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透皮给药制剂
巴布剂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巴布剂(综述)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2011年 10月15日【课题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药剂学术及其应用的迅速发展,经皮给药系统所独特具有的用药简便性和安全性使它成为21世纪药品开发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
不同于西医内病外治(指采用化学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主要根据皮肤通透性而定,以经皮给药系统为代表),中医内病外治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依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中药穴位或病位给药,主要通过穴位经络效应与透皮吸收的药理作用,以膏剂、贴剂为代表剂型[1]。
中国的穴位、经络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面对当今药源性疾病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中医外治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
本文现择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巴布剂进行综述。
【巴布剂概述】一.剂型简介巴布膏剂系指药物提取物、药材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Ⅰ贴膏剂)。
中药巴布剂系是以亲水性聚合物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中药或中药提取物混合后,涂于布/无纺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2]。
二.适应症目前巴布膏剂产品多用于炎症、疼痛类疾病,包括挫伤、跌打损伤、肌肉痛、关节痛、骨折痛、变形性关节炎、肩周炎、腱鞘炎等的治疗。
从这一剂型的特点考虑,也适用于中药敷贴治疗哮喘、腹痛、儿童物理降温以及美容、化妆品(如抗老化、美白、祛皱、维生素、中草药,保湿面膜等疗效型化妆品)。
三.巴布剂构型巴布剂的一般构型属于均质骨架系统,其膏剂组成及其结构特点决定它的优势如下:(1)贴敷舒适;(2)载药量大、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水溶性或脂溶性药物、中药及中药提取物等;(3)生产无“三废”,完全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4)不需要加热干燥,有利于药物稳定和保持挥发形成分;(5)对皮肤几无刺激性及致敏性;(6)基质含水、甘油、山梨醇等保湿成分,具有滋润皮肤、促进皮肤水化,有力吸收。
药剂学:透皮给药制剂
其他3% 透皮制剂10%
缓控释制剂 13%
口服控释制剂 51%
肺部吸入制剂 23%
发展: 第三代制剂研究重点之一,美国 2002年TTS销售量占10% 未来: TTS市场份额将继续上升
现状与未来
由表可见,透皮吸收制剂的销售呈上升幅度较大的一类
经皮给药的优点:
可以避免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
可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 应,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控释膜
复合膜型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工艺流程
2. 充填封闭型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工艺流程
药物
混悬 介质
混合
药 物 混 悬 液
定 量 注 射 泵
背衬膜 控释膜
成 型 机 械
保护 膜
压敏 胶
包成 装品 机 械
封闭型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工艺流程
3. 聚合物骨架型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工艺流程
亲水胶、 水、
丙二醇等
• 药物均匀分散或溶解在疏水性或亲水性的 聚合物骨架中,分剂量成固定面积大小及 一定厚度的药膜
4.微贮库型
(microreservoir-type) •兼具膜控释型和骨架扩散型
的特点
二 经皮制剂的研究
(一)、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年龄、皮肤水合作用、角质层厚度、皮肤
条件、 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
2、压敏胶(PSA)
指在轻微的压力下即可实现粘贴同时又 容易剥离的一类胶粘材料。 常用的压敏胶
聚异丁烯(PIB)类压敏胶 丙烯酸型压敏胶:溶液型、 乳剂型 硅橡胶压敏胶
3、背衬材料、防粘材料与药库材料
背衬材料:多层复合铝箔、PET、高密度PE 防粘材料:PE、PP 药库材料:卡波沫、HPMC、PVA
透皮给药(TDDS)产品及法规概述
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1):5052 〔4〕李立红,汪华蓉,文素琪,等 药物临床试验中影响受试者依从性
的因素及对策〔J〕天津药学,2015,27(1):3031 〔5〕桂裕亮,陈尊,田国祥,等 临床研究设计方案要点之临床试验方
案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 国 循 证 心 血 管 医 学 杂 志,2017,9(6): 641643 〔6〕范大超 临床试 验方 案 的设 计 要点 〔J〕中国 处方 药,2009,90 (9):6061,68
透皮给药优势包括:①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 肠道的降解,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②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更 稳定地直接进入血液,药效更快、更好;③维持恒定的有效血 药浓度,避免了口服给药等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了 毒副反应;④使用 方 便,可 持 续 控 制 给 药 速 度,灵 活 给 药 (可 随时中断),特别适合婴儿、老人和不易服药的病人。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抵御外界威胁的重要屏障,皮 肤中分布全身三分之一的血液。在突出以临床优势为导向的 审批,“将药物贴 于 皮 肤 表 面 ”并 非 传 统 膏 药,透 皮 给 药 是 一 种新型给药方式,成为继口服、注射后的第三大给药途径。
透皮给药系统(TDD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 定速率(或接近恒定速率)通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 局部治疗作用的新方法〔1〕。
全球透皮给药主流上市产品主要在美国、日本和欧盟,其 中分析如下: 11 美国透皮给药主要企业及产品 美国 NOVARTIS透皮 给药主流产品为 EXELON和 VIVELLE,主要治疗领域为阿尔 茨海默氏症、帕金森和更年期综合症;强生旗下公司 ALZA为 全球首个透皮给药 Transderm scope申报上市者,此后依次推
经皮给药制剂
第十三章经皮给药制剂第一节概述一、经皮给药制剂(de)概念与特点将药物应用于皮肤上,穿过角质层,进入真皮和皮下脂肪以达到局部治疗作用,或由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de)过程成为经皮给药.广义(de)经皮给药制剂包括软膏剂、硬膏剂、贴剂,还可以是涂剂和气雾剂等.狭义(de)经皮给药制剂一般是指贴剂,通常起全身治疗作用,也称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简称TDDS).TDDS发展很快,我国现有东莨菪碱、硝酸甘油、可乐定、雌二醇、芬太尼、尼古丁等经皮给药制剂.与常用普通口服制剂相比,其具有以下优点:(1)可避免肝脏(de)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对药物(de)降解,减少了胃肠道给药(de)个体差异;(2)可以延长药物(de)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3)可以维持恒定(de)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de)峰谷现象,降低了不良反应;(4)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给药,适用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de)病人.TDDS虽然有上述优点,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1)由于皮肤(de)屏障作用,仅限于剂量小药理作用强(de)药物;(2)大面积给药,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过敏性;(3)存在皮肤(de)代谢与储库作用.