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
教师编历史教师考试试题

教师编历史教师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增加了地方势力的权力D. 加强了中央集权3.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4. 明朝时期,哪位航海家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A. 郑和B. 王阳明C. 张骞D. 玄奘5.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什么?A. 民主与科学B. 打倒列强,除军阀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 反帝反封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__,他在位期间开创了“__________”的盛世。
8. 清朝末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了香港岛给__________。
9.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_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_________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12. 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13. 描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变迁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5.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共3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材料中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天下既定,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教师公招历史考试试题

教师公招历史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种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2. “三国”时期指的是哪三个国家?A. 齐、楚、燕B. 魏、蜀、吴C. 秦、汉、唐D. 宋、元、明3.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德宗4. 明朝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海禁”政策?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英宗D. 明神宗5. 清朝末年,哪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甲午战争B. 鸦片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太平天国运动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辛亥革命的爆发C. 辛丑条约的签订D. 五四青年节的设立7.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位于哪些地区?A. 华北B. 华东C. 华南D. 东北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天被定为什么?A. 国庆节B. 劳动节C. 春节D. 建军节9.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了哪项基本国策?A. 计划生育B. 一国两制C. 科教兴国D. 可持续发展10.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哪个领域提出的国际合作战略?A. 经济B. 文化C. 军事D. 科技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火药2. 以下哪些事件属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D. 抗美援朝3. 以下哪些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A. 孔子B. 庄子C. 墨子D. 韩非子4.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文学作品?A. 《诗经》B. 《史记》C. 《红楼梦》D. 《西游记》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历史事件?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开疆拓土C. 唐太宗贞观之治D. 明成祖迁都北京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唐朝“开元盛世”的主要特点。
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史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史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师招聘考试中,以下哪项不是考试内容?A. 教育学B. 心理学C. 历史学D. 计算机科学答案:D2. 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史部分主要考察哪些内容?A. 教育史B. 世界史C. 中国史D. 所有选项答案:C3. 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史部分,以下哪项不是考察重点?A. 重要历史事件B. 重要历史人物C. 重要历史文献D. 现代科技发展答案:D4. 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史部分,以下哪项是必考内容?A.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B.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C.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D. 所有选项答案:D5. 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史部分,以下哪项不是考察范围?A. 中国古代史B. 中国近现代史C. 世界古代史D. 世界近现代史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史部分,以下哪些内容是考察重点?A.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B.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C.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D.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答案:ABCD7. 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史部分,以下哪些历史事件是必考内容?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汉武帝开疆拓土C. 唐太宗贞观之治D.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答案:ABCD8. 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史部分,以下哪些历史人物是考察重点?A. 孔子B. 孟子C. 王阳明D. 朱熹答案:ABCD9. 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史部分,以下哪些历史文献是必考内容?A. 《史记》B. 《资治通鉴》C. 《四库全书》D. 《永乐大典》答案:ABCD10. 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史部分,以下哪些历史时期是考察范围?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唐宋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教师招聘考试历史部分的考察目的。
答案:教师招聘考试历史部分的考察目的是检验考生对中国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12. 简述教师招聘考试历史部分的考试形式。
教师招聘历史精选真题练习(3)含答案

教师招聘历史精选真题练习(3)含答案单项选择题一1.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
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B.文明开化的程度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D.经济形态的影响【解析】选D。
抓住限定词“主要因素”,古代亚非国家人民主要从事农耕经济,古代希腊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两者不同的经济形态是造成文明扩展方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故选D。
A、B、C不是主要原因。
2.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 “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
……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材料主要说明( )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解析】选A。
从材料信息“赐予恩典”“严惩不贷”“我统治了这个王国”等,可知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故选A。
法律治国、建立完善的官僚体系、君权神授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C、D。
3.与其他文明相比,希腊保留城邦小国林立的局面时间很长,而且是在这种城邦体制下达到其文明的繁荣昌盛的高峰。
这说明城邦( )A.具有独立自主特征B.最终演变为大国C.有利于文明的发展D.促成了民主政治【解析】选C。
从材料信息看,城邦的确立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故选C。
