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对德国的影响及德国表现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的德国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的德国](https://img.taocdn.com/s3/m/5dad732ea5e9856a5612609e.png)
■ 罗 湘衡
【 提
要】 自欧债危机爆发 以来 ,德 国采取 了诸如巧妙对接从 消极抵制到积极介入的战略意 图,反对发
行 欧元 区共 同债券 以及 欧洲 央行 充 当 “ 最后贷款 人” ,力促 欧洲 财政 联盟 与改革金 融监管机 制等对 策。 然 而,由于欧洲经 济增 长预期暗淡 ,社会危机渐趋发酵 ,政 治局 势危如 累卵以及西班牙、意大利 等国到期债务
洲的 “ 国问题”—— “ 国的欧洲 ”抑或 “ 德 德 欧洲 的 德国”在欧债危机的宏观背景下被赋予新 的时代涵义。
一
灰 复燃 ” ,英 国智库 “ 欧洲改革 中心 ”主任格兰特称 ,
在欧盟历史上 “ 国还从未被如此孤立过” 德 。
然而峰回路转 ,德 国政府从 2 1 年 5 0 0 月起积极介 人 “ 防火墙 ”的设置 ,其深层动机在 于先前 的消极抵 制更多属 于谈 判策 略 ,防范重债 国利用 “ 道德 风险பைடு நூலகம்” “ 搭便 车”以制造 “ 外部性 ” ,转嫁矛盾于 区内发达经
至2 1 年 7 02 月与 E S 对接后正式生效 。 FF
盟 、欧洲 央 行在 欧委 会 协调 下 筹措 6 0 欧元 构 成 0亿 “ 欧洲金 融稳 定机制 ”( F M) MF注资 2 0 亿 欧 E S ,I 50 元 ,德 国认 购 E S F F中最 大 份额 ,达 1 3 亿 欧 元 ; 20 2 1年 9 2 0 1 月 9日,德 国联邦议 院以 5 3 2 票赞成 、8 票 5
庞 大 ,其 前 景 将 对德 国提 出严 峻挑 战 。
【 关键词 】德 国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对策
前景
【 中图分 类号 】F 8
德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经验借鉴
![德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经验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e25a2f1c2cc58bd63086bd09.png)
德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经验借鉴作者:刘永焕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4年第1期刘永焕中州大学德国是二战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利用时间最短的国家。
受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动荡不安的局面,而德国企业却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继续保持着蓬勃向上的势头。
2009年的欧债危机爆发以后,德国经济下滑了4.7%,失业率也上升为7.7%,但是,2010年德国经济就开始增长,在同期欧洲其他国家的失业率都很高的市场状况下,2012年底德国的失业率下降到6.9%,为19年来最低。
究其原因,一方面德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德国政府和企业十分关注技术进步下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笔者认为,德国战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对提升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德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德国产业结构一直朝着农业比重不断下降,工业比重也有下降,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的方向发展变化。
德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变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这一时期是德国工业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德国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由于德国资源匮乏,国土狭小,只有依靠“加工贸易”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即采用第二产业带动型的产业结构模式,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战以后,德国快速发展第二产业,1960年,德国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达到:5.5%、53.5%、40.9%,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这是典型的工业社会产业结构特征,到1970年,,德国第一产业已经进一步下降到3.9%,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7.6%,第三产业略有下降占38.7%。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大大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之和,达到最高值。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德国劳动力价格逐渐上升,成本劣势逐渐凸显,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量向外转移,使得国内经济产业结构开始发生改变,1975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9.4%,第二产业比重为47.7%,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开始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占比最高的产业。
欧债危机及其影响
![欧债危机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4787b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8.png)
欧债危机及其影响当前次贷危机的低谷尚未度过~欧债危机开始愈演愈烈~全球经济复苏道路曲折难测~并且不排除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在此我们对欧债危机的产生~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做了简要论述。
具体内容如下:一、欧债危机的产生及发展次贷危机之后~为抑制经济下滑~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的实施了货币与财政双宽松的刺激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此同时~由于大规模举债~各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大大提高~特别是欧洲各国人口结构与福利政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使得原已负债累累的欧洲各国政府债务负担加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此背景下爆发。
随着欧洲各国政府财政赤字预期的上升~惠誉、穆迪、标准普尔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对财政状况不佳的希腊主权债务评级分别进行多次下调~并陆续对欧洲多家金融机构进行了评级下调~随后~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国债信用也遭到了降级~10月~惠誉又进一步下调了西班牙及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这无疑加重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家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信心~全球资本市场随之动荡下挫~并进而再次出现银行信贷收紧~及私募投资收缩~欧债危机呈愈演愈烈之势。
目前专家认为: 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第一阶段肇始于私营部门的私贷~标志事件是雷曼兄弟倒闭。
现在的欧债问题则可以看成金融危机的第二阶段~即危机从市场与企业层面蔓延至政府层面~i of optical fiber intranet, extranet 24 data points, and set aside reserve. Logarithmic copper cable used for voice communications, vertical Trunk copper cable should meet 1 voice at least 1 set of twisted and must be reserved. 1, and 2# floor and the injury rehabilitation floor of cable from integrated medical floor, byrehabilitation center weak tube respectively introduction to monomer of first layer weak between, the monomer first layer weak between respectively as this monomer of equipment room, network switch do level joint Hou respectively wiring to buildings of Office regional, wiring along the layer shaft points line box Hou along slot laying in the layer ceiling, to end socket line wear plating zinc tube dark enough Yu wall Board within. 4) main distribution frame between devices (BD) located in the medical building information network center machine room, complete internal LAN connection and external broadband network connections, providing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the hospital. The device as a whole hospital network and external network core switch. 5) management on work areas, equipment, into the line between the wiring devices, cable and information outlet module identifies and records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attern, such as,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complete the connection lines, line management of localization and translocation. 6) cable laying the vertical trunk cables along a cable tray in weak current shaft installation, horizontal trunk cable laying in the hallway ceiling along a cable tray, horizontal cables into the room, in the ceiling and put along the wall galvanized pipe underground to information outlets. Arrangement of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are as follows: regional nursing unit: 1 unit: each bed标志性事件是希腊危机。