二、TDDS(de)基本组成TDDS(de)基本组成可分为5层:背衬层、药物贮库层、控释膜、黏附层和保护膜.背衬层药物贮库层控释膜1.背衬层一般是一层柔软(de)复合铝箔膜,厚度约为9μm,可防止药物流失和潮解.2.药物贮库层药物贮库既能提供释放(de)药物,又能供给释药(de)能量.其组成有药物、高分子基质材料、透皮促进剂等.3.控释膜该膜多为由EVA和致孔剂组成(de)微孔膜.4.黏附层是由无刺激性和过敏性(de)黏合剂组成,如天然树胶、树脂和合成树脂等.5.保护层为附加(de)塑料薄膜,用时撕去.三、TDDS(de)类型TDDS基本可分为膜控释型和骨架型两类.膜控释型经皮给药制剂是指药物被控释膜或其他控释材料包裹成储库,由控释膜或控释材料(de)性质控制药物(de)释放速率.骨架型经皮给药制剂是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在聚合物骨架中,由骨架(de)组成成分控制药物(de)释放.目前在生产及临床普遍应用(de)有:充填封闭型、复合膜型、黏胶分散型、微储库型、聚合物骨架型.(一)充填封闭型TDDS充填封闭型TDDS(de)释药速率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药物储库中(de)材料;②控释膜(de)结构、膜孔大小、组成、药物在其中(de)渗透系数、膜(de)厚度,如改变EVA膜中VA(de)含量,膜(de)渗透性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de)释放;③黏胶层(de)组成和厚度.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Nitro、雌二醇经皮给药制剂Estraderm、芬太尼经皮给药制剂Durogesic等均为膜控释型TDDS.(二)复合膜型TDDS东莨菪碱经皮给药制剂Transderm-V和可乐定经皮给药制剂(Catapres TDDS)都是这种类型.(三)黏胶分散型TDDS为了保证恒定(de)释药速率,可以将黏胶分散型系统(de)药物储库,按照适宜浓度梯度,制备成多层含不同药量及致孔剂(de)压敏胶层.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Deponit属此种类型.(四)聚合物骨架型TDDS聚合物骨架型经皮给药制剂(de)释药速率受聚合物骨架组成与药物浓度影响.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Nitro-Dur即是该类TDDS.(五)微储库型TDDS微储库型经皮给药制剂(de)释药速率受药物在亲水和疏水两项中(de)分配过程和药物在聚合物骨架中(de)扩散过程所控制.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Nitrodic属于此类型TDDS.第二节药物(de)经皮吸收一、皮肤(de)结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及皮肤附属器构成.(一)表皮表皮具有类脂膜特性,是限制化学物质内外移动(de)主要屏障.表皮内无血管,故药物进入表皮不会产生吸收作用.(二)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药物进入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后易为血管和淋巴管所吸收,产生全身作用.(三)皮肤附属器皮肤附属器包括汗腺、毛囊和皮脂腺.它们从皮肤表面一直到达真皮层底部,其总表面积占皮肤总表面积(de)1%左右.大分子药物以及离子型药物可能从这些途径转运.二、药物(de)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一)药物(de)经皮吸收过程药物(de)经皮吸收过程主要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释放指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而扩散到皮肤上;穿透指药物透入表皮内起局部作用;吸收指药物透过表皮后,到达真皮和皮下脂肪,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二)药物经皮吸收(de)途径药物经皮吸收(de)途径有2条:一是表皮途径,药物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这是药物经皮吸收(de)主要途径;二是皮肤附属器途径,药物通过皮肤附属器吸收要比表皮途径快,但由于其表面积小,因此它不是药物经皮吸收(de)主要途径.三、影响药物经皮吸收过程(de)因素(一)药物(de)性质1.药物(de)溶解性与油/水分配系数(K)一般药物穿透皮肤(de)能力为:油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而既能油溶又能水溶者最大,如果药物在油、水中都难溶则很难透皮吸收,油溶性很大(de)药物可能聚集在角质层而难被吸收.2.药物(de)分子量药物吸收速率与分子量成反比,一般分子量3000以上者不能透入,故经皮给药宜选用分子量小、药理作用强(de)小剂量药物.3.药物(de)熔点与通过一般生物膜相似,低熔点(de)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4.药物在基质中(de)状态影响其吸收量溶液态药物>混悬态药物,微粉>细粒,一般完全溶解呈饱和状态(de)药液,透皮过程易于进行.(二)基质(de)性质基质对药物(de)释放性能影响很大,药物从基质中越容易释放,则越有利于药物(de)经皮渗透.对于同一剂型(de)不同处方组成,药物(de)透皮速率可能有很大(de)不同.1.基质(de)特性与亲和力不同基质中药物(de)吸收速度为:乳剂型>动物油脂>羊毛脂>植物油>烃类.水溶性基质需视其与药物(de)亲和力而定,亲和力越大,越难释放,因而吸收也差.2.基质(de)pH能使药物分子型增多(de)pH,有利于药物(de)经皮吸收.当基质(de)pH<酸性药物(de)pKa,或基质(de)pH>碱性药物(de)pKa时,则药物(de)分子形式明显增加,因而药物易于穿透和吸收.(三)经皮促进剂(de)影响经皮促进剂是指那些能加速药物渗透穿过皮肤(de)物质.理想(de)经皮促进剂理化性质应稳定、无药理活性,对皮肤应无刺激和过敏性.1.二甲基亚砜及其同系物二甲基亚砜(DMSO)能促进甾体激素、灰黄霉素、水杨酸和一些镇痛药(de)透皮吸收.高浓度(de)二甲基亚砜能产生较强(de)透皮促进作用,但可引起较严重(de)皮肤刺激性.2.氮酮类化合物月桂氮(艹卓)酮(Azone)(de)透皮促进作用很强,与其他经皮促进剂合用效果更佳,如与丙二醇、油酸等都可以配伍使用.3.醇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包括各种短链醇、脂肪醇及多元醇等.丙二醇、甘油及聚乙二醇等多元醇单独应用时,促渗效果不佳.往往与其他经皮促进剂合用,在起到增加药物及经皮促进剂溶解度(de)同时发挥协同作用.4.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用量1%~2%)可增溶药物,增加皮肤(de)润湿性,可改变皮肤(de)屏障性质,故也可增加皮肤(de)渗透性,通常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e)作用大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其他经皮促进剂萜类化合物、尿素、挥发油和氨基酸等.(四)皮肤因素(de)影响皮肤(de)渗透性是影响药物透皮吸收(de)重要因素.存在着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用药部位和皮肤(de)状态等方面(de)不同.特别是对于有损伤(de)皮肤,由于其角质层被破坏,皮肤对药物(de)渗透性大大加强,会引起过敏与中毒等副作用.四、促进药物经皮吸收(de)新方法促进药物经皮吸收(de)方法有药剂学方法、化学方法与物理学方法,研究得最多(de)药剂学方法是使用经皮吸收促进剂.对药物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合成具有较大透皮速率(de)前体药物是可行(de)化学方法.近来离子导入、超声波和电致孔等物理学方法亦用来促进水溶性大分子药物(de)经皮吸收.(一)前体药物由于亲脂性高(de)药物易于透过皮肤角质层,因而应用前体药物(de)方法改善药物(de)极性,提高其渗透率.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de)溶解性与渗透量(de)关系方面.通过对药物(de)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制备前药,往往可以改变其某些理化性质.(二)离子导入离子导入是在电场作用下,离子型药物通过皮肤(de)过程.影响药物经皮离子导入转运(de)因素是多样(de),主要有电流、应用时间、药物性质、剂型因素、生理因素和渗透促进剂等(de)影响.一般来说,电流强度越大,药物透过量越多(皮肤(de)最大可耐受(de)电流密度不超过 mA/cm2);电流应用时间越长,离子导入效果越好;药物分子质量越小、浓度越高、表面电荷越多,离子导入量越大.第三节TDDS(de)常用材料经皮给药制剂中除了主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和溶剂外,还需要控制药物释放速率(de)压敏胶、背衬材料和保护膜材料.经皮给药制剂(de)药物选定后,高分子材料(de)选择是经皮给药制剂设计(de)主要工作.经皮给药制剂需要不同性能(de)高分子材料来满足不同性能(de)药物与各种设计要求.