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实习报告 地质填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巢湖实习报告

巢湖实习报告

安徽巢湖实习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比例尺:1:25000单位:学号:姓名:二零一四年八月目录绪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4)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概况 (5)实习区域的地质研究简史与现状 (6)实习时间的安排与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6)地层实习区地层分布 (8)由老到新各组地层特征描述 (8)岩浆岩岩浆侵入岩与火山岩的分布特征 (21)构造大地构造位置介绍 (21)褶皱 (22)断裂 (26)矿产主要矿产分布 (30)煤 (31)铁 (31)磷 (32)石灰岩 (32)耐火粘土 (32)石英砂 (33)区域地质发展史及古地理环境 (33)结论主要成果 (34)存在的主要问题 (35)参考文献 (35)附录1:巢湖介绍 (37)附录2:紫薇洞介绍 (38)附表1:数据结果附图1:剖面1附图2:剖面2附图3:实际材料图附图4:地质填图附图5:构造纲要图附图6:地层柱状图第一章绪言(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因湖而得名。

距离省会合肥市仅66公里,位于合肥市东南方向;距安徽省第二大城市芜湖市也仅60公里,位于芜湖市西北方向;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

巢湖市交通便捷,市内有淮南线铁路、S105横穿,宁西高铁规划穿境而过,芜合高速公路在市区北面已经通车;便捷的交通连接合肥,南京,芜湖三大航空港。

巢湖港是安徽省八大内河港口之一,水路运输经裕溪河航道通长江。

本次实习区位于巢湖市区北部山区,其范围是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

区内三面环山,南面紧邻巢湖。

红色为踏勘范围区域;蓝色为实测地层剖面,地质测量填图范围区域。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概况1.地貌实习区内三面环山,南面紧邻巢湖。

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岠嶂山、麒麟山等组成。

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实习目的:了解地层构造,认识各种岩石;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

实习时间:室内准备一天,野外工作两周。

巢湖流域位于安徽省中部,地理纬度大致为东经116度24分30秒~东经118度零分零秒、北纬30度58分40秒~北纬32度6分零秒内,处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中间,属于长江下游左岸水系,东南濒临长江,西接大别山山脉,北依江淮分水岭,东北邻滁河流域。

巢湖湖区位于合肥市南15公里,属合肥市内湖。

地理位置为东经117度16分54秒~东经117度51分46秒、北纬30度25分28秒~北纬31度43分28秒之间,属于长江下游的左岸水系,为我国第五大淡水湖。

巢湖流域面积13486平方公里,其中,巢湖闸以上面积9130平方公里,跨越合肥、肥西、舒城、庐江、巢湖、肥东等6个县(市);闸下面积4365平方公里,涵盖无为、和县和含山三县。

巢湖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湖岸线长170多公里。

水位8米时,面积755平方公里,容积17.17亿立方千米,深度2~5米(水位为水面的海拔高度,水深为水面到水底的高度)。

中庙三面环湖,处于巢湖区域中心。

湖心岛姥山、孤山镶嵌湖区的中、西部。

以中庙—姥山—齐头嘴为界,将巢湖划分为东、西两大湖区,现由合肥市的巢湖市、庐江县、肥东县和肥西县四县环抱。

西半湖区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东半湖区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

(1)地形地貌巢湖流域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四周分布有银屏山、冶父山、大别山、防虎山、浮槎山等低山丘陵,并形成东西长、南北窄的不规则形状,地形为西高东低、中间低洼平坦。

巢湖湖泊形态呈东西两端向北翘起,中间向南突出,成凹子形,状如鸟巢。

按流域地貌成因,巢湖地形地貌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中切割低山区、浅切割低山区丘陵区、丘陵岗地区、岗冲地和冲积平原。

1、构造侵蚀地形中切割低山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大别山区,北部浮槎山区,东部及东南部凤凰山、银屏山区等。

