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王维山水诗的意境
论王维山水诗歌的意境美
论王维山水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一直是古代艺术家追求的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
古人认为,有了情与景的交融,读者才可能在实境(景)的诱导下开拓出一个更为丰富、广泛的审美想象空间,这个空间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与扩大;另一方面,是读者伴随着对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读者由此获得一种“不尽之意” 和“味外之旨趣”。
而抒情艺术作品的理想状态正是要创造一种“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审美意境。
受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王维的山水诗作,不仅仅善于对外界客观事物的状貌做细致描摹、刻画,使自然之景显得生动具体,实现其“如画”的可感境界;他还更擅长在这些“如画”的`山水自然形象上承赋一种别样的意蕴,体现出一种抽象的哲理――即禅宗的色空观念。
历史上以佛禅为内容的诗歌并不少,唐代佛风炽盛,此类诗作更多。
与唐代其它谈禅说教诗作有所不同的是,王维那些表现禅宗哲理的山水诗作,总能非常熟练地运用艺术创造来描绘自然的独特形象这一特殊手段,把佛教禅宗的那些抽象理念寓托在自然美景的感性形式之中,他总是能巧妙地借助山水自然之物的外在形象和生动具体的灵动画面,表露诗人自己独到的思想倾向和审美趣味。
王维生活在佛风炙热的盛唐时期,受时代和家庭的影响,他对佛禅是越老越执着。
佛教禅宗思想不仅影响了王维的生活情趣和政治态度,使他与社会似远非远,与政治若即若离;而且也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强化了他的人格自塑方向,在诗歌创作的意趣上,他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将佛禅义理融入作品中,以佛禅视角审视自然。
因此,王维的山水诗歌总是蒙着一层挥之不去的佛禅色彩,在散发着浓郁自然空寂意识的同时,又洋溢着物我相容、物我两忘的无言大美境界。
王维山水诗歌的无限魅力主要来自于其深邃的意境。
在选景方面,他似乎刻意又随意,能朴素而自然地为情造景。
自然在描绘山水风景的过程中,他惯于捕捉与塑造那种虚空不实、变幻无常的自然之景,并巧妙而自然地把自身进行的理念思维和审美体验与眼前之景结合在一起,借助自然美之形象来寄托其为之执着的禅学思辨,从而把佛学禅理有机地组合到诗情画意中去。
王维山水诗感想
王维山水诗感想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山水诗具有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美。
这表现在他对语言、意象、色彩、音响的细致锤炼上。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维山水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他是一位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能属文赋诗。
同时他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绘画、书法、音乐,无所不通。
王维被誉为一代山水诗之宗,其山水诗表现出的境界尤为后世所推崇.他的山水诗常常通过自然的光、色、声、形、质等构成的具体可感性形式,结合自己的文化修养、生活境遇、知识水平、审美修养进行艺术的审美创造,含蓄地表现自然清静、秀丽的本色,令人洗心涤虑,返朴归真,摆脱尘世的羁绊,,炼就一种淡泊、真淳、随缘自适的疏野意趣。
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在盛唐诗坛上,除李杜以外,鲜有堪与比并的。
他的山水诗平淡自然,俊逸空灵,与琴棋书画融为一炉。
诗中常有形与声的刻画,情与意的温馨,飘洒与沉静结伴,显达与幽深同行。
常用委婉冲淡、古雅悠远的高妙手法,达到令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的艺术胜境,形成他山水诗的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
本文从语言、意象、色彩、音响四个角度来剖析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并探索形成这种意境美的原因。
一、语言不重华饰,明净淡雅,虚实相济语言是诗人情绪的物化形态,是诗歌最表层的意象。
王维在语言上追求明净淡雅,不尚浓艳,不重华饰,不作惊人语,不出吞云吐月之言。
他讲究自然与真切,注意语言的启示性,表现出诗歌语言的自由、自在和自觉。
如《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人以浅切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可人而又富于生气。
在夕照浑茫的大背景下,古松参天,仙鹤盘旋,访客罕至,柴扉独掩,可谓幽静之至。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样清寂、静谧,既生灭无常但又充满生机,无牵无挂,无缚无碍,一任自然,自由兴作,诗人王维便正是通过这种即自然之真,悟自然之性理来回归自然的。
王维的山水诗创作特点解析
王维的山水诗创作特点解析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以其深邃的山水诗而闻名。
王维的山水诗创作特点独特而有影响力,本篇将对他的创作特点进行详细解析。
1. 深邃的意境描写王维的山水诗注重表现深邃、丰富的意境。
他善于通过具象景物来表现抽象情感,通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来营造出独特而隽永的意境。
例如在他的《登鹳雀楼》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简洁明快却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高楼之巅,俯瞰着壮丽壮阔的大自然景观。
2. 蕴含哲理思考王维在山水诗中常常融入对人生、自然以及宇宙等伟大命题的思考。
他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和感悟,展示了对生命和人性问题的深度思考。
这种哲理思考赋予了他的诗歌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在他的《终南别业》一诗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样凄凉而寂静的描写,隐喻出王维对人生虚无与存在的思考。
3. 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王维的山水诗常常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景物之间的巨大反差,从而达到与实际相符合却又超越实际的效果。
他通过这种对比,以更鲜明生动之姿表现出山水背后所包含的世界、人情和社会等多重意义。
例如在他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明年春去也,千里不留行”这样短暂而残酷的表述,呼应了战乱岁月中无数离散人士悲剧命运。
4. 细腻温情之美尽管王维常以客观视角创作山水诗,但其中透露着浓厚地温情。
他注重展现自然万物间微妙而真挚地联系,在描写中体现出对自然界万物赋予灵魂和感情的观察力。
这种细腻温情之美使他的诗更具亲和力,也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例如在他的《送别》一诗中,“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疆”这样对自己过去人世中纷扰琐碎与现在超脱自由的抒发,流淌着一种深沉而温情的力量。
