 ,1 2 例神志朦胧 ,4 例神志清醒 。 1 2临床表现 以多 田公式 为标 准计算 的术 前出血量为 :5 1 Y  ̄ J 在8 0 m L 以上 ,1 8 f  ̄ t l 在5 1 ~8 0 mL 之间 ,2 5 例在 3 0 ~5 0 m L 之间 。出血部 位头颅 C T 扫描结果 证实 :1 2 例出血破人脑室 ,2 7 例 位于基底节 区右侧 ,2 1 例位于基底节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刘利君张东王根兆(汾西矿务局总医院,山西介休032000)【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疗效的因素。

方法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7例,对不同部位的出血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结果钻颅血肿碎吸5例,死亡3例;血肿钻孔引流44例,死亡11例;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11例,死亡2例。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及预后不仅受手术时间的影响,而且受入院时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因素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7例,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7例,女20例,年龄33岁~83岁,平均年龄52.8岁,其中33岁~45岁8例,死亡1例;45岁~ 60岁35例,死亡9例;60岁~70岁18例;死亡6例;70岁以上16例,死亡4例。

全部病例均有原发性高血压。

1.2病史有糖尿病史或入院时血糖升高者24例,心电图检查有S T段、T波改变或左心室肥厚23例,入院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2例,脑梗死27例。

1.3临床表现发病后头痛38例,呕吐14例,小便失禁21例,偏瘫59例,一侧瞳孔散大29例。

意识状况:清醒或嗜睡27例,浅昏迷7例,中度昏迷31例,深昏迷12例。

格拉斯哥评分法(GLS):≤7分51例,死亡16例;>7分26例,死亡4例。

1.4出血量及血肿部位CT检查结果:<30ml11例; 30~50ml47例,死亡7例;50~70ml10例,死亡3例;>70ml 9例,死亡6例。

其中基底节区、内囊出血54例;皮质(壳核、外囊及皮质下出血)10例;脑室内出血13例。

1.5手术时机发病后12h内手术37例,死亡9例; 12h~48h手术6例,死亡5例,占80%;超过48h手术6例,死亡2例。

1.6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钻颅血肿碎吸5例,死亡3例;血肿钻孔引流44例,死亡11例;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11例,死亡2例。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中 图分 类号 : R 4 .4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6 1 (0 2 0 733 0 7— 6 l 2 1 ) 7—0 l 0 D I1 .9 9 JIS .0 7—6 1 .0 2 0 .1 5 4— 4 O :0 3 6 / .S N 10 6 12 1 .7 00
Ana y i f pr g ss r l t d a t s i s gc a tc s f r hyp r e s v s lga la he o r g l sso o no i ea e f c or n ur ialpr c e o i e t n i e ba a ng i m r ha e
01 49; 北 京 1 1
( 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神经外
通讯 作 者 , — a :ibnl 16 cm) E m i x ig @ 2 .o l n v
摘要 :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 区脑 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 因素及其意义 。 方法
对8 0例高血压 基底节 区脑 出血手术
患者进行 回顾性分 析 , 并分析各I 临床指标与预后 的关系 。患者预后 以随访 6个月时 G S评分评 定 : —2分 为预后不 良, O 1 3—5
分为预后较好 。 结果 患者预后较好 4 3例 , 后 不 良 3 预 7例 。单 因 素 分 析 示 : C G S评 分 、 内血 肿 量 、 疝 、 出 血 破 人 脑 脑 脑 脑
为影响预后 的独立相关 因素 。 结论
高血压基底节 区脑 出血手术预后相关 因素主要有脑疝 、 术前 G S评分 , C 了解 这些 因素
有助 于临床 医生做 出合理 的治疗决策 。
关键 词 : 高 血 压 基 底 节 区脑 出血 ; 外科 手 术 ; 预 后 相 关 因 素

常见脑出血部位辨识,建议收藏

常见脑出血部位辨识,建议收藏

常见脑出血部位辨识,建议收藏常见脑出血部位:(1)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

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

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

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上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

