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研究进展
结构陶瓷的新型凝胶注模成型技术研究与进展
为 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是丙烯酰胺体系具有一定
的毒性 ,不利 于人体 健康 和环 境保护 。尽 管后来 M.
A.a n y和 O O. Jn e . Oma e ) 发 了 一 系 列 的 低 毒体 t| e3 开
1 多糖 类 高分 子 凝胶 注模 成 型
许多从动植物 中提取的多糖类高分子都具有良
1( . )
固相 含 量 ( o vl %)
图 4 干 燥 收 缩 和 素 坯 密度 与 浆 料 固相 含 量 关 系
收稿 1 : 1— 11 3 2 10— 9 期 0
通讯联系人: 谢志鹏 , — a : z @m itn h a d . E m i xp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 u . u n l l g e c s
脂糖 、 明胶 、 果胶 、 卡拉胶 ( 角叉藻胶 ) 等具有热溶胶
《 陶瓷学报) 0 1年第 2期 ) 1 2
33 1
, / 一一 0 ~ ≤ £一 _ 漉 0 / 0 一 一
图 2 琼 脂 糖 凝 胶 成 型 陶 瓷涡 轮 转 子
F g 2 Ce ami u b n o a o e a t r m g o e i. r c t r i e r t t rg l s o a ar s c f
3・ 5
3・ ( )
一
25 .
罐 薛 § 鏊 鬈黧 孽
| ’
篓
2( _ )
15 ・
\ i;. 22 22} .6 | 2铺 6碡 墨7 蠹 : 舞 . 糍 黼 墨 鞭 《 7 辨 一
图 3 涡 轮 转 子 坯 体 的 密 度 分 布
F g 3 Bu k d n i iti t n o h r e e a c t r i e i . l e st ds r y bu i f e g e n c r mi u b n o t r tt o y o a orb d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胶态快速成型工艺,由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发明。
这种技术主要利用有机单体或少量添加剂的化学反应原位凝固成型,获得具有良好微观均匀性和一定强度的坯体,然后再进行烧结制得成品。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可以分为水基凝胶注模成型与非水基凝胶注模成型两大体系。
其中,水基凝胶注模成型方法与传统方法类似,简单易行,干燥过程更容易,降低了预混液的粘度,对环境污染小。
非水基凝胶体系常见的溶剂为醇、烃、醚和酮等,采用有机溶剂,不但污染环境,且对于工业生产来说增加了成本。
这种成型技术无需贵重复杂设备,所用模具为无孔模具,且对模具无特殊材质要求,因此是一种低成本成型技术。
同时,它可适用范围广,可制备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对粉体无特殊要求,因此适用于各种陶瓷制品,粗细粒度均可。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的特点还包括:定型过程与注模的过程是完全分离的,因此成型坯体组分均匀、密度均匀缺陷少,在后续干燥烧结中会保持成型时的比例。
此外,由于坯体在脱模后便具有一定的初始强度,为后期进一步加工制备为更为精密的构件提供了基础条件。
总的来说,凝胶注模成型技术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环保型的成型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注凝成型gelcasting工艺及其新发展
综合评述
注凝成型( gelcasting) 工艺及其新发展
薛义丹 徐廷献 郭文利 邹强
(天津大学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 ,天津 300072)
摘 要 简要概括了注凝成型的工艺过程及其特点 ,着重介绍了低毒性凝胶系统的选择 、注凝成
注凝成型不仅适用于大尺寸部件的成型 ,也 同样适用于复杂形状部件的成型 。但复杂部件在 脱 模 时 还 存 在 一 些 技 术 问 题 。MoldSDF ( mold shape deposition manufacturing) 是一种制作模具的 方法 , 它是基 本 累 加 的 过 程 。图 1 所 示 为 应 用 MoldSDF 制备一个简单部件的成型过程 。MoldS2 DF 工艺在制备复杂形状的陶瓷部件时有 2 个显 著的优势 : (1) MoldSDF 工艺成型的样品的所有表 面可进行重复的机械再加工 ,以求表面光洁 、形状 精确 ; (2) 浆料可一次性注入 ,这样可以消除模具 的层界现象 ,避免在坯体中产生缺陷 。注凝成型 法与 MoldSDF 相结合 ,可以生产各种复杂形状的 部件 ,并且生产的部件具有良好的显微结构和机 械性能 。Stanford 大学已经该方法成功制备了氮 化硅涡轮转子和不锈钢转子[17] 。
二烯丙基酒石酸钾铵
双 官 能
N -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聚乙烯 (乙烯. 乙二醇 XXX) 脂
团 甲基丙烯酸盐[ 酯 ]
DATDA
烯丙基
MBAM
丙烯酰胺
PEG(XXX) DA 丙烯酸脂
PEG(XXX) DMA 丙烯酸脂
4. 1. 2 天然大分子的应用 许多从动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纯天然水溶液大
无压烧结SiC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研究
21 实验原 料 _
1 前 言
凝胶 注模成型 (e—csn) gl at g 最早 由美 国橡树 岭 i
实 验选 用 的原料 为亚 微 米级 SC( i 宁夏机 械研 究
院提供, 0 0 D5= . 7
,烧结助剂为 BC和纳米级炭 4
黑 , 胶 浇注 成型 用 的单 体 丙烯 酰 胺 为化 学纯 ( 津 凝 天
D ra- ) a n c用作浓浆料的分散剂 。 v -
22 实 验 工 艺 过 程 _
注 , 是研 究大 多集 中在反 应 烧 结碳 化 硅 陶 瓷 , 但 采用 不 同粒 度 的 颗粒 级 配 制备 出 固含 量 达 到 5v 1 而 0o%, 粘 度低 于 la 的浆 料并 通 过有 机单 体 的聚 合反 应进 ps 行 注模 成型 。无压 烧 结 的凝 胶 浇注 成型 却 鲜有 报
化 学试 剂公 司 ) ,交 联剂 和 引发剂 分别为 N, N一二 甲 基 双丙烯 酰胺 和过 硫酸 铵 ( 海试 剂厂 )四 甲基氢 氧 上 , 化 铵 ( MA ,5 T H)2 %水 溶 液 ( 海 国 药 集 团化 学 试 剂 上 有 限 公 司 ) 聚 甲 基 丙 烯 酸 胺 (MAA, 商 业 名 , P
第 3 卷第 4期 1 21 0 0年 l 2月
《 陶瓷 学报》
J IRNA L 0 0F CERAM I CS
V0. . 1 31 No. 4 D e .2 0 c 01
文 章编 号 :00 2 7 (0 0 0 - 5 4 0 10 - 2 8 2 1 )4 0 3 — 4
