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PPT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171174PPT课件
18
二、问诊的方法:
1. 问诊应选择较安静适宜的环境进行,以免受 到干扰。尤其对某些病因、病情不便告人的患 者,应单独询问,以便其详细叙述病情。
2. 问诊时,医生对病人的态度,应既严肃认真 ,又和蔼可亲,细心询问、耐心听取病人叙述 病情。
整理版课件
19
3. 医生询问病情,切忌使用病人听不懂的医学 术语,应当使用当地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问话 。
整理版课件
8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证候: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病理联系的 症状、体征,证候为证的外候。
证型:临床较为常见的、典型的、证名规范 的、被中医界公认的证的名称。
病:具有特定的病变规律与临床表现的病种、 包含特定的病因病机与代表性症状、证型、证候 及治疗规则。
整理版课件
9
4. 病案: 现称病历、是临床有关诊 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
是回顾性总结的重要资料,评 估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
整理版课件
10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司外揣内
体表器官、 症状体
人体以 经络 四肢、皮 征神色
脏腑为 连属 肉、脉、 形态舌
中心
筋、骨
诊
“有诸内 者必形 诸外” (朱丹 溪)
整理版课件
11
2.见微知著 (1)通过微小的变化,测知整体病变。 (2)机体某些局部,含有整体的生理 病理信息。
4. 医生在问诊时,如发现病人叙述病情不够清 楚,可对病人进行必要 的、有目的地询问或作 某些提示,但绝不可凭主观意愿去暗示套问病 人,以避免所获病情资料片面或失真。
整理版课件
20
5. 医生在问诊时,应重视病人主诉,要善于围绕 主诉内容,深入询问。
6. 对危急病人应扼要地询问陪诊者病人发病的情 况,以便迅速抢救病人,待病情缓解后,再进行 详细询问,书写完整病历。
中医诊断学完整版ppt课件
01
气血津液辨证的概念
阐述气血津液失调所致病证的辨证方法。
2024/1/26
02 03
气血津液辨证的原理
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生成、输布和代谢与 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当脏腑功能失调时,可影响气、血、津液的生成、 输布和代谢,导致相关病证的发生。
气血津液辨证的方法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结合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等方法,综合分析判断气血津液失调的病证类型。
包括脏腑气虚、脏腑气滞、脏腑血虚 、脏腑阴虚、脏腑阳虚等证候的临床 表现。
确定病变的性质,如寒证、热证、湿 证、燥证、风证等。
脏腑病变的定位诊断
根据中医理论,分析病变所在的脏腑 部位,如心病、肝病、脾病、肺病、 肾病等。
2024/1/26
17
经络腧穴在诊断中应用
2024/1/26
经络诊察
01
通过观察经络的色泽、形态、温度、压痛等变化,判断经络的
燥邪证候
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易伤 人体津液。
湿邪证候
头重、胸闷、口腻等,易阻遏气 机,损伤阳气。
27
内伤七情证候类型及特点
胁痛、易怒、脉弦等 ,因大怒而致肝气上 逆。
咳嗽、气短、声低等 ,因过度悲伤而致肺 气消沉。
喜伤心证
怒伤肝证
忧思伤脾证
悲忧伤肺证
惊恐伤肾证
心悸、失眠、多梦等 ,因过喜而致心气涣 散。
虚实、寒热、气血运行状况。
腧穴诊察
02
通过按压、叩击等手法刺激腧穴,观察患者的反应,判断脏腑
经络的病变情况。
经络腧穴与证候关联
03
分析经络腧穴的异常变化与脏腑病变证候之间的关系,为辨证
中医诊断学完整ppt课件
• 舌苔黄而腻,多属湿热内蕴、痰饮化热、食积热腐; • 舌苔黄而滑,多属阳虚寒湿,痰饮化热,复感湿热。
ppt精选版
36
(3)灰黑苔
• 浅黑苔即称为“灰苔”;
• 深灰苔即称为“黑苔”。
• 舌苔灰黑而干 ── 主里热之重证 ── 多因里热已 极,热炽津伤所致。
• 舌苔灰黑而润 ── 主里寒之重证 ── 多因阳虚寒 极,痰饮寒湿内阻所致。
• 痿软舌: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 • 颤动舌:虚损、动风 • 短缩舌——病情危重
ppt精选版
34
舌态
临床意义
•为热入心包、热盛伤阴或风痰阻络
强硬
•若舌强而色红绛少津者,为热盛;若伴神昏者,为热入心包;
热痰风 •若舌胖苔腻而强硬者,为痰浊阻络;
•若突然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者,为中风先兆
血虚
• 目昏:视物昏暗,模糊不清。 • 雀盲: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
ppt精选版
13
问睡眠
• 失眠 (1)实证:胆郁痰扰或食滞内停 (2)虚证:心肾不交或心脾两虚 • 嗜睡 ➢痰湿内盛或阳虚阴盛 ➢精神极度疲惫,欲睡而非睡,似睡而非睡,
肢冷脉微者,系心肾阳衰,阴寒内盛
ppt精选版
14
类型 症状表现
中医诊断学
ppt精选版
1
问诊
• 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ppt精选版
2
问寒热
1.恶寒发热
• 概念 病人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多见外感 表证
(1)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 (2)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 (3)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
ppt精选版
36
(3)灰黑苔
• 浅黑苔即称为“灰苔”;
• 深灰苔即称为“黑苔”。
• 舌苔灰黑而干 ── 主里热之重证 ── 多因里热已 极,热炽津伤所致。
• 舌苔灰黑而润 ── 主里寒之重证 ── 多因阳虚寒 极,痰饮寒湿内阻所致。
• 痿软舌: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 • 颤动舌:虚损、动风 • 短缩舌——病情危重
ppt精选版
34
舌态
临床意义
•为热入心包、热盛伤阴或风痰阻络
强硬
•若舌强而色红绛少津者,为热盛;若伴神昏者,为热入心包;
热痰风 •若舌胖苔腻而强硬者,为痰浊阻络;
•若突然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者,为中风先兆
血虚
• 目昏:视物昏暗,模糊不清。 • 雀盲: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
ppt精选版
13
问睡眠
• 失眠 (1)实证:胆郁痰扰或食滞内停 (2)虚证:心肾不交或心脾两虚 • 嗜睡 ➢痰湿内盛或阳虚阴盛 ➢精神极度疲惫,欲睡而非睡,似睡而非睡,
肢冷脉微者,系心肾阳衰,阴寒内盛
ppt精选版
14
类型 症状表现
中医诊断学
ppt精选版
1
问诊
• 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ppt精选版
2
问寒热
1.恶寒发热
• 概念 病人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多见外感 表证
(1)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 (2)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 (3)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31
3、手足心汗 指手足心汗出的症状。手足心微汗出,多因生理
现象。若手足心汗出量多,则为病理性汗出。可 因阴经郁热熏蒸;阳明燥热内结,热蒸迫津外泄; 脾虚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而引起。 4、心胸汗 指心胸部易出汗或汗出过多的症状。多见于虚证。 伴心悸、失眠、腹胀、便溏者,多为心脾两虚; 伴心悸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 5、阴汗 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汗出的症状。多因下焦湿热 郁蒸所致。
30
(三)局部汗出
1、头汗
又称但头汗出。指汗出仅见于头部,或头颈部汗 出量多的症状。可因上焦热盛,迫津外泄;中焦 湿热蕴结,湿郁热蒸,迫津上越;元气将脱,虚 阳上越,津随阳泄;进食辛辣、热汤、饮酒,使 阳气旺盛,热蒸于头等导致。
2、半身汗
指病人仅一侧身体汗出的症状。或左侧,或右侧, 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但汗出常见于健 侧,无汗的半身是病变的部位,多见于痿病、中 风及截瘫病人。多因风痰、痰瘀、风湿等阻滞经 络,营卫不能周流,气血失和所致。
7、绞痛
指痛势剧烈,如刀绞割的症状。多因有形实邪阻 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
8、空痛
指疼痛兼有空虚感的症状。多因气血亏虚,阴精
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常见于头部或小腹部
32
