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对黄梅戏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使黄梅戏在承传传统的基础上得到较快的发展。

关键词:黄梅戏;发展;思考
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与时代交织,传承文明,缔造着文明。

国戏也好,地方戏也好,戏曲的发展轨迹并不仅只是形式的变化,透过历史的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在社会进程中,戏曲艺术的生存方式,发展态势,与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类的生存方式息息相关,时代的精神理念,深刻的影响着戏曲的生存与发展。

黄梅戏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电子信息、社会环境等条件下,其所承载的使命也较为严峻,找准时代定位,找出存在的问题,获得合理的发展策略,是黄梅戏在当代的挑战中赢得胜利的重要前提。

面对黄梅戏的发展问题,我认为必须对影响黄梅戏发展的一系列机制、体制进行改革,使之既适应当代审美文化发展的规律,又能够使黄梅戏本身在承传传统的基础上得以较快发展。

一、黄梅戏应回归于“平民”
黄梅戏是来自民间,是从土台上走出来的优秀剧种,成为中国戏曲五大剧种之一。

经过一代又一代黄梅戏人不懈努力,使这一来自乡野的民间小剧种登上了艺术的大雅之堂。

黄梅戏是“平民”的,这根纽带不能断,它的主要演出活动应该是“下沉”,沉到知音处,沉到人民中去,而不是一味追求“上浮”,争上领奖台。

成为一奖到手,一戏丢手的做法。

超高制作与低迷的演出市场不协调;越来越高的票价与越来越少的观众不协调;偶尔演出也只是自产自销,自己演给自己看,都是专家、领导欣赏一把,政府买单罢了。

老百姓想看可又望而却步。

偶尔一看又看不懂,特别在舞台美术等方面更是极尽能事,机关重重,整台演出灯光变换绚烂多彩,演员造型鲜艳夺目,一出戏演下来整体效果归于表面五光十色,热闹非凡!观众却还是反应平淡,而与此同时大家还在侃侃而谈地要“出人、出戏、出精品”,最后的结果是造成演出成本越来越高,票价越来越高,观众越来越少。

其根本原因是忽略了观众的审美取向,漠视观众的需求,最终不是观众离开黄梅戏,而是黄梅戏离开观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黄梅戏艺术是否也应该回归了呢?是否到了该还戏于民的时候了呢?当年的严风英、王少舫大师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创下了辉煌的业绩,一不靠拿奖,二不靠“包装”,凭的是团结的创作集体和精湛的“演员艺术”。

让广大戏曲观众拍手叫绝!
二、营造黄梅戏艺术发展繁荣的良好环境
繁荣发展黄梅戏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目标,是当代安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黄梅戏艺术的繁荣发展,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要充分发挥黄梅戏艺术工作者的主体作用,与他们真心诚意交朋友,尽心竭力解难题,让他们聚精会神、一心一意搞创作。

省文联、剧协和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要充分发挥联络、协调、服务作用。

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和文艺评论力度,新闻媒体要多开设专栏专题、多策划精彩主题活动。

要坚持专业与业余、提高与普及相结合,面向基层,重心下移,让黄梅戏艺术活跃在城乡各地,特别是要让年轻观众了解黄梅戏、亲近黄梅戏,巩固和发展黄梅戏的群众基础。

三、改变黄梅戏面临的政策局限
黄梅戏要在承传传统的基础上得以较快发展,必须对影响黄梅戏发展的一系列机制、体
制进行改革,而走出安庆,与企业合作。

将黄梅戏改革继续推向深入,必须改变黄梅戏面临的政策局限。

一是改变人员负担重,人事任免权不能自己掌握的现状。

不能演戏和演不好戏的人员多了,就难以形成创新的动力、氛围和环境,闯市场的积极性也会消失。

二是开拓创新黄梅戏演出新形式,更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有力支持。

作为渗透到安庆城市每个角落的精神文化标签,可以考虑成立董事会,设立黄梅戏发展专项基金,进一步加大对黄梅戏的支持力度。

要进一步深化对创作体制和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为黄梅戏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针对目前黄梅戏剧本创作的危机局面,编创人员可以比照市场招投标的方式,面向全国招标优秀剧本和导演。

要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机制和体制,鼓励编创人员和演职人员坚持艺术实践,剧团的生命在于创造和演出,将演出场次、时间和质量作为考核演职人员的基本要素。

加大力度改革戏曲教育方式,实行政府全面扶持、校团协作培养。

以人才招聘和优胜劣汰制度、竞争奖惩制度、调整分配差距及跨地区合作等机制进一步加大人才成长速度。

将“老带青”的培养模式制度化,采取重奖方式,鼓励老演员、老艺术家积极发现培养接班人。

四、要加快实施精品战略和人才战略
黄梅戏艺术要实现新跨越,中心任务就是要打造精品经典、培育名家大家。

要把繁荣创作作为突破口,精心选题,强力攻关,优质资源要向精品创作集聚,优势力量要向精品生产集中,不断推出“三性”统一、“双效”俱佳的精品力作。

要切实用好用活黄梅戏等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项资金,更为有力地引导和推动黄梅戏精品创作生产。

要处理好精品与大众化的关系,建立起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评奖机制。

要以“六个一批”双百人才工程为龙头,以造就领军人物、培养拔尖人才为重点,以重要剧目、重要活动和重大工程为载体,着力培养一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黄梅戏人才队伍。

要格外重视培养青年人才,要多压担子,多给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练成长。

要大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文艺生态,促进不同专业和不同风格之间相互交流。

要根据戏曲艺术的特点,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名家担纲”“名角领衔”等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创新型、和谐型的精英团队,发挥其推动黄梅戏繁荣发展的中坚作用。

五、不断创新黄梅戏艺术
创新是文艺的生机和活力所在,也是贯穿黄梅戏艺术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

今天,推进黄梅戏艺术大发展大繁荣,更需要创新,我们要遵循黄梅戏艺术创作基本规律,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超越,在保持黄梅戏本体特征和独特韵味的基础上,努力使黄梅戏艺术的各要素都适应时代的特点和观众的需求。

作为传统艺术样式的黄梅戏,演起古装戏来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创作现代戏的数量较少,质量上总是差一把火,这种状况需要改变。

黄梅戏不能满足于古代题材,不能满足于改编和移植,要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把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摸索雅俗共赏的路子,应当研究当今流行的各种艺术样式。

这些年的实践证明,从现代媒体的丰富多彩出发,把黄梅戏舞台向荧屏和银幕延伸,就是扩大观赏面的一种有效手段。

黄梅戏能够流传得这样广泛,唱腔旋律好听是主要原因。

热爱黄梅戏的观众来到剧场,往往就是来欣赏黄梅戏的优美旋律,很怕在听觉感受上变味。

因此,唱腔看来是最能显示戏曲本质特征的部位,也是创新的过程中最讲究继承的部位,应当谨慎从事。

总起来说,黄梅戏要坚持艺术创新,但创新中要把握好“度”,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黄梅戏艺术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巩固和提升黄梅戏艺术的名牌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