5. 推崇自然与兼容并蓄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推崇自然、注重个人心灵修养的精神。
他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同时又与外来文化相融合,展示了其诗歌创作上开阔和包容态度。
王维倡导“返璞归真”的境界,代表着中国美学思想对山水艺术的一种追求。
谈王维的诗的意境美
谈王维的诗的意境美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也称王右丞。
他以一种恬淡闲适、宁静忘我的心态来感应世间万物,所以他的山水诗中不乏飘渺空灵、清丽脱俗之感,读之如入无人之境。
王维的诗除了很强的诗情画意之外,还时时渗透着佛理禅机。
以下将以其几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为例来分析之。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几句诗自然闲静,诗人就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置身世外,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挥幽寻胜,而时时处处皆能领略到自然的美好。
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尤其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颇有佛家出世脱俗之风。
其意境悠远深长,所谓“物我两忘”是也。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个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全诗用反衬手法。
前两句描写山的空寂,却给深山加进了隐隐约约的人语之声,让它打破空山之静,这神秘的不知来处的人语声,愈发衬托得山林寂静。
后两句写深林幽暗,反而给林中投射一束夕阳的余辉。
这束冷淡的阳光艰难地透过密林的重重遮挡斜射进来,散成微弱的金黄光斑,洒落在冷得发青的斑驳青苔上,划破深林中的阴暗,但随着夕阳的沉没,这一点亮光也将最终消失。
这样,密林的幽暗就愈发可感。
这样的境界,这样的写法,可谓开前人所未有,显示了王维写景的惊人才能。
清人李锳《诗法易简录》评论说:“人语响是有声也,返景照是有色也。
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偏从有声有色处写,而愈见其空。
严沧浪:所谓‘玲珑剔透’者,应推此种。
”这首诗不拘泥于“鹿”的字面,从空山不见人而闻人语,深林中苔翠阴阴而反景照入,让人想象这幽深冷僻之山林,定是麋鹿来往之场所。
诗人王维在《鹿柴》中创造如此幽深空寂的境界,究竟要说明什么呢?陈允杏先生说,这是“极力强调自然现象不过是瞬息即逝的幻觉”。
浅议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征 蓬 出汉 塞 , 归雁 入 胡 天 。 大漠 孤 烟 直 ,长 河 落 E圆 。 l ‘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 雏 麦 苗 秀 ,蚕 眠 桑叶 稀 。
田 夫荷 锄 至 ,相 见语 依 依 。 ,
干维 ,字摩 诘 ,是 懦 诗 坛 极负 椭 乞 的诗 人 。他 的 山 有 诗 。 ”义如 《【 秋 瞑 》 的前 半 首丁 道 : i居 I j 水 田 园 诗 , 语 i清 新 凝 炼 、含 蓄 , 动 ; 作物 精 细 、状 下 、 ‘ 上 j
神, 彩鲜 明如 画 ,故 最 能代 表 他 的诗 歌 艺术 风 格 。
剖 析和 味 I 水 F 同诗 的患 境 关 , 『 t J 探 索形 成这 币 意境 美 t
为之 新 ,又 是初 秋 的傍 晚 ,守 气之 清 新 ,景 色之 美妙 ,可 以想 见 。人 臣 已暝 , 去有 皓 1 ;群 芳 已谢 ,去 有青 松 如 ¨ 卒 ¨
盖 , I 泉 清冽 ,淙 淙流 泻 T I 石之 J f 『 -I I ,有 如 ‘ 条沽 白无 联 的 素 练 ,存 , 光 卜 L j I 发光, 现 …幽 清 明净 的 自然 美 。 代表 作 是 《 竹
中 国分 文学研笼
浅 议 王 维 山 水 田 园 诗 的 意 境 美
。隆 胜
摘 要 :王维的 山水田园诗具有意境空灵明净、雄 阔飘逸之美
透 , 色彩 的虚 实相 间 ,音 响 的动 静 相映 方 面
。
。
这表现在他诗歌 语言的朴实无华,意象的空灵剔
关键语:王维 山水田园诗
意境
禅趣
同。这 类 诗歌 的土要 特 点 就是 “ 切 语 皆情 ” ,作 学笔 F ¨水 自然 景 物都 融 入 了作 者 的土 情 感 , 从而 或借 景 抒 的 J 情 ,或 情 景 交融 地农 达 作 肯 的思 想感 情 。 本 文 上要 考 察 了 王维 的儿 曲币要 的 I水 田同诗 ,从 中柬 = 【 J
简析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
简析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摘要: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王维的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奠定了王维在唐诗史上的大师地位。
王维在他的山水田园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的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本文从王维山水诗的意象、情感和特点三个方面着手,对其意境美进行简要的赏析。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意境美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在盛唐诗坛上,除李杜以外,鲜有堪与比肩的。
他的山水诗平淡自然,俊逸空灵,与琴棋书画融为一炉。
诗中常有形与声的刻画,情与意的温馨,飘洒与沉静结伴,显达与幽深同行。
常用委婉冲淡、古雅悠远的高妙手法,达到令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的艺术胜境,形成他山水田园诗的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构建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意境美。
一、清爽明净的意象“诗的意境”又称为“诗境”,是诗人在反映生活时,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最能激起人们感情的要素,进行高度的集中和概括,所创造的极富感染力的具体境界,所以诗中选取的意象的特点,即诗中多个意象组合成的意境的特征要能激起人的情感。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山林、明月、清泉、白云等都是经常出现的意象,他通过把握这种特定的客观景物,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写出自己特定的心境。
如:王维笔下的“清月皓方闲”(《泛前坡》),听不到疾雷破山、振奋发聩的声音,而是“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送宇文太守赴宣城》),平和之中,显出王维的宁静心态。
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意象次数出现最多的是“云”,据统计,在他的诗中,“云”出现一百余次,比例相当高。
如果说陶渊明的诗“篇篇有酒”,那么,也可以说王维的诗“篇篇有云”。
云的含义也比陶渊明诗中的“无心云”更为丰富。
有时虽未必不为写实,但寓有更深一层的理趣,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丰富多彩的白云意象出现在王维的诗歌之中,形成了远意迷茫的空罔意境,诗人的形象隐显示于云雾弥漫的空阔意境之中,表达了一种淡然适意的思绪。