德国经济概况
![德国经济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af8e211f76c66137ee061988.png)
德国经济发展状况1.自然资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在工业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依靠进口。
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
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硬煤、褐煤、钾盐的贮量较丰富。
德国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针叶林为主。
在西部,私人林占43%,国营林占32%,其余属于社团或地方。
全国生产的木林只能满足国内木材需求的45%。
褐煤是采矿工业中最大的一个工业部门。
褐煤矿主要分布在莱茵兰勃兰登堡州南部和萨克森州,有开采的储量为560亿吨。
由于铀的储量有限,自1981年起,不再开采铀矿。
核电站所需浓缩铀由国外进口。
2.经济概况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
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国。
德国经济1993年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衰退,1994年回升强劲,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2.9%,1995年增幅明显减缓,为1.9%。
1996年德国经济低速增长,增幅1.4%,主要得益于出口的增长,全年出口增幅达4.6 %。
国内设备投资趋于活跃,增长2.6%;建筑业投资则出现2.7%的负增长。
公共消费增加2.8%,但私人消费仅增长1.4%。
德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业急剧上升,1996 年失业人数397万,失业率10.4%。
企业破产严重,达25530家,比上年增加14.3%。
东部经济重陷困境,1996年经济增幅仅为2%,远低于上年5.3%的增长速度。
另外投资环境恶化,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也是困扰德经济的重要问题。
3.经济简史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先后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40多年来,两个国家沿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总的来讲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经济实力也大为增强。
联邦德国在战后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上,沿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到60年代中期出现“经济奇迹”。
欧债危机的解释
![欧债危机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05ae00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f.png)
欧债危机的解释欧债危机实质上是欧元区内国家间失衡所引发的国际收支危机。
由于各成员国在欧元区成立之初就已存在结构性差异,危机爆发前的十年间,“核心国家”生产、“边缘国家”消费的格局不断深化。
一旦从“核心国家”流向“边缘国家”的资金链条断裂,边缘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就被触发。
欧元区后路已断。
无论是核心国家还是边缘国家,都无法承受退出欧元区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因此,欧元区解体对区内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一个选择。
欧元区已没有退路,不可能再退回到欧元出现之前的状况。
欧元区只有走向一体化,方能最终稳固。
欧元区需通过痛苦的结构改革,以及区内更加自由的产品和要素流动来消除国家间的失衡。
另外,还需要建成包括财政联盟在内的一系列一体化机制。
这一过程走下去,最终会让欧元区变成一个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欧央行会起关键作用。
在前行道路上,欧元区将长期处于危机和前进交替出现的状态。
由于政治推力和民意阻力之间的矛盾,通向一体化的道路就像是悬崖边的长征,征途上的危机恰恰是前行的动力。
因此欧元区将长期处于动荡。
这些动荡也是政治前进所必需的外在推动力。
1 债务危机只是表象欧债危机虽然被广泛的认为是一场主权债务危机,但它的病根并不在财政上。
危机前“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并非都国债高筑。
以次贷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为例,整个欧元区财政赤字与国债余额占gdp的平均比重分别是0.6%和66.2%。
但边缘国家之一的爱尔兰在同年的财政预算却基本平衡,公债也只占gdp的25%。
同年西班牙的财政盈余甚至占到了gdp的1.9%,其债务余额也只有gdp 的36.1%。
美国、英国的国债水平与欧元区没有多大区别,日本的国债余额更是已经超过了其gdp的两倍,把欧元区远远抛在了后面,但这些国家也都没有爆发债务危机。
这样看来,财政问题并非欧债危机爆发并蔓延的根源。
欧央行的成立让欧元区国家的国债从无风险资产变成风险资产,因而容易受到攻击。
理论上来说,一个国家因掌握货币发行权,总能通过多发货币的方式来兑付其国债面值,因此国债没有信用风险,可被视为无风险资产。
此次欧洲债务危机对欧洲带来的影响有
![此次欧洲债务危机对欧洲带来的影响有](https://img.taocdn.com/s3/m/9541a8b5011ca300a7c39054.png)
此次欧洲债务危机对欧洲带来的影响有此次欧洲债务危机对欧洲带来的影响有:第一,影响欧元币值稳定。
受希腊等国家面临的主权债务问题影响,欧元汇率从2021年12月起一路下跌,至2021年4月27日,欧元兑美元汇率报收一年来的最低点,较2021年12月初下跌了12.8%。
如果不能够有效解决希腊等国家的债务问题,市场信心难以恢复,会进一步打压欧元汇率。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欧元已经被希腊等国的债务问题拖入自诞生以来的最困难时期。
第二,拖累欧元区经济发展。
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采取的激进财政紧缩政策,可能使其经济重新陷入衰退。
根据IMF最新预估,2021年,希腊、西班牙、爱尔兰和葡萄牙四国实际GDP增长率为-2%、-0.4%、-1.5%和0.3%,是欧元区成员国中表现最差的几个国家。
目前,尽管主权债务问题集中在希腊一国,但也存在继续扩散至其他欧元区国家的风险,标普公司在4月27日、28日接连降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更是助长了这种恐慌。
第三,延长欧元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
作为单一货币区,欧元区内部经济失衡给执行统一货币政策制造了障碍,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复苏的步调不一致,使欧央行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时很难确定一份适合所有成员的时间表。
而希腊和其他一些欧元区国家暴露出来的债务问题,拖累了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也使欧洲央行可能不得不在更长的时间内把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点。
第四,威胁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IMF在4月20日和21日先后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和《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都表达了对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的担忧。
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说,短期内的主要风险是,如果不加控制,市场对希腊主权债券流动性和偿还能力的担忧,可能会演变成一次充分的主权债务危机,并形成某种蔓延之势。
欧债危机对英国银行业直接影响有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欧债危机对英国银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但影响有限?一方面,英国银行业对深陷债务危机的欧元区五国的风险敞口相对较小?以希腊为例,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英国银行业持有希腊公私各部门的债务总和约为146亿美元(其中所持希腊主权债务仅为34亿美元),大大低于法国银行业的567亿美元和德国银行业的340亿美元?另一方面,英国主要银行在欧洲大陆的业务少于其他欧洲银行?英国五大银行中,苏格兰皇家银行�p莱斯银行和巴克莱银行的主要市场在英国本土;汇丰银行�p渣打银行属于全球性银行,英国本土及欧洲大陆并不是其重点市场,其中渣打专注于亚洲�p非洲及中东地区业务,汇丰目前正逐步将业务重心转向亚洲市场?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表示,欧债危机对英国经济已造成损害,但对英国银行业的直接冲击较小?英国银行在欧债危机来临之前已\未雨绸缪\,将资本金和流动性提高至合理水平?2021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的苏格兰皇家银行�p莱斯银行和北石银行成为全球第一批濒临破产的银行,政府被迫对这些银行进行注资救助,同时也提高了这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流动性?欧债危机发生时,英国银行业已具备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经济不景气是英国银行业最大挑战招商银行(11.47,-0.22,-1.88%)驻英国首席代表潘康认为,目前英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经济不景气,这导致银行业盈利能力减弱?目前英国经济增长疲软,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仅分别增长0.1%和0.6%?普华永道英国总部合伙人安德鲁?格雷在对英国主要银行进行调研后发现,目前各银行有能力发放贷款,但由于服务业�p房地产�p制造业等行业均增长缓慢,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企业贷款需求十分微弱,导致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较弱?