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设计_游有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模块化设计的目标定位不同。 传统的模块化机床设 计面向的对象是机床设备制造厂, 目标是机床设计、 制造中
的系列化、 组合化, 以实现机床产品对市场的快速响应; 而 可重构机床模块化设计服务的对象是机床的最终用户, 目 标是使机床作为一种制造资源在其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使用 功能与性能的组合化、 柔性化, 以实现整个制造过程对产品 市场的快速响应和制造成本的节约化。 ( 4) 模块化设计的方法不同, 具体表现为 ・ 模块的划分与功能设计方面 传统机床的模块设计 追求机床产品的系列化、 通用化, 往往模块化级别很低, 造 http://www.cnki.net
第 20 卷 第 6 期 2001 年 11 月
机械科学与技术 M ECHAN ICAL SC IEN CE AND T ECHNOLO GY 文章编号: 100328728 ( 2001) 0620815204
V o l . 20 N o. 6 N ovem ber 2001
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设计
2 可重构机床的机械模块化设计
扑的模块化综合方法, 尤其表现在机床的运动学结构应可 重构。 为此, 下面给出了一种基于机床运动学和结构拓扑分 析的可重构机床模块化综合的设计方法, 可以获得满足加 工任务运动功能的模块化运动重构的可行方案。 2. 1 机床运动学模型 机床部件及模块间的运 动关系可用一系列运动副组 成的运动链来描述。 由机床 的形状创成原理, 机床的加 工运动可以表示为从待加工 图 1 机床加工成形运动链 零件到刀具的一个单向传递的开式运动链, 也称为机床加 工成形运动链, 如图 1 所示。 这个链的各个环节由机床的部 件或模块构成, 各模块之间的连线则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根据机床模块运动的相对性和基本性, 即相邻两模块 之间的相对运动仅为基本的直线运动副 (X , Y , Z ) 或旋转 运动副 (A , B , C ) 中的一种。 若在每个运动模块上固连一个 局部坐标系 S i ( 也称标架) , 则相邻两模块的标架 S i 和 S i+ 1 之间的相对运动就只有一个基本自由度, 可应用螺旋理论 由相应的齐次坐标变换矩阵加以描述, 进而便可确定整个 运动链的运动形式和运动模型。 从工件到刀具, 若依次给运动链的各个环节加上标号 k i ( i = 1, 2, …, n ) , 则工件到刀具的运动链形式可由下式表示: ( 1) W k 1 k 2 …k i ok i+ 1 …k n T (d ) 式中: W 表示工件; T 表示刀具; d 表示刀具的方向; o 表示 基础部件 ( 零自由度部件) 。 借助于标架的设置和坐标变换 技术, 可将加工过程中刀具坐标系中的刀具矢量在工件坐 标系的运动状态描述出来, 即 j j j ( 2) rw = A 1 A2 …A ji …A n rT 式中: rw 为工件坐标系中的刀具矢量; r T 为刀具坐标系中 的刀具矢量; A ji ( i= 1, 2, …, j = 1, 2, …, 6) 分别与 6 种相对 运动对应的齐次坐标变换矩阵。 上述模型可完整地描述零件加工过程中各运动模块的 运动状态、 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零 件成形关系, 所以又称为机床的成形函数。 该模型适用于各 种具有串联运动链的机床结构的运动描述, 是可重构机床 模块化综合设计和性能预测评价的的基础。 它不仅可直接 用于可重构机床在不同拓扑结构下运动重构的分析与仿 真, 包括各轴运动的仿真、 刀具运动的分析、 预测等, 以检验 机床重构方案的运动功能有效性和合理性, 也可为可重构 机床的控制器提供运动重构的控制模型。 以此为基础, 综合 考虑运动链各组成运动副的误差及模块结合面的装配误 差, 可进一步建立机床加工运动的误差模型, 为可重构机床 的精度分析、 预测奠定基础 [7 ]。 若考虑组成运动链各模块的 接合面特性和模块的柔度矩阵, 类似地可进一步建立机床 的刚度预测模型。 2. 2 机床拓扑结构的抽象描述 机床的结构可采用拓扑图加以抽象、 描述。 它由一系列 节点和连线或边组成, 其中每个节点对应于一个物理对象 即机械部件、 模块, 相邻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对应模块间的相 http://www.cnki.net
