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题西林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解诗题
题西林壁
书写 西林寺 墙壁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17
知诗人
作者介绍
苏轼 (1037-1101)宋代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 ”。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 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 词人的主要代表。诗文有《东 坡七集》等。
题西林壁
解诗意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意思是: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
自学提2示1
自学提示: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 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 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 成一幅画。
注释:
不识:看不清
只缘:只是因为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此山:指庐山
22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23
横看 连绵起伏的山岭
24
侧看 高耸入云的山峰
25
山 岭
26
山 峰
27
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高耸入云
28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意 横看庐山成了连绵 思 起伏的山岭,侧看 是 庐山成了高耸入云 : 的山峰。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36
你还知道哪些事 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 去了解事物的?
盲人摸象
画杨桃
37
诗句运用: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 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 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 (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29
远
各 不
近
高
同低
30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 ; ; ; ;
……
31
不识庐因为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 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32
主要内容和人生哲理: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 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人生哲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 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被称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18
明背景 作品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 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 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 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 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19
题西林壁
读诗句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有节奏 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重音
有感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0
• 2.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 二、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1
拓展: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庐山出名的原因除了优美的风光以 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首诗。
15
初读古诗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 三、把下面的词组织成句,句子要通顺。 • 1.来了 果子 野的 早已 秋天 满山 熟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个 想到 心惊 有点 一 就 肉跳 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4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33
背一背:
背古诗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
34
悟诗情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句诗启示人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 ,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的道理。
35
wenku.baidu.com
思考:要想看清
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 办?
38
当堂小测
1、比一比,再组词。
缘( ) 隐( ) 绿( ) 稳( )
侧( ) 峰( ) 测( ) 锋( )
39
• 一、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诗题
题西林壁
书写 西林寺 墙壁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17
知诗人
作者介绍
苏轼 (1037-1101)宋代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 ”。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 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 词人的主要代表。诗文有《东 坡七集》等。
题西林壁
解诗意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意思是: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
自学提2示1
自学提示: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 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 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 成一幅画。
注释:
不识:看不清
只缘:只是因为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此山:指庐山
22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23
横看 连绵起伏的山岭
24
侧看 高耸入云的山峰
25
山 岭
26
山 峰
27
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高耸入云
28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意 横看庐山成了连绵 思 起伏的山岭,侧看 是 庐山成了高耸入云 : 的山峰。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36
你还知道哪些事 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 去了解事物的?
盲人摸象
画杨桃
37
诗句运用: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 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 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 (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29
远
各 不
近
高
同低
30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 ; ; ; ;
……
31
不识庐因为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 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32
主要内容和人生哲理: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 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人生哲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 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被称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18
明背景 作品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 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 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 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 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19
题西林壁
读诗句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有节奏 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重音
有感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0
• 2.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 二、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1
拓展: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庐山出名的原因除了优美的风光以 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首诗。
15
初读古诗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 三、把下面的词组织成句,句子要通顺。 • 1.来了 果子 野的 早已 秋天 满山 熟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个 想到 心惊 有点 一 就 肉跳 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4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33
背一背:
背古诗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
34
悟诗情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句诗启示人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 ,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的道理。
35
wenku.baidu.com
思考:要想看清
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 办?
38
当堂小测
1、比一比,再组词。
缘( ) 隐( ) 绿( ) 稳( )
侧( ) 峰( ) 测( ) 锋( )
39
• 一、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