巢湖实习—野外地质填图

巢湖实习—野外地质填图
2、区域地质填图 又称中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比例
为1:20万,少数地区用1:10万。这种地质图通常是在已经 做过踏勘性地质填图的地区进行,目的在于了解该区域内 较详细的地质情况、矿产分布及其价值。
一、地质填图概述
3、详细地质填图 又称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比例
为1:5万或1:2.5万。这种地质图往往是在区域地质填图圈定 的含矿地段或成矿有利地段、或在理论上有意义的地区进行, 目的在于对该区的地质情况作进一步详细了解,初步查明矿 产的储量、质量(或品位)、赋存条件。
4、专门性地质填图 是一种专门的地质填图工作。根
据不同的专门任务,编制各种专门性地质用图。如水文地质 图、构造等值线图、煤田(矿区、井田)的煤田地质图。
一、地质填图概述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1.1:50000 煤田地质填图
(1)了解地层层序,填图单位到“组”;(2)确定含煤地层时代和分 布范围,初步了解含煤地层厚度、含煤层数和煤层厚度等;(3)了解地 质构造形态,初步查明地层断距大于100m的断层地面位置;(4)初步 查明长度大于2000m的褶皱轴迹的位置;(5)初步了解岩浆侵入体的种 类、名称和大致出露范围。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1、确定填图单位
为了工作方便,习惯上常在野外填绘的地质草图(地形图) 上用铅笔绘成方格,每个方格一般2×2cm2。
A B CD E FGH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2、观测路线的布置 地质填图方法视比例尺不同,主要有追索法、穿
越法和全面踏勘法。 • 穿越法:观测路线横穿岩层走向和主要构造方向 • 追索法:沿着各种地质界线进行走向追索 • 全面踏勘法:又称露头圈定法,没有严格的路线
2.1:25000 煤田地质填图

巢湖实习,报告-剖面图、柱状图、地质图的绘制方法

巢湖实习,报告-剖面图、柱状图、地质图的绘制方法

图 例
责任栏格式及大小
单 图 制 组 位 名 图 长 长安大学地测学院26010802班第4小组 0.8cm 巢湖北部狮子口志留系实测地质剖面图 图 号

1:1000 实测 2010-09-09 2.5cm
4.8cm
比 例 尺 资料来源 马润勇 2.5cm 日 期
指导老师 队 长
2.0cm
2.0cm
从起点依据高差逐一确定导线端点的位置,依照 实际地形起伏用光滑曲线连接各点
30°
据导线平面图和高差勾绘地形线
120° 6 1 2 5 4
0
高程(m) 150 120° 100
3
50
地形线必须现场勾绘
0
4、在地形剖面图上绘制地质要素
分层界线、岩层产状、断层等和岩石标本、化石采 集点垂直投影到地形剖面上; 如果投影剖面线方位与岩层倾向夹角大于10°,就 应该换算成视倾角,再绘出岩层视倾斜线;但在其 下方标绘产状时,仍标记真倾角 ; 用投影基准线(即剖面总方向)方位与岩层走向之 夹角来换算视倾角。 典型地名、地物、地貌点标绘在地形线上。
平移段导线图的绘制
导线号在平移段的编号:数字不变,在数字后加上码, 例如在3-4导线后开始平移,则平移导线的编号为4-4’, 当一条平移导线不能完成平移时,多根平移导线连续 编号,4’-4’’、4’’-4’’’,依次类推;直到平移完成进行 正常的实测剖面继续编号4-5、5-6等; 平移段主要记录导线方位角、坡角以及斜距;沿地层 层面平移时可以不记录岩性,在备注栏记录是什么岩 层的层内平移; 平移段在导线图中用虚线连续绘制(比例尺不同时必 须说明); 含平移的导线图不能直接首尾点连接旋转确定导线总 方向(误差太大,总方向偏离岩层倾向太多);可以 分段确定本分段导线总方向(分段标注方向)。 含平移的导线图可根据岩层倾向确定基线。

