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
2019-2020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练习

自然界中的元素一、单选题1.如图是某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B.装置内发生的反应有化合、分解、置换和氧化还原反应C.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2CaSO4+2CO2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废气处理是否达标2.能证明硫酸为强酸的实验事实是()A.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B.能与磷酸钙反应生成磷酸C.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D.能与食盐固体共热产生气体氯化氢3.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Cl-、NO、Fe2+、H+B. Ag+、NO、Cl-、SOC. K+、Ba2+、OH-、HCOD. Cu2+、NH、Br-、OH-4.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Cu(NO3)2晶体,铜粉溶解B.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说明HNO3分解生成NO2 C.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再滴加稀HNO3,有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SOD.向Na2S溶液中加入稀硝酸放出H2S气体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加热,没有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能说明不含NHB.检验NH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C.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D.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说明NH4Cl固体可以升华7.某实验工作者欲使1.6 g Fe2O3完全还原为Fe,则他实验前应准备的C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 672 mLB. 336 mLC. >672 mLD. <572 mL8.某溶液中含H+、SO、NO三种离子,其中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7.0 mol·L-1和2.0 mol·L -1。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节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节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加热,没有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能说明不含NHB.检验NH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C.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D.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说明NH4Cl固体可以升华2.气体X与赤热的炭反应得到一种无色气体Y,Y和灼热的氧化铁反应又得到X和铁,则X和Y 依次是()A. CO、CO2B. H2O(g)、H2C. O2、COD. CO2、CO3.(2015·西安交大附中)在容积为672 mL的烧瓶中充满NO和NO2的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通入280 m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液体充满烧瓶(气体体积都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总反应为NO+NO2+O2+H2O===2HNO3B.总反应为4NO+8NO2+5O2+6H2O===12HNO3C.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30 mol·L-1D.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60 mol·L-14.下列关于氮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是一种很难溶于水的无色无味气体B.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填充白炽灯的灯泡D.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不能用于生产氮肥5.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I-、NH、Na+、SO,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已知SO的还原性强于I-,则下列关于该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①肯定含SO②肯定不含Na+③可能含I-④肯定不含I-A.①③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6.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1:少量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B.图2:二氧化碳的喷泉实验C.图3:制备和收集氨气D.图4:收集NO气体7.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X 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 5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160 mL,则X的值为()A. 2.24B. 3.36C. 4.48D. 1.128.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NH3的性质。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含答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2.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①把工厂烟囱造高①燃料脱硫①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①开发新能源①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
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A. ①①①① B. ①①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①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硫黄发生反应,且硫做还原剂的是()A. O2 B. Fe C. H2 D. Cu4.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过量的体积相同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
二者比较相等的是()①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①反应生成标准状况的气体体积①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①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只有①5.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混合气体2.24 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标准状况)氧气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 4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至铜离子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5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中含二氧化氮1.12 L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 L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3 molD.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4 mol6.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C. NH3·H2O不稳定,实验室可用NH4Cl和石灰水制取氨气D. NH3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不能用氨做制冷剂7.一定量CO2通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得溶液A,向A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加入n(HCl)与生成n(CO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可能大于22.4 LB. A溶液中n(NaOH)=2n(Na2CO3)C. A溶液中既含Na2CO3,又有NaHCO3D. A溶液中一定只有Na2CO38.铜跟稀硝酸反应中,如果有63 g硝酸被还原,则被氧化的铜的物质的量为()A.mol B.mol C. 3 mol D.mol9.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后,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四氯化碳层变为橙色或橙红色的是()A.少量氯水滴入KI溶液 B.少量碘水滴入NaBr溶液C.少量溴水滴入KI溶液 D.少量氯水滴入NaBr溶液10.能够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反应是()A. CuCl2+H2S===CuS↓+ 2HClB. Cl2+ H2S===2HCl+ SC. 3Cl2+6FeSO4===2Fe2(SO4)3+2FeCl3D. H2SO4(浓)+ NaCl(固)===NaHSO4+ HCl11.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 B.碘和四氯化碳 C.水和四氯化碳 D.汽油和植物油12.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有人设计如下步骤来提取碘:①通入足量氯气①将海带烧成灰①加CCl4振荡 ①过滤 ①用分液漏斗分液。
