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分析ip协议解码详解
网络协议示例解析
网络协议示例解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协议成为了连接世界的桥梁。
它们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规范,用于确保数据的传输和通信的顺利进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对网络协议的示例解析,深入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重要性。
一、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它是一组协议的集合,用于在网络中传输数据。
其中,TCP(传输控制协议)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而IP(互联网协议)负责数据的路由和寻址。
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时,TCP将数据分成小块,每个小块称为数据包。
每个数据包都有一个源地址和目标地址,以便正确地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计算机。
IP协议则负责根据目标地址将数据包传递给正确的计算机。
接收方的计算机将收到的数据包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
TCP/IP协议的可靠性使得它成为互联网传输数据的首选协议。
它确保数据包按顺序到达目标计算机,并且在传输过程中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这种可靠性对于在线交流、文件传输和网页浏览等各种应用都至关重要。
二、HTTP协议HTTP协议是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协议。
它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响应。
HTTP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或点击链接时,浏览器会发送HTTP请求给服务器。
请求中包含了请求的类型(GET、POST等)、请求的资源(网页、图片等)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根据请求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处理,并返回HTTP响应给浏览器。
响应中包含了响应的状态码(200表示成功,404表示未找到等)、响应的资源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后,将资源显示给用户。
HTTP协议的简单和灵活使得它成为了Web应用的基础。
通过HTTP协议,我们可以方便地访问网页、下载文件、发送电子邮件等。
此外,HTTP协议还支持加密和身份验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三、SMTP协议SMTP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电子邮件的协议。
网络协议分析
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的规则和约定,它们确保了信息在网络中的正确传输和接收。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网络协议进行分析,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和DNS协议。
一、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核心协议,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
TCP负责将数据分割成适合在网络上传输的小包,而IP则负责将这些包从源地址传送到目标地址。
TCP/IP协议具有可靠性和有序性,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会检测、纠正丢失的数据包,并确保数据的正确接收。
它也能够控制数据的流量,以避免网络拥塞。
二、HTTP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上进行传输超文本的协议。
它是Web应用程序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议,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HTTP使用请求-响应模式,在客户端发送请求后,服务器会返回相应的数据。
请求和响应的内容以及其他相关信息都包含在HTTP报文中。
它的主要方法包括GET、POST、PUT和DELETE,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的读取、提交、更新和删除。
三、DNS协议DNS(域名系统)是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协议。
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域名时,DNS负责将域名解析为相应的IP地址,以便能够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DNS工作原理是将域名从右向左进行逐级查询,直到找到对应的IP地址或者找到负责该域名的权威服务器。
查询过程采用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的方式。
四、网络协议的重要性网络协议的存在和运行是计算机网络能够正常工作的基础。
它们为数据传输提供了规范和标准,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有序性和准确性。
网络协议还能够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安全性,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本文对网络协议进行了分析,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和DNS协议。
它们分别用于数据传输、超文本传输和域名解析。
网络协议的规范和标准确保了网络的正常工作,并提高了网络的效率和安全性。
tcpip协议工作原理及讲解
tcpip协议工作原理及讲解
嘿呀!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TCP/IP 协议的工作原理呢!
首先哇,咱们得知道TCP/IP 协议到底是啥呀?哎呀呀,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组让咱们的电脑、手机等等设备能够在网络上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规则和标准呢!
那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1. 当咱们要发送数据的时候呀,比如说发一封电子邮件或者上传一张照片,数据会被分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包。
哇塞,这些数据包可神奇啦!2. 然后呢,每个数据包都会被加上一些头部信息,就像是给它们贴上了标签,告诉网络这些数据包要去哪里,从哪里来。
哎呀呀,这可太重要啦!3. 接下来,这些数据包就会通过网络中的各种线路和设备,朝着目标地址前进。
这一路上,它们可能会经过路由器、交换机等等,就像是在一个复杂的迷宫里穿梭!
再说说接收数据的时候吧。
4. 当接收方收到这些数据包的时候,会按照顺序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还原成咱们最初发送的完整数据。
哇,是不是很神奇?5. 如果有数据包丢失或者损坏了,TCP/IP 协议还会负责重新请求发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哎呀呀,这可太贴心啦!
TCP/IP 协议的工作原理真的是超级复杂但又超级重要呢!它让我们能够轻松地在网上浏览网页、聊天、看视频,哇,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没有它,我们的网络世界可就乱套啦!你说是不是呀?