一、控释膜材料经皮给药制剂(de)控释膜分为均质膜与微孔膜.用作均质膜(de)高分子材料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本品无毒、无刺激性、柔软性好,与人体组织有良好(de)相溶性,性质稳定,但耐油性较差.控释膜中(de)微孔膜常通过聚丙烯拉伸而得,也有用醋酸纤维膜(de).另外,可用核孔膜,它是生物薄膜经高能荷电粒子照射,得到(de)形状规则、大小分布均匀(de)微孔膜,微孔大小精确可调,但成本较高,也可用α粒子照射塑料膜后经特殊化学蚀刻而成.二、骨架材料骨架型经皮给药制剂都是用高分子材料作骨架负载药物,这些高分子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1)形成骨架(de)高分子材料不应与药物作用.(2)骨架对药物(de)扩散阻力不能太大,以使药物有适当(de)释放速率.(3)骨架稳定,能稳定地吸收药物.(4)对皮肤无刺激性,最好能黏附于皮肤上.(5)高温高湿条件下,保持结构与形态(de)完整.(一)聚合物骨架材料大量(de)天然与合成(de)高分子材料都可作聚合物骨架材料,如亲水性聚乙烯醇(详见第七章)和疏水性聚硅氧烷.(二)微孔材料几乎所有(de)合成高分子材料均可作微孔骨架材料,应用较多(de)是醋酸纤维素.三、压敏胶压敏胶在经皮给药制剂中(de)作用是使制剂与皮肤紧密贴合,有时又作为药物(de)贮库或载体材料,可调节药物释放速度.它们应该具有以下特性:(1)良好(de)生物相容性.(2)对皮肤无刺激性,不引起过敏反应.(3)具有足够强(de)黏附力和内聚强度.(4)化学性质稳定,对温度与湿度稳定.(5)有能粘接不同类型皮肤(de)适应性.(6)能容纳一定量(de)药物和吸收促进剂而不影响其化学稳定性与黏附力.(7)在具限速膜(de)经皮给药制剂中,应不影响药物(de)释放速率.(8)在胶黏剂骨架型经皮给药制剂中,应能控制药物(de)释放速度.压敏胶有四个黏合性能,即初始力T、黏合力A、内聚力C和黏基力K,它们之间必须满足:T<A<C<K.T是指涂有压敏胶(de)制品和被粘物以很轻(de)压力接触后立即快速分离所表现出来(de)抗分离能力;A是指用适当(de)压力和时间进行黏贴后,压敏胶制品和被粘表面之间所表现出来(de)抵抗界面分离(de)能力;C是指黏胶剂层本身(de)内聚力;K是指黏胶剂与背衬材料之间(de)黏合力.经皮给药制剂常用(de)压敏胶有聚异丁烯、聚丙烯酸酯和聚硅氧烷三类.这三类压敏胶与药物配合性能亦不一样,如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能容纳其重量50%(de)硝酸甘油,聚异丁烯类压敏胶能负载可产生治疗作用剂量(de)硝酸甘油,而聚硅氧烷类压敏胶能负载硝酸甘油(de)量小.四、其他材料(一)背衬材料系用于支持药库或压敏胶等(de)薄膜,应对药物、胶液、溶剂、湿气和光线等有较好(de)阻隔性能,同时应柔软舒适,并有一定强度.常用由铝箔、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复合而成(de)多层复合铝箔,厚度约20~50μm.背衬膜最好有一定(de)透气性,可在背衬膜上打微孔.(二)保护膜材料系指用于TDDS黏胶层(de)保护,常用(de)有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薄膜.有时也使用表面经石蜡或甲基硅油处理过(de)光滑厚纸.(三)药库材料可以使用(de)贮库(de)材料很多,可以用单一材料,也可用多种材料配制(de)软膏、凝胶或溶液,如卡波姆、HPMC、PVA等,各种压敏胶和骨架材料也同时可以是药库材料.第四节TDDS(de)制备方法、实例和质量评价一、TDDS(de)制备方法经皮给药制剂根据其类型与组成有不同(de)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涂膜复合工艺、充填热合工艺、骨架黏合工艺.(一)涂膜复合工艺是将药物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如压敏胶溶液中,涂布于背衬膜上,加热烘干使溶解高分子材料(de)有机溶剂蒸发,可以进行第二层或多层膜(de)涂布,最后覆盖上保护膜,亦可以制成含药物(de)高分子材料膜,再与各层膜叠合或黏合.(二)充填热合工艺是在定型机械中,于背衬膜与控释膜之间定量充填药物储库材料,热合封闭,覆盖上涂有黏胶层(de)保护膜.(三)骨架黏合工艺是在骨架材料溶液中加入药物,浇铸冷却成型,切割成小圆片,黏贴于背衬上,加保护膜而成.二、TDDS实例(一)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硝酸甘油是一种有效(de)心绞痛治疗与预防剂,口服给药首过效应达60%;常用片剂舌下黏膜给药,但由于半衰期小,作用时间短,需频繁给药;当血药浓度高时,会出现头痛、头胀等副作用.所以研究和开发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是符合临床医疗需要(de).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是应用最多(de)经皮给药制剂,不同(de)厂家有不同结构(de)产品上市,下表列举了三种产品(de)性能和结构.表三种硝酸甘油经皮给药制剂(de)特性(二)双氯芬酸钠经皮给药制剂双氯芬酸钠(DCF)是一种新型(de)非甾体强效消炎镇痛药,临床上用于消炎、镇痛、解热和抗风湿等.双氯芬酸钠口服吸收迅速,血浆半衰期短(),达峰时间快,但口服易引起胃肠紊乱、头晕、头痛及皮疹等不良反应.以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为主要基质,制得了双氯芬酸钠经皮给药制剂(DCF-TDDS).该制剂能避免首过效应,降低不良反应,且有长效作用.三、质量评价中国药典2010年版制剂通则项下规定透皮贴剂应作含量均匀度、释放度等项目(de)检查,并应符合要求,保证质量.(一)含量均匀度照含量均匀度检查法(附录Ⅹ E)测定,限度为±25%.(二)释放度透皮贴剂(de)释放度是指药物从该制剂在规定(de)溶剂中释放(de)速度和程度.照释放度测定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Ⅹ D第三法)测定.(三)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Ⅺ J)检查,细菌数每10cm2不得超过100个,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0cm2不得超过100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0cm2不得检出.。
第八章透皮给药制剂详解
5 熔点与热力活度
熔点高的药物和水溶性或亲水性的药物,在角质层 的透过速率较低。 药物透皮吸收的速度依赖于药物热力学活度,其活 度在饱和状态下最大。
20
二、TDDS中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能够渗透进入皮肤,降 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降低皮肤的屏障功 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第八章 透皮给药制剂
1
本章内容:
概述 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技术 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
2
第一节
概述
一、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
透皮给药系统或称经皮治疗系统是指经皮给药的制 剂 , 即 透 皮 制 剂 。 (TDD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TS: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
4 .皮下组织:皮下组织是一种脂肪组织,主要成分为 6 种脂 肪酸:肉豆蔻酸、油酸、硬脂酸、亚麻二烯酸和十六碳烯酸。 皮下组织可作为脂溶性药物的贮库。
10
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过程,有两条途径: 表皮途径 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被毛 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主要途径 皮肤附属器途径 毛囊、皮脂腺、汗腺—— 次要途径 一些离子型和水溶性大分子药因难于通 过富含类脂的角质层,多通过第二条途径 进入。
优点:
可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 灭活。 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胃 肠给药的副作用。 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差 异,且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停止用 药。
6
口服给药与透皮贴剂的作用比较
7
透皮给药制剂的名词解释
透皮给药制剂的名词解释透皮给药制剂是一种通过皮肤来输送药物到体内的药物形式。
它利用皮肤的天然通透性,将药物逐渐释放到血液中达到治疗效果。
相较于其他给药途径,如口服或注射,透皮给药制剂具有许多优点,如方便使用、无痛苦、避免肠胃刺激等。
1. 透皮给药的原理透皮给药的原理基于皮肤的吸收能力。
人体皮肤由角质层、颗粒层、网状层和基底层组成。
角质层是最外层,由密集的角质细胞堆积而成,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止外界物质的进入。