1 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设计特点
可重构机床与普通机床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具有模块化 结构和可重构能力, 即能够通过对机床组成部件或模块的 重组与更替, 调整其加工功能和某些性能, 及时、 高效地满 足被加工零件的各种变化需求。 同时这也为机床部件在其 寿命周期内反复重用, 最大限度地实现设备改造、 更新的节 约化、 高效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可重构机床的特点决定 了它必须采用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机床的概念早已提出, 并 在组合机床等系列化通用机床的设计中得到应用。 但与传 统的机床模块化设计相比, 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从设计概 念、 设计原理到具体设计方法都有所区别、 有所发展, 具体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模块化概念更广。 传统的机床模块化设计主要是针 对机械部件的模块化, 而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除了机械零 部件以外, 还包括控制系统的硬件模块化, 控制软件的模块 化以及各种辅助工具的模块化。 ( 2) 设计原理有所拓展。 传统机床模块化的本质是基于 几何相似性、 物理相似性的成组性, 模块间的组合性表现为 相对固定的拓扑结构; 而可重构机床的可重构性是对传统 成组性的进一步拓展, 不仅考虑了几何、 物理的相似性, 而 且考虑了几何 物理相似性的拓扑性, 以及基于组合拓扑概 念的广义相似性, 而且引入了极为重要的模块特性—接口 [2 ] ( 界面) 整合, 以实现模块集成的 。 “相乘效果”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游有鹏, 张晓峰, 王 珉, 朱剑英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 210016)
游有鹏
摘 要: 可重构机床是可重构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 设计方法是实现制造过程可重构的关键。 本文对可重 构机床的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系统分析了可 重构机床区别于传统机床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和特点。 针对可重构机床设计任务驱动、 运动重构的需求, 在对 机床结构进行拓扑图抽象描述的基础上, 基于螺旋理 论对加工任务进行运动分析和机床运动建模, 提出了 一种可重构机床模块化综合的设计方法, 以生成满足 加工任务运动需求的机床重构可行方案。 关 键 词: 可重构制造; 机床; 模块化设计; 运动综合 中图分类号: T G502 文献标识码: A 面对市场的千变万化, 如何使制造系统快速而经济地 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是对当今制造业的一个巨大挑战。 传 统的机械自动化生产线具有批量生产的效益, 但面对市场 的变化不能快速响应; 而柔性制造系统虽能缩短产品的试 制和生产周期, 但投资巨大, 回收周期长。 因此, 迫切需要建 立一种既具有规模生产的效益, 又能快速适应动态多变的 制造环境, 并能充分利用现有制造资源的新型制造模式。 对 此, 新近提出的可重构制造系统是适应这一需求的一条有 效途径 [1, 2 ]。 可重构制造系统是指能够通过对制造系统结构及其组 成单元的快速重组或更新, 及时调整制造系统的功能和生 产能力, 以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及其它需求的一种制造系统。 其核心技术是系统的可重构性, 即利用对制造设备及其模 块或组件的重排、 更替、 剪裁、 嵌套和革新等手段对系统进 行重新组态、 更新过程、 变换功能或改变系统的输出 ( 产品 与产量) 。 由于系统的这种可重构性,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功 能柔性和灵捷性。 利用系统的可重构性, 可以不断地调整系 统的制造过程、 制造功能及制造能力, 及时、 高效地响应市 场的变化。 因此, 可重构性是制造系统具有可持续变化、 快 速响应能力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特性, 研究、 开发和应用制造 系统及其单元的可重构性是未来制造的重要关键技术。 制造系统的可重构性包括制造资源的重构和制造设施 的重构。 其中制造设施的重构可分 3 个层次: ( 1) 制造系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816
