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接种方法
微生物接种方法详解

微生物接种方法详解一、平板划线分离法平板划线分离法:是指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离微生物的纯种。
有时这种单菌落并非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
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为方便划线,一般培养基不宜太薄,每皿约倾倒20ml培养基,培养基应厚薄均匀,平板表面光滑。
划线分离主要有分区划线法和连续划线法两种分区划线法是将平板分四区,故又称四分区划线法。
划线时每次将平板转动60~70°划线,每换一次角度,应将接种环上的菌烧死后,再通过上次划线处划线;另一种连续划线法是从平板边缘一点开始,连续作波浪式划线直到平板的另一端为止,当中不需灼烧接种环上的菌。
1)连续划线法将琼脂平皿半开盖倒置于培养箱内至无冷凝水,接种环于酒精灯外焰烧至红透,接种棒也要充分灼烧,最后再集中烧接种环至红。
轻轻摇匀待接种试管,左手手心托待接种试管底侧部,右手执接种环,右手小指拔下试管塞,于酒精灯附近将接种环伸进试管,稍候,再插入待接接种液中,蘸一下,取满一环,抽出、烧塞、盖盖、放回试管架。
或将接种环通过稍打开皿盖的缝隙伸入平板,在平板边缘空白处接触一下使接种环冷却,然后以无菌操作接种环直接取平板上待分离纯化的菌落。
于靠近酒精灯处打开平皿盖约30°,右手将环伸进平皿,将菌种点种在平板边缘一处,轻轻涂布于琼脂培养基边缘,抽出接种环,盖上平皿盖,然后将接种环上多余的培养液在火焰中灼烧,打开平皿盖约30°伸入接种环,待接种环冷却后,再与接种液处轻轻接触,开始在平板表面轻巧滑动划线,接种环不要嵌入培养基内划破培养基,线条要平行密集,充分利用平板表面积,注意勿使前后两条线重叠,划线完毕,关上皿盖。
灼烧接种环,待冷却后放置接种架上。
微生物接种技术-PPT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10
(1)斜面接平板 a.划线法:见平板划线分离法。 b.点种法:一般用于观察霉菌和酵母细 胞,轻轻点在平板的表面即可。
(2)平板接斜面:一般是将经 平板分散培养得到的单菌落接 种到斜面,以便作鉴定或扩大 培养、保存之用。
11
(3)平板涂布法
14
4
1.斜面接种:
从已长好微生物移接到另一斜面管的 方法。此法用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接种。
左手持菌种管和斜面管,使斜面向上, 并尽量放平。用右手先将塞拧转松动, 再拿接种环,用右手的小指、无名指和 手掌拨下塞并夹紧,同时将管口在火焰 上燃烧一圈,接种环灼烧灭菌后插入管 内,冷却、挑菌,立即转入斜面管底部, 沿斜面划曲线或直线。
5
试管斜面接种
1.两支试管呈“V”字形 3.火焰上微烧一周 5.接种、划线
2.拔下试管塞 4.接种环灼烧、冷却 6.塞上塞子,灼烧接种环 6
2.液体接种:
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试管、三角瓶等)中的 方法。
操作与上法基本一致,只是在将接种 环送入液体培养基中时使环在液体与 管壁接触的地方轻轻磨擦,使菌体分 散,然后塞上棉塞,再轻轻摇动均匀, 即可培养。 如果菌种是培养在液体培 养基中时,一般用移液管或接种环接 种。
• 倒培养基,制成平板。 • 凝固后,另取一支吸管吸取相应的菌液0.2mL放
至平板上。 •用无菌三角玻棒将稀释液在平板表面涂 抹均匀。倒置于37℃条件下培养1~2d, 观察菌落形态及计数菌落。
12
凝 固 后
37℃ 培养
涂布法流程图
13
思考题 (1)用接种环接种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2)涂布棒消毒方法有哪些?各应注意什 么?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微生物接种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步骤,它可以使微生物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和繁殖,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
接种方法的选择对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实验结果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
一、平板接种法。
平板接种法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一种接种方法。
首先将琼脂平板加热至液态状态,然后将所需接种的微生物悬液均匀地倒在琼脂平板表面,用接种棒均匀涂抹,使微生物均匀分布在琼脂平板表面。
接种后将琼脂平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待微生物形成菌落后进行观察和实验。
二、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适用于需要大量培养微生物的实验。
首先将所需的液体培养基倒入培养瓶中,然后将微生物接种悬液加入培养瓶中,用接种棒均匀搅拌使微生物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
接种后将培养瓶放置在恒温摇床上进行培养,待微生物培养达到所需数量后进行后续实验。
三、斜面接种法。
斜面接种法适用于需要进行纯培养的微生物。
首先将琼脂斜面培养基倾斜放置,等琼脂凝固后将微生物接种在斜面上并均匀涂抹,使微生物均匀分布在斜面上。
接种后将琼脂斜面培养基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待微生物形成菌落后进行观察和纯培养。
四、深层接种法。
深层接种法适用于需要进行微生物氧气需求的实验。
