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溶液表面张力测定问答题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部分实验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实验八十三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1、简述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的实验原理。
答:实验装置如图83-4所示。
将被测液体装于测定管中,打开滴液瓶活塞缓缓放水抽气,系统不断减压,毛细管出口将出现一小气泡,且不断增大。
若毛细管足够细,管下端气泡将呈球缺形,液面可视为球面的一部分。
随着小气泡的变大,气泡的曲率半径将变小。
当气泡的半径等于毛细管的半径时,气泡的曲率半径最小,液面对气体的附加压力达到最大,如图5所示。
在气泡的半径等于毛细管半径时:p 内=p 外气泡内的压力: p 内=p 大气-2γ/r气泡外的压力: p 外=p 系统+ρgh实验控制让毛细管端口与液面相切,即使h=0,p 外= p 系统根据附加压力的定义及拉普拉斯方程,半径为r 的凹面对小气泡的附加压力为△p max = p 大气- p 系统= p 最大=2γ/r (6)于是求得所测液体的表面张力为max 'max 2p K p r ∆=∆=γ (7)此后进一步抽气,气泡若再增大,气泡半径也将增大,此时气泡表面承受的压力差必然减小,而测定管中的压力差却在进一步加大,所以导致气泡破裂从液体内部逸出。
最大压力差可用数字式压力差仪直接读出,K ′称为毛细管常数,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物质来确定。
2、简述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表面吸附量和正丁醇分子横截面积的实验原理。
答:根据能量最低原则,当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时,溶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溶液内部大;反之,溶质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时,溶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内部的浓度低。
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
表面吸附的多少常用表面吸附量Γ表示,其定义为:单位面积表面层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比与同量溶剂在本体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超出值。
显然,在指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的吸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从热力学方法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Gibbs )吸附等温方程:T⎪⎭⎫ ⎝⎛-=Γdc d RT cγ 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计算某溶质的吸附量时,可由实验测定一组恒温下不同浓度c 时的表面张力,以γ对c 作图,可得到γ-c 曲线,将曲线上某指定浓度下的斜率d γ/d c 代人(2)式,即可求得该浓度下溶质在溶液表面的吸附量Γ。
物理化学 表面张力 动力学习题附答案

物理化学第8、9、10章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的物理意义中不正确的是( C )A.σ是沿着与表面相切的方向,垂直作用于表面上单位长度线段上的紧缩力。
B.σ是恒温,恒压下可以可逆的增加单元表面积所需的非体积功。
C.σ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单位表面积中的分子所具有G i bb s 函数值。
D.σ是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表面所引起的系统Gi bb s 函数值。
2、均相反应aA+bB=lL+mM 以A ν及B ν分别表示A 和B 的消耗速率,L ν为产物L 的生成速率,今若A ν/B ν=0.5,B ν/L ν=0.5,则a: b :l = ( D ) A 4:2:1 B 1:1:1 C 1:2:2 D 1:2:43、在三通活塞两端涂上肥皂液,关闭右端,在左端吹一大泡,关闭左端,在右端吹一小泡,然后打开活塞使左右端相通,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 B ) A.大泡变小,小泡变大 B.小泡变小,大泡变大 C.两泡大小保持不变 D.不能确定4、已知某气相反应 ,在25℃时的k 1和k -1分别是0.2S -1和3.938×10-3Pa/s,在35℃时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k 1和k -1均增加为原来的2倍,则25℃时的平衡常数Kc 为( B ),正反应的活化能为( )A 7.896610-⨯Pa 53kJ/mol -1B 5.066410⨯Pa 53kJ/mol -1C 7.896610-⨯Pa -53kJ/mol -1D 5.066410⨯Pa -53kJ/mol -1 5、若一球形液膜的直径为2×10-3m ,比表面自由能为0.7J·m -2,则其所受的附加压力是( C )A 5.6 kPaB 1.4 kPaC 2.8 kPaD 2.8 Pa6、环氧乙烷的分解是一级反应,380℃的半衰期为363 min ,反应的活化能为217.57 kJ·mol -1。
试求该反应在450℃条件下完成75%所需时间为( B ) A 7.5min B 15min C 45 min D 80 min7、已知水的表面张力σ/N·m -1=0.1139-1.4410-⨯T/K ,试中T 为绝对温度,在恒温283K 及恒压θp 下,可逆地使水的表面积增加1210-⨯m 2时所必须做的功为( C ), 过程中系统的△S=( )A 7.428×210-J 1.4410-⨯ J/KB 7.428×210-J 1.4×610-J/KC 7.428×410-J 1.4×610-J/KD 7.428×210-J 1.4410-⨯ J/K8、反应222HI H I →+,在无催化剂存在时,其活化能E a (非催化) = 184.1 kJ·mol -1;在以Au 作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E a (催化) = 104.6 kJ·mol -1。
(完整版)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及答案全解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1.搅拌太慢或太快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搅拌的太慢,会使体系的温度不均匀,体系测出的温度不准,实验结果不准,搅拌的太快,会使体系与环境的热交换增多,也使实验结果不准。
2.蔗糖的燃烧热测定是如何操作的?燃烧样品蔗糖时,内筒水是否要更换和重新调温?答案:用台秤粗称蔗糖0.5克,压模后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其重量。
