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与地貌习题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和某半岛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判断,图示半岛是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受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多火山活动,D对。

属于板块消亡边界,A错。

B、C错。

【2】该半岛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据上述文字推测,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B.风能C.水能D.太阳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分析,该地火山活动多,岩浆活动频繁,所以地热资源丰富,A对。

风能有明显的强弱变化,不稳定,B错。

该地纬度高,水能、太阳能不稳定,C、D错。

【考点】板块构造理论,区域主要能源资源。

2.读右图,回答下列小题【1】地区的山脉名称是()A.喜马拉雅山脉B.落基山脉C.大分水岭D.安第斯山脉【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区为南美洲西岸,图中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2】该地区山脉是由()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B.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答案】C【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山脉为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3】关于a、b两处洋流流向()A.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上升B.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下降C.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上升D.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下降【答案】A【解析】该地区为南美洲西海岸,沿岸洋流a是秘鲁寒流,该洋流自东南向西北流;;b洋流为上升补偿流。

【考点】该题考查南美洲地区。

3.下图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

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A.流水侵蚀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B.风化侵蚀一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C.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D.海陆变迁一流水搬运一风力沉积【答案】C【解析】雅鲁藏布江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一条国际性河流,在中国境内的流向基本是自西向东,根据地转偏向规律可知,雅鲁藏布江的南岸遭受侵蚀作用,北岸会发生流水沉积作用;当枯水期时,北岸河沙出露,题干中“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即风力搬运作用,“在河岸上形成巨大、突兀的沙丘”,即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故选项C正确。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貌》专项练习(五年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内力作用与地貌》专项练习(五年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

其中F1—F4为断层。

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21河北,14,3分)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 )A.水平挤压B.水平拉张C.垂向挤压D.垂向拉张2.(2021河北,15,3分)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D.F1~F4断至含油层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

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2020北京,3,3分)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 )A.①B.②C.③D.④4.(2020北京,4,3分)图中 ( )A.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5.(2020天津,5,3分)导致上图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2020课标Ⅲ,7,4分)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B.②C.③D.④7.(2020课标Ⅲ,8,4分)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8.(2020江苏单科,4,2分)图中断层 (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高频考点10__地壳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貌

高频考点10__地壳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貌

高频考点10__地壳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貌一、选择题[2022·河北邢台月考]下图分别为某地地层分布图(图a)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b)。

读图,完成1~3题。

1.图a中岩层Ⅰ、Ⅱ、Ⅲ、Ⅳ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A.Ⅰ→Ⅱ→Ⅲ→ⅣB.Ⅱ→Ⅰ→Ⅲ→ⅣC.Ⅱ→Ⅲ→Ⅳ→ⅠD.Ⅳ→Ⅱ→Ⅲ→Ⅰ2.图a中的Ⅲ,其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的()A.甲B.乙C.丙D.丁3.图b中地质作用相同的是()A.①与②B.③与④C.⑤与⑥D.⑦与⑧[2022·辽宁月考] 薄饼岩又称千层饼岩,是一种水状的薄层沉积岩。

它的形成过程是:大陆上冲下来的泥土掩埋大量近海海洋生物使其形成石灰岩;上层这些泥土经过压实固结后形成泥页岩。

之后,海洋生物可能再次繁盛,又经历以上的过程不断重复,最终使得石灰岩与泥页岩层层叠加。

左图是新西兰海岸边的薄饼岩景观,右图为薄饼岩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薄饼岩形成的过程中,内力作用表现为()A.地壳水平挤压B.地壳相对稳定C.岩浆活动频繁D.变质作用强烈5.左图景观的形成过程是()A.内力抬升—海水侵蚀—固结成岩B.内力抬升—冷却凝固—海水侵蚀C.固结成岩—海水侵蚀—内力抬升D.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海水侵蚀[2022·宁夏海原县月考]下图中1~5表示不同的沉积岩地层。