诗词鉴赏王维的山水诗
诗词鉴赏王维的山水诗王维被称为唐代山水诗的宗师,他的诗作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著名于世。
王维的山水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墨展现出山水之美,同时还融入了一些哲理和境界,使其作品更具有深度。
王维的山水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要特点,他以娴静、恬淡的笔调,将世界的喧嚣融入自然的宁静之中。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一句中,王维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出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开阔、深远的感受。
他的诗作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山水的美丽,还能够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在王维的山水诗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界的深入观察和琢磨。
他对山川河流的描写常常以景色之美为主,又涵盖了对景色背后自然规律的思考。
比如《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句中展现出了秋天的山野之美,同时也启示人们在自然间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除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王维的山水诗还融入了一些哲理和境界,给人以更多的思考空间。
比如《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一句中,他通过描绘山和江的消失,对人们生命的终结和大自然的无限延伸进行了思考。
他通过山水之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世界的感悟。
王维的山水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经典之作。
他以平淡自然的语言,将自然景物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让人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
他的诗作不仅有着诗意的表达,更潜藏着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读王维的山水诗,就如同进入了一个优美的画卷,让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魅力。
总之,王维的山水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经典之作。
他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山水之美,更具有一定的哲理和境界,使其作品深具内涵。
通过读王维的山水诗,我们能够领略到他对自然的独特观察和对生命的思考,体会到大自然的恢弘和美丽,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深思。
《王维诗中的山水意境及其影响力》
《王维诗中的山水意境及其影响力》引言人们常说,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山水诗人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才情和深厚的修养,在诗歌中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山水意境。
本文将探讨王维诗歌中的山水意境,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力。
山水意境的特点山水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传达出人物心灵的境界和情感。
王维的山水意境有以下几个特点:1. 意境深远王维的山水诗往往通过描绘山川溪流、林木花草等景物,展现出无边无际的宇宙与壮丽的自然景色。
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深远的画面中,让人感叹自然的壮美和宇宙的广袤。
2. 情感凝练在王维的诗中,山水意境往往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
他通过表现自然景物的变幻和流转,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离别之苦等情感。
他的诗作往往简练而凝练,将复杂的情感用极少的文字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以意象为主王维的山水诗中,意象是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法。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创造出了大量鲜明而具体的意象,如“白云千载空悠悠”,“青山遥相向,白水绕腰回”。
这些意象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王维山水诗的影响力王维的山水诗不仅在当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对后世的文学影响也是深远的。
以下是其影响力的几个方面:1. 对后世山水诗的影响王维的山水诗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一种新格局。
他将山水景色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将诗歌的表现对象从人物转向自然,使得山水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
他的作品为后世的山水诗人提供了范例和借鉴,影响了整个古典诗歌的发展。
2. 对艺术创作的启示王维的山水诗作品中的意境和意象不仅影响了诗歌创作,也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和情感表达方式,启示了后世的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的创作者,引导着他们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3. 影响文人雅士的境界追求王维的山水诗意境深远、情感凝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浅谈王维山水诗的美与意境
社币 斗 纵横
浅谈王维 山水诗的美 与意境
刘 孝 莹
( 哈 尔滨 学 院 , 黑龙 江
,
哈 尔滨 1 5 0 0 8 6)
摘 要 :王维是我 国古代 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 的诗工笔精细更胜谢灵运、谢跳 ,一首诗仿若一幅美轮美奂的泼墨 山水 画 ,美的动人 心魄。他 又善 以禅趣入 诗 中,使诗 不仅仅 为诗 ,更上 了一重让人妙 想入神的境界 ,形神兼备。脱俗、淡远的风格 直备受历朝历代诗人追捧。本文就品味一下王维这位伟 大的诗人是怎么寓禅于诗,怎么用诗 画 出那么精美的画卷 ,看他在诗 中饱含着怎样 的音 乐家气质 。 关键词 :山水诗 ;美;意境
一
、