首先将 碳化 硅粉体 、 结助 剂分散 含有有机 单体 烧 丙烯 酰 胺和 交联 剂 N, 一二 甲基 双丙 烯酰 胺 的水 N 溶液 中 , 后进 行球 磨 , 磨 l 时后 的浆 料边 搅拌 然 球 2小 边 加 入 引发 剂 过 硫酸 铵 , 分 搅 拌均 匀后 , 浆料 注 充 将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及应用现状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及应用现状一、本文概述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制备技术,广泛应用于陶瓷、玻璃、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全面阐述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现状。
我们将深入探讨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溶胶的形成、凝胶化过程以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调控。
我们将回顾溶胶凝胶法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探索阶段到如今的成熟应用,分析其技术进步和主要成就。
我们将重点关注溶胶凝胶法的应用现状,涉及领域广泛,如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溶胶凝胶法知识体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是一种在湿化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材料制备技术,其基本原理涉及胶体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
该方法通过控制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溶质原子或离子在液相中形成稳定的溶胶体系,随后经过凝胶化过程转化为固态凝胶,最后经过热处理等步骤得到所需材料。
在溶胶凝胶法的过程中,溶胶的形成是关键。
溶胶是由固体颗粒(通常为纳米尺度)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这些固体颗粒可以通过水解和缩聚等化学反应从溶液中的前驱体(如金属盐或金属醇盐)中生成。
水解反应是指前驱体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同时释放出水分子。
缩聚反应则是指这些氢氧化物或氧化物之间进一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网络状的结构,从而使溶液转化为溶胶。
凝胶化过程是溶胶凝胶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随着溶胶中固体颗粒的不断生成和长大,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使溶胶失去流动性,转变为固态的凝胶。
这一过程中,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氢键等)以及颗粒表面的电荷状态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热处理等步骤,可以去除凝胶中的残余水分和有机溶剂,同时使凝胶中的无机物发生结晶或相变,从而得到所需的材料。
六方氮化硼凝胶注模成型研究
催 化剂对 凝胶固化性 能的影 响、以及单体 和引发剂 加入量 对坯 体干燥性 状的影 响等进行 了研
究。
关键 词 :凝胶 注模 ;六方氮 化硼 ;浆料
中图分类号 :T Q14 7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0 o 1 ( - l 3 0 9 1 4 21 )0 下) o - 4 0 6
成 型 精 度 高 ,但 难 以 成型 复杂 形 状 制 品 。流 动 成
型 法 如 热 压 铸 成型 法 、注 射 成 型 法 和 注 浆 成 型 法 等 ,虽 可 成 型 复杂 形 状 制 品 ,但 都 存 在 着 难 以 解
决 的 严 重 问题 。如 以石 膏 模 吸 有 成 型 设 备 简 单 、可 以 制 成 大 型 复 杂 形体 制 品的 独 特 优 势 ,却 不 宜 制造 壁 厚 悬 殊 、厚 大 截 面 制 品 ,所 获 坯 体 的 密 度 也 不均 匀 ,
1 实验
11 实验 原料 .
h BN粉 体 纯 度 为9 .%,平 均 粒 径 为 04 — 95 .7u m 。凝 胶 有机 单 体 为 丙烯 酰 胺 ( AM) ,交联 有 机 单
具 体 工 艺 是 首 先 将 陶瓷 粉 体 均 匀 分 散 于 含 有 有机 单 体 和 交 联 剂 的水 溶 液 或 者 非 水 溶 液 中 ,在 室温
材料 。 目前 瘠 性 陶 瓷 粉 末 的成 型 方 法 主 要 分 为 压
力成 型 法 和 流 动 成型 法 两大 类 。使 用 最 多 的压 力
体 为 N— N亚 甲基 双 丙 烯 酰 胺 ( MB AM) ,凝 胶 引 发 剂 为过 硫 酸 铵 ( 2 。 S ,凝 胶催 化 剂 为 NH )s o ( ) AP
凝胶注模结合冷等静压成型陶瓷坯体工艺研究
第38卷第12期硅酸盐通报Vol.38No.12 2019年12月BULLETIN OF THE CHIESE CERAMIC SOCIETY Depm b ez,2019凝胶注模结合冷等静压成型陶瓷坯体工艺研究杜苗凤,张培志,郭方全,祁海,何成贵,韩伟月(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7)摘要:以A-03为研究对象,采用凝胶注模技术成型固相含量分别为45vol%,50vf%和54vol%的坯体,研究了冷等静压压力对凝胶注模坯体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随着浆料固相含量升高,各坯体的相对密度增大,孔径和孔体积减小。
在0~500MPa之间,随着冷等静压压力的升高,各固相含量坯体的相对密度均增大。
在500MPa高压下,各坯体的相对密度均增大至60%,孔径和孔体积均减小至62nm和0.17mLg。
关键词:冷等静压;凝胶注模;氧化铝陶瓷;孔径分布中图分类号:TB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625(2019)12-84005Research on Ceramic Green Body Fabricated by GelcastingCombined with Colk Isostatic PressingDU Miao-feng,ZHANG Pei-zhi,GUO Fang-quan,QA Hai,HE Cheng-gui,HAN Wei-yue(ShanghacKeyLaboeaeoeyofEngcneeecngMaeeecaisAppiccaecon and Eeaiuaecon,ShanghacReseaech InseceueeofMaeeecais,Shangha c200437,Chcna)Absirahi:Ai2O3geeen bodcesweeefabeccaeed bygeicasecngeechncquewceh soicdsioadcngof45eoi%,50eoi%and 54eoi%,eespececeeiy.Thee f eceofcoid csoseaeccpee s cng(CIP)pee s ueeon ehepeopeeecesofgeeen bodceswaseeaiuaeed.Theeesuiesshowehaewceh ehecnceeaseofsoicdsioadcng,eheeeiaeceedensceyofeach bodycnceeases,ehepoeedcameeeeand poeeeoiumedeceeases.In ehe eange of0-500MPa,wceh ehecnceeaseofcoid csoseaeccpee s uee,eheeeiaeceedensceyofehe bodceswceh dc f eeenesoicdsioadcngcnceeases.Aeehehcgh pee s ueeof500MPa,eheeeiaeceedensceyofeach bodycnceeases eo60%,and ehepoeedcameeeeand poeeeoiumedeceeaseeo62nm and0.17mLyg.Key words:CIP;geicasecng;aiumcnaceeamcc;poeedcameeeedcseecbuecon1引言20世纪90年代初,Jenny和Omateta首次提出凝胶注模成型技术'10(,将传统陶瓷和高分子化学相结合,即将稳定分散的陶瓷颗粒原位固化在三维高分子网络中,可成型均匀的近净尺寸复杂陶瓷部件。
