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第四章方法的建立与验证分析讲解

合集下载

体内药物分析第4章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体内药物分析第4章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4. 与参比方法的相关性 参比方法一般选用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线性关系 良好的色谱法。
例:茶碱血浆样品用UV法和HPLC法测定结果的相关 性
HPLC
茶 14 碱 血 12 浆 样 品 10 用
8
法6 测 定4 的 结 果2
.
.
. Y=-0.107+0.983X
.
(r=0.9591,n=9)
. .
. ..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第一步:检测条件的筛选
以待测药物对照品照拟定的分析方法 (预处理除外)测定。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最 佳分析检测条件。
例:HPLC-检测器、色谱柱、流动相、柱 温、内标;使具有足够的方法灵敏度、良好 的色谱参数(n,R,T)、适当保留时间。
第二步:分离条件的筛选
在进行分离条件筛选时,应考察生物 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及代谢产物对分离与检 测的干扰;确认以对照品确定的检测条件 是否适用于实际生物样品。
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根据体内药物分析的目的决定分析方法的应用 1. 药代动力学研究
要求: 同时测定原形药物和代谢产物 检测: 宽线性范围(Cmax~Cmax的1/20)、高灵敏
度(10-9g/ml)和高专属性 方法: 不必强调方法的简便、快速;重点考虑测定 浓度范围较宽;多采用HPLC、GC-MS、LC-MS
考察目标:代谢产物对药物、内标物质的干 扰情况,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分离条件选择色谱图:
第三节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
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方法验证时应考虑影响分析方法所有可变 因素(采样,样品制备,色谱分离,检测 与数据评价),通常采用模拟生物样品和 实际生物样品。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
SD
n

药物分析第04章定量分析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方法验证

药物分析第04章定量分析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方法验证
22
例1 三氯叔丁醇的测定
原理 三氯叔丁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回流水解, 氯元素全部转变成氯化钠,然后用剩余滴定法,即于 水解液中加硝酸酸化,再加入定量过量的硝酸银滴定 液,使Cl-生成AgCl沉淀,过量的硝酸银,以Fe3+为指 示剂,用硫氰酸铵液回滴定。
23
例1 三氯叔丁醇
CCl3—C(CH3 ) 2— OH + NaOH (CH3 ) 2 CO+NaCl + HCOONa
Sb5 2KI H Sb3 I2 2K I2 2Na 2S2O3 2NaI Na 2S4O6
21
(二) 经水解后测定法
1.碱水解测定法
将含卤素的有机药物溶于适当溶剂(如乙 醇)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加热回 流使其水解,将有机结合的卤素,经水解作用转变 为无机的卤素离子,然后选用间接银量法进行测 定。
为终点。
43
实例- 碘苯酯的含量测定
I
CH3
C (CH2)8 COOC2H5
样品 O2/Pt NaOH-H2O Br2-HAc 甲酸 空气 燃烧 吸收 KI 0.02mol/L Na2S2O3 淀粉作指示剂 终点:蓝色消失
44
溴-醋酸的作用:将碘化物全部转为碘酸盐。 甲酸的作用:除去过量的溴
Br2 HCOOH HBr CO2
CHO COO-
OCH -OOC
葡萄糖酸锑钠
14
含金属或卤素有机药物定量分析 前的处理方法有两大类:
➢1.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3种方法) 直接测定法;经水解后测定法;经还原后测定
法;
➢2.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2种方法) 湿法破坏(硝酸-高氯酸法;硝酸-硫酸法;硫酸-
硫酸盐法等);干法破坏。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课件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课件
或:姜黄素 ,(药代)动力学
要看PDF 文档,电脑要安装 ADOBE READER软件
建立分析检测方法的主要依据有: 一、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体内存在状况
准确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或其特定代谢物 通过一定的生物样品预处理使待测物从结合物或 缀合物中释放出来。故此,应首先考虑样品预处 理方法 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存在状况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化(代谢)途径
另一个“两弹一星”:拯救5亿 人的“中国神药” ---青蒿素
疟疾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全球每年疟 疾病人超过5亿,死亡100万人以上。
屠呦呦:古医书中有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起初青 蒿的有机溶剂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很低,不甘愿, 又翻出古医书: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尽服之。” 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里面 用的是青蒿鲜汁! 温度!!!! 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抑制率达100%
三、生物样品的类型与预处理方法
生物样品的类型与预处理方法—决定分析方法的应用
以血浆或血清为分析样品 采用蛋白沉淀、溶剂萃取预处理技术 —分析样品较为“干净”,可用HPLC检测 用RIA分析 ?FPIA法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可较为粗放
— 经过简单的蛋白沉淀或不经任何预来自理直接测 定四、实验室条件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在建立分析方法之前,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就和前 人的研究成果,系统检索国内外的科技文献,对药物在生 物体内的存在状况、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检测方法等相 关资料加以分析和研究,以供借鉴。对于尚无文献报道的 药物,亦可参考同类药物的相关文献。
检索文献,可在最短时间、最小的花费(磨刀不 误砍柴工)建立一个好的分析方法!这是试验前要做 的第一件事!
(二)待测药物的体内存在状态

