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大自然的文字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4、大自然的文字_教案教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_教案教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本文是关于24、大自然的文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学目标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

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请大家速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课文,教师画书样)明确:大自然好像一部书,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鸟、石等物。

2.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

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明确: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

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鸟;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漂砾。

(板书)3.大自然这部书就像老师画得这么厚吗?这有多厚、多重?(请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大家看板书,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教师小结:本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空和大地,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读来趣味盎然。

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感悟重点1.请学生从“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段文字,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叙述:文字-情态-破译的内容。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年级六主备人卞国湘所在学校维扬实小单元第七单元课题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从“天上”和“脚下”这两方面认识大自然中的文字,了解它的作用,从而激起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1、预习新课,读课文五遍,查字典:“耸”、“兆”、“砧”。

2、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你还知道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列举几个出来。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设计意图个性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通课文,理清条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激发情趣(一)背诵诗歌《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古诗《竹石》,讲一讲《石头书》的内容。

(二)师述:大自然是一本书,当你走进去,认真观察用心体会,你会惊喜的发现,里面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三)读课题读得开心些,有趣些。

二、检查预习,了解初读情况(一)同桌读书,发现并纠正读得不准的音,或不通的句子。

(二)交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三)开火车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顺)(四)了解词语的意思1、“砧”、“铁砧”2、“预兆”字典中的意思?课文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现象。

3、找出“耸立”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耸立”、“挺立”与“立”的区别在哪儿。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一)出示句子,指名读“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就是一个字。

”(二)读了这句话,你猜课文写什么?交流。

师述:“天上”,“脚下”即“地下”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两个“每”说明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文章就是要从“天上”和“脚下”这两个方面介绍大自然的文字,这句话起总领作用。

(三)看看文章哪些段落讲“天上”的文字?哪些段落讲“脚下”的文字?想想怎么分段?思考的依据是什么?师板书:一、§1(总)大自然有文字二、§2-6(分)天上的星座、云朵,脚下的石灰石和花岗石中的文字三、§7(总)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大自然的文字》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自然界中的文字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文字:如岩石、树叶、昆虫、动物等。

2. 自然界文字的形成原因:如生物进化、自然规律等。

3. 自然界文字的欣赏与保护:如何欣赏自然界中的文字,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文字,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文字的形成原因和规律。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界文字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文字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自然界中文字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界中的文字。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自然界文字的观察和感悟。

4. 户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自然界中的文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自然界中文字的认知程度,了解学生对自然界文字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户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评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观念,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否得到提高。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自然界中文字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教学新课。

2. 准备户外实践活动的场地和指导资料,确保活动的安全和有效性。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户外实践活动,如自然博物馆参观、自然保护区考察等,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2.教学过程设想:
(1)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尝试理解大自然的文字所蕴含的意义。
(3)课堂讲解: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实践探究:组织学生开展观察大自然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2)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现大自然的文字,并尝试用图片或文字记录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3.家庭作业:
(1)与家长一起探讨大自然中的文字,了解家长对大自然的认识,共同完成一份关于大自然文字的家庭调查报告。
(2)向家长介绍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邀请家长参与到大自然的观察活动中,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如山水、动植物等,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大自然中也有很多文字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文字》。”
2.教学目的: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自然的文字的特点,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2.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道德责任感。
3.教学实施:教师以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以上五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大自然的文字》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掌握探究自然现象的方法;(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2)探究自然现象的方法及团队协作。

2. 教学难点:(1)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2)如何运用小组合作解决自然现象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4.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相关科学原理的资料;(3)划分学习小组。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2)准备好记录观察结果的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图片、视频;(2)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探究自然现象(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2)小组代表发言:向全班同学介绍所选自然现象及科学原理;(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

3. 实践操作(1)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2)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4.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观察、实践过程中的收获;(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3)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5. 课后作业(1)整理本节课所学自然现象及科学原理;(2)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精品4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精品4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文本解析】《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文字作品,它生动形象地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三者融为一体。

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大自然文字的种种,而且重点叙述了辨识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

文章浅显生动,通俗易懂,教学时倡导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开启思维、积淀情感,并辅以议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本课的教学,既要教育学生从小学习、认识大自然,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志向。

【设计理念】本文教学时采用读、议结合的策略:在读中走进文本,在议中升华文本。

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1、板书课题、读题: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新课文。

一起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教师筛选重点问题并出示:(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2)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3)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二、初读、感知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发现有些词很难读,我们一起来读好它们。

出示:耸立铁砧预兆小熊星座3、三座大山,你能搬掉几座?告诉大家,你知道了哪个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一:a出示、指导读: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b评:大自然的文字有两种,有像星星一样在天上的文字,也有像小石子一样在脚下的文字。