凝胶注模Sialon-SiC材料流变性研究及其性能
铸 造
巩甘雷等: 胶注 i nS 材料流变 凝 模S l — i a o C 性研究 及其性能
・6 75・
甲基 双丙稀酰胺 ( AM) 作交联剂 、过硫 酸胺 (% MB 2
1 试验过程与方法
11 原料 和试剂 . 试 验用改性 s粉 、改性 A 粉 、 一 1 i l A : 粉和 s O i 粉 c 的粒度 分布和化学组 成如表 1 示 。所用 两种气体分 别 所
g la t g p o e s R e l g c l o e ft e s s e so a e n s e c si r c s . h o o i a d l u p n i n h sb e i lt d u i g t e M a L b s t v r , h n m o h mu ae s t a o ̄ a e t e n h s s e so h r c e i i sa r ewi e S s o r e l g c l d 1 Gr e o iswe ep o u e y g l a t g u p n in c a a t rs c g e t t ik o o i a t hh h mo e. e n b d e r r d c d b e c si n u i g t e s s e so t 8 o . s l o d n .a d S a o . i t ras a e fb i a e y n ti a i n sn h u p n i n wi 7 v 1 h % o i l a i g n i l n S C ma e il r a r t d b i d t d c r o sn e i g XRD n EM n l ssi d c t s t a i S 4 2 N6a d a s l a u tO i itr . n a dS a a y i n i a e h tS C, i 02 n ma l mo n fS 2 Al 0N2 x s i h it n t e e ma e i l.T e s a e f t e i l n p a e s e a o a s o t r d n h tras h v a u i 1 1 tras h h p o h s o h s i a h x g n l h r o s a d t e ma e il a e n f2 o 1 m ir s u t r . l e st n e u a t n t f h tra s r . 9g c a d 5 P . e p ci e y c o t c u e Bu k d n i a d f x r l r g h o t ema e i l a e2 6 / m n 6 M a r s e t l . r y l se v
凝胶注模成型科技的原理及问题难点分析
凝胶注模成型科技的原理及问题难点分析文章分析了凝胶注模成型科技的基础原理和类型以及活动步骤等等内容。
它的成本不高,而且有着非常好的稳定性,同时得到的胚体的密度非常好,在干燥的时候不会出现形变现象,存在的不利现象较少,而且强度很高,能够有效生产。
标签:成型技术;净尺寸成型;凝胶注模成型;胶态成型1 关于原理和活动步骤该项科技是把高分子的物质与流变学的知识有效的联系到一起,它的原理是在较高的固相含量以及较低的粘度的陶瓷物质之中谈价浓度不是很高的有机体,然后放入一些引发材料对其浇筑,进而确保其中的单体在相对的状态中出现聚合活动,此时生成坚硬的网状体系,确保浆料能够即刻的固结,进而确保胚体定形,最终经由脱模以及排胶等活动而获取所需的部件。
凝胶注模成型分为两类:一种是非水溶性凝胶注模成型,另一种是水溶性凝胶注模成型。
非水溶性凝胶注模成型采用有机溶剂,要求溶剂有较低的蒸汽压。
水溶性凝胶注模成型更进一步,有非常多的优势。
第一,成型时期和过去的措施非常类似,而且很简便。
第二,干燥活动更简单。
第三,减弱了混合体的粘性。
第四,对于生态的干扰性小。
所以,这个措施被大量的使用。
在该项成型活动中,要确保单体等合乎如下的规定。
第一,其应该是充分水溶的,而且它的溶解性要非常的高,假如该数值太低的话,此时单体融合并非是液体的融汇,它是液体沉积之后的融汇,此时得到的胚体的密度不是很良好,同时他的强度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干扰。
第二,溶液得到的凝胶要有非常高的强度,此时才可以发挥出原位固定的意义。
而且确保胚体能够有效的脱模。
第三,单体和交联剂不会降低浆料的流动性。
2 关于工艺特征它是一项有着非常强大的实用意义的科技,其有着如下的一些特征。
第一能够适合用到很多的陶系中,可以得到非常多的形态不一样的零件。
第二因为定形活动和注模的活动是单独开展的,对于定形来讲,它是借助于浆料里面的单体汇聚而生成胶凝体,其得到的胚体的问题不是很多,而且其成分等很是均匀,在干燥的时候不会发生形状改变的问题,此时可以确保烧结体具有优秀的比例,该措施是一项优秀的成型科技。
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
智能化
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 术手段,实现陶瓷凝胶注 模成型的远程监控和智能 化控制。
绿色化
发展环保型的陶瓷凝胶注 模成型材料和工艺,降低 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未来研究方向
新材料体系
研究新型的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材 料,拓展其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
工艺优化
探索更高效的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工 艺,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降低生产成 本。
对未来的展望1Fra bibliotek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有 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生物医疗、环保等。
2