身 自然之 中,体 味着 自然界美妙的无处不在的声音 。落花的 声音 ,鸟儿的蹄 唱 ,虫儿 的呜 叫,以及 深山中若 隐若现的古 钟声 。诗 中流淌着这些大 自然平凡却悦耳 的声响。他总是能 最准确 的对其进行捕捉 ,并用 自己的笔静静描绘 。所 以我们 今时今 日读他的诗觉得极具魅力 。 唐人殷潘在称王维诗歌” 着 壁成绘 ” 的同时 ,又称其” 在泉为珠” 《 史鉴类 编》将王维的 诗又称为 : ” 有声 画” , 说” 王维之作 ,如上林春晓 , 芳树微烘 , 百啭流莺 ,宫商迭奏. ” 这些都注意到了王维已经将声音巧妙 的融入 了 自己的诗歌 中去 。唐代是妄为生活 的年代 ,也是我 国历史长河 中音乐较为鼎 盛的一个时期。音乐使人们 的精神 生活丰富 ,同时也带给了诗人们新 的创作灵感 。如大诗人 自
居易, 韩愈,李贺等, 都有作品摹写观乐时的音乐声响: 或
描写音品 ,如” 银瓶乍破水浆进 ,铁骑突出刀枪鸣 。” ;或模 拟情状 ,如 ” 第五弦声 最掩抑 ,陇水冻咽流不得 。” ;或用不 同角度描绘声音 ,如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 兰笑 。十 f ] 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 皇。” , 等等 , 不胜枚举。不过 , 王维没有一首诗是直接描述声乐的。那为什么我们又说王维 擅长以音乐家气质入诗呢?昔伯牙鼓琴 ,其高山流水之志 , 正与王维诗歌 的声情气韵相合。所 不同的只是 , 感动王维的 则纯来 自于大 自 然 。王维在诗中传达的,完全是大 自 然的音 响在他心弦上 的鸣奏 。 所以 ,王维 的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音乐声响 ,但是今 时今 日, 我们仍然可以从他 的诗中欣赏到深山林 中空灵之声 : ” 空 山不见人 , 但 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 , 复照青苔上 。”也 可 以欣赏到他 的无人之境却耳 中有钟声的意境 “ 不知香积寺 , 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 , 深 山何处钟?”传统的乐论认为 : ” 夫乐者 ,天地之体 ,万物之性也 。” 音乐 的美不是人赋予 的, 而是它本身就很美 。音乐为什么这么美 ,是 因为他们 能传达 自然 的声音 ,尤当音乐能应天地之节 ,表达先于人而存在的” 天 籁” 时 ,这种乐声就是” 及天地至和之音” ,是音乐 中最美 的声音 。而王维恰恰做 到了这一点 ,并且做得相 当漂亮。
浅析王维山水诗歌的意境美
浅析王维山水诗歌的意境美前言王维(公元701年-761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他是唐代文学中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以山水诗著名,被誉为“诗佛”、“诗圣”。
其山水画家与山水诗交相辉映,形成了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山水文学、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王维山水诗歌的意境美。
王维的山水诗王维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其中尤以山水诗最为著名。
他把山水描绘得惟妙惟肖,以至于读者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之中。
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意境、艺术、语言等方面都达到了极致,形成了王维独特的诗歌意象体系,具有无穷的魅力。
王维的山水诗不仅描绘了风光,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内心的理想之境,展示了诗人超凡脱俗的人文精神。
他以山水为媒介,表达了自己的心灵世界,使得诗歌意境呈现出深邃含蓄的美。
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和谐王维的山水诗以和谐为主题,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美和人文的美之间的均衡与相互依存。
诗人以平静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和谐美景,使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恬静优美和人们内在情感的平和美好。
读王维的山水诗,让人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人类与社会、自己内心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超然王维的山水诗中充满了一种超脱尘俗、超越人生的情调,表现出诗人在自然之中找到了一个寄托理想、超然于世的境地。
他在描绘山峰、江河、云霞的同时,把自己也融于这片自然之中,彰显出一种超越凡俗的高境界。
提神王维的山水诗又具有提神之效,能够令人神清气爽、品味醇美。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细致描摹,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安详、恢弘和奥妙,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舒展心情,与这美好的自然景致共振,提高情感感受的高度,达到提神开脑、增强思维力的效果。
内涵王维的山水诗内涵丰富、意味深远,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在描绘山水的同时,表现了自己的思想感受以及对人生的探索与思考。
通过这种表现方式,诗人追求真理和人生意义的理想,通透地展现在诗句之中,让读者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深刻领悟诗人的人文理念和人生哲学。
论王维山水诗的宁静与空明
论王维山水诗的宁静与空明姓名:熊伟导师:邹艳摘要:王维山水诗的最大贡献,在内容上是诗与禅的融合,在创作方法上是诗与画的融合。
由于这两种融合,他成功地创造出空灵清远的艺术意境,在中国诗歌史中,他是独树一帜的。
王维的山水诗又是禅趣的完美体现,是画,是乐,更是生命最初的神妙。
读他的诗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富有美与趣,找到灵魂的栖息地,尽情享受那份宁静与空明。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趣宁静空明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盛唐诗人。
他们“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而在唐代诗坛上,王维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
在李白未到长安、杜甫未成名时,王维已名噪京师,当时曾有“天下文宗”之称。
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盛唐是唐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王维集诗歌、绘画、音乐、书法于一身,很显然是盛唐文化的凝聚。
奠定王维在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歌咏归隐的山水田园诗创作。
盛唐是禅宗勃兴的时期,盛唐士大夫几乎“人人谈禅”,奉佛与隐逸在盛唐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独善其身”、“独抒性灵”的一条颇具时代特色的终南捷径。
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唯一享有“诗佛”美称的诗人,他的佛学理论非常精深,同时他又能坚持宗教实践,深得禅家三味,读了王维的诗后就知道,能在幽独情境的描写中抒发自己的心灵的自在,细读品味,联系唐代其他诗人的作品,你就能深深的领悟到禅的宁静淡远,空明澄澈底蕴。
(一)自然的宁静清幽王维山水诗最擅长于描写幽寂静谧的环境,营造自然宁静的氛围从而形成其独有的空灵寂静的艺术风格。