作者在一开始就提出了观点。

解决问题二:生:文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文字有:星、云、石。

师:(板书“星”、“云”、“石”)作者举了这么多例子来说明大自然的文字呢!4、聚焦重点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搬掉这第三座大山——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三、精读、感悟1、默读课文2—6自然段,想一想: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水手、飞行员等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们,是怎样来认识它们的?划划相关句子,写写体会。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
4、了解作家伊林。
5、板书课题,质疑课题,筛选重点问题并出示。
1、学生交流大蜀山给自己留下最深的印象。
2、简介作者伊林。
3、读题质疑。
白板的图片呈现,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了学生实际生活与文本内容的距离,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指导书写。
04’41”-
16’30”
三、学习者分析
文章脉络清晰,语言通俗易懂,说明透彻,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应该不大。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够作适当补充,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知识的,并且养成勤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表达特点,体会作者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中,利用畅言教学系统中的展台、聚焦、评测等功能,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中明白科学常识,自主发现科学常识的语言表达特点。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33’58–
37’23”
拓展环节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勤劳的农民在耕作中积累着智慧,“看云识天气”早已是他们的习惯。送几条谚语给大家,仔细读读,品味一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交流分享你还积累的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3、教师总结。
1、学生自读谚语,感悟劳动人民智慧,交流收获。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合肥市永红路小学
课名
24、大自然的文字
教师姓名
钱昌才
学科(版本)
语文(苏教版)
章节
第七单元
学时
第一课时
年级
六年级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大自然的文字》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大自然的文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文字》的优美意境。

(2)介绍《大自然的文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使学生对《大自然的文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大自然的文字》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大自然的文字》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大自然的文字》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学生对《大自然的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大自然的文字》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大自然的文字》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奥秘。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分析自然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现象的分类2. 天气与气候3.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4. 地形与地貌5.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2. 教学难点: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分析自然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讲授法:教师讲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自然现象的分类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3. 观察与实验:(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自然现象。

4. 讨论与分享:(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与实验成果。

(2)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实验、讨论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绘制一幅大自然的画,体现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7. 课后辅导:教师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特征和生存环境。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自然、发现自然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大自然的文字》原文讲解。

2. 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

3. 举例说明大自然中的文字及其寓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文字及其寓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自然规律,培养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大自然中的文字及其寓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然规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自然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自然中的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大自然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大自然中的文字及其寓意。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然规律。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自然的感悟。

7. 课后作业:布置观察自然、记录自然现象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校园观察、自然公园游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开展自然现象观察比赛,鼓励学生发现并记录大自然的文字。

3.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大自然中的文字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户外活动表现:观察学生在户外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及对大自然的认识。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中各种现象和事物背后的科学原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并尊重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大自然的密码(1课时)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彩虹、极光、地震等。

2. 第二节:生物的奥秘(1课时)学习生物的特征、分类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 第三节:水循环的秘密(1课时)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4. 第四节:土壤的演变(1课时)了解土壤的形成、类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第五节: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1课时)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自然界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自然的文字》2. 多媒体课件:自然现象图片、视频等。

3.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书籍等。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环境考察,增强直观感受。

六、第六节:生态环境的平衡(1课时)教学内容: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学习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

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态环境受损的原因和后果。

利用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小组项目:评价学生团队合作创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文或海报。

七、第七节: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1课时)教学内容:认识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文字,认识到自然界的文字是自然发展变化的产物。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的文字。

(2)运用比较、讨论、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界文字的理解和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2)教育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自然界中存在的文字及其成因。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1. 自然界中文字的识别和理解。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自然界中的文字图片、视频等。

2. 实物:树叶、石头、贝壳等自然界中的文字样本。

3. 教材:《大自然的文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文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文字。

(2)学生分享对自然界中文字的观察和认识。

2. 课堂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本,分析自然界中文字的成因。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自然界中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3. 知识拓展(1)教师通过课件介绍自然界中文字的种类和分布。

(2)学生分享对自然界中文字的感悟和思考。

4.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思考自然界中文字的意义。

(2)学生讨论如何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然界中文字的独特性和环保意识。

6. 作业布置(1)观察身边的自然界,发现更多的文字。

7. 板书设计大自然的文字成因:自然发展变化的产物特点:独特性、多样性意义:环保意识、关爱大自然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24、大自然的文字教案及学案

24、大自然的文字教案及学案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介绍的大自然的文字及其作用,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2、了解探索大自然文字的途径,培养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第一段(1);第二段(2—6);第三段(7)二、探究训练:学习2----6自然段1、课文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一种大自然的文字,第四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出示句子比较: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是一本有趣的书。

