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研究
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
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近年来,教师语言暴力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调研。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改善这一问题。
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使用侮辱、贬低、威胁等不恰当语言,对学生造成心理和情感上的伤害。
这一问题在教育领域普遍存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表现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
问卷调查覆盖了全国各地的多所学校,共收集了X份有效问卷。
访谈对象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文献资料分析则涵盖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为本次调研提供了理论支持。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超过X%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使用过不恰当语言,其中以贬低、侮辱和威胁为主要表现。
访谈中,多名学生表示曾遭受过教师的言语攻击,导致情绪低落、自卑感加重,甚至出现厌学现象。
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下,还可能延续到其未来生活。
学生在遭受语言暴力后,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学业和人际关系。
长远来看,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对其职业发展、家庭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教师语言暴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教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评价体系不完善、工作压力大等因素。
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值也使得一些教师在面对学生问题时过于急躁,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教育过程中言语暴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在师范教育中增加相关课程,从源头上解决教师语言暴力问题。
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改变单一以学生成绩衡量教师工作质量的做法。
通过学生的全面发展、团队合作等能力,激发教师的正面动机,减少语言暴力的发生。
学校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语言暴力方面的测评和监督。
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对于存在语言暴力的教师,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并及时予以纠正。
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是指公共空间中可见的文字型态,包括街道名称、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信息板等,它向人们展示了某一区域内的语言使用情况与特点。
网络语言暴力的社会学分析
网络语言暴力的社会学分析网络语言暴力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上的言论或评论对个人或群体进行攻击、诋毁或侮辱的行为,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辱骂、恐吓、歧视、散布谣言等。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语言暴力愈发频繁,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社会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暴力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影响和应对策略,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一、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1. 匿名性和虚拟性在网络空间中,用户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发布言论时不必承担实际的责任和后果。
这种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得一些人更加放肆和肆意地进行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因为他们可以逍遥法外,不担心遭到法律制裁或社会谴责。
2. 社会焦虑和压力当一个社会出现种种问题和矛盾时,人们的心理压力会增加,情绪容易波动。
在网络上,一些人可能会把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到其他人身上,通过网络言论来释放负面情绪。
3. 社交媒体的崛起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的社交活动逐渐转移到了虚拟空间中。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隐私被曝光的可能性增加,同时网络言论的影响力也变得更为广泛,从而引发了更多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
4. 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在网络上,不同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可能会发生冲突,一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会通过恶言相向的方式来打压对方,导致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出现。
1. 个人心理健康受损遭受网络语言暴力的个人往往会感到自卑、恐惧、沮丧甚至绝望,对自己的自尊和自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往,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发生。
2. 社会和谐受到破坏网络语言暴力的传播容易导致群体之间的矛盾激化,社会秩序受到破坏。
一些极端的网络言论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3. 信息传播受阻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可能会使受害者产生畏惧,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导致信息传播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对社会的开放程度产生不利影响。
4. 社会道德沦丧网络语言暴力的传播也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使得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减少,社会风气变得越发浮躁和冷漠。
网络语言暴力的社会学分析
网络语言暴力的社会学分析随着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暴力现象愈加普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
网络语言暴力类似于言语暴力,但是却具有更为突出的特征,例如匿名性、跨地域性和即时性等特征,这些都导致了网络语言暴力可持续性的增强。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网络语言暴力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影响。
1.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是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各种组织形式、社会问题、人类行为、社会变迁等多个领域,将关注点放在了个体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上。