外侧(壳核)或内侧(丘脑)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出现血性CSF(脑脊液),直接穿破皮质者不常见。

①壳核出血(putamen hemorrhage):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等。

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

内囊外型出血1.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类型2.多由外侧豆纹动脉破裂引起3.内囊三偏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及偏瘫)+失语②丘脑出血(thalamic hemorrhage):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由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

丘脑出血特点是:上下肢瘫痪较均等,深感觉(浅感觉:痛、温、触觉。

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和实体觉等)障碍较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视鼻尖(落日征);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出血波及丘脑下部或破入第三脑室则昏迷加深,瞳孔缩小,出现去皮质强直(无意识的睁眼闭眼,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等;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见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如出血量大使壳核和丘脑均受累,难以区分出血起始部位,称为基底核区出血。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疗效观察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疗效观察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3-06-24T15:37:02.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陈运江[导读] 而出血本身及其产物对脑干和下丘脑没有直接损害,但是血性脑脊液可引起脑血管痉挛,预后难以估计。

陈运江 (河南省安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安阳 455133)【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135-02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工作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危害极大,致死率、致残率极高。

我科从2004年9月-2012年8月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126例均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例患者男性86例,女性40例;年龄13岁~86岁,平均52岁;病因分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84例,脑血管畸形20例,脑动脉瘤14例,烟雾病8例。

1.1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多以突发头痛、呕吐、肢体功能障碍、言语不利发病,病情进展迅速,较短时间出现意识障碍。

入院时以GC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GCS评分11~15分64例,GCS评分7~10分48例,GCS评分3~6分14例。

1.2影像学检查126例患者均经急诊头颅CT确诊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内出血量按多田式公式计算为5~65ml,平均32ml,出血部位为丘脑出血56例,外囊出血18例,脑室内出血26例,颞叶出血16例,其中破入一侧脑室39例,双侧脑室56例,合并第三、四脑室31例。

1.3 病例选择标准76例患者为脑内出血约30ml以上并破入脑室,采用小骨窗开颅联合脑室外引流术并术后辅以尿激酶溶解治疗;术后根据复查颅脑螺旋CT,必要时采取腰大池持续引流及腰椎穿刺治疗。

1.4手术方法1.4.1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联合脑室外引流术全麻达成后在耳屏上1~2cm做一长约6cm 的弧形切口,于耳廓上方做一大小约3x3cm 的小骨窗,在颞中回切开皮质层,直达血肿。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3 1 .
患者的运动功能 , 结 果 可 以看 出 观 察 组 患 者 的 AOF AS评 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 , 潘 毓 健 等 ” 通过对 3 0 2 例 脑 卒 中 患 者 的 随 机对照实验 , 也报道 P NF康 复 组 患 者 运 动 功 能 、 平衡 功能 、 功 能 独 立 性 方 面 明显 高 于一 般 康 复 训 练 方 法 , 均 说 明本 体 感 觉 强 化 训 练 有 助 于 患者 踝 关 节 功 能 和 运 动 功 能 的恢 复 。
r 1 1 ] C z e r n u s z e n k o A, C z l o n k o ws k a A.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f a i l s i n s t —
r o k e p a t i e n t s d u r i n g i n p a t i e n t r e h a b | 1 i t a t i o n [ J ]. C l i n i c a l R e -
[ 1 O ] 罗艳 , 曹铁 流 , 丁渊, 等. P r o — k i n平 衡 功 能 训 练 仪 对 脑 卒 中 患 者 平衡 功 能 的 改 善作 用 [ 刀 .中 国 老 年学 杂 志 , 2 0 1 1 , 3 1 ( 2 4 ) : 4
9 0 9 — 4 9 1 0 .
n a l o f t h e Ne u r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2 0 0 9 , 2 8 7 ( I / 2 ) : 8 9 — 9 3 .
Ne u r o s c i e nc e, 2 0 09, 1 6 4 ( 4 ): 1 8 7 6 - 1 8 86 .