三、问疼痛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患 病机体的各个部位皆可发生。疼痛有虚实 之分。实性疼痛多因感受外邪、气滞血瘀、 痰浊凝滞,或食积、虫积、结石等阻滞脏 腑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不 通则痛”。虚性疼痛多因阳气亏虚,精血 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即所谓“不荣 则痛”。
问疼痛,应注意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 程度、时间及喜恶等。
系阳盛或阴虚所致,是里热证的特征证候。 1、壮热 指高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不退,不
3、手足心汗 指手足心汗出的症状。手足心微汗出,多因生理
现象。若手足心汗出量多,则为病理性汗出。可 因阴经郁热熏蒸;阳明燥热内结,热蒸迫津外泄; 脾虚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而引起。 4、心胸汗 指心胸部易出汗或汗出过多的症状。多见于虚证。 伴心悸、失眠、腹胀、便溏者,多为心脾两虚; 伴心悸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 5、阴汗 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汗出的症状。多因下焦湿热 郁蒸所致。
30
(三)局部汗出
1、头汗
又称但头汗出。指汗出仅见于头部,或头颈部汗 出量多的症状。可因上焦热盛,迫津外泄;中焦 湿热蕴结,湿郁热蒸,迫津上越;元气将脱,虚 阳上越,津随阳泄;进食辛辣、热汤、饮酒,使 阳气旺盛,热蒸于头等导致。
2、半身汗
指病人仅一侧身体汗出的症状。或左侧,或右侧, 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但汗出常见于健 侧,无汗的半身是病变的部位,多见于痿病、中 风及截瘫病人。多因风痰、痰瘀、风湿等阻滞经 络,营卫不能周流,气血失和所致。
7、绞痛
指痛势剧烈,如刀绞割的症状。多因有形实邪阻 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
8、空痛
指疼痛兼有空虚感的症状。多因气血亏虚,阴精
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常见于头部或小腹部
32
三、问疼痛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患 病机体的各个部位皆可发生。疼痛有虚实 之分。实性疼痛多因感受外邪、气滞血瘀、 痰浊凝滞,或食积、虫积、结石等阻滞脏 腑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不 通则痛”。虚性疼痛多因阳气亏虚,精血 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即所谓“不荣 则痛”。
问疼痛,应注意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 程度、时间及喜恶等。
系阳盛或阴虚所致,是里热证的特征证候。 1、壮热 指高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不退,不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概念】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
潮 热
日晡潮热:日晡(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 又称阳明潮热(见于胃肠燥热内结)
【分型】 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
久即感灼手),午后热甚(见于湿
温阴虚病潮) 热: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
(见于阴虚证)
绝汗:病人津液大泄,大汗不止,见于重病、危证病人。
躁扰烦渴,汗出如油,脉细数疾——亡阴证
身冷肢厥,冷汗淋漓,脉微欲绝——亡阳证
战汗:在病势沉重之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
汗出热退,脉静身凉———邪去正复 汗出热不退,脉来疾急——邪盛正衰
疾病发展的转折点
2.3 局部汗出
头汗: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又称为“但头汗出”。多因上 焦邪热或中焦湿热上蒸,或病危虚阳上越所致。
微 【概念】轻度发热,热势偏低,多在37~38℃间 热 【意义】常见于某些内伤病和温热病的后期
3.4 寒热往来
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 。 分型:
寒发 热无 往定 来时 寒发 热有 往定 来时
【概念】指病人时冷时热,一日发作多次,无时间规律
【意义】见于半表半里证
【病机】外感病邪达半表半里阶段时,邪正相争,相持不下, 邪胜则恶寒, 正胜则发热,所以恶寒与发热交
了解疾病的传变、邪正消长、估计病情 发展的趋势。 (三)诊治经过
询问曾作过那些检查、结果怎样?作过那 些诊治、效果及反映如何?作为当前诊治的参考。
(四 )现在症状 问诊重点,详见第三节。
四、既往史
(一)既往健康状况
素体健康——多实证 虚弱——多虚证 阴虚——易热化 阳虚——易寒化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完整版
口气
口臭多为胃热或食积;口淡多为胃寒或脾虚。
鼻气
鼻出臭气,多为肺胃热盛。
汗气
汗出腥膻,多为风湿热久蕴于肌肤;汗出臭 秽,多为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
二便气味
大便酸臭难闻,多属肠有郁热;小便臊臭, 多属湿热下注。
闻诊注意事项
注意听声音的高低、 强弱、清浊、缓急等 变化。
结合望、问、切三诊 综合分析判断病情。
气血津液失调辨证方法论述
气血津液失调
指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亏损及其生理功能异常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其临床表现较 为复杂,可见于多个脏腑系统,常见症状有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
等。
辨证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体征,结合病史和症状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气血津 液失调的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问既往病史
包括患者过去患过的疾病、手术史、外伤史、过敏史等。这些 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背景,为诊断和治 疗提供参考。
个人生活史及家族史询问
个人生活史
包括患者的饮食起居、劳逸情况、情 志变化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 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可能的病因,为诊 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家族史
包括患者的家族成员中是否患有类似 疾病或遗传性疾病等。这些信息有助 于医生了解患者的遗传背景和可能的 病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指出按诊时需要注意的禁忌症和异常情况, 如患者疼痛、肿胀等反应的处理方式。
切诊综合应用举例
综合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脉诊和按诊结果与其他四诊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举例说明
列举几个典型病例,让学生理解切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口臭多为胃热或食积;口淡多为胃寒或脾虚。
鼻气
鼻出臭气,多为肺胃热盛。
汗气
汗出腥膻,多为风湿热久蕴于肌肤;汗出臭 秽,多为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
二便气味
大便酸臭难闻,多属肠有郁热;小便臊臭, 多属湿热下注。
闻诊注意事项
注意听声音的高低、 强弱、清浊、缓急等 变化。
结合望、问、切三诊 综合分析判断病情。
气血津液失调辨证方法论述
气血津液失调
指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亏损及其生理功能异常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其临床表现较 为复杂,可见于多个脏腑系统,常见症状有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
等。
辨证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体征,结合病史和症状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气血津 液失调的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问既往病史
包括患者过去患过的疾病、手术史、外伤史、过敏史等。这些 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背景,为诊断和治 疗提供参考。