总之呢,TCP/IP 协议就像是网络世界的交通规则和导航系统,
指引着数据在网络中准确、快速地传输。
哎呀呀,这么厉害的东西,咱们可得好好了解了解呀!。
协议识别与解析原理
协议识别与解析原理一、引言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协议是指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规则集合。
协议的识别与解析是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中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分析和监控网络通信,以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协议识别与解析的原理及相关技术。
二、协议识别的原理协议识别是指通过分析网络数据包的特征和内容,判断其所使用的协议类型。
协议识别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检测数据包的特征字段或协议特有的数据结构,来识别协议类型。
常见的协议识别方法有以下几种:1. 端口号识别:每个协议通常都会使用特定的端口号进行通信,在数据包中可以通过检测端口号来判断所使用的协议类型。
例如,HTTP协议通常使用80端口,HTTPS协议使用443端口。
2. 协议报文识别:不同协议的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时,往往会有特定的报文格式。
通过分析数据包的报文结构,可以判断其所属的协议类型。
例如,HTTP协议的报文格式为"请求行+首部+实体主体",SMTP协议的报文格式为"命令行+首部+实体主体"。
3. 协议特征识别:不同协议在数据包中会留下特定的特征,通过识别这些特征可以判断其所属的协议类型。
例如,HTTP协议的特征包括"GET"、"POST"等请求方法,SMTP协议的特征包括"HELO"、"MAIL FROM"等命令。
三、协议解析的原理协议解析是指对识别出的协议进行解析和分析,以获取协议中的详细信息。
协议解析的主要原理是根据协议规范和协议报文格式,对数据包进行解析和解码。
常见的协议解析方法有以下几种:1. 字节流解析:将数据包视为字节流,按照协议规范解析字节流中的数据,提取出协议中的各个字段和参数。
例如,在HTTP协议中,可以通过解析数据包的字节流,提取出请求方法、URL、首部字段等信息。
2. 正则表达式解析:使用正则表达式来匹配和提取协议报文中的特定模式或字段。
如何进行网络协议分析
如何进行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协议分析是网络安全领域中重要的技能之一。
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的重要手段,而网络通信则是攻击者们渗透网络、窃取数据的必要步骤。
因此,网络协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网络攻击、了解攻击者的行为和意图,进而保护网络的安全。
1. 网络协议分析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分析是指分析网络上的数据流,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如协议、源和目标地址、端口、数据内容等),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简单的说,就是对网络通信过程进行“翻译”,让我们了解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过程,以及其中的协议、数据和操作等内容。
网络协议分析包括两个方面: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主要是分析文件本身的内容(如二进制文件、代码),提取其中的信息;而动态分析则是通过实际运行被分析对象,观察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
2. 网络协议分析的相关工具目前,有很多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可供选择。
其中,最常用的是Wireshark。
Wireshark是一款开源的网络数据包捕获和分析工具,可在多种平台上使用。
通过Wireshark可以捕获网络数据包,随后可以对这些包进行过滤和分析。
Wireshark可以对许多协议进行分析,包括TCP、UDP、HTTP、DNS等等。
除Wireshark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如tcpdump、Snort、ngrep等。
这些工具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3. 网络协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网络协议分析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其基本的分析方式和步骤差不多都是相同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网络协议分析的常用方法和步骤:(1)捕获网络流量捕获网络流量是进行网络协议分析的第一步。
可以使用Wireshark等网络协议分析工具,选择需要分析的网卡和网络数据包的过滤规则,然后开始捕获网络流量。
(2)过滤和分析数据包捕获到的网络流量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包,但并不是所有的数据包都是有用的。
因此,我们需要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分析,筛选出需要的数据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地址解析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简称ARP)是一种用于将数据链路层的物理地址与网络层的IP地址相对应的协议。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进行网络通信时,通过IP地址查询对应的物理地址,以便正确地发送数据包到目标设备。
ARP协议解决了IP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使用ARP协议之前,发送方需要知道目标设备的物理地址才能将数据包发送给正确的目标设备。
这种映射关系在局域网中非常重要,因为局域网中的设备通常使用IP地址进行通信,而物理地址则由网卡硬件决定。
ARP协议提供了一种自动查询和更新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机制,简化了网络通信的过程。
ARP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发送方需要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设备时,首先会检查自己的ARP缓存表,查看是否已经有了目标设备的地址映射。
如果有,则直接将数据包封装并发送给目标设备。
如果没有,发送方会向局域网上的其他设备广播一个ARP请求包,其中包含了发送方自己的IP地址和MAC 地址,以及待查询的IP地址。
收到请求包的设备会对自己的ARP缓存表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自己的IP地址与请求包中的目标IP地址相同,则会向发送方返回一个ARP应答包,其中包含了自己的物理地址。
发送方收到应答包后,就可以将数据包封装并发送给目标设备。
ARP协议还支持动态更新地址映射表。
当设备的IP地址发生变化时,它会发送一个ARP广播包通知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更新地址映射表。
这个过程称为ARP缓存刷新。