操作略。
内筒水当然要更换和重新调温。
3.燃烧皿和氧弹每次使用后,应如何操作?答案:应清洗干净并檫干。
4.氧弹准备部分,引火丝和电极需注意什么?答案:引火丝与药片这间的距离要小于5mm或接触,但引火丝和电极不能碰到燃烧皿,以免引起短路,致使点火失败。
5.测定量热计热容量与测定蔗糖的条件可以不一致吗?为什么?答案:不能,必须一致,否则测的量热计的热容量就不适用了,例两次取水的量都必须是3.0升,包括氧弹也必须用同一个,不能换。
6.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如何降低热损耗?答案:有热损耗,搅拌适中,让反应前内筒水的温度比外筒水低,且低的温度与反应后内筒水的温度比外筒高的温度差不多相等。
7.药片是否需要干燥?药片压药片的太松和太紧行不行?答案:需要干燥,否则称量有误差,且燃烧不完全。
不行。
8.如何确保样品燃烧完全?答案:充氧量足够,药品干燥,药片压的力度适中其他操作正常。
9.充氧的压力和时间为多少?充氧后,将如何操作?答案:2.5MPa,充氧时间不少于30S。
用万用电表检查两电极是否通路(要求约3至10Ω);检漏。
10.搅拌时有摩擦声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说明摩擦力较大,由此而产生的热量也较多,使结果偏大(数值)。
11.本实验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答案:氧弹、内筒、水为体系;夹套及其中的水为环境。
12.压片时,压力必须适中,片粒压的太紧或太松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片粒压的太紧,使燃烧不完全,结果偏小(数值)。
片粒压的太松,当高压充氧时会使松散药粉飞起,使得真正燃烧的药品少了,结果偏小(数值)。
化学物质的表面张力练习题计算物质的表面张力

化学物质的表面张力练习题计算物质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一层分子对于中间分子的相互吸引力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力,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方法进行测定。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道练习题来计算物质的表面张力。
练习题1:已知某液体的表面张力为0.04 N/m,液体的表面积为0.01 m²,求液体表面的总内聚力。
解析:表面张力可以通过单位面积上的内聚力来表示,用公式 F =γA 计算,其中 F 为内聚力,γ 为表面张力,A 为液体的表面积。
代入已知数据,得 F = 0.04 N/m × 0.01 m² = 0.0004 N。
因此,液体表面的总内聚力为0.0004 N。
练习题2:某液体滴在平衡的电子天平盘上会出现拱形的液体平面,如图所示。
[图略]已知天平盘半径为0.02 m,液体的表面张力为0.06 N/m,求液滴的质量。
解析:液滴的重力会与表面张力平衡,形成平衡状态。
液体在天平盘上形成一个拱形,液滴下方的液体拱顶受到液滴上方液体的向下拉力,并与液滴自身的重力相平衡。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液体的体积。
液滴的体积可以通过液滴下方所形成的部分球体的体积来表示,用公式V = (4/3)πr³ 计算,其中 V 为液滴的体积,r 为液滴下方拱顶的半径。
代入已知数据,得V = (4/3)π(0.02 m)³ ≈ 0.000033 cubic meters。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来计算液滴的质量。
用公式m = ρV 计算,其中 m 为液滴的质量,ρ 为液体的密度。
由于题目中未给出液体的密度,这里暂时无法计算液滴的质量。
我们需要额外的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
练习题3:某种液体的密度为800 kg/m³,表面张力为0.05 N/m。
将该液体滴入一个半径为0.02 m的导管中,导管中液体的高度为0.1 m。
求导管中液体的质量。
解析:在导管中,液体受到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平衡。
大学物理实验 部分思考题答案

实验八用拉脱发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1. 对公式,是要在水面与金属表面的接触角趋于0时满足的,即在金属框恰好脱离液体前。
公式中的重力是金属框和它所粘附的液体的总重量,但在公式中我们忽略了水对框架的浮力和水膜的重量。
2. “三线对齐”是因为朱利秤的下端是固定的,上端为自由端,因而我们在用朱利秤测量弹簧的伸长时也要固定弹簧的下端,这样才能在朱利秤上读到弹簧的伸长量。
“三线对齐”中的三线是指小镜子上的水平线和玻璃罐上的水平线以及玻璃罐上的水平线在小镜子里成的像。
实验十牛顿环干涉现象的研究和测量思考题1. 牛顿环实验中,假如平玻璃板上有微小的凸起,则凸起处空气薄膜厚度变小,这时的牛顿环是局部外凸的,因为在平玻璃板上的突起位置的空气薄膜厚度变小,此点的光程差也就变小,那么此级暗条纹的光程差都要比该点的大,因而该级暗条纹就会饶向外面一级的位置,这时表现出此暗条纹就要外凸。
2. 用白光照射时,我们是可以看到牛顿环干涉条纹的,而且是以赤橙黄绿蓝靛紫这样的顺序依次排列,只是在偏离中心位置越远,条纹级数之间会重叠越厉害。
实验十二迈克耳逊干涉仪数据处理参见P19的内容。
思考题1.图形见书P115。
2.所以条纹变密。
实验十三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测定数据处理中相对误差的有效位数参见P19的内容。
思考题1. 因为在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想在两个换能器之间形成驻波,就一定要求S1发出的波和经S2发射的波是同频率,同振幅,而且是传播方向相反并在一条直线上,这就要求两个换能器的发射面要保持相互平行。
2. 略。
3.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是为了更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测得的数据,保持多次测量的优点,减少测量误差。
实验十四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处理表格1中最后要求的量是表格中的量求了平均以后的值,比如量中的应该是对表格中的求5次测量的平均值。
而这其中的相对误差的表示参见P19。
思考题1. 选择平衡点压在250V左右,新仪器在12s-24s时间内匀速下降1.6mm的油滴(旧仪器在15s-30s时间内匀速下降2mm的油滴)的原因是在这个范围内的油滴体积不大,带的电量也不是很多,因而在下降时的速度不是很快,下降的时间就比较容易测准确,而且这样的油滴也不是很小,不会因为太小而作布朗运动。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

实验七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一. 实验目的1. 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2. 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 表面自由能的意义以及表面张力和吸附的关系。
