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之一:关于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之一:关于表现手法【编者按】本号从今天开始,将陆续推出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
敬请大家收藏。
另,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均是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
也就是说,本文阅读完毕,相当于在我们的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有效培训。
所以,凡攻略型指导文章,我们设定了付费阅读方式。
敬请理解。
在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题中,常常会有一类题目,让孩子们纠结不已,时常觉得无从下手。
这就是关于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表达作用这一类的题型。
有的同学依据着老经验,套用几个简单的公式,稀里糊涂地写下几句话,但自己也知道,这样的答案能不能得到分数,却是一点儿数都没有的。
这类题目该如何回答呢?其实,这类题目在解答之前,只要先弄懂什么是表现手法,这样,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但是,关于表现手法,一般的人常常误以为修辞手法就是表现手法。
其实,修辞手法,只是表现手法中的一个方面。
一般说来,表现手法由五个方面构成。
第一方面: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是五种: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这五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成是5种表现手法。
而由其引申出来的,也可以算是表现手法。
从记叙引申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5种也可以当作表现手法,并以此进行答题。
从描写引申出:6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另有常见的6种场面描写的方法。
从抒情也可以引申出6种。
详见下图。
第二方面:修辞手法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又称修辞格、修辞方法、修辞手法等。
目前已知的修辞手法有63大类,78小类。
这里简单介绍初中阅读理解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景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三部分构成。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知识链接思维导图】【中考真题链接㈠】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牛奶。
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
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
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
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
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
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
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
⑤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
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
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⑥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⑦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
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
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⑧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
⑨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⑩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
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
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⑪我把杂志给了她。
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一、先积累与表现手法有关的术语(1)修辞类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2)技巧类A、叙述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B、描写方式: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写景,对比)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环境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展开情节,或转换情节),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或暗示社会环境,还可以跟下文形成对比等等。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景写人、对比反衬)(对事物的描写,也可以有外貌特征、形状大小等的正面描写,还可以有侧面衬托、对比以及多种修辞。
)C、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
D、人称方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E、艺术技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表现手法和考情分析
衬托
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 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次要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 使主要人物或事物突出。
正面衬托 反面衬托
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不大 两个事物间性质或特点差别较大
《爱莲说》
用“菊”正面衬托“莲” 用“牡丹”反面衬托“莲” 表现莲具有君子的高洁品质。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 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文章的写作特色
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 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法
怎么写的? 技巧、手法
事
写了什么? 内容
情
人
为什么写? 中心思想 主题主旨
技法 事件 情感+人物
初中阶段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六大类
(含义)表面含义:答事件,深层含义:答情感人物
1. 字词句段题 含义、作用、表达效果、赏析、理解、能不能删、句段归位(本身+上下文)
2. 人物形象题
3. 感悟感想题
4. 思路内容题 5. 标题相关题
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 因,层层递进等)。 2、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 物的特点)。 3、论证方法
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 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4、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 5、论证依据
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之表现手法PPT课件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 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 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 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
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 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 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海棠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的得宠。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 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 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 第30段:从温暖写到阴冷,烘托了刚子 不被信任内心的迷茫和失落。
• 我在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 株幼小的松树。它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 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 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 来。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 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针 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 是枝干瘦硬,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 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於弹 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 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 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 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 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⑥我的养护和母亲的呵护所致水仙的不同命 运形成对比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P2
• 文章第五段写了香港之行的经历。 • 香港“苍凉”“陈旧”“可怜的绿色”
和上文故乡的温馨形成鲜明的对比 • 突出了故乡生活格外有韵致 •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念和赞美之情。
《不明白》P3
• 第7段:大厅里的暖和屋外的阴冷形成鲜 明对比,既突出了银行环境的舒适,更 写出了刚子受到优待和尊重时内心的温 暖和幸福。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现代文阅读的十一种表现手法,供参考——1、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 副本
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 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五、关于象征