首先将所需的琼脂深层培养基加热至液态状态,然后将微生物接种悬液倒入琼脂深层培养基中并均匀混合,接种后将琼脂深层培养基倒入培养瓶中,待琼脂凝固后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待微生物培养达到所需数量后进行后续实验。
以上就是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不同的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接种方法能够帮助到需要进行微生物学实验的研究人员,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微生物的接种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将微生物从一个培养基转移到另一个培养基的过程。
接种方法的选择对于微生物的培养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
一、平板接种法。
平板接种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在培养基的表面上,通过接种棒或铅笔头的方式在培养基表面画线或涂抹,形成菌落。
这种接种方法适用于培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通常用于分离和计数微生物。
在进行平板接种时,需要注意接种的均匀性和细菌数量的控制,以避免产生过多或过少的菌落。
二、液体接种法。
液体接种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摇床或振荡器进行培养。
这种接种方法适用于培养需要大量微生物的情况,如大规模生产微生物菌种或进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产。
在进行液体接种时,需要注意培养液的搅拌速度和通气情况,以保证微生物的充分生长和代谢。
三、斜面接种法。
斜面接种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在倾斜的培养基表面上,通过接种棒或铅笔头的方式在斜面上画线或涂抹,形成菌落。
这种接种方法适用于培养对氧需求较高的微生物,如厌氧菌和微需氧菌。
在进行斜面接种时,需要注意斜面的倾斜角度和接种的均匀性,以保证微生物的充分生长和代谢。
四、深层接种法。
深层接种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在含有固体琼脂的试管或培养瓶中,通过接种棒或铅笔头的方式在琼脂表面插入或涂抹,形成菌落。
这种接种方法适用于培养对氧需求较低的微生物,如厌氧菌和微需氧菌。
在进行深层接种时,需要注意琼脂的固化温度和接种的深度,以保证微生物的充分生长和代谢。
五、滴播接种法。
滴播接种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通过滴管或移液器滴播微生物悬液,形成菌落。
这种接种方法适用于培养对氧需求较高的微生物,如厌氧菌和微需氧菌。
在进行滴播接种时,需要注意滴播的均匀性和微生物悬液的浓度,以保证微生物的充分生长和代谢。
总结,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对于微生物的培养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接种方法

微生物接种方法微生物接种是生物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各种微生物检测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斜面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和穿刺接种法等。
平板划线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其目的是将菌种纯化,得到单一的菌落。
该方法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使菌种在培养基上繁殖并形成菌落。
具体步骤如下:(1)将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加入适量菌液。
(2)用接种环取适量菌液,在培养皿表面划线。
(3)将培养皿放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4)根据需要重复划线操作,直至得到单一的菌落。
斜面接种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其目的是将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以便于观察和保存。
该方法通过将菌液加入到灭菌后的斜面培养基中,使菌种在斜面上繁殖并形成菌落。
具体步骤如下:(1)将斜面培养基灭菌后放置在实验台上,用无菌操作法加入适量菌液。
(2)将接种环放入菌液中沾取少量菌种,然后在斜面培养基上划线接种。
(3)将培养皿放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4)根据需要重复划线操作,直至得到单一的菌落。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其目的是将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以便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该方法通过将菌液加入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使菌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繁殖并形成微生物。
具体步骤如下:(1)将液体培养基灭菌后倒入试管中,加入适量菌液。
(2)用摇床或其他设备将试管中的培养基混合均匀。