然而,皮肤的角质层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通透性,可以让一些小分子药物通过。
透皮给药制剂通过制剂的设计和皮肤的特性来提高药物的渗透率。
常见的透皮给药制剂包括贴剂、凝胶、乳膏和喷雾剂。
制剂内的药物以溶解或悬浮的形式存在。
当透皮给药制剂接触到皮肤时,药物会渗透进皮肤,并通过血管动脉进入全身循环系统。
2. 透皮给药制剂的类型透皮给药制剂可以根据药物的性质和释放机制分为不同类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透皮给药制剂:(1)透皮贴剂:透皮贴剂是一种贴在皮肤表面,通过皮肤逐渐释放药物的制剂。
它的优点是使用简单、贴敷时间长。
常见的透皮贴剂有用于止痛的阿片类药物贴剂和戒烟的尼古丁贴剂。
(2)透皮凝胶:透皮凝胶是一种含有药物的半固态制剂,可以通过皮肤渗透。
它的优点是使用方便、触感舒适。
透皮凝胶常用于外用药物,如关节疼痛的消炎凝胶。
(3)透皮乳膏:透皮乳膏是一种涂抹在皮肤表面的乳状药剂,通过皮肤逐渐释放药物。
透皮乳膏通常用于具有较低剂量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
(4)透皮喷雾剂:透皮喷雾剂是通过皮肤喷雾用药的制剂。
喷雾剂可以在皮肤上形成微小颗粒,通过皮肤逐渐释放药物。
透皮喷雾剂通常应用于具有较低剂量的药物和给药面积较大的局部用药。
3. 透皮给药制剂的应用透皮给药制剂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以下是一些透皮给药的常见应用领域:(1)疼痛管理:透皮给药制剂可用于控制急性和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
透皮贴剂和凝胶是常见的应用形式。
透皮给药制剂特点和方法
四、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经皮给药系统
骨架型 储库型
骨架型 微孔型 胶粘剂型 具限速膜型
无限速膜型
复合膜型 充填封闭型 多储库型 黏胶层限速型 包囊储库型 微储库型
四、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聚合物骨架型:
该类系统常用亲水性聚合物材料作骨架(如PVP, 天然的多糖,聚丙烯酸酯类等),骨架中还含有一 些润湿剂(如水、丙二醇、PEG等),含药的骨架 粘贴在背衬材料上,在骨架周围涂上压敏胶,加 保护膜即成。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多层胶粘剂骨架型:
由于在系统中如果只有一层胶粘剂骨架时,药物 的释放速率往往随时间而减慢。为了克服这个缺 点,可以采用成分不同的多层胶粘剂膜,与皮肤 接触的最外层含药量低,内层含药量高,使药物 释放速率接近于恒定。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复合膜型:
由背衬膜、药物储库膜、控释膜、胶粘层和保护 层组成。其药物储库是药物分散在压敏胶或聚合 物膜中,控释膜是微孔膜或均质膜。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多储库型:
该类系统可以有经皮吸收促进剂和药物两个储库, 二者之间用控释膜隔开,控释膜用于控制经皮吸 收促进剂的释放速度进而控制药物的经皮吸收速 度。该类系统适用于药物与促进剂长期接触会产 生相互作用或促进剂需控制释放的情况。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使用者活化型:
有些药物制成经皮给药系统在存放过程中不稳定, 为 克 服 这 个 问 题 , 有 人 设 计 了 user activated transdermal system (UATS),这种系统含有无渗 透活性的药物及活化剂,二者之间由隔膜分隔开, 无渗透活性的药物在存放过程中较稳定,应用前 使用者稍施压力使隔离膜破裂,无渗透活性的药 物与活化剂混合转变成具渗透活性的药物。
透皮给药系统概论
透皮给药系统概论一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特点、发展1 概念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ransdermal thrapeutic systems,简称TDDS,TTS):指经皮肤贴敷方式用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2 特点(1)透皮给药系统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灭活,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
(2)维持恒定有效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毒副反应。
(3)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效能,延长作用时间,避免多剂量给药,使大多数病人易于接受。
(4)使用方便,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撤销用药。
3 发展自1981年美国上市第一个用于治疗运动病的TTS—东莨菪碱贴剂以来,现已有多种透皮吸收制剂,如:硝酸甘油、雌二醇、芬太尼、可乐定、睾酮、尼群地平、噻吗洛尔等TTS应用于临床受到普遍欢迎。
我国医药学家对经皮给药早有认识,在我国的医学典籍中收集了大量的用于局部和治疗内科疾病的膏药处方。
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中药外用治疗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等内科疾病取得了一定成绩。
目前国内正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研究使之提高,将使祖国的医药学得以发扬光大。
同时对TTS的研究也作了大量的工作。
硝酸甘油、东莨菪碱、可乐定等药物的TTS制剂已获准生产,并对多种药物如:激素类(睾酮、18一左炔诺酮)、止痛药(度冷丁、酮洛酸)、戒烟(毒)药(尼古丁)、呼吸系统(茶碱)、心血管系统(硝苯地平、噻吗洛尔)等药物的TTS进行了研究。
为了使更多的药物能经皮给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TTS研究的重要内容是:(l)对TTS的基础材料的研究;(2)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3)寻找改进药物透过皮肤屏障的有效方法。
二透皮给药系统的分类及组成1 复合膜型复合膜型透皮给药系统由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胶粘层和保护膜组成。
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概况
刘彩云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药剂处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 本文从中药透皮吸收的机理\实验研究及促进剂的研究三方面 综述了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概况,并对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特点及存 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综述,为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 供了参考,是目前新剂型研究的方向之一。药物透皮吸收制剂又可称 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治疗系统,它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 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而起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药物经皮给药系统在药剂学中是一个比较新兴的研究领域。药剂学 的发展经历了格林药剂时代(Pharmacy)[1]’物理学药剂时代(Phar一 髓cy&,Phar 2吼ceutics),生物药剂学时代①iopharⅢace
【4】zeschA.BRTDe珊at01.1985:“5(supal31):63270
【5]RutcerN.Arch Di∞hild 1987:62:2202l
万方数据
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2月第21卷第12期(下)Chinese Joumal 【6】李熙,刘玉亭,吴淑梅等,青藤碱微乳体外透皮特性的研究川.中成药2008,30