尽管ARP协议在局域网中非常有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安全风险。
其中一种风险是ARP欺骗(ARP spoofing),攻击者可以欺骗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将它们的IP地址和MAC地址映射到自己的设备上。
这样,攻击者就可以中间人攻击,窃取通信数据。
为了防止ARP欺骗,可以使用静态ARP表或ARP 防火墙等安全措施。
总结来说,ARP协议是一种用于将IP地址与物理地址相对应的协议,它通过自动查询和更新地址映射表的机制,简化了网络通信的过程。
数据报文解码详解
数据报文解码详解本章主要对:数据报文分层、以太报文结构、IP 协议、ARP 协议、PPPOE 协议、Radius 协议等的解码分析做了简单的描述,目的在于介绍Sniffer 软件在协议分析中的功能作用并通过解码分析对协议进一步了解。
对其其他协议读者可以通过协议文档和Sniffer 捕获的报文对比分析。
1.1 数据报文分层如下图所示,对于四层网络结构,其不同层次完成不通功能。
每一层次有众多协议组成。
Telnet FTP 和e-mail 等TCP 和UDP IP ICMP IGMP 设备驱动程序及接口卡如上图所示在Sniffer 的解码表中分别对每一个层次协议进行解码分析。
链路层对应“DLC ”;网络层对应“IP ”;传输层对应“UDP ”;应用层对对应的是“NETB ”等高层协议。
Sniffer 可以针对众多协议进行详细结构化解码分析。
并利用树形结构良好的表现出来。
1.2 以太报文结构EthernetII 以太网帧结构Ethernet_IIEthernet_II 以太网帧类型报文结构为:目的MAC 地址(6bytes )+源MAC 地址+(6bytes )上层协议类型(2bytes )+数据字段(46-1500bytes)+校验(4bytes )。
添加时间戳目的上层协议Sniffer 自动MAC 地址源MAC 地址类型Sniffer 会在捕获报文的时候自动记录捕获的时间,在解码显示时显示出来,在分析问题时提供了很好的时间记录。
源目的MAC 地址在解码框中可以将前3字节代表厂商的字段翻译出来,方便定位问题,例如网络上2台设备IP 地址设置冲突,可以通过解码翻译出厂商信息方便的将故障设备找到,如00e0fc 为华为,010042为Cisco 等等。
如果需要查看详细的MAC 地址用鼠标在解码框中点击此MAC 地址,在下面的表格中会突出显示该地址的16进制编码。
IP 网络来说Ethertype 字段承载的时上层协议的类型主要包括0x800为IP 协议,0x806为ARP 协议。
arp解析协议工作原理
arp解析协议工作原理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解析协议是一种用于将IP 地址解析为物理MAC地址的网络协议。
在网络通信中,数据包的发送需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而ARP协议就是负责在IP 地址和MAC地址之间建立对应关系的。
ARP解析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ARP缓存查询:当主机A要发送数据包给主机B时,首先会在自己的ARP缓存中查找是否已经存在主机B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如果存在,则可以直接使用该MAC地址进行数据包发送。
2. ARP广播请求:如果在ARP缓存中没有找到目标主机的MAC地址映射,主机A将发送一个ARP广播请求,该请求会被发送到局域网内的所有主机。
广播请求中包含了主机A的IP地址和MAC地址,以及目标主机B的IP地址。
3. 目标主机响应:收到ARP广播请求的目标主机B会检查请求中的IP地址是否与自己的IP地址相符。
如果相符,主机B将发送一个ARP响应给主机A,包含自己的IP地址和MAC地址。
4. ARP缓存更新:主机A收到主机B的ARP响应后,会将主机B 的IP地址和MAC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缓存中,以便下次发送数据包时直接使用。
同时,主机B也会将主机A的IP地址和MAC 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缓存中。
5. 数据包发送:在完成ARP解析后,主机A就知道了主机B的MAC地址,可以将数据包封装成以太网帧,并通过局域网发送给主机B。
需要注意的是,ARP解析协议是基于局域网的,只能在同一网络中进行。
当主机A和主机B不在同一网络中时,需要通过网关进行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主机A发送ARP请求时的目标IP地址会是网关的IP地址,网关会根据自己的ARP缓存来回复ARP响应。
ARP解析协议并没有提供安全机制,攻击者可以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来进行ARP欺骗攻击。
为了防止ARP欺骗攻击,可以使用静态ARP表、动态ARP检测等手段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常见协议解码详解
常见协议解码详解数据包封包分层下图是对数据包的解码图,其中对数据包中的每一层协议分别进行了解码分析: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协议由外向内封装,分别是:1.数据链路层对应“Ethern et II”协议;2.网络层对应“IP”协议;3.传输层对应“U DP”协议;4.应用层对应“D NS”协议。
下面我们就分别对这四层协议做详细解释。
以太网数据包结构协议结构为:下图是Eth ernet II协议解码后的内容,利用此实例进行说明:目标MAC地址源MAC地址上层协议0x0800 (IP协议)目标MAC地址 0位开始/6 bytes长源MAC地址 6位开始/6 bytes长上层协议 12位开始/2 bytes长MAC地址:MAC地址为16进制编码,在解码中可以将前3 bytes代表厂商的字段翻译出来,方便定位问题,如网络上有两台设备IP地址冲突,可以通过厂商信息方便的将故障设备找到,如00e04C为TP-LINK,000AKB为迅捷,00A0C9为Inte l等等,上层协议:Ethern et II 承载的上层协议主要包括0x800为IP协议和0x806为ARP协议。
IP协议结构IP头的结构如下:下图是IP层解码后的内容,利用此实例进行说明:下面是IP协议解码的对应字段解释:ARP协议结构以下是ARP协议结构:下图是对AR P协议进行解码视图:我们对上图中的ARP字段进行详细说明:TCP协议结构以下是TCP协议的结构:下图是对TC P协议进行解码视图:我们对上图中的TCP字段进行详细说明:DNS协议结构以下是DNS协议的结构:下图是对DN S协议进行解码视图:我们对上图中的DNS字段进行详细说明:Questi on: 数据结构我们对上图的Quest ion进行说明:Answer: 数据结构我们对上图的Answe r进行说明:。
TCPIP协议分析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协议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如交换数据的格式、编码方式、同步方式等。
协议定义了通信的方式和进行通信的时间,主要包括语法、语义和同步3个关键要素。
语法:定义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和结构,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
语义:定义了发送者或接受者所要完成的操作,包括对协议控制报文组成成分含义的约定。
同步:定义了事件实现顺序以及速度匹配。
体现在当两个实体进行通信时,数据发送的事件以及发送的速率。
2.OSI参考模型3.TCP/IP协议族Tcp表示传输控制协议,ip表示网际协议,tcp/ip实际上是一系列协议。
4.网络层也称为互联网层,由于该层的主要协议为IP,通常也简称为IP层。
该层主要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把某主机(信源)上的数据包发送到因特网中的任何一台目标主机(信宿)上,即点到点通信。