另外,尽管没有加入欧元区,但英国对欧洲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其50%以上的进出口贸易都是与欧盟国家进行的?受欧债危机影响,英国对欧盟出口下降,9月份贸易逆差达到98亿英镑(1英镑约合1.567美元)的历史高点?12月初的欧盟峰会上,欧元区领导人达成一致,将通过缔结政府间协议的方式在欧盟内部加强财政合作来应对债务危机?由于英国首相卡梅伦动用否决权反对这一提议,不少人担心英国将失去有关欧洲单一市场决策的话语权,从而导致英国利益受损?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欧债危机最终得不到妥善解决,欧洲大陆的资产流失及经济困境必然会导致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缩水,在目前英国经济增长缓慢�p通货膨胀率走高�p失业率高企的背景下,英国经济将很可能会陷入二次衰退?削减成本将是银行业主题之一欧债危机及经济不景气不仅导致银行业盈利能力减弱,还使后者面临更多新的监管要求,增加了银行业的经营成本?为提高业绩,各银行不得不采用裁员等方式削减成本?格雷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削减成本将是银行业的主题之一?根据巴塞尔协议III的监管要求,到2021年,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至少需提高至7%,而系统性重要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需提高到至少8%至9.5%?11月初在法国戛纳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包括4家英国银行在内的全球29家银行入选第一批系统性重要银行名单,需满足更高的资本金要求?此外,受英国政府委托的英国独立银行委员会在对银行业进行调研之后,已形成了一份关于银行业改革建议的报告,内容包括将零售业务与批发�p投行业务分离开来,以及零售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英国政府对该报告表示欢迎,称将尽快针对报告中的主要改革内容进行立法?届时,这一改革预计将使英国主要银行每年增加35亿至80亿英镑的成本?(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与蔓延,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有?第一,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更加黯淡,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欧元区政府可能会把重点转移至对外贸易领域。
欧债危机发生原因和影响及解决措施
![欧债危机发生原因和影响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6fdbd5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d.png)
欧债危机发生原因和影响及解决措施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一、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一、欧元从诞生之日到次贷危机发生前夕累计升值80%之多,导致欧债广泛受到投资者的欢迎,相应地,举债成本也就变得十分低廉。
在此基础上,诸国积累了大量的政府债务。
高盛就曾帮助希腊政府粉饰财政状况以便其能够大量举债。
二、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这就使其制度架构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
某些成员国无法根据本国特有情况在适当时间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
同时,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关于财政赤字不得超过该国GDP的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的规定基本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欧元区国家的遵守和执行。
三、欧洲银行业的信贷大幅扩张,积聚了大量风险。
四、欧洲人口结构老龄化以及过度的福利政策,极大地抑制了欧元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也是欧元区国家长期低增长、高失业,政府债务不断加剧的最根本原因。
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冲击可通过欧洲银行业和非金融部门两个渠道传导。
主权债券的贬值,会直接导致欧洲银行的资产质量大幅缩水。
与此同时,银行自身的融资成本也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这就为政府公共财政部门的危机向银行业的扩散埋下了隐患。
同时,欧债危机还会波及到欧洲的实体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融资成本也随之上升,资本市场上由于政府融资需求的提高而造成对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的“挤出”。
一、外部原因: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
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
欧债危机中欧央行货币政策应对和实施效果
![欧债危机中欧央行货币政策应对和实施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35dffa9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1.png)
欧债危机中欧央行货币政策应对和实施效果一、本文概述欧洲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自2009年底开始的一场影响深远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它起源于希腊的公共债务问题,随后逐渐蔓延至其他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爱尔兰等。
这场危机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作为欧洲金融稳定的重要力量,欧洲中央银行(ECB)在这场危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欧债危机中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对及其实施效果。
本文将首先概述欧债危机的背景、发展及其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随后,将重点分析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应对债危机时采取的货币政策,包括利率调整、流动性支持、在此基础上长期再融资操作等,本文将评估这些货币政策对稳定金融市场、恢复经济增长以及解决债务问题的实际效果。
本文还将对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进行探讨。
通过深入分析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债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应对和实施效果,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这场金融危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为未来应对类似危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欧债危机的成因与影响欧债危机,又被称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源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恢复乏力。
危机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些欧洲国家在经济繁荣时期过度举债,忽视了财政稳健的重要性,导致债务规模迅速扩大。
欧洲各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在面对经济冲击时显得更为脆弱,难以承受债务压力。
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和投机行为也加剧了危机的蔓延。
欧债危机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危机导致欧洲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失业率上升,民众生活水平下降。
危机引发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投资者信心受挫,资本流动受到阻碍。
欧债危机还对欧洲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冲击,一些国家政府更迭频繁,社会矛盾加剧。
为了应对欧债危机,欧洲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限制。
欧债危机的发展及德国的应对表现
![欧债危机的发展及德国的应对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5a53b0ae87101f69e3195eb.png)
线索 , 笔者将欧债危机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 欧 债 危 机 萌 芽期 2 0 0 9年 底 希 腊债 务状 况 的真 实情 况 被 揭 示 , 惠誉 和 标 普 两
家评级机构率先下调希腊 的信用评级 , 希腊迫于债务违约 的压
力开始 向寻求救 助 , 受 此影 响 , 其 他南 欧 国家 如葡萄牙 , 爱尔 兰, 意大利和西班牙也开始受到外界的质疑 , 但情况 尚属可控。 危机的焦点主要在希腊 。 对救或不救 , 以及救助时点 的选择 , 德
,
第j阶段 : 欧债危机暂缓期
该 阶段 从 2 0 1 2 年 1 0月 到 2 0 1 3年 5月 。 主 要 债 务 同如 希
质。 作为欧元 区大国, 在危机演进过程 中, 德 国始终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主导 着危机救 助的方向。 但针对 多种救助措施 , 德 国却表现 出不同的态度。鉴 于这种现 象, 本文 旨在梳理 欧债危机发展脉络的 同时 , 试 图探讨和解析德 国政府的危机 应
对行 为
关键词 : 欧债危机 ; 德 国; 危机演进 ; 危 机 应 对 中图 分 类 号 : F 8 3 1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0 — 8 7 7 2 ( 2 0 1 3 ) 3 3 — 0 2 6 7 — 0 2
2 0 0 9年 底 希 腊 主权 债 务 危 机 爆 发 , 随 后 爱尔 兰 , 西班 牙 , 葡
萄牙 , 意大 利也相继面临债 务到期及再融 资困境 , 接着塞浦路 斯第二大银行倒 闭, 塞浦路斯 告急 , 斯洛文尼亚也 被列入观察
名单 。 然 而 默 克 尔 领 导下 的德 国政 府 应 对危 机 的行 为 却 引发 了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启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4801db9b84ae45c3a358c6b.png)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启示2009年4月,爱尔兰出现财政困难;10月20日,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将超过12%,是欧盟允许的3%上限的3倍多,其主权债务危机就此浮出水面。