(3)将试管放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微生物接种技术是生物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制造、环境生物治理、医学诊断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发展前景。
微生物接种技术是指将目的微生物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入到培养基或发酵系统中,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繁殖,以达到特定的生物制品或环境治理的目的。
该技术的主要环节包括菌种选择、接种量确定、接种方法选择和培养条件控制等。
微生物接种操作方法

微生物接种操作方法
微生物接种操作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培养基:按照培养菌种的需求准备合适的培养基。
通常需要将培养基均匀地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
2.选择菌株: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选择一株菌株接种。
菌株需要在一个菌液培养基中培养,直到其成长到一定程度。
3.适当稀释:在接种前,应依据所需菌群数量,将培养基适当稀释一些(通常是1000倍),以防菌群增长过快的情况。
4.接种:接种时,取适量菌株,用烧杯、披露环或接种针等工具将微生物接种于培养基上。
5.培养: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等,等待菌群的生长。
6.观察: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根据其形态特征、生长速度、代谢特征等进行鉴定。
7.保存:根据需要,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进行保存。
常见的方法包括低温保存、
冷冻保存或干燥保存等。
注意事项:
1.选择适宜的培养基,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操作时应严格无菌,防止其它微生物污染。
3.在接种前,应对培养皿、烧杯等工具进行高温、紫外线或化学消毒处理。
4.尽量减少接种时对培养基的破坏和干扰,以保证生长情况的准确观察。
5.保存时应先进行初步鉴定,以免与其它菌群混淆。
保存时选用适宜的保存条件。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二)穿刺接种
用接种针挑取菌种(针必须挺直),自培养基的 中心垂直地刺入半固体培养基中,直至接近管底, 但不要穿透,然后沿原穿刺线将针拔出,塞上试管 塞,烧灼接种针。
五、实验结果 1、待接种菌种培养长出后,看划线是否标准 2、观察穿刺接种生长状态 六、思考题 1、什么是无菌操作 2、接种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实验七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Hale Waihona Puke 一、实验目的熟悉微生物的无菌接种技术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接种是将一种微生物移接到另一灭过菌 的新鲜培养基中,使其繁殖生长的过程。
方法有:斜面接种、液体接种、平板接种、穿 刺接种等。
无菌操作:培养基灭菌后,用灭过菌的无菌工 具将含菌材料接种于灭菌培养基上的过程。
三、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Ec) 2、培养基: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
4、右手拿接种环通过火焰烧灼灭菌,在火焰边用 右手的手掌边缘和小指/小指和无名指分别夹持 试管帽,将其取出,并迅速烧灼管口。
5、将灭菌的接种环伸入菌种试管内,先将环接触试 管 内壁或未长菌的培养基,达到冷却的目的,然后再 挑取少许菌苔。将接种环退出菌种试管,迅速伸入 待接种的斜面试管,用环在斜面上自试管底部向上 端轻轻地划直线,勿将培养基划破,也不要使环接 触管壁或管口。
牛肉膏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 3、器材: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
四、操作步骤
(一)斜面接种
1、在斜面试管上,用记号笔写上 将接种的菌名、日期和接种者;
2、点燃煤气灯;
3、将菌种试管和待接种的斜面试 管,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无 名指握在左手中,并将中指夹在 两试管之间,使斜面向上,成水 平状态,在火焰边用右手松动试 管塞,以利于接种时拔出。
微生物接种方法

常用的几种接种细菌应用接种针(环)来沾取细菌标本,进行接种。
接种环与接种针为用白金丝或合金丝所制,亦可用电炉丝代替,因它能耐高热且散热快,便于接种前后通过火焰灭菌(整个接种环烧红即达到灭菌目的)。
在使用接种环时一般用右手持笔式较为方便,左手可持培养基进行配合,其接种程序可分为:灭菌接种环T稍冷T沾取细菌样品T进行接种(包括:启盖或塞、接种划线、加盖或塞)T进行接种环火菌等五个程序。
不同培养基,接种方法也不同,分述如下:一、平板划线接种法(分离培养法)是将细菌分离培养的常用技术,其目的是将混有多种细菌的培养物,或标本中不同的细菌(病原菌与非病原菌)使其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或分离出单一菌株,便于识别鉴定。
平板划线接种方法较多,其中以分段划线法与曲线划线法较为常用。
(一)分段划线法平板分段划线(左)及培养后菌落分布图本法多用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