读图,完成6~7题。

6.据图推测,该地经历的内力作用一定有()A.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C.岩浆活动D.沉积作用7.甲处缺失3、4地层,主要原因是()A.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太低B.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较高C.形成3、4地层后,甲地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D.侵蚀作用的结果[2022·喀什期中]下图为40°N纬线海平面以下地壳部分岩层示意图。

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a、b分别代表()A.大西洋、亚欧大陆B.亚欧大陆、北美大陆C.太平洋、亚欧大陆D.大西洋、太平洋9.图中显示()A.大陆地壳较大洋地壳薄B.c、d两处均位于板块内部C.c处岩石年龄较d处新D.c处玄武岩埋藏深度较d处深[2022·河北邢台月考]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岩层分布图,完成10~11题。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①处山地的成因是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褶皱隆起成山D.断层上升成山【答案】B【解析】图中①处,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向斜顶部受张力,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2】下列地点中可能找到石油的是A.①B.③C.④D.⑤【答案】C【解析】向斜储水,背斜储油,图中①⑤两地位于向斜,③位于断层地带,④位于背斜处。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作用。

2.右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如果③是石灰岩,则④为A.花岗岩B.板岩C.石英岩D.大理岩【答案】D【解析】如果③是石灰岩,受热会变质成大理岩。

【2】图中岩层可能含有生物化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沉积岩常含有化石和层理结构,图中③为沉积岩。

【3】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可能是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答案】B【解析】图中②为岩浆岩,火山喷发而成,图中岩浆岩穿过其他岩层,形成较晚;④岩石由沉积岩受热形成的,故也形成较晚。

【考点】该题考查岩石形成。

3.断层构造是由A.岩浆活动引起的B.变质作用引起的C.地壳运动引起的D.岩石间的转化引起的【答案】C【解析】由于地壳运动是岩层发生断裂,然后沿断裂面发生移动,形成断层;而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都不会岩层断裂并移动。

故选C。

【考点】地壳运动4.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答案】C【解析】M反映的地质构造是地垒(断层组合,中间岩层相对上升)。

而形成的地貌:山岭。

故选C。

【2】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A.庐山B.富士山C.华山D.泰山【答案】B【解析】地垒形成的块状山,典型的地貌:庐山、泰山、华山等。

故选B。

【考点】地质作用。

5.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之间。

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

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

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读下图中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A.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
B.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答案:D。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附:经典题及解析)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附:经典题及解析)

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内力作用与地貌(附:经典题及解析)1.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经典题,4分)读图,完成下题。

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

答案: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

(4分)解析:本题考查火山、地震的成因。

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因而多火山、地震。

2.根据海陆轮廓、经纬度等图示信息判断板块边界类型(2)(2016.4浙江选考,2分)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图中勃朗峰所在山脉是亚欧板块与非洲(1分)板块碰撞(1分)(填“碰撞”或“张裂”)而成。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的相对位置与板块边界类型。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注记信息,可以判断勃朗峰位于法国东南部,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褶皱的判断方法(3)(2016浙江文综,4分)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读图,完成下题。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C)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解析:由题干可知,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读图可知,图中谷地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间新、两翼老,且岩层向下弯曲,其地质构造为向斜,故B、D项错误。

图中西侧阶地较东侧陡,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故A项错误,C项正确。

4.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常考地貌a.断层的判断方法(4)(2016.10浙江选考,2分)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

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

读图,完成下题。

从成因看,该河谷为(B)A.地堑谷B.断层谷C.背斜谷D.向斜谷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岩层有明显的位移,应为断层构造,而背斜、向斜是褶皱构造,故C、D项错误。

剖面图中只有一组断裂面,南侧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断层谷,而地堑谷是相对于两侧岩层下陷而成,故A项错误,B项正确。

高考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模拟试题(解析版)