个人生活史及家族史询问
个人生活史
包括患者的饮食起居、劳逸情况、情 志变化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 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可能的病因,为诊 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家族史
包括患者的家族成员中是否患有类似 疾病或遗传性疾病等。这些信息有助 于医生了解患者的遗传背景和可能的 病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指出按诊时需要注意的禁忌症和异常情况, 如患者疼痛、肿胀等反应的处理方式。
切诊综合应用举例
综合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脉诊和按诊结果与其他四诊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举例说明
列举几个典型病例,让学生理解切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重视调经止带,通 过调理气血、脏腑功能,改善月经失 调、带下病等症状。
产后调理
中医注重产后调理,通过饮食、药物 等手段,促进产妇身体恢复,预防产 后疾病。
孕育保健
中医对孕育过程有独特的认识,通过 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手段,促进 女性生殖健康。
中医诊断学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辨证施治
中医对儿科疾病同样采用辨证施 治的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审症求因
根据症状表现,推求病因 病机。
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并用, 全面收集病情资料。
辨证施治
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进 行综合分析,辨别证候, 确定治法。
02 中医诊断方法
望诊
观察患者面色、形态、 舌苔等
了解脏腑功能及气血 状况
判断病情轻重、寒热 虚实
闻诊
听声音
01
02
03
04
阴阳辨证
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是中医 辨证的总纲领。
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的深浅,判断病情轻 重及预后。
寒热辨证
辨别疾病的寒热属性,是中医 辨证的重要内容。
虚实辨证
辨别邪正盛衰,为治疗提供依 据。
脏腑辨证
肺与大肠病辨证
包括咳嗽、气喘、 咯血、便秘、泄泻 等证候。
脾与胃病辨证
包括食少、腹胀、 便溏、呕吐、呃逆 等证候。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中医诊断学在国际医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推动 了中医诊断学的国际化进程。
对全球健康事业的贡献 中医诊断学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 了重要贡献,尤其在慢性病、亚健康等领域的防治方面具 有显著优势。
THANKS
产后调理
中医注重产后调理,通过饮食、药物 等手段,促进产妇身体恢复,预防产 后疾病。
孕育保健
中医对孕育过程有独特的认识,通过 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手段,促进 女性生殖健康。
中医诊断学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辨证施治
中医对儿科疾病同样采用辨证施 治的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审症求因
根据症状表现,推求病因 病机。
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并用, 全面收集病情资料。
辨证施治
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进 行综合分析,辨别证候, 确定治法。
02 中医诊断方法
望诊
观察患者面色、形态、 舌苔等
了解脏腑功能及气血 状况
判断病情轻重、寒热 虚实
闻诊
听声音
01
02
03
04
阴阳辨证
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是中医 辨证的总纲领。
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的深浅,判断病情轻 重及预后。
寒热辨证
辨别疾病的寒热属性,是中医 辨证的重要内容。
虚实辨证
辨别邪正盛衰,为治疗提供依 据。
脏腑辨证
肺与大肠病辨证
包括咳嗽、气喘、 咯血、便秘、泄泻 等证候。
脾与胃病辨证
包括食少、腹胀、 便溏、呕吐、呃逆 等证候。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中医诊断学在国际医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推动 了中医诊断学的国际化进程。
对全球健康事业的贡献 中医诊断学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 了重要贡献,尤其在慢性病、亚健康等领域的防治方面具 有显著优势。
THANKS
中医诊断学PPT(1)
表里——病位;寒热——病性;虚实——邪正盛衰;阴阳——病类。
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3.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 任何疾病的辨证,从大体上说, 都离不开病位的表里、病性的寒热虚实、病证类别的阴阳,八纲辨证 有广泛的实用性,对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二、八纲辨证源流
八纲辨证的源流:《内经》有八纲内容的散在论述, 并基本确立了其间的辨证关系;张仲景初步运用八纲进 行辨证论冶;明代实际已将八纲作为辨证的纲领,张景 岳的“二纲六变”明确了八纲间的关系;近人祝味菊正 式提出了“八纲”之名;《中医诊断学》的正式出版使 八纲辨证得以普及推广。
心气虚证 心阳虚证
心气不足,鼓动 无力
心阳虚衰,鼓动 无力,虚寒内生
心悸及气虚证 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阳虚证候
心阳虚脱 证
心阳衰极,阳气 暴脱
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上更见亡阳的见 症,如四肢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 呼吸微弱,甚或神志模糊,脉微欲绝等。
六、心火亢盛证
1.心火亢盛证的含义Δ 指心火内炽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四、风热犯肺证 1.风热犯肺证的含义Δ 指风热邪气侵袭肺系,肺卫受病所表现的 证候。
2.风热犯肺证的辨证分析要点Δ (1)具有风热袭肺,肺失清肃见症——咳嗽,痰稠色黄,鼻塞流 浊涕,咽喉疼痛。 (2)兼有风热表证见症。
3.风热犯肺证的审证要点Δ 咳嗽及风热表证表现。
五、燥邪犯肺证 1.燥邪犯肺证的含义Δ 指外界燥邪侵,已肺卫,肺系津液耗 伤所表现的证候。据其偏寒、偏热之不同,又有温燥和凉燥之分。
临床表现
共 同 点
寒阴 实
证盛 寒
证都
具
有
寒
阳
虚
的
虚
寒
征
证象
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3.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 任何疾病的辨证,从大体上说, 都离不开病位的表里、病性的寒热虚实、病证类别的阴阳,八纲辨证 有广泛的实用性,对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二、八纲辨证源流
八纲辨证的源流:《内经》有八纲内容的散在论述, 并基本确立了其间的辨证关系;张仲景初步运用八纲进 行辨证论冶;明代实际已将八纲作为辨证的纲领,张景 岳的“二纲六变”明确了八纲间的关系;近人祝味菊正 式提出了“八纲”之名;《中医诊断学》的正式出版使 八纲辨证得以普及推广。
心气虚证 心阳虚证
心气不足,鼓动 无力
心阳虚衰,鼓动 无力,虚寒内生
心悸及气虚证 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阳虚证候
心阳虚脱 证
心阳衰极,阳气 暴脱
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上更见亡阳的见 症,如四肢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 呼吸微弱,甚或神志模糊,脉微欲绝等。
六、心火亢盛证
1.心火亢盛证的含义Δ 指心火内炽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四、风热犯肺证 1.风热犯肺证的含义Δ 指风热邪气侵袭肺系,肺卫受病所表现的 证候。
2.风热犯肺证的辨证分析要点Δ (1)具有风热袭肺,肺失清肃见症——咳嗽,痰稠色黄,鼻塞流 浊涕,咽喉疼痛。 (2)兼有风热表证见症。
3.风热犯肺证的审证要点Δ 咳嗽及风热表证表现。
五、燥邪犯肺证 1.燥邪犯肺证的含义Δ 指外界燥邪侵,已肺卫,肺系津液耗 伤所表现的证候。据其偏寒、偏热之不同,又有温燥和凉燥之分。
临床表现
共 同 点
寒阴 实
证盛 寒
证都
具
有
寒
阳
虚
的
虚
寒
征
证象
中医诊断学课件PPT课件
问汗