11月9日,葡萄牙政府表示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从原来的%上调到8%,也是远高于3%的上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B+,前景展望为负面;标准普尔和穆迪也随即宣布下调希腊主权评级。
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政府,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
紧接着,整个欧盟都受到了债务危机困扰,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导致市场被悲观情绪笼罩,欧元大幅下跌,欧洲股市暴挫。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固然有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危机国家自身原因。
本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探析(一)对周期性较强产业的过度依赖导致国民经济在危机面前显得异常脆弱。
此次欧洲各国希腊、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过于依赖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周期性产业。
如希腊经济主要靠旅游业、造船业、文化业和农业,其中旅游业占比在20%以上。
“国际金融海啸”袭来,希腊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特别是旅游业收入,2009年希腊旅游收入比2008年锐减达12亿欧元之巨。
西班牙的支柱产业主要有房地产和旅游业,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下滑,目前房地产空置率居高不下,房地产业风险凸显;其另一支柱产业旅游业,因前几年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在金融危机强力冲击下迅速萧条,目前一些度假地的酒店入住率还不足50%。
爱尔兰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国家,国际金融危机对其农产品出口也带来严重冲击。
各国为应对危机,提振经济,纷纷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加上财政收入锐减,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水平普遍大幅上扬。
欧债危机分析
![欧债危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3a0d7b8e9951e79b892753.png)
从1999年诞生至今,欧元仅13岁,但已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然而2009年爆发在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及随后引发的整个欧洲的主权债务问题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震荡,并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主权债务问题,为各国敲响了警钟。
这场债务危机已持续了快三年,欧洲至今未能从欧债危机中脱身。
欧债危机为欧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对全球经济的走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产生及不断蔓延的原因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引爆希腊债务危机,并由此拉开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序幕。
先后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包括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等。
另外,德国等经济大国也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欧洲股市连续下跌,欧元与美元的兑换率也节节降低,政府发债融资的成本明显上升,整个欧元区面临了12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1.高福利政策是欧债危机的直接原因希腊是一个发展水平偏低的南欧小国.但是加入欧元区后不顾本国条件,盲目向西欧和北欧国家的福利标准看齐,社会福利实行高标准。
这样做虽然赢得了民众拥护,但是造成了国库空虚,为政府造成了严重负担。
当然,希腊只是欧洲高福利制度的冰山一角。
这一制度在保障社会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出生率持续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的包袱日益沉重,政府财政中社会保障赤字不断飙升.成为国家难以承载的重负。
与此同时,高福利开支还挤占了科研,教育等投入,导致缺乏创新力、经济增长缓慢,消磨了企业和社会的创新进取精神。
2.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间的矛盾,是危机不断蔓延的重要原因1999年欧元诞生,标志着欧洲主要国家的货币已经统一,货币政策不再由欧元区国家政府在制定,而是交由欧盟机构来决策。
因此,欧元货币政策决策权集中在欧洲央行,但是财政决策权则分散在各个成员国的政府,“统一的央行和分散的财政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导致了经济政策工具与经济政策目标出现了不相匹配的问题。
欧债危机
![欧债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d7b39ec3bb4cf7ec4afed082.png)
欧债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
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概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主要引线或导火索可以说是希腊。
即希腊在2001年达到了欧盟的财赤率要求,同年加入欧元区。
但是,这一过程对希腊国家而言,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巨大的。
具体而言,希腊为了尽可能缩减自身外币债务,与高盛签订了一个货币互换协议。
这样,希腊就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减少了自身的外币债务,达到足够的财赤率加入欧元区。
但通过与高盛所签订的协议来看,希腊就必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支付给对方高于市价的高额回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的赤字率显然会走入低迷状态,进而导致了2009 年的主权债务危机形成。
危机进程2011年11月28日,穆迪称,欧洲的债务危机正在威胁全部欧洲主权国家的信贷情况,意味即使Aaa评级的德国、法国、奥地利和荷兰都有危险。
2011年11月25日,穆迪下调匈牙利本外币债券评级一个级别至Ba1,是垃圾级中最高一级,前景展望负面。
该国目前在标准普尔和惠誉的评级均是投资级别中最低一级。
2011年11月25日,葡萄牙主权评级遭惠誉降至垃圾级别,即由BBB-调降1级至BB+,前景展望为负面。
2011年11月24日,法德领导人与新任意大利总理蒙蒂会面,商讨如何应对欧债危机。
德国总理默克尔依然坚持拒绝改变欧央行职能,并反对设立欧元区共同债券。
2011年11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于欧洲各国领导未能终止债务混乱状况,决定修改其信贷计划,鼓励面对外部风险的国家寻求只附带少数条件的IMF资金。
2011年11月23日,德国拍卖60亿欧元10年期国债,最终只出售六成,受消息拖累,德国债券遭市场抛售,10年期债息一度升至2。
26厘,2年多来首次超越英债。
表明随着危机扩散,欧元区已经没有零风险国债,唯一称得上零风险的只有瑞士国债。
2011年11月21日,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在雅典与希腊最大的反对党新民主党领袖会谈时,未能劝服反对党领导人签署支持紧缩措施协议,令希债危机继续困扰金融市场,使得希腊在12月获批首轮第六笔80亿贷款存在变数,届时,金融市场将有新一波动荡。
欧债危机与德国的“三难”
![欧债危机与德国的“三难”](https://img.taocdn.com/s3/m/fe48a017a300a6c30c229f29.png)
欧债危机与德国的“三难”摘要:2009年12月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从2010年起开始蔓延至欧洲其他国家,整个欧元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表面上看,这次欧债危机是由于希腊等“欧猪五国”公共部门预算赤字规模过大,公共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过高,导致政府偿债能力出现问题。
实际上,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欧元区内部经济和国际收支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本文试图从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角度来剖析此次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欧债危机三难最优货币区域2009年12月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从2010年起开始蔓延至欧洲其他国家,整个欧元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表面上看,这次欧债危机是由于希腊等“欧猪五国”公共部门预算赤字规模过大,超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下简称马约)规定的预算赤字/gdp的3%的警戒水平,公共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过高,导致政府偿债能力出现问题,使得这些国家即将到期的政府债券有潜在的违约风险。
实际上从欧元区整体来看,2005年以前预算赤字/gdp一直徘徊在3%的水平,在2006-2007年全球经济繁荣时期这一比例有所下降,而受到全球危机的影响后,预算赤字/gdp下降到6%。
同样,债务/gdp也显示出相同趋势,从75%上升到目前的100%左右。
可以看出,欧元区整体的表现要好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此次危机理解为一次主权债务危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欧元区内部经济和国际收支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本文将试图从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角度来剖析此次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一、mundell最优货币区域理论mundell(1961)指出,单一货币区域意味着货币区域里有一家单独的、拥有货币发行权的央行,它可以提供弹性的国际支付手段供给。
但在一个包含多种货币的货币区域里,国际支付手段的供给取决于多家央行的合作。
如果一家央行的负债扩张速度超过了其他央行,则会造成储备流失,并损害央行的可信性。
这意味着使用单一货币和包含多种货币的货币区域内的调整存在很大的差异。
欧债危机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欧债危机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b5f223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9.png)