高考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模拟试题(解析版)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内力作用与地貌(2020·石嘴山模拟)我国科考队找寻青藏高原隆起的证据,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发现了蛇绿岩,它是海洋洋底的古老岩石,原生火成岩,可以作为洋盆、古缝合线及古俯冲带存在的直接标志。

但一块蛇绿岩还不能说明什么,随后科考队在几百千米的雅鲁藏布江两岸都发现这种蛇绿岩分布,为青藏高原的隆起找到了直接的证据。

据此完成1~2题。

1.蛇绿岩出露地表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岩浆活动、板块的挤压、地壳的抬升B.岩浆活动、地壳的抬升、板块的挤压C.地壳的抬升、岩浆活动、板块的挤压D.板块的挤压、岩浆活动、地壳的抬升2.科考队员发现了蛇绿岩,继续沿雅鲁藏布江两岸考察,方法和目的是()A.沿江考察,证明雅鲁藏布江谷地属于印度洋板块B.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发现地势低洼,证明可能是张裂拉伸的结果C.走走停停,寻找证据,恰好沿江找到这种蛇绿岩D.分纵向和横向考察,证明蛇绿岩呈线性分布,是古俯冲带存在的表现【答案】1.A 2.D【解析】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蛇绿岩是海洋洋底的原生火成岩,说明首先在海底出现岩浆活动,冷凝形成蛇绿岩,(图中信息显示)后经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导致地壳隆起抬升,蛇绿岩出露地表。

信息表明,蛇绿岩在海底生成,不是地壳抬升和板块挤压后形成;地壳的抬升是板块挤压的结果。

第2题,材料信息表明,找寻青藏高原隆起的证据,是本次考察的目的,如果在雅鲁藏布江两岸通过纵向和横向考察,证明蛇绿岩呈线性分布,则证明古缝合线及古俯冲带的存在,这就是青藏高原的隆起直接的证据。

地势低洼有可能是外力侵蚀的结果,不能证明是张裂拉伸的结果,这也不是本次考察的目的。

“走走停停”不是妥当的考察方法,“恰好沿江找到蛇绿岩”也不是考察的目的。

沿江考察蛇绿岩,只能证明雅鲁藏布江谷地属于海洋板块类型,不能证明是印度洋板块,也有可能是欧亚板块边缘的海洋板块。

(2020·江苏高邮模拟)领航山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锥台状的山顶上,从天而降突兀地出现了一个圆圆的头,圆头底部白色部分是坚硬的石英岩,其抗风化能力强,顶部绿色部分是植被,恰似一顶帽子戴在了圆锥状的山上。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2018-2019年度威海市区测试学校9月份考试学校:姓名:班级::一、选择题(题型注释)如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M的地质构造为()A.向斜山B.背斜山C.向斜D.背斜2、地质调查员从P地出发到Q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分布情况是()A.由新变老B.由老到新C.由老变新,再变老D.由新变老,再变新【答案】1、C2、D【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褶皱构造。

向斜是受水平挤压力向下凹的结构,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

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

1、图中M处是向斜构造,地貌是向斜成山;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

选C正确。

2、P到Q处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所以由P地出发到Q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由新变老,再变新。

选D正确。

【答案】A 【解析】读图,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图中⑥是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 质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B 是沉积岩,图中②表示外力作用。

④代表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A 对。

B 、C 、D 错。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③处为向斜成岭 B.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 C.该地区断层发育D .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冷却凝固 C.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高温熔化B.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高温熔化 D.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3、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②、④、⑥分别代表什么() 海拔八/A.甲一IIB.乙一IC.丙一IVD.T—m【答案】4、B5、B【解析】4、从图中地质构造可知①③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②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是:B ,C 。

(2)在地貌上A称为,其成因是。

(3)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A、B两处中的处,理由是:①;②。

【答案】(1) 向斜断层(2分)(2) 山谷(1分) 背斜顶部岩石受张力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2分)(3) A (1分)①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隧道安全稳定;②背斜岩层能使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少隧道内积水(4分)【解析】(1)读图,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分布特征判断,B是向斜,C是断层。