特殊汗出 • 自汗:昼间汗出,动则尤甚 • 盗汗:睡时汗出,醒时汗止 气阴两虚 • 绝汗:病情危重,汗出不止 • 战汗:全身战栗,续之汗出
- 气虚 阳虚 - 阴虚内热或
- 亡阴、亡阳 - 疾病转折点
问汗
• 头汗——上焦热盛、湿热、虚阳上越 • 半身汗——邪气阻络 • 手足心汗——阳气内郁、阴虚阳亢或 中焦湿热郁蒸证 • 阴汗——下焦湿热郁蒸
大汗后,或剧烈吐下后,或大量利尿后, 吐、下、利后耗伤津液 出现口渴多饮
渴 不 多 饮
口干,但不欲饮,兼见潮热、盗汗、颧 阴虚证 红等
口渴,饮水不多,兼见头身困重,身热 湿热证 不扬,脘闷苔腻 渴喜热饮,但饮量不多 痰饮内停或阳虚水津不布
渴欲饮水,水入即吐
水饮停胃的“水逆”证
口干,但欲嗽水而不欲咽,兼见舌质隐 内有瘀血 青或有青紫色瘀斑,脉涩
•
目眩
(1)实证:风火上扰或痰湿上蒙心窍 (2)虚证: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或肝肾不足、精亏 血虚
• 目昏:视物昏暗,模糊不清。 • 雀盲: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
问睡眠
• 失眠 (1)实证:胆郁痰扰或食滞内停 (2)虚证:心肾不交或心脾两虚 • 嗜睡 痰湿内盛或阳虚阴盛 精神极度疲惫,欲睡而非睡,似睡而非睡, 肢冷脉微者,系心肾阳衰,阴寒内盛
问寒热
2.但寒不热
• 病人只觉寒冷而不觉发热的症状,见于里 寒证。 • 根据病势的缓急和病程的长久,可见两种: (1)新病恶寒——寒邪直中(里实寒证) (2)久病畏寒——阳气虚衰(里虚寒证)
问寒热
3.但热不寒
•概念:只觉发热不觉寒冷,或反恶热者, 见于里热证 •根据热势的不同,可分三种 (1)壮热:即高热——见于里实热证 (2)微热:阴虚发热、气虚发热、气郁发热 (3)潮热:按时发热,或定时热盛,如潮汐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 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 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 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 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等方面,为临床疾病的预防 、治疗提供依据。
经络辨证
主要Βιβλιοθήκη 用于内伤杂病
气血津液辨证
(七情内伤)正气失常
寒—六经 主 辨证 要 用 于 温病—卫气 外 营血辨证 感 时 病 湿—三焦
辨证(上、 中焦)
病因辨证 (六淫、疫疠等)邪气外侵
虚
(四)病案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 记录。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病案书 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要求将患者的详 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原则有三: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查
或称“审查内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外 界环境也是统一的,诊断疾病即使局部患病,也应考虑到 整个人体及外界环境对病证的影响。
外界的有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生活条件、精神环境等。
原理:神以先、后天精气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 。
神与精气的关系:精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精亏气虚 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 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 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 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 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等方面,为临床疾病的预防 、治疗提供依据。
经络辨证
主要Βιβλιοθήκη 用于内伤杂病
气血津液辨证
(七情内伤)正气失常
寒—六经 主 辨证 要 用 于 温病—卫气 外 营血辨证 感 时 病 湿—三焦
辨证(上、 中焦)
病因辨证 (六淫、疫疠等)邪气外侵
虚
(四)病案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 记录。病案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病案书 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要求将患者的详 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原则有三: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一)整体审查
或称“审查内外”。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外 界环境也是统一的,诊断疾病即使局部患病,也应考虑到 整个人体及外界环境对病证的影响。
外界的有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生活条件、精神环境等。
原理:神以先、后天精气及其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 。
神与精气的关系:精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力强;精亏气虚 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
Unit Two Generation Gap
中医诊断学(全套课件303P) ppt课件
复习思考:
1. 何谓“诊断”? 2. 中医诊断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3. 何谓诊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有哪三点? 5.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有哪三点? 6. 中医诊断的整体审察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7. 为什么司外可以揣内?
第一章
望
诊
望诊的概念:Δ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气血 经络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变化等以 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诊的原理及意义:人体的外部表现可反映内在脏腑、气 血、经络、的病变。观察人的外部异常表现可诊察内在的病 变。“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诊的注意事项:1.光线:以自然光线为好。 2.温度:适宜。
证
病 全过程本质 先辨病再辨证—— 先辨证再辨病——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能只辨证而忽 视辨病
时
代
姓 名
论 著
黄帝内经 难经
贡
为四诊奠定基础
献
公元五世纪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东汉 西晋 隋代 南宋 元朝 金元 淳于意 张仲景 华佗 王叔和 巢元方 施发 敖氏 杜清碧 刘完素 李杲 伤寒杂病论 中藏经 脉经 诸病源候论 察病指南 点点金、金镜录 伤寒金镜录 素问玄机原病式 脾胃论
神乱鉴别表
型 类 表现 主病 病机 性质
焦 虑 恐惧
时时恐惧,焦虑 卑谍、脏躁 不安,心悸气促, 不敢独居。 狂躁妄动,胡言 狂病、外感 乱语,少寐多梦, 热病 打人骂詈,不避 亲疏。
心胆气虚,心神失 养。
虚证
狂 躁 不安
痰火扰心
阳证
淡 漠 痴呆
表情淡漠,神识 癫病、痴呆 痴呆,喃喃自语, 哭笑无常,悲观 失望。
春秋战国难经重视脉诊提出寸口诊法西汉淳于意创诊籍为后世病案奠基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创辨证论治先河东汉华佗中藏经论证论脉论防治十分精要西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专著南宋施发察病指南诊法专著最早以图示脉发展简南宋施发察病指南诊法专著最早以图示脉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论舌第一部专著杜清碧伤寒金镜录现存第一部论舌专著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诊病辨证重视病机李杲脾胃论辨脉重视四诊合参张从正儒门事亲主张从外知内朱丹溪格致余论重视症状的鉴别诊断明清叶天士温热论记载了丰富的温热病诊疗经验创立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吴又可温疫论简史熟读叔如临证多神象等概念抽象诊病方法和辨证思维涉及阴阳五行精神气化等基本理论
中医诊断学全部课件
呼吸
通过辨别患者呼吸的快慢、深浅、长短等变化,可以判断病邪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如呼吸急促、气粗声高 ,多属实证、热证;呼吸徐缓、气微声低,多属虚证、寒证。