2019-2020学年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 反应又生成X,则X是()A.硫酸铵B.硝酸铵C.氯化铵D.碳酸氢铵2.一定体积C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所得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则CO2在原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A. 25%B. 40%C. 50%D. 75%3.下列气体制备装置错误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4.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A.铁在硫蒸气中燃烧B. HNO3与Cu反应C.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D.硫酸中加入锌粉5.在某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未见沉淀生成,若先通入SO2气体,再通入另一种气体,则可看到沉淀生成,这种气体不可能是()A. Cl2B. NH3C. CO2D. NO26.试管中盛有白色晶体,检验它是否是铵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pH试纸放在试管口C.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D.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7.在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是()A. 3∶1B. 1∶3C. 1∶2D. 2∶1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B.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C.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HNO3分解生成了NO2D.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紫红色退去B. SO2通入Ba(OH)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 SO2通入氯水中无明显现象变化10.C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A. CaCl2溶液B. Ca(OH)2溶液C. Ba(OH)2溶液D. Ca(ClO)2溶液11.浓硫酸和2 mol·L-1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已知A、B、C、D四种物质中均含同种元素,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一定为单质B.C一定为氧化物C.D一定为酸D.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6或16的倍数2.利用如图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A.铜与稀盐酸B.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溶液C.碳酸钙与稀硫酸D.碳酸氢铵与稀盐酸3.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用途源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是()①作燃料②跟氢气合成甲醇(CH4O)③和水蒸气反应制H2④与灼热的Fe3O4反应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②④D.只有①③④4.实验室制备和干燥氨气常用的方法是()A.氯化铵固体与消石灰共热,生成气体用碱石灰干燥B.加热氯化铵固体,使生成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铵溶液与烧碱溶液共热,生成气体用无水氯化钙干燥D.氮气、氢气混合,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然后再干燥5.有4 g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7.5 g沉淀。
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FeOB.Fe2O3C.Fe3O4D.FeO和Fe2O6.下列几种气体(括号内为溶剂或反应物溶液)按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不能看到喷泉现象的是()A.NH3(H2O)B.CO2(H2O)C.SO2(NaOH溶液)D.NO2(H2O)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Na2SO3与BaCl2溶液作用,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硝酸后沉淀不会消失B.将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D.将SO2气体通入用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8.下列关于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的硫又有游离态的硫B.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C.实验室常用酒精除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黄D.硫是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之一9.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A.稀硝酸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硝酸能与碳酸钠反应,但不能生成二氧化碳C.硝酸能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D.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10.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A.Na和O2B.NaOH和CO2C.Ca(HCO3)2和Ca(OH)2D.Na2CO3和HCl11.下列反应中,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Fe+S FeSB.SO2+Ca(OH)2===CaSO3↓+H2OC.SO2+Cl2+2H2O===H2SO4+2HClD.2SO2+O22SO312.关于单质硫的叙述有:①通常状况下为黄色粉末;②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二硫化碳;③氧化性比氯气弱;④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⑤医药上用来做硫黄软膏治疗某些皮肤病。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性质不属于氨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易液化B.极易溶于水C.水溶液显碱性D.有刺激性气味2.向含有KBr、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进行灼烧,最后所得的固体物质是()A. NaCl和KClB. KCl和NaBrC. NaCl和KID. NaCl、KCl和I23.储存浓硫酸的铁罐外口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这体现了浓硫酸的()A.脱水性和吸水性B.吸水性和酸性C.强氧化性和吸水性D.不挥发性和酸性4.现有两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用下列试剂或方法能将两者区分的是 ()①Ca(OH)2②盐酸③CaCl2④NaOH⑤加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⑤5.将固体碳酸氢铵置于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则最后得到的气体是()A.氨气B.氧气C.水D.二氧化碳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能与Mg反应的有()①H2O②N2③CO2④H2⑤FeCl3溶液⑥ArA.①②③⑤B.④⑥C.①③④⑥D.全部7.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B.碘和四氯化碳C.水和四氯化碳D.汽油和植物油8.三支等体积的试管分别充满相同状态下气体:①氨气(极易溶于水生成NH3·H2O),②体积比为4∶l的二氧化氮和氧气气体,③二氧化氮气体。
将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足量水的水槽中,液面恒定后(假设试管内液体不扩散),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①和③试管内溶液体积不等,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也不相等B.因为它们都可溶于水,所以液面都上升到试管顶部C.三支试管中,试管②中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小D.试管②和试管③中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9.在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充入试管,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A.B.C.D.10.加入少许下列一种物质,不能使溴水颜色变浅的是()A. Mg粉B. H2S气体C. KI固体D. CCl411.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Na2CO3比NaHCO3更易溶于水B. NaHCO3比Na2CO3稳定C.石灰水能和Na2CO3反应,不能与NaHCO3反应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2.某溶液中含H+、SO、NO三种离子,其中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7.0 mol·L-1和2.0 mol·L-1。