其包括三方面功能。
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数据报发送请求处理输入数据报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
5.数据传输过程1.在信源上利用所需的应用层协议(FTP)将数据流传送给信源上的传输层。
2.在传输层将应用层的数据流截成若干分组,加上tcp首部生成tcp段,送交网络层。
3.网络层给tcp报文段封装上源、目的主机IP的ip首部生成ip数据报,送交链路层。
4.信源的链路层封装上源、主机mac帧的mac帧头和帧尾,根据目的mac地址,将mac帧发往中间路由器。
5.路由器根据目的ip地址进行选择传输路径,转发ip数据报。
6.数据传输到信宿,链路层去掉mac帧的mac帧头和帧尾,送交信宿的网络层。
7.信宿网络层检查ip数据报首部,如果与计算结果不一致则丢弃,一致则去掉ip首部送交信宿传输层。
8.传输层检查tcp报文段的顺序号,若正确,则向信源发送确认信息。
9.信宿传输层去掉tcp首部,将排好顺序的分组组成的应用数据流传给信宿上的相应程序。
6.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基本工作流程客户机程序首先发起连接请求,而服务器程序响应请求,通过确认与客户机程序建立通信连接。
协议解析原理
协议解析原理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协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规定了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格式。
协议解析是指在网络通信过程中对数据包进行解析和处理的过程,它是网络通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从协议解析的原理出发,介绍协议解析的相关概念、工作流程和实现方法。
一、协议解析的概念协议解析是指将网络通信中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和处理的过程,它的目的是从数据包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转发。
协议解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协议规定的格式和规则,对数据包进行逐层解析,将数据包中的各个字段提取出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解释。
二、协议解析的工作流程协议解析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包接收:当网络设备接收到数据包时,首先需要将数据包从物理层传递到数据链路层。
2. 数据包解封:在数据链路层,数据包中的帧头部分会被解封,得到帧的载荷。
3. 协议识别:在协议解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协议识别,即确定数据包所采用的协议类型,如HTTP、TCP、UDP等。
4. 协议解析:根据协议规定的格式和规则,对数据包进行逐层解析。
首先是对传输层协议进行解析,如TCP或UDP协议;然后是对应用层协议进行解析,如HTTP或FTP协议。
5. 数据处理:在协议解析过程中,根据协议规定的字段和标志,提取出数据包中的各个字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解释。
例如,在HTTP协议解析中,可以提取出请求方法、URL、头部信息等。
6. 数据转发:根据协议解析得到的信息,对数据包进行相应的转发。
根据协议规定的规则,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设备或目标应用程序。
三、协议解析的实现方法协议解析的实现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1. 基于状态机的解析:将协议解析过程看作是一个状态机,根据不同的状态进行不同的处理。
通过定义状态转换规则,实现对数据包的解析和处理。
2. 基于语法分析的解析:将协议规定的格式和规则转化为语法规则,利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对数据包进行解析。
常见的方法有正则表达式、上下文无关文法等。
TCPIP协议详解
TCPIP协议详解TCP/IP三次握⼿TCP建⽴连接为什么是三次握⼿,⽽不是两次或四次?TCP,名为传输控制协议,是⼀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IP协议号为6。
顺便说⼀句,原则上任何数据传输都⽆法确保绝对可靠,三次握⼿只是确保可靠的基本需要。
举个⽇常例⼦,打电话时我们对话如下:对应为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具体过程,⽤两个⼈的对话形式来演⽰:我:1+1等于⼏?她:2,2+2等于⼏?我:4⾸先两个⼈约定协议1.感觉⽹络情况不对的时候,任何⼀⽅都可以发起询问2.任何情况下,若发起询问后5秒还没收到回复,则认为⽹络不通3.⽹络不通的情况下等1min,路由器之后再发起询问对于我⽽⾔,发起 “1+1等于⼏”的询问后1. 若5s内没有收到回复,则认为⽹络不通2. 若收到回复,则我确认①我能听到她的消息②她能听到我的消息,然后回复她的问题的答案对于她⽽⾔,当感觉⽹络情况不对的时候1. 若没有收到我的询问,则她发起询问2. 若收到“1+1等于⼏”,则她确认①她可以听到我的消息,然后回复我的问题的答案和她的问题“2,2+2等于⼏”3. 若5s内没有收到我的回复“4”,则她确认②我听不见她的消息4. 若5s内收到了我的回复“4”,则她确认②我可以听见她的消息这样,如果上⾯的对话得以完成,就证明双⽅都可以确认⾃⼰可以听到对⽅的声⾳,对⽅也可以听到⾃⼰的声⾳TCP/IP断开连接的四次挥⼿先由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个FIN,请求关闭数据传输。
当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FIN时,向客户端发送⼀个ACK,其中ack的值等于FIN+SEQ然后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个FIN,告诉客户端应⽤程序关闭。
当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端的FIN是,回复⼀个ACK给服务器端。
其中ack的值等于FIN+SEQ为什么断开tcp/ip连接,需要四次挥⼿;确保数据能够完整传输。
当被动⽅收到主动⽅的FIN报⽂通知时,它仅仅表⽰主动⽅没有数据再发送给被动⽅了。
但未必被动⽅所有的数据都完整的发送给了主动⽅,所以被动⽅不会马上关闭SOCKET,它可能还需要发送⼀些数据给主动⽅后,再发送FIN报⽂给主动⽅,告诉主动⽅同意关闭连接,所以这⾥的ACK报⽂和FIN报⽂多数情况下都是分开发送的。
协议解析
Packet Decoders这是介绍几个简单的协议解码函数,是参考NetPacket模块中的相关函数修改的。
如Windows 下通常使用winpcap库抓包,使用模块是Net::Pcap和Net::PcapUtils,其中Net::Pcap是Perl的winpcap库接口,Net::PcapUtils 里映射了一些Net::Pcap中常用的函数,提供了更方便些的接口。
写协议分析程序一般步骤是:1、打开设备;2、循环抓包,对每个包进行逐层解码,在每层解码后进行相关字段的过滤;3、最后将满足过滤条件的包输出;4、加上对中断信号的处理,各种统计Counter等其他特性;举例来说,打开Eth0设备,循环抓包,最初获得eth frame,用eth_decode函数处理,获得帧的src_mac、dest_mac、type和data字段,其中data字段里是上层协议数据。