巢湖地质实习典型地层图片ppt课件

巢湖地质实习典型地层图片ppt课件

下石炭统高骊山组杂色页岩
上泥盆统五通组风采 上泥盆统五通组底部逆断层,鹅头崖(1)
上泥盆统五通组底部石英砾岩
上泥盆统五通组顶部砂岩夹页岩
上泥盆统五通组下部粘土岩
上泥盆统五通组中部块状石英砂岩
球状风化
青苔山推覆体构造
平卧褶皱
平顶山远眺
平顶山向斜核部
平顶山向斜核部(2)
平顶山向斜核部(下三叠统殷坑组中厚层灰岩与泥岩)
下志留统高家边组页岩
斜层理,中志留统坟头组中部厚层细砂岩
下石炭统和洲组顶的共轭节理
下石炭统和洲组顶的共轭节理
和州组姜粒状灰岩
下石炭统和洲组顶部
下三叠统殷坑组厚层泥岩
下三叠统南陵湖组地层 下三叠统南陵湖组薄层泥灰岩
下三叠统和龙山组薄层泥灰岩
下二叠统栖霞组底部梁山段煤线
下二叠统栖霞组臭灰岩
高骊山组杂色页岩
多期张开和滑动的方解石脉,中石炭统黄龙组
断层擦痕和阶步,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
笛管珊瑚,下石炭统金陵组灰岩,凤凰山东南坡
灯影组与高家边组分界

次级逆冲断面,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
层内褶皱(下三叠统殷坑组薄层泥灰岩)
层内褶皱,下二叠统孤峰组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2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2

此次实习地点地形全貌图巢湖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实习目的:通过此次巢湖北部区域野外地质实习,亲身实地观察典型地质现象并对其观察、描述、综合分析,充实《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并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我们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1)通过实地观察巢湖垃圾处理场地区、麒麟山和平顶山地区地质构造及岩层产状和岩性发育;观察紫薇洞和王乔洞的岩溶发育,收集各种地表及浅层地下岩层的地质信息和相关地质证明,学习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等知识。

(2)编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1、熟悉巢湖北部山区地层层序、岩性、厚度和接触关系。

2、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巢湖北部山区各种沉积岩、侵入岩,并能掌握岩石手标本的描述。

3、认识巢湖北部山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斜层理、缝合线、虫迹等),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

4、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此次巢湖地质实习时间是12月13至14号两天。

实习路线巢湖垃圾处理场——原山——紫薇洞;麒麟山——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

四、实习过程我们在赵静、刘佩贵两位老师的带领下,13号清晨从学校出发赶赴巢湖进行为期两天的野外地质实习。

1.巢湖垃圾处理场。

13号早上9点左右,我们到达实习的地个点——巢湖垃圾处理场。

在严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垃圾场和公路旁边的小采石场开始了实习。

严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该地区是由于地质运动形成背斜褶皱。

背斜的中间表面受张应力,加上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了现在的V型山谷。

该地区地志留系的,岩层形成年代久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严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用地质罗盘对该地区的岩层的倾向,倾角进行测量,结果为SN260°∠24°。

巢湖实习报告

巢湖实习报告

巢湖地区实习情况及该地区地质构造状况探究一、概述:1.1巢湖实习地区的地形及交通概况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巢湖之滨,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西北距合肥市约70公里,实习区位于市区北部山区,东以岠嶂山为界,西至龟山—小王山一线,南至凤凰山—马鞍山一带,北抵圆山—试刀山附近。

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

山脉走向为35º-40º,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炬嶂山等组成。

最高峰大尖山海拔高程350m,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

实习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贯穿境内,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以巢湖市为中心,有干线连结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邻县庐江、无为、含山等地,乡村都有支线相通。

水运以巢湖为中心,水轮、木帆船沿水运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

1.2巢湖实习地区气候及农业概况巢湖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全年在232-247天。

年平均气温为15.7-16.1℃,最高可达40℃,最低在-7℃,年平均降水量1200mm,一般在1000-1158mm之间。

季节分布不均,区内属于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

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产品有鱼、虾、河蟹等,尤以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