(2)从地貌看,A是山谷。

根据地质构造分析,A位于背斜顶部,岩石受张力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3) 隧道应建在背斜处,背斜构造中岩层向上拱起,能起到支撑隧道上覆岩层的作用,隧道安全稳定。

背斜岩层能使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少隧道内积水。

所以建在 A 处。

【考点】地质构造的类型,构造地貌及成因,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2.读图,问答问题。

(10分)(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因为地壳运动时产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超过岩石承受力时岩体破裂而形成的。

该地质地质构造叫________。

(2)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

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________。

(3)A、B、以、D四处,找油气应在图中_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______ 处。

(4)我国的“西岳”华山的成因与图中A、B、C、D四处地质构造一致的是_____________。

山地是陆地的组成部分之一。

山地有多种类型。

图中所示的山地的类型有_______山和_______山。

【答案】(1)压力张力断层(3分)(2)D 谷地(2分)(3)D C(2分)(4)A 褶皱断层(3分)【解析】(1)图中岩层弯曲,地壳运动表现为水平挤压,岩石承受力为压力和张力;因岩层发生断裂,并发生上下错动,其地质构造为断层。

课练6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课练6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形态近年真题全覆盖一、选择题[2021·辽宁卷]某内陆断陷湖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属于盐碱湖。

下图为该湖中部区域一东西向剖面示意图。

下图中水域西侧盐度偏低,湖底有深厚的软泥层(当地居民称之为“酱缸包”)。

据此完成1~2题。

1.东侧湖滩和台地比西侧宽,主要因为()A.西侧坡积洪积物较少B.西侧地壳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C.东侧风力堆积物较多D.东侧地壳相对下降的幅度较小2.“酱缸包”的主要成因是()A.湖底低洼沉积物比较多B.湖底淤泥的含盐量较低C.地下涌泉使沉积物变软D.入湖沉积物颗粒比较粗[2021·天津卷]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4.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A.水热条件较差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D.地质构造较复杂[2021·北京卷]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D.丁乙丙甲6.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A.①B.②C.③D.④二、综合题7.[2021·辽宁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某河流上游区域年降水量为398.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河漫滩上有沙丘发育,多处沙丘相互连接成链条状(如图)。

某科研团队选取部分沙丘进行动态测量,研究沙丘大小变化。

下表为3处沙丘的测量数据。

(1)说出3~9月3处沙丘大小变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

(8分)(2)有人建议在河流两岸进行植被修复,推测修复后沙丘大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8分)8.[2020·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2018-2019年度威海市区测试学校9 月份考试学校: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选择题(题型注释)答案】1、C2、D【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褶皱构造。

向斜是受水平挤压力向下凹的结构,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

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

1、图中M 处是向斜构造,地貌是向斜成山;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

选C 正确。

2、P到Q 处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所以由P地出发到Q 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由新变老,再变新。

选D 正确。

A.向斜山B.背斜山C.向斜D.背斜2、地质调查员从P 地出发到Q 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分布情况是(A .由新变老B.由老到新 C .由老变新,再变老D .由新变老,再变新如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M 的地质构造为()3、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答案】A【解析】读图,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图中⑥是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B 是沉积岩,图中②表示外力作用。

④代表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A对。

B、C、D 错。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③处为向斜成岭 B .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C.该地区断层发育D.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答案】图中②、④、⑥分别代表什么()A.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冷却凝固C.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高温熔化B.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高温熔化D.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4、B5、B【解析】4、从图中地质构造可知①③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②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高三山东各地市模考地理试题——内力作用与地貌