然后根据type字段指示的上层协议类型,对data字段的值应用相应的解码函数,如type是“0x0800”,则表明这个以太帧里面是IP包-对应就是以太帧的data字段,用ip_decode函数处理这个字段,继而获得这个IP包中的各个字段,同理它的data字段就是IP层的上层协议包的内容,又IP包中的proto字段指示四层协议的类型,如IP的proto字段是6,则表明四层是TCP协议,那么就对IP包data字段应用tcp_decode函数进行解析,依此类推。
综上,每层协议头中必定定义了某个字段(如eth.type,ip.proto,ppp.code, etc.)指示如何解析该层携带的上层数据包(data)。
具体解码做法就是参考协议的RFC文档,使用unpack逐层解码、计算生成每层相关字段。
当编写某个协议的解码函数时,可以参考下面几个decode函数,其中关键是unpack的使用,因为是解析网络中的数据包,当然使用网络字节顺序来unpack,常用下面几个字符:N - 32bits 网络字节顺序n - 16bits 网络字节顺序C - 8bits 网络字节顺序a - 任意二进制对于非整字节的字段(如4bits和13bits等),按C或n取得整字节后移位获得,如IP Header 的结构是:0 1 2 3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Version| IHL |Type of Service| Total Length | <-CCn+-+-+-+-+-+-+-+-+-+-+-+-+-+-+-+-+-+-+-+-+-+-+-+-+-+-+-+-+-+-+-+-+| Identification |Flags| Fragment Offset | <-nn+-+-+-+-+-+-+-+-+-+-+-+-+-+-+-+-+-+-+-+-+-+-+-+-+-+-+-+-+-+-+-+-+| Time to Live | Protocol | Header Checksum | <-CCn+-+-+-+-+-+-+-+-+-+-+-+-+-+-+-+-+-+-+-+-+-+-+-+-+-+-+-+-+-+-+-+-+| Source Address | <-N+-+-+-+-+-+-+-+-+-+-+-+-+-+-+-+-+-+-+-+-+-+-+-+-+-+-+-+-+-+-+-+-+| Destination Address | <-N+-+-+-+-+-+-+-+-+-+-+-+-+-+-+-+-+-+-+-+-+-+-+-+-+-+-+-+-+-+-+-+-+| Options | Padding | <-a*+-+-+-+-+-+-+-+-+-+-+-+-+-+-+-+-+-+-+-+-+-+-+-+-+-+-+-+-+-+-+-+-+Example Internet Datagram Header参考rfc791.txt,对应的解码函数可以写成:sub ip_decode {my $packet = shift;my $ippkt_ref = {};my @fields = qw/tmp tos len id foffset ttl proto cksum src_ip dest_ip options/; my @values = unpack("CCnnnCCnNNa*" , $packet);map { $ippkt_ref->{$fields[$_]} = $values[$_] } (0..$#fields);#Extract bit fields$ippkt_ref->{ver} = ($ippkt_ref->{tmp} & 0xf0) >> 4;$ippkt_ref->{hlen} = $ippkt_ref->{tmp} & 0x0f;$ippkt_ref->{flags} = $ippkt_ref->{foffset} >> 13;$ippkt_ref->{foffset} = ($ippkt_ref->{foffset} & 0x1fff) << 3;#Decode variable length header options and remaining data in field#Option length is number of 32 bits wordsmy $olen = ($ippkt_ref->{hlen} - 5) ? ($ippkt_ref->{hlen} - 5) * 4 : 0;($ippkt_ref->{options}, $ippkt_ref->{data}) = unpack("a".$olen."a*", $ippkt_ref->{options});#Convert 32 bit ip addresses to dotted quad notation$ippkt_ref->{src_ip} = to_dotquad($ippkt_ref->{src_ip});$ippkt_ref->{dest_ip} = to_dotquad($ippkt_ref->{dest_ip});undef $ippkt_ref->{tmp};return $ippkt_ref;}--Packet Decoders eXamples--#Packets decoderssub eth_decode {my $packet = shift;my $ethframe_ref = {};my @fields = qw/sm_lo sm_hi dm_lo dm_hi type data/;my @values = unpack("NnNnna*", $packet);map { $ethframe_ref->{$fields[$_]} = $values[$_] } (0..$#fields);#Convert MAC addresses to hex string to avoid representation problems$ethframe_ref->{src_mac} = sprintf("%08x%04x", $ethframe_ref->{sm_hi}, $ethframe_ref->{sm_lo});$ethframe_ref->{dest_mac}= sprintf("%08x%04x", $ethframe_ref->{dm_hi}, $ethframe_ref->{dm_lo});undef $ethframe_ref->{$_} foreach(qw/sm_lo sm_hi dm_lo dm_hi/);return $ethframe_ref;}sub arp_decode {my $packet = shift;my $arppkt_ref = {};my @fields = qw/htype proto hlen plen opcode sha spa tha tpa data/;my @values = (unpack("nnCCnH12H8H12H8", $packet), undef);map { $arppkt_ref->{$fields[$_]} = $values[$_] } (0..$#fields);return $arppkt_ref;}sub ppp_decode {my $packet = shift;my $ppppkt_ref = {};my @fields = qw/code id length data/;my @values = unpack("ccna*", $packet);map { $ppppkt_ref->{$fields[$_]} = $values[$_] } (0..$#fields);if($ppppkt_ref->{code} =~ m/[1-4]/) {$ppppkt_ref->{type} = unpack("c", $ppppkt_ref->{data});my @fields;@fields = qw/type length MRU data/ if($ppppkt_ref->{type} == PPP_TYPE_MRU); @fields = qw/type length auth data/ if($ppppkt_ref->{type} == PPP_TYPE_AUTHPROTO);@fields = qw/type length quality data/ if($ppppkt_ref->{type} == PPP_TYPE_QUALPROTO);@fields = qw/type length magic data/ if($ppppkt_ref->{type} == PPP_TYPE_MAGICNUM);my @values = unpack("ccna*", $ppppkt_ref->{data});map { $ppppkt_ref->{$fields[$_]} = $values[$_] } (0..