欧债危机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韩宗英怎么判断2012年的经济形势国际形势要看三件事解决得如何:欧债危机、美国危机和中东之乱;国内形势则要看三件事情发展得如何:GDP会不会大幅度下滑、物价水平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房地产的前景;国际形势我们用一个字可以总结,就是“乱”,现在我们所处的国际形势的确是一个乱世,现在变化之中的各种各样的经济事件、金融事件正在影响着未来世界的格局;三件大事组合在一块,影响着我们的国际形势,在构成这个“乱”字:一是欧债危机,是美国危机,三是中东乱局;我们今天就谈一谈欧债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及启示欧债危机,是乱的重要导火索;事实上欧债危机也是大量社会矛盾、经济矛盾集中的爆发点,欧债危机不是一个简单的债务危机,而是金融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体;欧债危机最表象的现象是很多处于欧债危机之中的国家,它们的公共财政状况令人担忧;欧洲基本上是两个“50%”:一个50%指的是国家整个的预算和财政支出占GDP的50%,另一个是每个国家以50%的财政支出用于福利型的社会开支;也就是说,社会福利支出约占GDP的四分之一;德国的这一比例更高达43%;欧洲实行多年的高福利政策通过保障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导致很多人不愿储蓄、不爱就业、过度消费;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个导火索----“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棵稻草”欧洲债务危机是由希腊债务危机蔓延而形成的----希腊债务危机长期的高福利政策是欧元区诸国财政负担沉重一大诱因;这些国家一直奉行高福利的社会经济政策,执政者出于选举的需要,不敢对经济和社会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长期维持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了财政的入不敷出,不得不依靠举债度日;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日趋深入,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看齐,支出超出国内产出的部分越来越大;欧洲高福利政策使欧洲各地懒人横行,在习惯了少劳动、多获得的“美好”生活后,再要养尊处优的欧洲人去过节衣缩食的日子——哪怕只是稍减油盐,都已变得难以容忍;欧洲的政党选举,为了争选民,竞选人不断加码福利许诺;这种情况下以致把整个社会的未来利益抛到了一边,随着国民福利待遇日渐水涨船高,低增长、高支出;一些国家开始寅吃卯粮,依赖外债维持财政;希腊的社会福利不仅高昂且名目繁多;根据希腊经济网站的数据,每年政府都要为公务员福利拨出数以十亿计的款项;例如已经去世的公务员的未婚或者已婚的女儿,都可以继续领取其父母的退休金;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到了2050年,希腊的养老金开支将上升到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而欧盟的成员国的平均养老金开支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希腊的公务员们每个月更是可以享受到5欧元到1300欧元之间的额外奖金,奖金的名目也相当随意而奇诡,比如会使用电脑、会说外语、能准时上班都有奖金;如此奢侈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难怪有专家预测,除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希腊的社会保障制度必会在15年之内崩溃;刚才说过,希腊的不同政党不断地开出各种高福利支票来争取选民,也造成了高福利的恶性循环;当然,如果经济形势喜人,高福利也可以维持,可是希腊经济发展偏偏停滞不前,是欧盟内经济最弱的国家之一;政府实在无力偿债,反而以债养债,将雪球越滚越大;2010年4月,希腊爆发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希腊政府高达3000亿欧元的债务,相当于其GDP的113% ;希腊是一个小国,希腊创造财富的能力较弱,危机一来经济低迷;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如果将欧元区看成是一个国家,希腊只是一个省,那么央行很可能立刻出出手援救希腊;但问题是,在这个“国家”中,欧洲央行却没有这个权利,那些富有的国家不愿平白消耗自己的财富去拯救希腊,欧洲央行只能和这些国家磋商而不能独自决策,事情久拖不决;而希腊自己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在得不到救助的情况下,又不能印钞来解决问题,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就出现了;为什么呢因为欧洲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政策,但是它没有一个共同的经济政府;这不禁使人想起当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讲过的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当你打电话给欧洲是,你会发现,没有这个号码;现在,这个笑话又有了新的版本:欧洲的电话号码有了,就是欧盟外交专员阿什顿的电话,但是打通之后没人接,只能听到一段录音:“如果你要知道德国立场请按1;法国立场,请按2…….;希腊的债务和美国、日本比差不多,美国、日本没有出现债务危机是因为背后有政府在支撑这个债务,政府来为这个债务做担保,这样的话,投资者都会相信不会出现违约; 希腊就不一样,希腊自身的能力比较弱,后面也没有一个“欧元区政府”来做担保,没有机制上的保障说德国、法国法律上必须要救助希腊,所以投资者就容易担心希腊这样的小国家出现违约;欧元是超主权货币,欧盟成员国不能干预欧元汇率,像意大剥、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也同样面临这种问题;从2008到2010年,爱尔兰和西班牙近两年也出现了负增长,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并没有因此减少,导致其财政赤字猛增;希腊债务本来就是已经是雪,意大剥、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等又加上霜,因此投资者因为希腊的危机,进而担心到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体系;故投资者大量抛出欧元欧元下调,而美元则相对欧元必然上涨这是相对的;如此一来----主权债务危机上升成为欧债危机;希腊的债务危机直接导致欧元的贬值,欧元又继续影响到欧盟各国的经济;欧债危机已成为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重要因素;纵观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以及此次欧债危机,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步骤:一是债务国都存在经济结构失衡、政府腐败、效率低下等内部问题;二是外部资本介入较深,一国经济依靠外部资本程度较高,包括短期或长期资本;下面从几方面来谈一下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欧元区构想存漏洞实际上,欧元区的构想是很美好的,通过使用统一的货币,降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交易成本;从1998年欧洲央行成立、1999年欧元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开始,欧洲经济一体化给欧元区国家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欧元体系,欧元区国家无法对抗美国经济增长、也无法达到全球危机爆发前的那种繁荣;例如在当初的构想中,统一的货币将带来金融、货物、资源、人员的自由流动;金融、货物的自由流动实现了,但人员的自由流动还没能达到当初的愿望;这里所说的人员流动,可以理解为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公共财政等等;也就是说,当初的构想是欧洲经济一体化之后;就业机会在各国得到合理分配,人才可以到任何一个国家就业;财富是由人来创造的,如果人才自由流动,那么欧元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将趋于同步,相应的;社会福利也趋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人员的自由流动没能实现,人才仍聚集在部分国家创造财富,其他国家因为人才较少而发展较慢,造成有的国家很富有,例如德国,有的国家则一般,如希腊或西班牙;发展趋同的情况没能出现,这就给危机埋下了伏笔;经济下滑漏洞显现这些问题为什么当初没有影响,现在影响这么大在金融危机之前,也就是经济环境好的时候,欧元区各国的发展速度虽然不同,但经济都在增长,足以偿付主权债务,那么这种问题制不会显露出来;可经济是有周期的,当金融危机爆发、经济环境变差,欧元区中的一些国家每年赚的钱不足以偿付到期的主权债务时,我们刚才说过的漏洞就开始体现出影响了;二战结束后,很多欧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军费支出大幅下降,社会福利制度日益发展;基本福利主要包括免费医疗保健、长期失业救济、高额养老金、悠长假期等;高福利也逐渐成为政党竞争上台的筹码;随着国民福利待遇日渐水涨船高,一些国家开始寅吃卯粮,依赖外债维持财政;欧洲多国政府艰难推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以来,可谓频频受挫,阻力重重;在亟需救助的希腊政府被迫通过多项财政紧缩政策后,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等国政府也纷纷采取公务员减薪裁员、养老金冻结等手段紧缩财政,减少赤字,结果遭到民众和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各种罢工游行此起彼伏,欧洲社会到处弥漫着不满情绪;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对此置之度外,中国也不例外;欧债危机如果进一步恶化,欧洲经济必然会大受影响,欧洲国家的消费信心和实际的消费能力都会大幅度下降,这将对欧洲的对外需求造成直接冲击,并通过贸易渠道影响中国的出口;欧洲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对象,我们4万亿外汇储备有三分之一是欧元;从战略上讲,欧洲和欧元是中国最重要的平衡美国和美元的力量,是不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根本保证,一旦欧元崩溃,中国别无选择,全部鸡蛋将无可奈何地只能放在美元这一只篮子里了,而美元不过是美国财政部可以随时加印面额和图案的纸而已,这对于中国来说,简直是个噩梦;另外,如果欧元资产大幅贬值,中国的欧元外汇储备将大幅度缩水;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这虽然对缓解中国的通胀有短期好处,但如果欧美经济陷入衰退,本来已经在宏观调控之下减速的中国经济,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2.