独立自主是城邦的特征,但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A;希腊城邦没有发展为大国,排除B;城邦有利于实行民主政治,但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D。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希腊人原来没有文字,是腓尼基人把文字带给他们的。
这说明腓尼基文字( )A.属于象形文字B.推动了希腊文明发展C.是海外殖民的产物D.发展了楔形文字【解析】选B。
腓尼基文字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有利于希腊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故选B。
5.罗马被誉为“万城之城”是因为它有着辉煌的历史。
高中历史教师招聘试题

高中历史教师招聘试题一、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1. 这位历史学家是西方古代历史研究的奠基人,被誉为“历史之父”,他的著作《希腊史》和《罗马史》成为西方古代史的经典之作。
A)亚里士多德B)赫罗多德C)尤里乌斯·凯撒D)塔西佗2. 以下哪位古代中国历史学家最早定义了“史学”的概念?A)司马迁B)刘歆C)贾谊D)班固3. 以下哪项不是考古学家在考古发掘中主要关注的内容?A)文物保存与修复B)发掘出土文物的分类和鉴定C)考古文物的保护工作D)发掘区域的地质与环境分析4. 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秦统一六国”的划分的地域术语,哪一个不属于当时的六个国家?A)赵B)魏C)楚D)宋5. “无历史观”,意指以下哪个历史学派的核心观点?A)唯物史观B)虚无主义C)历史唯心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6. 下列哪个国家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三个国家?A)曹魏B)东吴C)蜀汉D)北魏7. 下列哪一项属于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A)埃及B)日本C)德国D)澳大利亚8. 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中东地区?A)伊朗B)沙特阿拉伯C)土耳其D)德国9.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A)波士顿倾茶事件B)费城战争C)纽约独立赋税事件D)华盛顿会战10. 比利时作为欧洲国家的一员,曾在19世纪成为工业化的先锋,以下哪项最不可能是比利时的出口产品?A)纺织品B)钢铁C)卢森堡银行D)皮革制品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20分,共计100分)1. 请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丝绸之路对中西文明交流的影响。
2. 简述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请解释亚历山大大帝的“亚历山大式开拓”。
4. 请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5. 请简要介绍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三、论述题(共1题,50分)以演绎与归纳法解答以下问题:中国古代史上的“五胡乱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结束】。
高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高中历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1.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仅发生在战国时期B. 包括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多家学派C. 主要讨论的是军事战略D. 与春秋时期的封建制度无关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项措施?A. 实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宗族制度D. 加强诸侯的势力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于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A.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B. 增强了皇权的稳固C. 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D. 以上都是4.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下列哪项不是宋朝时期的特征?A. 经济繁荣,商业发达B.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 重文轻武的政策导向D. 实行严格的分封制度5. 明朝时期,对外贸易和海洋航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请问下列哪一项不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A. 展示明朝的国力B. 寻求贸易伙伴C. 传播中国文化D. 征服其他国家6. 清朝末年,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英国寻求新的贸易市场B. 清朝政府禁止鸦片贸易C. 英国意图在华建立殖民地D. 清朝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7.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其政治体制最接近于:A. 君主立宪制B. 民主共和制C. 联邦制D. 独裁统治8.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其主要诉求不包括:A. 反对封建主义B. 倡导科学和民主C. 要求国家统一D. 恢复帝制9.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合作关系被称为: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国共合作C. 抗日联军D. 民族解放阵线10. 下列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始于1978年B.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C. 导致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D. 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1. 请简述秦朝实行的法家思想对于统一中国的作用。
2. 描述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唐朝的影响。
中学历史教师招聘专业考试试题与答案共7套

中学历史教师招聘专业考试试题与答案共7套中学历史教师招聘专业考试试题与答案1选择题部分 共50 分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 每题2分 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A 粟的种植B 水稻的种植C 玉米地种植D 小麦的种植2 隋唐时期 我国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
主要包括①百家争鸣②文景之治③贞观之治④开元盛世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③④D ②③④3 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织成的衣服应该在A 汉高祖时B 汉景帝时C 汉文帝时D 汉武帝以后4 某同学想利用假期去游览道教圣地 他应该去A 安徽九华山B 四川青城山C 洛阳白马寺D 洛阳龙门石窟5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A 察举制度B 九品中正制度C 科举考试制度D 皇帝御赐6 《康熙皇帝》剧组请你帮助查找与康熙帝有关的历史资料 你可以给他们整理出①碎大、小和卓叛乱②②册封班禅③③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④④打败俄国侵略军 平等协商中俄边界问题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7 下列哪种情况在民国建立后不会发生A 人们可以在电影院看电影B 群众广泛抵制政府的剪辫令 男子依然普遍留长辫C 一群青年在照相馆照相留念D 一些大城市人们可以乘坐轮船或火车去外地8 如果要探寻红军长征的足迹 “重走长征路”。
可以选择的地点有①瑞金②遵义③南昌④会宁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9 下图是1945年被日本侵占五十年之久最终回到祖国怀抱的某地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场景 它发生在A 台湾B 青岛C 上海D 南京10 兴趣小组同学编排短剧《公车上书》时 需要交代的背景是A 义和团运动兴起B 京师同文馆的创立C 《马关条约》的签订D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11 民主人士曾盛赞毛泽东 “一身系天下安危”、“弥天大勇” 是指A 参加长征B 转战陕北C 去重庆谈判D 建立井冈山根据地12 有些人的名字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
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中学历史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2.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之()。
A. 推行国有化政策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C. 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D. 政府推行社会福利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极力加强皇权B. 竭力削弱相权C. 削弱将帅权力D. 削弱地方财权4.对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B. 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C. 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D. 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5.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 隋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6.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