3. 学会镜面法作切线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用本法测定[乙醇, 水]溶液的数据对[σ, c], 作图将c-σ曲线在不同浓度的斜率 T 代入吉布斯等温吸附式:Γ=﹣c RT c σ∂⎛⎫ ⎪∂⎝⎭T 求出相应的吉布斯吸附量Γ;按朗格茂尔等温吸附变形公式:c 1c α∞∞=+ΓΓΓ C/Γc-C 直线斜率tg β求出饱和吸附量 , 进而得出乙醇分子横切面积S 和分子长度 , 结合直线截距得出吸附系数α:∞Γ=(tg β)-1以上个式中, c 为浓度;T 为绝对温度(K );σ为表面张力;Γ为吉布斯吸附量;M 为溶质摩尔质量;ρ为溶质密度;S 为分子截面积;δ为分子长;α为吸附系数;NA 为阿伏伽德罗数(6.02×1023/mol );R 为气体常数。
为了求以上参数, 关键是测σ。
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 矢量。
源于凝聚相界面分子受力不平衡, 意为表面的单位长度收缩力。
σ也是在个条件下凝聚系表面相得热力学强度性质, 如果恒温、恒压下扩大单位表面积所需的可逆功, 故亦称为表面自由焓。
1. σ与凝聚相和表面共存接触相种类有关, 还与T,P 有关, 与凝聚相纯度和杂志种类有关。
浓度升高, 溶液的σ有增有减, 随溶质、溶剂而异, 表面活性剂是两亲分子, 他们的水溶液σ随浓度升高先剧降, 后微升, 在渐趋稳定。
σ随c 而变化的本质是溶液表面浓度对体相浓度的偏离, 此现象称为表面吸附。
表面吸附量Γ与浓度有关, 用吉布斯等温方程求出 为σ-c 曲线在指定浓度的斜率。
<0, Γ>0为正吸附, 表面浓度较体浓度高, 达饱和吸附时, Γ趋于饱和吸附量 , 此时两亲分子在溶液表面处于高度有序的竖立密集, 形成单分子膜。
,2. 若将兰格缪尔等温吸附式中的吸附量赋予吉布斯吸附量的特定意义, 则可从其变形式求出 设分子吸附层厚δ, δ即两亲分子长。
物理化学 表面张力 动力学习题附答案

物理化学第8、9、10章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的物理意义中不正确的是( C )A.σ是沿着与表面相切的方向,垂直作用于表面上单位长度线段上的紧缩力。
B.σ是恒温,恒压下可以可逆的增加单元表面积所需的非体积功。
C.σ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单位表面积中的分子所具有G i bb s 函数值。
D.σ是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表面所引起的系统Gi bb s 函数值。
2、均相反应aA+bB=lL+mM 以A ν及B ν分别表示A 和B 的消耗速率,L ν为产物L 的生成速率,今若A ν/B ν=0.5,B ν/L ν=0.5,则a: b :l = ( D ) A 4:2:1 B 1:1:1 C 1:2:2 D 1:2:43、在三通活塞两端涂上肥皂液,关闭右端,在左端吹一大泡,关闭左端,在右端吹一小泡,然后打开活塞使左右端相通,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 B ) A.大泡变小,小泡变大 B.小泡变小,大泡变大 C.两泡大小保持不变 D.不能确定4、已知某气相反应 ,在25℃时的k 1和k -1分别是0.2S -1和3.938×10-3Pa/s,在35℃时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k 1和k -1均增加为原来的2倍,则25℃时的平衡常数Kc 为( B ),正反应的活化能为( )A 7.896610-⨯Pa 53kJ/mol -1B 5.066410⨯Pa 53kJ/mol -1C 7.896610-⨯Pa -53kJ/mol -1D 5.066410⨯Pa -53kJ/mol -1 5、若一球形液膜的直径为2×10-3m ,比表面自由能为0.7J·m -2,则其所受的附加压力是( C )A 5.6 kPaB 1.4 kPaC 2.8 kPaD 2.8 Pa6、环氧乙烷的分解是一级反应,380℃的半衰期为363 min ,反应的活化能为217.57 kJ·mol -1。
试求该反应在450℃条件下完成75%所需时间为( B ) A 7.5min B 15min C 45 min D 80 min7、已知水的表面张力σ/N·m -1=0.1139-1.4410-⨯T/K ,试中T 为绝对温度,在恒温283K 及恒压θp 下,可逆地使水的表面积增加1210-⨯m 2时所必须做的功为( C ), 过程中系统的△S=( )A 7.428×210-J 1.4410-⨯ J/KB 7.428×210-J 1.4×610-J/KC 7.428×410-J 1.4×610-J/KD 7.428×210-J 1.4410-⨯ J/K8、反应222HI H I →+,在无催化剂存在时,其活化能E a (非催化) = 184.1 kJ·mol -1;在以Au 作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E a (催化) = 104.6 kJ·mol -1。
物理化学表面张力动力学习题附答案

物化第8-10试卷一、选择题1. 物质表面张力的值与:( C )A.温度无关B.压力无关C.表面大小无关D.另一相物质无关2.在液面上,某一小面积S周围表面对S有表面张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表面张力与液面垂直;B.表面张力与S的周边垂直;C.表面张力沿周边与表面相切;D.表面张力的合力在凸液面指向液体内部(曲面球心),在凹液面指向液体外部。
3. 表面活性物质的实质性作用是:( B )A,乳化作用;B,降低表面张力;C,加溶作用;D,降低物质的溶解性4.某温度压力下,有大小相同的水滴、水泡和气泡,其气相部分组成相同,见图。
它们三者表面自由能大小为:(C)A.G a = G c < G b;B.G a = G b > G c ;C.G a < G b < G c ;D.G a = G b = G c 。
5.对于有略过量的KI存在的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D )A . NaCl B. K3[Fe(CN)6]C. MgSO4D. FeCl36.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 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B. 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C. 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稳定的分散系D. 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不存在布朗运动7.某化学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2B C D k +−−→+,实验测定得到其速率系数为3110.25(mol dm )s k ---=⋅⋅,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 C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8.有一个平行反应,①1a,1,A B E k −−−→;②2a,2,A D Ek −−−→。
已知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活化能,即a,1a,2E E >,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产物B 和D 的比例? ( B )(A) 提高反应温度(B) 延长反应时间 (C) 加入适当催化剂(D) 降低反应温度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一步完成的反应是基元反应。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泡压法、滴重法、毛细管升高法)