2019-2020学年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 反应又生成X,则X是()A.硫酸铵B.硝酸铵C.氯化铵D.碳酸氢铵2.一定体积C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所得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则CO2在原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A. 25%B. 40%C. 50%D. 75%3.下列气体制备装置错误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4.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A.铁在硫蒸气中燃烧B. HNO3与Cu反应C.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D.硫酸中加入锌粉5.在某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未见沉淀生成,若先通入SO2气体,再通入另一种气体,则可看到沉淀生成,这种气体不可能是()A. Cl2B. NH3C. CO2D. NO26.试管中盛有白色晶体,检验它是否是铵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pH试纸放在试管口C.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D.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7.在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是()A. 3∶1B. 1∶3C. 1∶2D. 2∶1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B.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C.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HNO3分解生成了NO2D.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紫红色退去B. SO2通入Ba(OH)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 SO2通入氯水中无明显现象变化10.C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A. CaCl2溶液B. Ca(OH)2溶液C. Ba(OH)2溶液D. Ca(ClO)2溶液11.浓硫酸和2 mol·L-1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检测试卷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检测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C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A. CaCl2溶液B. Ca(OH)2溶液C. Ba(OH)2溶液D. Ca(ClO)2溶液2.在一定条件下,将NO2和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2 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①1.2 mL②2.4 mL③3 mL④4 mL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从海水中提取下列物质,可以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MgB. KC. NaClD. Br2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 NH+OH-NH3↑+H2OB. NaOH与NH4Cl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 NH+OH-NH3·H2OC.氨水中加盐酸: NH3·H2O+H+===NH+H2O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Fe3++3OH-===Fe(OH)3↓5.在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氯水充分反应后,再加CCl4溶液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A.上层紫红色,下层接近无色B.均匀、透明、紫红色C.均匀、透明、无色D.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红色6.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是血压调节的主要因子,在心血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NO是无色气体B. 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C.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D. NO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做氧化剂7.鉴别NaCl、NaBr、Na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①碘水、淀粉溶液②氯水、CCl4③溴水、苯④稀硝酸、AgNO3溶液⑤氯水、苯⑥FeCl3溶液、CCl4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④⑤D.④⑤⑥8.用1 L 1.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0.8 mol二氧化碳,所得溶液中碳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 1∶3B. 1∶2C. 2∶3D. 3∶29.下列关于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氨气极易溶于水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液氨和氨水是同一物质10.下列各组物质均在试管里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在试管口观察不到红棕色气体出现的是() A.浓硝酸和铜片共热B.浓硫酸和铜片共热C.稀硝酸和铜片共热D.浓硫酸和硝酸钾晶体、铜片共热11.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12.下列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B.分离黑火药中的硝酸钾、木炭、硫黄要用到二硫化碳、水及过滤操作C.硫与金属单质反应时做氧化剂,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均做还原剂D.硫单质在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13.已知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
鲁科版化学2019-2020学年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浓硫酸与稀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使硫酸铜晶体变白,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B.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C.浓硫酸常温下与铝、铁都不反应D.常温下,浓硫酸和稀硫酸都不能与铜反应2.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少量电离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发生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3.工业上用粗盐(含Ca2+、Mg2+、SO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侯氏制碱法”中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B.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CO2C.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玻璃棒D.工艺中只有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产生的CO2可回收循环利用4.下列各组物质反应产物与物质的浓度有关的是()①铜与硝酸溶液②铜与氯化铁溶液③锌与硫酸溶液④铁与盐酸溶液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5.将2.56 g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随着铜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 L(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A. 0.05 molB. 1 molC. 1.05 molD. 0.13 mol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加热,没有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能说明不含NHB .检验NH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C.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D.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说明NH4Cl固体可以升华7.某实验工作者欲使1.6 g Fe2O3完全还原为Fe,则他实验前应准备的C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 672 mLB. 336 mLC. >672 mLD. <572 mL8.某溶液中含H+、SO、NO三种离子,其中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7.0 mol·L-1和2.0 mol·L-1。