高三山东各地市模考地理试题——内力作用与地貌

(2023淄博二模)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泉是泉水的一种,是从地下自然涌出的泉口温度显著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的天然泉水。适宜的地质构 造、充足的地下水和热量供给是温泉形成的必备条件。北美大陆西部地区受构造运动影响,不仅多温泉 ,且随着山系的逐步隆升,气候演化显著。下图示意北美大陆局部区 B ) A. ④③②① B. ④②①③ C. ①②④③ D. ④①②③
结合上题以及新形成的地貌发育在原有地貌之上的规律可知,②阶地早于①阶地,岩层④早于所有地貌 ,③峡谷最后形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3淄博三模)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美地峡(下图)是指连接北美和南美大陆的狭窄陆地,形成时间晚于南、北美大陆,地形以山地为主,从 成因看山岳地貌类型多样。中美地峡就像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一道闸门:闸门关闭前,大西洋和太平洋 的海水可以通过该海域自由交换;闸门关闭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海水的交换受到限制。专家通过获取 中美地峡两侧附近海域沉积地层的年龄、各地层形成时的海水性质和生物种群特征等信息,并进行比对, 最终确定了中美地峡闸门关闭的时间。
【解析】由材料可知,滑坡体顺坡发育了多条深而长的泥石流沟,沟坡沿岸发育大量次生滑坡及崩塌,故 滑坡体物质结构不紧实,A错误;该地所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构造运动并不 平稳,B错误;该滑坡体为古滑坡,故受长期侵蚀已基本解体,C正确;区域性暴雨频次应该不会显著减少 ,题干中材料也未说明,D错误;故选C。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说明中美地峡形成的 原因。
【答案】(1)中美地峡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 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 板块下方,美洲板块隆起形成陆地,连接北美 和南美大陆,形成中美地峡。
(2023淄博三模)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美地峡(下图)是指连接北美和南美大陆的狭窄陆地,形成时间晚于南、北美大陆,地形以山地为主,从 成因看山岳地貌类型多样。中美地峡就像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一道闸门:闸门关闭前,大西洋和太平洋 的海水可以通过该海域自由交换;闸门关闭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海水的交换受到限制。专家通过获取 中美地峡两侧附近海域沉积地层的年龄、各地层形成时的海水性质和生物种群特征等信息,并进行比对, 最终确定了中美地峡闸门关闭的时间。

高二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答案】D【解析】根据板块构造图,M小板块是阿拉伯半岛,按大洲看,虽然属于亚洲,但按板块构造说,属于印度洋板块,D对。

A、B、C错。

【2】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A.陆地边界B.生长边界C.消亡边界D.海洋边界【答案】B【解析】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向两边张开的部分,所以是生长边界,B对。

图中板块边界有位于海洋中的部分,也有陆地上的部分,A错、D错。

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向一起碰,不是向两边分开,C错。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2.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A.内力作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答案】C【解析】有些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石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侵蚀作用。

【考点】主要考查了“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

3.下图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

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

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

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1)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4分)(2)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4分)【答案】1、消亡边界( 2分)亚欧板块(1分)印度洋板块(1分)2、两大板块相互挤压,板块界限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4分)【解析】(1)图示范围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处于消亡边界。

(2)喀拉喀托火山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受板块挤压的影响,板块界限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高三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

高三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

高三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1.雁荡山为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地,其中在不同时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地层中发育的多级岩嶂、岩槛瀑布尤为独特。

下图为该类景观发育过程中的某三个阶段。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构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是()A.大理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该地岩层是岩浆在地层中冷却凝固形成,后来地壳运动,隆起抬升,受外力侵蚀,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所以是岩浆岩,B对。

A、C、D错。

【2】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A.③②①地壳下沉B.②①③地壳下沉C.②①③流水侵蚀D.②①③地壳抬升【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岩层的弯曲变化,景观发育过程是②①③,水平岩层受内力作用,逐渐隆起抬升,然后受外力作用侵蚀形成的地貌景观。

所以D对。

A、B、C错。

【考点】岩石类型成因,地貌景观发育过程,地质作用。

2.冰岛被称为“冰与火之岛”,位于板块交界处是冰岛多火山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中各地也与冰岛处于同一种板块交界类型的是()A.地中海B.红海C.新西兰D.日本海沟【答案】B【解析】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为生长边界;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为生长边界;日本海沟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为消亡边界;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为消亡边界。