未来,该技术的研究重点将放在提高陶瓷部件的 性能、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工艺参数等方面,以 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3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开发环保型高分子 凝胶和绿色生产工艺将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原理 • 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应用 • 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发展前景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陶瓷材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泛 ,如高温炉、电子设备、航空航 天等。
02
传统陶瓷成型技术存在一些局限 性,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产 品性能不稳定等。
技术概述
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陶瓷成型技术,利用有机高分子凝胶作为载 体,将陶瓷粉体均匀分散在凝胶中,通过注模、固化、脱模等工序制备出形状复 杂的陶瓷部件。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产品性能优异等优点,在陶瓷领域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2 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原 理
凝胶注模成型原理
高经济效益。
05 结论
技术总结
陶瓷凝胶注模成型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陶瓷成型技术,它利用高分子凝胶作为载体,将陶瓷浆料注入模 具中,通过固化、干燥和烧成等工艺过程,制备出高性能的陶瓷部件。
原位凝胶研究进展及质量控制要点
原位凝胶研究进展及质量控制要点摘要:目的:介绍原位成型凝胶(即型凝胶)的概念、特点、研究现状及质量控制要点。
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实验研究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结合眼用原位成型凝胶具有独特的作用特点及优势,目前已建立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结论:原位成型凝胶具有良好的眼部应用前景,但这种新的给药系统的研究方法与传统眼用制剂有所不同。
为了考察这种新剂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眼用原位成型凝胶;温度敏感;pH敏感;体外释放;体内滞留眼部给药系统对于制药科学家来说是最有新意也是最有挑战性的给药系统之一[1],传统的眼用制剂(溶液、混悬液、凝胶)有很多局限性,如眨眼造成眼角膜的主动消除,治病效率不确定,视力模糊等。
但是原位成型凝胶(in Situ Forming Eye Ge1)在滴入眼中后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从原本的液体状态转变成具有粘-弹性的凝胶。
过去的几年中,关于这种给药系统曾有温度敏感型、pH敏感型、离子诱导型等文献报道。
各种类型的原位凝胶都有优点和缺点,所以在选择这种特殊的水凝胶的时候主要取决于主药本身的性质和临床使用的要求。
这几种特殊的水凝胶都是通过提高药物和眼角膜的接触时间来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眼用原位凝胶的研究[2],目前FDA已批准的一个产品——阿奇霉素眼用原位凝胶,属于温度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
由INSITEVISION公司研制,使用了该公司的专利技术DURASITE。
国内眼用凝胶的研究一直是制剂领域的热点[3],目前已有多家研制单位开展眼用原位凝胶剂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温度、pH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in situ forming eye ge1),主要药物为抗生素和激素类,如妥布霉素原位(即型)眼用凝胶,用于眼睛的抗感染。
2 基质的选择由于主药的性质不同,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基质,才能完成不同作用机理的原位凝胶的制备。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基于3D打印的陶瓷凝胶注模成型⼯艺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3D打印技术也在逐渐的运⽤到实际的⽣活当中,3D打印技术弥补了传统成型⽅法性能差、成型精度低的问题,利⽤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精度,⾼复杂陶瓷零件的构建,本⽂主要在3D打印技术引⼊凝胶注模成型。
在实际的使⽤过程当中,利⽤⾼分⼦材料的模具通过⾼温烧结的⽅式实现陶瓷零件构造,根据3D打印技术的各项原理,利⽤3D打印技术成功制造了⾼性能⾼精度、复杂形状SiC和ZrO2陶瓷零件。
3D打印技术为陶瓷零件应⽤到各领域,例如,航空航天和医疗领域提供了技术⽀持。
关键词:3D打印;凝胶注模;⾼性能陶瓷;复杂形状0 引⾔陶瓷材料在使⽤的过程当中具备有⾼硬度⾼熔点的这些特性,在实际的航空,航天领域受到了⼴泛的应⽤需求,由于陶瓷材料的硬度⾼,但是陶瓷材料的脆性较⼤,在成型过程当中陶瓷极易出现破碎的情况,这给加⼯带来了许多⽅⾯的问题[1-3],随着⼈们对于陶瓷材料各项要求逐渐提⾼,使得通过传统的制造成型⽅法,很难制造出符合⼈们要求的陶瓷零件。
因此利⽤新兴的3D打印技术,可以设计满⾜各项要求的陶瓷零件,3D打印技术为零件的复杂化和多样性提⾼提供了技术⽀持。
3D打印技术在实际的使⽤过程当中,可以根据CAD模型实现逐层的建模,并最终完成三维实体。
由于3D打印技术不受各类形状的限制,因此可以改善传统加⼯⽅⾯带来的各项问题[4-5],3D打印技术在实际⽣产的过程当中⽣产的时间较短。
由于3D打印技术在完成建模后很少需要加⼯,在⽣产过程当中具备有便捷性的特点,在实际的使⽤过程当中可以根据CAD模型来进⾏建模分析,常⽤的包含以下的⼏类3D 打印技术:激光选区熔融(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激光选区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三维打印(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3DP)、⽴体光固化(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 SLA)和直写⾃由成型(Direct Ink Writing,DIW)等。
重结晶碳化硅凝胶注模成型及其性能研究
重 结 晶碳 化 硅 凝 胶 注模 成 型 及 其 性 能研 究 *
易 中周
( 云南蒙 自师范 高等 专科学校 , 自 610) 蒙 610
谢 志鹏
黄
勇 马 景 陶
108 ) 004
(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 与工程系 , 北京
摘 要 研究了重结晶碳化硅 高温材料 的凝胶注模成型。着重讨论 了S i C粉体的分散性、 悬浮