王维诗中宁静的形成体现在:1. 以动衬静如《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描写山水的五言律诗。
全诗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客观事物有静有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
诗歌作为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注重社会生活的动静对立与统一,并用于诗歌描写之中,从而构成丰了富多彩的动静交错的诗意美。
王维《鸟鸣涧》赏析:静谧春夜的山水禅心
王维《鸟鸣涧》赏析:静谧春夜的山水禅心《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属于其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充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品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及注释译文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注释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春山:春日的山。
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创作背景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
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据《新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于开元初进士及第后授太乐丞,因坐伶人舞黄狮事被贬为济州同仓参军,直到开元二十三年(735)张九龄执政才返京任右拾遗。
对于王维的这段履历,绍籍越文化研究者竺岳兵在其《王维在越中事迹考》中认为:“唐开元八年至开元二十一年将近十五年间的王维原来在吴越漫游。
……有充分的理由说他的《鸟鸣涧》《山居秋暝》《相思》等名篇作于越中。
”王维漫游若耶,触景生情,联想到前人描写若耶溪的名句,欲与古人争胜厘毫,“出蓝”而“胜蓝”,于是有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一联以动写静的精彩诗句。
从《鸟鸣涧》诗体现的风格和意境分析,此诗应作于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为王维青年时代的作品。
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
论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意境_陈金刚
论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意境陈金刚李倩摘要:王维山水诗的最大贡献,在内容上是诗与禅的融合,在创作方法上是诗与画的融合。
由于这两种融合,他成功地创造出空灵清远的艺术意境,在中国诗歌史中,他是独树一帜的。
如果说佛教传到中国,就变成了中国化的禅宗,那么王维的山水诗,便是禅意的诗化。
关键词:王维;禅宗;山水诗;意境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2-0095-05谈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文章较多,但基本上都是外在样态上的描述,缺少对其“空灵清远”独特性所在的阐析。
笔者认为,王维山水诗意境的审美特征是空灵清远,而本质问题则是画境与禅境的圆融一体。
这是他与其他诗人的不同之处。
大体说来,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虽然也具有空灵清远的外在表现形态,但他主要是以“玄”学眼光来观照山水,是诗学与玄学的合一;陶渊明的作品自然清淳,风格与王维亦有类似之处,但诗中却缺乏浓郁的禅意。
王维的山水诗涵永清悠,诗境虚清空灵,风格清丽淡远,在“以画为诗”的画境中,蕴含有浓郁的禅意,通体折射出浓厚的佛性之光。
一、王维山水诗:画境与禅境的圆融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自己也曾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能够融入绘画方面的种种技巧与观念,使得他的山水诗呈现出“诗中有画”的突出特点。
但“诗中有画”只是王维山水诗外在样态上的审美特征,画境和诗情中所含蕴的质核是浓厚的佛学意味和佛性之光。
正是这种画境与禅境的圆融,才构成王维山水诗具有中国诗史上“这一个”的特性。
根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略作统计,在王维各类诗体中出现“空”字大约有90次①,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语符,在诗中有着极丰富的内涵。
如“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以上诸例是王维诗中常见的主要用法。
论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意境_陈金刚
论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意境陈金刚李倩摘要:王维山水诗的最大贡献,在内容上是诗与禅的融合,在创作方法上是诗与画的融合。
由于这两种融合,他成功地创造出空灵清远的艺术意境,在中国诗歌史中,他是独树一帜的。
如果说佛教传到中国,就变成了中国化的禅宗,那么王维的山水诗,便是禅意的诗化。
关键词:王维;禅宗;山水诗;意境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2-0095-05谈王维山水诗“空灵清远”的文章较多,但基本上都是外在样态上的描述,缺少对其“空灵清远”独特性所在的阐析。
笔者认为,王维山水诗意境的审美特征是空灵清远,而本质问题则是画境与禅境的圆融一体。
这是他与其他诗人的不同之处。
大体说来,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虽然也具有空灵清远的外在表现形态,但他主要是以“玄”学眼光来观照山水,是诗学与玄学的合一;陶渊明的作品自然清淳,风格与王维亦有类似之处,但诗中却缺乏浓郁的禅意。
王维的山水诗涵永清悠,诗境虚清空灵,风格清丽淡远,在“以画为诗”的画境中,蕴含有浓郁的禅意,通体折射出浓厚的佛性之光。
一、王维山水诗:画境与禅境的圆融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自己也曾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能够融入绘画方面的种种技巧与观念,使得他的山水诗呈现出“诗中有画”的突出特点。
但“诗中有画”只是王维山水诗外在样态上的审美特征,画境和诗情中所含蕴的质核是浓厚的佛学意味和佛性之光。
正是这种画境与禅境的圆融,才构成王维山水诗具有中国诗史上“这一个”的特性。
根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略作统计,在王维各类诗体中出现“空”字大约有90次①,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语符,在诗中有着极丰富的内涵。
如“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以上诸例是王维诗中常见的主要用法。
《鸟鸣涧》意境理解
《鸟鸣涧》意境理解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是一组以友人所居环境为题材的山水诗,其第一首是《鸟鸣涧》。
关于这首诗,人们有好几种理解。
笔者主要想从诗歌的内容的意境方面谈谈自己认识。
第一种理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诗句点明了时间:春夜;突出了周围环境特点:静。