欧债危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从短期看,无论是贸易渠道还是金融渠道,欧债危机已经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带来阻碍;但综合各种因素,这种负面作用目前是有限的,可控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尚在进行中的欧债危机绝非短期问题,未来的潜在风险在于:首先,如果危机进一步扩大,导致其它国家特别是法德等欧洲核心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问题,那么债务风险的敞口会急剧扩大;如果出现政府债务违约,将使银行以及其它债权人因为蒙受损失而连锁性地违约,甚至破产;目前,希腊国家财政破产的风险已高达98%;这将拖垮一些买了大量希腊国债的欧洲大银行,特别是三大法国银行;这些银行同时还持有很多意大利的国债—另一个陷入国债危机的欧洲大国;一旦希腊宣布破产,这些欧洲大银行的很大一笔资产将化为乌有,银行危机将如三年前的雷曼兄弟破产一样,推到波及全球的多米诺骨牌;甚至,欧元乃至欧盟,都被拖至崩溃的边缘;其次,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本已停滞不前的欧洲经济复苏会更加艰难;这将使银行对私人部门的风险敞口也大幅提高;而这两种风险的相互加强,必然给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危机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需要密切观察,不排除外部形势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从中长期看,由于欧盟的政治体制与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欧元区的复苏会相当缓慢,甚至出现反复;这使得我们在出口多元化以及储备货币多元化方面要有新的准备和举措;在出口方面,由于欧元走弱,外需下降等局面有可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过度依赖对欧出口将会给我国经济的长期走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应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以分散市场风险,优化贸易结构;在储备货币方面,从全球外汇储备构成来看尽管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的比重从2007年一季度的%,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同期欧元的占比由%上升到%;总体上讲,全球储备货币的存量调整将是较为缓慢的过程,短期内欧元作为第二储备货币的地位将不会动摇;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欧债危机已成为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重要因素;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会受到影响;只有深刻总结欧债危机给中国带来的种种启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面对欧洲债务危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反思;中国的国情虽然和欧洲各国有很大差别,但其中也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从欧洲债务危机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应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加强风险控制;目前,中国的主权债务规模相对来说并不太大,国债余额总量约为10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不足25%,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安全标准;但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却要严重得多,据有关数据,目前我国地方债务的总规模大约为万亿,如果加上国债余额,那么中国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就将翻一番,达到约50%,接近警戒线水平;因此,中国在控制主权债务规模的同时,现阶段应将主要注意力放到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上;2.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前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提前到来的老龄化浪潮,再加上各项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与此相适应,财政收入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快速增加,据统计,早在2006年,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就首次超过10%,而且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从欧洲危机国家可以得到教训:社会保障的改革应秉承循序渐进的策略,注重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努力消除保障水平和标准的不公平现象;3.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是解决包括债务危机在内的各种经济问题的根本办法;欧洲各国的债务危机,究其根源还在于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寻找未来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不能完全走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的经济增长乏力,国际产业竞争力下降;发生危机的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加入欧元区后又面临了更大的生存压力,在私人投资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而增加政府的债务和财政赤字;希腊借助筹备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东风,希腊大量举借国内外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而当长期投资与短期借款的期限匹配出现问题时,债务危机的爆发在所难免;我国从2007年的财政盈余变成近两年的财政赤字;因此,如何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即降低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未来的基建投资应该适度压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应该成为国内经济工作重点;4.扩大政府融资渠道,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将政府负债控制在合理水平;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我国应尽快以立法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应该及时对全国整体财政及债务状况作全面清查和评估,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切实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防范偿债违约风险;统计数字来看,2009年我国财政赤字的GDP占比低于3%,总债务占比低于20%,远低于国际警戒线的60%,审慎性优于发达国家,短期不存在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但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隐藏了不少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据估算,目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超过6万亿元,其中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约相当于GDP的%,财政收入的%,地方财政收入的%;这些借贷资金大部分被使用在自偿能力比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上,给地方留下了隐性赤字和债务负担,造成巨大的财政结构性风险;同时,这些资金中80%以上都来自于银行体系,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势必会对银行产生重大的冲击;2010年1月19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把“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今年宏观政策方面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地方政府负债问题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3d51ca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7b.png)
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内容摘要时至今日,欧债危机已成为既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对此臵之度外,中国也不例外。
从根源上来讲,欧债危机的爆发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矛盾长期积累的后果,政策之间的矛盾,国家利益间的矛盾,经济稳定与政治大选时间的矛盾等等。
因此,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减小欧债危机对欧洲,乃至全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提振经济,恢复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深层次的研究欧债危机的全过程无疑对未来我们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介绍欧债危机的起因,探寻其由一个国家的危机直至蔓延整个欧洲的经济灾难的全过程,深层次的挖掘其本质原因和外部因素,分析其对各国的影响,并针对以上的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欧债危机;财政统一;政府债务AbstractAs the process of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which may cause another crush on the economy of the world, no country can absolutely avoid being affected because of the united of the world market, including China. In essence, the outbreak of the crisis is the result of the long-time contradictions without settlement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ike policy conflict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ational interest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stability and politician election, etc. Therefore, to deal with all the contradictions above