基于这一视角,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网络语言暴力的分析。
2.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影响网络语言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充斥着快捷和即时的信息,这使得很多人都失去了耐心和思考的动力。
社交媒体上表达观点的形式充斥了弹幕、短评等快速反应的方式,这对于一些没有深思熟虑表达观点的人来说提供了机会。
而一些人在互联网上的言语行为常常变得情绪化,甚至过激,一旦被激怒或者看到自己不满的观点或负面评价,他们就会进行有辱人格或人身攻击的言辞,使得网络语言暴力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3.生态因素在众多的网络平台上,良莠不齐,而在一些不受管制和监控的平台上更是如此。
这些平台上充斥着恶意攻击、侮辱等违法行为,甚至正义之声也在窃取网络语言暴力的话语权。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日益依赖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这些平台中的信息也越来越难以恢复公正性,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就在这样的生态下变得更加猖獗。
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影响网络语言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西方社会文化中,言论自由被视为人权之一,对任何观点都应该予以尊重和保护。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言论自由这一概念并不受重视,人们对于言辞的用词和表达完全不同。
而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这两种文化碰撞在了一起,导致了中国民间诉求准则和法律规范出现了很多的矛盾和不足。
加之社会上存在着群众情感触动和利益诱惑,一些不法分子就会通过网络语言暴力来散布不正常的信息,做出谣言,破坏社会稳定。
社会学视角下的语言暴力问题探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语言暴力问题探究近年来,语言暴力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它不同于身体上的暴力行为,而是一种语言交流中存在的不当行为。
据研究显示,语言暴力会给被暴力者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和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社会学视角下的语言暴力也需要被更加深入地探究。
一、语言暴力的定义语言暴力作为一种暴力行为,它的定义不仅限于纯粹的言语攻击和辱骂,更体现在伤害他人的语言表达中。
例如,一些刻薄的调侃、歧视性的词汇,或是打击他人自尊心的比较,都可以视为一种语言暴力。
从这些层面来看,语言暴力的定义大概可以被概括为:用言辞攻击或者威胁别人的行为。
二、语言暴力对受害者的影响语言暴力会给被暴力者带来心理上的困扰,使他们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是愤怒。
另外,受害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想法,例如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或是变得不相信自己,从而孤立自己。
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特别常见,因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社交技巧尚未成熟,即便是通常无害的负面评价,也有可能对他们产生沉重的影响,导致持续的心理创伤。
三、语言暴力的根源语言暴力是从何而来的?它通常源于人们的自我感受和自我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的行为、外貌等等是否好坏的态度。
例如,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长相不如别人漂亮时,就可能通过诋毁、恶语相向等方式来试图摆脱被人评价的感觉。
因此,很多时候,语言暴力的根源是情绪、自信心等心理状态,而非对他人本身的评判。
此外,社会结构也是语言暴力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些文化中,对于强者或有钱人的权力崇拜和依赖,常常导致人们不假思索地贬低和攻击那些象征弱势群体的特质,例如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等,进而投射到个人日常生活中。
这种文化习俗和观念基于种种理由存在了很长时间,一些人无法意识到其错误性,甚至将其发展成了一种“文化特点”。
四、如何解决语言暴力问题解决语言暴力问题的重点之一是教育,这种教育应该是多角度的。
我们需要传输的不仅是避免使用侮辱性词汇的常识和意识,还要通过教育强调语言作为交流的形式和礼仪的重要性。
网络语言暴力研究浅论
网络语言暴力研究浅论摘要:近些年来,学术界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网络语言暴力问题进行了不同的研究与分析,而本文主要则就网络语言暴力研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并简单分析了其危害与应对方式,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语言暴力危害、网络语言暴力应对策略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i飞速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人们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流连于网络获取信息,发表观点,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但与此同时,网络空间的隐蔽性也为网民们阐述观点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网络语言是网民在虚拟空间中交流的工具,是其表达情感、阐述观点的语言形式。
这种语言是在网络语境中传递信息的载体,也是社会语言的变体[1]。
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2011:141)曾指出“语言是有力量的,可以说服人、欺骗人,实际上就是控制人”。
近些年来,网络上层出不穷的语言暴力现象也愈发引起法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领域相关研究学者们的关注,而网络语言暴力(verbal abuse)也因其严重的危害性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地应对它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一、网络语言暴力及相关研究“语言暴力”最初来源于西方后现代哲学流派(Silva,2017)。
在英文文献中一般将语言暴力称为linguistic violence、verbal violence、conversational violence 或者 verbal abuse。
Foucault(2002)认为话语影响、规范并且制约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而话语又是由彼此关联的陈述共同构成的。
我们一般认为“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诋毁、侮辱、谩骂、蔑视等带有歧视性的话语致使他人心理和精神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而“网络语言暴力”也主要是指发生在网络中的语言暴力行为,即利用语言攻击使被攻击对象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某种程度伤害的一种社会现象。
1.1 国外相关研究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是“最为常用的术语”(Baldry et al.,2018:5)。
调研报告格式 网络语言暴力调研 精品
