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沟码头毕业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交通学院河海学院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2011级毕业设计资料
河海学院港工教研室
二○一五年三月
重庆主城港区洋世达公司纳溪沟码头工程
设计资料
一、地理位置
重庆市公路运输(集团)公司纳溪码头一期工程,位于南岸区鸡冠石镇纳溪沟。该码头位于朝天门下游12km的长江南岸(右岸),在重庆规划的主城区边沿地带,距重庆规划的中央商务区(CBD)南岸片区边缘约1km,距渝黔高速公路黄桷湾立交约5km。纳溪沟位于弹子石中央商务区和茶园工业园区的连接地段,后方有弹子石~广阳坝公路通过。
二、营运资料
1、货运任务
该码头工程营运的货种有散货70万吨/年,件杂25万吨/年及多用途泊位货35万吨/年。
2、设计船型
根据调查目前长江上运输船舶的实际,并结合长远发展,设计船型其设计基本尺度如下表1。
表1 设计船型基本尺度
三、自然资料
1、气象
⑴风况
风向:常风向为北风,北东北,频率6~15%
风速:最大风速26.7m/s(1981.5.10)
瞬间最大风速:27.0m/s(1961.8.4)
定时(2分钟)最大风速:20m/s(1949.5.16)
本地大风强度不大,并且频率较低,加之受川江峡谷地形影响,对船舶靠离码头和航行影响不大。
⑵降水
多年平均降雨量:1082mm (1916年)
历年最大降雨量:1353.9mm (1970年)
历年最少降雨量:911.7mm (1971年)
年最多雨日174d(1974年),年最少雨日139d(1978年),日最大降雨量
192.9mm(1956年6月25日)
⑶雾况
根据1979年~1989年11年的资料统计,其雾状特征值如下:
年平均发生天数40.0d
最大年发生天数61.0 d(1979年)
最大月平均发生天数6.4 d(1月份)
最长延时47hr40min(1986年)
因轻雾对船航行影响很少,上述特征值主要是指中雾和浓雾。
⑷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44.0℃
极端最低气温:-2.5℃
历年平均气温:18.5℃
历年月平均最高气温:28.1℃ (8月)
历年月平均最低气温:7.2℃(1月)
根据上述自然状况进行分析,港口不可作业天数见下表2。
由表2可知,拟建工程作业天数可定为330天。
2、水文(黄海高程系,下同)
纳溪沟码头位于山区半冲积性河段,水文特征主要表现为山区河流特征,年水位落差大,洪峰变幅大、历时短,而枯水期水位平稳、历时长。该处在寸滩水文站下游7Km,可直接引用寸滩水文水位观测资料,外插推求而得。
⑴寸滩主要水位特征值(黄海高程,下同)
•• 历年最高水位: 189.73m(1981.07.16)
历年最低水位: 156.42m(1973.03.16)
历年最大水位差: 33.31m
常年水位差: 25m
••• ⑵纳溪沟码头设计高水位
• 5%洪水频率水位: 186.30m(20年一遇)
⑶纳溪沟码头设计低水位
2006年以前: 156.57m (98%保证率)
2006~2009年: 157.62 m(最低通航水位)
2009年以后: 158.02 m(最低通航水位)
⑷流速流向
拟建码头位于长江凹岸处,江面宽阔,水流平顺,枯水期水流流速较小,洪水期流速稍大,但对船舶的上下航行和靠离码头都没有多大影响。
3、河势
重庆主城区河段长江干流上起茄子溪,下迄唐家沱,河段长约40km;天然情况下,长江重庆段河道平面形态弯曲,宽窄相间,洪水河宽一般为700~800m,最宽达1500m以上。宽阔段与狭窄段河宽相差悬殊。
拟建的纳溪沟码头位于朝天门下游约12km处的河道右岸,工程河段河道呈微弯形态,港区位于深水区的弯道凹岸。该河段河宽相对均匀,自二佛寺至白沙沱长约7km河段洪水河宽一般为750~850m,局部达1000m左右。该河段河床一般由基岩和卵石组成,弯道段的凸岸形成碛坝。从河岸组成上看,一般为基岩,间有石盘、突嘴伸入江中,两岸岸线虽参差不齐,但较为稳定。上游为草鞋碛,中间为大沙碛和母猪碛,下游接铜田坝和铜锣峡。天然情况下,本河段主流偏向港区一侧,常年深水傍岸。根据不同年代江道测图比较,该河段河床基本稳定,岸坡无大的变化。汛期在河床上的淤积,汛后基本上被冲刷下移,无累计淤积现象,枯水期最小水深一般可维持在3m以上,碍航情况很少发生,洪水期可达30m以上。由于铜锣峡的作用,洪水期该河段流速相对较缓,船舶靠离码头都比较方便。该河段长江北岸已建和正在建设的码头较多,纳溪沟以上约1km为重庆市的油品码头集中区,上游6.5km处为正在建设的寸滩集装箱码头和滚装码头。
三峡工程建库后,该河段基本上处于变动回水区的中上段。按照水库年内的运行方式,本河段既有天然河道的又有水库的两重属性,即汛期坝前防洪限制水位较低,本河段虽受一定雍水影响,但仍处于畅泄状态,基本上保持天然河道的特性;汛后蓄水期受水库蓄水的影响,又呈现水库的特点。致使成库后的水位历时过程与天然的情况发生于明显的变化,来水来沙条件也不同于天然情况。
水库蓄水后,抬高了侵蚀基面,改变了原河道的水流特性,过水断面增大,比降减小,流速降低,水流挟沙能力减弱,泥沙在库区河床落淤,库区河床将在新的侵蚀基面的基础上塑造新河道。新河道的塑造过程,也是水库末端淤积的发展过程。影响淤积末端的因素很多,来水量、来沙量、来沙组成及沿时程的变化,变动回水区河谷形态、河床组成、水库运用方式、坝前水位等,都影响库区末端淤积的发展过程。
据国内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研究成果,三峡建库后,由于水位壅高,变动回水区中、下段将产生累积性泥沙淤积,使原河床的边界对水流的控制作用减弱,局部河段发生河势调整,河道逐步向单一、归顺、微弯形态发展,航道、港区较建库前均有较大改善。由于河势调整,局部航道可能需要进行局部整治或消除新航槽中的石梁、,暗礁。而在变动回水区上段,由于汛期受回水影响很小,基本上维持原天然状态卜,汛后水位较天然情况雍水较多,改变了天然情况下汛期淤积、汛后冲刷的一般规律。在特枯水年中水期或在来沙年后水位消落后期,可能出现短期航道尺度、航道水深不够的情况。但随着汛期水位抬高或三峡工程汛后蓄水,这一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