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本资料版
教育心理学课本电子稿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底子意天良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彼此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彼此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别、个体差别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局部,表示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示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东西。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罗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安插〕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开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彼此作用获得常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阐发;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彼此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彼此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忙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忙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忙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过程P9-12〔一〕草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书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定名的专著〔二〕开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罗〔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开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开展概述一、心理开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pptx
心智技能的培养
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主要有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 内化等。其中,原型定向是心智技能培养的起始环节, 通过让学生了解心智活动的原样,从而明确该做哪些动 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原型操作是心智技能培养的 关键环节,通过学生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进行实际 操作,从而形成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原型内化是 心智技能培养的高级阶段,通过学生将实践模式向头脑 内部转化,从而建立起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01 02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 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学习动机可以视为 学生在自我实现需要方面的追求。
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人具有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两种成就 动机。学习动机可以视为学生在追求成功方面的驱动力。
创造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01
02
03
04
教育环境
提供宽松、自由、鼓励创新的 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望。
创新思维训练
通过头脑风暴、逆向思维等方 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实践锻炼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科 研、艺术创作等,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
跨学科学习
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拓宽知 识面和视野,为创新提供更多
技能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动作技能的培养
动作技能的培养方法主要有示范与讲解、练习、反馈 与矫正等。其中,示范与讲解是动作技能培养的首要 环节,通过准确的示范与讲解,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 动作表象和概念;练习是形成动作技能的基本途径, 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逐渐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反馈与矫正是提高动作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及时 的反馈和矫正,使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动作。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心理学》精编打印版
1第一章 绪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以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
需要: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有了需要就会产生求得满足需要的动力即动机。
兴趣:人对事物、世界好奇而进行探索认知的需要。
世界观: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决定人行为的基本方向。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个体认识世界、获得并运用知识的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想)。
情绪过程:个体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态度(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即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内在的心理现象,也研究人外在的行为反应。
心理学有时也叫行为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测量和分析来揭示人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心理学除了研究人的意识外,还研究人的无意识。
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2 :①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②研由联想,分析梦境。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他们以无意识得形式:①创始人:华生;后期是斯金纳;②研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 )。
对教育的影响:开发了行为矫正技术,并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思想,对今天的教学改①奈塞尔1967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诞生;②采用与人类在某种活动上的操作模式在功能上相同,那么计算机的程序就能很好的解释人类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材共88页word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论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有人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应用的科学。
这种观点是将教育心理学看成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忽视了教育心理学本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事实上,教育心理学并不是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拿过来简单地在教育领域中加以应用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对于“性质”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科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于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教育领域中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教育心理学被看作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心理学更偏重于社会科学的性质。
另一种理解是指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二、简述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
1.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就曾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对教育问题进行过论述。
这便是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中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强调教育与灵魂(心理)的联系。
从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的一些著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等都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涉及了心理学。
2.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诞生需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即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人才。
这些条件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期已基本具备了。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材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材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论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有人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应用的科学。
这种观点是将教育心理学看成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忽视了教育心理学本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事实上,教育心理学并不是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拿过来简单地在教育领域中加以应用的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对于“性质”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科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于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教育领域中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教育心理学被看作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心理学更偏重于社会科学的性质。
另一种理解是指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二、简述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
1.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就曾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对教育问题进行过论述.这便是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中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强调教育与灵魂(心理)的联系。
从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的一些著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等都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涉及了心理学。
2.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诞生需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即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人才。
这些条件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期已基本具备了。
完整教育心理学课本