调研报告格式络语言暴力调研语言暴力是一种对青少年危害极大的现象,近来随着互联的快速发展,其新的表现形式络语言暴力也逐步走入我们的视野.针对这种情况,调查和研究都是十分具有紧迫和严重性的.一、调查目标及方法本次调查的目标在于通过对暴行为的次数、类型、使用环境及反应的调查,找出其成因及符合实际的定义,分析暴现象的影响,归纳暴行为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由于暴现象发生在络上,这给调查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几种传统的调查方法的效用(例如调查报告、实地采访等),在此都受到质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一般的调查内容都是直接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有关,且提出问题大多类似与日常谈论内容,因而刻意隐瞒或故意做出与实际情况不相同的回答的情况较为少见.由于本次实践主题涉及的群体范围极广,要做到问卷的有效发放和回收难度很大.若是实地调查则容易引起受访者的心理防御机制,难以确保样本的有效性.综合考虑之后,本次调查采取了较为特殊的调查方式.选取任意时间点浏览各大门户的评论及文章,并注意友评论中的暴词汇,记录下使用频次较高的词汇并注意其他友对这些词汇使用的反应.活用搜索引擎的限时搜索功能,分别搜索特定词汇在一天,一周中出现的频次并记录.寻找权威机构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如热词使用统计,年度汉字等.查阅语言暴力相关资料,如《络低俗粗鄙语言报告》等.二、定义络语言暴力(以下简称暴)作为一个新生现象,并没有准确并为大众广泛接受的定义,准确来说还并为被大众熟知.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暴力现象和络却有相对准确和广泛接受的定义可供参考.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在数学上,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专指加权图.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在计算机领域中,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以上内容均引自百度百科由此我们暂时给与暴以下定义:络语言暴力,是指就是在络上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但给出暴的定义却并不是1+1那么简单的事.按照以上定义,泼妇骂街的内容若录入到上也算是暴了.并且暴的形式多样,它的作用也不仅局限于使他人精神和心理收到伤害,同时还应包括对自身情感的宣泄等.但准确的定义都是在充足的调研下产生的,为了方便调研,我暂时使用以下定义.络语言暴力,是指就是发生在络上使用络语言进行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行为,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现象.产生原因与表现形式暴现象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语言暴力现象,所以其成因与语言暴力现象相类似,而络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1、络与言论自由扮演的角色我国宪法上明确规定有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但在过去,个人言论很难得到广泛传播并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著书立说则在言论的自由上加了一道编辑的把关,使得书中之言不至于低俗暴力.然而络和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个人言论的力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扩张.食盐抢购,burndown等事例正是这种言论自由脱缰的代表.谣言名目张胆的扩大着影响,络语言暴力却隐蔽地多.因为民群体组成十分复杂,暴力语汇通常是从一个小群体中逐步拓展到大众眼中.这些语汇主要有以下:、不同地区的方言通过音译的方式转化.如矮矬穷.、将原有脏话进行二次加工.如尼玛.、中英文互换.如装逼=zhuangbility’、友的集体创作.如钛合金狗眼由此可见络成为了这些语汇的温床,匿名的络环境,于各地的零散暴力语汇产生了富集效应,而试图吸引眼球的媒体个人也使得新的语汇产生地更快.同时,言论自由则是可以倚仗的黄马甲,让这些言论产生的时候更加有恃无恐.语言暴力的形式语言暴力有多种类型,按照场所来分有:校园语言暴力,家庭语言暴力,社会语言暴力.暴按照以上类型应属于社会语言暴力.同时暴按照性质划分并非单一形式,而主要有:歧视、辱骂、嘲讽、威胁等形式.如果按照对象划分则又分为:群体相互、群体对个人、个人对群体、个人对个人实施四种形式.现状根据2019年6月2日,人民舆情研究室发布了《络低俗粗鄙语言报告》显示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技术的不断进步,络舆论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的扩大加深.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微博账户已达到12亿个,新浪、腾讯微博平台每日新增帖文2.3亿条;已经发展多年的即时通讯软件日均发送信息60亿条;异军突起的用户达到6亿,其中境外账户达到1亿、系统日均发送信息更达到160亿条.而人民舆情监测室根据民用到的低俗词语,进行简要的筛选统计,选取25个(组)络词语进行信息检索,可以发现2019年全年,16个(组)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千万次以上,其中4个(组)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了亿次以上.检索中文报刊媒体发现,媒体在标题中使用最多的三个用词是屌丝,逗比和叫兽.而根据民检索情况分析,络低俗用词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尼玛你妹蛋疼,绿茶婊碧池小婊砸有明显的民搜索相关,——以上摘自《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但时至今日这篇文章的内容已经稍显陈旧了.所以今天要重新审视这些数据.以下2019年3月通过搜索引擎得到的结果,搜索内容是络低俗语言报告特别提到的几个词语.根据页搜索结果,尼玛在一天出现了466000次、逗比559000次、蛋疼167000次、装逼113000次.由此可见这些语汇使用的普遍程度.关于此现象的讨论和个人看法尽管暴还是一个新生的现象,在络上关于它的讨论却也不是难觅踪影的.在一篇名叫《络语言暴力形成原因透析》的文章中主要从互联、言论.自由的角度分析了暴的形成.其中有一点非常值得关注:近20年互联的兴盛,恰逢中国社会经济的变革转型期,意识领域的强烈碰撞、心态的不平衡、恣意情绪的宣泄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络语言暴力主体.部分民使用大量夸张、刺激、怪癖的语言,意在哗众取宠或纯粹性的宣泄.络语言暴力主体又以为数不少的微博大V,如秦火火、立二拆四、薛蛮子为典型代表.这些暴众高扛和平、理性、仁义关爱的大旗,批社会热点,爆料生猛消息,发布或扬言发布负面帖文,揭露对方隐私,无中生有编造故事,恶意造谣抹黑中伤,使用渲染、煽动语词,他们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策略,召集民围观,挑动民众的不满情绪.这套策略背后是实现谁不服我,我整谁的野心与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机心.以上从互联本身带来的冲击来阐释暴原因.在文章后面还提到了应对与解决之道.主要有立法、提高国民素质、加强行业自律三条.上文只是内容比较集中的一篇,关于暴,很多友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也认为暴很多时候只是朋友间的互相调侃,实际上并没有谩骂,侮辱的意思,更难和暴力沾上边了.其实这种看法在语言暴力事件(非暴)上也是常常出现的.。
语言暴力的类型研究
姆 ・ 莱利在一篇 旨在宣传博客行 为准则 的文 章 中称 : “ 奥 从
本质上 讲 ,文 明就是 我们签 署 的共同协 议 ,它是我 们生活
在一起 的基 础 。我们 应 当确 保通 过博客创 建 的文 明能让人
引 以为傲 。 “ ” 我们应 为 自己的言论 及发表在 博客 中的评论 负责 。 ” ( 五)依 照语 言暴 力 的行 业划 分 。其 一 ,体 育语 言暴
遭受 教师讽刺挖 苦等语 言暴 力雨 辍学 的大有人 在 。 “ 凰家
根据不 同的标准 ,语言暴力可 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一)依 照语 言暴 力发 生的场所 划分。一是家庭语 言暴 力。家庭语 言暴力 主要存 在 于夫妻之 间、父母 与子女之 间。
比如父母与子女 之 间的语言 暴力 。 “ 打是亲 ,骂 是爱 ”是
与 应试 教 育的压力 、教 师 自身 的心理状 况等有 关 。国内一 教育研究课题组 20 年对某 省 l 02 4个地市 、 1g 6 所城 乡中小 学 29 2 2名 教师进 行检测 ,结果 显示 3 .8 21 %的教 师有 轻度
上反映 了具 有体 力和年 龄优势 的一方 自身情商素 质的相对 低下 、教育 手段 的匮乏 。家庭成员 之 间的人 格需要互 相尊 收稿 日期 :2 1 0 1—6—2 1
一
去打 工 ,只有一小部 分人 会 为 了生存不 择手段 而给河 南人