由于静,才使人感到山谷的空旷幽雅;由于静,才使人连桂花飘落的情形也感觉得特别清楚。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里写了几种景物:月、鸟、涧,突出写月明。
由于月明,才使人产生外出游逛之情;由于月明,才把山鸟从巢中惊起;由于月明,才把山、涧照得如同白昼;由于月明,才使山鸟在涧边时时鸣叫。
时鸣二字,说明作者并非一时而是久久地欣赏着这春夜月下的一切,表现出他对这静谧夜色的喜爱和留连。
这鸟声在春山空谷间依稀回旋,婉转清脆,更突出了山的空旷,夜的宁静:宛如在这春山月下奏出一支悦耳动听的夜鸟鸣涧曲。
鸟声划破这春夜之静,更反衬出这春夜之静,为这春夜之静添了传神的一笔,使人更觉此时此地此境的心旷神怡。
这种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之妙,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六朝王籍《入若耶溪》诗中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所写是白日景致,王维所写是月夜景致,二人诗各有千秋,而表达时所用相反相成的手法,则是一脉相承的。
这是对此诗的第一种理解。
然而这里却存在着矛盾:诗中所写桂花,一般秋季开花。
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中秋佳节桂花香。
农历八九月,多属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时节,桂花一般在此中晚秋时节竟相开放。
古人作品写到桂花,也都与秋相关。
如李贺诗画栏桂树悬秋香(《金铜仙人辞汉歌》),柳永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
这些诗歌中都把桂花与秋联系在一起,可是王维此诗中却把桂花与春山、春涧联系在一起,着两个春字明点其为春天而非秋天,这不是与事理相矛盾吗?第二种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的《唐诗选》是这样注释的:桂花亦称木犀,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当是春日发花的一种。
妙语禅机意无穷——试论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 34 -2023年 第9期一、王维山水诗概述唐代诗人王维(701—761)出生于蒲州(今山西运城),自幼就有书画音乐天赋,善于作诗。
开元十九年(731)状元及第后,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利用空暇与好友修心作诗,悠闲自得。
王维早年仕途顺利,意气风发,壮志满怀,后多次被贬降职,40岁以后隐居礼佛。
任伪职的经历,让其心中饱含家国愤恨,触发爱国明志的创作灵感。
王维的诗歌成就以山水诗最优,体现了他远离尘俗、自然清新的个性。
王维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与山水中寻求寄托,此种心绪充分体现于他的诗歌创作中,因此诗歌中常带有佛教隐喻和禅宗思想。
人们推崇王维的山水诗,不仅因为这些诗作中蕴含颇高的艺术技巧,更因为对其中体现的闲情别致产生了共情。
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禅宗思想,以及人们对其在唐朝诗坛超然地位的肯定,使得后人称王维为“诗佛”。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以禅入诗”,不仅丰富了诗歌所带来的画面感,也提高了诗歌的精神境界。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主要体现为四点:以“佛”入诗,在诗句字词运用中,大量使用佛学用语;以“佛”化境,利用佛学宁静平和的意境引人入胜;以“佛”添趣,采用佛学入定过程中给人带来的安静愉悦,将佛学中解脱尘俗的怡然自得诠释在诗中;以“佛”增味,诗句中看似简单的渔钓、咏唱,都是富有画面感和禅意的,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安逸,值得人们品读时慢慢回味思考。
二、王维禅佛思想的来源(一)时代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这与佛教禅意中的精神境界兼容互通。
武周时期,佛教得到了极高的肯定,盛唐时期又实行了开明的文化政策,佛教思想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艺术创作也受到佛教审美的深刻影响。
不仅诗歌创作中的音律节奏被赋予大量佛教元素,“无量天尊、有容乃大”的佛学思想更是引导诗歌创作将精神与人文自然审美统一,融合互通、突破界限,展示出盛唐时期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审美趋势,既迎合当时人们的心理期望,亦符合当时艺术创作的美学眼光。
王维山水诗心得体会
王维山水诗心得体会王维是唐代文学史上备受推崇的文学家之一,尤其在山水诗领域有着极高的成就。
他的山水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在我阅读王维山水诗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和感悟,下面我将从他的意境构建、艺术技巧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来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王维诗歌中的山水意境构建极为精妙。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抒情,将人与自然的情感融为一体。
他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例如在《山居秋暝》中,他以极富画面感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秋天的田园景色,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山野的宁静和秋日的美景。
他还经常通过将人与自然景观相对照,凸显出人与大自然之间微妙而内在的联系。
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他把大漠风沙与离别之情相结合,使诗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生动。
这些意境构建的精妙之处在于,王维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让读者对大自然产生共鸣,与他的情感产生共振,进而引发读者内心深处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
其次,王维的山水诗在艺术技巧上独具匠心。
他擅长运用象征手法和意象重叠的手法来凸显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他善于以小写大,以微景寄情。
在《过华清宫绝句三百首》中,他用一叶扁舟和柳枝倒影来象征离别的辛酸和无奈,使整首诗境界高远而富有哲理。
他还善于以意象重叠的手法来增强诗的表现力。
在《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中,他用连绵的山峦和旷远的天地来象征人生的轨迹,探讨人生的苦短和历史的长久。
这种艺术手法深化了诗的意境,丰富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最后,王维的山水诗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他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并通过诗歌来传达他的思考和观点。