偏瘫案例分析报告

偏瘫案例分析报告

偏瘫案例分析报告近日,我们接到了一位56岁男性患者的偏瘫案例,该患者在一次车祸中受伤,导致左侧身体部分瘫痪。

通过对该患者的详细观察和评估,我们对其进行了偏瘫案例分析,旨在为该患者提供最佳的康复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家属的描述和我们的观察,该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左侧身体功能障碍。

他的左臂和左腿无力,行走时有明显的跛行,且不能自如地控制左半身肌肉。

患者还表现出语言障碍,以及对感觉刺激和空间定向感的损害。

通过CT和MRI检查,我们发现该患者右侧大脑皮质和基底神经节受损,这是导致患者偏瘫的主要原因。

在脑卒中、脑损伤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一侧脑部受损会导致对侧身体部分的瘫痪。

在该患者的案例中,脑损伤导致左侧身体瘫痪,使其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对于这种类型的偏瘫,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我们制定了一个综合的康复计划,旨在帮助患者逐步恢复他的日常功能。

该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肌肉训练、平衡锻炼和康复运动。

通过这些活动,患者可以增强受损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并逐渐恢复正常的行走能力。

此外,平衡训练有助于减少跌倒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语言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的语言和言语能力。

通过语言训练和言语疗法,患者可以逐渐恢复他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他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还有助于提高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职业治疗主要关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通过训练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和进食,患者能够重新获得他们的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自主性。

在这个偏瘫案例分析报告中,我们为这位患者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康复治疗方案,旨在帮助他恢复正常的日常功能。

然而,我们也要明确指出,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其家人的耐心和努力。

我们相信,在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积极的心态下,该患者将逐渐恢复并重返正常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加重现象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3-05-23T09:36:31.5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李夏煌张雪松孙立群戴增智陈俊涛姜贵方官小江
[导读] 针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偏瘫有继续加重现象进行探讨。

李夏煌张雪松孙立群戴增智陈俊涛姜贵方官小江
(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云南开远 661600)
【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偏瘫有继续加重现象进行探讨。

方法将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64例术后肢体偏瘫加重的特点、高峰时段进行比较;加强研究组相关治疗环节(术前、术中、术后血压的控制、尼莫地平扩血管、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中心静脉压的监控)后的效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有术后肢体偏瘫程度继续加重现象,研究组为16%,对照组为31%;两组发生偏瘫的高峰时段均在术后第11~15天,而对其它时段:1~2天、3~5天、6~10天及15~20天发生的偏瘫加重现象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差异性。

研究组在高峰时段(11~15天)偏瘫的加重现象低于对照组,χ2=3.955,P=0.047<0.05,有差异性。

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容易发生肢体偏瘫程度继续加重现象,但加强相关治疗环节后对降低高峰时段的偏瘫发生率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偏瘫分析
我们临床工作中发现,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术后原偏瘫肢体瘫痪程度有加重的现象。

我科从2005年1月开始至2011年3月对此现象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研究组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龄40~72岁,平均61岁。

壳核出血55例,尾状核出血2例,其中出血破入脑室33例,一侧瞳孔散大5例。

对照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39~74岁,平均63岁。

壳核出血61例,尾状核出血3例,其中出血破入脑室41例,一侧瞳孔散大8例。

2.入选标准:①有高血压病史;②入院时意识状态:意识模糊、嗜睡到中度昏迷,GCS6~13分;③所有病例6小时内手术;④按公式∏/6×a×b×c计算,出血量约40~90ml;⑤头部CT检查明确诊断;⑥无明显手术禁忌症,排除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及肿瘤卒中引起的血肿;⑦术后立即复查头颅CT证实无出血;⑧术后1~2天意识障碍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能配合或部分配合查体,肌力至少1级;⑨1~2周后复查头颅CT排外并发脑梗死。

3.加强研究组相关治疗环节:按照临床路径要求强调整个治疗流程的重点环节有:①血压:术前一般不急于降血压,当血压
≥200/100mmHg,静滴甘露醇125ml,术中血压≥110/70mmHg,术后血压控制在≥180/105mmHg左右,根据病情的好转慎重逐渐降压。