方法是以接种环沾取少许样品先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一角作为第一段划线(划线时接种环与培养基表面呈45 度角),然后将接种环置火焰上灭菌,俟冷(可接触平板试之,如不融化琼脂,即已冷却),于第二段处再作划线,且在开始划线时与第一段的划线相交接数次,以后划线不必再相接,待第二段划完时,再如上法灭菌,接种划线,依次划至最后一段,灭菌接种环。
这样每一段划线内的细菌数逐渐减少,即以获得单个菌落,戈U线接种完毕,盖好平皿盖,倒置(平板底部向上)于37C温箱中培养。
(二)连续划线法:此法多用于接种材料中含菌数量不太多的样品或培养物。
方法是先将样品或培养物涂于平板表面的一角,然后用接种环自样品涂擦处开始,向左右两侧划开并逐渐向下移动,连续划成若干条分散的平等线。
二、斜面接种法此法主要用于移种纯菌,使其增殖后用于鉴定或保存菌种。
通常是从平板培养物上挑取某一单独菌落或者从一支已长好的斜面菌种,移种至斜面培养基上,接种步骤如下(以从已长好的斜面菌种转接为例):(一)左手拿两支试管,一支为经灭菌的斜面,另一支为已长好的菌种。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
微生物接种是将有益微生物引入特定环境中的过程,以增强环境的功能或改善环境的质量。
以下是常见的微生物接种方法:
1. 直接接种:将纯培养的微生物直接添加到目标环境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培养基或液体介质中的微生物,如将有益菌种接种到土壤、水体或发酵罐中。
2. 转入接种:将微生物从一个环境转移到另一个环境中。
这种方法常用于土壤接种,其中可以将已经具有有益功能的土壤转移到不具备相应功能的土壤中。
3. 合成接种:将多种微生物株混合起来接种到目标环境中。
合成接种可以利用多种有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目标环境的功能。
4. 母婴传递:将某种微生物从母体传递给新生的个体。
这种方法常用于将有益微生物从母体动物传递给幼崽,从而建立幼崽的肠道菌群。
5. 物种共培养:将两种或多种有互利共生关系的微生物一起培养。
这种方法可用于培养共生菌群,如某些根瘤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培养。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具体的接种方法会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微生物接种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技术手段,旨在引入有益微生物到特定环境中,以改善环境的品质和性能。
微生物接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工程、工业生产等领域,可以提高土壤质量、降解有害污染物、增强生物酶的产生等。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直接接种、间接接种、载体接种和基因工程接种。
直接接种是将活性微生物直接添加到目标环境中。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土壤改良和有机废物处理。
在土壤改良中,可以直接将含有有益微生物的培养液、发酵液或固态菌剂施加到土壤中,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营养成分的供应。
在有机废物处理中,可以将适宜的微生物种植物渣、动物粪便等有机废物中,通过发酵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肥料。
间接接种是在目标环境中添加一种间接载体,以贮存和释放微生物。
这种方法常用于水体净化和有害废物处理。
在水体净化中,可以将活性微生物固定在多孔性材料或纤维素质材料上,形成生物膜,然后将其悬浮于水中,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有害废物处理中,常用废弃物为载体,将适宜的微生物培养、贮存在载体上,然后将包含微生物的载体添加到有害废物中,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去除有害物质。
载体接种是将微生物负载在载体上,然后将负载的微生物输送到目标环境中。
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土壤改良、植物生长促进和动物生长促进。
在土壤改良中,常用的载体有泥炭、腐殖酸、膨润土等,将适宜的微生物负载在这些载体上,形成微生物肥料,在播种或施肥时与土壤混合。
在植物生长促进和动物生长促进中,可以将含有有益微生物的发酵液、培养液或固态菌剂涂覆在种子、根系或动物饲料上,通过与植物根系或动物肠道的接触,实现微生物的传递。
基因工程接种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使其具有特定性状,然后将改良的微生物引入目标环境中。
这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和环境修复。
在微生物菌剂的生产中,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或代谢产物的产生,以提高其活性或功能性,然后利用发酵技术大规模生产改良的微生物。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首先,最常见的接种方法之一是平板接种。
平板接种是将微生物接种在富有营养物质的平板培养基表面上,通过均匀涂抹的方式使微生物均匀分布在培养基表面。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微生物营养需求较高的情况,可以有效地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在进行平板接种时,需要注意使用无菌技术,避免外界的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其次,液体接种是另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
