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东——自基督教兴起至二十世纪末》之读书笔记
一、内容简介
中东是一个有着久远古老又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的地区。它曾经是文明的中心,四通八达的商品集散之地,傲视群伦的文化灿烂之所。然而到了近现代,它却成为西方势力的冲击所在。为了进一步了解中东历史,我阅读了伯纳德·路易斯的《中东——自基督教兴起至二十世纪末》这部专著。路易斯学者的这本专著在占有大量详实史料的基础上,从政治、文化、经济、历史人物、军事、宗教等各方面入手,以他浑厚的历史研究功力和新颖的开阔历史视野,为我们客观地展现了一部中东地区两千年来的兴衰、荣辱和发展的史诗。
伯纳德·路易斯(Bernard Lewis)是举世知名、望重学界的伊斯兰教及中东史大师。1916年出生于伦敦亚非学院中东史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近东研究荣誉教授。路易斯毕生致力于中东研究,精通土耳其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对于伊斯兰教神学和律法,以及中东地区的政治社会和文学艺术都有较深的造诣。
二、读书笔记简单摘要
1.【文明的冲突?】第17页
到了现代,最足以左右大多数中东人的所思所想者,应该首推欧洲人带来的冲击吧,说得更笼统些,是西方所造成的冲击以及它所带来的转化——也许有些人会把这种“转化”(transfor-mation)叫做“捣乱”(dislocation)。中东地区的现代历史,是一段快速而且被迫改变的历程——来自陌生世界的挑战快速进逼,人们则在这
种进逼之下,被迫以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面向,做出种种反动、拒斥和回应。在某些方面,改变是彻头彻尾的,也或许是无法逆转的,甚至还有一些人希望能把这些改变推得更深更远。然而在某些方面,改变却是有限而肤浅的。有许多人——包括保守者和激进者——都想要继续和扩大这种反向逆转,在他们眼里,西方文明的影响是中东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要比十三世纪蒙古人的毁灭式入侵更为严重。曾经有一段时间,“帝国主义”这个词是用来特指西力冲击,然而曾几何时,当欧洲人直接统治的短暂时期已隐褪成往事,而美国仍待在那遥远的地方,根本不插手中东事务,帝国主义的指控似乎是越来越不具真实性。反对西方影响的人,是怎样看待这种转变呢?我们可以由霍梅尼对美国的评论中,得到明确的解答,霍梅尼把美国称之为“大撒旦theGreatSatan)。撒旦不是帝国主义者,它是诱惑者;它不使用征服手段,它只引诱人。有一些人,痛恨且恐惧着西式生活所具有的引诱力量,也就是他们眼中的毁灭力量;而另一些人,则把西式生活看做是一种新进步和新力量,是文化和文明交流中持续而有益的因素。这两派的战争,至今仍未歇止。这两股势力在中东地区的争斗,到底会谁胜谁负,现在还看不出来。我们或许可以从了解中东历史和中东文明的背景入手,一步步追索决定这场争斗的起源、过程和诸般课题。
2. 【习惯做反抗者】第30页
阿达希尔(Ardashir,226—240)推翻帕提亚王朝之后,这种文化现象为之改观。阿达希尔是萨珊王朝(Sasanid)的开国君主,复兴袄教信仰。袄教如今成为了伊朗地方的国教,是政权机制的一部分、社会机制的一部分,也是政府机制的一部分。这可能是历史上的第一个例子,一个国家宗教由国家赋予其正统性,并且有
个阶层式的教士集团,致力于侦察与压制异端。萨珊王朝在这一方面的做法,与前代的帕提亚王朝以及罗马帝国那种宽大兼容与折衷精神,有着显著的对比。祆教信仰及祆教的神职人员,从这种与政权的联系,法得极大的势力。可是,一旦政权被推翻,他们也因为这种联系,尝到连带的后果。袄教的教士集团与波斯帝国同时消亡。波斯帝国因阿拉伯人征服而灭亡之后,袄教转入了长期的衰颓,无论是何等的复兴事业,皆回天乏术。甚至在后来的伊斯兰教时代,伊朗的政治与文化生活得到复兴,祆教也没有雨露均沾。当伊斯兰教推进到伊朗时,在宗教上负隅顽抗的,并非出自正统的祆教教士,反倒是祆教的异端,也就是那些习惯被打压与排斥的教徒,而不是那些习惯执行威权的人士。
3. 【拉伯民族的顽疾】第60页
部落主义在伊斯兰教时代早期,足以严重威胁到阿拉伯国家的稳定以及伊斯兰教社群的最凶险冲突,并不在于穆斯林是否是阿拉伯系的分野;穆斯林与异教徒之间的分别也没有那么严重,症结是在阿拉伯本族人之间的对立——出身北阿拉伯与南阿拉伯部落者互相对立,先来者与后到者互相对立,勤奋有成者与事与愿违者彼此对立,父母两系都是阿拉伯自由人者与父系为阿拉伯自由人而母系为外邦妻妾者也彼此对立。由于胜利者对被击溃者行使各项天经地义的权力,于是阿拉伯混血儿的人数也跟着急速上升。阿拉伯传统史家往往从部落、个人或宗教层面,来呈现这些冲突。这些层面无疑都很重要,不过,其中显然也牵涉其他因素。不同流派的阿拉伯人之间,有着连绵不断并且往往是怨怼深重的敌意,这引发了一系列的内战,人数日增的非阿拉伯系穆斯林,迟早也会卷入这些内战。在这些内战之中,各个派系纷纷为自身的悲情与诉求,寻找宗教上的措辞。
4. 【什叶派的由来】第63页
第一次内战开始于公元六五六年,肇因于乌斯曼遇刺。这一群叛兵来自停驻在埃及的阿拉伯军中,他们来到麦地那,向乌斯曼陈情,诉说其苦况。叛兵于六五六年六月十七日,闯入哈利发的居室,乌斯曼伤重毙命。他们的行动与后来发生的争斗,标志着伊斯兰教历史上一个转捩点。穆斯林的哈利发,头一回——而且绝不是最后一回——被追随自己的穆斯林谋害,穆斯林军队,也自相残杀。叛兵改立阿里为哈利发。阿布塔里卜之子阿里((AliibnAbiTalib),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他在伊斯兰教第一次内战这一场错综复杂又多面作战的冲突之中,是位关键人物。阿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Ffitima)的丈夫,这个身份本无引人瞩目之处。此等亲缘关系在一夫多妻的社会里,算不得什么。然而,做为先知的族人,阿里倒是可以根据前伊斯兰教时期的阿拉伯旧俗,自荐为穆罕默德在政治与宗教两方面部分威权的继任人选。阿里个人的资质以及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使他候选有望。此外,有许多穆斯林对于推选产生的哈利发们及其部属的品性十分失望,也有一些穆斯林盼望,在先知族人领导下的新政权能够扭转乾坤,回归伊斯兰真正的原本教训。阿里也有能力吸引这些教徒的支持。这些人后来被称做“阿里的朋党”(shi(atuali),再简称做“什叶派’’(Shia)。
5. 【恶性斗争的结果,想到罗马人对公民权的斗争,堪称良性。大概这就是宗教问题不像利益问题那么容易妥协的缘故。】第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