A. 威廉二世B. 查理二世C. 路易十八D. 拿破仑7.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 海地B. 玻利维亚C. 墨西哥D. 哥伦比亚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B.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 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9.俾斯麦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手段是()。
A. 改革内政B. 加强经济实力C. 推行"铁血政策"D. 动员全国人民10. 19世纪中期,深入探索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 牛顿B. 道尔顿C. 门捷列夫D. 居里夫人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教师招聘历史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教师招聘历史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学科知识一. 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54 分)1. 海内外华人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流域B. 我们属于黄色人种C.炎帝黄帝等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D. 炎黄部落联名联合打败了蚩尤2.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A.退辟三舍---城濮之战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3.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的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
”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大运河D. 六辅渠4.“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与诗句反映的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B.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5. 盛唐气象本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那个黄金时代。
下列对盛唐气象特征阐释最准确的是()A.专制与跋扈B. 颓废与反抗C.开明与开放D.任性与狂妄6.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今天她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求贤若渴的来中国学习中医。
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王叔和——《脉经》 D.孙思邈——《千金方》7.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之一是() A. 土木之变 B.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 靖难之役 D. 设禁军8 某教师正在广泛搜集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的资料,他准备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主题() A. 治国有方得理国明君 B. 忠心卫国的爱国将领 C. 反侵略的民族英雄 D.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9.2013年是《南京条约》签订171周年、某校以此为主题开展了征文活动。
历史教师招聘专业考试试题与答案

中学历史教师招聘专业考试试题与答案共7套中学历史教师招聘专业考试试题与答案 1选择题部分(共5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 2 分,共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A.粟的种植B.水稻的种植C.玉米地种植D.小麦的种植2.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
主要包括①百家争鸣②文景之治③贞观之治④开元盛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3.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织成的衣服应该在A.汉高祖时B.汉景帝时C.汉文帝时D.汉武帝以后4.某同学想利用假期去游览道教圣地,他应该去A.安徽九华山B.四川青城山C.洛阳白马寺D.洛阳龙门石窟5.古代“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A.察举制度B.九品中正制度C.科举考试制度D.皇帝御赐6.《康熙皇帝》剧组请你帮助查找与康熙帝有关的历史资料,你可以给他们整理出①碎大、小和卓叛乱②②册封班禅③③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④④打败俄国侵略军,平等协商中俄边界问题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7.下列哪种情况在民国建立后不会发生?A.人们可以在电影院看电影B.群众广泛抵制政府的剪辫令,男子依然普遍留长辫C.一群青年在照相馆照相留念D.一些大城市人们可以乘坐轮船或火车去外地8.如果要探寻红军长征的足迹,“重走长征路”。
可以选择的地点有①瑞金②遵义③南昌④会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9.下图是1945年被日本侵占五十年之久最终回到祖国怀抱的某地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场景,它发生在A.台湾B.青岛C.上海D.南京10.兴趣小组同学编排短剧《公车上书》时,需要交代的背景是A.义和团运动兴起B.京师同文馆的创立C.《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入北京11.民主人士曾盛赞毛泽东:“一身系天下安危”、“弥天大勇”,是指A.参加长征B.转战陕北C.去重庆谈判D.建立井冈山根据地12.有些人的名字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
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英国的女王?A. 伊丽莎白一世B. 维多利亚女王C. 玛丽皇后D. 凯瑟琳女王2. 下列哪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人曾在中国进行过访问?A. 弗拉基米尔·列宁B. 卡尔·马克思C. 弗朗茨·法兰克福学派D. 亚历山大·普列汉诺夫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任皇帝?A. 威廉一世B. 弗里德里希二世C. 费迪南德·皮塞洛D. 卡尔·威廉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领导了1885年的柏林会议?A. 孙中山B.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C.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D. 奥托·冯·俾斯麦5. 以下哪个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轴心国?A. 德国B. 英国C. 美国D. 俄罗斯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用“T”表示,错误的用“F”表示。
1. ()《美国独立宣言》签署早于《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2. ()朝鲜战争结束晚于越南战争结束。
3.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早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4. ()二战爆发早于一战爆发。
5. ()中国共产党成立晚于俄国十月革命。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 请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战场和结果。
3. 请简述中国革命的三座大山是指哪三座山,分别代表什么意义?4. 请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时间和地点。
5. 请简述印度独立运动的发展历程和最终结果。
四、论述题请阐述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历史文化的影响。
五、解答题请分析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斗争,并给出你的观点。
六、综合题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原因、步骤以及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教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02年C. 公元前201年D. 公元前220年答案:A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渊B. 李世民C. 李隆基D. 李治答案:A3. 明朝的建立者是: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允炆D. 朱高炽答案:A4.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A. 康熙B. 乾隆C. 光绪D. 溥仪答案:D5. 辛亥革命爆发的年份是:A. 1910年B. 1911年C. 1912年D. 1913年答案:B6.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A. 1920年B. 1921年C. 1922年D. 1923年答案:B7. 抗日战争胜利的年份是:A. 1945年B. 1946年C. 1947年D. 1948年答案:A8. 新中国成立的年份是:A. 1949年B. 1950年C. 1951年D. 1952年答案:A9.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A. 巴黎和会B. 华盛顿会议C. 凡尔赛和约D. 辛丑条约答案:A10. 长征的开始时间是:A. 1934年B. 1935年C. 1936年D. 1937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制度。