宋志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图书馆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 展,传统的主要以搜集、整理、流通图书资料为模式的图书馆服务方 式正发生变化,必须完善医院中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给予医疗人员 提供丰富的医疗信息。 1现在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医院领导对医院图书馆的建设不够重 视,一些医院的领导认为,对图书馆的投资没有经济效益的回报,以 至图书馆的人员配置、设备购置、经费投入无法达到医院图书馆建设 的最基本要求。图书馆的经费是靠医院拨款,现如今图书价格涨幅较 大,经费投入较少,信息资源建设受限制,缩减图书、期刊、报纸的种 类,购置的新书也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医务人员的需求。 1.2馆藏中的图书、期刊的利用率很低。现今网上资源丰富,医疗人 员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到图书馆来借阅,而且图书馆的工作时间和医 院的工作时间一样,这致使各书刊的无法有效使用。 l:3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不强也缺乏创新意识,医院的图书馆中配备的 馆员人数不足,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专业人员少,工作人员素质差、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读书自学场所,应用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如计算机管理、图书自动化管 理等,使新发明、新成果、新方法取代旧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使图书馆逐 步向现代化管理过渡。 2.4建立一个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的阅读中心应保持安静 的环境,这样才能让阅读的效果更好。进入馆后不可大声喧哗,室内 的采光应充足,室内的温度应适宜,良好的环境才可让更多的医疗人 员来此进行阅读。如医院图书馆也可以开展多项有偿服务,如打字、 复印、刻录、检索、为临床搞课题索引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供多 途径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去赢得读者。另外,要改变重书轻人的 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在纸质书刊学习区放置部分精选中外 文现刊,并方便查阅相邻的书刊库。二是将馆员办公区设在电子学习 区内,馆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书刊的编目、借阅、流通、馆际互借,信 息收集、整理、传递等工作,并可通过网络与读者即时沟通与交流。另 外在报刊及宣传展架区沿窗配置各类报纸报架及介绍图书馆馆藏和 服务功能的宣传资料。自1996年起,我院图书馆开始购置计算机,并 订购了中、外文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岫isc)》、《中国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美国医学索引 (她DLINE数据库)》等。题录数据库’。2000年,清华同方的《中国学
中药经皮吸收制剂
第十一章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 delivery system TDS),又称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TTS)它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
经皮给药制剂是一个历史悠久、应用较广并融合了现代制药技术的一类制剂,曾用的软膏剂及硬膏剂就是其中的一种传统经皮给药制剂。
由于临床常用的口服与注射制剂入药途径会对肝脏与胃肠产生毒副作用,而经皮给药制剂具有可克服首过效应、减轻毒副作用和可随时去掉等优点,因此经皮给药系统的研制成为当今世界药学界的重要课题。
中药外用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各种中草药制成各类不同剂型,贴敷于体表一定部位和穴位,经体表(皮肤)等吸收作用于人体,以取得局部和全身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中医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主要应用于治疗外科病、急病、局部疾病,随着时间的发展,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治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是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经皮吸收技术及方法研制的一种中药外用制剂。
包括传统的软膏剂、硬膏剂及油膏等。
第一节概述一、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发展与前景中药外治法历史悠久,中国古代许多医籍中均有记载有关中药外治的方法。
《内经》中就有许多章节记载有关中药外治的内容,如: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黑膏药制法、条件、用具均有详细记载;《本草纲目》述及外贴膏药治疗痈疽、风湿之症。
《集救广生集》与《理论骈文》是我国历史上论述外治法的两部专著,尤其是吴尚先所著《理论骈文》总结了我国清末以前千余年的外治方法,提出了贴、涂、熨、洗、点等百余种外治法,方剂多达1500余首。
在这部专著中吴尚先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从而奠定了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中药经皮给药剂型,如软膏剂、硬膏剂、油膏剂等。
透皮给药系统的研制与质量标准
À Over-the-counter (OTC) Patches
– Nicotine – Cough Suppressants – Sinus/Allergy – Analgesics – Topical Remedy – First Aid – Homeopathic Medicine
À Non-medicated Patches
À Prescription Patches
–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 Nitroglycerin – Scopolamine – Narcotic Analgesics – Hypertension – Contraception – Anesthetics
– Anesthetics – Methyphenidate (ADHD) – Parathyroid Hormone
(Osteoporosis) – Rotigotine (Parkinson’s) – Patches Under Investigation
• Tubercullin Testing • Anti-Emetic • insulin/Diabetes • Vaccines
Alza/Ciba-Geigy 韩国Myum Moon
À氯压定——降血压
– Catapress-TTS
Alza
– Catapress-TTS
Boehringer Ingeheim
À雌二醇——骨质疏松、更年期症状
– Estraderm
Ciba-Geigy
– Estrapak 50另附1mg炔诺酮片剂12片 Elan/Astra
Seiyaku • Dr. Osamu Nagata, Hokuriku Seiyaku
透皮给药制剂课件
-透皮给药制剂
33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页。
E-TRANS® 芬太尼透皮贴-患者 自控止痛(zhǐ tònɡ)疗法 (PCA)
静脉PCA: 必须给仪器设置程序,并需通过静 脉导管给药
E-TRANS® (芬太尼): 预置(yùzhì)程序,无 损伤给药
-透皮给药制剂
34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页。
Macroflux® 系统(xìtǒng)用于控释贴剂 的使用和药物输送
2、通过皮肤的附属器产生药物的传递透过通道 在超声波的放射压和超微束作用下形成药物的传递通
道。 影响超声波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因素:超声波的
波长 ;超声波的输出功率;药物的理化性质
-透皮给药制剂
31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页。
(三)无针注射(zhùshè)系统
-透皮给药制剂
32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页。
为脂溶性药物的贮库。
-透皮给药制剂
9
第十页,共五十页。
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过程,有两条途径:
表皮途径 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被毛细 血管吸收(xīshōu)进入体循环——主要途径
皮肤附属器途径 毛囊、皮脂腺、汗腺—— 次要途径
一些离子型和水溶性大分子药因难于通过 富含类脂的角质层,多通过第二条途径进入。
本章 内容: (běn zhānɡ)
概述
(ɡài shù)
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技术
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
-透皮给药制剂
1
第二页,共五十页。
第一节 概述(ɡài shù)
一、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