象征,就是用易于引起联想的具体事物或活动, 来说理或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从而使文章达到较高 的艺术性和思想境界。
象征是一种以实带虚,运虚入实,明暗交叉的表 现手段。我们平时所说的象征散文,就是以象征作为 整体构思的主要手段,描写具体的形象,对社会生活 某些本质方面进行寓示和概括的一类散文。
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 沙、屋顶、做饭的人……的回忆, 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 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二、类比
类比: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 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 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主体事物齐王与客体事物 邹忌之间,在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 的态度及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上,均表现为 “私”“畏”“有求”这三个方面的相同特点。相同 的特点越多,主体事物就越具有客体事物的性质,越 能暴露主体事物的本质。
福》) 用鲁镇除夕喜庆的气氛来反衬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和结 局。
原文: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 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 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 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 管自己蓬勃生长。
2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 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2个字)
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 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 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 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 (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 评作用。
现代文阅读 常用写作手法
明确了这些常见修辞格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文本如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强调重点等内容进行阐释。
5.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作用是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作用是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陈述: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小说阅读: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题型均是围绕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这一核心。
2.阅读策略(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主要考察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常见提问方式:①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
②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
答题模式:文章通过(描写方法)的描写方法,如(举例说明),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形象)(2)把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公式(8)理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详略得当:是指应当详细和应当简略的地方都处理得很妥当。 作用:与文章中心或主题相关的就会详写,反之就会略写。
4、欲扬先抑:情节有波澜,为后文
铺垫。
欲扬先抑: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 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 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褒词贬用、贬词褒:作用:以新颖的用词,引人注意,达到某种 特殊的阅读体验.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 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卒"为完毕。 作用: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 构美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 作用: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 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 回打转,“你决定就好” 或者“你喜欢就好”, 抑或冷冰冰地甩 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 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 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 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 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 然或清醒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为照亮的角 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 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分析写作手法(解析版)
现代文阅读分析写作手法【考查重点】1.表现手法2.表达方式3.描写方法【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
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
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
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向1:表现手法1.常见题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或具体说明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说明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某段写……事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本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本文以“×××”为题,却又写到“×××”,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这篇文章在表现情感时,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1)学生
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1)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类文本中表现手法题型的解题方法;2、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复习重点:掌握文学类文本中表现手法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区别——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 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考点解读表现手法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
常见题型:1、指认文中运用了哪些技巧,如“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
本项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设题的,能级较低,极少出这样的试题。
2、分析某种技巧所表达的内容,如“作者是如何写……”。
这样的试题往往兼具理解、分析和综合这样几个能级,属于中难度的试题,因此较多出现。
3、分析文中某种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这也是常用的题目。
二、典例分析凝望一棵开花的树(节选)王东敏我在杂乱的、破旧的村庄寂寞地走过漫长的雨季,将我年少时的眼光从晦暗的日子里打捞出来的是一棵棵开花的树,它们以一串串卓然不俗的花擦明了我的眼睛,也洗净了我的灵魂。
整个春天我仰望着天空,看一棵棵沉默不语的树正吐露芳香,我常在树下站定,想探访一棵会开花的树的秘密,我惊奇一棵会开花的树:洋槐树的树皮,被四季的风雨雕刻成皱巴巴的脸,在这随处丛生、其貌不扬的树上,当一串串白白的、黄黄的、亮闪闪的花儿挂满枝头的时候,一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因此而变得诗意葱葱。
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我蓦然发现一棵棵开花的树才是村庄的灵魂。
一棵开花的树多么遵守季节的秩序,每一个春天的到来,就把洁白的灵魂挂在树梢上,它们之所以选择了那样的高度,是为逃避一双肮脏的手掌,或低俗和恶俗的攻击?和一个村庄一样卑微的洋槐树、楝树、椿树、石榴树、梨树,它们和乡村的房屋,农居,田野的庄稼一样保持着永久的沉默。
表现手法-衬托、铺垫和伏笔的作用及区别
表现手法-衬托、铺垫和伏笔的作用及区别一、衬托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配”,写文章也是如此,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常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次要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叫衬托。
被衬托的主要事物叫本体,用作陪衬的次要事物叫衬体。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也是辞格之一,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或相反的事物作为陪衬的一种修辞方式。
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是用相类似的事物作为陪衬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
简言之,是以美好的景物来生乐,以凄苦的景物来衬哀,或以次要的人物来衬主要人物。
如鲁迅的《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用荒凉萧索的环境和气氛,衬托作者悲凉的心情。
反衬是用与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陪衬以突出主要事物。
反衬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了出来。
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在诗文中运用广泛。
鲁迅的《祝福》在结尾处描绘了鲁镇年底时的声声爆竹,一派欢乐的祝福景象,强烈地反衬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有力地揭示了主题。