造 成 了 负 面 影 响 。说 河 南 人 骗 子 多 、 山 东 人 强 盗 多 、 边 远
网 民年 龄 、 自身素质 、从众 心理 以及 网络 匿名 环境 、网络 自由环 境 以及网络管 理不善 等原 因造成 网络 言论 中充斥着
一
修地球去 ! ”是笔者在一所县城 中学课 堂听到 的一 句老师训
网络语言暴力的社会学分析
网络语言暴力的社会学分析网络语言暴力,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上发布的言语、文字、图片等形式,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歧视、辱骂、恐吓等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在网络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还可能导致受害者产生心理问题、自卑感、焦虑等不良后果。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网络语言暴力的背景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变得更加广泛和便捷。
一方面,这为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也衍生了大量的信息碎片和垃圾信息。
在这种信息过载的环境下,人们往往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从而容易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上的言语暴力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社会教育和价值观念的缺失也是导致网络语言暴力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健康的心理教育和良好的道德观念。
从小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导致了一部分人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和侮辱。
社会上的不良价值观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成网络语言暴力的存在,比如“成功就是一切”的功利主义观念和“得寸进尺”的攻击心态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网络语言暴力的存在。
社会环境和生存压力也是网络语言暴力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这种生存压力不仅反映在物质层面,更多的体现在心理层面。
人们在压力下往往难以克制自己的情绪,导致了一部分人在网络上发泄自己不良情绪的行为。
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也使一些人感到不满和愤怒,从而通过网络语言暴力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除了上述原因外,网络语言暴力的存在还受到了网络匿名性和社会更迭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通讯的匿名性,使得人们更容易产生攻击和侮辱他人的行为,因为他们不需要承担现实生活中可能带来的后果。
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变性也使得人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他人的态度也更加复杂多变。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网络语言暴力在现代社会得到了一定的滋生和发展。
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_
一、教师语言暴力内涵解读(一)相关概念厘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对暴力的认识往往与“武力”、“肉体伤害”等物质性的特征联系在一起,语言暴力目前在我国并不是一个通识概念。
而当代西方社会普遍认为,“暴力不必总意味着身体暴力,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可以表现为用语言伤害一个人的情感和尊严。
”①那么语言能否成为一种暴力手段?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评价等言语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一种伤害学生的教育暴力?本章将从现实需要和学术研究两个角度出发,尝试对语言暴力和教师语言暴力进行概念阐释。
1.暴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暴力”被解释为:①强制的力量或武装;②特指国家的强制力量②。
可见,一直以来,暴力是一个政治和法学概念。
但是在当今和平时代,社会公共卫生和教育领域的暴力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普遍而又复杂的现象,对其进行定义不再仅仅是一门严密的政治和法律问题,而需要根据时代特征和社会文化准则,对其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进行新的界定和阐释。
研究和平理论的著名学者约翰·加尔顿(J﹒Galtung)认为,在当代和平环境中,暴力不只是一种法律行为的规定和描述,更是一种严重的道义批评;一切被称为暴力的行为或现象都是非道义的,世界上不存在好的暴力。
因此,加尔顿把暴力定义为“任何使人无法在肉体或是思想上实现他自身潜力的限制”。
③这种“限制”也就是本研究所采用和强调的“暴力”。
世界卫生组织则把暴力定义为:蓄意的运用躯体的力量或者权力,对自身、他人、群体或者社会进行威胁或者伤①[澳]弗朗茨·M·乌克提茨著,万怡,王莺译.恶为什么这么吸引我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社,2001.207.②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0.③转引自:徐贲.密友资本主义背景下的社会冲突:当今中国的贫困和暴力[J].当代中国研究,2004,(02).2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身体损伤、发育障碍、精神伤害、死亡或权益的剥夺。
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再探讨
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再探讨【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再探讨】---1.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孩子的引路人,还是他们的榜样和启迪者。
然而,近年来,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不断浮出水面,引发了社会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的背景、原因、影响和应对方法,并分享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和理解。
2. 背景分析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的频发引起了广泛关注。
语言暴力指的是教师使用粗暴、侮辱性和贬低性的言辞对待幼儿。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而且违背了教师的职业伦理。
造成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教育资源不足、压力过大、教师职业素质不高等。
3. 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的原因分析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的背后存在如下原因:3.1 教育资源不足:幼儿园往往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和培训资源。
教师可能因此感到压力巨大,采取激烈言辞来发泄情绪。
3.2 压力过大: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巨大,面临着孩子们的行为管理、家长的期望和教育局的要求。
这种长期紧张的状态容易导致情绪失控,进而产生语言暴力行为。
3.3 教师职业素质不高:部分教师职业素质不高,缺乏对幼儿心理发展和行为管理的专业知识。
他们无法应对孩子们的各种行为,只能用粗暴的言辞来惩罚孩子。