透皮给药系统或称经皮治疗系统是指经皮给药的制剂,即 透皮制剂。(TDD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TS: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
药剂学-透皮给药制剂
用于经皮麻醉的SonoPrep的利多卡 因在42病人的临床实验中,使用 SonoPrep的部位的麻醉时间由1小时 减少到5分钟。
(三)、物理方法
3 、 无针注射系统
利用N2超高速流体通 过对固体粒子进行加速 使药物粉末穿透角质层 释放到表皮和真皮表面, 此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无 需在角质层上做功即可 将固体药物粉末通过皮 肤释放到体内。
1、二甲基亚砜 (DMSO)
(1) DMSO ? 吸收促进机理:与皮肤相互作用和对药
物增溶。 ? 缺点:具有皮肤刺激性和恶臭。 (2)癸基甲基亚砜(DCMS ) ? 用量较少,对极性药物的促进能力大于
非极性药物。
2、氮酮类化合物
? 对亲水性药物的吸收促进作用强于亲脂 性药物。
3、表面活性剂
? 表面活性剂自身可以渗入皮肤并可能与皮肤成分 相互作用,改变皮肤透过性质。
三、提高透皮吸收的方法
(一)、化学方法(Chemical method) :
1、透皮吸收促进剂 2、前体药物
(二)、药剂学方法(Pharmaceutical method) :
1、脂质体
2、醇质体 3、传递体
(三)、 物理方法(Physical method) :
1、离子导入 2、超声波 3、无针注射
药物包裹在脂体中。 只能使药物停留在角质层的表面,药物无法深入 透过皮肤,不可用作药物载体。
(二)、药剂学方法
2、 新型脂质体(传递体, transfersomes )
变形能力比普通脂质体大 5个数量级 可穿过自身大小 1/5的小孔 高度亲水,可顺水化梯度穿透皮肤 可转运各种极性及分子量的药物透过皮肤 制备脂质体材料及脂质体本身的稳定性等 仍是这项技术需要面对的问题 维生素C? 维生素C棕榈酸酯 酮洛芬? 酮洛芬异丙酯
透皮给药制剂
主要包含含量测定、体外释放度检验,体外经皮 透过性测定及粘着性能检验等。
2、体内评价
主要是指生物利用度测定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透皮给药制剂
第38页
(二)其它一些质量控制
粘性是TDDS制剂主要性质之一。
1、粘附力测定
粘附力指是贴剂与皮肤或与基材充分接触后产生 抵抗力。
通常采取测定剥离力方法,普通使用剥离角度为 180°。
药品释放是先溶解在水溶性聚合物中,继而向骨 架分配,扩散经过骨架到达皮肤表面。
透皮给药制剂
第19页
三、经皮吸收制剂分类
包囊储库型:
将药品制成微型胶囊后分散在胶粘剂中,涂布在 背衬膜上,加保护膜而成。亦能够将经皮吸收促 进剂制成微型胶囊,与药品一起分散在压敏胶或 聚合物骨架中,促进剂释放速率控制药品经皮吸 收速率。
透皮给药制剂
第14页
三、经皮吸收制剂分类
充填封闭型:
与复合膜型不一样是其药品储库是液体或软膏和 凝胶等半固体充填封闭于背衬膜与控释膜之间。
透皮给药制剂
第15页
三、经皮吸收制剂分类
多储库型:
该类系统能够有经皮吸收促进剂和药品两个储库, 二者之间用控释膜隔开,控释膜用于控制经皮吸 收促进剂释放速度进而控制药品经皮吸收速度。 该类系统适合用于药品与促进剂长久接触会产生 相互作用或促进剂需控制释放情况。
透皮给药制剂
第16页
三、经皮吸收制剂分类
使用者活化型:
有些药品制成经皮给药系统在存放过程中不稳定, 为克服这个问题,有些人设计了(UATS),这种系 统含有没有渗透活性药品及活化剂,二者之间由 隔膜分隔开,无渗透活性药品在存放过程中较稳 定,应用前使用者稍施压力使隔离膜破裂,无渗 透活性药品与活化剂混合转变成具渗透活性药品。
中药药剂学(高起专)
第一套202201中药药剂学(高起专)交卷时间2023-05-05 09:11:51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液体药剂按分散形态分可分为4类,其中,分散相质点以多分子聚集体的形式分散的分散系统为(1.5分)A高分子溶液B溶胶C混悬剂D乳浊液纠错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关于滴丸的特点,错误的是(1.5分)A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B使液体药物固体化,增加药物的稳定C滴丸可速释药物,也可起到长效作用D滴丸的载药量大,比较适合于中药复方制剂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下列标准中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是(1.5分)A中国药典B美国药典C世界药典D英国药典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下列栓剂基质中,属于水溶性的是(1.5分)A可可豆脂B半合成脂肪酸酯C甘油明胶D氢化植物油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5.“一步制粒”通常是指(1.5分)A摇摆式制粒B高速搅拌制粒C流化床制粒D喷雾干燥制粒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6.药典七号筛的孔径相当于工业筛的目数(1.5分)A65目B80目D120目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7.药典六号筛的孔径相当于工业筛的目数(1.5分)A65目B80目C100目D120目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8.能增加胶剂的的透明度和硬度,并有矫味作用的辅料是(1.5分)A冰糖B豆油C黄酒D明矾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9.提取溶剂相同的情况下:下列提取方法中,提取效果最好的为(1.5分)A渗滤法B回流热浸法C回流冷浸法D浸渍法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0.溶液型气雾剂的组成部分不包括(1.5分)A抛射剂B耐压容器C阀门系统D润湿剂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1.下列浸提方法中,在提取过程中可保持最大浓度梯度的是(1.5分)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热浸法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2.下列药物中应采用低温粉碎的的为(1.5分)A乳香B珍珠C甘草D朱砂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3.下列不属于软膏剂质量检查的项目是(1.5分)A絮凝度C装量差异D微生物限度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4.下列丸剂中,释放药物速度最慢的为(1.5分)A水丸B小蜜丸C蜡丸D浓缩丸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5.HLB值为5的表面活性剂与HLB值为10的表面活性剂以1:3的比例混合时,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BL值为(1.5分)A5.2B8.75C25.0D35.00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6.注射用水的制法为(1.5分)A超滤法B蒸馏法C反渗透法D纳滤法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7.下列片剂辅料中,可作为崩解剂的是(1.5分)A淀粉B糊精C糖粉D硬脂酸镁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8.下列哪种片剂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1.5分)A泡腾片B分散片C舌下片D普通片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9.制备内服乳剂时,最适宜的乳化剂为(1.5分)A洁尔灭B硬脂酸钠C阿拉伯胶D吐温-80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0.下列中药混合粉碎叙述中,错误的为(1.5分)A复方中药能单独粉碎容易的应尽量采用单独粉碎B含糖或粘液质成分的复方应采用C含油脂多的中药粉碎应采用D混合粉碎有混合功能,粉碎后不需混合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1.下列不属于真溶液的是(1.5分)A薄荷水B地骨皮露C樟脑醑D炉甘石洗剂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2.能达到微米级粉碎程度的粉碎设备为(1.5分)A柴田是粉碎机B万能磨粉机C流能磨D矿山粉碎机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3.中药制剂所用的原料不包括(1.5分)A中药材B中药饮片C中药提取物D中药提纯物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4.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系利用了热原的(1.5分)A不挥发性B水溶性C耐热性D可滤过性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5.