二:巢湖地区实习的方法及在地质构造上的实习情况2.1.1观测路线的布置方法(1)追索法沿地质体,地质界线或构造线的走向布置路线,适用于追索岩浆岩岩体、断层、含矿层、标志层和地层不整合界线等。

优点是可以细致地研究地质体的横向变化,特别是对确定接触关系,断层和含矿层的研究;可以准确地填绘地质界线,有利于研究专门问题。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绪论(1)实习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实习区位于合肥市下辖县级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地区,东以岠嶂山为界,西至青苔山一线,南至巢湖之滨,北抵试刀山附件。

大致位于北纬31度35分~31度42分,东经117度47分~117度54分,面积约50平方公里。

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

(2)道路交通、自然经济地理、工农业状况淮南铁路从实习区南部穿过,高速公路在实习区以东半汤接口可抵芜湖,马鞍山,南京,合肥,淮南等地。

另有公路干线可至无为,含山,和县。

市内公交可达驻地——巢湖铸造厂,交通便利。

实习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东,北,西为地山丘陵,海拔在20~400米之间。

最高峰大尖山356米,麒麟山310米,平顶山187米,多数山峰的高程在200米左右。

山脉走向为NE,南部为安徽省最大的淡水湖——巢湖,面积约784平方公里,湖面高程10米时,湖水容量18乘以10的八次方立方米。

东南为裕溪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水系发达,系属长江流域。

最大的河流为裕溪河,是沟通省会合肥,巢湖与长江的水上通道。

巢湖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而且明显带有季风及大陆性特色。

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200mm,雨季多集中自夏季,秋季较为干燥,无霜期230天。

最高气温可达39摄氏度,八月份气温较高,一月份气温最低,可至负13摄氏度,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

风向有明显性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3.4米每秒。

春季最大为3.4~3.7米每秒,秋季最小,为2.6~3.2米每秒。

巢湖物产丰富,景色优美。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

经济作物有棉,麻,芝麻,花生,菜籽等。

特产水果有居巢花红(小苹果),姥山枇杷,烔炀滩梨等。

特色水产有“巢湖三白”(白鱼,银鱼,米虾),毛刀鱼,绒毛蟹等。

工业以化工,轻工,军工为主。

规模较的大企业有水泥厂、皖维集团、铸造厂、7410厂等。

目前已发现的矿藏有30多种,如石灰岩、白云石、石膏、黏土、磷矿、硅石、煤等。

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借鉴内容)

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借鉴内容)

安徽省巢湖市凤凰山地区1:50000 地质测量实习报告班级:地质10-2班组别:第五组指导老师:刘文中学号:2010300746姓名:王先毫成员:张瑞儒王先毫杨政吴乐乐黄静蒋风茂目录第一章. 前言 (3)1.1实习目的及任务 (3)1.2实习区位置及行政区划 (3)1.3实习区自然及经济地理概况 (3)1.4地质调查史 (4)1.5工作方法、时间安排、工作量及质量评价 (5)1.6 实习队的组成 (6)第二章地层 (7)2.1.地层概述 (7)2.2地层分述 (7)第三章实习区岩石 (14)3.1岩石概述 (14)3.2岩石分述 (14)第四章地质构造 (15)4.1实习区地质构造概述 (14)4.2 褶皱 (15)4.3断层 (17)4.4节理 (18)第五章矿产 (18)5.1石灰岩矿 (19)5.2耐火粘土、陶用粘土 (19)5.3煤 (19)5.4铁矿 (20)5.5磷矿 (20)第六章区域地质发展历史 (21)结束语 (22)第一章. 前言1.1实习目的及任务目的通过地质野外填图实习,使我们初步具备一个地质工作者的素质,学会如何在一个地区进行地质工作以及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与要求(如资料的收集,编制地质图,编写文字报告等)。

并同时充实《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简明教程》、《古生物地史学》、《结晶矿物学》、《水文地质学》、《测量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