(一)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1、正衬:就是用与主要事物有类似点的事物从正面陪衬主体。
例如: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举例:(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2)“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五种表达方式
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例如: 吸烟是一种既害人又害己的行为。抽烟会影 响抽烟人的健康,很多肺癌患者的病因就是香烟。此 外,抽烟还会伤害你周围的人的健康,“抽二手烟” 对身体的坏处甚至更大,也许你的家人不自觉地就被 你伤害了。所以我认为吸烟危害健康,我们应该鼓励 吸烟者戒烟。
• 寓情于景:
•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 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 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 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 寓情于理:
• “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 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 最甜的生活。”
• 1、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 姿态、神情、服饰、气质等。
• 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对话)。
•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举止。
• 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
•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天气、季节、山川、湖海 等自然景物和景象。
议论的作用
考查重点在记叙类文体。在这类文章中, ★议论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某一文 段的中心或是全文的主题,有时和抒情结合在 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作用: • (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 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 因后果等。
• (2)在议论文中,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 点。
•
•例:
•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 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1.伏笔特点:①伏笔是“隐性”的。
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②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模板:××(句、段、物),表明/表现……,为下文埋下伏笔,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2.铺垫特点:①铺垫是“显性”的。
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以引起读者注意;②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作用: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模板:通过对……的描写,表现(渲染)了……,突出了……,为下文……做铺垫。
3.前后照应特点: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有所交代。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模板:……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托物言志特点: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思想和感情。
作用:表达更为含蓄、深刻,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感染力强。
模板:抓住了……与……相似特点,通过对……准确的刻画,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情感。
5.衬托(正衬、反衬)特点: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模板:用……的……村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6.对比特点: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
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衬托、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知识链接思维导图】中考真题链接◇01花朝节的纪念◇02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03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04守岛,就是守国◇05风声风信子【中考真题链接㈠】花朝节的纪念宗璞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出世的日子,为花朝节。
节后十日,即农历二月二十二日,从1894年起,是先母任载坤先生的诞辰。
迄今已九十九年。
母亲在民国初年进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1918年,和我的父亲冯友兰先生在开封结婚。
家里有一个旧印章,刻着“叔明归于冯氏”几个字。
叔明是母亲的字。
以前看着不觉得怎样,父母都去世后,深深感到这印章的意义。
它标志着一个家族的繁衍,一代又一代来到世上扮演各种角色,为社会做一点努力,留下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的记忆。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
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
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
在昆明时严重贫血,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
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5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
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
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
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敷在额上。
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狭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
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
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
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对父亲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依赖也是到了极点。
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
冯先生一靠子没有买过菜”。
他的生活基本上是水来湿手,饭来张口。
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联大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岀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天后改食半流质。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 阅读技巧十一 着眼全篇,分析文章表现手法 附参考答案
阅读技巧十一着眼全篇,分析文章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了解这些表现手法,对我们分析文章有重要作用。
记叙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1.象征: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如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象征着弱小、丑陋、身处逆境,但有崇高理想和追求的人。
2.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
作用是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使行文有波澜。
如小思的《蝉》,3.对比:把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以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主要方面的特征。
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6.伏笔和铺垫:为下文提供一种暗示。
其作用是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浑然一体。
7.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8.详略得当:指在一篇文章中叙事有详有略,以便突出重点,凸显中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名题引航雪山向日葵张抗抗①从雪山下来,已是傍晚时分,阳光依然炽烈,亮得晃眼。
从很远的地方就望见了那一大片向日葵海洋,像是天边扑腾着一群金色羽毛的大鸟。
②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③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④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⑤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
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专题讲解(三)(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现代文阅读专题讲解三教学目标:1、学会记叙文阅读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2、掌握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3、阐述感情体验教学过程:记叙文阅读方法解读(三)一、分析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法.在中考中,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显得非常重要。
中考考察到的题型和几种表现手法如下:【常考题型】(1)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方法点拨】(1)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2)铺垫: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3)象征:把抽象的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含蓄而耐人寻味.(4)衬托:突出本体特征、作者情感,增强表现力。
(5)对比:突出事物(人物)特征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情节曲折生动。