fundamentally,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crisis to the whole wo rld, boost the economy, resume the employment, improve the level of people’s life, deep investigation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risis will be critical and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our future development.In this article, I will do my best to elaborate and explore that how the crisis can spear from one country to the whole Europe and finally became a disaster, and deeply investigate the basic and outer causes of the crisis, and talk about theinfluence to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how we will deal with the crisis according to all the negative effects mentioned above.Key words: European Debt Crisis; Financial unification; Government paper目录一、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1)(一)欧元区信贷扩张凸显制度性缺陷 (1)(二)均衡福利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 (2)(三)监管不力与政府失职 (3)(四)美国评级机构与投资银行的联袂演出 (4)二、对欧洲诸国及其他国家的影响 (4)(一)各国经济遭遇困境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5)(二)打击投资者信心 (7)(三)金融财政改革势在必行 (8)三、应对欧债危机的措施 (9)(一)欧洲各国的应对措施 (9)(二)中国的应对措施 (11)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2011年12月9日的欧盟峰会,在加强欧元区财政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欧洲债务危机原因分析(1)
![欧洲债务危机原因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63c3a5cbaa00b52acfc7ca1d.png)
欧洲债务危机原因分析课题小组成员:曾凡怡陈然陈静陈丹丹宋文芳鄢玉凤欧债危机背景: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
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危机再度升级。
这场危机不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一开始就来势汹汹,但在其缓慢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产生危机国家的增多与问题的不断浮现,加之评级机构不时的评级下调行为,目前已经成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的重要事件。
政府失职、过度举债、制度缺陷等问题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
在欧元区17国中,以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西班牙等五个国家(以下简称“PIIGS五国”)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
欧洲债务危机进程(简单概述)开端:去年十二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
但是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
发展: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比较稳健的国家,以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经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收到债务危机困扰。
蔓延: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
升级:希腊财财政部长称,希腊在5月19 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以度过危机。
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10日凌晨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避免危机蔓延。
原因分析如下一、过度举债(内部原因)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长期过度负债行为,是造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
除西班牙与葡萄牙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PIIGS五国在1980~2009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
介于利益与价值之间——德国应对欧债危机举措的动因探析
![介于利益与价值之间——德国应对欧债危机举措的动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d57104581b6bd97f19ea48.png)
第 6期
郑春荣
刘昊权 : 介 于 利 益 与 价 值 之 间
理解 的 , 因为 这符 合德 国历 史 积淀 形成 的价值 观念 , 即德 国行 为背后 有 着 秩序 自 由主义经 济 治理 理念 和反 通胀 文 化 的影 响①。 那么, 德 国在 应对 危 机 中所表 现 出 的有所 为 而有所 不 为 , 究 竟受 到 了哪些 因 素 的影 响?是 利 益驱 动还 是价 值 导 向 , 或 者两 者兼 而 有之 ?事 实上 , 利 益 和价 值 在解 释 国家行 为 中的作用 , 是 现 实主 义和 建 构 主义 理 论 一个 长 期 争 论 的 内容 ②。 有鉴 于此 , 本 文将 首 先从 这两 种理 论 的基 本假 设 出发 , 分析 德 国政府 在 欧 债危 机 的不 同阶段 的表 现 , 进而 指 出德 国危 机应 对表 现 的深 层次 原 因 , 最后 尝 试 对德 国
J o u r n a l o fC o mm o n Ma r k e t S t u d i e s( J C MS ) , 2 0 1 1 , V o l u me 4 9 A n n u a l R e v i e w, P P .5 7— 7 5 ; Wi l l i a m E .P a t e r s o n ,
第 6期 2 0 1 3年 1 1月
世界 经济 与政 治 论 坛
F O r u m O f Wo r l d E c o n o mi c s& P o l i t i c s
N0 . 6 Βιβλιοθήκη OV . 2 01 3 介于 利益与价值之 间
— —
德 国应 对 欧债 危 机 举 措 的 动 因探 析
现 实主 义 建 构主 义
德国大选:政治挑战、欧洲困境与统一之路
![德国大选:政治挑战、欧洲困境与统一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3a90ba2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9.png)
德国大选:政治挑战、欧洲困境与统一之路近日,德国大选落下帷幕,计票结果显示:中左翼的社民党赢得联邦议院选举,得票率为25.7%;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以历史最低得票率24.1%位居第二;此外,左翼绿党和自民党、右翼选择党大有斩获,得票率分别为14.8%、11.5%和10.3%。
以往,德国大选单调乏味,但这次“刺激、意外,以及备受关注”。
大选后,连续执政十六年的默克尔将退出德国政坛,德国乃至欧洲将迎来后默克尔时代。
在德国,默克尔始终坚守着艾哈德开创的社会市场经济道路,经济稳健增长;在欧洲,默克尔是一位务实的危机应对者,先后历经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危机、能源危机和新冠疫情危机。
然而,在默克尔赢得广泛声誉身退之际,其所在的联盟党却遭遇了大选滑铁卢。
这一缔造战后德国崛起的传统大政党,正在失去民众的信任,而左翼绿党和自民党、右翼选择党、极右另类党迅速崛起。
大选后,德国将面临三党组阁的政治局面,德国政治正趋于碎片化和不稳定。
“求变”是本轮大选的民意诉求。
稳健、中立、务实的默克尔主义,在国际大冲突时代,已无法应对欧盟内部政治分化,以及欧洲地缘政治边缘化。
这对未来的德国与欧洲构成挑战。
从两德统一到欧洲一体化,再到当今欧洲之挑战,德国改变欧洲,还是欧洲改变德国?后默克尔时代,德国与欧洲一体化将如何演变?本文为“德国三部曲”之三,在之二《德国模式》基础上继续跟踪德国社会市场经济道路,分析德国面临的挑战。
本文逻辑一、东西德统一二、欧洲一体化三、默克尔时代【正文9000字,阅读时间40',感谢分享】01东西德统一二战后,德国政治家艾哈德采用经济学家欧根的思想,实施有效的货币、价格、财政与金融改革,开创了社会市场经济道路。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德国战后经济崛起以及稳健增长的关键。
艾哈德领导的基民盟因此在德国政坛上赢得了广泛而稳定的支持。
到60年代末,这一道路因左翼政党执政而发生了暂时的偏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债危机对德国的影响及德国表现随着2009年欧债危机的爆发,欧盟尤其是欧元区国家受到重创,成为“重灾区”,而德国则是“鹤立鸡群”,不仅在经济领域“一枝独秀”,而且社会局势相对平稳和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表现(1)经济总体表现良好虽然德国经济遭受了欧债危机的严重冲击,2009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同比萎缩5.1%,创下了两德统一以来经济发展的最差纪录,下跌幅度甚至还略高于欧盟平均跌幅;但此后在2010年和2011年,受惠于德国政府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以及外部需求旺盛等临时性因素,更主要的是得益于德国发展模式的长期结构性优势,德国经济出现强势反弹,经济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O%和3.3%,增速约为欧盟的2倍;尽管自2011年下半年起,由于受欧债危机传染效应的影响,德国也随同其他欧盟国家一起二次探底并于2013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复苏。
但其经济增速仍分别达到0.7%和0.4%,明显高于欧盟-0.4%和0.1%的平均增长率。
(2)劳动力市场创造“就业奇迹”首先,危机期间,欧盟国家平均失业率持续攀升,2013年高达10.9%,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甚至飙升到23.2%。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同期德国的失业率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从2009年的7.8%降至2013年的5.3%,尚不及欧盟平均值的一半,仅为失业问题最严重的希腊和西班牙的五分之一。
德国青年失业率2013年底也仅有7.4%,不到欧盟平均的1/3。
其次,从德国劳动力市场本身的历史沿革来看,欧债危机期间德国劳动力市场延续了2005年以来就业持续改善的趋势,并于2013年开创了两德统一以来的最低失业率纪录。