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巢湖实习报告 地质填图PPT课件

巢湖实习报告 地质填图PPT课件

一、目的任务
1、地质填图: 通过追踪、穿越等方法将野外各种地质体、地
质要素、构造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研究和编 录,并用规定的线条、图式,如实地将各种地质界 线、地质体、地质要素标绘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底 图上的过程。
2、目的任务 1)通过面上路线地质调查,弄清楚填图单位在
空间上的展布与变化特征,并按照规范在地形图上 填绘出地质图。
2)地形图的选择
确定填图比例尺之后, 需要选择合适比例尺的地形底图开展野 外填图工作(由于野外地质填图是在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的,也 就是利用地形图作为标绘和控制各种地质内容的底图,故称地形 底图)。 为了确保野外工作中各种实际材料的准确标绘和成果图的精度要 求,必须搜集精度高或国家正式出版的地形图作为地形底图。如 果没有现成资料,需要专门测制。 各种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应大于填图的 比例,决不允许用小于填图比例尺的地形图。如1:50000的地质 填图,在野外工作中需使用1:25000或1:10000的地形图作为底 图。 填图阶段,一般应准备3份地形底图,分别作为野外用手图、室 内转绘清图与实际材料图。
追索法一般适用于露头较差、构造复杂、横断层发育、岩性 和岩相及厚度沿走向变化较大,且沟谷水系平行于地层走向发 育的地区和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常常需互相配合使用,以一种方法 为主,另一种方法为辅的进行。
例如在路线穿越时,为了确定接触关系的横向变化,经常要 向观测线两侧做短距离追索。应用走向追索法时,也常常穿越走 向,以了解纵向变化及地层层序特征。如 ➢ 在岩层走向稳定的地区,将—系列观察路线垂直于岩层走向布 置,可构成平行状穿越路线; ➢ 在地质界线不呈线状分布,而呈近等轴状分布的地区,观察路 线可布置成十字状或米字状的交叉路线; ➢ 在构造复杂或大比例尺填图时,可布置成放射状或梅花状; ➢在第四系覆盖较严重的地区,观察路线可沿水系、沟谷等基岩 出露处布置成树枝状路线。

巢湖实习—野外地质填图

巢湖实习—野外地质填图
安徽巢湖北部地区基础地质综合实习
野外地质填图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提纲
• 一、地质填图概述 •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 三、填图要求 • 四、地质填图报告的编写
巢北地质基础实习
一、地质填图概述
巢湖忠庙、姥山
一、地质填图概述
地质填图是由地质工作者在工作区范围内,选择一定的观 测路线和观测点对地质露头进行系统的观测、研究和描述;并 通过一定的方法,采用各种符号,色谱和花纹,按一定比例尺 将出露在地表的地层,岩体,褶皱、断裂和矿产等概括地投影 到地形图上的工作。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1、确定填图单位
为了工作方便,习惯上常在野外填绘的地质草图(地形图) 上用铅笔绘成方格,每个方格一般2×2cm2。
A B CD E FGH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2、观测路线的布置 地质填图方法视比例尺不同,主要有追索法、穿
越法和全面踏勘法。 • 穿越法:观测路线横穿岩层走向和主要构造方向 • 追索法:沿着各种地质界线进行走向追索 • 全面踏勘法:又称露头圈定法,没有严格的路线
2、区域地质填图 又称中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比例
为1:20万,少数地区用1:10万。这种地质图通常是在已经 做过踏勘性地质填图的地区进行,目的在于了解该区域内 较详细的地质情况、矿产分布及其价值。
一、地质填图概述
3、详细地质填图 又称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比例
为1:5万或1:2.5万。这种地质图往往是在区域地质填图圈定 的含矿地段或成矿有利地段、或在理论上有意义的地区进行, 目的在于对该区的地质情况作进一步详细了解,初步查明矿 产的储量、质量(或品位)、赋存条件。
C2
C1