【考点】该题考查六大板块。

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沙洲岛形成于A.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C.搬运作用D.风化作用【答案】B【解析】沙洲岛是因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形成的。

故选B。

【考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4.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处对我国某地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数据如表。

当地表层为潮湿、粘稠的红土土壤,其下为沉积岩层,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可能属()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答案】B【解析】从地表的海拔分布分析,该地为一谷地,从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分析,该段岩层是向上拱起,表明该地质构造为一背斜。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

高一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图中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D.海浪侵蚀【答案】A【解析】图中地貌是沙丘地貌,形成地貌形态的主要外力是风力的沉积作用,A对。

流水沉积形成的是冲积平原,C错。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峡谷地貌,海浪侵蚀形成的是海蚀崖、海蚀柱等,B、D错。

【2】关于图示地区水循环环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地表径流丰富B.降水丰沛C.下渗缓慢D.蒸发旺盛【答案】D【解析】图示为沙漠区,地表径流缺乏,A错。

降水少,B错。

沙土地表,水流下渗快,C错。

缺少植被保护,蒸发旺盛,D对。

【考点】地质作用,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下图中山岭的形成是由于A.背斜形成的山岭B.向斜形成的山岭C.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岭D.断层形成的山岭【答案】D【解析】由图形可知,图中山地是由岩层断裂、地壳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选项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3.图为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答案】D【解析】图示M表示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的一部分。

选项D正确。

【2】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板块生长边界B.板块消亡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D.陆地区域边界【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板块的移动方向可知,该处是由板块的张裂形成生长边界。

选项A正确。

【3】在此类边界处,常常形成A.高大的海岸山脉B.海岭C.新的大洋D.深邃的海沟【答案】B【解析】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处常常形成裂谷或海岭;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常形成海沟和褶皱山。

新的大洋是由板块张裂所形成的,但不属于板块边界处的小地形单元。

选项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六大板块及板块边界。

4.下图是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

史称”东南第一山”。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经过抬升、切割、剥蚀,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

内力作用与地貌习题

内力作用与地貌习题

考点8 内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应学生用书P017(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8·阜阳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地表400米以下的局部岩层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考向地质构造]从上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答案 B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在水平方向上的岩层呈现出中间新、两翼老的排列规律,应该为向斜。

2.[考向岩石的判断]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A.玄武岩 B.页岩C.板岩 D.大理岩答案 D解析据图可知,甲岩石位于岩浆岩和沉积岩之间,并且该岩层不连续分布,故该岩石最有可能是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大理岩。

[2017·长沙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3~4题。

3.[考向岩石]该区域曾发生多次岩浆活动,其中形成最晚的岩浆岩是( )A.玄武玢岩 B.花岗岩C.斑状花岗岩 D.变质火山岩答案 A解析从图中西北部看,花岗岩切穿了斑状花岗岩,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斑状花岗岩;从图示东南部看,玄武玢岩岩脉切穿了上下三个剥蚀面,而花岗岩则被中间那个剥蚀面所侵蚀,说明玄武玢岩的形成晚于花岗岩。

综上可知,岩浆岩中玄武玢岩形成最晚。

变质火山岩属于变质岩,不属于岩浆岩。

4.[考向地壳运动]据剥蚀面信息可知,该区域在地质历史上( )A.一直处于缓慢的上升运动中B.一直处于缓慢的下降运动中C.西北部受水平挤压作用明显D.东南部发生了多次升降运动答案 D解析剥蚀面由外力剥蚀而成。

读图可知,该区域东南部有三个剥蚀面,说明东南部至少发生了3次升降运动。

[2018·天津红桥区模拟]读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完成5~6题。

5.[考向岩石]峡谷岩壁从谷底到顶部出露的含有化石的成层岩层属于( ) A.沉积岩层 B.花岗岩层C.玄武岩层 D.变质岩层答案 A解析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故A项正确。