体的流 变性 、 沉降行为 以及烧结机理 。结果表 明 , 选用 适量 的分散 剂 T A M H调 整浆料 p H=l . 1 9附近 可 制备 出 固相体 积分数 高达 7 %的 SC浓悬浮体 。沉降 实验表 明 , 浓悬浮体 中粗 细 SC颗 粒 间能达到 均 0 i 该 i
一
稳 定 的 分 散 , 浮 粒 子 不 会 明 显 地 沉 降 。凝 胶 注模 成 型 所 得 坯 体 在 25 ℃ 和 氩 气 氛 下 烧 结 可 获 得 重 悬 40
结 晶碳 化硅 高温材料 , 其体积 密度为 2 5g c .2 .m一, 对应的抗 弯强度为 5 .M a 54 P。
凝胶注模成型钛-生物玻璃多孔生物复合材料研究
注模成型是一种制备复杂形状 , 高均匀性陶瓷坯体 的实用技术 . 它利用有机单体聚合形成大分子 网络
将陶瓷浆料原位 固化 , 进而制得 陶瓷坯体 . 与传统 表 1 生物玻 璃配 方
111 生物玻璃和钛 一 .. 生物玻璃复合粉末制备 生物玻璃原料配比见表 1制备方法为将原料 , 混合后 , 放人玛瑙罐中球磨 2 , h使其达到均匀混合 和细化原 料 的 目的 , 球磨 后 的原料 放人 刚玉坩埚 将
确定为填料的 1 %左右【 , 4 改性后装袋备用 . ]
112 分散剂 的制备 ..
15℃ , ̄/i, 到 15  ̄保 温 3 后随炉 冷却 . 20 8Crn 达 a 20C h
本实验中所用原料均为分析纯 , 丙烯酸是购 自
天津迪博化工有限公司, 其纯度 > 9 比重是 1 9 %, .
得多孔生物材料表 面的生物活性提 高.
关键 词 : 多孔钛 ; 生物 玻 璃 ; 凝胶 注模 成型 ; 生物复合 材料 中图分类 号 : T 32 B 3 文献 标识 码 : A
多孔钛具有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内部存在大量 的孔隙有利于周 围细胞 的内长人和新骨的生长, 并
的干法成型相 比, 可以提高坯 体的均匀性和强 它 度, 降低大气孔的数量并改善气孔分布, 从而有利 于产品的烧结致密化和显微结构的控制 . j 本文采用凝胶注模成型方法 , 在钛中加人生物 活性玻璃 , 制备具有良好的三维孔隙结构和优异生 物活性的多孔钛生物复合材料 .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5期
20 年 0 月 07 9
佳 木 斯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nl f i s U i rt N t a Si c d i ) or a i n esy( a r c neE io a o J mu v i ul e tn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在制备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在制备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第一章:绪论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用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具备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那么,如何制备具备这些特性的生物医用材料呢?凝胶注模成型技术成为了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可降解生物材料制备技术,在制备生物医用材料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从凝胶注模成型技术的原理、优劣势以及应用于制备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中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章:凝胶注模成型技术的原理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又称为注射成型、溶胶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高分子材料以溶胶或凝胶的形式通过注射器喷射到模具中,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形成想要的形状和尺寸。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溶胶或凝胶的制备、模具的设计与制作、注射前的材料预处理以及注塑成型等环节。
第三章:凝胶注模成型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在生物医用材料制备中具有以下优点:1. 成型精度高:在加工过程中,细微的设计和一致的模具尺寸可以提供高精度和重复性生产部件的能力。
2. 生产效率高:凝胶注模成型技术适合中等规模的生产,制作相对容易,可以大量生产和制造产品。
3. 可控性强: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可以在成型过程中控制材料的粘度和流动,以确保均质性和一致性。
但与此同时,凝胶注模成型技术也有劣势:1. 制程复杂: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尽管可以使得加工作业从繁重到简单,但同时需要复杂的加工设备和操作程序,这加重了精细同类产品的加工难度。
2. 技术限制:凝胶注模成型技术需要对材料性质、模具设计和生产流程进行精确和详细的研究,要求制造商必须理解和掌握完整的制造过程和技术知识。
第四章: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在制备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在生物医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目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已成为研究重点之一。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成功应用于制备嵌段共聚物凝胶、微球、硬胶、膜以及纳米粒子等。
凝胶注膜成型
溶剂
+ 有机 单体
+ 交联
剂
无机粉体+分散剂 预混液
研磨 混合
脱气
脱模
固化
机加工
干燥
排胶
注膜
.
烧结
料浆 催化剂+引发剂
★ 凝胶注膜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
Gelcasting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在低粘度高 固相含量的料浆中加入有机单体,在催化剂和 引发剂的作用下,使料浆中的有机单体交联聚 合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使料浆原位固化成型。 然后再进行脱模、干燥、去除有机物、烧结, 即可得到所需的陶瓷零件。
近年Gelcasting已经用生产各种陶瓷制品,从单 一组分到复合组分,从简单的片状、管状、到复杂的 叶片、齿轮、涡轮转子,从结构陶瓷到功能陶瓷。
今后,该工艺的应用还应进一步拓展,从非金属 粉末要逐步推广到金属领域,其尺寸范围要进一步扩 大,目前主要应用于微米级颗粒成型和较粗的耐火材 料成型,纳米颗粒的应用相对较少,细、密、匀、纯 是性能优良材料的必要条件,因此研究纳米级颗粒注
.