2019-2020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考试测试卷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用来鉴别稀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最好的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加热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加CaCl2溶液2.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无关的是()A.酸雨B.光化学烟雾C.闪电D.臭氧层空洞3.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A.铁在硫蒸气中燃烧B. HNO3与Cu反应C.二氧化硫通入澄清石灰水D.硫酸中加入锌粉4.下列反应中,浓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①浓硝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并微热②氧化亚铁与浓硝酸反应③氢氧化铝与浓硝酸反应④碳与浓硝酸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6.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A.易溶于水B.与烧碱共热产生氨气C.都是晶体D.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7.气体X可能含有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
则对气体X的成分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B.一定不含CO2C.一定含有Cl2D.可能含有CO2、Cl28.已知某溶液中n(Cl-)∶n(Br-)∶n(I-)=2∶3∶4,现欲使溶液中n(Cl-)∶n(Br-)∶n(I-)=4∶3∶2。
那么要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的()A.B.C.D.9.在通常条件下,NO2和SO2可以很容易发生反应生成NO和SO3。
现将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碳跟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
2019-2020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不用任何试剂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 AgNO3溶液和NaCl溶液B. 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C. Na2CO3溶液和盐酸D. NaHCO3溶液和盐酸2.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A. Na2SB. SC. SO2D. H2SO43.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R可用水吸收,则R是()A.氯化氢B.氯气C.一氧化氮D.氨气4.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5.下列性质不属于氨气的物理性质的是()A.易液化B.极易溶于水C.水溶液显碱性D.有刺激性气味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少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2HCO+2OH-+Ca2+=== CaCO 3↓+ CO+2H2O B.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HCO+OH-+Ca2+=== CaCO 3↓+H2OC.碳酸氢钙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2HCO+2OH-+Ca2+===CaCO 3↓+ CO+2H2O D.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盐酸溶液混合:Na2CO3+2H+=== 2Na++CO2↑+H2O7.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B.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C.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D.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地进行着氮的循环8.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下列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错误的是()A.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2I-+2H+===I2+Cl-+H2OB.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氧化为I2,I2使淀粉变蓝色C.蓝色逐渐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D.微粒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O->I2>SO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NaHCO3溶液中加入稀HCl:CO+2H+===CO2↑+H2OB.碳酸氢钙溶液中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2++2HCO+2OH-===CaCO↓+CO+2H 2O C. 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2Na++2OH-+O2↑D.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Ca2++2HCO+2OH-===CaCO 3↓+CO+2H2O 10.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的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利用焰色反应的原理既可制作五彩缤纷的节日烟花,亦可定性鉴别某些金属盐。
灼烧食盐样品时,钠的焰色为()A.黄色B.红色C.紫色D.绿色2.将Na、Al2O3、HCl三种物质依次加入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只含有NaCl一种溶质,则Na、Al2O3、HCl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A.1:2:1 B.3:2:1 C.2:3:1 D.1:2:3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足量时间后,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A.A B.B C.C D.D4.如图所示的注射器中放入一小片铜,吸入适量的浓硝酸并密封注射器口,可观察到注射器内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颜色为A.紫色B.蓝色C.绿色D.红棕色5.钠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下列关于含钠元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稻草变黄金”的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NaHCO3,糕点生产也可以用NaHCO36.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 .AB .BC .CD .D7.检验铵盐溶液的方法是:将待测物质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 A .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B .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C .加热,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检验D .加烧碱溶液后加热,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8.下列有关NaHSO 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K +、Ca 2+、Cl 2、Br -可以大量共存B .与FeCl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 32-+2Fe 3++H 2O=SO 42-+2Fe 2++2H +C .和足量C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 2++OH -+HSO 3-=CaSO 3↓+H 2OD .能使含I 2的淀粉溶液蓝色褪去,说明NaHSO 3溶液具漂白性9.标准状况下,某同学向 100 mL H 2S 饱和溶液中通入SO 2, 所得溶液 pH 变化如图所示。