在他的诗中,山水凝聚着他对生命、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为读者传递一种超脱尘俗的思考方式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在他的山水诗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平和淡泊的心态和他对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这种精神内涵让王维的山水诗具有了深远的意义,并为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谈王维山水诗的宁静与空明
“ 下 文宗 ”之 称 。 从文 化 史 的 角度 来看 ,盛 唐 是唐 代文 化 天
发展 的 高峰 时 期 ,王 维集 诗 歌 、绘 画 、音 乐 、 书 法于 一 身 ,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 田园乐 》 是 由七 首 六言 绝 句构 成 的 组诗 ,写作 者 退居 里 选 的 是 其 中 一 首 。诗 中 写 到 春 “ ” 、 “ 啼 ”、 “ 眠 莺 花
生 活方 式 。 从思 想 到感 情 , 从生 活 态度 到 生 活 方式 , 都深 深 谧 ,禅 韵 盎然 。 由此 产 生 艺术 的审 美价 值 , 自然 美 的强 大 、
打 上 了禅 宗 的烙 印。 宁静 与 空灵 是 壬 维 山水 诗 中最 典 型 、也
充 沛 的生 机使 其 诗 显 出空 而 不虚 、寂而 不 枯 的美 学 特质 。王
嚷 王准 水 诗 宁 静 与 空 明
。 李 晓 云
摘
要 :王 维的 山水诗 是 禅趣 的完 美体 现 ,是 画 ,是 乐, 更是生命最初的神妙。在今天这个现代工业文明的时代,
阅读王维的山水诗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在 山水间怡然休 憩,生活更加富有美与趣 ,找到灵魂 的栖息地 ,尽情享受那份
宁 静 与 空明 。
关键词 :王维 山水诗
禅趣 宁静 空灵
在 唐代 诗 坛 上 , 王维 是一 位 具有 独特 风格 的 诗 人 。在 李 乐 》 ( 六 ): 其
白 末 到 长 安 、 杜 甫 末 成 名 时 , 王 维 已名 噪 京 师 , 当 时 曾 有
桃 红 复含 宿 雨 , 柳绿 更带 朝 烟 。
略带 隔 夜 的雨 滴 ,色 泽 更加 柔 和可 爱 ,雨后 窄 气澄 鲜 ,弥散
《山居秋暝》的美学意蕴
《山居秋暝》的美学意蕴《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山水诗,主要描述的是作者在山中观景品读的心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意境和深厚的美学意蕴,下面就分四个方面来论述它的美学意蕴。
一、山水意境的美学意蕴《山居秋暝》的山水意境非常明显,描述了山林、松柏、山泉、谷雾、秋天等自然景色,表现出自然美的韵味。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来描绘起伏的山峰和波涛汹涌的湖泊;以“霜禽惊舞,琴音韵逸”的手法来表现野生动物,奏出了自然之美的和谐音响;以“云深不知处,霜重秋未晚”来形容茫茫大地的无边际和匍匐的秋天景象,生动了自然之美的虚无和含蓄。
二、世外人文意境的美学意蕴《山居秋暝》亦寄托着世外人文意境,通过渲染世外的安宁和纯净之美,将自然美与人文美融于一体。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寄兴寓情”手法,加入自我体验与思考,以人文情感渲染出世外之美。
以“乘兴好古,道情存高远”为中心思想,将自己的思想用诗歌表达出来。
这样的表达方式,在某些情形下达到新颖的人文特点。
通过令人产生浓大的思考与凝聚心灵的震撼,进而完美融合了人文美与自然美。
三、诗歌艺术的美学意蕴《山居秋暝》不仅是一首长篇诗歌,更是一件艺术品。
王维通过诗歌,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段,如夸张、对比、寓意、象征、比喻、联想等,绘就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
其中“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流直下三千尺”等语言表现方式,形象生动,富有视觉冲击力,读者在读这一诗句时,能够想象出这一景象的壮观与美妙,而这正是诗歌艺术的美学意蕴所在。
四、自然之美的哲学意蕴《山居秋暝》其实也显示了自然之美深邃的哲学意蕴。
自然被视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以其正义、公平和平等,表现的是单纯、坦荡、深沉、静谧之美。
这一美并不体现在外表上,而是在内在的优雅之中,通过诗歌艺术的语言刻画出了秀美而神秘的自然景色,从而展现出自然之美的哲学意蕴。
《山居秋暝》是一首追求自然美、人文美和诗歌美完美融合的长篇山水诗,它将自然之美、世外人文之美、诗歌艺术之美和哲学思想之美融合成一体,散发着独特的美学意蕴,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心灵世界。
品味王维山水诗中的佛理禅境之美
品味王维山水诗中的佛理禅境之美【摘要】王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山水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深邃的审美意蕴。
在王维的山水诗中,常常体现着佛理的思想。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禅境般的宁静与清净。
读者在品味王维山水诗时,仿佛置身于禅境中,感受到自然与心灵的融合。
佛理和禅境在王维的诗中给予读者深刻的启示,帮助人们提高心灵境界,体验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王维山水诗中的佛理禅境之美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界的启发,展示出一种广为传颂的审美境界。
通过品味王维的山水诗,我们能够体会到佛理和禅境之美,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关键词】关键词:王维、山水诗、佛理、禅境、意境描写、自然、心灵合一、启示、人生境界、审美境界。
1. 引言1.1 王维:伟大的山水诗人王维,东晋著名诗人,被誉为山水诗的杰出代表。
他以超凡脱俗的诗才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
王维的山水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而闻名,他以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王维的山水诗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他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景色和自然万物的生命力,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清澈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
王维的诗作中常常融入佛理的思想,他倡导超然世俗,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宁静,主张顺应自然,与宇宙融为一体。
他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生,追求内在的深层意义,超越了物质的束缚和欲望的困扰。
王维的山水诗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更蕴含了他对人生境界和精神境界的探索和领悟。
他的诗作如同一幅幅富有哲理和禅意的画卷,让人在阅读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丰富多彩的人生意义。