4. 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的影响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对幼儿和教师本身都会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4.1 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语言暴力的伤害,这会造成他们自尊心受损、情绪不稳定,并且可能对教育和学习形成阴影。
4.2 对教师的影响:教师如果长期以粗暴的言辞对待幼儿,会导致和学生关系的紧张,进而降低教学效果,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疲劳。
5. 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应对措施:5.1 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行为管理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教育挑战。
“语言暴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干预对策研究-最新作文资料
“语言暴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干预对策研究-最新作文资料“语言暴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干预对策研究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心灵感应的纽带。
语言和暴力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可是“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公布的一项调查却把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调查显示:“语言暴力”以高达81.45%的得票率位居“最急需解决的校园伤害”榜首,“语言暴力”甚至比体罚更让学生们深恶痛绝。
的确,语言已成为一种道德暴力的工具,口水已成为一种毒液,这把“不沾血的刀”给学生们带来了悄然无声的杀伤力,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何预防和杜绝“语言暴力”的发生,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语言暴力”的表现形式所谓“语言暴力”,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以非体罚的方式惩罚学生,用语言攻击来伤害学生心理的行为,其主要表现在:1.教师的冷言冷语。
在学校里,有的老师常用带有讽刺性、侮辱性、藐视性、污秽性的语言贬损学生,以不恰当的方式消极而片面地评价学生,给某些学生贴上“差生”或“坏学生”的标签。
如:“不学习,就滚出去”;“你真是狗改不了吃屎”;“你没有权利在我面前狡辩”;“世界上没有你这么笨的蠢猪”等恶语。
2.家长的厉声呵斥。
在家里,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取得一点成绩时,便说;“别忘乎所以,某某比你强多了”;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又骂“你怎么这么没用,猪都比你聪明”;当孩子做错某件事了,家长又对孩子不负责任,夸大其词地全盘否定“你是哪根筋不对啊,老是找麻烦,这样下去,你老子的面子都丢尽了”,“你是个混蛋,我们只当没生你”,以此来威胁、恐吓孩子。
3.同伴的闲言碎语。
在同学之间,由于交往中会出现各种矛盾,于是就有学生在背地里给别人取绰号,公开别人隐私,讽刺挖苦他人,取笑他人的生理缺陷。
如;“黑猪”,“菜鸭子”,“她很贱,别理她”,“穷光蛋,可怜虫”,“什么都不会,真是太笨了”,“这次他能考好,肯定是抄人家的”等人身攻击。
中国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网络也带来了许多负面问题,其中网络语言暴力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
网络语言暴力是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言语恐吓、辱骂、诋毁、谩骂等行为。
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了中国大学生之间日常交往中的常见现象。
网络语言暴力已经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甚至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自杀念头。
因此,深入研究中国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对于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和谐的社会网络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探究其存在的原因和对大学生的影响,并为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中国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现状。
2.探究中国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原因。
3.分析中国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对大学生心理与身心健康的影响。
4.探讨解决中国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本文将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来揭示中国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原因。
同时,将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深入了解网络语言暴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最后,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达到减少中国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目的。
三、预期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能够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认识有所提高,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开展教育活动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建议,以减少中国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发生和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有助于深入探讨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规范之间的关系,促进中国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网络语言暴力的社会学分析
网络语言暴力的社会学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暴力的现状、原因、影响以及对策和预防措施。
我们探讨了网络语言暴力在当前社会中的普遍存在,其表现形式多样化且影响深远。
接着,通过对网络语言暴力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压力、个体心理问题、缺乏网络素养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其产生。
进一步地,我们探讨了网络语言暴力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关系破裂等负面影响。
然后,我们提出了针对网络语言暴力的对策,如加强网络监管、提倡网络文明交流等。
我们总结了网络语言暴力的社会学分析,强调了其对社会稳定和个体健康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抵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发生。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引起人们的警惕,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社会学分析、现状、原因、影响、对策、预防措施。
1. 引言1.1 网络语言暴力的社会学分析网络语言暴力是指在网络上使用恶意言辞或攻击性语言对他人进行谩骂、辱骂或恐吓的行为。
这种行为虽然不涉及肢体伤害,但其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伤害是不可忽视的。