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体会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也”将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语言很简洁,为的是引出下文。

这是过渡段。

指导读出第二句包含的意思。

)2、第5自然段出示: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以前是一片汪洋有这话,我们能够知道这个地方原来是一片汪洋,现在变成了一座城市。

那么,根据在哪里?用“因为……所以……”说说地质的变化。

3、第6自然段划出描写花岗石样子的句子,体会它的表达手法。

出示:在森林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把花岗石长着青苔比作披着毛皮一般,这个比喻句生动地将一块立着的长着很多青苔的花岗石描写了出来,写得很形象。

)出示: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

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根本就没有森林。

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圈出文中的动词。

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这里的“爬”为什么加引号?换成“走、跑”,行吗?(把冰块当做人来写,这样的写法叫拟人,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大自然的神奇,读起来妙趣横生。

)三、课后延伸板书:星座辨别方向云观察气象24 大自然的文字石灰石地质变化神奇魅力花岗石地质变迁班级:姓名:家长签字:【预习作业】1、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苔tāi( )tái( ) 壳ké( )qiào(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教案【教学目标】德育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品味课文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教学难点】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短语或句子。

【教学方法】以探讨问题为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印在书本上的文字,写在白纸上的文字。

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既不是写在白纸上,也不是印在书本上,它是希奇、有趣的。

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前苏联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大自然的文字)2、作者简介:伊林,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二、设疑自探:1、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到底是什么呢?这上面写了什么?这文字指什么?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归纳起来就是两个问题,即:大自然的文字是什么?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又能读懂些什么?(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课文2—6自然段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多读几遍。

(2)纠正字音。

这“砧”读什么呢?什么叫铁砧?(砧:锤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称为“砧”,那么铁砧就是砸钢铁材料时用的铁制成的叫铁砧)(我们平时切菜用的砧板)(3)交流:大自然的文字指书中的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

此时的我们知道这大自然就是一本书。

(板书)2、而且这本书可以分为上下两册。

那么,你能根据课文给上下两册分别取个书名吗?(对呀,我们可以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

)4、那么神奇的天书上的目录就有哪些内容呢?(有星、云、)有趣的地书的目录上有(石灰石,花岗石)三、解疑合探:1、好了,孩子们让我们赶紧从四种文字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吧。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2、通过课文知道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中,也存在于大自然中,懂得要善于观察、了解、研究大自然。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解重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提问: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这种现象通常会告诉人们什么?()2、同学们,大自然的文字是新奇的、有趣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3、作者伊林简介(伊林是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

他从小酷爱读书。

喜欢大自然,他创作了《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伊林的文笔流畅优美,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讲述科学知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

思考:这种文字在文中指的是什么?2、我们可将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

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明确:我们可以将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

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花岗岩。

(板书)3、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三、研读课文第1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句。

说说自己的体会。

(让学生感知文字的作用)2、指名朗读二、三句。

回忆所学的《石头记》和联系生活进行体会。

四、探究神奇的天书,研读第2自然段1、齐读。

思考:水手是怎样读天书上的文字的?读懂天书上文字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2、出示: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罗盘是古代人们辨别方向的器物,有了大自然的文字mdash;星星,即使没有罗盘,也不会迷失方向呢!用上这个关联词,让我们明白了看星星的意义。

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精选11篇)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篇1之一佚名教学目标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1、板书“文字”。

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揭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

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

概括主要内容。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⑴、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⑴、指名说一说。

⑴、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课文。

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拓展延伸。

⑴、你还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四人小组交流。

⑴、各组指定人员向全班汇报。

六、课后实践活动。

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大自然的文字正式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正式教案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目标;1、读懂文中大自然的四种文字:北极星指明北方,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有石灰石的地方曾经是汪洋一片,森林中的花岗石是冰块搬来的,森林是后来有的。

2、学会用两种诗的形式说读书收获,用关联词说清前因后果。

3、体会文中用事例说明的方法及问题激趣,拟人手法把科学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的方法,并仿写一段内容。

4、让学生懂得要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就要善于观察、勤学好问、亲自实践,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大自然的文字及读懂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作者在上面找到了、——(生齐答:秋天)二、初步感知,理清脉络1、打开课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的说说,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交流出示: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石子也是一个字。

仔细读读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大自然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些文字到底告诉了人们什么?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呢?)2、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

圈一圈作者介绍了大自然的哪几种文字呢?对于我们的疑问,他又是怎么回答的。

3、我们先来交流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文字?(板书: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