2019-2020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考试测试卷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对于反应3S +6NaOH 2Na 2S +Na 2SO 3+3H 2O 。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硫是氧化剂,NaOH 是还原剂B . 还原剂与氧化剂的质量比为1∶2C .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2D . 反应中共转移4 mol 电子 2.下列变化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肥B . 大豆的根瘤菌将含氮的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 C . 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D . 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氮肥3.1.28 g 铜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V mL 气体(标准状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解在水中,则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氧气体积为( )A . 504 mLB . 336 mLC . 224 mLD . 168 mL4.将X 气体通入BaCl 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 气体,有沉淀生成,X 、Y 不可能是( )A . 答案AB . 答案BC . 答案CD . 答案D5.已知X 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变黑。
A 与X 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X 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 的强氧化性B . 若A 为铁,则足量A 与X 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C . 若A 为碳单质,则将C 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D . 工业上,B 转化为D 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6.下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该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 . 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C . 氨水很稳定,将烧瓶内的红色溶液加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D . 形成“喷泉”的主要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7.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 . Cl 2B . COC . SO 2D . NH 38.在下图所示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体积浓度为12 mol·L -1的硝酸,加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其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①NO、② Fe 3+、③H +、④ NO 、⑤ NO 2,在该装置中一定大量存在的( )A . ①B . ①⑤C . ②④⑤D . ①②③⑤9.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A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 . 加入硝酸银溶液C . 加热并冷却D . 加入水10.向5 mL 18 mol·L -1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鲁科版化学2019-2020年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浓硫酸与稀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使硫酸铜晶体变白,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B.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C.浓硫酸常温下与铝、铁都不反应D.常温下,浓硫酸和稀硫酸都不能与铜反应2.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少量电离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发生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3.工业上用粗盐(含Ca2+、Mg2+、SO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侯氏制碱法”中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B.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CO2C.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玻璃棒D.工艺中只有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产生的CO2可回收循环利用4.下列各组物质反应产物与物质的浓度有关的是()①铜与硝酸溶液②铜与氯化铁溶液③锌与硫酸溶液④铁与盐酸溶液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5.将2.56 g铜和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随着铜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 L(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A. 0.05 molB. 1 molC. 1.05 molD. 0.13 mol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加热,没有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能说明不含NHB .检验NH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C.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D.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说明NH4Cl固体可以升华7.某实验工作者欲使1.6 g Fe2O3完全还原为Fe,则他实验前应准备的C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 672 mLB. 336 mLC. >672 mLD. <572 mL8.某溶液中含H+、SO、NO三种离子,其中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7.0 mol·L-1和2.0 mol·L-1。
2019-2020年上学期鲁科版高一上册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关于海带制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干海带海带灰悬浊液滤液碘水I2的CCl4溶液I2A.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B.向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氧化反应C.在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D.碘水中加入CCl4得到I2的CCl4溶液,该操作为“萃取”2.对于反应2SO2+O22S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反应方程式中“”表示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C. 1 mol O2与2 mol SO2混合反应,可生成2 mol SO3D.在该反应中SO2做还原剂3.下列物质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一氧化碳4.把二氧化硫通入硝酸铁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此时若滴入氯化钡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
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A. SO2B. NOC. Fe3+D. Fe2+5.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NH3·H2O少量电离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发生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6.1 mol过氧化钠与1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 Na2CO3B. Na2O2Na2CO3C. NaOH Na2CO3D. Na2O2NaOH Na2CO37.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CaCO3和MgCO3B. CO和CO2C. Na2O和Na2O2D. S6和S88.在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是()A. 3∶1B. 1∶3C. 1∶2D. 2∶19.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并荣获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中加入CCl4,CCl4层显紫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2.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
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退色——酸性和强氧化性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退去——强氧化性3.工业制造镁粉时,镁蒸气需在某气体中冷却。
下列可作为冷却气体的是()①空气②CO2③Ar④H2⑤水蒸气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4.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IBr+H2O===HBr+HIO。