在当前社会中,网络语言暴力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暴力是社会结构、文化背景、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互动性、虚拟性密不可分。
人们在网络上往往可以隐匿身份,发表言论而不担负实际后果,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人们言辞激烈、思想不负责任。
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也与社会的攀比心理、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在深入分析网络语言暴力的社会学意义时,我们需要控制好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针对每一个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原因、危害程度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从而更好地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和谐。
2. 正文2.1 网络语言暴力现状分析网络语言暴力是指在网络上使用恶意言辞、攻击性言论或恶意行为来伤害他人的行为。
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及解决对策研究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教师与学生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止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更要为学生在行为上做好表率作用。
然而,现在有些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因此难免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反应慢的学生和淘气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而是使用一些暴力语言如“我都教你几遍了,你怎么这么笨?”去发泄自己的不满。
古人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放在教学上也同样适用,教师的几句夸奖,或耐心的鼓励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你的作文比上次有进步哦”,“你的作业比之前工整了许多”,学生听到这样话,下次的作业一定会更加进步。
但在日常的教学中,也会听到有教师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笨”“都教你几遍了,长点脑子好不好”等等。
这些训斥学生的话,也许是一时的冲动随口说出,事后可能都不记得了,但就是这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话,却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和负面影响,甚至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形成。
一、教师语言暴力对于学生的伤害(一)语言暴力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语言暴力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自卑心理的产生。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和评价,自卑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产生轻视自我的态度体验。
学生的自卑心理来源于和其他学生的比较,导致出现对自己能力的怀疑现象。
教师的语言暴力恰恰“印证”了自己“很笨”的自卑心理,这种自我否定的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研究发现,当学生受到教师或同学的语言攻击时,他们的大脑会受到影响,导致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有一个男生在上初一新生英语课的时候,当老师提问到其他学生都会读的单词时,他怯生生地说,“老师,我不会读。
”老师笑着说,“没关系,跟着老师读!”这次课后,他读、写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及解决对策研究郑丹1,李苗苗2,黄永利3(1.蔚县城第四中学,河北张家口075700;2.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河北石家庄051430;3.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个演员,而且是个演讲家,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
语言暴力调研报告
语言暴力调研报告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摘要:语言暴力是一种常见的社会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调研旨在了解公众对于语言暴力的认知、经历及其影响,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文献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于语言暴力有所认知,并且许多人都曾经历过语言暴力的伤害。
这种暴力不仅对个人心理健康有损害,还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社交障碍和社会不和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会需要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于语言暴力的认知,并鼓励人们用友善和尊重的方式进行交流。
第一部分:引言语言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其作用和重要性不可低估。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个人无节制言论的增加,语言暴力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语言暴力不仅伤害了个人的心理健康,还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调研,了解公众对于语言暴力的认知、经历以及相关影响。
第二部分: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公众进行调研。
在问卷中,我们涵盖了对于语言暴力的认知程度、经历、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我们获得了500份有效问卷,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学和质性分析。
第三部分:调查结果1. 语言暴力的认知程度:大多数受访者(超过80%)对于语言暴力有所认知,包括恶言辱骂、讽刺嘲笑、人身攻击等。
其中,社交媒体被认为是语言暴力的主要渠道之一。
2. 语言暴力的经历:超过一半的受访者(约65%)表示曾经历过语言暴力的伤害,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
这种伤害不仅对被攻击者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而且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障碍。
3. 语言暴力的影响:许多受访者认为语言暴力会对社会和谐、道德价值观以及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他们表示,语言暴力会导致社会不和谐、冲突和对立,削弱人们之间的信任和友好。
第四部分: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语言暴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强对于语言暴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言辞影响力的认识,并鼓励人们用友善和尊重的方式进行交流。
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师
语言暴力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中使用侮辱、威胁、挑衅等言语攻击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对教师职业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并探讨解决之道。