$#fields);}if($ppppkt_ref->{code} == PPP_CODE_ECHOREQ or $ppppkt_ref->{code} == PPP_CODE_ECHOREPLY) {my @fields = qw/magic data/;my @values = unpack("Na*", $ppppkt_ref->{data});map { $ppppkt_ref->{$fields[$_]} = $values[$_] } (0..$#fields);}return $ppppkt_ref;}sub ip_decode {my $packet = shift;my $ippkt_ref = {};my @fields = qw/tmp tos len id foffset ttl proto cksum src_ip dest_ip options/; my @values = unpack("CCnnnCCnNNa*" , $packet);map { $ippkt_ref->{$fields[$_]} = $values[$_] } (0..$#fields);#Extract bit fields$ippkt_ref->{ver} = ($ippkt_ref->{tmp} & 0xf0) >> 4;$ippkt_ref->{hlen} = $ippkt_ref->{tmp} & 0x0f;$ippkt_ref->{flags} = $ippkt_ref->{foffset} >> 13;$ippkt_ref->{foffset} = ($ippkt_ref->{foffset} & 0x1fff) << 3;#Decode variable length header options and remaining data in field#Option length is number of 32 bits wordsmy $olen = ($ippkt_ref->{hlen} - 5) ? ($ippkt_ref->{hlen} - 5) * 4 : 0;($ippkt_ref->{options}, $ippkt_ref->{data}) = unpack("a".$olen."a*",$ippkt_ref->{options});#Convert 32 bit ip addresses to dotted quad notation$ippkt_ref->{src_ip} = to_dotquad($ippkt_ref->{src_ip});$ippkt_ref->{dest_ip} = to_dotquad($ippkt_ref->{dest_ip});undef $ippkt_ref->{tmp};return $ippkt_ref;}sub icmp_decode {my $packet = shift;my $icmppkt_ref = {};my @fields = qw/type code cksum data/;my @values = unpack("CCna*", $packet);map { $icmppkt_ref->{$fields[$_]} = $values[$_] } (0..$#fields);return $icmppkt_ref;}sub tcp_decode {my $packet = shift;my $tcppkt_ref = {};my @fields = qw/src_port dest_port seqnum acknum tmp winsize cksum urg options/; my @values = unpack("nnNNnnnna*", $packet);map { $tcppkt_ref->{$fields[$_]} = $values[$_] } (0..$#fields);#Extract flags$tcppkt_ref->{hlen} = ($tcppkt_ref->{tmp} & 0xf000) >> 12;$tcppkt_ref->{reserved} = ($tcppkt_ref->{tmp} & 0x0f00) >> 8;$tcppkt_ref->{flags} = $tcppkt_ref->{tmp} & 0x00ff;#Decode variable length header and remaining datamy $olen = ($tcppkt_ref->{hlen} - 5) ? ($tcppkt_ref->{hlen} - 5) * 4 : 0;($tcppkt_ref->{options}, $tcppkt_ref->{data}) = unpack("a".$olen."a*", $tcppkt_ref->{options});undef $tcppkt_ref->{tmp};return $tcppkt_ref;}sub udp_decode {my $packet = shift;my $udppkt_ref = {};my @fields = qw/src_port dest_port len cksum data/;my @values = unpack("nnnna*", $packet);map { $udppkt_ref->{$fields[$_]} = $values[$_] } (0..$#fields);return $udppkt_ref;}---#who"s r00t?my $r00t = "fat root";。
网络协议解析原理
网络协议解析原理网络协议解析是指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通过特定的规则进行分析,以便了解网络中的信息内容和连接状态。
它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也是网络管理的重要工具。
网络协议解析原理包括协议解析的基本概念、协议解析的基本技术以及协议解析的应用。
一、协议解析的基本概念协议解析是指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通过特定的规则进行分析,以便了解网络中的信息内容和连接状态。
它是网络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网络安全防范的基础。
协议解析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协议解析和网络协议解析系统。
1、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为确保网络传输的数据能够正确地被发送和接收,而制定的一套规则和标准。
这些规则和标准包括网络传输数据的格式、传输数据的速度、网络连接的方式、网络连接的状态等。
2、网络协议解析网络协议解析是指在网络中通过特定的规则和标准,分析传输的数据,从而了解网络中信息的内容和连接状态,以及网络的运行情况。
3、网络协议解析系统网络协议解析系统是由网络协议、网络协议解析软件和硬件设备组成的一个系统,用于分析网络中传输的数据,以便了解网络中的信息内容和连接状态。
二、协议解析的基本技术协议解析的基本技术是指网络协议解析系统所使用的技术。
它包括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协议抓包、网络协议测试、网络协议安全防护等多种技术。
1、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协议分析是指利用网络协议解析系统中的分析工具,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便了解数据的内容和状态。
2、网络协议抓包网络协议抓包是指在网络中抓取网络传输的数据,并利用抓包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网络中传输的数据的内容和状态。
3、网络协议测试网络协议测试是指利用网络协议解析系统中的测试工具,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测试,以便了解网络的运行情况以及发现网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4、网络协议安全防护网络协议安全防护是指利用网络协议解析系统中的安全防护工具,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安全防护,以防止数据被破坏或者被非法获取。