巢湖北部地区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巢湖北部地区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巢湖北部地区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011级地质学1153260 楚志刚2013年7月22日目录第一章绪言 (3)第二章地层 (7)第三章构造 (11)第四章地质发展简史 (14)第五章经济地质与灾害地质概况 (16)第六章结语 (20)参考文献及图版 (21)第一章绪言在学习了古生物学、地史学、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以及构造地质学的基础上,我们进行此次野外综合实习,由傅强老师、黄湘通老师、付晓伟老师带队,同济大学海洋学院2011级地质学专业及海洋学专业共40名学生参与实习任务。

野外工作时间:7月5日到达巢湖解放军7410厂招待所,工作顺利完成后于7月21日返沪。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并通过这一实习,要求学生熟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以及根据野外收集的数据绘制地形剖面图,柱状图,区域地质图的学习,并且能够读懂地质图的能力。

认识工程地质中常遇及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献身祖国地学事业的崇高革命情操。

本次地学综合实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综合地质填图,以大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剖面测量并绘制剖面图和岩性柱状图,并撰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时间安排表1 实习组织安排表三.实习区概况1.实习区地理概况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巢湖之滨,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距合肥市约70km。

实习区位于市区北部山区,其范围是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

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

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见图1-1)。

巢湖地区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巢湖地区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学院(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 10 月 6 日巢湖凤凰山地区地质填图实习报告一.绪论1.实习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交通状况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地跨东经117°00′~118°29′、北纬30°56′~32° 02′,南滨长江,怀抱巢湖,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周边与合肥、六安、安庆、滁州、南京等市接壤,隔江与马鞍山、芜湖、铜陵三市相望。

地势由北而南渐低,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全市山丘、岗台、圩畈三者之比为12.3:48.9:38.8,其中河湖水域1266.7平方公里。

巢湖市地处皖江开发开放的中心地带,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

淮南铁路、合九铁路、合裕、合浦、合铜、军二等高等级公路及合安、合巢芜、合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大桥大大缩短了巢湖至江、浙、沪等沿海省市的时间;合肥机场、南京机场、芜湖外贸码头更是巢湖便捷的空中、水上外联通道;境内长江岸线长182公里,系皖江的“黄金地带。

这次我们实习的地址是合肥市下辖县级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区,东以岠嶂山为界,西至龟山一线,南以巢湖之滨,北抵园山试刀山附近。

大致位于北纬31º35¹-31º42¹,东经117º47’-117º54’之间,面积约50平方公里。

本次实习位于巢湖市北部,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

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成上“M“型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

最高峰大尖山海拔高程350m,一般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狮子口海拔仅20m。

实习区西南部的巢湖为中国地五大淡水湖,东南为裕溪河冲击平原,地形平坦,水系发育,系数长江流域。

此外,淮南铁路从实习区南部穿过,高速公路在实习区东北半汤接口,可抵南京、芜湖、蚌埠、淮南、合肥、安庆,另有省干线可至无为、和县、庐江,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抵合肥,南下经裕溪河可达长江。

巢湖水文地质专业填图实习

巢湖水文地质专业填图实习

巢湖水文地质填图实习水文地质部分一、概述及课程性质二、水文地质填图实习的内容和学习要求三、本次水文地质填图实习的目的四、实习区水文地质概况(一)、自然地理(二)、气象(三)、地表水实习区水文地质概况(四)、水文地质1、地下水类型2、地下水露头—泉3、岩溶、岩溶作用主要内容水文地质填图实习概述实习区水文地质概况本次实习的水文地质工作简述一、课程性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文地质教学中一次综合性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文地质教学中一次综合性的野外综合性教学过程过程。

教学过程。

锻炼学生实际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实践课程。

锻炼学生实际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实践课程。

实际应用课程二、水文地质填图实习的内容和学习要求地质填图:简称填图,地质填图:简称填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及统一的技术要将各种地质体及有关地质现象填绘于地形图之上,地质体及有关地质现象填绘于地形图之上求,将各种地质体及有关地质现象填绘于地形图之上,而形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