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滴重法、毛细管升高法一、实验原理:1.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B是管端为毛细管的玻璃管,与液面相切。
毛细管中大气压为P0。
试管A中气压为P,当打开活塞E时,C中的水流出,体系压力P逐渐减小,逐渐把毛细管液面压至管口,形成气泡。
当气泡在毛细管口逐渐长大时,其曲率半径逐渐变小,气泡达最大时便会破裂。
此时气泡的曲率半径最小,即等于毛细管半径r,气泡承受的压力差也最大△P=P0-P=2γ/r 此压力差可由压力计D读出,故γ=r△P/2若用同一支毛细管测两种不同液体,其表面张力分别为γ1、γ2,压力计测得压力差分别为△P1、△P2则:γ1/γ2=△P1/△P2若其中一种液体的γ已知,例如水,则另一种液体的表面张力可由上式求得。
2.毛细管身升高法(装置如下图所示):毛细管法测定表面张力仪器毛细管表面张力示意图当一根洁净的,无油脂的毛细管浸进液体,液体在毛细管内升高到h高度。
在平衡时,毛细管中液柱重量与表面张力关系为:2πσrcosθ=πr2gdhσ=gdhr/2cosθ(1)如果液体对玻璃润湿,θ=0,cosθ=1(对于很多液体是这样情况),则:σ=gdhr/2 (2)式中σ为表面张力;g为重力加速度;d为液体密度;r为毛细管半径。
上式忽略了液体弯月面。
如果弯月面很小,可以考虑为半球形,则体积应为:πr3 -2/3πr3 =1/3πr3从(2)可得:σ=gdr/2(h+1/3r)(3)更精确些,可假定弯月面为一椭圆球。
(3)式应变为:σ=gdhr/2(1+1/3(r/h)-0.1288(r/h)2+0.1312(r/h)3)(4)3. 滴重法(装置如右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当达到平衡时,从外半径为r的毛细管滴下的液体重量应等于毛细管周边乘以表面张力,即:mg=2πσr (5)式中m为液滴质量;r为毛细管外半径;σ为表面张力;g为重力加速度。
事实上,滴下来的仅仅是液滴的一部分。
(完整版)实验八溶液表面张力测定问答题答案

实验八溶液表面张力测定问答题答案1、实验时,为什么毛细管口应处于刚好接触溶液表面的位置? 如插入一定深度将对实验带来什么影响?答案:减少测量∆P max 误差,因为∆P max 是气泡内外的压力差,在气泡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凹液面产生一个指向液面外的附加压力△P ,K =ΔP r γ=ΔP 2m ax m ax ,如果插入一定深度,P 外还要考虑插入这段深度的静压力,使得∆P max 的绝对值变大,表面张力也变大。
2、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答案: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要读最大压力差。
因为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由大变小又变大,当曲率半径等于毛细管半径时,气泡呈半球形,气泡曲率半径最小,△P 最大。
这时的表面张力为: K =ΔP r γ=ΔP 2m ax m ax 式中的K 为仪器常数,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测得。
∆Pmax 由压力计读出。
3、实验中为什么要测定水的∆P m ax ?答案:当曲率半径等于毛细管半径时的表面张力为:K =ΔP r γ=ΔP 2m ax m ax 式中的K 为仪器常数,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测得,这种标准物质就是水。
4、对测量所用毛细管有什么要求?答案:毛细管一定要清洗干净,管口平齐。
5、在毛细管口所形成的气泡什么时候其半径最小?答案:测量时∆P m ax 最大6、如何用镜象法从σ—C 等温线上作不同浓度的切线求Tc γ∂⎛⎫ ⎪∂⎝⎭或Z ? 如图所示,经过切点a 作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交纵坐标于b 点。
用镜象法求作切线。
以Z 表示切线和平行线在纵坐标上截距间的距离,显然Z 的长度等于 Tc c γ∂⎛⎫ ⎪∂⎝⎭, 即 T Z c c γ∂⎛⎫=- ⎪∂⎝⎭7、答案:表面张力为什么必须在恒温槽中进行测定?答案:因为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
8、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即气泡形成时间太短,则吸附平衡就来不及在气泡表面建立起来,测得的表面张力也不能反映该浓度之真正的表面张力值。
物化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物化实验思考题及答案表面张力的习题1.毛细管尖端为何要刚好接触液面?若不刚好接触液体表面,测得的就不是表面的张力,从而引起误差。
若毛细管尖端与液面相切插入一定深度,会引起表面张力测定值偏大。
2. 为何毛细管的尖端要平整?选择毛细管直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3.如果气泡出得过快,对结果有何影响?出的过快将使表面活性物质来不及在气泡表面达到吸附平衡,会使气体分子间摩擦力和流体与管壁间的摩擦力增大,致使压力差增大使表面张力测定值偏高。
4.表面张力为什么必须在恒温槽中进行测定,温度变化对表面张力有何影响?因为表面张力的大小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减小,温度降低表面张力增大5、本实验中蒸馏水的作用是什么?答:起参比作用:蒸馏水与空气形成空气-水界面,而空气-水界面的σ可查表求出,由△P=2σ/R可得σ=R/2(△P)=K△P,可测得常数K,从而可测得系列溶液的表面张力6.如何求一条曲线的切线?取曲线上一点,写出横纵坐标(X,Y),即有:K=Y/X.电泳的习题1.本实验中,溶胶粒子带电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吸附了铁离子2.溶胶纯化是为了去除什么物质?为什么要先在热水中渗析?答:为了去除氯离子;在热水中渗析速度快,有利于纯化3.配制辅助溶液有何要求?辅助液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1.作为胶体泳动的介质2作为电介质和3.与胶体形成清晰的界面易于观测要求:1.辅助液不能与胶体发生化学反应;2.电导率与胶体相同;3.颜色应尽量浅,最好无色;4.辅助液正,负离子迁移速率应相同4. 溶胶粒子的电泳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电泳速度与胶粒的大小、带电量、电压的大小及两电极的距离等因素有关5. 如何判断胶粒所带电荷的符号?答:根据胶粒电泳时移动的方向确定,胶粒向负极移动,即带正电泳电。
6. 在实验中,Fe(OH)3胶体采用水解法(将氯化铁逐滴加在沸水中的方法)制备,以水为纯净液,反复净化。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Fe(OH)3胶体向阴极移动,说明胶体带正电。
物理化学表面张力动力学习题附答案