三、协议解析的应用协议解析的应用主要有网络管理、网络安全防范、网络数据分析、网络故障诊断、网络性能监控等。
数据报文解码详解
数据报文解码详解本章主要对:数据报文分层、以太报文结构、IP 协议、ARP 协议、PPPOE 协议、Radius 协议等的解码分析做了简单的描述,目的在于介绍Sniffer 软件在协议分析中的功能作用并通过解码分析对协议进一步了解。
对其其他协议读者可以通过协议文档和Sniffer 捕获的报文对比分析。
1.1 数据报文分层如下图所示,对于四层网络结构,其不同层次完成不通功能。
每一层次有众多协议组成。
Telnet FTP 和e-mail 等TCP 和UDP IP ICMP IGMP 设备驱动程序及接口卡如上图所示在Sniffer 的解码表中分别对每一个层次协议进行解码分析。
链路层对应“DLC ”;网络层对应“IP ”;传输层对应“UDP ”;应用层对对应的是“NETB ”等高层协议。
Sniffer 可以针对众多协议进行详细结构化解码分析。
并利用树形结构良好的表现出来。
1.2 以太报文结构EthernetII 以太网帧结构Ethernet_IIEthernet_II 以太网帧类型报文结构为:目的MAC 地址(6bytes )+源MAC 地址+(6bytes )上层协议类型(2bytes )+数据字段(46-1500bytes)+校验(4bytes )。
添加时间戳目的上层协议Sniffer 自动MAC 地址源MAC 地址类型Sniffer 会在捕获报文的时候自动记录捕获的时间,在解码显示时显示出来,在分析问题时提供了很好的时间记录。
源目的MAC 地址在解码框中可以将前3字节代表厂商的字段翻译出来,方便定位问题,例如网络上2台设备IP 地址设置冲突,可以通过解码翻译出厂商信息方便的将故障设备找到,如00e0fc 为华为,010042为Cisco 等等。
如果需要查看详细的MAC 地址用鼠标在解码框中点击此MAC 地址,在下面的表格中会突出显示该地址的16进制编码。
IP 网络来说Ethertype 字段承载的时上层协议的类型主要包括0x800为IP 协议,0x806为ARP 协议。
计算机ip协议的名词解释
计算机ip协议的名词解释在当今数字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计算机网络的底层协议之一便是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
IP协议是一套规定了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如何相互通信的协议。
本文将对IP协议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计算机网络。
1. IP地址IP地址,全称为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节点(计算机、路由器等)的一串数字。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
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用“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表示,如192.168.0.1。
而IPv6地址由128位二进制数组成,使用16进制表示法,例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2. IPv4IPv4即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是当前广泛使用的IP协议版本。
它使用32位地址空间,共有约42亿个可用地址。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扩张和设备的急剧增多,IPv4地址不够用的问题逐渐凸显。
3. IPv6为了解决IPv4地址不够用的问题,IPv6诞生了。
IPv6采用128位地址空间,理论上可提供约340亿亿亿亿(3.4x10^38)个地址,从而满足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需求。
除此之外,IPv6还提供了更高的性能、更好的安全性等方面的改进。
4.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Subnet Mask)用于标识IP地址中哪些位代表网络地址,哪些位代表主机地址。
它具有与IP地址相同的长度,并且位于同一个地址簇中。
子网掩码的主要作用是确定两个IP地址是否在同一个网络中,以及确定该网络中子网的范围。
5. 网关网关(Gateway)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两个不同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中继点,起到连接多个子网络的作用。
网关通常指的是网络边界路由器,它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
protocol-analysis(协议分析)
协议分析-ARP协议解码详解一、ARP协议简介ARP,全称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中文名为地址解析协议,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在本层和硬件接口联系,同时对上层提供服务。
IP数据包常通过以太网发送,以太网设备并不识别32位IP地址,它们是以48位以太网地址传输以太网数据包。
因此,必须把IP目的地址转换成以太网目的地址。
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但这个目标MAC 地址是如何获得的呢?它就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的。
ARP协议用于将网络中的IP地址解析为的硬件地址(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1. ARP和RARP报头结构ARP和RARP使用相同的报头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ARP/RARP报头结构)●硬件类型字段指明了发送方想知道的硬件接口类型,以太网的值为1;●协议类型字段指明了发送方提供的高层协议类型,IP为0800(16进制);●硬件地址长度和协议长度指明了硬件地址和高层协议地址的长度,这样ARP报文就可以在任意硬件和任意协议的网络中使用;●操作字段用来表示这个报文的类型,ARP请求为1,ARP响应为2,RARP请求为3,RARP响应为4;●发送方的硬件地址(0-3字节):源主机硬件地址的前3个字节;●发送方的硬件地址(4-5字节):源主机硬件地址的后3个字节;●发送方IP(0-1字节):源主机硬件地址的前2个字节;●发送方IP(2-3字节):源主机硬件地址的后2个字节;●目的硬件地址(0-1字节):目的主机硬件地址的前2个字节;●目的硬件地址(2-5字节):目的主机硬件地址的后4个字节;●目的IP(0-3字节):目的主机的IP地址。
2. ARP和RARP的工作原理ARP的工作原理如下:1.首先,每台主机都会在自己的ARP缓冲区 (ARP Cache)中建立一个 ARP列表,以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IP协议详解
IP协议详解IP协议,即Internet Protocol,是互联网中最基础的协议之一。
它定义了互联网中数据的传输方式和寻址规则。
本协议详解将对IP协议的基本原理、数据包格式、寻址方式和路由选择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一、IP协议的基本原理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IP协议使用IP地址来唯一标识每个主机和网络,并使用数据包来传输数据。