②甘露醇的应用:术前有瞳孔光反射消失或一侧瞳孔散大时,静滴甘露醇125ml~250ml。

③扩血管改善循环:a.尼莫地平:强调早期:术中即开始用微量泵持续泵入;足量:体重<70kg,1mg/h,体重>70kg,1.5mg/h;足程:持续使用14天后改为口服。

b.对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术后一周开始辅以静滴如丹参等改善循环。

④术后滴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

⑤术后严密监控中心静脉压,以保证有效循环血量的平衡。

⑥维持酸、碱电解质的平衡不容忽视,尤其防止医源性的低钾、低钠、低氯发生。

⑦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对照组64例,资料是回顾性的分析,对上述相关治疗环节强调不够,治疗过程中未使用尼莫地平、依达拉奉注射液。

4.手术:两组均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手术切口设计以距血肿中心最短为准,颞部采用直切口或马蹄形切口,额部采用横切口。

手术在显微镜下按规程操作。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统计软件,行χ2检验,P<0.05,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偏瘫加重情况比较
注:*P>0.05无差异性;**χ2=3.955,P=0.047,P<0.05,有差异性。

说明:肌力恢复到5级者均为尾状核头出血患者。

三、讨论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室质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0%~30%,年发病率为(60~80人)/10万人,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占80%。

基底节区出血指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其中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占50%~60%,丘脑出血约占24%,尾状核头出血较少[1]。

丘脑出血>20ml者预后较差,本文主要探讨术后偏瘫加重的特点,故主要针对壳核出血进行。

本文研究组强调了疾病救治的整体观念,加强相关治疗环节。

危重患者保证酸、碱水盐电解质的平衡是最基础的,也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特别要防范医源性低氯、低钠、低钾的发生,这样有利于脑细胞的代谢。

预防脑循环的障碍,研究组对术前、术中、术后高度观注血压,以保证脑组织的灌注,特别术中尿量是焦点之一,因为部分患者在术前静滴甘露醇,术中待血肿清除后会出现血压骤降,造成脑灌注压不足。

脑出血早期由于血肿及水肿压迫,可以使正常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并因此产生大量刺激免疫系统的抗原,导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激活,引起强烈的免疫应答过程,使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被激活,激发肿瘤坏死因子产生。

再通过细胞因子级联反应诱导白介素-6等其他因子的产生。

同时,脑出血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及血凝块中的成分刺激均可促进白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大量产生[2]。

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作为炎症因子,参与了脑出血后的脑损伤[3-4]。

有报道称尼莫地平能抑制、减少
IL-6和TNF-a的生成与释放,促进脑功能的恢复[5],另外,尼莫地平的扩血管作用,能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神经损伤,本文研究组在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时强调了早期。

依达拉奉注射液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能抑制细胞的凋亡,改善脑灌注、对脑损伤时有保护作用[6]。

根据表1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容易发生肢体偏瘫程度继续加重现象。

②偏瘫加重从术后第3~5天开始,到11~15天进入高峰时段。

③肌力恢复到5级者为尾状核出血患者,说明尾状核出血预后好。

④研究组在高峰时段肢体偏瘫加重发生率为16%,而对照组为31%,两组统计学处理P<0.05,有差异性,说明研究组在强调相关治疗环节后取得明显疗效,有临床价值。

⑤根据本文两组病例的对照研究,从表1中P<0.05,有差异性变化的数据仅在11~15天高峰时段,而其他时段P>0.05,无意义,虽然结果并不让人欢欣鼓舞,但加强相关治疗环节是有价值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按救治流程加以规范。

参考文献
[1] 吴江主编.神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0-171.
[2] 吴万福,胡长林.炎性细胞因子在脑出血继发脑损害中的作用.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303-306.
[3] 张明伟,彭俊,刘阳,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和颅内血肿液中IL-1β、IL-6、TNF-a的含量研究.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138-141.
[4] 金凡,侯博儒.肿瘤坏死因子与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569-572.
[5] 何志聪,李文娟,李站辉,等.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a含量的影响.右江医学,2010,38:386-388.
[6] 薛晶,韩东,邓方,等.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26:18-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