★ 凝胶注膜成型工艺的发பைடு நூலகம்趋势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迅猛发 展,其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其 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应用领域的拓展 ② 环境友好型凝胶体系的开发 ③ 合理的凝胶固化方法的研究 ④ 与激光选区烧结成型技术联用 ⑤ 热可逆凝胶注模成型的发展
凝胶注膜成型工艺
.
主要内容
★ 凝胶注膜成型工艺简介 ★ 凝胶注膜成型工艺特点 ★ 凝胶注膜成型工艺流程图 ★ 凝胶注膜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 ★ 凝胶注膜成型工艺的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 凝胶注膜成型工艺简介
凝胶浆料注模成型技术及工艺难点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及工艺难点分析2017-5-18 作者:谭建波凝胶注模成型最早是由美国橡树岭国家试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ORNL)的JANNEY和OMATETE发明的一种新的陶瓷成型技术。
该技术将传统的陶瓷工艺和高分子聚合物化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新型的制备高品质复杂形状陶瓷件的近净尺寸成型技术。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与其它传统成型工艺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因而引起陶瓷界的普遍关注,使得该技术不断完善,并已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上世纪末,美国的Alliedsignal Ceramic Company、LOTEC Inc.、Ceramic Magnetics Inc.三家公司获得凝胶注模成型技术的使用许可。
Alliedsignal陶瓷公司应用该技术成功制备了航天器辅助电源部分的Si3N4陶瓷涡轮机转子;LOTEC公司采用该技术制备了低膨胀陶瓷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不会发生膨胀,被应用于制造发动机排气管道的绝热材料;Ceramic Magnetics公司则将此技术应用于高能物理研究用粒子加速器中的大直径(直径>50cm)铁氧体磁性陶瓷环的生产。
与此同时,美国Alliedsignal陶瓷公司已开发出年产10000只涡轮转子的凝胶注模成型自动化生产设备;美国集成系统公司(Integrated Systems Inc.)也基于热空气干燥理论开发出了胚体干燥的自动化控制设备。
在国内,2010年基于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淄博博航电子陶瓷公司也应用凝胶注模成型技术主要生产氧化铝陶瓷基片,但其凝胶浆料的制备也都采用球磨的方法时间约20小时或以上。
因此,如何提高凝胶注模成型的生产效率,开发与工艺配套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是逼在眉睫的任务。
可以设想,随着凝胶注模成型技术产业化的推广和工艺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开发,该绿色环保的新技术必将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性和高重复性的产业化和实用化。
凝胶注模制备氧化锆管工艺研究
凝 胶 注模 制备 氧化 锆 管 工 艺研 究
石 亮 , 谢光远 , 高运 明 , 黄海琴 , 刘 虎
(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 院 , 湖北 武汉 , 4 3 0 0 8 1 )
摘要 : 采 用 凝胶 注模 成 型 工 艺 制 备 薄 壁 大长 径 比 的氧 化 锆 管 , 研 究 分 散 剂 种 类 和 用 量 及 固 相 体 积 分 数 对 浆 料
1 . 3 黏 度 的 测 定
1 实 验
1 . 1 原 料
浆 料 的 黏 度 采 用 ND J — l旋 转 黏 度 计 测 定 。
测 定 时选 用 2号 转 子 , 转速为 2 5 r / mi n , 扭 矩 在
2 O ~9 0 范 围 内变 动 , 待 扭 矩 达 到稳 定 后 即可 读数 。
第 3 6卷 第 5期 2 0 1
大
学
学
报
Vo1 . 36, No. 5 0c t . 201 3
J o u r n a l o f W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黏 度 的影 响 , 以 及 成 型 和 烧 结 条 件 对 氧 化 锆 管 生 坯 和 氧 化 锆 陶 瓷 管质 量 的 影 响 。 结 果 表 明 , 选 用 阴 离子 聚 丙
烯 酰 胺 作 为 分散 剂 对 浆料 的 降 黏 效 果 较 好 , 当其含量 为 0 . 2 5 % o 时, 能够显 著降低 浆料黏 度 ; 当浆 料 的 固相 体 积 分数 为 5 4 , 成 型 后 的坯 体 在 6 O℃ 下保 温 3 h烘 干 , 可 制 备 出结 构 均 匀 、 精度较 高的氧化锆 管 生坯, 其 在
医用多孔钛植入材料凝胶注模成形工艺研究
多 孑 金 属材 料 具 有 开 放 多 孑 状 结构 , 许 新 骨 L L 允
的要求 。 目前 多孑 钛 的制备 技 术 主要 有 粉末 冶金 压 L 制 法 、 料 发泡 法等 。其 中 , 末冶 金压 制法 生 产 浆 ] 粉 工 艺简 单 、 成本 低并 且组 织结 构 均匀 , 但是 难 以获 得 复杂形 状 制件 ,L 度 较 低 , 且 模 具 成 本较 高 、 孑隙 并 小 规 模生 产 成 本 高 [ ; 料 发 泡 法 可 获 得 较 高 孑 隙 7 浆 L 度, 缺点 是 难于 控制 气泡 大小 , 难 以获得 孑 径 分 布 故 L 均 匀 的多孑 材料 , 且难 以获 得 复杂形 状 [ 。因此 , L 并 9 ] 开发 复杂 形 状 的多孑 钛低 成 本制 备技 术成 为 目前研 L
维普资讯
第 1 8卷 第 1期 20 0 8年 2月
粉 末 冶 金 工 业