一、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案例分析1. 案例一:教师使用侮辱性语言在某幼儿园,一名教师因为幼儿在教室里有些淘气,用侮辱性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责骂,甚至引起了幼儿的抵触情绪。
这一案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 案例二:教师使用威胁性语言另外一个案例中,一名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使用了威胁性的语言,比如"如果你再不乖,我就把你踢出去"等,这种言语暴力不仅伤害了幼儿的心灵,也给家长和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3. 案例三:教师使用挑衅性语言还有一些案例中,教师在处理幼儿问题时使用挑衅性语言,比如"你这么笨,怎么能成为一个好孩子"等,这种负面的语言不仅会伤害幼儿自尊心,也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二、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1. 教师的情绪管理不当一些教师在处理幼儿问题时往往情绪无法控制,一旦受到幼儿的刺激就会产生过激行为,包括使用语言暴力。
这些教师往往缺乏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2. 教师的教育素养不足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教育素养,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言语表达的特点不够了解,容易在教育过程中产生错误的言语行为。
3. 教师的压力过大一些教师面临着的教学压力、家长压力和社会压力过大,使得他们在处理幼儿问题时无法冷静客观,容易做出语言暴力行为。
三、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分析1. 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伤害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待言语的接受和理解程度相对较低,一旦受到教师的语言暴力攻击,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2. 对家长和社会的影响一旦发生幼儿园教师语言暴力的案件,不仅会引起家长的恐慌和愤怒,还会对社会造成负面的舆论影响,甚至引发社会事件,对幼儿园和教育行业的形象造成极大损害。
语言暴力研究
语言暴力研究陈禹风张毅楠赵敏刘子文“语言暴力”是最近几年才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一个词汇,但是生活中的语言暴力早就困扰着人们,网络的快速发展同样使虚拟世界的语言暴力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语言暴力的研究,希望能进一步认识这种现象并找到合理的改善方法。
一、语言暴力的界定和语言暴力的重灾区〔一〕语言暴力的界定对于语言暴力,学者们给出过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语言暴力就是用不合逻辑和法律标准、欲通过不讲逻辑、不守法度的语言风暴,从而以语言霸权的形式,孤立和剥夺他人的某种权利,对他人造成伤害。
”也有这样的界定:“是以语言为武器进行人身攻击与生命摧残的暴烈现象,也可界定是暴力在语言的表现”;还有人描述为“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蔑视、恐吓等不文明的语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或伤害”。
这里第三条的定义更为人接受。
西方学术界根据语言暴力的内容将其分为五类: (moderate Violence)含有轻微暴力内容;(mild sexual situations)含有轻微性爱内容;(mild coarse language)含有轻微粗俗语言;(suggestive dialogue)含有轻微暗示性的对话(通常谈论性方面)。
从上述的界定可以看出,学者们更强调语言暴力主要是言语内容具有暴力性质。
但是,从对语言暴力“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或伤害”这一点影响来看,形式上的语言霸权同样应该成为语言暴力研究的对象。
语言暴力有更广的范畴,需要对其进行显性和隐性的区分。
显性的语言暴力我们容易理解,即是一个人所用的语言在意义上的暴力指向明确,多以语言的攻击性强为表达。
“骂”就是这样一种否认性语言的极端形式。
而隐性的语言暴力其言语内容并没有攻击性,是形式上的精神摧残。
比方《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了,他的喋喋不休使孙悟空双手抱头,大呼救命,更甚至使看守他的小妖自尽而亡。
这类“语言暴力”中的“语言”内容没有暴力色彩,但说话者不顾听众反应,自顾自地表达,强聒不舍,令听者欲罢不能,取消倾诉和对话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暴力研究作者:陈禹风张毅楠赵敏刘子文“语言暴力”是最近几年才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一个词汇,但是生活中的语言暴力早就困扰着人们,网络的快速发展同样使虚拟世界的语言暴力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语言暴力的研究,希望能进一步认识这种现象并找到合理的改善方法。
一、语言暴力的界定和语言暴力的重灾区(一)语言暴力的界定对于语言暴力,学者们给出过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语言暴力就是用不合逻辑和法律规范、欲通过不讲逻辑、不守法度的语言风暴,从而以语言霸权的形式,孤立和剥夺他人的某种权利,对他人造成伤害。
”也有这样的界定:“是以语言为武器进行人身攻击与生命摧残的暴烈现象,也可界定是暴力在语言的表现”;还有人描述为“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蔑视、恐吓等不文明的语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或伤害”。
这里第三条的定义更为人接受。
西方学术界根据语言暴力的内容将其分为五类: (moderate Violence)含有轻微暴力内容;(mild sexual situations)含有轻微性爱内容;(mild coarse language)含有轻微粗俗语言;(suggestive dialogue)含有轻微暗示性的对话(通常谈论性方面)。
从上述的界定可以看出,学者们更强调语言暴力主要是言语内容具有暴力性质。
但是,从对语言暴力“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或伤害”这一点影响来看,形式上的语言霸权同样应该成为语言暴力研究的对象。
语言暴力有更广的范畴,需要对其进行显性和隐性的区分。
显性的语言暴力我们容易理解,即是一个人所用的语言在意义上的暴力指向明确,多以语言的攻击性强为体现。
“骂”就是这样一种否定性语言的极端形式。
而隐性的语言暴力其言语内容并没有攻击性,是形式上的精神摧残。
比如《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了,他的喋喋不休使孙悟空双手抱头,大呼救命,更甚至使看守他的小妖自尽而亡。
这类“语言暴力”中的“语言”内容没有暴力色彩,但说话者不顾听众反应,自顾自地表达,强聒不舍,令听者欲罢不能,取消倾诉和对话的可能。
还有,隐性的语言暴力的实施者多在思维逻辑上动脑筋,所以更为隐蔽,较难察觉。
(二)语言暴力的重灾区语言暴力是一种普遍的生活现象,可以根据其发生的场所、其程度性质以及接受对象、不同载体、不同行业分为不同的类型。
需要重点了解的是语言暴力涉及的“重灾区”,这样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1.现实世界的语言暴力(1)校园中的语言暴力校园中的语言暴力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教师对学生,采用讽刺、挖苦、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使用一些诸如“你不学可以,但不要影响其他人”、“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你要不想学就回去”等语言,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还有一种发生在同学之间,比如给别人起绰号(对身体缺陷,姓氏等)、公开别人隐私、讽刺挖苦他人、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等等。
但是起绰号并不总是表达憎恶或者讽刺的意思,一部分人认为叫绰号是跟自己关系好的表现,所以也要区别对待。
(2)家庭中的语言暴力当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值的时候,家长往往在言语上会给孩子施加压力。