咳嗽
通过辨别患者咳嗽的声音、时间、节律等变化,可以判断病邪的性质和脏腑的虚实。如咳声重浊,多属实证 ;咳声低微,多属虚证。
13
嗅气味
2024/1/28
分析判断方法
03
04
05
八纲辨证:根据脉象的 浮沉迟数等变化,结合 望、闻、问三诊所得资 料,进行分析归纳,以 判断疾病的阴阳、表里 、寒热、虚实等证候类 型。
脏腑辨证:根据脉象所 反映的脏腑功能变化, 结合病人的症状表现和 其他诊断信息,进行脏 腑辨证分析,以确定病 变所在的脏腑和病情的 性质。
经络辨证:根据脉象所 反映的经络气血运行状 况,结合病人的症状表 现和其他诊断信息,进 行经络辨证分析,以确 定病变所在的经络和病 情的发展趋势。
14
闻诊注意事项及误区避免
注意事项
在闻诊过程中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干扰;同时要注意患者的体位和姿势是否 舒适自然;还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误区避免
在闻诊过程中要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性判断;同时要注意区分正常声音和异常 声音的区别;还要避免将一种声音或气味与某种疾病直接对应起来而忽略了其 他可能性。
手法运用
医生运用手指或手掌进行轻按、重按、推寻 等手法,以发现异常变化。
2024/1/28
力量适度
按诊时力量要适度,既要能够感知到异常变 化,又要避免对病人造成伤害。
23
腹部触诊技巧展示
腹部触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 之一,通过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脏器的
形态、大小、质地等变化。
技巧展示
通过辨别患者呼吸的快慢、深浅、长短等变化,可以判断病邪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如呼吸急促、气粗声高 ,多属实证、热证;呼吸徐缓、气微声低,多属虚证、寒证。
咳嗽
通过辨别患者咳嗽的声音、时间、节律等变化,可以判断病邪的性质和脏腑的虚实。如咳声重浊,多属实证 ;咳声低微,多属虚证。
13
嗅气味
2024/1/28
分析判断方法
03
04
05
八纲辨证:根据脉象的 浮沉迟数等变化,结合 望、闻、问三诊所得资 料,进行分析归纳,以 判断疾病的阴阳、表里 、寒热、虚实等证候类 型。
脏腑辨证:根据脉象所 反映的脏腑功能变化, 结合病人的症状表现和 其他诊断信息,进行脏 腑辨证分析,以确定病 变所在的脏腑和病情的 性质。
经络辨证:根据脉象所 反映的经络气血运行状 况,结合病人的症状表 现和其他诊断信息,进 行经络辨证分析,以确 定病变所在的经络和病 情的发展趋势。
14
闻诊注意事项及误区避免
注意事项
在闻诊过程中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干扰;同时要注意患者的体位和姿势是否 舒适自然;还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误区避免
在闻诊过程中要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性判断;同时要注意区分正常声音和异常 声音的区别;还要避免将一种声音或气味与某种疾病直接对应起来而忽略了其 他可能性。
手法运用
医生运用手指或手掌进行轻按、重按、推寻 等手法,以发现异常变化。
2024/1/28
力量适度
按诊时力量要适度,既要能够感知到异常变 化,又要避免对病人造成伤害。
23
腹部触诊技巧展示
腹部触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 之一,通过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脏器的
形态、大小、质地等变化。
技巧展示
中医诊断()45页PPT
中医诊断()
中医诊法 辨证 治法
中医诊断学的概念
❖ 诊断原理:以表知里;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 主要内容:诊法+辨证
1.诊法:望 闻 问 切 2.辨证:症→证(证候)→辨证→病(病名)
❖ 诊断的三个原则:整体观念;四诊合参;辨别病证 1.整体观念:人是统一整体;人与自然是统一整体 2.四诊合参:详尽收集临床资料 3.辨别病证: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
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内容 和意义。临床上只有把望闻问切四诊有机地结 合起来,即“四诊合参”,才能全面系统地了 解病情。
【要点】
1.熟练掌握五种病色特征与主病;熟练掌握常见 病脉的特征与主病;熟练掌握问诊主要内容;
2.熟悉和了解望舌、望神和切脉的方法及临床意 义、注意事项。
1.肺的病证: 虚证:气虚,阴虚。 实证:风、寒、燥、热等侵袭或痰湿阻肺所致。 肺病的常见症状: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2.大肠病变:大肠病变多实证。 大肠实热、大肠液亏、大肠热结;便秘、泄泻。
14.结脉:主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15.代脉:主脏气衰微,主风证、痛证、七情惊恐等。
16.促脉:主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滞,脏气衰败。
中医辨证
【内容提要】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脏腑辨证是以人体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为理论基础,辨明脏腑的阴阳、气血、虚实、寒 热变化及正邪盛衰状态的辨证方法;
㈢常见病脉
1.浮脉类:轻取即得。 包括浮、洪、濡、散、芤、革
2.沉脉类:重按始得 包括沉、伏、弱、牢
3.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 包括迟、缓、涩、结
4.数脉类:一息五至以上 包括数、促、疾、动
5.虚脉类:应指无力 包括虚、细、微、代、短
6.实脉类:应指有力 包括实、滑、紧、弦、长
中医诊法 辨证 治法
中医诊断学的概念
❖ 诊断原理:以表知里;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 主要内容:诊法+辨证
1.诊法:望 闻 问 切 2.辨证:症→证(证候)→辨证→病(病名)
❖ 诊断的三个原则:整体观念;四诊合参;辨别病证 1.整体观念:人是统一整体;人与自然是统一整体 2.四诊合参:详尽收集临床资料 3.辨别病证: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
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内容 和意义。临床上只有把望闻问切四诊有机地结 合起来,即“四诊合参”,才能全面系统地了 解病情。
【要点】
1.熟练掌握五种病色特征与主病;熟练掌握常见 病脉的特征与主病;熟练掌握问诊主要内容;
2.熟悉和了解望舌、望神和切脉的方法及临床意 义、注意事项。
1.肺的病证: 虚证:气虚,阴虚。 实证:风、寒、燥、热等侵袭或痰湿阻肺所致。 肺病的常见症状: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2.大肠病变:大肠病变多实证。 大肠实热、大肠液亏、大肠热结;便秘、泄泻。
14.结脉:主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15.代脉:主脏气衰微,主风证、痛证、七情惊恐等。
16.促脉:主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滞,脏气衰败。
中医辨证
【内容提要】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脏腑辨证是以人体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为理论基础,辨明脏腑的阴阳、气血、虚实、寒 热变化及正邪盛衰状态的辨证方法;
㈢常见病脉
1.浮脉类:轻取即得。 包括浮、洪、濡、散、芤、革
2.沉脉类:重按始得 包括沉、伏、弱、牢
3.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 包括迟、缓、涩、结
4.数脉类:一息五至以上 包括数、促、疾、动
5.虚脉类:应指无力 包括虚、细、微、代、短
6.实脉类:应指有力 包括实、滑、紧、弦、长
医药健康知识第四章中医诊断学ppt课件
❖
危,病人临终前的表现。亦称“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 5.神乱:临床表现: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和卒然昏倒等,
❖
多见于痫、脏躁等病人。
无神例图
❖ 善色:面色鲜明显露但尚有光泽,见于新病,轻病, 阳证,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
❖ 胃气尚荣于面。故亦称为“气至”。易于治疗, 预后较好。
❖ 麻疹:儿童常见的传染病。
❖ 发病特点:发作之前,咳嗽喷嚏,鼻流清 涕,眼泪汪汪,耳冷,耳后有红丝出 现。发 热三四日,疹点出现于皮肤,从头面到胸腹 四肢,色似桃红,形如麻粒,尖而疏稀,抚 之触手,逐渐稠密。
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 小便:膏淋--尿如脂膏,排尿困难而痛;石淋 --尿有砂石,排尿困难而痛;血淋--尿中带血, 排尿困难而痛;尿血--尿中带血,排尿不痛; 淋病皆由下焦湿热所致。
❖ 大便:近血--先便后血,其色黑褐。是血从胃 中来,病在脾胃。如胃溃疡。