(7)设置悬念: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8)前后照应: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构严谨。
(9)托物言志:把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模板一:文章先写.。
为下文写。
.。
买下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模板二:先写。
.。
.。
为下文写.。
.。
.作铺垫,制造悬念,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
模板三:运用象征,抓住。
..。
.与。
.。
相似点,通过对。
...。
形象描述,更好地表现了.。
..。
,含蓄而耐人寻味。
模板四:用。
.。
.。
衬托。
...。
,使。
.。
特点更突出、鲜明,增强表现力.模板五:把..。
.。
和。
.。
.对比,突出事物.。
.。
特点或人物精神品质,鲜明地表现出。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模板六:作者本意是.。
而先。
.。
,用抑扬之法,突出重点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
,使情节曲折生动.模板七:先把。
.。
...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解释,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比较这两个句子, 说一说表达效果。
对比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 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欺贫 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的性格。
衬托(正衬、反衬)
赏析下面几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我与汪伦 的情谊更深
——李白《赠汪伦》 ·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托物言志:作者 借某种具体的事 物表达自己的精 神追求。如“梅 花”代表对“高 洁脱俗”品格的 追求。
欲扬先抑
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 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 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 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 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 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老纪接着高声朗读 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 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 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LOGO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天星
现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
contents
方法点拨 方法总结 例题精讲
01
方法点拨
对比
•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 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 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 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 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 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 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 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 一个体面的相貌……”
象征
红色:喜庆,力量,活力 白色:哀悼,纯洁 紫色:高贵 喜鹊:吉祥 乌鸦:厄运 鸽子:和平 鸳鸯:爱情 菊: 隐逸或隐士
折柳: 惜别 长亭: 送别 月亮: 思乡,离愁别绪 大地: 自由,母亲 绿色: 自
什左
赏析下面片段的表达效果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 一种树。
欲扬先抑
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这首诗就是典型的虚实结合。它前 两联写实。“收蓟北、涕泪满衣裳、 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 “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 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 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 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 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 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 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 泻千里啊!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矛盾《白杨礼赞》
托物言志
例: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 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对石灰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拟人化,写 出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 全诗语言简谱。诗人 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 “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此诗却有坚定不屈的笔意。
渲染:对环境,景物等多方面的正面 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 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例: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 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 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处横着几个萧索的 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了。(鲁迅《故乡》)
答:(1)“塞”字描述了候车室环境的拥堵,表达了我对这种环境失望、郁闷的心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邻座的乘车状态与我理想中乘车状态相吻合,表
达了我对邻座这种状态背后良好修养的欣赏,为下文“我们”的投契、坦率进而成为知音作铺垫。
《半个奇遇》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对选文做批注。 答:示例一:全文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我”从“郁闷、绝望、厌倦”到“欣喜、愉悦” 的心情变化过程,使文章波澜起伏。 示例二:全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其他乘客的不文明状态和邻座的文明状态进行对比,使作者的观 点更鲜明,主旨更突出。 5.“高风亮节”“完美”“感恩”“拯救”这些词分量都很重,是所谓“大词”。“大词”意义比较“重”“大”,一般用 在反映大场合、大事件等语言环境中,这里却用在这样一件小事(乘车)上,这样一个小人物(邻座) 身上,作者为什么要“大词小用”? 答:突出“我”看到自好自律的邻座时的惊喜之情;加大对现实生活中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现象的批 判力度;加大对祖国悠久古典礼仪没被大多数人传承的痛惜力度:加大希望广大读者注重礼仪做有修 养的人的警醒度。
以年纪小反衬器量大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 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 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 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以海鸭和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 的勇敢
——高尔基《海燕》
渲染、烘托
该部分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出的是旧中国农村的 缩影,也是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反映辛亥革命后十年间 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景象。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 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 枝。它所有的丫 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 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 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 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 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 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2.读完选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乘车)环境、尊重、投契、修 养……”请结合选文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感受。
答:示例:乘车环境拥挤、水泄不通,人与人之间没有温度、没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渇望有一个舒适 而温暖的环境,只要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好自律,就能拥有这样的环境。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以小见大
思考:回顾何其芳的 《一夜的工作》,赏 析表达效果。
文章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 (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 (2)文章质朴无华。 (3)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人物高 贵的品质。 (4)在选材上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点。 结构图解: 厚厚一叠文件——工作任务重 一句一句看——工作极其认真 工作劳苦——画、思、问 公鸡叫明了——彻夜工作
02
方法总结
答题技巧
对比
将……和……进行 对比,突出强 调……,表达…… 情感。
用甲衬托乙,突出乙 的……特征,表 达……情感。
①文章先写……,再
写……,前后形成鲜明对
比,突出了……,表达作
者/文中人物……的情感;
②使文章曲折有波澜,增
强文章可读性。
欲扬先抑
衬托
03
例题精讲
《半个奇遇》
1.①塞在候车室;②从失望到看到希望:③意外的欣甚:④(彻底)消散、焕然一新、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