最新体内药物分析 课件ppt课件

最新体内药物分析 课件ppt课件
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过程——是不可截然划分的 ——为便于讨论而分别叙述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 第一步:检测条件的筛选 ➢ 第二步:分离条件的筛选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4
(一)检测条件的筛选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标准物质 —— 照拟定的分析方法(不包括生物基质的预处理)测定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0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 建立的一般步骤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
(一) 检测条件的筛选 (二) 分离条件的筛选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1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设计
以血浆或血清为分析样品 采用蛋白沉淀-溶剂萃取预处理技术 ——分析样品较为“干净”,可用HPLC检测
用RIA分析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可较为粗放 ——经过简单的蛋白沉淀或不经任何预处理直接测定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9
四、实验室条件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在设计体内药物分析方法时,还应充分考虑 到实验室现有的或有可能在其它实验室使用的仪 器装备,合理选择可行的分析方法。
➢ 分析方法建立之前
查阅文献资料——充分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使所 拟定的分析方法
——避免受到代谢产物的干扰适用于实际生物样品测定
15.01.2021
体内药物分析
13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为: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等电聚焦、毛细管等
速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法。上述这些方法近几
年来在体内药品分析中均得到不一样程度应
用。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14页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15页
• 选取何种方法进行体内药品分析为好呢?普通 要依据药品理化性质、结构持征、药品浓度大 小、干扰成份多少、预处理方法、试验目标以 及试验室条件等原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9页
1、HPLC法
• HPLC法在体内药品分析中应用已大大超出其 它分析方法,成为体内药品分析中应用最广泛 技术之一。与GC法相比,它含有以下优点:
• (1)适用范围广,可在室温下进行检测。对于 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以及离子型和评价
(一)以纯品进行测定
• 取药品或其代谢物纯品适量,按确定方法测 定,求得浓度与测定响应值之间关系,进行线 性范围、最适测定浓度、检测灵敏度、测定最 适 条 件 ( 如 pH 值 、 温 度 、 反 应 时 间 等 ) 等 选 择。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21页
(二)空白样品测定