❖ 远血--先血后便,其色鲜红,是血从肛门附近 来,病在大肠与肛门,如痔疮。
舌诊
❖ 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寒证。 红、绛舌:主热证 青紫舌:淡紫、青紫——寒, 紫红、绛紫—
---心气大伤,精神之虚证 3.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
--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气郁 痰结,阻蔽心窍。
4. 错语: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 虚证---心气不足,神失所养 实证---痰湿、瘀血、气滞阻碍 心窍所致
5. 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属阳证、实证
中医诊断学概述
❖ 正确的诊断是正确的治疗的前提
中医诊断学.pptx
汉朝:西汉 淳于意创 “诊籍”
东汉 张仲景建立辨证论治的理论“六经辨证”
晋唐:西晋 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原疾病诊断专著
宋、金、元: “金元四大家”
刘河涧—重视病机; 李东垣—重视四诊合参; 朱丹溪—主张“从外知内”; 张从正—重视症状鉴别诊断
9
2019-10-20
(三)病证结合
症 感性认识 辨 理性认识
(现象依据) (本质判断)
当前本质 当前的主要矛盾
辨“证” 病证结合
辨“病”
“病”与“证”的关系: 同病同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异病异证全过程本质
疾病根本性矛盾
8
2019-10-20
谢谢关注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秦汉以前:
《黄帝内经》 诊法、辨证基础 《难经》 提出“寸口脉法”
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不适应的感觉; 体征:客观检测出的异常征象。 二者常合称为广义“症状”,简称“症”。
3
2019-10-20
谢谢关注
(二)辨证
证的概念(中医学特有): 约定:阶段性; 对病因、~性、~位、~势的病理概括; 反映疾病当前本质。
辨证:对“证”的概括与判断,其本质是用中医 学的方法对疾病进行分类的过程。
6
2019-10-20
谢谢关注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二)见微知著
由局部 判断整体的方法;
(三)以常衡变
由正常、常规
判断异常、变数的方法;
由生理特征
病理变化的判断与推测。
7
2019-10-20
谢谢关注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东汉 张仲景建立辨证论治的理论“六经辨证”
晋唐:西晋 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原疾病诊断专著
宋、金、元: “金元四大家”
刘河涧—重视病机; 李东垣—重视四诊合参; 朱丹溪—主张“从外知内”; 张从正—重视症状鉴别诊断
9
2019-10-20
(三)病证结合
症 感性认识 辨 理性认识
(现象依据) (本质判断)
当前本质 当前的主要矛盾
辨“证” 病证结合
辨“病”
“病”与“证”的关系: 同病同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异病异证全过程本质
疾病根本性矛盾
8
2019-10-20
谢谢关注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秦汉以前:
《黄帝内经》 诊法、辨证基础 《难经》 提出“寸口脉法”
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不适应的感觉; 体征:客观检测出的异常征象。 二者常合称为广义“症状”,简称“症”。
3
2019-10-20
谢谢关注
(二)辨证
证的概念(中医学特有): 约定:阶段性; 对病因、~性、~位、~势的病理概括; 反映疾病当前本质。
辨证:对“证”的概括与判断,其本质是用中医 学的方法对疾病进行分类的过程。
6
2019-10-20
谢谢关注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二)见微知著
由局部 判断整体的方法;
(三)以常衡变
由正常、常规
判断异常、变数的方法;
由生理特征
病理变化的判断与推测。
7
2019-10-20
谢谢关注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中医诊断医学PPT
阳 • 灼痛——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冷,多为火邪
窜入经络所致 • 绞痛——痛势剧烈如刀绞;有形实邪阻碍
气机 • 隐痛——疼痛不剧烈,但连绵不止,多因
精血不足、阳气不足筋失养所致 • 重痛——疼痛并有沉重感,多是湿邪困阻
气血所致 • 空痛——气血精血亏虚 • 掣痛——经脉失养,多与肝有关 • 酸痛——疼痛而有酸软的感觉,可因湿邪
1.浮脉(表浅)-【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 【主病】表证、虚证
2.沉脉(深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 3.迟脉(慢)——【脉象】脉率迟慢,一息脉来不足四至。(<60次/分钟) 【主病】寒证。有力为实
寒,无力为虚寒
4.数脉(快)——【脉象】脉率增快,一息五至以上 【主病】热证 5.虚脉(空虚无力)——【脉象】三部脉举之有余,按之空虚。 【主病】虚证 6.实脉(充实有力)——【脉象】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主病】实证 7.滑脉(流畅)——【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主病】痰饮、食滞、实热 8.涩脉(不流畅)——【脉象】脉细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主病】伤精、血少,气滞
• (二)嗜睡:气虚 痰湿 阳衰 饭后易困—气虚,阳虚 易困倦,体胖脘痞—痰湿困脾 精神极度疲乏,似睡非睡—心肾阳衰
切诊
脉诊
• (一)脉诊部位
左手
右手
• 寸口分部侯脏腑
心(君火)
•
右手:寸部侯肺,关部侯脾胃,尺部侯命门(肾);
肝(木) 肾(水)
肺(金) 脾(土) 肾(相火)
• 左手:寸部侯心,关部侯肝,尺部侯肾; • (二)切脉方法
问寒热
• 恶寒发热、但热不寒、但寒不热、寒热往来
• 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并见,多见于外感表证 • 但寒不热:只怕冷而不发热,有虚实之分;
窜入经络所致 • 绞痛——痛势剧烈如刀绞;有形实邪阻碍
气机 • 隐痛——疼痛不剧烈,但连绵不止,多因
精血不足、阳气不足筋失养所致 • 重痛——疼痛并有沉重感,多是湿邪困阻
气血所致 • 空痛——气血精血亏虚 • 掣痛——经脉失养,多与肝有关 • 酸痛——疼痛而有酸软的感觉,可因湿邪
1.浮脉(表浅)-【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 【主病】表证、虚证
2.沉脉(深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 3.迟脉(慢)——【脉象】脉率迟慢,一息脉来不足四至。(<60次/分钟) 【主病】寒证。有力为实
寒,无力为虚寒
4.数脉(快)——【脉象】脉率增快,一息五至以上 【主病】热证 5.虚脉(空虚无力)——【脉象】三部脉举之有余,按之空虚。 【主病】虚证 6.实脉(充实有力)——【脉象】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主病】实证 7.滑脉(流畅)——【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主病】痰饮、食滞、实热 8.涩脉(不流畅)——【脉象】脉细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主病】伤精、血少,气滞
• (二)嗜睡:气虚 痰湿 阳衰 饭后易困—气虚,阳虚 易困倦,体胖脘痞—痰湿困脾 精神极度疲乏,似睡非睡—心肾阳衰
切诊
脉诊
• (一)脉诊部位
左手
右手
• 寸口分部侯脏腑
心(君火)
•
右手:寸部侯肺,关部侯脾胃,尺部侯命门(肾);
肝(木) 肾(水)
肺(金) 脾(土) 肾(相火)
• 左手:寸部侯心,关部侯肝,尺部侯肾; • (二)切脉方法
问寒热
• 恶寒发热、但热不寒、但寒不热、寒热往来
• 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并见,多见于外感表证 • 但寒不热:只怕冷而不发热,有虚实之分;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证
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 起病或急或缓,病情重,病程 感受外邪 (六 淫,疫疠 , 长。 虫毒)
外邪袭表,阻遏卫气。
脏腑损伤,气血津精受病,脏 腑失调
新起恶寒(恶风)发热同 时并见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
不明显
以脏讣证状为主要表现。
舌苔变化不明现,脉浮。
舌苔多变化,脉沉。
略
略
项病 类 目机 别
寒热证鉴别表
虚烦 躁扰 皮肤 皱瘪, 小便 极少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2. 试述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3. 如何鉴别亡阴证与亡阳证? 4. 里邪出表是否为里证转表证?为什麽? 5. 热证为什麽可以转化为寒证? 6. 鉴别虚实真假的要点有哪些?