液体接种适用于对微生物生长环境有一定要求的情况,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实验条件。
在液体接种时,需要将微生物接种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通过摇床或培养箱等设备进行培养。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状态,对于一些特殊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是斜面接种。
斜面接种是将微生物接种在培养基斜面上,通过均匀涂抹的方式使微生物均匀分布在斜面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微生物的形态和生长特性有一定要求的情况,可以更好地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
在进行斜面接种时,需要注意斜面的倾斜角度和培养基的均匀涂抹,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上述常见的接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特殊的接种方法,如深层接种、滴定接种等,它们适用于特定的研究需要,可以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总的来说,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包括平板接种、液体接种、斜面接种等多种形式,科研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
在进行接种时,需要注意使用无菌技术,避免外界的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接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微生物的研究和实验,为微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微生物的接种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接种和间接接种两种。
1. 直接接种:直接将微生物菌株接种到所需培养基或宿主中,常见的直接接种方法包括:刷涂法、滴液法、插管法、点刺法等。
刷涂法:将微生物菌株涂布在培养基表面,常用在固体培养基上。
先将培养基倒在无菌平板上,然后用无菌棉签挑取微生物菌株,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然后,用无菌铂丝将涂布的微生物菌株均匀划开,使其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上。
滴液法:将微生物菌株滴加到培养基上,常用于液体培养基。
将所需培养基倒入无菌试管中,然后用移液器吸取微生物菌株悬液,滴入试管中的培养基。
插管法:适用于需要氧气的微生物。
首先将无菌棉球塞入试管底部,然后用被接种菌株液体湿润棉球,最后将试管加盖并放入适宜的环境进行培养。
点刺法:适用于菌落计数。
选取已培养的纯菌落,用精细铂丝在无菌培养基上点刺菌落,再迅速涂布在培养基上。
2. 间接接种:首先将微生物菌株培养增殖至一定量或特定状态,然后将培养液接种到所需培养基或宿主中。
常见的间接接种方法包括:液体传代接种、平板传代接种和传代接种。
液体传代接种:将微生物初代培养液添加至新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
首先取少量初代培养液,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然后逐渐增加培养基的体积,直至达到所需的培养体积。
平板传代接种:将微生物初代培养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待菌落生长后,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到新的培养基或药敏试验板中。
传代接种:通过逐步培养,将微生物菌株传代至新的培养条件。
首先从原始菌株中选取少量接种到培养基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再从这些培养物中选取一部分接种到新的培养条件中,如改变培养基成分、温度等,以适应新的培养条件。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不仅影响菌落生长、菌株纯度和培养效率,也直接影响到后续实验的结果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规范,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微生物检验细菌的接种方法

微生物检验细菌的接种方法
常用的细菌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斜面接种法、穿刺接种法、液体和半固体接种法、涂布接种法等。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细菌的接种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平板划线分离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是指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离微生物的纯种。