• 取空白生物样品,按确定方法进行处理,测定 空白值(或色谱图)。空白值高低或色谱图情况 将影响到方法灵敏度和专属性,应力争将空白 值降低。在色谱分析中应力争降低体内样品中 内源性杂质峰,对无法消除内源性杂质峰应设 法使其从待测物色谱区域内移开。能否取得良 好样品空白试验结果,是决定测定方法实际可 行性主要步骤,必须设法处理。
• 另外,还有一些含抗生素类药品生物样品,它 们可用微生物方法测定,利用抗生素在琼脂培 养基内扩散作用,比较样品与药品标准品二者 对接种试验菌产生抑菌圈大小,借以测定样品 内抗生素药品浓度。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课件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课件
本章内容提要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分析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 体内药物分析应用示例
2020/10/12
体内药物分析
2
《规范》及指导原则适用于食品药品 监管部 门对第 三类医 疗器械 批发/零 售经营 企业经 营许可 (含变 更和延 续)的 现场核 查,第 二类医 疗器械 批发/零 售经营 企业经 营备案 后的现 场核查 ,以及 医疗器 械经营 企业的 各类监 督检查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建立分析检测方法的主要依据 ➢ 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在生物体内的存在状况 ➢ 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 生物样品的类型与预处理方法 ➢ 实验室条件
2020/10/12
体内药物分析
3
《规范》及指导原则适用于食品药品 监管部 门对第 三类医 疗器械 批发/零 售经营 企业经 营许可 (含变 更和延 续)的 现场核 查,第 二类医 疗器械 批发/零 售经营 企业经 营备案 后的现 场核查 ,以及 医疗器 械经营 企业的 各类监 督检查
(二)待测药物的体内存在状态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强弱及结合率的高低 ——分离萃取方法 蛋白结合较强——不宜直接采用溶剂萃取
体内浓度高低、代谢过程及其代谢产物 ——分析检测技术 浓度较低(尤其有代谢产物共存) ——代谢产物的干扰与特定代谢产物的同时测定 ——采用LC-MS、EIA等分析检测技术
2020/10/12
9
《规范》及指导原则适用于食品药品 监管部 门对第 三类医 疗器械 批发/零 售经营 企业经 营许可 (含变 更和延 续)的 现场核 查,第 二类医 疗器械 批发/零 售经营 企业经 营备案 后的现 场核查 ,以及 医疗器 械经营 企业的 各类监 督检查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
代谢情况
3.明确测定目的、要求
目的
药浓监测 药代动力学研究
母体药物和代谢物 4.结合实验室条件 设备条件 预处理方法
三、分析方法的建立
1.纯品进行测定
确定线性范围、灵敏度、反应条件(pH、t、T) 2.空白样品测定
确定空白样品是否有干扰
3.以水代替空白样品,加标准液后测定 了解提取率、检测浓度 确定萃取条件、pH、挥发浓缩等
阳离子:NH2+
反离子烷基或芳基磺酸盐
(5)提取技术
一般在试管中进行 有机相与水相比1:1或2:1
(6)乳化问题 措施
①轻缓振摇 ②含有分散度大或不溶物应过滤掉
③避免在高pH条件下,从水中提取药物 ④避免使用易发生乳化的溶剂 ⑤萃取剂水中加入少量NaCl
破孔方法
①机械法 ②加入少量高级脂肪醇 改变表面张力
一般要求绝对回收率在≥70%
一般方法
HPLC内标
反相C18 固定相的6~10倍体积甲醇洗柱,使溶剂化
6~10倍水缓冲服液冲洗达分离状态
③上样
④分离 用适当的弱溶剂洗涤 洗去杂质,通N2干燥固相 ⑤洗脱待测物 改变pH或极性
(2)影响固相萃取的因素
(1)流速 流速快,按触不充分,样品流失 回收率低
柱处理 5~10ml·min-1
洗脱 0.2~1ml·min-1(〈300mg〉 2~5ml·min-1(>300mg)
有效
研究药物代谢途径、药物结构与药理作用关系,寻找新