物化第8-10试卷一、选择题1. 物质表面张力的值与:( C )A.温度无关B.压力无关C.表面大小无关D.另一相物质无关2.在液面上,某一小面积S周围表面对S有表面张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表面张力与液面垂直;B.表面张力与S的周边垂直;C.表面张力沿周边与表面相切;D.表面张力的合力在凸液面指向液体内部(曲面球心),在凹液面指向液体外部。
3. 表面活性物质的实质性作用是:( B )A,乳化作用;B,降低表面张力;C,加溶作用;D,降低物质的溶解性4.某温度压力下,有大小相同的水滴、水泡和气泡,其气相部分组成相同,见图。
它们三者表面自由能大小为:(C)A.G a = G c < G b;B.G a = G b > G c ;C.G a < G b < G c ;D.G a = G b = G c 。
5.对于有略过量的KI存在的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D )A . NaCl B. K3[Fe(CN)6]C. MgSO4D. FeCl36.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 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B. 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C. 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稳定的分散系D. 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不存在布朗运动7.某化学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2B C D k +−−→+,实验测定得到其速率系数为3110.25(mol dm )s k ---=⋅⋅,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 C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8.有一个平行反应,①1a,1,A B E k −−−→;②2a,2,A D Ek −−−→。
已知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活化能,即a,1a,2E E >,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产物B 和D 的比例? ( B )(A) 提高反应温度(B) 延长反应时间 (C) 加入适当催化剂(D) 降低反应温度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一步完成的反应是基元反应。
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数据

实验十九 表面张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3.学习用Origin 或Excel 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在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
可是在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却不相同。
因为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的邻近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面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而且前者的作用要比后者大。
因此在液体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垂直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如图20-l 所示)。
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向内挤促成液体的最小面积。
要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增加分子的位能。
所以说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
通常把增大一平方米表面所需的最大功A 或增大一平方米所引起的表面自由能的变化值ΔG 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其单位为J ·m -3。
而把液体限制其表面及力图使它收缩的单位直线长度上所作用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m -1。
液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欲使液体表面积增加△S 时,所消耗的可逆功A 为:-A =△G =σ△S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
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
液体的表面张力也与液体的纯度有关。
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
当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
把溶质在表面层中与本体溶液中浓度不同的现象称为溶液的表面吸附。
使表面张力图11.1 分子间作用力示意图样品管滴液瓶压力计样品管恒温槽滴液瓶通大气玻璃管精密数字压力计图11.2 最大气泡法表面张力测定装置降低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用吉布斯公式(Gibbs)表示:Tc d RT dc σ⎛⎫Γ=⎪⎝⎭ (11-1) 式中:Γ为表面吸附量(mol ·m -2),σ为表面张力(J ·m -2)。
实验最大泡压法测定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 对于同一套表面张力仪,毛细管半径r,测 压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都为定值,因此 为了数据处理方便,将上述因子放在一起, 用仪器常数K来表示,上式简化为:
Kh最大
▪ 式中的仪器常数K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 物质测得,通常用纯水来标定。
5. 溶液中的表面吸附-吸附现象的发生
▪ 在定温下纯液体的表面张力为定值,只能依靠缩小表面 积来降低自身的能量。而对于溶液,既可以改变其表面 张力,也可以减小其面积来降低溶液表面的能量。通常 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方法来降低溶液表面的能量。
1.将实验数据记录于表中。
2. 数据处理
1)计算仪器常数K和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 表面张力σ,绘制σ - C等温线。 ▪ 2)根据吉布斯吸附等温式,求出Г,C/Г。 ▪ 3)绘制Г-C,C/Г-C等温线,求饱和吸附量 Г∞,并计算正丁醇分子截面积So和吸附单分 子层厚度δ。
六、思考题
▪ 1)系统检漏过程中,U型管测压计两端液面出现高度 差,测量溶液的表面张力时也是在存在此高度差的前 提下(即气密性好)测量的。请问,该高度差的大小 是否影响测量结果?