)这里的星星具体介绍的是哪一颗,云是哪种云呢?石灰石和花岗石是不同质地的石头。

4、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是大自然的文字,言下之意作者把大自然比作了什么呢?(一本书)5、为了有条理的介绍作者还把这本书分成了上下两册呢,是哪两册呢?现在就请你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给这两册书分别取个名字。

阅读提示:建议大家注意研究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思考,它可能会帮助你很快理清头绪,概括出最符合作者心意的书名来。

(第二段,星星写成的天书;第四段,脚下这块土地,也是一本有趣的书)第四自然段在全文扮演了什么角色?(承上启下)它是怎么“启下”的?(下面的5、6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地上的两种文字——指板书提示)它又是怎么“承上”的?(提示仔细读这句话——“也是”的这个“也”字,告诉了我们,2、3自然段介绍的是天上的文字,所以上册可以概括为天书。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明白得新显现的词语。

3、初步了解大自然的文字,知道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4、初步明白得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培育探讨大自然隐秘的爱好。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的文字,知道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明白得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培育探讨大自然隐秘的爱好。

教具预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激趣1、导入。

同窗们,提到文字,咱们第一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咱们要讲的文字却与咱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

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咱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写的科普小品文《大自然的文字》。

(教师板书)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明白什么?生答,教师归纳学生问题。

(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2)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3)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如何熟悉它们?师:这节课,咱们要紧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学习。

二、先学出示自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明白得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意,出示自学指导: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址要多读几遍。

2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明白得词语。

3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再通读一遍。

三、后教(一)比读词语出示词语罗盘铁砧预兆..屹立小熊星座1指名读。

2明白得词语(二)比读课文1指名分段读2师生评判,正音。

3、下面请同窗们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问题:(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2)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3)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如何熟悉它们?小结、这三个问题就象三座大山,你能搬掉几座?告知大伙儿,你明白了哪个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一: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a出示、指导读: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天上的每一颗星确实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大自然的文字一、教学目标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

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请大家速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课文,教师画书样)明确:大自然好像一部书,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鸟、石等物。

2.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

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明确: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

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鸟;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漂砾。

(板书)3.大自然这部书就像老师画得这么厚吗?这有多厚、多重?(请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大家看板书,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教师小结:本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空和大地,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读来趣味盎然。

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感悟重点1.请学生从“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段文字,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叙述:文字-情态-破译的内容。

(情态主要包括位置、形态、高度、飞姿、叫声等)启发引导:(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画面(雷雨云图片),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语段,带领学生体味文章是怎样描述和破译这种云的。

然后学生自由发言,赏析自己喜欢的语段。

2.引导深入:品味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的技巧,重点赏析第14段。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再看一个画面(大雁南飞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是第几段的内容?(找学生阅读本段)本段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大雁,我们从哪点看出是大雁的呢?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呢?3.知识迁移:出示画面(晴朗天气的云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破译这种大自然的文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大自然观察得非常细,要知道这正是破译大自然这部大书的首要条件。

那么,如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我想给大家讲讲作者伊林小时候的故事--伊林小时候就对大自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有时到乡间去,守在蚂蚁窝旁,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父亲工厂制造肥皂的过程使小伊林看得入了迷,他把家里的厨房当成实验工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书上的配方制作鞋油,用其把皮鞋擦得锃亮,并高兴地欢呼起来“科学胜利了”。

当然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但这让他懂得了科学试验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道理。

4.由伊林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如何认识大自然的启示。

让我们再看作者是怎么说的,下面我们齐读课文结尾3段,请同学们回答。

明确:观察、读书、请教。

二、读写结合,拓展延伸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从书本中看到的或向别人请教到的大自然中的种种景象,继续为本书编目录,要求语言生动、浅显有趣。

然后学生交流。

五、结束语同学们,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妙无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并不断破译大自然。

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会有一个温馨安宁的家园。

[1][2]下一页课前思考:我们知道,每篇课文都有它的思想性,是文与道的统一。

抛弃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有违编者的初衷,都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轻率,都不能完成教学既定的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白这点。

从《大自然的文字》一文中,我体会到,古人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这话一点不假。

大自然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平凡的现象,都可以让我们推测过去,预知未来,增加对自然的认识,并通过了解其规律,达到遵循规律,防患于未然的功效。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多提醒同学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多观察自然,做一个有心计,有学问的人。

这样,才能把教材中的思想性挖掘出来,让学生对其中的教益领悟于心。

课前思考:搜集到的这首小诗感觉十分不错,和大家共享。

大自然的文字你看那天上的星星,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地方就是北方,我们不会迷失方向。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变得像铁砧,雷雨就要来到。