6.[考向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反映该岩层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甲为岩浆,丙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沉积岩是由箭头①(外力作用)形成的,②为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③为冷却凝固,④为重熔再生,故A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8 内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应学生用书P017(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8·阜阳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地表400米以下的局部岩层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考向地质构造]从上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答案 B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在水平方向上的岩层呈现出中间新、两翼老的排列规律,应该为向斜。

2.[考向岩石的判断]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A.玄武岩 B.页岩C.板岩 D.大理岩答案 D解析据图可知,甲岩石位于岩浆岩和沉积岩之间,并且该岩层不连续分布,故该岩石最有可能是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大理岩。

[2017·长沙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3~4题。

3.[考向岩石]该区域曾发生多次岩浆活动,其中形成最晚的岩浆岩是( )A.玄武玢岩 B.花岗岩C.斑状花岗岩 D.变质火山岩答案 A解析从图中西北部看,花岗岩切穿了斑状花岗岩,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斑状花岗岩;从图示东南部看,玄武玢岩岩脉切穿了上下三个剥蚀面,而花岗岩则被中间那个剥蚀面所侵蚀,说明玄武玢岩的形成晚于花岗岩。

综上可知,岩浆岩中玄武玢岩形成最晚。

变质火山岩属于变质岩,不属于岩浆岩。

4.[考向地壳运动]据剥蚀面信息可知,该区域在地质历史上( )A.一直处于缓慢的上升运动中B.一直处于缓慢的下降运动中C.西北部受水平挤压作用明显D.东南部发生了多次升降运动答案 D解析剥蚀面由外力剥蚀而成。

读图可知,该区域东南部有三个剥蚀面,说明东南部至少发生了3次升降运动。

[2018·天津红桥区模拟]读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完成5~6题。

5.[考向岩石]峡谷岩壁从谷底到顶部出露的含有化石的成层岩层属于( ) A.沉积岩层 B.花岗岩层C.玄武岩层 D.变质岩层答案 A解析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故A项正确。

6.[考向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反映该岩层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甲为岩浆,丙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沉积岩是由箭头①(外力作用)形成的,②为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③为冷却凝固,④为重熔再生,故A项正确。

[2018·山东潍坊模拟]读某岛屿示意图,完成7~9题。

7.[考向板块运动]该岛位于( )A.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B.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D.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答案 B解析读图结合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判断,该岛屿为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故B项正确。

8.[考向板块运动]与该岛所处的板块位置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 ) A.终年冷高压控制 B.冰雪广布C.渔业资源丰富 D.温泉众多答案 D解析由于冰岛地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上,所以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多,故D项正确。

9.[考向岩石]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答案 A解析冰岛是火山岛,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主要是玄武岩。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2017·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图一为某学校学生在长白山进行地质实践活动时拍摄的照片,此处岩石状似龙形,被命名为“石龙岩”。

下图二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考向岩石类型]“石龙岩”是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其岩石类型对应图二中的( )A.a B.b C.c D.d答案 D解析由图二中外力作用可知a是沉积岩,b和d均有箭头指向a,因此二者不可能是岩浆,则c为岩浆,d为岩浆岩,b为变质岩;“石龙岩”是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应对应d。

故D项正确。

11.[考向外力作用]图二中的外力作用指的是( )A.沉积、搬运、侵蚀、风化、升降运动B.风化、侵蚀、搬运、沉积、高温高压C.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D.沉积、搬运、侵蚀、风化、冷却凝固答案 C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变质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故C项正确。

12.[考向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石龙岩”的物质来自地球内部的( )A.岩石圈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地核答案 B解析“石龙岩”是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而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2017·南通期末]读图,完成13~14题。

13.[考向地质作用]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答案 B解析②表示板块张裂,岩浆上升;③表示板块张裂处扩大,地壳变薄,岩浆上升明显;①表示岩层断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14.[考向板块运动]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答案 D解析图中表示的现象发生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张裂处的板块高度相当,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应该同为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