下列精制方法中,有效成损失较大的方法为(1.5分)A水提醇沉法B醇提水沉法C超滤法D吸附澄清法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6.环化糊精包封药物时,理论上环化糊精与药物的客分子比应为(1.5分)A1 : 0.5B1 : 1C1 : 2D2 : 1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7.干燥过程中不能除去的物料水分是(1.5分)A结晶水C自由水D平衡水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8.适合作为碱性药液的抗氧剂为(1.5分)A亚硫酸氢钠B亚硫酸钠C焦亚硫酸钠DVc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9.欲使药物在肺部吸收,发挥全身作用,气雾剂雾粒的大小应控制在(1.5分)A> 10 μmB< 0.5 μmC0.5-5 μmD无需控制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0.下列含动物药的中药制剂,需要检查沙门氏菌的为(1.5分)A提纯片B全浸膏片C动物药是阿胶制剂D含有动物药组织粉末片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1.可用于空气灭菌的方法为(1.5分)A热压灭菌B流通蒸汽灭菌C紫外线灭菌D火焰灭菌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2.下列药物中不宜制成胶囊剂的为(1.5分)A易吸潮的药物B药物颗粒C油性混悬液D药物粉末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3.复方中药制剂提取时,最合适的提取溶剂为(1.5分)A水B乙醇C丙酮D氯仿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4.需制成倍散的药物,其剂量一般小于(1.5分)A1gB0.5gC0.2g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5.下列关于栓剂的叙述中,错误的为(1.5分)A完全避免首过作用B适用于儿童用药C不宜口服的药物可以考虑制成栓剂D目前主要有肛门栓和引道栓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6.下列浸出药剂中不加糖和蜂蜜矫味、着色的是(1.5分)A合剂B煎膏剂C酒剂D酊剂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7.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饮片(1.5分)A1gB2-5gC5gD10g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8.200ml浓缩液,要用60%乙醇沉淀精制,现有95%乙醇50mL,还需要加入80%乙醇多少mL(1.5分)A652.5B256.5C326.5D512.5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9.制备软膏时,在凡士林中加入羊毛脂的作用是(1.5分)A提高制剂的稳定性B调节适宜的稠度C增加基质的吸水性D调节适宜的熔点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0.在制备“倍散”时,毒性药物的剂量在0.01-0.1g,应制成(1.5分)A10倍散B100倍散C1000倍散D10000倍散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20分)1.冷冻干燥的特点为( )(2分)A利用了冰的升华性B适用于对热敏感物料的干燥C干燥物料溶解速度快D干燥程度高E干燥物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正确答案 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下列丸剂中,可用泛制法制备的是( )(2分)A水丸B水蜜丸C大蜜丸D浓缩丸E滴丸正确答案 A,B,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下列属于药典规定的灭菌法有( )(2分)A流通蒸汽灭菌法B煮沸灭菌法C热压灭菌法D干热灭菌法E辐射灭菌法正确答案 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压片时,出现片重差异超标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有( )(2分)A颗粒中细粉太多B润滑剂选择不合理C润滑剂用量太小D颗粒粗细相差悬殊E压片机下冲头,运动不灵正确答案 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5.静脉注射剂不得制成的分散型式有( )(2分)A水溶液B油溶液CO/W型乳剂DW/O型乳剂EW/O/W型乳剂正确答案 B,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6.下列关于滴丸叙述中,正确的是( )(2分)A主药与基质在冷却剂中不溶解B液滴的相对密度与冷却剂相近而不相等C滴头与冷却剂表面的距离应调节为最小状态D贮药液罐的温度应恒定EPEG作基质时应以液状石蜡为冷却剂正确答案 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7.栓剂的制备方法有( )(2分)A乳化法B研合法C冷压法D热融法E注入法正确答案 C,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8.不需要进行崩解度检查的片剂有( )(2分)A普通片B肠溶片C口含片D咀嚼片E分散片正确答案 C,D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9.影响滤过的因素是( )(2分)A滤过介质的孔径大小B药液粘度C滤饼的厚度D药液温度E滤过介质两侧的压力差正确答案 A,B,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10.下列剂型中,应加入抑菌剂的是( )(2分)A静脉注射剂B眼部有外伤滴眼剂C多剂量给药滴眼剂D水溶液型软膏剂EO/W型软膏剂正确答案 C,D,E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三、判断(每题2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20分)1.药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药效的唯一因素(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2.《中国药典》规定,热原检查方法为家兔致热实验法(2分)正确答案正确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3.微囊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减低药物对胃的刺激性,使液态药物固体化(2分)正确答案正确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4.生肌玉红膏轻粉要趁热加(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5.以吐温-80为增溶剂的液体药剂中,宜选用苯甲酸做防腐剂(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6.膜剂适合剂量大的药物(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7.三黄栓的基质为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在制备该栓剂时,可选择液体石蜡为栓模润滑剂(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8.滴制法制备滴丸时滴头到冷却剂液面宜远不宜近(2分)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是未作答回答错误展开9.栓剂是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适合腔道给药的固体剂型。
透皮制剂辅料及雾剂辅料
第十二章透皮制剂辅料第一节概述一、定义透皮给药系统(TDDS)或称经皮治疗系统(TTS),是指药物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
常用的剂型为贴剂,还有软膏剂、硬膏剂、涂剂和气雾剂等。
透皮吸收制剂的优势:与传统给药方式不同的是,经皮给药制剂具有控制释放药物、延长有效作用时间、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对胃肠道的副作用、避免注射给药带来的疼痛、患者可自主用药以及减少人体血药浓度出现峰谷的变化等优势。
许多抗癌药物在使用较大剂量时会产生不良副作用,如肝脏毒性等。
由于经皮给药可以避免首关效应,因此,通过经皮给药减少给药剂量的方法可降低抗癌药物对人体全身的毒性。
同时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患者可自主用药,也可随时停止用药。
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很多药物穿过皮肤的通透率很低,经皮到达体内的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透皮吸收促进剂(PE)的应用,为TDDS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契机。
