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定律
本章重点:
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2.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关系;
3.细胞质遗传。
本章难点:
1.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2. 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关系。
繁殖是生命的一个基本特征,通过繁殖产生后代。遗传和变异是繁殖的两大特征。
遗传---性状传递的稳定性
变异---繁殖过程产生差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的奥秘是什么呢?这些相似与变异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工杂交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大变异的后代?
第一节分离定律
豌豆杂交实验
性状:有机体所表现出的固有的可鉴别的表型特征(如种子颜色、花色)
在F
1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在F
1
代被隐藏,F
2
代重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
Mendel对7组相对性状分别进行杂交实验,统计了子二代植株显隐性状比例3:1规律提出假说:控制花色的是一对因子(genetic factor),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形成配子(生殖细胞,精、卵)时相互分离。------即是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的要点:
1.个体的性状由基因决定
2.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称为等位基因,形成配子时相互分离
3.一对等位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回交—杂种一代与亲代进行杂交
测交—未知基因型的显性表现型个体与纯合隐性个体杂交。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P 黄圆 X 绿皱
YYRR yyrr
F
1
黄圆YyRr
F
2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Y-R- Y-rr yyR- yyrr
315 101 108 32
9 : 3 : 3 : 1
分析:黄绿3:1 圆皱3:1
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多对)遗传因子彼此独立,互不干涉,形成配子时,不同对因子自由组合。
第三节孟德尔定律的扩展
一、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一)显性现象的表现
1. 完全显性
F1代所表现的性状与具有显性性状的亲本完全相同,若与该亲本种在一起,根据该性状无法将亲本与
F1代区别开来。
2. 不完全显性
杂种F1的性状表现趋向于某一亲本,但并不等同于该亲本的性状,或者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不完全显性。例如,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花色的遗传,红花亲本(RR)和白花亲本(rr)杂交,F1(Rr)的花色不是红色,而是粉红色。
3. 共显性
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双亲的性状融为一体,对后代的影响力相同,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称并显性。例如,正常人的红细胞呈碟形,镰形红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这种贫血症患者和正常人结婚所生的子女,其红细胞既有碟形,又有镰刀形,这就是共显性表现。MN血型的遗传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4. 镶嵌显性
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例如,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色斑的遗传,黑缘型鞘翅(S Au S Au)瓢虫(鞘翅前缘呈黑色)与均色型鞘翅(S E S E)瓢虫(鞘翅后缘呈黑色)杂交,子一代杂种(S Au S E)既不表现黑缘型,也不表现均色型,而出现一种新的色斑,即上下缘均呈黑色。在植物中,如玉米花青素的遗传也表现出这种现象。
5. 超显型
F1代的表现超过亲本的表现的现象称为超显型。在数量性状遗传中经常能观察到这种遗传现象。(二)显性与环境的影响
当一对相对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为什么显性基因能决定性状的表现,而隐性基因不能,是否由于显性基因直接抑制了隐性基因的作用?试验证明,相对基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彼此直接抑制或促进的关系,而是分别控制各自所决定的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的发育。
显隐性关系有时受到环境的影响,或者为其他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营养、健康状况等所左右。由于环境的影响,显性可以从一种性状表现变为另一种性状表现,这种现象称为条件显性。
例如,将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的红花品种与象牙色花品种杂交,其F1如果培育在低温、强光照的条件下,花为红色;如果在高温、遮光条件下,花为象牙色。可见环境条件改变时,显隐性关系也可相应地发生改变。
生物的显隐性表现在同一世代个体不同的发育时期还可以发生变化。在须苞石竹(Dianthus barbatus)中,花的白色和暗红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让开白花的植株与开暗红色花的植株杂交,杂种F1的花最初是纯白的,以后慢慢变为暗红色。这样个体发育中显隐性关系也可相互转化。
有角羊与无角羊杂交,F1雄性就没有角。因此,杂种有无角与性别有关。
二、复等位基因
所谓复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等位基因在遗传学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在生物中是比较广泛地存在的,如人类的ABO血型遗传,就是复等位基因遗传现象的典型例子。
人类的ABO血型有A、B、AB、O 四种类型,这四种表现型是由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的,这三个复等位基因是I A、I B和I O。I A与I B之间表示共显性(无显隐性关系),而I A和I B对I O都是显性,所以这三个复等位基因组成六种基因型,但表现型只有四种。
另一复等位现象就是植物的自交不亲和。例如,在烟草中至少有15个自交不亲和基因S1,S2,…,S15构成一个复等位系列,相互之间没有显隐性关系。
三、致死基因
所谓致死基因,是指当其发挥作用时导致个体死亡的基因。致死基因包括显性致死基因和隐性致死基因。隐性致死基因只有在隐性纯合时才能使个体死亡。如植株中常见的白化基因就是隐性致死基因,它使植物成为白化苗,因为不能形成叶绿素,最后植株死亡。显性致死基因在杂合体状态时就可导致个体死亡。如人的神经胶症基因只要一份就可引起皮肤的畸形生长,严重的智力缺陷,多发性肿瘤,所以对该基因是杂合的个体在很年轻时就丧失生命。
四、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