研究药物相互作用机制 有利于建立体内药物分析新方法,避免代谢物干扰
2.药物代谢的途径
第一相反应:在酶作用下发生的氧化、还原、水解,使极 性增加,水溶性增强
第二相反应:药物或经一相反应后的代谢物与葡萄糖醛酸、 硫酸盐结合等,使分子极性进一步加大,有利于从尿中排出,结 合过程通常使药物灭活。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溶剂和柱型 的选择,实现对药物成分的分离和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GC-MS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可用于药物 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CE)
CE方法基于电解质溶液中的荧光物质的运移差 异,对药物进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 和验证
在本次演讲中,我将介绍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建立与验证这些方 法的步骤。我们还将探讨常见的分析方法,并分享一些实际样品分析的案例 研究。
研究目的和背景
我们的研究旨在提高体内药物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对药物疗效评估至关 重要。
建立药物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1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通过建立准确和可重复的药物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优化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以提高 治疗效果。
2 保证药物安全性
合适的药物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检测潜在的药物代谢产物和有害副作用,确保药物的 安全性。
3 促进新药开发
通过建立高效的药物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新药的代谢特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从而推动新药的研发。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我们使用建立和验证的分析方法, 在血浆样品中测定药物的浓度, 以评估药物的相应效应和剂量控 制。
通过分析代谢产物,我们可以进 一步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体内 转化过程,为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使用建立和验证的分析方法,我 们能够监控药物制剂的质量并确 保合格产品的生产。
总结和展望
通过建立和验证准确可靠的药物分析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 的代谢和作用机制,并为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与验证方法的步骤
1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Df+P Db
[P]· [Df] K= Db
解离常数
血浆蛋白结合率: Β= Db = Db+Df 1 1+K/np+Df/np
结合力强的药物可以置换结合力弱的药物,通过竞
争蛋白是药物相互作用类型之一。 由此可见,K、np是影响β的重要因素 np↓ K↓ β↓ β↑
药物在足够高浓度时使结合部位饱和,浓度再增高, 多余的药物均呈游离状态,结合部分比率降低,药物血 浆蛋白结合率是药代动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
《Textbook of Biopharmaceutic Analysis》
1981
2.国内情况
80年代初,药物分析工作者倡导,1980年版《药物
分析》教材中纳入部分内容,第二、三版增加体内药物 分析一章。第四版、第五版取消,各学校开设体内药物 分析课程。 80 年代开始在医院进行临床药学工作,主要测定药 物浓度。
-70℃加入稳
二、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一)预处理的目的
①存在形式的多样性 游离 结合 代谢物 ②浓度低,杂质多(分离浓缩) ③出现浑浊和沉淀 ④与试剂起反应 ⑤影响色谱柱寿命
(二)处理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
1.药物理化性质
pKa 亲脂性 挥发性 溶解度 光谱特征 稳定性 2.浓度范围 灵敏的方法 3.测定的目的 定性 定量 母体 代谢 4.生物样品的种类 5.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的选择 ① 专一性 ② 灵敏性
(四)生物样品缀合物水解
1.酸水解
2.酶水解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芳基硫酸酯酶 混合酶
pH4.5-7.0 37℃
3.溶剂解
某些药物的硫酸酯,往往加入率取溶剂时发生分解,
同时提取有机溶剂中
(五)生物样品的萃取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护理课件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护理课件
的检测。
多组分同时检测
未来体内药物分析将更加注重多 组分同时检测,以全面了解药物
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情况。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药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体内药物分析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对分析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 由于人体内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准确测定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的浓度和行为仍具有很大挑战 性。
机遇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为体内药物分析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 使得更深入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成为可能。同时,随着临床对个体化治疗的需求增加,体内药物 分析在指导临床用药、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跨学科融合
体内药物分析将与生物学、 医学、化学等多个学科进 行交叉融合,形成更全面、 系统的研究体系。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 建立和验证护理课件
• 药物分析方法概述 •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 •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 •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应用和案例
分析 •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与
展望
01
药物分析方法概述
药物分析的定义和重要性
药物分析的定义
药物分析是对药物进行全面分析 的过程,旨在了解药物在体内的 性质、行为和作用。
个体化与精准医疗
随着个体化医疗的发展, 体内药物分析将更加注重 个体差异,为精准医疗提 供有力支持。
新技术应用
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 据等将在体内药物分析中 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分析 的智能化和精准度。
感谢观看
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过程
建立药物分析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建立可靠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体内药物分析第四章方法的建立与验证分析讲解