黑箱
中医诊断学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
1. 脏腑辨证的含义:Δ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病变特点的基出上,将 四诊所收集的证状,体征及有中医关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 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病性等,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 简言之,即以脏腑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 2. 脏腑辨证归类方法的形成(略)。 3. 运用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其要点如下 (1) 脏腑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是脏腑辨证的理论依据。 (2) 病因病性辨证是脏腑辨证的基础。 (3) 在进行脏腑辨证时,应从整体观角度全面分析脏腑所属证候。 4. 脏腑辨证的临床意义: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必备基础。 5. 脏腑辨证的运用范围:主要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内伤杂病。
表里——病位;寒热——病性;虚实——邪正盛衰;阴阳——病类。 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3.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 任何疾病的辨证,从大体上说, 都离不开病位的表里、病性的寒热虚实、病证类别的阴阳,八纲辨证 有广泛的实用性,对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二、八纲辨证源流
八纲辨证的源流:《内经》有八纲内容的散在论述, 并基本确立了其间的辨证关系;张仲景初步运用八纲进 行辨证论冶;明代实际已将八纲作为辨证的纲领,张景 岳的“二纲六变”明确了八纲间的关系;近人祝味菊正 式提出了“八纲”之名;《中医诊断学》的正式出版使 八纲辨证得以普及推广。
心
•一.心血虚证
病
•二、心阴虚证
常
•三、心气虚证 •四、心阳虚证
见
•五、心阳虚脱证
证
•六、心火亢盛证
候
•七、心脉痹阻证
如
•八、痰蒙心神证 •九、痰火扰神证
下
•十、瘀阻脑络证
一.心血虚证
1.心血虚的含义:Δ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所表现的证候。 2.心血虚证的辩证:Δ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悸 血不养心心神不安——失眠,多梦 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头晕,健忘面色淡白,或 萎黄,唇舌色淡。 血少脉道失充——脉细无力。 3.心血虚证的审证要点:Δ心悸,失眠,及血虚证。
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及血虚 证
悸烦不宁,失眠多梦及阴虚证候
三、心气虚证 1.心气虚证的含义Δ 因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表现以心悸为主症的虚弱证候。
2.心气虚证的辨证分析要点 Δ除具有心气虚,鼓动无力的心悸见症 外,尚有气虚的一般见症。
3.心气虚证的审证要点 Δ心悸及气虚证。
四、心阳虚证
1.心阳虚证的含义Δ 因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所 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共 同 点
寒阴 实
证盛 寒
证都
具
有
寒
阳
虚
的
虚
寒
征
证象
寒热 口渴 面色四分舌脉神态肢泌
物,
二
便
怕冷 口不 面色
冷
排
舌 迟或
喜温 渴
白,
出
苔紧
或喜 蜷卧
物
白,
热饮
清
稀
淡 无力 胖
热阳 实 都
证盛 热 具
证有
热
的
阴 虚
虚 热
征 象
证
发热 口渴 面赤, 热 尿
恶热 饮或 烦躁
黄
喜凉 喜冷
便
饮
结
潮热 口干 低热
二、心阴虚证
1.心阴虚证的含义 Δ因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2.心阴虚证的辨证分析要点Δ
具有心失所养,心动失常,心神不宁的主症;具有阴虚内热见症。 3.心阴虚证的辨证要点Δ
悸烦不宁,失眠多梦及阴虚证候。
心血虚证和心阴虚证的鉴别
证型
病机
临床表现
心血 虚
心阴 虚
心血亏虚,心失 濡养
心阴亏损,虚热 内扰
颧红
舌 脉数。 红 苔 黄
红 细数 绛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亡阴亡阳鉴别表
鉴 别 证型
亡阳 证
亡阴 证
病史
原为 阳虚 证
原为 阴虚 证
寒热
畏寒 面苍 白
恶热 面赤
汗出
汗质 稀冷
汗质 热粘
肌肤 四肢
肌肤 不温 手足 厥冷
身灼 肢温
舌象 舌淡 舌红
脉象 脉微 脉疾
兼证
神情 淡漠, 呼吸 气微
2.心阳虚证的辨证分析要点Δ 本证常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 来。具有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血行不畅的主症;具有阳虚温煦 失职的见症。
3.心阳虚证的审证要点Δ: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阳虚证候。
五、心阳虚脱证
1.心阳虚脱证的含义Δ 指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危 重证候。
2.心阳虚脱证的辨证分析要点Δ
(1)本证常由心阳虚证进一步恶性发展而成,亦可因寒邪暴 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窍所致。
(2)本证是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上更见亡阳的见症,如四 肢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微弱,甚或神志模糊,脉微 欲绝等。
散在于《内经》;初步运用于《伤寒杂病论》; 形成于明代;正式提出
于祝味菊《伤寒质难》一书。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表证与里证、 寒证与热证、 虚证与实证、 阴证与阳证,
四对既互相对立 又互有联系的八 个方面证候,各 自都不是一个完 整而具体的证。
表里证鉴别表
表证
里证
特点
病机
临寒 床热 表 现内
脏 证 候 舌 脉
第一节 心病辨证
[ 提问]:心的生理功能及其与所系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如何? 心有主血脉和主神明的作用。 心的病变范围及主要表现:Δ病变范围:主要反应在心
脏本身及其主血脉的功能失常,心神的意识思维等精神的活动的 异常。主要表现: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 神昏,神识措乱,脉结代或促等
中医诊断学 PPT
八纲辨证
辨证论治的意义: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与辨病论治相辅相成。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的概念:Δ 对通过诊法收集的病情资料,运用八纲 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情的寒热、邪正的盛衰和病 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的纲领及辨证方法。
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 起病或急或缓,病情重,病程 感受外邪 (六 淫,疫疠 , 长。 虫毒)
外邪袭表,阻遏卫气。
脏腑损伤,气血津精受病,脏 腑失调
新起恶寒(恶风)发热同 时并见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
不明显
以脏讣证状为主要表现。
舌苔变化不明现,脉浮。
舌苔多变化,脉沉。
略
略
项病 类 目机 别
寒热证鉴别表
虚烦 躁扰 皮肤 皱瘪, 小便 极少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2. 试述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3. 如何鉴别亡阴证与亡阳证? 4. 里邪出表是否为里证转表证?为什麽? 5. 热证为什麽可以转化为寒证? 6. 鉴别虚实真假的要点有哪些?