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能够渗透进入皮肤降低药物通过皮肤阻力的材料,可以辅助药物穿过角质层、扩散通过皮肤,由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
主要应用于透皮吸收给药制剂制剂(TDDS),达到局部用药全身起效的作用,发挥全身系统治疗作用。
主要包括有机醇类、酯类、月桂氮卓酮、表面活性剂、萜烯类等。
二、药物透皮吸收的促进方法1、药物吸收途径① 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经毛细血管转移进入体循环,为主要途径(体表面积1.5-2m2)。
② 通过毛囊与皮脂腺:皮脂腺分泌物为油性,利于脂溶性药物的穿透,加表活剂可促进。
③ 汗腺:仅占皮肤面积的0.1~1%。
2、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1)皮肤的水合作用:对水溶性药物的促进>脂溶性药物,含水量达50%以上时,药物的透过性可增加5~10倍。
(2)角质层厚度:足底>手掌>腹部>背部>前额>耳后和阴囊;老人>儿童,男人>女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使用者活化型:
有些药物制成经皮给药系统在存放过程中不稳定, 为克服这个问题,有人设计了(UATS),这种系统 含有无渗透活性的药物及活化剂,二者之间由隔 膜分隔开,无渗透活性的药物在存放过程中较稳 定,应用前使用者稍施压力使隔离膜破裂,无渗 透活性的药物与活化剂混合转变成具渗透活性的 药物。
一、TDDS 的特点
局限性:
①由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率低,只有作用剧烈的药 物,即用药剂量很小就能产生药效的药物才能选用;
②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于制备透皮传递系统,特别 是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致敏性的药物;
③要防止控制释放速度的薄膜破裂或损坏,否则会 引起释放速度的剧烈增加,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胶粘层限速型:
将药物分散在胶粘剂中涂于背衬膜上作为储库, 而不含药物具有限速作用的胶粘层再铺在药物储 库上,加保护膜即成。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微储库型:
又称为微封闭型。 药物分散在水溶性聚合物中,将此混悬液分散在 通过交联而成的聚硅氧烷骨架中,骨架中存在无 数微小球状储库。 药物的释放是先溶解在水溶性聚合物中,继而向 骨架分配,扩散通过骨架达到皮肤表面。
与复合膜型不同的是其药物储库是液体或软膏和 凝胶等半固体充填封闭于背衬膜与控释膜之间。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多储库型:
该类系统可以有经皮吸收促进剂和药物两个储库, 二者之间用控释膜隔开,控释膜用于控制经皮吸 收促进剂的释放速度进而控制药物的经皮吸收速 度。
该类系统适用于药物与促进剂长期接触会产生相 互作用或促进剂需控制释放的情况。
四、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微孔骨架型:
由背衬膜、含药微孔骨架和胶粘层组成。 微孔骨架的材料可以是聚氯乙烯、聚氨酯、纤维 素酯类等,将微孔骨架浸渍在含有药物的扩散介 质中,药物均匀的分布在微孔结构中,扩散介质 可以是水、低级醇类、聚乙二醇和矿物油等。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胶粘剂骨架型:
将药物分散在胶粘剂中,铺于背衬膜上,加保护 膜而成。 常用的胶粘剂有聚丙烯酸酯类,聚硅氧烷类压敏 胶。
有一层胶粘剂骨架时,药物 的释放速率往往随时间而减慢。为了克服这个缺 点,可以采用成分不同的多层胶粘剂膜,与皮肤 接触的最外层含药量低,内层含药量高,使药物 释放速率接近于恒定。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复合膜型:
由背衬膜、药物储库膜、控释膜、胶粘层和保护 层组成。其药物储库是药物分散在压敏胶或聚合 物膜中,控释膜是微孔膜或均质膜。
表面活性剂 有机溶剂 月桂氮卓酮及同系物(氮酮,Azone) 有机酸 角质保湿与软化剂 帖烯类
四、经皮制剂的研究
经皮给药的药物选择
选择经皮给药的最主要因素是临床的合理性。药 物在胃肠道的降解,通过胃肠道粘膜与肝脏的首 过效应,生物半衰期小和需长期给药等都是应考 虑的主要因素。
经皮给药系统的剂量
经皮给药系统的剂量不是系统内药物的含量,应 该是药物的给药速率,或是单位面积的给药速率 与给药面积。
常用的剂型为贴剂,还有软膏剂、硬膏剂、涂剂 和气雾剂等。
二、TDDS 的特点
优点: ①可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
灭活; ②可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
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④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差
异,且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停止用药。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复合膜型:
背衬膜常为铝塑膜; 药物储库膜是药物分散在聚异丁烯等压敏胶中,加入 液状石蜡作为增粘剂; 控释膜常为聚丙烯微孔膜,膜的厚度、微孔大小、孔 率及填充微孔的介质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胶粘层亦可用聚丁烯压敏胶,加入药物作为负荷剂量。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充填封闭型:
四、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经皮给药系统
骨架型 储库型
骨架型 微孔型 胶粘剂型 具限速膜型
无限速膜型
复合膜型 充填封闭型 多储库型 黏胶层限速型 包囊储库型 微储库型
四、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聚合物骨架型:
该类系统常用亲水性聚合物材料作骨架(如PVP, 天然的多糖,聚丙烯酸酯类等),骨架中还含有 一些润湿剂(如水、丙二醇、PEG等),含药的骨 架粘贴在背衬材料上,在骨架周围涂上压敏胶, 加保护膜即成。
第十三章
透皮给药制剂
一、概述
经皮传递系统(TDDS)又称经皮治疗系统(TTS)系指 经皮给药的新制剂。
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 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 用。
一、概述
经皮吸收制剂既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 身治疗作用,为一些慢性疾病和局部镇痛的治疗 及预防提供一种简单、方便和有效的给药方式。
三、药物在皮肤内的转移
四、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经皮吸收制剂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储库型:该类经皮给药系统是药物或经皮吸收促 进剂被控释膜或其它控释材料包裹成储库,由控 释膜或控释材料的性质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骨架型:该类经皮给药系统是药物溶解或均匀分 散在聚合物骨架中,由骨架的组成成分控制药物 的释放。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包囊储库型:
将药物制成微型胶囊后分散在胶粘剂中,涂布在 背衬膜上,加保护膜而成。亦可以将经皮吸收促 进剂制成微型胶囊,与药物一起分散在压敏胶或 聚合物骨架中,促进剂的释放速率控制药物经皮 吸收速率。
四、经皮制剂的研究
TDDS中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那些能够渗透进入皮肤降低 药物通过皮肤阻力、降低皮肤的屏障性能,加速 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目前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可分如下几类:
(一)经皮吸收制剂的处方研究步骤
1、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性质进行可行性分析 ; 2、建立药物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研究; 3、设计经皮给药系统,了解药物的经皮透过率,测定 体外药物的透过率与时滞; 4、进行药动学研究; 5、进行临床研究。
(二)药物透过速率的计算
角质层中药物的透过速率(吸收速度)J(dQ/dt): J=dQ/dt=ACsPsc=ACsKD/h 式中,Cs-基质中药物的浓度;Psc-角质层中药物 的透过系数;A-透过有效面积;K-角质层与基质 间的分配系数;D-角质层中药物的扩散系数;h- 角质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