▪ 在指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的吸附 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之 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Gibbs)吸附方程:
Γ C d
RT dC T
式中,Г为溶质在表层的吸附量;σ为表面张力; C为吸附达到平衡时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
(1)
(
d
dc
)T
<0,Г>0,溶质能增加溶剂的表面张力, 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内部的浓度,称为
▪2)仪器常数的测量 ▪ 打开抽气瓶活塞,调节抽气速度,使气泡由毛细管尖端 成单泡逸出,且每个气泡形成的时间约为5 ~ 10 s。当气 泡刚脱离管端的一瞬间,压差计显示最大压差时,记录最 大压力差,连续读取三次,取其平均值。再由手册中,查 出实验温度时,水的表面张力σ,则仪器常数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物理实验报告(有数据)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理解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及其测定方法;2. 用拉脱法测定室温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3. 了解力敏传感器的特性,学会传感器标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称为分子力。
液体内部每一个分子周围都被同类的其他分子包围,它所受到的周围分子的作用,合力为零。
而液体的表面层(其厚度等于分子的作用半径,约cm 810-左右)内的分子所处的环境跟液体内部的分子缺少了一半和它吸引的分子。
由于液体上的气相层的分子数很少,表面层内每一个分子受到向外的引力比向内的引力小得多,合力不为零,出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吸引力,所以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类似于吹胀的气球。
这种液体表面的张力作用,被称为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f 是存在于液体表面上任何一条分界线两侧间的液体的相互作用拉力,其方向沿液体表面,且恒与分界线垂直,大小与分界线的长度成正比,即L f α=(1)式中α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单位为N/m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上的表面张力。
试验证明,表面张力系数的大小与液体的温度、纯度、种类和它上方的气体成分有关。
温度越高,液体中所含杂质越多,则表面张力系数越小。
将内径为D 1、外径为D 2的金属环水平吊起悬挂在测力计上,然后把它部分浸入待测液体中。
当缓慢地向上拉起金属环时,金属环就会带起一个与液体相连的液环。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测力计的拉力逐渐达到最大值F (超过此值,液环即破裂),则F 应当是金属环重力G 与液环拉引金属环的表面张力f 之和,即f G F +=(2)由于液环有内外两个液面,且两液面的直径与金属环的内外径相同,则有 )(21D D f +=απ(3)则表面张力系数为)(21D D f+=πα(4)表面张力系数的值一般很小,测量微小力必须用特殊的仪器。
本实验用到的测力计是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该传感器灵敏度高,线性和稳定性好,以数字式电压表输出显示。
若力敏传感器拉力为F 时,数字式电压表的示数为U ,则有BUF =(5)式中B 表示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单位V/N 。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苏大版课后思考题及预习题答题

实验一 物体密度的测定【预习题】1.简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答:(1)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游标卡尺是一种利用游标提高精度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由主尺和游标组成。
设主尺上的刻度间距为y ,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为x ,x 比y 略小一点。
一般游标上的n 个刻度间距等于主尺上(n -1)个刻度间距,即y n nx )1(-=。
由此可知,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与主尺上刻度间距相差n1,这就是游标的精度。
教材P33图1-2所示的游标卡尺精度为mm 501,即主尺上49mm 与游标上50格同长,如教材图1-3所示。
这样,游标上50格比主尺上50格(50mm )少一格(1mm ),即游标上每格长度比主尺每格少1÷50 = 0.02(mm), 所以该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2mm 。
使用游标卡尺时应注意:①一手拿待测物体,一手持主尺,将物体轻轻卡住,才可读数。
②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决不允许被量物体在量爪中挪动。
③游标卡尺的外量爪用来测量厚度或外径,内量爪用来测量内径,深度尺用来测量槽或筒的深度,紧固螺丝用来固定读数。
(2)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它是把测微螺杆的角位移转变为直线位移来测量微小长度的长度测量仪器。
螺旋测微器主要由固定套筒、测量轴、活动套筒(即微分筒)组成。
如教材P24图1-4所示,固定套管D 上套有一个活动套筒C(微分筒),两者由高精度螺纹紧密咬合,活动套筒与测量轴A 相联,转动活动套筒可带动测量轴伸出与缩进,活动套筒转动一周( 360),测量轴伸出或缩进1个螺距。
因此,可根据活动套筒转动的角度求得测量轴移动的距离。
对于螺距是0.5mm 螺旋测微器,活动套筒C 的周界被等分为50格,故活动套筒转动1 格,测量轴相应地移动0.5/50=0.01mm,再加上估读,其测量精度可达到0.001 mm 。
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应注意:①测量轴向砧台靠近快夹住待测物时,必须使用棘轮而不能直接转动活动套筒,听到“咯、咯”即表示已经夹住待测物体,棘轮在空转,这时应停止转动棘轮,进行读数,不要将被测物拉出,以免磨损砧台和测量轴。
表面技术复习题答案

表面技术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表面张力的单位是:A. N/mB. J/m²C. PaD. dyne/cm答案:A2.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A. 胶束B. 悬浮液C. 乳状液D. 溶液答案:A3. 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不包括:A. 毛细管上升法B. 滴重法C. 浮力法D. 离心法答案:D4. 表面张力对液体的流动特性有重要影响,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表面张力可以增加液体的粘度B. 表面张力可以减少液体的流动阻力C. 表面张力可以影响液体的润湿性D. 表面张力可以影响液体的蒸发速率答案:B5.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是指:A. 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浓度B. 表面活性剂完全形成胶束的浓度C. 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最低的浓度D. 表面活性剂溶液粘度最大的浓度答案:A二、填空题6.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力的体现,它使得液体表面具有____的倾向。
答案:收缩7. 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膜,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这层膜通常由____组成。