黑箱
中医诊断学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
1. 脏腑辨证的含义:Δ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病变特点的基出上,将 四诊所收集的证状,体征及有中医关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 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病性等,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 简言之,即以脏腑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 2. 脏腑辨证归类方法的形成(略)。 3. 运用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其要点如下 (1) 脏腑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是脏腑辨证的理论依据。 (2) 病因病性辨证是脏腑辨证的基础。 (3) 在进行脏腑辨证时,应从整体观角度全面分析脏腑所属证候。 4. 脏腑辨证的临床意义: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必备基础。 5. 脏腑辨证的运用范围:主要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内伤杂病。
表里——病位;寒热——病性;虚实——邪正盛衰;阴阳——病类。 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3.八纲作为辨证纲领的意义: 任何疾病的辨证,从大体上说, 都离不开病位的表里、病性的寒热虚实、病证类别的阴阳,八纲辨证 有广泛的实用性,对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二、八纲辨证源流
八纲辨证的源流:《内经》有八纲内容的散在论述, 并基本确立了其间的辨证关系;张仲景初步运用八纲进 行辨证论冶;明代实际已将八纲作为辨证的纲领,张景 岳的“二纲六变”明确了八纲间的关系;近人祝味菊正 式提出了“八纲”之名;《中医诊断学》的正式出版使 八纲辨证得以普及推广。
心
•一.心血虚证
病
•二、心阴虚证
常
•三、心气虚证 •四、心阳虚证
见
•五、心阳虚脱证
证
•六、心火亢盛证
候
•七、心脉痹阻证
如
•八、痰蒙心神证 •九、痰火扰神证
下
•十、瘀阻脑络证
一.心血虚证
1.心血虚的含义:Δ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所表现的证候。 2.心血虚证的辩证:Δ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悸 血不养心心神不安——失眠,多梦 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头晕,健忘面色淡白,或 萎黄,唇舌色淡。 血少脉道失充——脉细无力。 3.心血虚证的审证要点:Δ心悸,失眠,及血虚证。
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及血虚 证
悸烦不宁,失眠多梦及阴虚证候
三、心气虚证 1.心气虚证的含义Δ 因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表现以心悸为主症的虚弱证候。
2.心气虚证的辨证分析要点 Δ除具有心气虚,鼓动无力的心悸见症 外,尚有气虚的一般见症。
3.心气虚证的审证要点 Δ心悸及气虚证。
四、心阳虚证
1.心阳虚证的含义Δ 因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所 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共 同 点
寒阴 实
证盛 寒
证都
具
有
寒
阳
虚
的
虚
寒
征
证象
寒热 口渴 面色四分舌脉神态肢泌
物,
二
便
怕冷 口不 面色
冷
排
舌 迟或
喜温 渴
白,
出
苔紧
或喜 蜷卧
物
白,
热饮
清
稀
淡 无力 胖
热阳 实 都
证盛 热 具
证有
热
的
阴 虚
虚 热
征 象
证
发热 口渴 面赤, 热 尿
恶热 饮或 烦躁
黄
喜凉 喜冷
便
饮
结
潮热 口干 低热
二、心阴虚证
1.心阴虚证的含义 Δ因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2.心阴虚证的辨证分析要点Δ
具有心失所养,心动失常,心神不宁的主症;具有阴虚内热见症。 3.心阴虚证的辨证要点Δ
悸烦不宁,失眠多梦及阴虚证候。
心血虚证和心阴虚证的鉴别
证型
病机
临床表现
心血 虚
心阴 虚
心血亏虚,心失 濡养
心阴亏损,虚热 内扰
颧红
舌 脉数。 红 苔 黄
红 细数 绛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亡阴亡阳鉴别表
鉴 别 证型
亡阳 证
亡阴 证
病史
原为 阳虚 证
原为 阴虚 证
寒热
畏寒 面苍 白
恶热 面赤
汗出
汗质 稀冷
汗质 热粘
肌肤 四肢
肌肤 不温 手足 厥冷
身灼 肢温
舌象 舌淡 舌红
脉象 脉微 脉疾
兼证
神情 淡漠, 呼吸 气微
2.心阳虚证的辨证分析要点Δ 本证常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 来。具有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血行不畅的主症;具有阳虚温煦 失职的见症。
3.心阳虚证的审证要点Δ: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阳虚证候。
五、心阳虚脱证
1.心阳虚脱证的含义Δ 指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危 重证候。
2.心阳虚脱证的辨证分析要点Δ
(1)本证常由心阳虚证进一步恶性发展而成,亦可因寒邪暴 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窍所致。
(2)本证是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上更见亡阳的见症,如四 肢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微弱,甚或神志模糊,脉微 欲绝等。
散在于《内经》;初步运用于《伤寒杂病论》; 形成于明代;正式提出
于祝味菊《伤寒质难》一书。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表证与里证、 寒证与热证、 虚证与实证、 阴证与阳证,
四对既互相对立 又互有联系的八 个方面证候,各 自都不是一个完 整而具体的证。
表里证鉴别表
表证
里证
特点
病机
临寒 床热 表 现内
脏 证 候 舌 脉
第一节 心病辨证
[ 提问]:心的生理功能及其与所系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如何? 心有主血脉和主神明的作用。 心的病变范围及主要表现:Δ病变范围:主要反应在心
脏本身及其主血脉的功能失常,心神的意识思维等精神的活动的 异常。主要表现: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 神昏,神识措乱,脉结代或促等
中医诊断学 PPT
八纲辨证
辨证论治的意义: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与辨病论治相辅相成。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的概念:Δ 对通过诊法收集的病情资料,运用八纲 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情的寒热、邪正的盛衰和病 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的纲领及辨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