1.2 山水诗的审美意蕴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清新的文笔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诗作中,山水常常被描绘得如诗如画,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山水诗在中国文学传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不仅是一种审美体验,更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心灵的和谐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王维山水诗的意境
作者:曹卓尔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0期
摘要:在传统文人中,王维的诗无疑是独特的。
他对于文学史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诗歌。
他对于前贤的文化遗产兼收并蓄,同时又将宗教精神变身为审美趣味,将画技与音乐的技巧引入诗歌,并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抒发自己心中真正所想。
因而使其诗歌在文学意境、诗学结构以及审美艺术等角度都透露着禅意、禅悦、禅趣。
本文就此出发,着重从其山水诗歌中找到其别致的“禅意”,以及通过山水诗歌中的意境与意蕴,体味其诗歌中佛禅的智慧与妙语。
试图透过禅意,阐释王维积极的人生态度及诗歌中独特的意境所表现的美。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意境
应该说,在盛唐诗坛上,王维不只是比李杜更了不起的存在,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更是不容忽视。
在当时的艺术界,随着艺术意境理论的日趋成熟,人们逐渐将情景交融确立为审美范式的主要标准,而王维恰恰是情景交融的典型体现,王维山水诗中的意境与意蕴表现出清净空灵的艺术特征。
之所以选择王维的山水诗歌中的意境作为研究的主题,除了其山水诗独特的艺术特征与魅力之外,还因为其山水诗中所透露出的禅学思想使得王维的诗意蕴高远。
在传统的文人中,王维的诗无疑是独特的。
他对于文学史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诗歌。
他对于前贤的文化遗产兼收并蓄,同时又将宗教精神变身为审美精神,将画技与音乐的技巧引入诗歌之中,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抒发自己心中真正所想。
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学者都认为王维的诗歌从文学意境、诗学结构以及审美艺术等角度都透露着禅意、禅悦、禅趣。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王维山水诗歌中找到其别致的“禅意”,以及通过山水诗歌中的意境与意象,体味王维诗歌中佛禅的智慧与妙语。
同时也透过禅意,看到王维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王维诗歌中的独特的意象所表现的美。
一、自然界中的细小景物用来体现意境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中,大自然是一个生命空间,它有着自身独立的发展规律天地中的万物都在不断地流动变化中,也都有着生生不息的特征,也都展现了宇宙的蓬勃的意境。
诗人所擅长的是运用宇宙自然中最微小,最不起眼的生命的颤动来体现自己的生命的意境。
首先我们可以看他《惘川集》中的小诗《栗家懒》: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秋中风起,雨也飒飒而下,在小小的石涧中慢慢变得湍急的水流,激起了跳跃的浪花,将水中的白鹭惊飞,过后发现平静,白鹭又翩翩落下,到此山间的溪流又恢复了平静。
王维在这幅秋雨山涧图中所描绘的一切都是生命的律动,一切都处在变幻中,处在律动中,处在激荡中。
“跳波自相溅”中的这个“自”字,又特别的提醒了我们,这其中生动又有趣的改变,并非认为的可以安排,正是自然宇宙这个生命世界的自为之。
归根结底,无论是自然宇宙中的山石,草木,所有自然中的有形之物,生命的律动皆在其中蕴蓄,蕴含着蓬勃不息的张力,也暗含着蔚然的生机。
生命在大自然中的朴拙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十分充分的表述。
即这种生机满在自然宇宙之中并且能生动地将这种生机体现出来。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中,并非杂乱无序地将这种生命变成生机蓬勃的一切,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自然天地中的万物之间,有着生生不息的联系,并且是运动变化着的。
也都有他们固有的相互联系的规律,节拍。
二、通过对于“四时”之景精准的描摹来体现意境
生命,这一意境在王维山水诗中的体现,鲜明的对生命节律的体验和把握。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中认为,自然天地中万物的意境,最好的体现方式,即是春夏秋冬四时。
《周礼》中将其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个部分,认为四时有着并同天地的功劳。
《周易·上传》云“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生命,乃是天地阴阳的核心所在,而四时,也可以传达和体现自然宇宙中生命的奥秘。
《周易》中所言“变通配四时”、“变通莫大乎四时”等等,旨在讲四时所反映的自然生命在成长中的不同阶段,用其时间运行的秩序来概括出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因而四时的模式也就被演变成了代表生命的模式。
三、王维山水诗中感受自然意境
物我融合无间。
在王维的诗意中,一切都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自由自在地随着其天性发展。
将深长悠远的生命的意蕴体现给世人。
一些王维的诗句是颇有意趣的,就好比《秋夜独坐》一诗中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这一般通过视觉的改变来变动意境的景物描写,并不相像,后一句“灯下草虫鸣”,表達诗歌意境的就是听觉,而前一句“雨中山果落”,却又不能用听觉的判断来完全代表。
诗人早已将自己融入山川草木之中,用心灵去感受其中微小的变化。
正是因为诗人平日对于山间的一草一木都表现出了无尽的亲密,对秋天的山果的成熟与掉落,也有愉快的感受,那么当秋夜诗人独坐在山中,静静聆听窗外的风雨之声时,那一点轻微的声响就无法使他做出精确的判断。
“雨中山果落”,与其说那是一种听觉的判断,倒不如说那是最细微的生命在颤动,使诗人得到了真切的感知。
那细微的山果落地的声响,与其说是叩响在了世人的耳畔,倒不如说是阵阵的回响于诗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元]宗宝编.六祖大师法蜜坛经 ·般若第二[M].大正藏》卷四十八,第 350 页.
[2][唐]王维著. 刘逸生编译.《游感化寺》,选自《王维咏佛诗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
[3][唐]王维著.刘逸生编译.过乘如禅师萧居士篙邱兰若》,选自《王维咏佛诗文集》[M].广东人民出版社.
[4][明]胡应麟著.诗蔽 [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20.
[5]姚秦鸿.摩罗什译.维摩洁所说经 ·佛国品第一[M].大正藏,卷十四.
[6][唐]王维著.陈铁民.《能禅诗碑并序》,选自《王维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第807 页.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一中高二(10)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