有时这种单菌落并非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
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为方便划线,一般培养基不宜太薄,每皿约倾倒20ml培养基,培养基应厚薄均匀,平板表面光滑。
划线分离主要有分区划线法和连续划线法两种(如图1,A、B)。
分区划线法是将平板分四区,故又称四分区划线法。
划线时每次将平板转动60~70°划线,每换一次角度,应将接种环上的菌烧死后,再通过上次划线处划线;
另一种连续划线法是从平板边缘一点开始,连续作波浪式划线直到平板的另一端为止,当中不需灼烧接种环上的菌。
1)连续划线法
将琼脂平皿半开盖倒置于培养箱内至无冷凝水,接种环于酒精灯外焰烧至红透,接种棒也要充分灼烧,最后再集中烧接种环至红。
轻轻摇匀待接种试管,左手手心托待接种试管底侧部,右手执接种环,右手小指拔下试管塞,于酒精灯附近将接种环伸进试管,稍候,再插入待接接种液中,蘸一下,取满一环,抽出、烧塞、盖盖、放回试。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
微生物的接种是微生物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有涂布法、点接法和扩散法。
首先,涂布法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接种方法之一。
使用涂布法进行接种时,首先需要将待接种的微生物悬液均匀涂布在富营养培养基的表面上,然后利用消毒的玻璃棒或铲子将微生物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上。
这种接种方法适用于对微生物数量进行定量分析的实验,如菌落计数等。
其次,点接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
使用点接法进行接种时,需要利用消毒的吸管或者铲子,将微生物悬液均匀地滴在富营养培养基的表面上,形成一个个小圆点。
这种接种方法适用于对微生物的单菌种分离和纯化,以及进行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实验等。
最后,扩散法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接种方法之一。
使用扩散法进行接种时,需要将待接种的微生物悬液均匀地涂布在富营养培养基的表面上,然后利用消毒的玻璃棒或者铲子在培养基表面上
进行扩散,使得微生物悬液均匀地分布在培养基表面上。
这种接种方法适用于对微生物的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和微生物的产酶产毒实验等。
总之,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有涂布法、点接法和扩散法。
不同的接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学实验,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从而得到更加可靠的实验结果。
希望本文所述的接种方法能够对微生物学实验的进行有所帮助。
接种微生物的方法

接种微生物的方法
接种微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培养基接种法:将待接种的微生物菌种移植到培养基表面或内部,通过培养基提供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使微生物得以生长和繁殖。
2. 涂布法:用棉签、铁圈或称量匙等将微生物菌种涂布在培养基表面,使其均匀分布,然后进行培养。
3. 针刺法:用接种针或注射针直接将微生物菌液注射到培养基内部,然后进行培养。
4. 对数稀释法:将微生物菌液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取适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其逐渐稀释,从而得到不同浓度的微生物菌液。
5. 冲洗法:用适量的无菌液体(如生理盐水或培养基)冲洗微生物落或菌液,收集其中的微生物细胞,并将其转移至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常见的微生物接种方法,不同微生物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具体操作要根据具体微生物的特性和实验要求来确定。
另外,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无菌状态,避免外部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微生物接种技术

实验八微生物无菌接种技术一、实验原理微生物接种就是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工具(针、环)从一支原菌种中挑取少许菌体,接入到另一支新的培养基上扩大培养的技术。
要想得到大量的菌种,适应生产、科研和教学要求,就要进行微生物的接种,扩大菌种数量。
接种因使用不同容器、不同的培养基,达到不同的目的,而有不同的接种方法,但它们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
通常接种都应在空气经过消毒灭菌的接种室或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内完成。
二、实验步骤1.斜面接种(1)左手夹住试管(2)灼烧接种环(3)拔出棉塞,夹在小指、无名指上,管口过火(4)取菌、接种,接种后在火焰上方迅速塞好棉塞(5)写好标签(菌种名、日期、接种者姓名),贴于斜面正上方前端约1cm处.(6)于37度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全班统一装入一保鲜袋)(7)一星期后观察分离效果,拍照,分析结果2.平板培养基(平板)制备(1)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