P W DE R ET LLUR GY ND US O M A I TRY
Vo. O 1 18 N .1 Fe 20 b. 08
医用 多 孑 钛 植 人 材 料 凝 胶 注模 成 形 工艺 研 究 L
tr r t de . dt n l t e c a g fp r st n c a ia r p ris o h m— e swe e su id Ad ii al h h n e o o o iy a d m ̄ h n c lp o e te ft e i o y,
LIYa GUO h- n , n, Zi me g HAO u -i J nje 《 c o l fMae il ce c n gn e ig Unv ri fS in ea d Te h oo y B i n Be ig 1 0 8 , Chn ) S h o trasS in ea d En ie rn , iest o ce c n c n lg ej g, in 0 0 3 P R ia o y i j Absr c : g a o p e - h pe or us tt ni ta t Bi nd c m l x s a d p o ia um mpl n s p e a e la tng, t o i a t r p r d by ge c s i wih p — r iy o . , pe o o iy o 0 , ompr s i t e gt f1 8 M Pa, ost f46 5 o n p r st f4 .7 c e sve s r n h o 5 .6 You ng’ o — Sm d ul f8 GPa, i ia o h us o .5 sm l rt uma o tc lb ne, r pp op i t ori p a i .The e f c s o n c r ia o a e a r ra e f m l ntng fe t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n 内进行 ,时间长短跟催化剂加入量和单体含量有关 。催
化剂加速聚合反应速度的机理在于催化剂能有效降低反应
的活化能 。据文献[ 9 ]报道 ,加入催化剂后凝胶反应的活化
能从 149. 4 kJ ·mol - 1降低到 71. 2 kJ ·mol - 1 。单体 (如 AM 或
MAM) 的交联聚合反应的反应式如下 :
单体量少 (为干粉质量的 2 %~5 %) ,且固相体积分数高 ,通 常占到 50 %以上 ,因此成型后的坯体收缩非常小 ,坯体的干 燥收缩率一般在 1 %~2 %之间 。
3 两种改进型凝胶注模成型工艺
3. 1 HMAM 工艺
除了常用的 AM/ MBAM 和 MAM/ MBAM 水基凝胶体系的
注模成型工艺外 ,Omatete 等[10] 还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成型方
的陶瓷制作相似 ;降低了浆料的粘度 ,干燥过程更容易控制 ; 避免了有机溶剂挥发造成的空气污染 。
水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使用较多的体系有两种 :丙烯酸 酯体系和丙烯酰胺体系 。丙烯酸酯体系并非纯水溶液体系 , 需要共溶剂 (如 N - 甲基 - 2 - 吡咯烷酮) ,且有相分离现象 。 由于该体系引发后的预混液凝胶化不彻底 ,并且分散效果不 佳 ,难以制备出高固相体积含量的浆料 ,因此 ,目前实际普遍 使用的是丙烯酰胺体系 。
在生物 医 学 领 域 应 用 已 有 30 多 年 历 史 的 丙 烯 酰 胺 (C2 H2CONH2 ,简称 AM) 单体是一种神经毒素 ,使用时需加以
2. 2 水基凝胶体系
防护 。目前 ,AM 逐渐被危险性小的 MAM 所取代[7] 。典型
与非水基凝胶体系相比 ,水基凝胶体系在批量生产时优 的水基凝胶体系见表 2 。
> 1000 最小
~300 ,一维 尺寸 ≤10
有时严重
~500 最小
厚或薄截 面成型
可以
厚截面延长 厚截面脱脂 厚截面延长 注模时间 排胶困难 注模时间
粉体颗 粒尺寸
随颗粒尺寸 随颗粒尺寸 随颗粒尺寸 随颗粒尺寸
减小 ,浆料 减小 ,注浆 减小 ,浆料 减小 ,注浆 粘度增大 时间延长 粘度增大 时间延长
编辑 :柴剑玲
2004/ 5 耐火材料/ NAIHUO CAILIAO 34 3
相似 ,不过 ,该工艺使用的结合剂是有机单体 ,而不是水泥 、 势较为明显 :使用水作为溶剂使得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与传统
聚合物或蜡等本身具有粘接性能的结合剂 。 2. 1 非水基凝胶体系
非水基凝胶体系使用的是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除作为单 体的溶剂外 ,还应具备以下两个特点[8] :1) 在交联反应温度具有 低的蒸气压 ;2) 本身粘度较低。使用有机溶剂的最大优势在于 预混液中单体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 ,而单体在水中则较易于饱 和 ,如常温下甲基丙烯酰胺 (简称 MAM) 在水中溶解度为 20wt % 左右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简称 MBAM) 仅为 2wt %左右。 不过 ,使用有机溶剂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除氮化铝、铝或 活性金属等水敏性粉体仍使用非水基凝胶体系外 ,非水基凝胶 体系已逐步被水基凝胶体系所取代 。
(1) 适用范围广 ,可制备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 ,可用非水
பைடு நூலகம்
溶剂制备水敏性的氮化铝 、氮化钛 、铝 、铁 、钛等部件 ;
(2) 由于使用低粘度 、高固相含量的浆料 ,且使用的有机
物含量少 ,因此坯体收缩少 ,可制备近净尺寸的部件 ;
(3) 由于浆料呈液态 ,可以流动并填充模具 ,因此可以制
备出复杂形状的部件 (部件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模具的制造
明显 ,具体见表 1[7] 。值得说明的是 ,凝胶注模成型与溶胶 - 凝
胶成型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凝胶注模成型是利用溶于浆料中
的有机单体的聚合来固化高固相含量浆料的 ;而溶胶 - 凝胶成
型则是用无机凝胶来固化固相含量相对较低的浆料 。