地质图的工作过程形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

水文地质测绘:是在已有的地形和地质图上对地下水地质图上对地下水和水文地质测绘:是在已有的地形和地质图上对地下水和与其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实地观测和填图工作进行实地观测工作。

其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实地观测和填图工作。

水文地质填图(水文地质填图(hydrogeological mapping)不同于)地质填图和水文地质测绘,地质填图和水文地质测绘,又涵盖了地质填图和水文地质测绘的部分工作内容部分工作内容。

测绘的部分工作内容。

地质点及(1)对实习区各种地质点及地质现象(地层、岩石、构造))对实习区各种地质点地质现象(地层、岩石、构造)进行观测并将其填绘到地形图上。

观测,填绘到地形图上进行观测,并将其填绘到地形图上。

—熟悉地质填图的工作过程、训练地质填图的基本功。

熟悉地质填图的工作过程基本功。

熟悉地质填图的工作过程、训练地质填图的基本功水文地质点及(2)对实习区各种水文地质点及水文地质现象(地下水露头、)对实习区各种水文地质点水文地质现象(地下水露头、含水层特征、构造控水特征、岩溶)进行观测并将其填观测,含水层特征、构造控水特征、岩溶)进行观测,并将其填到地质图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任务
1、地质填图: 通过追踪、穿越等方法将野外各种地质体、地
质要素、构造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研究和编 录,并用规定的线条、图式,如实地将各种地质界 线、地质体、地质要素标绘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底 图上的过程。
2、目的任务 1)通过面上路线地质调查,弄清楚填图单位在
空间上的展布与变化特征,并按照规范在地形图上 填绘出地质图。
2)进行遗留问题和关键问题的研究,补充部分 地质剖面,提高工作质量;
3)进行野外资料的综合整理与研究,编制野外 地质图,绘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4)编制野外工作小结,提交资料验收。
二、填图工作准备
1、人员组织与分工 以填图小组为单位进行填图。 每个填图小组以3~6人为宜。 每个填图小组设组长一人,负责本小组业务和协调工作。 野外工作中,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分别负责选点、定点,
2)走向追索法。观测线沿地质体、地质界线或构造线方向布置的方 法称走向追索法,简称追索法。走向追索法主要用来追踪地质界线、 标志层、煤层及其它有用矿层的露头、断层线及褶皱轴迹等
①优点:填绘出的地质界线准确,能有效地查明岩层在横向上的 变化;有利于确定地层的接触关系和横向断层 。
②缺点:工作量大,对地层的纵向变化了解较差,有时会遗漏一 些走向断层,甚至因受地形的影响而无法进行追索 。
4、确定标志层 ★标志层:又称标准层,系指岩性特殊、层位稳定、分布
广泛、厚度不大的岩层。可以作为标志层的岩层,还要具有 以下一种或几种特征: ① 含有丰富标准化石或化石组合。 ② 地层剖面中与相邻岩层岩性有明显的不同,如碳酸盐岩地层 中夹的硅质岩岩层。 ③ 具有特殊沉积构造,如含大量铁质结核的泥岩层等。 ④ 具有特殊颜色或含某种杂质的岩层,如紫红色页岩、含沥青 质灰岩等。
②缺点:两条观测线之间的地段研究程度低,有可能遗漏某些 小型的地质体;对地层厚度、岩性和岩相在横向上的变化了解少; 观测线之间的地质界线一般是根据地层走向和“V”字型法则填绘, 填绘出的地层界线可能与实际有出入。
路线穿越法适用于露头良好、构造简单、地层或岩性横向变 化小和沟谷水系垂直地层走向的地区的中小比例尺填图。
地区或“空白区” →解决、研究区地质概况,为找矿远景 部署与工程建设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② 中比例尺:1:20万-1:10万,主要用于解决区域地层、 岩性与构造特征及其与矿产资源或工程地质条件的关系;
③ 大比例尺:1:5万-1:2.5万,对有远景的地区、已知的 矿区或是对拟定的规模性人类工程建设区进行填图;