最后,德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奇迹还表现在,不仅本国就业人数上升,失业率较低,而且开工率足,吸引了大批外来劳力。
这可以从流人德国的外国移民的数据得到验证: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三年净流人人口不断攀升,分别达到12.8万、27.9万及36.9万。
而2013年德国的外来净流人人口超过4O万,创了2O年以来的新高。
外来移民的增加,扩大了生产潜力,缓解了工资增长压力,同时对深受老龄化困扰的德国社会保障筹资来说,也起到了改善人口结构和缓解资金缺口的作用。
(3)出口旺盛,成为主要增长动力欧债危机未能撼动出口在德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
总体上看,德国出口继续呈现高歌猛进的态势:其一,德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009年的33.8%增加到2012年的41.1%;其二,2013年德国对外贸易顺差达到1989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三,自2010年后,出口再次成为德国经济复苏的引擎,在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私人消费中,其对德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远超消费和投资(见表1)。
(4)政府赤字和公共债务增长较为温和欧债危机爆发后,大多数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都经历了经济衰退并为此实施了大量追加的财政刺激措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因之显著恶化。
而德国尽管在危机初期也采取了财政刺激举措,财政赤字率从2009年的3.1%上升为2010年的4.2%,超过《稳定和增长公约》规定的3%,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亦从危机前不足70%攀升至2010的82.5%的水平,越过了60%的红线。
但较之其他成员国,德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的比率明显低于欧盟平均水平,更不用说深陷债务危机之中的外围国家。
(见表2)(二)社会方面表现(1)劳资关系较为和谐尽管欧债危机恶化了各国的经济和就业状况,但德国社会形势总体表现平稳,尤其是劳资关系较为和谐,这从罢工人数和因罢工损失的工时数这两大指标可以得到清晰的验证,危机爆发后无论是罢工还是因之损失的工时数均有所下降而非上升。
(2)社会贫富差距缩小,财富分配趋于相对平均尽管在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中,德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相对较小,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分化苗头,进入本世纪后扩大之势加速。
以低于社会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作为贫困的判定标准,本世纪初德国约有13%的贫困人口,2007年上升至20.6%,达到了本世纪以来的新高。
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德国的贫富差距出现了明显收敛的趋势。
以不同收入人群收入比来看,最高收入的20%人群与最低收入的20%人群收入比由2009年的4.5倍缩小到4.3倍。
而以全面衡量社会收入差距最具有代表性的基尼系数来看,结论也是如此,从2008年30.2%下降到2012年的28.3%。
德国在欧债危机中一枝独秀的原因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据分析,美国和欧洲主要债务国深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制造业的转移和流失,由此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不断攀升,最后陷入经济的衰退。
与此相比,德国之所以能够挺过债务危机,重要原因在于其在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工业地位。
制造业在德国财富比例中占有重要位置,可以直接推动就业和拉动出口,积累社会财富。
德国是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传统高端制造业的代表,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欧洲头号经济体,其工业制造业占GDP的29%,成为经济的“脊梁”,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德国的精密机械、制药、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环保产业闻名于世,产品以质量可靠著称。
正是依靠制造业的发达,德国自2003年开始即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大国,直到2009年才被新崛起的“世界工厂”中国推到第二的位子。
而且,德国是一个强大、高效的工业化出口引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包括欧元区其他大部分国家)享有巨大贸易顺差。
与其将出口带来的这笔财富用于提高生活水平,节俭的德国人更愿意将它投入储蓄,交给资本化程度很低的德国银行,而不愿将新近获得的财富用于进口产品与服务上。
德国的出口竞争力不是来自于廉价货币,而是德国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品牌与技术。
当欧元大幅升值时,法国、意大利抱怨不断,德国却从未把汇率视为核心问题。
德国主要关心货币的稳定,认为这是经济持续繁荣不可或缺的条件。
持续的社会经济改革目前德国的状况令欧洲各国羡慕不已。
然而,十几年前的德国还是一个“欧洲病人”,与希腊当前的状况颇为相似。
受到长久奉行的高福利制度以及两德统一后遗症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德国经济增长低迷,失业率升高和高福利导致德国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大批制造业企业迁出德国,收支失衡也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正是深刻认识到高福利体制的缺陷,德国时任总理施罗德1998年上台不久就制定了“2010年议程”,改革计划几乎涵盖了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通过降低税率增加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改革失业保险和救济制度,逐年削减失业者的救济金并加强再就业培训;推迟甚至暂时冻结退休者养老金的增加等。
过去十年中,德国在劳动力市场、东西德平衡、人口问题、移民制度等方面大刀阔斧地改革,已经成为欧洲各国未来社会经济改革的模范。
德国总理眼看中国、东欧廉价劳力崛起,他亲自出马与工会领袖面对面谈判,最终换得他们对全球经济趋势的理解。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过去10年,德国薪资实际降低了4.5%。
工会的让步换来的是工厂尖端技术不外移,德国出口竞争力大增。
德国人口仅8200万,却维持了全球第二大出口国地位,出口为德国带来巨额经常盈余,每年贡献2/3的增长。
改革总是伴随着痛苦,施罗德个人所付出的代价就是2005年的大选后黯然下台。
但随后默克尔内阁依然坚持了“2010年议程”的改革思路,她谨慎考虑社会承受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推进改革,在形势严峻的时候延缓改革。
两届德国政府10年改革的成效,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逐步显现出来。
其中,劳动力市场改革是德国十年改革的核心,核心思路是在继续保持欧洲“公平”传统的同时,借鉴英美等国促进“效率”的经验,使德国社会经济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施罗德和默克尔两届政府都将推动就业作为政府政策的核心目标。
施罗德强力改革劳动力市场和福利制度,政策核心是降低失业保障,特别是对长久失业者降低保障,同时为愿意寻找工作的人提供培训和支持等;默克尔政府继续推行“迷你工作”、临时工等新的工作形式和福利形式,在2005年到2008年间,德国失业人口从500万人下降到300万人,即使在经济危机中,失业率仍然能保持基本平稳的态势。
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长期人口下降,也是德国社会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家庭的出生率开始下降,人口负增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据德国政府预计,到2050年德国人口将比现在减少800万到1400万人。
德国政府对此有着深刻认识,推动家庭结构改革是政府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比如著名的“哈茨计划”,为德国的家庭提供大量的生育补贴,保障有两到三个孩子的家庭母亲能够不外出工作而生活。
德国在整个社会结构改革中,注重家庭的价值以及家庭与经济的平衡,使得整个社会的幸福水平大大提高。
移民问题在欧洲各国普遍存在。
德国政府在推动移民融入当地社会、加强移民后代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德国在2000年和2005年两次修改移民法,对于外国移民加入德国国籍给予了更公平的待遇。
德国10年间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改变了外界“欧洲无力改革”的观念。
德国如今是欧洲当之无愧的地理中心、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10年前的“病人”已成为当前欧洲经济的发动机和中流砥柱。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感叹,德国人以古板著称,但现在正变得令人吃惊的灵活。
审慎财政与坚挺货币从宏观经济政策看,审慎财政与坚挺货币政策长期以来是德国的镇国之宝,无论哪个政党在位,都对此持有不可动摇的共识。
无论在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包括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德国都基本上奉行了这两项原则。
德国对于美国自2008年来所倡导的全球大规模刺激政策不以为然,并感到忧虑,认为低储蓄高消费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而通过赤字财政刺激需求只会导致未来新的不平衡不稳定。
尽管在财政刺激上非常谨慎,德国仍是全球经济复苏最早和最强劲的国家之一。
德国对于凯恩斯主义刺激政策的怀疑,很大程度上来自赤字财政实验带来的后果。
1989年柏林墙崩塌,东西德统一。
为了重振东德经济,德国实行了大规模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转移支付、补贴和政府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导致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德国经济持续了十余年的不景气。
除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对于审慎财政的偏离,德国基本上是一个财经政策高度保守和谨慎自律的国家。
尽管人口老化和高社会福利水平,德国现在的国债余额仅为GDP的75%,是欧盟中最低的。
在全球危机前,英国、爱尔兰、西班牙等国信用泛滥、房地产泡沫严重,而德国的房地产价格基本上是一条水平线。
如果一些欧洲国家希望从根本上摆脱债务危机,德国为它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