中学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人力资本理论.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8.环境:⑴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⑶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9.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⑴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⑵个体的心理活动.⑶社会实践活动.10.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⑴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不仅教给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人们驾驽怀疑知识技能.⑵对人潜力的发掘.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⑶对人的力量的发挥.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协调,尽可能获得真正全面的发展.⑷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的教育的本质和真谛.1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⑴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⑵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⑶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⑷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2.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13.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14.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定向时期,个性定型时期,个体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时期.15.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帮助青年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青年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第五章教育目的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⑴国家的教育目的.⑵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⑶教师的教学目标.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⑴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①教育的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②教育的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③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⑵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⑶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⑷马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5.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⑶培养现代人的品质,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6.素质教育: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⑵是全面发展的教育.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⑷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第六章教师与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⑴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情感、个性特征.⑵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学生地位的传统认识: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从属和依附地位从整体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个性的独立存在价值.3.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权利的主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还受社会的特别保护.4.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⑴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⑵受教育权.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5.学生的义务:⑴受教育的义务.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⑶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⑷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⑸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6.教师职业性质:⑴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⑵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⑶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7.教师职业的特点:⑴人类文化的传递者.⑵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⑶示范者的角色.⑷管理者角色.⑸父母与朋友的角色.⑹研究者角色.8.教师劳动的特点:⑴特殊的复杂性.⑵独特的创造性.⑶鲜明的示范性.⑷显效的长期性.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⑴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②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③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④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①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交往能力.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科研究教育研究能力11.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⑴优良的个性品质.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⑵积极的创新品质.创新教育观念教育能力.12.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⑴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⑵热爱学生.⑶团结协作精神.⑷良好的道德修养1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关系.14.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⑴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⑵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⑶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5.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16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的要求:树立新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教育心理学(完整无删减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开山鼻祖)1903年编写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2、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科学。
3、教育心理学的实质:4、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5、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跨文化研究法。
6、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初创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成熟与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7、我国心理学:1942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8、科学的心理发展观:毕生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动态发展观9、心理发展的规律(10):连续性、阶段性、方向性、顺序性、共同性、差异性、互补性、关联性、不平衡性、关键期10、关键期:指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在某个年龄阶段对某种环境刺激最敏感,所取得的效果最好的时期。
11、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指个体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本质特征。
1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13、父母的家养方式:民主宽容型、权威独断型、放纵溺爱型1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4个阶段:感觉——运动期(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特点)15、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人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6、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主张教学应当先了解而它的实际发展水平,以确定而他的最近发展区,并提出了“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观点,即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
17、认知发展的教育启示:①教育应按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应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资料完整版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
教育心理学参考书:教育心理学,主编:莫雷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初版I S B N :9787504139795, 出版时间:2007-1-1目录•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学习理论(5学时)•第三章学习迁移(4学时)•第四章知识学习(4学时)•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4学时)•第六章品德学习(3学时)•第七章动作技能学习(3学时)•第八章动机与学习(5学时)•第九章个体差异与学习(3学时)•第十章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3学时)第一章绪论本章知识要点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含义;2、熟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4、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列举各个发展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重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本章复习思考题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综述。
任何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
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二)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教育心理实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二)观察法–(三)调查法•1、问卷法•优点:省事省力,容易量化,适用范围广•缺点:不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深入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教育心理学教材(1-8)
A.关键期B.学习准备C.最近发展区D.印刻现象8.皮亚杰认为, 12至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D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9.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12至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C )。
A. 勤奋感B.亲密感C.自我同一性D.自我整合10.在心理发展的进程中,同一技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这是心理发展的( C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 D差异性11.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 )。
A.斯坦福一比纳量表B.韦克斯勒量表C.斯坦福量表D.比纳量表12.能自觉地按照一定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能力,这时个体的自我意识进人( )A.理自我阶段B.社自我阶段C.心理自我阶段D.现实自我阶段 D.发散思维13.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这是典型的( )A.直觉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 D.理想自我14.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下列那类自我意识( )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15.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 水平差异16.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11, 12岁至14、15岁的儿童称为( )。
A.童年期B.幼儿期C.青年期D.少年期17. ( )的心理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青年初期18.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A.斯金纳B.阿特金森 C.班杜拉 D.埃里克森19.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学生能够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处在(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0.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教育心理学(自己整理完整版详细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1)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
(2)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标志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知识点:1、学习类别加涅,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五类;奥苏贝尔,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划分,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或者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华生,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全套版