体内药物分析第四章方法的建立与验证分析讲解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11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 建立的一般步骤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
(一) 检测条件的筛选 (二) 分离条件的筛选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12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设计 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决定分析方法的首要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3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建立分析检测方法的主要依据 ➢ 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在生物体内的存在状况 ➢ 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 生物样品的类型与预处理方法 ➢ 实验室条件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4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分离)
方法—不必强调方法的简便、快速,大多采用色谱及其
脱线或在线联用技术,如HPLC、LC-MS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8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二、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药物浓度
方法—尽量简便、易行;适用于长期、批量样品的
测定,大多采用UV、RIA或EIA等。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26
2. 空白生物基质试验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空白生物基质 (blank biological matrix)
—如空白血浆 —照 “空白溶剂试验” 项下方法操作 考察目标 —生物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对测定的干扰(方法特异 性) —在待测药物(或特定的活性代谢物、内标物质等) 的“信号窗” 内不应出现内源性物质信号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及方法的设计与评价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及方法的设计与评价

(一)准确度
• 准确度(accuracy)是方法评价的最基本要点之 一,它是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常 用 回 收 率 (recovery) 数 值 反 映 测 定 的 准 确 程 度,也可通过与其他已建立的方法进行比较的 办法来加以反映。
• 将已知量的药物纯品加到空白样品(如血样)中 去,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测定,所得药物量与 加入量之比值的百分率即为回收率。
3、荧光分光光度法
•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比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法的灵敏度高,最高可达到10-12g/mL,虽 然有荧光的物质数量不多 现象。由于荧光衍生物试剂的使用,进一步扩 大了荧光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因此该法在体内 药物分析和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 用。
(二)免疫分析法
• 免疫分析主要指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 分析等。该法的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反 应来测定体内药物的含量。该法具有灵敏度 高、专一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是临 床治疗药浓监测和生化检验的常用方法,但需 要一定的试剂盒和仪器。
(三)色谱分析法
• 色谱方法包括HPLC、GC和TLC等方法。色谱 法在我国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 年代,由于色谱法具有分离分析功能,具有高 的专属性和灵敏度,并能同时分离分析结构相 似的药物和代谢物等优点,使得其近20年来发 展迅速,尤其是HPLC法,己在体内药物分析 领域中确立了主导地位,常用作体内药物分析 中评价其他方法的参比方法。近年手性色谱技 术、毛细管电泳技术、色谱与光谱联用技术、 色谱与免疫联用技术等的建立与发展,更为色 谱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增添了无量的 前景。
• 回收率当然越接近100%越好,但因样品组分 复杂,含量低,处理步骤多时就很难达到高的 回收率。对于一个方法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每 次测定所得回收率要保持恒定,虽然有时回收 率较低,但只要重现性好,通过校正后仍可采 用。根据回收率测定方法不同可分为绝对回收 率和方法回收率。

体内药物分析教程

体内药物分析教程

第一部分概述体内药物分析是对体内样本(包括生物体液、器官或组织)中的药物、代谢物或内源性物质的定量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是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治疗药物监测(TDM)的重要手段。

药物在临床前研究阶段,首先在试验动物体内进行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研究;在临床研究阶段,要对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作出评价。

这些研究中,建立有效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是首要任务。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成为新的理念。

TDM 就是采用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指导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另外,监测和研究体内内源性物质的浓度变化,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的检测和运动员体内违禁药物的监测,也必须依据体内药物分析手段和技术才能完成。

药物产生药理作用的强度与其在体内作用部位(受体组织)的浓度直接相关,而药物在体内主要依靠血液输送至作用部位,因此血药浓度可作为药物在作用部位浓度的表观指标,即血液是体内药物分析的主要样品。

另外,尿液、唾液、头发和脏器组织等也可作为体内样品。

药物在体内的某些代谢产物常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它们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对母体药物的药理学与毒理学评价极为重要;机体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往往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其变化规律的异常改变也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所以,体内特定药物代谢物和机体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也是体内药物分析的目标。

在测定体内药物及其特定代谢物或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时,除少数情况将体液作简单处理后可直接测定外,通常在测定之前要对体内样品进行分离净化与浓集等样品前处理,从而为体内样品中药物的测定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体内样品大都具有以下性质特点:①采样量少,采样量一般为数毫升至数十微升,且在特定条件下采集,不易重新获得。