[2017·江苏十校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E为变质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

据此回答15~16题。

15.[考向地质作用]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外力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图中下部岩层有明显的水平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发生过地壳的水平运动;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该地地质史上发生过岩浆活动;该地有变质岩存在,说明发生过变质作用;C为沉积物,说明该地受过外力作用的影响。

16.[考向地质构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B.假如C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C.在B处有可能找到化石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1处向下打井开采答案 A解析隧道选址应在背斜处,而F处为向斜;B为沉积岩,可能找到化石;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若该地有石油,则应从1处向下打井;若C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其形态为沙丘,则其迎风面为北侧坡面,故其盛行风可能为北风。

[2017·北京海淀期中]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考向地质构造]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答案 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的形成时间;形成③④的作用分别是变质作用、岩浆活动;⑤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地;岩层⑥是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的部分。

综上所述,D项正确。

18.[考向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图中区域(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答案 D解析a处为背斜,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b处为喷出岩,有气孔,不是优质石材;c处有河流流经,但处于断层位置,不适宜建坝蓄水;d区的石灰岩广布,形成喀斯特地貌。

综上所述,D项正确。

[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考向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答案 B解析断层乙上方岩层形成的时间晚于该断层。

岩浆岩丙的形态反映出,岩浆活动侵入断层乙所在岩层及其上方岩层,说明岩浆岩丙形成晚于断层乙。

甲岩层形成晚于丙。

因此B项正确。

20.[考向褶皱]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答案 B解析褶皱是岩层受挤压发生的弯曲变形。

沉积岩岩层形成之初一般是水平的,若发生倾斜则判断其可能受挤压形成褶皱。

同一次褶皱形成过程中,同一区域岩层弯曲变形倾斜的角度保持一致。

若发生岩层倾角不一致的情况,则可能出现多次褶皱过程。

所以,图中乙所在左下角岩层为一次褶皱过程,甲所在右上角岩层为另一次褶皱过程。

[2017·南通一模]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和部分50米深处沉积岩年龄(单位:距今百万年)分布图。

读图完成21~22题。

21.[考向构造地貌]M处的构造地貌是( )A.向斜谷 B.向斜山 C.背斜山 D.背斜谷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M处海拔低于两侧,地形为山谷;M处50米深处沉积岩较两侧50米深处沉积岩年龄大,说明其地质构造为背斜。

故M处的构造地貌是背斜谷。

22.[考向地质作用]M处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最有可能为 ( )①侵蚀作用②褶皱隆起③固结成岩作用④沉积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 D.②①④③答案 C解析M处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先受沉积作用,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层,然后岩层受挤压作用隆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被侵蚀形成谷地。

[2017·皖南八校二联]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见下图)。

“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据此完成23~24题。

23.[考向岩石类型]“蘑菇石”底部岩石按成因划分,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答案 C解析底部岩石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

24.[考向地质作用]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答案 A解析“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且有气孔构造,应为喷出岩,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再经历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景观。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2017·浙江五校联考]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25~26题。

25.[考向地球岩石圈板块]甲板块不可能位于(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C.亚欧板块 D.印度洋板块答案 B解析图中乙处大洋洋底岩层较新,往东西两侧岩层年龄变老,乙处应是板块张裂处,是板块生长边界,所以甲板块西部边界是生长边界。

根据板块分布图可知,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西部边界都是生长边界,都有可能是图中的甲板块,而美洲板块西部边界是消亡边界,所以甲板块不可能是美洲板块。

26.[考向地球岩石圈板块]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C.图示海底不可能形成海岭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一致答案 D解析根据上题判断,乙处是板块张裂处,应是生长边界,A项错误;海沟出现在板块挤压的地方,即消亡边界上,B项错误;岩浆可能会在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处喷发形成海岭,C项错误;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D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