表 1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与其他成型工艺比较
工 艺
凝胶注 模成型
引发剂 催化剂
过硫酸铵 (APS) 四甲基乙二胺 (TEMED)
过硫酸钾或双氧水 ( H2O2) TEMED
APS TEMED
盐酸偶氮 [2 - 咪唑啉 - 2 - 丙烷 ] (AZIP)
-
AM 和 MAM 是含有单功能团的单体 ,交联剂是含有双 条件下聚合都会发生收缩 。凝胶注模成型方法由于使用的
个浆料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升温 ,聚合反应过程仅需 10~40 s
即可完成 。不过 ,使用微波炉加热容易使浆料受热不均 ,从
而使部件变形 。交联聚合反应的速度可以通过添加催化剂
(如四甲基乙二胺 ,简称 TEMED ,不超过溶剂质量的 0. 1 %)
来控制 ,适量的催化剂在常温下可使聚合反应控制在 10~60
含量的增加和凝胶化温度的提高而提高 。任何单体在一定
HMAM 工艺开发成功后 ,美国东北大学 Montgomery 等人
3 44 NAIHUO CAILIAO/ 耐火材料 2004/ 5
发明了热可逆转变凝胶注模成型 ( Thermoreversible Gelcasting , 简称 TRG) 工艺 。该工艺主要是利用有机物的物理交联结 合 ,而不象传统的凝胶注模工艺靠化学反应聚合起结合作 用 。在温度超过某一数值 (如 60 ℃) 时 ,其混合物料呈流态 , 而冷却至低于此温度时 ,浆料立刻转变为物理凝胶结合的固 态 。此转变过程相当容易 。TRG工艺流程如图 2 所示 ,图中 Tgel为凝胶形成温度 。该工艺在低于 60 ℃时有机物形成物 理连接 。当温度超过 60 ℃时 ,物理连接分解 ,物料形成自由 流动的液态 。在这种热可逆转变的凝胶中加入高固相含量 的粉体制成浆料后 ,浆料仍保持热可逆转变性质 。该工艺的 主要优点是当生坯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可以加热而重新回收 利用 ,以减少粉体和有机物的浪费 。
(1) 链的引发反应 :
I2 →2I
(1)
M + I →IM
(2)
(2) 链的增长反应 :
IM + M →IMM + M →IM2M + nM →IMn + 2M
(3)
(3) 链的终止 :
IMn + 2M + IMm + 2M = IMm + n + 2M 或 IMn + IMm
(4)
式 (1) ~ (4) 中 I2代表引发剂 ,M 代表给定单体 (至少有 一个双键) 。
注浆成型 注射成型 压注成型
固化时间/ min 湿坯强度
5~60 适中
干坯强度
很高
模具材料
金属 、玻璃 、 塑料 、蜡等
60~600 低 低
石膏
1~2 高 -
金属
30~300 低 低
多孔塑料
排胶时间/ h 成型缺陷
2~3 最小
2~3 最小
可达 7 天 较大
2~3 最小
部件最大 尺寸/ mm
成品变形
> 1000 最小
Ξ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基于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和有机化 学知识的结合 ,该工艺成型的生坯强度很高 (可达 30 MPa) , 能直接进行机加工 ,明显优于其他复杂形状陶瓷部件的成型 工艺 ,这对烧结后很难加工的陶瓷材料来说非常有益 。该成 型方法所用的添加剂可全部使用有机物 ,烧结后不会残留杂 质 ,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近净尺寸原位凝固成型技术 ,可制作 高质量的 、形状复杂的部件 。
体 系 单体或聚合物
交联剂
1 丙烯酰胺 (AM)
N ,N’- 亚甲基双丙 烯酰胺 (MBAM)
表 2 典型的水基凝胶体系
2
3
甲基丙烯酰胺 (MAM)
甲氧基 - 聚 (乙烯基乙二醇) 甲基丙烯酸 (MPEGMA)
MBAM 或二丙烯基酒 石酸二酰胺 (DATDA)
MBAM
4 甲基丙烯酸 (MAA)
聚 (乙烯基乙二醇) 二甲基丙 烯酸 (PEGDAM)
法 ,他 们 使 用 羟 基 - 甲 基 - 丙 烯 酰 胺 ( hydroxymethy2
lacrylamide ,简称 HMAM) 单体 ,该单体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自
交联形成凝胶 。HMAM 凝胶体系与上述两种体系相比有很
多优点 ,由它配制的浆料粘度较低 ,如制备相同粘度的 Si3N4 浆料时 ,其固相体积含量可比 AM/ MBAM 和 MAM/ MBAM 的
NAIHUO CAILIAO / 耐火材料 2004 , 38 ( 5 ) 343~ 346
综 述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研究进展
□ 刘开琪1 ,2) 宋慎泰2) 洪彦若1) 孙加林1)
1)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2) 钢铁研究总院功能陶瓷技术研究中心
摘 要 系统地介绍了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十余年来的研究 进展 ,重点介绍了 HMAM 工艺和 TRG(热可逆转变凝胶注模 成型) 两种新型工艺 ,并列举了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在金属和 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的应用 。最后提出了凝胶注模成型工 艺需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前景 。 关键词 凝胶注模成型 ,近净尺寸 ,凝胶体系 , HMAM 工艺 , TRG 工艺
水平) ;
(4) 生坯强度高 ,可进行机加工 ;
(5) 对模具的材质要求不高 ,玻璃 、塑料 、金属和蜡等均
可用于凝胶注模成型 ,但在使用时一般需要使用脱模剂 ;
(6) 由于预混液中除可排出的溶剂外 ,单体和增塑剂等
可以全部使用有机物 ,因此 ,烧结后的部件纯净度高 。
与其他湿法成型工艺相比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优势较为
2 凝胶注模成型用凝胶体系
凝胶注模成型最早开发的是非水基凝胶成型工艺 [1] ,随 后开发成功水基凝胶成型工艺[2] 。该成型方法与注浆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