答案:郡县2.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______。
答案:开元盛世3.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其年号为______。
答案:洪武4. 清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努尔哈赤5.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______。
答案:孙中山6.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7.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______。
答案:国共两党的矛盾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______。
答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9.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______”。
答案:内惩国贼10. 长征的结束地点是______。
答案:陕北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历史试卷中学历史〔总分值为100分〕第一局部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不定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选错、少选均不得分〕1.教师历史教学评价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师历史教学评价结论的〔〕。
A. 好坏B. 上下C. 信度D. 效度2.布鲁姆将认识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以下层次:识记、理解和〔〕。
A. 综合B. 应用C. 分析D. 评价3.运用谈话法教学时应注意谈话的中心应围绕和效劳于〔〕。
A. 教学任务B. 教学目的C. 教学方法D. 教学理论4.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把〔〕等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A. 影像B. 动画C. 图形D. 文字5.课程结构一般分为〔〕。
A. 前后结构B. 横向结构C. 纵向结构D. 正反结构二、填空题〔10分,每空2分〕6.诊断性评价在实施,形成性评价在实施,总结性评价在教学之后实施。
7.是指学校领导、年级组长等根据历史教学评价指标的要求,有方案、有目的地直接对历史教师进行观察,从而获得相关的评价信息的方法。
8.制定历史教学原那么,主要有三个,即、和教学实践经验。
第二局部历史专业根底知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以下划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问世的先后顺序是〔〕。
a. 提出著名的物理学相对论b.发射放射性元素镭c. 发现放射性元素铀d.发现放射现象A. abcdB. acbdC. adbcD. dcba2.一战后,未批准?凡尔赛条约?的国家是〔〕。
A. 英国B. 美国C. 日本D. 中国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是〔〕。
A. 1974年B. 1972年C. 1978年D. 1979年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改革开放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D. 改革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5.1943年毛泽东说:“我们军队既不要国民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边区政府发饷,也不要老百姓发饷,完全由自己供应……〞主要原因是〔〕。
历史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历史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题目: 唐朝的统治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土地私有制- B. 科举制度- C. 公田制度- D. 分封制度- 答案: B2. 题目: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皇帝是()- A. 后妃无才侧秀- B. 武则天- C. 慈禧太后- D. 杨贵妃- 答案: B3. 题目: 下面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态()- A. 三国- B. 隋朝- C. 魏晋南北朝- D. 秦朝- 答案: C二、判断题1. 题目: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是由吴越王杨渥建立的。
- 答案: 错误2. 题目: 明朝洪武皇帝实行的是文官主政、农民发展的政策。
- 答案: 正确3. 题目: 清朝时期,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革新和学术繁荣。
- 答案: 错误三、问答题1. 题目: 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 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如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教育普及和医疗保障的目标,加强了国家的独立和自主发展能力,等等。
2. 题目: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有何深远影响?- 答案: 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起到了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作用。
它促进了人才选拔和社会流动,使优秀人才得以进入官员阶层,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通过努力研究晋升社会地位的途径。
科举制度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有知识和才能的人才,并且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视读书和文化教育的传统。
四、论述题1. 题目: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答案: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经济的停滞,许多文化和教育机构被破坏,大量知识分子被迫下放或受到迫害。
这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该运动还导致了社会关系的紧张和动荡,加剧了社会分裂和阶级矛盾,最终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教师招聘历史精选真题练习(1)含答案

教师招聘历史精选真题练习(1)含答案单项选择题一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四个步骤依次是( )。
A.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家庭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家庭承包责任制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承包责任制D.家庭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土地改革2.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可以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
以上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3.“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曾广泛流行的顺口溜反映的生产情景出现于( )。
A.土地改革之前B.土地改革时期C.人民公社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4.土地问题是中国几千年农耕经济的核心问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是( )。
A.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B.新中国的土地改革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参考答案-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1978年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C项;其它三项对应顺序错误,故排除ABD三项。
2.【答案】B。