它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不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也不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功能。
二、IP数据包格式IP数据包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首部包含了一些必要的信息,如版本号、首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位、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类型、首部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等。
数据部分则是要传输的实际数据。
三、IP地址的寻址方式IP地址是互联网中主机和网络的唯一标识。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版本。
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点分十进制形式表示。
IPv6地址由128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冒号分隔的八个十六进制数表示。
IP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网络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主机地址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
IP地址的分配由互联网号码分配机构(IANA)负责,分配方式包括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两种。
四、IP路由选择IP路由选择是指在互联网中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路由选择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目标IP地址和路由表进行匹配,选择下一跳的路径。
路由选择的方式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两种。
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表,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
动态路由则是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网络。
常用的路由协议包括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等。
IPsec协议解析IP层安全协议的工作原理
IPsec协议解析IP层安全协议的工作原理IPsec协议是一种用于保障IP数据包安全传输的协议。
通过对IP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身份验证,IPsec协议能够确保数据在互联网上的传输过程中不受到篡改、偷窥和伪装等威胁。
本文将详细解析IPsec协议的工作原理。
一、IPsec协议概述IPsec协议是一种网络层协议,用于提供IP层数据的安全传输。
它通过在IP数据包的主体字段上添加额外的安全头部和安全尾部,来实现数据的加密、认证和完整性保护。
IPsec协议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子协议:认证头(AH)和封装安全载荷(ESP)。
1. 认证头(AH)认证头提供了数据完整性的保护,它使用消息验证码(MAC)来验证数据是否被篡改。
认证头在IP数据包的主体字段之后,将MAC、序列号和其他附加数据添加到数据包中。
2. 封装安全载荷(ESP)封装安全载荷提供了数据加密的功能,通过使用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封装安全载荷将整个IP数据包进行加密处理。
在加密后的数据包中,包含了加密后的数据、序列号、MAC等信息。
二、IPsec协议的工作原理IPsec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1. 安全关联(Security Association,SA)的建立在通信的两端,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安全关联,用于协商和存储通信所需的安全参数。
这些安全参数包括加密算法、密钥长度、认证算法等。
SA由一个唯一的安全参数索引(SPI)和相关的密钥、算法等信息组成。
2. 密钥交换和协商在安全关联的建立过程中,通信双方需要进行密钥的交换和协商。
密钥交换可以使用Diffie-Hellman算法等方式来实现,确保通信双方能够获取到相同的密钥。
3. 数据加密和封装在发送数据之前,源主机使用安全关联中的密钥和算法对IP数据包进行加密和封装。
加密后的数据包由ESP封装后添加到原始IP数据包的上层。
4. 数据传输和路由加密和封装后的数据包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路由器根据目的地址对数据包进行转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议分析-协议解码详解
一、协议简介
,全称,中文名叫因特网协议,它工作在的网络层,它负责将数据传输到正确的目的地,同时也负责路由。
无论传输层使用何种协议,都要依赖来发送和接受数据。
提供一种无连接的传输机制,这就意味着在网络传输的每个数据报都作为独立的单元来对待。
并不维护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连接细节。
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然而,这些并不意味着分组将被毫无规则的忽略,而是仅在网络出现故障时才会发生数据丢失。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数据报的格式、
数据报格式,如图,
(图数据报的格式)
●版本:用于传输数据的版本,大小为位;
●头部长度:用于规定报头长度;
●服务类型:用于设置数据传输的优先权或者优先级,其大小为位;
●总长度:指出数据报的总长,数据报总长报头长度数据长度,大小为位;
●标识:用于标识所有的分段,大小为位;
●分段标志:确定一个数据报是否可以分段,同时也指出当前分段后面是否还有更多分段,
大小为位;
●分段偏移量:由目标计算机用于查找分段在整个数据报中的位置,大小位位;
●生存时间:设置数据报可以经过的最多路由器数。
长度为位;
●协议:指定用于创建数据字段中的数据的上层协议,大小为位;
●校验和:检查所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大小为位;
●源地址:源地址,字段长度为位;
●目标地址:目标地址,字段长度为位;
●选项:不上一个必须的字段,字段长度具体取决于所选择的选项;
●数据:包含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数据报还包括上层协议的报头信息;
二、解码详解
使用科来网络分析系统捕获数据包,其详细解码如图,
(图科来网络分析系统中数据包的详细解码)
图为科来网络分析系统中数据包的详细解码,下面我们来分别说明数据包的解码信息:版本:,表示当前网络中为;
头部长度:,表示报头长度为字节;
服务类型:,表示当前数据包中没有使用服务类型字段;
总长度:,表示该数据报总长为字节;
标识:表示该数据报的标识为(进制);
分段标志:第二位为,表示该数据报不能被分段,
分段偏移量:由于没有被分段,所以该分段便偏移量为;
生存时间:表示该数据报最多可以经过个路由;
上层协议:代表协议;
校验和:该数据报校验和为36A(正确),表示该数据报是完整的;
源地址:;
目标地址:;
选项:表示该数据报没有选项字段;
成都科来软件有限公司
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