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石灰石,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冰块搬来的,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

……大自然的文字呀,你多么神奇!多么有趣!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你。

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我们读懂你。

课前思考:《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建议:(1)本课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文中涉及到的一些科学知识,教师不必一一解疑,而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得。

(2)教学交流时紧扣课后练习2和练习3即可。

练习2指向于理解文本内容,练习3指向于实践运用。

(3)可以拓展学习戴巴棣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诗,也可以和学生讨论,大自然的文字,除了告诉我们一些科学知识以外,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可以从情感、意志等方面思考。

课后反思:大自然的文字是丰富多彩的,它可以让我们读出许多的东西,除了科学知识,还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水滴可以滴穿岩石,那是启示我们持之以恒。

雄鹰搏击长空,那是启示我们要志存高远。

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

杨柳弯腰向地,那是启示我们高而不忘本。

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那是启示我们要遵守纪律。

小草枯了又长出来,那是启示我们要坚强不屈。

伊林(1895—1953),苏联儿童文学作家、工程师。

致力于写作通俗科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对前苏联科普文学有一定贡献。

伊林诞生于乌克兰。

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

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

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

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

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

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

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这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1953年11月15日,在莫斯科逝世,终年58岁。

授后小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从天上的星星到地上的每一粒石子都是大自然的文字。

认识了大自然的文字,人们可以考证出很多未知的东西;可以避免迷失方向;可以掌握季节的更替,及时进行农事活动;可以避免飞机事故的发生等。

本课课文简单易懂,主要是学完这篇课文后拓展开的“你还知道那些大自然的文字”?我布置学生提前一天回家搜集相关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记录下来,形式就像第24课。

学生搜集的资料很丰富,同时也让我打开了眼界,没想到原来大自然在处处向我们讲述它蕴含的内容。

学生们很愿意这样学习,充分自主。

课后反思:《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此课时,我从回忆《大自然的语言》这首小诗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然后质疑: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呢?让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大自然的文字指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

如果我们把大自然看成一本书,那么根据课文把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该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课文给上下两册分别取个书名吗?(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

)让我们赶紧去读一读“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吧。

看看有什么收获?当然你在读书中有什么疑惑也可以提出来。

读后讨论交流,教者板书,相机指导朗读。

星星(北极星)————辨识方向云(砧状云)—————观察气象石灰石——碎贝壳———这块地方曾是一片汪洋花岗石——冰川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其中第四部分是理解的重点,要理解这块花岗石是在森林里,上面披着青苔。

本来应该是在山上的,怎么会穿过森林呢?学生找出书上的语句并不难,可是未必真正理解。

我上课时结合了以前科学书上的一个小故事,告诉学生这叫“冰川漂砾”,是冰川带着这些碎石从上游漂过来的,冰川融化了,石头留在了这里。

上面还布满了擦痕,甚至有明显的洞。

那是与冰川撞击的结果。

后来河流可能消失了,长成了现在的森林。

这样学生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爬”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这是表示特殊的含义,意思是漂。

在这里是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冰川和石块缓慢移动的过程。

文章的这上下两册书是通过哪句话连接起来的呢?学习第4段过渡段。

抓住一个“也”字,表明过渡。

补充前一部分的总起句,或总结句。

“我们头顶的这片蓝天,在会读它的人看来,是一本神奇(有趣)的书。

”小知识:四季星座歌为便于观测,人们将星空划分成的若干区域。

每一星座可由其中亮星的特殊分布而辨认出来。

如北斗星所在的星座叫大熊星座,北极星所在的星座叫小熊星座。

由于历史的原因,星座的名称很多是动物名,或古代巴比伦、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名。

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规定,全部天空共分88个星座。

春天星座歌春风送暖学认星北斗高悬柄指东斗口两星指北极找到北极方向清狮子横卧春夜空轩辕十四一等星牧夫大角沿斗柄星光点点照航程夏天星座歌斗柄南指夏夜来天蝎人马紧相挨顺着银河向北看天鹰天琴两边排天鹅飞翔银河歪牛郎织女色清白心宿红星照南斗夏夜星空记心怀秋天星座歌秋夜北斗靠地平仙后五星空中升仙女一字指东北飞马凌空四边形英仙星座照夜空大陵五星光会变南天寂静亮星少北落师门赛明灯冬天星座歌三星高照入寒冬昂星成团亮晶晶金牛低头冲猎户群星灿烂放光明御夫五星五边形天河上面放风筝冬夜星空认星座全天最亮天狼星课后反思: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天上的星座、云朵和脚下的石灰石、花岗岩,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