解析: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农民;1953年实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收归公有;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运动,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土地经营权。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试题及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试题及参考答案如下:初中历史教师招聘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最早使用火器进行战斗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联想”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三国时期D.两晋南北朝时期3.以下哪项不是诸葛亮的发明创造()A.木牛流马B.无火烧C.神龛D.步兵机关车4.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有两条主要陆上通道分别为北线南线,以下哪个城市是北线的起点()A.长安B.洛阳C.张掖D.敦煌5.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的“文章合一”的思想主张是指文章应该达到以下哪个目的()A.既有文采又有深刻思想B.既有深刻思想又能抒情C.既能抒情又有深刻思想D.既能抒情又能奏警钟二、问答题1.请简要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几百家学派思想争相涌现的时期,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多个学派。
这种充分的思想竞争和学派之间的较量使得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得以丰富和深化。
其中儒家的孔子和墨子的墨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尤为深远,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伦道德、政治治理和教育思想。
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提出了兼爱、非攻的理念,在社会伦理、政治和军事方面有重要影响。
此外,道家的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而治,而法家的法家思想则注重法治和权威。
百家争鸣的时期为古代中国引入了多元的思想观念,在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这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请简要介绍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及其作用。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考试制度,分为三个层次:士人、进士、进士及第。
其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举制度,通过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进入官僚阶层。
科举制度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招募范围,使得更多有才华的士人有机会参与政治活动,从而提高了政府的人才素质。
高中历史招教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招教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A. 1948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答案:B2. 清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是:A. 中华民国B. 中华人民共和国C. 大清帝国D. 明朝答案:A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检D. 朱厚照答案:C(朱由检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4.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 辛亥革命的爆发C. 八国联军侵华D.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答案:A5.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A二、填空题6.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________。
答案:秦朝7.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最著名的外国使节是________。
答案:玄奘8.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最远到达了________。
答案: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9. 清朝康熙年间,中国与俄罗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该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的边界,其中不包括________。
答案:外东北地区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其中“百团大战”是由________指挥的。
答案:彭德怀三、简答题11.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12. 请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
答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和公私合营等方式,逐步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基础。
四、论述题13. 论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招教历史试题及答案

招教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C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主要包括:A. 九品中正制B. 科举制C. 世袭制D. 举孝廉答案:B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校D. 朱由检答案:A(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但选项中其他三位都是明朝皇帝)4. 下列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民主B. 提倡科学C. 提倡儒家思想D. 提倡新文学答案:C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二、填空题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郡县制7.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_。
答案: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8.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________。
答案:孙中山9.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________运动。
答案:爱国主义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_。
答案:延安三、简答题11. 简述清朝末期的“戊戌变法”及其失败的原因。
答案: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清朝末期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的推动下,试图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
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特别是慈禧太后的干预,变法在实施百日后即告失败。
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保守派的阻挠、改革派缺乏足够的政治力量和经验,以及改革措施过于激进,未能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四、论述题12. 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取得了第一次全面胜利,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其次,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历史)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中学历史科目](满分为120分)第一部分历史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不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选错、少选均不得分。
)1.一堂好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也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好的结尾需要注意()A.语言精炼,紧扣中心B.前后一致,首尾呼应C.形式多样,新颖别致D.升华主题,承上启下2.历史教学资源包括与历史教学活动相关的诸多要素,一般分为()A.人类资源B.非人类资源C.公共资源D.私人资源3.教师历史教学评价的方法主要有()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查阅文献资料法4.教学评价可分为()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表现性评价5.在设计有效的问题时,应注意()A.与教学目标相适应B.与学生年龄相适应C.照顾到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经验D.问题表述要清晰二、填空题(10分,每空2分。
)6.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识记、理解、、、、。
7.导入应启发、引导学生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2.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的工具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慢3.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A.“一条鞭法”实行赋税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4.“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③封建主势力加强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资政新篇》改变了《天朝田亩制度》所倡导的社会模式