常见的,家长对孩子采用诸如“你怎么这么笨”、“真后悔生了你”、“你就这样,长大了没出息”、“再哭我就打死你”、“你太笨了,某孩子比你强很多”、“你笨的要死”、“怎么养了你这么一个东西”等话进行语言攻击,给子女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3)社会行政中的语言暴力事实上,“语言暴力”不仅仅发生在校园, 在一些政府“窗口”单位, 特别是涉及行政执法的公检法、工商财税等部门的某些人员那里, 虽然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已大大减少,但出口成“脏”,动辄威胁、辱骂当事人的事情还屡见不鲜。
这类“语言暴力”不仅对被施暴者造成了伤害,也影响教学、执法等效果, 甚至酿成人间悲剧。
2.虚拟世界的语言暴力虚拟世界的语言暴力,不论是在游戏里、博客论坛里还是网络八卦中,语言暴力主要形式表现为以下四类:文化大革命特征的词语、羞辱谩骂性言辞、谣言、人肉搜索。
网络语言暴力简陋、粗俗,使语言丧失了美感的魅力,然而,它却有极强的再生能力,要彻底根除尚属不易。
可预见的是,伴随社会发展,网络语言暴力存在不断升级、不断创生的可能,将来其还有更多的表现形式。
二、语言暴力成因分析(一)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1.教师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匮乏及缺失从整体上看,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和急剧变化的时代对素质教育的高要求不相适应;同时,能胜任学科教学工作与能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善于观察,了解,分析学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并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顺利解决各种问题的教师确实不多。
2.我国教育制度的精英化价值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不公现象是当今议论最多的教育话题。
它的表现首推“以城市为中心”。
长期以来,教育投入毫无例外地像其他资源分配一样不遗余力地向城市倾斜,重点学校制度更加剧了这种倾斜。
另一方面,教师在这种比,评,争,拼的环境下自然会产生有形或无形的压力,挥之不去,这种压力又会转化为教师自身的心理压力。
在压力面前,师生关系冷漠疏离,教师往往容易失态。
3.教师培训存在漏洞我国传统的师范教育只注重课程的教学,而没有涉及学生心理呵护方面的内容。
4.学校教育管理与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的功利化与工具化——培养“人才”而不是“人”,使得教育者不再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多方面发展的人。
5.学生因素一些学生由于任性对其他同学实施语言暴力,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还有些同学故意使用暴力语言伤害他人,就是要用他人的缺点,劣势,甚至要挟,告状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家庭语言暴力的原因1.源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家长和孩子在家中地位不平等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是要低于自己的,并且常常将自己作为一个“绝对权威”的形象出现,认为孩子对自己应当是“服从”的,不顾孩子内心的需要,以强硬的方式对待孩子,从而不论在语言上,还是在行为上都会表现得比较强势。
2.来自家长自身的情绪压力,将其转嫁到孩子身上当外界的其他原因使自己产生较大心理压力,或产生较大情绪问题,如特别地抑郁、愤怒、生气,但却又不能很好地通过自身调节来缓解这种压力时,家长常常会把这种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当自己心情烦躁的时候,特别容易对孩子发脾气”。
3.受原生家庭影响,家长将习得的教育方式延续到了孩子身上所谓原生家庭,就是家长自己从小生活的家庭。
也许在自身成长的家庭环境中,就经常出现“语言暴力”的现象,那么在慢慢地成长过程中,自己便渐渐习得了这样一种教育方式或说话模式,当自己有孩子之后,也不知不觉地用这种习得的教育方式或说话模式对待孩子。
(三)新闻中语言暴力的原因1.历史遗留因素传媒的语言暴力是社会语言暴力的组成部分,政治的暴力语言是其产生的源头之一。
从反右到“土改”再到“文化大革命”,特别是“文革”时期,传媒的语言暴力是政治斗争的直接“映射”,是政治斗争的“传声筒”。
“打、批、斗、砸、破”等字眼都是当时报刊上的高频字眼,一些明显带有人身攻击、侮辱色彩的词语更以革命的名义堂而皇之地被使用,如“臭老九、黑五类、反革命、牛鬼蛇神”等,语言直接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
如今时过境迁,随着“文革”的结束,“阶级斗争论”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场语言暴力的浪潮也渐渐销声匿迹。
但是“文革”式语言已经成为汉语的“隐疾”,时时复萌。
2.媒体报道的低俗化媒体对大众低俗化的一味迎合是媒体语言暴力滋生的土壤。
传媒低俗化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和需要,“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
通过“骂战”、“桃色”、“猎奇”等炒作手段来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销量成为媒体盈利的关键。
3.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较大的社会责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为了所谓的“眼球效应”忽视甚至彻底放弃这种责任。
但是有不少媒体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低俗要求,蓄意浮夸,扭曲事实,滥用自己的话语权,对新闻人物进行人身攻击。
德国著名哲学家本雅明( Benjamin,W.)在他的《论语言本身和人的语言》中把语言分为人的语言、神的语言与物的语言三大类,指出“人类的语言存在就是为事物命名”。
语言暴力是人的语言的变质,之所以变质,首先正是背离“真实称呼”,它歪曲了被命名对象的真实内涵。
(四)网络八卦中语言暴力的原因1.网络自身特点2.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a.中国传统思维中“道德本位”及“道德批判”的影响可以说,造成今天“网络语言暴力”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历史上长期“语言暴力”的实践内化于个人意识的结果。
《孟子》在先秦诸子中以辩论宏肆著称,其“辟杨墨”一节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初看议论澎湃,无可辩驳,但稍作分析就漏洞百出。
为什么“为我”就是“无君”,“兼爱”就是“无父”,而“无君”、“无父”就等于“禽兽”?这种不诉诸逻辑思维,而以预设“道德制高点”的方式对他人尊严肆意践踏的辩论方式从此成为一种传统,余波流传,直至近代。
熟悉新闻史的人都知道,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曾就中国之前途展开过多次论战,论战中双方亦以“语言暴力”相加,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阵营的《中国日报》攻击康有为是“斯文败类”,称梁启超“志趣薄弱,见风使舵”《新民丛报》与《民报》论战,《新民丛报》不敌求和,《民报》不允,宣称“犁庭扫穴,不留余种”。
直至民国初年,国民党与进步党两派报刊互揭老底,攻击隐私,我骂你是“贼党”,你骂我是“贼报”,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而今天出现在网络上大量诸如“人渣”、“禽兽”、“畜生”之类的道德批判,与这种传统何其相似!b.西方流行文化思潮的负面影响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们对外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西方的流行文化迅速传入我国,而且其影响呈逐步扩大之势。
而流行文化的主要接受群与网络活动的参与者同样是以青少年为主。
我们不否认这些流行文化中包含了许多积极的因素,比如其尊重个人的独特性和自我选择等等,但是这一文化的负面影响亦不容忽视。
现代西方流行文化中宣扬的暴力,反体制,无政府主义,性滥交和迷恋毒品等元素,正是这种负面性的典型表征。
以好莱坞电影为例,其中充满了赤裸裸的暴力场景,无法无天的飙车、破坏公物、袭警、杀人、强奸等等,在青少年中有巨大影响的网络游戏也充斥着大量暴力、血腥、黄色等刺激性因素,而这些因素与网络游戏强烈参与性的特点相结合,比之单向度接受的影视、文字等信息更具冲击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