答案:表面活性剂8.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头和疏水尾分别决定了其在水溶液中的____和____。
答案:溶解性;聚集性9. 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的同时,也会影响液体的____,从而改变其流动特性。
答案:粘度10.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通常包括____和____两部分。
答案:亲水头;疏水尾三、简答题11. 简述表面活性剂在工业应用中的作用。
答案:表面活性剂在工业应用中主要起到降低表面张力、增加润湿性、稳定泡沫、乳化、分散等多种作用,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化妆品、食品加工、制药、涂料等行业。
12. 描述表面张力对液体蒸发速率的影响。
答案:表面张力较高的液体,其分子间吸引力较强,蒸发速率相对较慢;而表面张力较低的液体,分子间吸引力较弱,蒸发速率较快。
四、计算题13. 假设有一块面积为0.01平方米的液体表面,表面张力为0.07 N/m,计算该液体表面所受的表面张力力。
实验八溶液表面张力测定问答题答案

实验八溶液表面张力测定问答题答案1、实验时,为什么毛细管口应处于刚好接触溶液表面的位置 如插入一定深度将对实验带来什么影响答案:减少测量∆P max 误差,因为∆P max 是气泡内外的压力差,在气泡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凹液面产生一个指向液面外的附加压力△P ,K =ΔP r γ=ΔP 2m ax m ax ,如果插入一定深度,P 外还要考虑插入这段深度的静压力,使得∆P max 的绝对值变大,表面张力也变大。
2、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答案: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要读最大压力差。
因为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由大变小又变大,当曲率半径等于毛细管半径时,气泡呈半球形,气泡曲率半径最小,△P 最大。
这时的表面张力为: K =ΔP r γ=ΔP 2m ax m ax 式中的K 为仪器常数,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测得。
∆Pmax 由压力计读出。
3、实验中为什么要测定水的∆P m ax答案:当曲率半径等于毛细管半径时的表面张力为:K =ΔP r γ=ΔP 2m ax m ax 式中的K 为仪器常数,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测得,这种标准物质就是水。
4、对测量所用毛细管有什么要求答案:毛细管一定要清洗干净,管口平齐。
5、在毛细管口所形成的气泡什么时候其半径最小答案:测量时∆P m ax 最大6、如何用镜象法从σ—C 等温线上作不同浓度的切线求Tc γ∂⎛⎫ ⎪∂⎝⎭或Z 如图所示,经过切点a 作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交纵坐标于b 点。
用镜象法求作切线。
以Z 表示切线和平行线在纵坐标上截距间的距离,显然Z 的长度等于 Tc c γ∂⎛⎫ ⎪∂⎝⎭, 即 T Z c c γ∂⎛⎫=- ⎪∂⎝⎭7、答案:表面张力为什么必须在恒温槽中进行测定答案:因为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
8、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案: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即气泡形成时间太短,则吸附平衡就来不及在气泡表面建立起来,测得的表面张力也不能反映该浓度之真正的表面张力值。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

实验一 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3.学习用Origin 或Excel 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在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
可是在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却不相同。
因为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的邻近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面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而且前者的作用要比后者大。
因此在液体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垂直于液面并指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如图20-l 所示)。
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向内挤促成液体的最小面积。
要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增加分子的位能。
所以说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
通常把增大一平方米表面所需的最大功A 或增大一平方米所引起的表面自由能的变化值ΔG 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其单位为J ·m -3。
而把液体限制其表面及力图使它收缩的单位直线长度上所作用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m -1。
液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欲使液体表面积增加△S 时,所消耗的可逆功A 为:图11.1 分子间作用力示意图-A =△G =σ△S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
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与气体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
液体的表面张力也与液体的纯度有关。
在纯净的液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
当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要发生变化。
把溶质在表面层中与本体溶液中浓度不同的现象称为溶液的表面吸附。
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用吉布斯公式(Gibbs)表示:Tc d RT dc σ⎛⎫Γ= ⎪⎝⎭ (11-1) 式中:Γ为表面吸附量(mol ·m -2),σ为表面张力(J ·m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溶液表面张力测定问答题答案
1、实验时,为什么毛细管口应处于刚好接触溶液表面的位置? 如插入一定深度将对实验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减少测量∆P max 误差,因为∆P max 是气泡内外的压力差,在气泡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凹液面产生一个指向液面外的附加压力△P ,
K =ΔP r γ=ΔP 2
m ax m ax ,如果插入一定深度,P 外还要考虑插入这段深度的静压力,使得∆P max 的绝对值变大,表面张力也变大。
2、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
答案: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要读最大压力差。
因为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由大变小又变大,当曲率半径等于毛细管半径时,气泡呈半球形,气泡曲率半径最小,△P 最大。
这时的表面张力为: K =ΔP r γ=ΔP 2
m ax m ax 式中的K 为仪器常数,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测得。
∆P
max 由压力计读出。
3、实验中为什么要测定水的∆P m ax ?