10.国共两党历史上曾实现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得以实现的最基本条件是
A.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B.两党阶段性斗争目标相同
C.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D.两党方针、政策完全一致
11.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航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指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爱德华六世在位时,于1547年通过了被认为是都铎王朝最严厉的惩治流浪汉的法令。该法令把所有无业者都称为流浪汉,给予严厉惩治;健康的流浪汉,将被逮捕,在前胸打上“S"络印,被罚做两年奴隶。如果逃跑将判终身为奴。而逃跑两次,将被判死刑。然而,严刑峻法并不能解决农村失地和农民流浪的问题,许多破产农民参加了农民起义。 材料二 英国政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经历了复杂变化的过程。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英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包括惩罚、救济、向海外移民、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动“济身”自救、为失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逐步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制订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等,并最终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与福利政策挂钩,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提供就业计划和社会安全保障,从而创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成功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材料三19世纪末,德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的做法,主要得益于俾斯麦的福利政策,但俾斯麦在制订政策时,考虑了英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做法,使德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较早地向福利政策过渡。 美国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在工业化基础上进行的,工业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美国政府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采取了英国的一些做法,如制订了一系列福利政策,特别是制订了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计划,以帮助他们就业的政策。—以上材料均摘自《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A.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2.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领事裁判权被取消于
A.大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13.淞沪会战在战略上最重大意义在于
A.为保卫南京赢得了宝贵时间B.表现了中国军队抗击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5.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是
A.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B.封建皇权的专制统治
C.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D.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啊
6.下列关于我国10—13世纪历史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1)材料一中的“中学(内学)”、“西学(外学)”各指什么?张之洞是怎样说明它们之间关系 的?(4分)(2)概括材料二中郑观应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他的观点有何进步性。(2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三中的观点。(2分)(4)上述三则材料的共同之处何在?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根本目的有何不同?(4分)
8.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9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主张
B.《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私有制的主张
A.北宋与元朝先后出现大一统局面B.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C.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D.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7.关于洋务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C.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洋务运动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洋务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产物B.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8.17、18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和变化,其表现不包括
A.英国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B.拉美独立革命揭开了序幕
C.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D.欧洲大陆兴起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1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所以不能长久维持,主要是因为该体系
A.暂时协调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B.建立在对战败国的严厉惩治上
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一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议院兴而民志合、民气强耳。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议义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盖五大洲,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材料三……追本溯源,本社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 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C.依据各国现有实力而确立D.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20.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普遍的改革潮流,其实质是
A.要求摆脱苏联的控制B.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缓和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D.逐步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21题12分,22题12分共24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C.对国情认识不足D.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16.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权利
C.中国外交方针的改变D.第三世界的崛起
17.马基雅维利与孟德斯鸠都
A.从神学角度考察现实社会B.是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
C.批判封建专制王权的腐朽D.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政治学说
历史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D.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D.夏、商、周
2.战国时期,认为“天行有常”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荀子D.孟子
3.隋唐时期出现在江东地区的、便于水田耕作的工具是
A.图1所示B.图2所示C.图3所示D.图4所示
C.使抗日战争转人相持阶段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14.建国初期开展的运动中,体现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精神的主要是
A.土地改革运动B.抗羌援朝运动C.三反、五反运动D.镇压反革命运动
1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根源在于
A.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