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IBr是双原子分子B.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C.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r和NaIOD.和水反应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5.将充满二氧化氮和氧气的量筒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上升到量筒体积的一半处停止了,则剩余气体的成份是()A. O2B. NOC. NO2D. O2或NO6.1.28 g铜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V mL气体(标准状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解在水中,则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氧气体积为()A. 504 mLB. 336 mLC. 224 mLD. 168 mL7.在一定温度下,将32 g Cu投入到一定体积某浓度的HNO3溶液中,Cu全部溶解,且反应后生成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3,则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A. 2.8 molB. 2.6 molC. 1.4 molD. 0.8 mol8.某研究性小组用如图装置收集NO气体,正确的操作是()A.从①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B.从①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C.从②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D.从②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锌粒、稀HNO3制取H2B.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NO生成C.常温下,将浓硝酸滴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D.常温下,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硝酸中铝片先溶解完10.在同温同压下将SO2和Cl2按1∶1体积比混合后,通入BaCl2和品红的混合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退色,无沉淀生成B.溶液不退色,无沉淀生成C.溶液退色,有沉淀生成D.溶液不退色,有沉淀生成11.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稳定,所以氮气可以在电焊时作保护气B. N2+O22NO,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C.氮气在空气中约占质量比的D.在反应3Mg+N2Mg3N2中,氮气作氧化剂12.某溶液中阳离子只含K+,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1∶2∶3,欲使这些离子个数比变为3∶2∶1,需要通入的氯分子与原溶液中I-的个数比应为()A. 1∶2B. 2∶1C. 1∶3D. 3∶113.将0.84 g NaHCO3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4.(2015·北京理综,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15.大约4 000年前,埃及人已经用硫燃烧所形成的二氧化硫漂白布匹。
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荷马的著作里讲到硫燃烧有消毒和漂白作用。
下列物质都具有漂白性:①潮湿的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二、填空题(共3小题)16.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请填写所用方法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7.某矿抽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K+、Cl-、Br-,还有少量的Ca2+、Mg2+、SO,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获取这种废液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2),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可供试剂a、b选择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H2O2、KMnO4(H+)溶液、稀盐酸请根据以上流程,回答相关问题:(1)试剂a应该选用上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是________(填字母)。
A.萃取、过滤、分液、过滤、蒸发结晶B.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C.分液、萃取、过滤、过滤、蒸发结晶D.萃取、分液、分液、过滤、蒸发结晶(3)除去无色液体Ⅰ中的Ca2+、Mg2+、SO,选出b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调节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⑤中用到的瓷质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
18.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1)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
其主要步骤如图:①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可以选用__________,试剂B选用______,由无水MgCl2制取Mg 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②分离出Mg(OH)2后的NaCl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是为了除去____________,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除可以食用外,还常用做工业原料生产相应的化工产品,如工业上利用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烧碱、氢气和氯气,试写出上述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19.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NO气体易被空气氧化并观察NO气体的实际颜色,同时为了防止气体扩散污染空气,对实验室制取NO气体的装置改装如下:打开止水夹Ⅰ、Ⅱ,从漏斗处加入稀硝酸直至液面浸没铜丝并与试管A胶塞处相平齐时,关闭止水夹Ⅰ、Ⅱ,用酒精灯微热试管A。
(1)加入稀硝酸与试管A胶塞处相平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用酒精灯微热试管A时,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进入B试管的液体没及铜丝后并微热B试管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防止气体污染空气,C烧杯中应装入__________溶液。
20.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称取铁钉6.0 g放入15.0 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
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
a.KSCN溶液和氯水b.铁粉和KSCN溶液c.浓氨水d.酸性KMnO4溶液②乙同学将336 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 g,计算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Q气体。
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3)装置A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________(选填字母)。
a.A之前 b.A-B间c.B-C间 d.C-D间简述确认气体Y中含有Q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化学课外小组所做实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表示气体流向,M是一种纯净而干燥的气体,Y为另一种气体,E内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实验所用物质只能由下列物质中选取:Na2CO3、Na2O2、NaCl、Na2O、CaCl2、(NH4)2CO3、碱石灰等固体及蒸馏水。
据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A中所用装置的主要仪器和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所选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取Y气体的D装置所用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Y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3小题)22.在标准状况下,用以下气体做喷泉实验,请根据情况,填写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烧瓶中溶质不能扩散出来)。
(1)用HCl气体做喷泉实验,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2)用NH3做喷泉实验时,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3)用NO2做喷泉实验时,喷泉结束后,水充至烧瓶的处,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4)用NO2和O2按4∶1体积比混合,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