观察者宜注意:(1)每次观察不宜太广泛,最 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 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 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 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
实用文档
9
问卷法
问卷法(questionnaire method)要求被试 对已拟订的问题进行回答,然后研究人员汇总 回答结果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实用文档
15
相关
正相关 (+1.00)
(0.00)
实用文档
负相关 (-1.00)
16
研究方法比较练习
研究方法 基本目的 实施方式 是否控制 描述 相关 实验
实用文档
17
研究方法比较答案
研究方法 基本目的 实施方式 是否控制
描述 观察记录行为 观察、调查、
否
个案
相关 揭示变量之间 统计
否
的关系
实验
实用文档
35
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s)
11 – 15岁
假设-演绎推理(Hypotheticodeductive reasoning)
“科学”推理(‘Scientific’ reasoning)
青少年自我中心(Adolescent egocentrism)
实用文档
5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心理学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 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 现象或学生的行为问题,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性, 因此,必须依据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解决。
教育心理学不能孤立地研究个体行为,必须在 社会心理学水平上分析个体的各种行为。教师、 学校管理人员与学生及集体的交往方式,影响 每个人的行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应充分体现 这些因素,必须充分应用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理 论,提出处理这些行为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提 高教育效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资料—————————教育心理学资料————————教育心理学资料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二、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瑞士的裴斯泰洛奇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德国赫尔巴特提出“四段教学法”开创了教学心理学的研究。
桑代克,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着重探讨了:《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是教学反思的三大类型。
维果斯基,强调教育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文化发展说”“内化说”鲁宾斯坦,主张在儿童具体活动中去研究心理现象。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廖世承心理发展的含义:1,时间跨度:毕生发展2,内容: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方面。
3,性质: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的4,影响因素:心理发展是天性与教养或生物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性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半成熟,半幼稚,指初中)2,青年初期(生理,心理向成人接近,指高中)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学习准备-二)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三)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格塞尔成熟机制四)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的教学,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即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五)二)关键期六)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阶段。
洛伦兹把”小鹅认亲“这种无需强化,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现象如,2-3岁时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
认知发展理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通过哪几个过程实现的:(1,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2,同化和顺应(同化是主体把新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顺应是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对自身图式作出相应地改变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情境的过程。
3,平衡(皮亚杰认为,当个体原有图式能同化环境中的新知识时,他的心理就处于平衡状态。
反之则不平衡,个体正式在平衡与不平衡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促进认知和智力发展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具有不同的质的四个主要阶段:(1感觉运算阶段(2岁儿童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以及手的动作,简单的反射,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直觉思维表现出集中化,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化倾向,)(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最突出的成就是获得守恒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果斯基被公认为是当今学习理论中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
(1)强调儿童外部的社会文化规律对发展的作用(2)强调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
(内化是指个体将外在事物或他人的心智运作转变成自己内在的表征,语言在内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中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一)观察发展的特点:(自觉性,概括性)(二)记忆发展的特点:(有意识记,意义识记,抽象记忆)(三)(三)思维发展的特点:(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
突出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性”,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一)中学生认知发展带来的影响极其教育措施(1,喜欢争论(耐心等待,给时间考虑,不能强加思想。
)2,理想主义(正确引导,以免走向极端)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2,教学促进认知发展(给予教学支架,帮助他们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人格发展——*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分为八阶:(1婴儿期,2,幼儿期,3,儿童早期,4,儿童晚期,5,青少年期((12-18)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6,青年期7,成人期,8,老年期)**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四种类型:专制型,威信型,放任型,忽视型)2.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实现的)3.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为其提供了社会模式或榜样)***健康人格的建构人格统合的三个方面:自我统合、自我与社会、自我与实践活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含: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从自我观念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皮亚杰——青少年两种认识歪曲:“假想的观众”和“个人的虚构”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不能建立则产生角色混乱或叫同一性危机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2.帮助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中学生的认知差异一)认知方式的差异(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2,冲动型与沉思型3,整体型与序列型)二)认知能力的差异(1,智力及其测量2,智力的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质和量的不同)3,成熟时间的差异,4,群体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种族差异)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对教学的启示)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性格的特征差异: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性格的类型差异1,机能类型说(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2,向性说(内向型和外向型)3,独立型和顺从型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的学习)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结。
联结学习理论主要有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作用两种联结学习理论主要有:1,桑代克的试误论(强调在“做中学”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泛化(对相似的反应)3,辨别(即分化)(对差异的反应)。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个体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正强化)3,回避条件作用(负强化)4,消退(无强化)5,惩罚(惩罚一种不良行为与强化一种好行为的结合,或惩罚与负强化结合)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
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塑造和促进良好行为2,消除不良行为:(1餍足(重复)2代价(有得必有失)3结合消退与强化(积极行为的增加,使不良行为无法继续)认知学习理论有哪些:一)格式塔的顿悟学习苛勒:主要观点:1,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
2,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基本观点: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学习分类:1,根据学生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从学生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实现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的心向2,材料有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具有的适当观念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接受学习2,先行组织者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重视对关系的了解2,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3,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发现学习的特点:1学习的过程2直觉思维3内部动机4信息的组织,提取)建构主义学习论维果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生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地位。
基本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1,研究型学习,2,合作学习,3,教学对话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三种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1.学习需要(内驱力)2.学习期待(诱因)学习需要时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学习动机的种类:1.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可表现在两个方面:影响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结果。
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启动,定向,和维持的作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
学习动机理论有哪些:1,强化论:斯金纳(强化是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人有五种需要:缺失需要(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成长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3,动机的归因理论,维纳(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归究。
)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成败与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
4,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个人的成就动机可分为:1,追求成功倾向2,避免失败倾向)成就动机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驱动力。
5,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影响。
)学习动机的培养: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从潜在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一,树立自信心(一)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适当的预期,2,活动中体验成功3,提供挑战性任务)(二)设置合理的目标。
(将长远目标分成多个近期子目标,提供有效反馈,注重自我纵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