答案:当曲率半径等于毛细管半径时的表面张力为:
K =ΔP r γ=ΔP 2
m ax m ax 式中的K 为仪器常数,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测得,这种标准物质就是水。
4、对测量所用毛细管有什么要求?
答案:毛细管一定要清洗干净,管口平齐。
5、在毛细管口所形成的气泡什么时候其半径最小?
答案:测量时∆P m ax 最大
6、如何用镜象法从σ—C 等温线上作不同浓度的切线求T
c γ∂⎛⎫ ⎪∂⎝⎭或Z ? 如图所示,经过切点a 作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交纵坐标
于b 点。
用镜象法求作切线。
以Z 表示切线和平行线在纵坐标上截距间的距离,显然Z 的长度等于 T
c c γ∂⎛⎫ ⎪∂⎝⎭, 即 T
Z c c γ∂⎛⎫=- ⎪∂⎝⎭ 7、答案:表面张力为什么必须在恒温槽中进行测定?
答案:因为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
8、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案: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即气泡形成时间太短,则吸附平衡就来不及在气泡表面建立起来,测得的表面张力也不能反映该浓度之真正的表面张力值。
9、根据什么来控制滴液漏斗的放液速度?对本实验有何影响?
答案:要求气泡从毛细管缓慢逸出,通过控制滴液漏斗的放液速度调节逸出气泡每分钟10个左右。
若形成时间太短,则吸附平衡就来不及在气泡表面建立起来,测得的表面张力也不能反映该浓度之真正的表面张力值。
10、测定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时,浓度为什么要按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测定?
答案: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有关,浓度按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测定,可减少由测量瓶清洗不够干净引起的误差。
11、温度变化对表面张力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案: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
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
12、测定时如何读取微压力计的压差?
答案:测量时读取微压计上的最大压力。
13、对同一试样进行测定时,每次脱出气泡一个或连串两个所读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不同;每次脱出一个气泡结果才准确。
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即气泡形成时间太短,则吸附平衡就来不及在气泡表面建立起来,测得的表面张力也不能反映该浓度之真正的表面张力值。
14、 准确地取x ml 正丁醇和(1000-x)ml 蒸馏水能得到准确的1000ml 溶液吗?为什么?x
越大时差别越
大还是越小(1< x <500范围内)?
答案:不能,因为对真实液态混合物,混合前后体积不等,而且x 越大(浓度越大)时差别越大。
15、本实验为何要测定仪器常数?仪器常数与温度有关系吗?
答案:当曲率半径等于毛细管半径时的表面张力为:
K =ΔP r γ=ΔP 2
m ax m ax 式中的K 为仪器常数,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蒸馏水测得。
仪器常数与温度无关,
16、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气泡逸出速度、是否∆P m ax 、溶液浓度、温度、系统的气密性等。
17、如何检验仪器系统漏气?
答案:旋开分液漏斗,使压差计显示一定的数值,旋紧分液漏斗,此值保持一段时间不变。
18、从毛细管中逸出的气泡有什么要求? 如何控制出泡速度?
答案:要求气泡从毛细管缓慢逸出,一个一个的出,逸出气泡每分钟10个左右。
通过控制滴液漏斗的放液速度调节。
19、由0.5mol/l 的正丁醇溶液稀释浓度为0.02mol/l 正丁醇溶液50 ml ,如何配制最简单?写出计算公式。
答案:0.5×0.25=(ρ/74)V 正丁醇 (11.45ml )
0.5x=0.02×50 x=2 ml
20、微压计如何采零?
答案:采零:打开大试管上的活塞,使体系与大气相通,在数显微压差仪上,选"Kpa"键,在体系与大气相通的时候,按下"采零"键,读数应显示"00.00"。
额外:如何由实验结果求算乙醇的横截面积?并与文献值相比较,写出计算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的计算公式。
答案:由实验求得的m Γ代入 =m m 1
a ΓL
可求被吸附分子的截面积m a 。
文献值:直链醇分子截面积为2.16×10-19m 2
相对误差=(2.16×10-19m 2-m a )/2.16×10-19m 2
:
a
绝对误差=2.16×10-19m2-
m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