机械科学与技术
第 20 卷
成模块组装复杂, 这不利于可重构机床的重构操作性。 通 常, 可重构机床模块的划分与功能设计应遵循 “特性原则、 典型部件原则和独立性原则” , 即设计的模块在功能上能反 映机床的加工特性, 如功率、 行程、 精度等级等, 范围应包括 机床的典型结构部件, 在此前提下, 尽量减少模块的功能分 级, 提高模块的独立性、 自治性, 以减少模块之间的功能交 叉, 改善现场重构的操作性。 ・ 模块的结构设计与接口设计方面 模块结构设计的 一个重要内容是接口设计, 它直接关系到模块组合集成的 操作性和可靠性。 传统的机床模块化设计, 由于其固定的拓 扑结构, 模块间的接口往往是专用的、 固定的, 制约了模块 间的组合性。 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要求机床结构的拓扑性 和模块全寿命周期的重用性, 因此特别强调模块集成的接 口 “相乘效应” , 注重模块接口的规范化设计与研究, 包括各 种接口形式 ( 机械接口、 动力接口、 控制接口) 的标准化, 机 械接口界面的静、 动力学特性的分析与评价, 以及基于接口 的模块装配精度保证手段与方法等。 ・ 模块的综合与集成方面 为提供客户化的功能柔 性, 突出通过模块的重构迅速满足零件加工的某些变化需 求, 因此可重构机床的模块重构与集成不仅包括基于传统 组合性的模块集成方法, 如通过调整运动模块的大小规格 以适应加工零件尺寸的变化; 通过采用具有不同加工速度 和加工能力的主轴模块提高零件的生产率; 还进一步拓展 了基于组合拓扑性的模块集成方法, 特别是通过对机床运 动模块的重构调整机床的联动轴数, 以适应加工零件在几 何复杂性方面的变化需求。 ( 5 ) 控制系统的模块化与开放化。 与机床结构的模块 化、 可重构相适应, 可重构机床的控制系统也应采用模块化 硬、 软件并具备控制功能的可重构。 控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必须基于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 以标准化的操作系统为支 持平台, 将系统的控制软件组织成相应功能模块, 存放在模 块库中。 当系统控制功能需随机床重构发生变更时, 针对不 同的要求, 由系统集成工具选用相应的控制模块, 通过开放 式控制系统平台的通讯系统进行集成, 形成具有特定功能 的机床控制系统 [1 ]。 这也是实现机床重构的关键技术之一。 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设计包括机床本体和控制系统两 个方面, 其中机床本体的模化设计方法是一个基本而首要 的问题。
可重构机床以完成给定的加工任务为设计目标, 包括 完成加工任务所需的各种运动功能, 和相应的功率、 刚度、 精度、 生产率等性能要求。 可见, 与传统的模块化机床相比, 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综合设计主要应解决 2 个问题: 一是 设计目标的任务驱动, 即设计的机床应满足给定的加工任 务所需的功能与性能, 而且对给定的模块集, 其重构方案应 是最优设计, 具有的冗余功能与性能最少, 成本最低。 显然, 这是一个多目标最优设计问题; 二是设计方法上必须突破 传统的基于成组性的模块化设计思想, 应提供基于组合拓
收稿日期: 2000 08 0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9990470) 作者简介: 游有鹏 (1960- ) , 男 ( 汉) , 江苏, 副教授
层的重构, 含生产线、 传送系统或制造单元的快速重构; ( 2 ) 制造设备层wk.baidu.com各类加工机床的重构; ( 3) 子系统或部件层的 重构, 包括各种功能部件、 组件与工具等辅助系统的重构。 本文主要讨论与制造设备重构相关的方法与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