②待测物浓度低,通常在10-9~10-6g/ml级,甚至低至10-12g/ml。

③干扰物质多,血样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尿素等有机物和Na+、K+等大量内源性物质通常对测定构成干扰;且体内的内源性物质可与药物结合,也能干扰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3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建立分析检测方法的主要依据 ➢ 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在生物体内的存在状况 ➢ 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 生物样品的类型与预处理方法 ➢ 实验室条件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4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对热不稳定—避免高温蒸发溶剂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6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二)待测药物的体内存在状态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强弱及结合率的高低 —分离萃取方法 蛋白结合较强—不宜直接采用溶剂萃取
体内浓度高低、代谢过程及其代谢产物 —分析检测技术 浓度较低(尤其有代谢产物共存) —代谢产物的干扰与特定代谢产物的同时测定 —采用LC-MS等分析检测技术
因素 生物样品中药物或其特定代谢产物的浓度低、
样品量少 —难以通过增加取样量提高方法灵敏度 —通过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适应样品分析需求 体内药物分析中常用分析方法—特点见表4-1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13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分析方法建立之前 查阅文献资料—充分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 力学过程 —避免受到代谢产物的干扰,选择适用 于实际生物样品测定的方法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11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 建立的一般步骤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
(一) 检测条件的筛选 (二) 分离条件的筛选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12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设计 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决定分析方法的首要
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
药物浓度极高
方法—不必强调方法的灵敏度,强调方法的特异性
和分析速度
— 大 多 采 用 色 谱 及 其 联 用 技 术 GC 、 GC-MS 、
RIA或EIA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9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三、生物样品的类型与预处理方法
生物样品的类型与预处理方法—决定分析方法的应用 以血浆或血清为分析样品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7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二、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体内药物分析的目的—影响分析方法的应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过程—血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代谢途径及代谢
产物
要求—同时测定原形药物和代谢产物
检 测 — 宽 线 性 范 围 (Cmax ~ Cmax 的 1/20) 、 高 灵 敏 度 (109g/ml)和高专属性(分离能力)(原形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
生物样品 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过程是不可截然划分的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第四章 体内药物分析
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1
本章内容提要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分析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 体内药物分析应用示例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2
【大纲要求】
1、掌握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评价 2、熟悉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的思路、分 析方法建立的一般实验步骤
体内药物分析
17
/journals/ /home/main.mpx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18
/sites/entrez?db=pubmed
(一)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pKa值、亲脂性、溶解度、分配系数等—预 处理及检测方法
具有亲脂性—在适当的pH值下用溶剂萃取
具有强极性或亲水性—沉淀蛋白、固相萃取、
离子对萃取或衍生化后萃取等
具有挥发性—GC测定法
具有光谱或电化学特性—分析检测方法
药物的稳定性—萃取浓缩技术
对酸碱不稳定—避免使用强酸或强碱性溶剂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14
/index.asp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15
/index.htm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16
/
2020/10/5
分离)
方法—不必强Βιβλιοθήκη 方法的简便、快速,大多采用色谱及其
脱线或在线联用技术,如HPLC、LC-MS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8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二、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药物浓度
方法—尽量简便、易行;适用于长期、批量样品的
测定,大多采用UV、RIA或EIA等。
采用蛋白沉淀-溶剂萃取预处理技术 —分析样品较为“干净”,可用HPLC检测 用RIA分析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可较为粗放 —经过简单的蛋白沉淀或不经任何预处理直接测 定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10
四、实验室条件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在设计体内药物分析方法时,还应充分 考虑到实验室现有的或有可能在其它实验 室使用的仪器装备,合理选择可行的分析 方法。
一、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体内存在状况
准确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或其特定代谢 物通过一定的生物样品预处理使待测物从 结合物或缀合物中释放出来。故此,应首 先考虑样品预处理方法
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存在状况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化(代谢)途径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5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一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Medline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19
/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20
2020/10/5
体内药物分析
21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 初步拟定分析方法后 进行一系列试验工作—选择最佳分析条件 同时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确认是否适用于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