野外路线地质填图方法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一、目的任务 二、填图工作准备 三、填图基本方法与要求 四、路线地质观测程序、内容和编录方法 五、野外手图的使用与地质界线的勾绘 六、填图资料的室内整理
2)地形图的选择
确定填图比例尺之后, 需要选择合适比例尺的地形底图开展野 外填图工作(由于野外地质填图是在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的,也 就是利用地形图作为标绘和控制各种地质内容的底图,故称地形 底图)。 为了确保野外工作中各种实际材料的准确标绘和成果图的精度要 求,必须搜集精度高或国家正式出版的地形图作为地形底图。如 果没有现成资料,需要专门测制。 各种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应大于填图的 比例,决不允许用小于填图比例尺的地形图。如1:50000的地质 填图,在野外工作中需使用1:25000或1:10000的地形图作为底 图。 填图阶段,一般应准备3份地形底图,分别作为野外用手图、室 内转绘清图与实际材料图。
追索法一般适用于露头较差、构造复杂、横断层发育、岩性 和岩相及厚度沿走向变化较大,且沟谷水系平行于地层走向发 育的地区和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常常需互相配合使用,以一种方法 为主,另一种方法为辅的进行。
例如在路线穿越时,为了确定接触关系的横向变化,经常要 向观测线两侧做短距离追索。应用走向追索法时,也常常穿越走 向,以了解纵向变化及地层层序特征。如 ➢ 在岩层走向稳定的地区,将—系列观察路线垂直于岩层走向布 置,可构成平行状穿越路线; ➢ 在地质界线不呈线状分布,而呈近等轴状分布的地区,观察路 线可布置成十字状或米字状的交叉路线; ➢ 在构造复杂或大比例尺填图时,可布置成放射状或梅花状; ➢在第四系覆盖较严重的地区,观察路线可沿水系、沟谷等基岩 出露处布置成树枝状路线。
勾绘地质界线与观测路线、观察记录和素描、测量产状、 采集标本等工作。
填图小组人员较多时,应定期轮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 握填图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工作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2、填图比例尺与地形图的选择 1)填图比例尺 依据不同工作目的与技术要求,可分为大、中、小三种: ① 小比例尺:1:50万-1:100万,主要用于研究程度低的
上述条件和特征中,以厚度小而稳定、分布广易识别的岩 层为最理想的标志层。
三、填图基本方法与要求
1、观测路线(填图路线 )的布置。 观测线的间距和长度,以及观测线的布置方法,主要取
决于填图比例尺的大小。 填图之前,应充分分析研究以上诸因素,选择适宜的观
测线布置方法,设计出工作区的地质观测路线。 观测线的布置方法主要有三种:
3、确定填图单位
★ 填图单位:是在地质填图过程中,需要在地形地图上填绘其边 界与分布范围的基本地层单位(填图单元)。 一般情况下,根据 填图比例尺的不同,按照规范要求,选择不同地层单位,如系、 统、组、段等作为填图单位。 确定填图单位的基本原则: ①每个填图单位都要识别标志明显(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 ②有特定的岩性或岩性组合(巨厚的单层、复杂的互层、完整的沉积 旋回等); ③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露头宽度。最小厚度以能够在相应比例地质图 上表示出来。 ④一个填图单位内不能含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⑤侵入体的长、宽大致相等,其面积在地质图上达到1~2mm2时, 应作为一个填图单位表示在地质图上。
1)路线穿越法 。 观测线以一定的间距大致垂直于岩层走向或构造 线方向布置的方法称路线穿越法,简称穿越法。
①优点:能在较短的路线上观察到较多的地质内容,连续有效地 查明工作区内出露的全部地层及其厚度;有利于查明地层的纵向变 化规律(如各地层单位间的接触关系及沉积相剖面结构);有利于对 地质构造基本形态的认识和走向断层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