(2)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3)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到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4)等待平板冷却凝固。
3.涂布平板法(以小组为单位,对混合菌菌悬液进行涂布分离)(1)用75%酒精或0.01%新洁而灭擦洗双手,进行消毒处理。
(2)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3) 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4)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
(5)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
(6)将接种好的平板在皿底做好标记。
(7)涂布分离的平板全班一起放入保鲜袋中,37度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h。
(8)一星期后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分离效果,拍照,分析结果4.划线分离:从污染平板中纯化细菌菌落(每人1个平板)(1)用75%酒精或0.01%新洁而灭擦洗双手,进行消毒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接种
1、平板倾注法
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25ml)剪碎放于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广口瓶内(瓶内置有适量玻璃珠)或灭菌研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用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0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0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0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注意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管内液面),振摇试管混合均匀,作成1:100的稀释液。
3)、另取1.0ml灭菌吸管,按上述操作作10倍稀释,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1支1.0ml 吸管。
4)、根据食品卫生要求或对标本污染程度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液的吸管移1.0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两个平皿。
5)、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及时将凉至46℃营养琼脂(可放于46×1℃水浴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并移动平皿使混合均匀。
同时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6)、待稀释液入平皿后,翻转平板,置36×1℃温箱内培养24±2h(肉、水产品、乳和蛋品为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即得每克(或ml)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2、平板表面涂布法
将营养琼脂制成平板,经50℃l一2小时或35℃18—20小时干燥后,于其上滴加检样稀释液0.2ml,用L捧涂布于整个平板的表面,放置片刻(约lO分钟),将平板翻转,移至36±1℃温箱内培养24±2小时(水产品用30℃培养48±2小时),取出,按前述方式进行菌落计数,然后乘以5(由O.2m1换算为1m1),再乘以样品稀释的倍数,即得每g或m1 检样所含菌落数。
此法较上述倾注法为优,因菌落生长在表面,便于识别和检查其形态,虽检样中带有食品颗粒也不会发生混淆,同时还可使细菌不必遭受融化琼脂的热力,不致因此而使菌细胞受到损伤而不生长,从而可避免由于检验操作中的不良因素而使检样中细菌菌落数降低。
但是本法取样量较倾注法为少(仅倾注法的五分之一),代表性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3、平板表面点滴法与涂布法相似。
所不同者,只是用标定好的微量吸管或注射器针头按滴(使每滴相当于0.025mi)将检样稀释液滴加于琼脂平板上固定的区域(预先在平板背面用标记笔划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滴1滴,每个稀释度滴两个区域,作为平行试验。
滴加后,将平板放平片刻(约5~10分钟),然后翻转平板,如前移入温箱内培养6~8小时后进行计数,将所得菌落数乘以40(由o.025ml换算为1ml),再乘以样品稀释的倍.数,即得每g
或ml检样所含菌落数。
李兆普等利用此方法,与倾注法进行对比试验,经过六种食品,1536
件检样的考核结果,倾注法低于点滴法及涂抹法。
本法具有快速、节省人力物力,适于基层单位和食品厂内部测定细菌总数用。
但此法取样量少,代表性可能受到影响。
又食品中细菌数少于3000/g(ml)者受到限制。
五、实验报告
(一)结果
将实验结果填于下表:
实验表接种情况
实验表分离情况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